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范文

2023-09-07

小学教育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本科学历 小学教育专业 培养模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在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于本科学历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创新、发展、专业的教育人才更符合当前教育环境。因此,在本科学历教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中,除了树立与理论教学交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外,还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各高校将实际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创新培养模式,树立高水准的教育理念,培养高质量的本科学历小学教师。

一、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的发展背景及意义

上世纪50年代,初等师范学校被取消,转而将培养任务交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因此,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开始建立师范类学校,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提升到中等师范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并在1998年开设第一所本科师范类院校,培养本科学历小学专业教师,这一发展轨迹作为小学教育的初创被载入史册。

从根本上说,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没有定论,其产生、发展、优化措施需要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各本科学业、高等师范类院校之间的培养方案各不相同,尚未具有统一性。因此,在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面、立体化的教育实践体系。这项教育实践体系的创造和研发成为小学本科教育专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

二、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通过梳理小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在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项特点:

1.发展性。

著名教育大师陶行知曾经在谈到基础教育时指出,教育并非一成不变。在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中,发展性是该教育模式的核心思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升,推动着教育的发展,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开设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逐渐增多,招生数量逐年增多。同时,国家教育部门、社会、各高等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中下大力,在培养目标、管理形式、深化措施、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究。并依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及小学教师的发展素养,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培养。这些有所改变、逐渐发展的教学策略,直接体现出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中具有的前行性和发展性。

2.实践性。

本科学习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手法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这些教学实践策略的改进,再一次表明培养模式中“实践性”的重要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发展弊端所限,在当前师范学生发展过程中,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顺畅。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的实践性。只有注重实践技能、强化专业素养,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和合格的小学教育工作者。

在整体培养模式塑造中,不但要增加学生见习、实习的能力,还要充分强调实践和理论的相互融合。除了在实践教学模式中扎实基础外,还要通过各项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互助学习,增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参与教育培养模式的主动意识,从而构建丰富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育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

3.专业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要始终保持专业性。在综合素养培养中,无论是对教师的成长还是对被教育对象的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拥有全面的美术、音乐能力,才能以自身的艺术文化情趣感染学生,为素质教育培养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了解小学生心中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具备专业的教师授课技巧,良好的业务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树立健全的品格修养。同时,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人才的培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这样才能塑造教师应有的亲和力和统筹力,为小学生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在诸多专业能力的塑造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能,增进对小学教育学习模式的学习、探究和思考。

三、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1.结构单一,师范素质有待加强。

尽管当前“大文化建设”大幕已然拉开,但是在教学模式上,我国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清晰,但进程较慢,整体结构相对落后。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小学教育实际,在整体循环过程中影响到了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如很多高等院校在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培养模式构建上,只有理论,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构建,所以导致素质教育发展结构单一。高校教师在探索本科学历小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牵引力,现代化教育模式的创新出现阻碍。

2.师资不足,教育模式有待完善。

当前,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受到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除了在基础性教育人才培养上,在小学教育专业推行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干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个地方之间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相对经济优势较大,在推行高等师范教育的过程中,尚有部分高校在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中无法保证教育力量充足、师资设备完善。特别是偏远地区,部分高校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的模式中,缺乏技术知识和经济投入,形成“水桶理论”中的一项短板,专业培养模式不容乐观。

3.基础不稳,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处于弱势。

和其他专业环节相比,在九年义务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不具有较强的升学压力。因此,在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家长、学校及教师们存在重视不足的发展现状。

从改革发展实施战略来看,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接受能力尚可,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却处于发展劣势。社会、家庭对小学教育缺乏关注、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除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基础的缺乏,在相应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积累下,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实践能力、专业素养都有所缺乏。

四、强化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

在探究本科学历学校教育专业的培养形式中,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有61.3%的学生认为,在小学教育专业的推进模式中缺少系统性,12.7%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育方法是影响专业深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同时,21%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出质疑,甚至有换行的打算。这一组发展数据再次说明了当前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因此,笔者结合得到的信息情况,总结经验,做出以下分析,力求为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深化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1.推进结构清晰的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

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基础,其理论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建设要符合我国发展国情,因此,针对当前教育发展,在小学教育发展道路上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设计方案。

