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学设计教案

2022-08-19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翠鸟教学设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1翠鸟教学设计教案

翠鸟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特点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教育

学生从小要爱护鸟类。

2、学习作者先总写后分述,先总说再举例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翠鸟美丽可爱的外形和生动有趣的活动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鸟?(生答)大家认识的鸟真多!你们认识这种鸟吗?(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生答,不认识)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大家看翠鸟的羽毛大多数是什么颜色?(绿色)那么翠就是绿色。

二、讲授新棵:

1、指生读文:

想:翠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板书)美丽可爱。

2、自由读文:

想:这篇文章可分几段?每段都写了什么?

3、检查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情况。

4、逐段学习: (1)指生读第一段:

想:A作者是抓住哪几方面写翠鸟外形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 B翠鸟的爪子是什么样的?(指生边看投影边结合课文说) C翠鸟的羽毛是什么样的?

D了解作者都拥有了哪些颜色,认识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E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着一段作者用了总分的写法,并用了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把翠鸟的外形写得很美,那么翠鸟活动有哪些特点? (2)默读第二段:

A边读边画出表示翠鸟等鱼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贴、飞、停、注视等) B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贴、疾飞、注视等词。 C自由谈翠鸟捉鱼的这部分内容。

想: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生答师演示翠鸟捉鱼的情景)作者描写翠鸟捉鱼的动作的词语:生答师板书:蹬、飞、叼、贴、飞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自学第三段:

(4)指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小结: 这篇课文从外形、活动和住处这三方面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抓住

翠鸟的特点写出了翠鸟的美丽可爱,表达了作者人喜爱之情。 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不但美丽还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希望大家爱鸟护鸟,成为鸟类忠实的保护者。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 等鱼:贴、飞、停、注视等 翠鸟 捉鱼:蹬、飞、叨、贴、飞 喜爱 住外:隐蔽

第二篇:《翠鸟》教学设计之三-教学教案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

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

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第一笔为撇“”,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

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第三篇:《翠鸟》教案

《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感知文章内容。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学习作者对事物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翠鸟之所以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跟它的身材、爪子、嘴和眼睛的特点是不可分的。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工具:PPT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图片展示) 师:同学们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我们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板书翠鸟)这个“翠”字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翠”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

生:不带钩的。下面的“卒”一竖不能超过“从”。(根据学生的提示写“翠”字)

师: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看老师写,并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两遍。为什么叫翠鸟呢?你们知道“翠”是什么意思?(绿色的意思)你们能看着这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吗?

生: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不懂得字参看生字表的注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苇秆 衬衫 泛起 疾飞 尽管 逃脱 锐利 饲养 逮住 机灵 小嘴 贴近 注视 微波 露出 摇晃 陡峭 小巧玲珑

“苇秆” wéi gǎn “衬”、“衫”是翘舌音,“衣”字旁不是“示”字旁;泛与眨 脱与锐 对比 “饲”平舌音,逮 (上声) 嘴(字的结构书写时要注意) 视(“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微与徽对比

露出(lù)读音lòu 多音字:尽 露 晃(做笔记)

三、分组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呢?(4个)现在我们分组分段朗读,第四自然段全班一起读。看看哪组读得最好?(点评)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篇课文分成三个部分,要怎么划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并用双竖线标出)

生: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板书)

生:第二部分:(第

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等待小鱼、捕捉小鱼的过程;

生: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你们真棒!相信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谁先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个段落?(指名)

(声音很响亮)想想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共有几句话? 生:外形,共 6句话。(标出) 师:第一句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呢?

生: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芦苇。 师:翠鸟的一个突出的外形特点是? 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师:从第二句第二——五句写了什么呢? 生:翠鸟的颜色。(板书)

师:请同学们把描写翠鸟各部分羽毛颜色的内容画出来。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生: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2、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师: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呢? 生:鲜艳。(板书)

师:真棒!现在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吗? 生:(形容颜色又鲜明又美丽)

师:写翠鸟的颜色,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上到下。先写头上。背上,腹部)真好!今后我们在观察我们喜爱的事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师:你们又能发现第二句到第五句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吗? 生:(总——分)

师:真聪明!你是怎么知道它是总分关系呢?

生:总的写颜色鲜艳,接着再具体展开写翠鸟的颜色。

师:同学们真会学以致用!我们在《小镇的早晨》中已经学过了这种结构关系。

现在,你们又能从描写翠鸟颜色的句子中发现什么呢? 生:运用了比喻句。

师:这几句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师: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翠鸟的颜色很美丽。

生:体现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师:真棒,从比喻句中,我们可以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下第六句,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板书)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生: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师:小巧玲珑勾画出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体型)(板书) 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同学们,从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它颜色鲜艳,体型小巧玲珑,从中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指导训练朗读。(读得稍慢,轻柔一点) 板书设计: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 颜色 鲜艳 头上(头巾) 背上(外衣) 腹部(衬衫)

体型 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重点学习

2、3自然段,抓住描写翠鸟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翠鸟的外形,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呢?(颜色鲜艳、体型小巧玲珑)板书。接下来我们继续来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板书:活动

二、学习第

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

1、2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第2自然段有三句话,第

1、2句写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师:什么是“疾飞”?

