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也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由于小学生年龄上小,思维能力和心理都不成熟,尚未具备足够的事物认知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做好自身基础工作,通过教师引导帮助提高学生能力。

第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实践研究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新的管理办法,从而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为此,对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研究

教育教学管理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点内容,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会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与需要,对学生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模式相比从前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小学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并为之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推动小学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受应试教育制度多年影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最为重视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小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没有得到教师与家长的及时关注,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上会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被动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

2.教育教学管理不严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落实,小学教育教学逐渐重视人本理念思想,并积极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人本理念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灵魂。但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状况分析来看,人本理念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使得管理制度流于表面,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教育教学管理难以顺利进行。特别是一些负责教育监督的管理人员,难以发挥出立竿见影的监督职能,从而产生在教育管理中出现一些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依据。

3.学校与家庭之间配合不默契

很多家长都认为,将学生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自己的负担就会减轻,从而轻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孩子教育教学管理上有所松懈。实际上,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从呱呱坠地到学会吃饭走路独立生活,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步入小学教育阶段后,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度过的时间基本上是相等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能够起到一定的影响。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1.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最终影响管理办法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要融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时效性与持续性,从而不断突破原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局限性,为小学生提供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参与到具体管理办法与管理内容的制定中,并起到及时监督管理的作用,让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确保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全面性,能够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1]。

2.建立完善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要想顺利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就要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确保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执行力。为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与要求,及时更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如果没能将制度行之有效地落实,并引用到日常实践中,则制度也终将形同虚设。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鼓励在教育教学中表现优异、敢于创新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表现与教学成效为教师设定一定的肯定与奖励,在评优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这部分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教育物质奖励,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

3.加强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交流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交流,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管理情况,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充分的交流与信息交换,获得学生更加真实与全面的学习情况与生活状况,从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学生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与教师交流,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为培养学生更好发展做出努力,制定目标,使得学生成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在此过程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能够切实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2]。

综上所述,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十分重要。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时常反思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为小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与制度,在调动教师工作热情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要加强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沟通,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为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国义.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5(3):11-12.

[2]张文.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03.

编辑 张佳琪

作者:李延国

第二篇: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 要: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也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由于小学生年龄上小,思维能力和心理都不成熟,尚未具备足够的事物认知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做好自身基础工作,通过教师引导帮助提高学生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不断落实与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开始意识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总结,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展开分析,提出了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和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落实的过程中,人们对小学教育的态度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一、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1.教育教学观念陈旧,管理办法保守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长期影响下,部分学校整体氛围沉闷保守,教学观念落后,管理办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当前许多小学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统一规范化的管理,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水准,但是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往往采用统一的教案,参照统一的标准和进度进行备课通过讲解进行考核,每个班级采用的试卷也是统一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心理个性的差异,其学习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各不相同,保守的管理办法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无法得到有效展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无法提升。

2.师资隊伍建设不足,专业水平欠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态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导,教学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缺乏科学的教学设计能力,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严重不足。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方向,但是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够重视,学生的潜能无法有效挖掘。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部分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对教师的考核与评定不够严谨,这是造成师资力量欠缺的客观原因,也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足的表现。

3.教学评价体系欠缺,评价标准单一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残疾引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缺陷,评价和标准过于单一。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考核时,往往以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为指标,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对教师进行评价,这大大限制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成长。此外常用的公开课考核方式,也给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在众多领导前辈的关注下,教师倘若心理素质不过关,就很难发挥真实水平,而学生也很难保持平常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无法真正达到效果。

二、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以人为本是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只有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多角度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为此学校可以从岗内培训和新人招聘两个角度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对在岗教师进行教育提升,并且不断引入新生代力量,这样才能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所需人才。对于在岗教师,学校可以“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角度进行培训教育,首先组织教师到外参观先进教学单位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吸取先进教学经验完善和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与实施授课点评,让校内教师能够吸取先进教学思想,从专家学者身上学习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引入新生力量,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面向社会进行新教师招聘工作,除了关注应聘者的学历和教学经验之外,还应从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素养的角度进行考量,积极引入新鲜血液,让师资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在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帮助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

2.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除家庭之外的第二个家,因此,学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师生共同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下,许多小学教师容易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对教师存在天然的畏惧心理,这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就要求教师放低心态与学生形成平等公平的相处关系,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谐的校园环境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还应重视学生所处环境的布置,在公告栏走廊等公共区域进行校园文化宣传,让学生感受真善美,通过宣传画册与宣传活动等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学生之中。同时,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环境与文化的宣传,通过班级环境布置,黑板报等形式,让孩子处在和谐的氛围之中,在校园文化的感染下,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融入学习活动。

3.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过程评价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评价为主,教师互评为辅的评价模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最为直观。因此在优化战略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对传统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分数进行考量之外,还应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实施角度进行考量,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指标。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和影响下,教师能够吸取各方的评价与意见,在不断发现自身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反馈中真正挖掘学生所需要的东西,进而转变教学思路。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通过实施到评价后再实施的教学循环,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强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十分有必要,这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义务教育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学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倾听学生与教师的意见,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强有力的改进,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泽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研究[J].中华少年.2016(09)

[2] 泽仁曲西.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管理如何提高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

[3]滕久丰,张鹏翼.试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

[4]柳文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析[J].才智.2014(32)

[5]何彦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6-16.

[6]郭士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000(001):258.

[7]张士亚,钟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2):275.