首先,在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上,针对于当前文科方向和理科方向的发展形势,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再创造。针对学生文、理内容的不同,制定翔实的教育培养目标。在教育类基础课程设置、综合文科基础内容、综合理科基础内容、艺术教育等内容上,实现科学的设置、实践和思考。要依据小学专业教育模式的各项要求及发展特性,将本科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结合在一起。通过高校各项教学计划,逐步提高本科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育实践技能,塑造一个长期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其次,要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字化教育产业的资源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资源,依托“舞蹈”、“绘画”等选修、必修课程,进一步推动小学教育本科学生的专业化效果。各高校要以小学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远程发展教育平台的发展为载体,实现院校资源共享。并通过完善教育考核模式、增加学校技能实训课程的课时数量。通过舞蹈艺术展演项目、文艺体育竞赛、名师进校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2.充分纳入师资促进教育专业全面发展。

在高等师范类本科学生的培养上,师资力量对提升办学特色、增加课程联合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学院要充分发挥大众力量,通过政府、教育、社会、家庭等方面,推行多部门联动,并根据具体办学需求设置季度、年度经济预算。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意识,不断深化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深度,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潜力。在组织舞蹈演出、绘画大赛、说课讲演、科研技术交流等活动中,将“全面发展”教学理念融入发展过程中,促使学生感受到“丰富性”、“趣味性”的教育体验。小学教育专业院校管理者要充分重视教育专业的实践投入,强化师资管理意识。其次,小学教育专业要在资金管理上引入实践教育理念,提供发展经费和教育资金,设立专项教育模式,将内部学科建设融入经费管理之中,并通过其他科研型项目,促进小学教育师资力量增强。

同时,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利用各项经济推行方法,通过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学院科研成果转换等形式,努力弥补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师资能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面对经费问题,要运用具体经济措施,制定适合本地财政状况和师资程度的教育规章,促使师资力量最大化,从而达到教育硬件、软件等项资源的优化配置。

3.设计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推行模式下,想要做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工作,要对小学专业教育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技能培训。高校管理者要将学生本科学习中的四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分项目的发展运作。

第一个阶段分为大一年接和大二年级。在这一阶段,为了确保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师要以小学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主要抓手,推动本科小学教育形成一支专业严谨的教师队伍。定制全新的小学教育板块,将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发散课程、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等内容进行定位,使大一、大二学生建立不同的培训模块,如小学语文教育模块、小学数学教育模块、小学科技教育模块、先进教学模块等,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能力。

在大三期间,要初步进行实训类的教育培训。针对于大三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模式,增加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知识的了解。而在最重要的大四阶段,要通过各项社会岗位对接活动,“校企联合合作办学”、实践角色扮演、社会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促使学生彻底融入岗位实践过程中,充分适应社会交流,为小学教育服务质量开拓渠道,夯实基础。

五、结语

我国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有很多种。小学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在提升学生自身素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是一个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职业,在小学教师教学生涯始中伴随着知识和操作的结合。因此,为了改变高等师范院校中存在的各项教育问题,笔者从推进结构清晰的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推进结构清晰的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设计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等方面,最大限度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指导能力,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模式,为高等师范类学校角色转变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推进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欧笑杭.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文教资料,2008(09).

[3]王旭卿,陈燕.基于协作共享的教育实习信息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01).

[4]郑发泰.顶岗实习“双导师制”的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1(02).

[5]张清水.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性弱化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04).

[6]王旭卿,陈燕.基于协作共享的教育实习信息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01).

本论文系贵州省2014年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十大重点招标课题“贵州省师范院校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质量研究”(编号2014ZD009)。

小学教育专业范文第2篇

[摘 要]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以OBE理念所倡导“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展开改革,其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在“核心课程”设置中存在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课程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衔接不足、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评价体系僵化等突出问题。提出锁定专业标准、精确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紧密对接市場需求、引用BOPPS教学模式、采用多元与梯次的考核评价标准。具体从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外双导师指导、专业基本功竞赛等路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成果导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

1981年,美国学者(Spady W·D)率先提出OBE教育模式。[1]该模式被世界各国教育界广泛运用,OBE教育理念也成为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OBE 教育模式本质上是沿着“定义预期学习成果—实现预期学习成果—评估预期学习成果”的主线展开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成果持续评估构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是以学生学习成果驱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2]从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角度看,就是强调该专业学生实际上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3]以当前幼教单位、体育产业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需求为标准,科学合理地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确立核心课程体系,更好地发挥多方协同作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不能精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运作的灵魂和指南针,专业核心课程目标的定位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完本课程所达到的高度。传统的课程目标定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课改的要求固然看到了培养终身发展所必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人格与品行对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目标并未真正实现三维目标。在现行的教学活动中,已初步显示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泛化、笼统,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目标高度相似,课程目标定位既没有联系所学内容,也未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差异性,其目标定位牵强、空洞、过于泛化。[4]容易造成既忽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掌握,也难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尴尬局面。

(二)课程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衔接不足,难以提升学生保教能力

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应用型课程为主,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课程内容与幼儿园工作衔接不足,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明显滞后于学前教育实践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实际需求,学生的保教能力难以提升。[5]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的核心课程为例,该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其内容与幼儿园工作实际的衔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五大领域课程只是单纯分科设置,缺乏课程联系,没有相互渗透,与幼儿园现行的五大领域相整合的主题活动不符;二是涉及球类运动的实践课程过多,且课程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幼儿园体育教师所需。如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等各类型球类课程,单看球类课程的内容逻辑体系是全面清晰的,但是仔细查看课程内容不难发现,课程内容多半是技术动作与技能的传授,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技能,但没有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体育教育提供必要的内容支持,很难满足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学生毕业后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和胜任幼儿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三)课程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颖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而调查显示,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模式单一,课堂模式机械化,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没有创新性。“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病较为突出,学生被动地接受,无法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尤其是涉及理论课程时,学生多半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理论无法联系实际。此外,单一的教学模式也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体现在课堂上睡觉、玩游戏、看其他书籍现象增多,学生对专业课学习流于表面,迫于学分压力,学习十分被动。

(四)课程评价体系僵化,难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课程评价是教学质量内部评价闭环反馈跟踪机制,是权衡教学目标设置与达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核心课程考核体系虽规定了详细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考核范围,但考核形式过于僵化,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在课程期末考试评价,如某体育院校教务处规定一门课程的有效成绩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虽然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但是形成性评价比重太小。其过重强化了期末考试成绩,而弱化了平时学习过程。这带来了较多的弊端,如学生投机取巧现象严重,在平时不努力学习,期末考试就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取得高分,拿到各类奖学金和荣誉,而对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评却发现其“基本功”不尽人意,学生专业核心素养难以真正实现提升。

二、OBE理念下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思路

(一)锁定专业标准,精确定位课程目标

OBE理念强调“产出导向”与“产出质量”,可采用反向设计的模式确定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目标。在确定了培养什么人的基础之上,分析该类人才所必备的专业标准,每一维度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从而确定“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篮球课程教学目标,需先明晰当前社会需求对学前体育教育人才的要求,再确定其三维目标。当前社会要求幼儿体育教师具备从事学前阶段幼儿篮球的教学能力与组织幼儿篮球竞赛活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把篮球课程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学会篮球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各动作技术要领,并在教师指导下可以正确做出篮球动作,完成一套完整技术;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通过篮球技术的学习,掌握幼儿篮球教学的基本方法与小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具备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教学与组织竞赛的实际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通过篮球运动学会团结、合作、拼搏等精神,养成良好的健身运动习惯。

(二)课程内容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往往需要不同领域、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6]因此,在设置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时应该契合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实现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的有机对接,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关注托幼机构的实际需求,增强课程设置的实效性。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或删减课程内容,合理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占比。对于实践性强的学习内容,可安排在托幼机构完成。其次,有机整合五大领域课程内容。现行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关注生活,走向整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教授五大领域的课程内容时,也应将这些课程重新整合,对于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教师应一起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钻研与备课,确保后面重复的学习内容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加深与巩固,以便学生能够较好地做好知识迁移。最后,对于球类课程过多,且课程内容不适用于幼儿教学的问题,我们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减少同类应用型课程的占比,重点开设足球、篮球等深受幼儿喜爱的球类运动。同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建议,通过分年龄阶段的案例讲解与实操练习,使学生具备对幼儿进行球类教学的实际能力。