作者:沈忠诚

第三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

摘要:《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教学实践能力居于核心地位,而高等师范院校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直接承担着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与训练任务。文章从教学技能的培养入手,通过分析在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技能训练的模式和策略提出设想。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

一个合格的小学教育师范生,不仅应该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素质,同时应该具备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专业技能。在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根据国家《高等师范学校大纲》的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

本研究主要以某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已经参加过见习、实习的在校生、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问卷有效率为95%。同时以实习基地Y小学为依托,对20位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访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范生毕业要求,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了四个维度的归纳和划分。

(一)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口语表达能力是各项教学技能的基础,不仅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师口语技能训练中,我们应该以普通话训练为基础,结合态势语表达技巧展开专项训练,注重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启发性、生动性和艺术性。

(二)书画能力

书画能力主要包括三笔字技能和简笔画技能。在小学教育阶段,板书板画技能是学生的基本功,也是学生展开教育教学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不仅能够服务于教学,而且能够为小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主要包括教材分析能力、课堂教学操作技能、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微格训练等,这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核心技能。在教学活动开始前,通过有效的训练掌握教材和文本的解读方法,课中结合多媒体等教育教学手段,以教学情境为导向灵活地运用导入、讲授、提问、讨论、总结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操作能力训练,课后通过反思回顾进行诊断性评价,从而提升个人教学核心技能和水平。

(四)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能力包括课堂组织实施能力以及德育技能,如班主任管理技能、心理辅导技能等。这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教学案例和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出有效的处理和反应。同时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总体技能水平不高

本研究针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具体情况首先划分出“很熟练”“较熟练”“一般”和“不熟练”四个等级。通过调查发现“一般”等级的比例是最高的,其中对教学管理能力、三笔字、教学设计能力三项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到73.45%、67.54%、68.40%。由此可见,学生以上三种能力相对较差,另外从总体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对自己能力认可度较低,认为自己的能力水平只停留在一般水平。

(二)技能训练方案没有系统性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培养主要基于课程展开。除此之外,高校还会针对学生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为期两周的研习实训,但时间很短,没有办法短时间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技能。因此,就目前的技能训练方案来说,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应按照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并按一定的目标,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有重点地进行训练。

(三)技能训练内容缺少针对性

在调查中,我们通过对23名毕业生和91名在校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在实习见习中或在工作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所学习训练的内容与实际教学不对等。比如在口语表达训练的过程中,70.6%的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普通话考试,因此会以考试内容为主要练习任务,教师也很少选择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篇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就使得技能训练的内容缺少专业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四)技能訓练过程缺乏指导性

研究中我们发现高校会对学生布置技能训练任务并进行考查,但是受制于教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时间等因素,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往往学期初存在的问题,学期末仍然存在。小到一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大到一节课的课程设计,定性思维和固化模式制约了学生的自我纠正,而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训练过程中加以指导,往往影响学生的技能质量和专业水平。

三、师范生技能训练的提升策略构想

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高校教学技能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水平,因此,针对高校师范生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策略构想。

(一)建立“课程+技能+实践”三位一体的技能培养模式

制订本科4年的技能训练计划,构建技能训练体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设计课程,第一学年主要针对基础能力训练,包括书画能力、口语能力;第二学年主要针对教学能力,同时兼顾基础能力,包括微格训练、艺术技能;第三学年主要针对专业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技能;第四学年强化教育发展与运用,在实习实践中应用提升,让学生在观摩、实践、反思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二)形成全程考核的技能考核和评价体系

采用全程考核的技能考核和评价体系,从入学开始就实施为期4年的技能考核评价方案。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训练情况,在不同的学期考查不同的内容,比如也可以在需要持续训练的书画能力训练中,采取集中考核和技能抽测的形式,在开课学期采用集中考核,在未开课学期进行技能抽测,督促学生持续训练、不断提升。

(三)采用“雙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发展、对接专业需求,可以采用双导师制,即在高校和实习小学各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尤其是第七学期学生实习期间,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备课、说课、试讲、课件制作、课堂管理以及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同时,加强高校和小学的交流平台建设,组建导师团队和教师发展平台,高校通过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等助力中小学发展,并鼓励高校教师定期到小学挂职,参与小学教学、教研活动,更好地提升导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以利于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指导。

(四)对接小学一线在实践中提升技能水平

在高校实习实践安排中,从第二至第六学期,都会在学期中安排为期两周的小学期见习并在第七学期安排为期四个月的顶岗实习。因此,技能训练应该以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为依据、以具体的技能项目为导向,将训练任务带到小学一线,在实操实训中检验技能水平,发现不足并改进训练,提升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小学教育的技能训练体系应该以专业技能课程为基础,对接师范生培养要求,在口语表达、书画、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艺术技能方面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注重过程性训练和评价,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从而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蔡明花.高师生教学技能训练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1):75-77.

[2]司成勇.小学教育专业之教育专业课程建构的逻辑[J].教师教育论坛,2015,(5):44-49.

[3]谭晶晶,马超.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案例研究[J].教学研究,2016,(8):70-72.

Teaching Skill Training of the Normal Students Majoring in Primary Education

JIANG Jia-xin1,SUN Yu-shuang2

(1.Faculty Education College,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nalities,Chengde,Hebei 067000,China;

2.Sunshine Four Seasons Primary School,Chengde,Hebei 067000,China)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education;normal students;teaching skills

作者:姜佳鑫 孙玉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