(三)引用BOPPS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

OBE理念倡导学生实际专业素养的提升,重视产出质量。因此,可以把以教学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BOPPS教学模式”引入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教学效果。该模式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六个单元进行学习,分别为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课后小结。第一,在学习新内容之前,通过创设疑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程。第二,向学生展示该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我要学什么以及为什么学。第三,了解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的知识积累程度与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从而改善教学方法,为接下来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第四,进入学习阶段后,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综合运用从做中学、讨论、示范、试听、阅读、讲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第五,学习新课之后,立即测验,了解学生学习成效以及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对于知识理解类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采取做练习题的形式考察;对于技能技巧类的学习内容,可采用检核表、竞赛、学生展示等形式考察;对于态度价值内的学习内容,可采用态度量表、日记、观察等形式考察。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要点,总结学习内容,安排延伸学习活动,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采用多元、梯次的考核评价标准,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可针对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不同课程类型,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且注重采用个体差异评价法评价学生,分梯次考核,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致力于提升每位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偏理论化的课程,可加大平时分的占比。平时分可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与讲解展示三个环节构成。其中,课堂讨论与讲解展示所占平时分的比例应高达百分之六十,这部分可利用分小组讨论与阐述主要观点、辩论赛、PPT展示与讲解的形式开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偏实践类的课程,除了常规考核方式外,可采用实操演练的方式进行考核,让学生深入到幼教机构中进行实际演练,对每一位同学每一次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结果记录,学生自身进行日志记录,让学生每一次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总结自己的不足,于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三、OBE理念下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策略

(一)推进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对于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深入学前体育教育的相关机构进行实践操作演练至关重要。只有深入其中,才能体会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之处、幼儿教学的不确定性以及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方可为日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要根据培养需要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搭建帮教新平台。选择实训基地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基地离学校较近。第二,选择幼儿园实训基地时,以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为主,选择企业机构实训基地时,以市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为主。基于以上两点原则,可把学生实践课程的一半学时放到校外实训基地上去完成,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组织幼儿活动的经历,在真实情境中不断进步。

(二)校内外双导师制,协同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本科院校的教师虽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丰厚,但大都缺乏常年的幼儿园及托幼机构工作经历。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需要校内外导师的协同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专职教师可一人担任一部分同学的校内指导教师,同时,每位学生校外也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点评学生每一次的实践活动,以及负责期末的实践课程中的教学演练环节,其评价的着眼点在于检验其是否达到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助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保教实践能力,与OBE成果导向理念趋于吻合。此外,校内导师还可以借助每年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强化学生的专业创新水平,积累科研经验,提升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

(三)专业基本功竞赛,助推学生专业成长

为了进一步促进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发展,实现从学科教育到目标教育的转变,切实检验学生所学所得的成果,同时也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与机会,应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竞赛,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每名学生都能借此竞赛展现自我,在专业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得到积极有效的锻炼。“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基本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也与OBE所倡导的产出理念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Spady W·D.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 [M].Arlington Virgini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1-25.

[2]李志义,朱泓,劉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3]王丽娟,刘思妤.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思路与实现路径——以“教学活动设计类课程”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2):1-7.

[4]张晓林.深化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目标泛化的解构与治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04):158-162.

[5]邓江,党爱娣.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反思与改革——以《音乐技能Ⅲ(声乐)》课程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5):44-50.

[6]徐剑,杜宇童,赵莹莹等.我国幼儿体育政策演进特征与发展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0(04):51-54.

(责任编辑: 杜家和)

小学教育专业范文第3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先确定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比较顺利地进行。鉴于自身情况,为进一步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特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个人情况分析:

(一)个人优点分析:

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三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以校为家,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坚持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和风趣的形式教育学生,对同事热情,对学生爱护真诚,主动关心他人,不随波逐流,能与时俱进,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教育教学工作有条理、有计划。

(二)个人不足剖析:

参加工作虽已三十多年。近几来,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及安排,从事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科学学科的教学还处于学习和摸索阶段。因此,我决定在该学科领域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学策略的探究,以期能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形成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风格,增强实验操作教学能力和技巧。

二、个人专业发展总目标: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将倍加努力学习小学科学领域相关知识,通读并熟知小学3—6年级科学教材,通过主动听课、积极参加相关教研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等,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执教水平,力争做一名诚实、幽默风趣的科学教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

1、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得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这就要求教师必先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应的实践,且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通读小学科学教材,掌握教材相应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

3、多深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堂,汲取别人长处为己用,力争做一名诚实、幽默风趣、的科学教师。

4、紧密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领导和教师之间的桥梁角色,促进学校与教师关系的良好状态。

5、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6、由于小学科学以实验为主,所以平时我积极通过观摩课堂实录、上网查阅资料、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等途径,加强科学实验的能力,让我的科学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7、不断反思完善。

每堂课后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以便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以期能不断提升、不断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我将倍加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策略,力争做一名合格的“骨干型”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博之力!

小学教育专业范文第4篇

小学教育专业范文第5篇

学前教育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起始阶段,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学前教育专业注重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相结合、常规教学与活动教学相辅助,教育理论与艺术技能相融合。致力于培养弹、说、舞、唱、画专业技能娴熟,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理论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备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上一篇:社区教育下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