生:“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

师: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翠鸟飞行速度轻快,动作敏捷。板书 :速度——轻快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翠鸟飞行速度轻快敏捷的,从文中找出来。 生:疾飞、一眨眼,轻轻地

师:当翠鸟在等鱼的过程中又是怎么样的?

(2)出示重点句:“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师:什么是注视?从“注视”和“一动不动”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 “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可以看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很专心。

师:真棒,而一动不动呢?(可以看出翠鸟在等鱼时非常机警)。板书:等鱼——机警

师:一只机警的翠鸟等待小鱼的情景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现在我们来看看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请同学们看看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同学们,尽管小鱼那样机灵,只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仍难逃翠鸟的锐利的眼睛。这里说明了翠鸟比小鱼更怎么样呢?(机灵,眼光更敏锐)作者运用小鱼的机灵反衬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十分机警。

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翠鸟怎样捕捉小鱼?请看PPT上的练习。 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师: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生: “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说明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敏捷。

师:真聪明,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而当翠鸟飞走之后,“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什么?(进一步体会翠鸟捉鱼时动作的迅捷)板书:敏捷

同学们,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细致,用词十分准确,他抓住了翠鸟的活动特点进行细致地观察。 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也要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学习第4自然段。

师:我们知道翠鸟不仅美丽,而且机灵,非常惹人喜爱!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对翠鸟喜爱的词语或句子。

生:“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就把这个愿望告诉了老渔翁”

“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师:为什么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生:“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就把这个愿望告诉了老渔翁”“真想”说明作者的愿望十分强烈,他十分喜爱翠鸟。

师:愿望可能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而作者的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老渔翁告诉了我们翠鸟的家在哪里? 板书 住处

生:(陡峭的石壁上的小洞里)。 板书 隐蔽 师:所以我们怎么样了?(失望了)。失望是什么意思呢? 生:失望是你想做一件事但做不成,心里会很失望。

师:真棒!于是,小作者只能怎么做呢?(只有在翠鸟飞来的时候,远远地看着它美丽的身影,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希望它”“多停一会儿”是因为想多看它几眼,这正是作者喜爱翠鸟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希望是什么意思呢?(心里渴望能完成一件事。)

师:从愿望、失望、希望,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师:真聪明!现在你们能区分那三个词吗?请看97页语文天地第3题的练习。请同学们先做完我们再一起解答。

师:好啦,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认识了美丽,机灵的翠鸟,并且我们知道了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很多像翠鸟这样可爱的鸟儿,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下课后去收集一种你感兴趣的鸟儿的资料,然后组织一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板书设计:

颜色 鲜艳

外形

体型 小巧玲珑

速度 轻快

翠鸟 活动 等鱼 机警 喜爱之情

捉鱼 敏捷

住处 隐蔽

第四篇:《翠鸟》教案

5、翠鸟

唐庄镇第四中心小学 姜淑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启发学生树立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会用“机灵”、“愿望”造句。

3.复习总分的句群关系,懂得分述部分分几方面写。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呀?(投影片出示翠鸟)

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世纪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5课“翠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投影片出示教师总结出的三点:

⑴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⑵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⑶翠鸟的家在哪里? 2.出示尝试目标。

今天这堂课我们将先尝试着解答第一个问题,完成这些任务。(幻灯出示尝试验目标)

⑴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尝试初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生字和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⑵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能些与翠鸟有关的知识? ⑶检查字词。

疾飞、锐利、绣满、等待、蹬开、逮

⑷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

①给自然段加上序号。

②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外形? 4.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看录象,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翠鸟哪儿最漂亮? ⑵出示尝试试题。

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 鸟外形的?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各方面有何特点?请用“△”标出描述翠鸟各方面特点的词。

②翠鸟全身形状特点是什么?请用“~~~”划出,并理解“小巧玲珑”这个词。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从三方面进行引导:①补充介绍:翠鸟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②结合翠鸟停的地方--苇秆的特点进行体会。③观察课件中的翠鸟图进行体会。)

③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划出。 ⑶小组讲座尝试题,师生交流 板书:

红色的爪子

羽毛 (颜色鲜艳)

翠鸟 (小巧玲珑)

眼睛 (透亮灵活)

(又尖又长) ⑷重点段落理解,幻灯出示: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鸟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①读这段话,完成思考题。

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讲(),课文从()、()、()三个方面,把这个内容写具体了,因此第()句是总起句。 ②师生分读: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句。 ③理解“鲜艳”一词: A.头上的羽毛怎么鲜艳?(区分橄榄色与翠绿色)为什么用“绣”而不用“画”?(出示衣服比较“绣”与“画”的不同效果(板书:橄榄色、翠绿色) B.背上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浅绿色。(板书:浅绿色) C.腹部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赤褐色。(板书:赤褐色) D.理解“鲜艳”是什么意思? E.这是些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个人读,学生领读、齐读) 5.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⑴出示一张画有翠鸟的图片,请同学动手到黑板上贴,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自己动手贴。

⑵说话训练:看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展开想像说一说翠鸟美丽的样子像什么? ⑶练习背诵。 ①做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基础。

②试背诵第一自然段(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总结。

介绍其他种类的翠鸟并作小结。

7、作业。

(1)比一比,组词。

逃(

) 隐(

) 疾(

) 衬(

桃(

) 稳(

) 病(

) 村((2)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疾飞(

)

①病 ②恨 ③快,迅速 ④疼痛。

锐利(

)

① 快或尖 ②感觉灵敏 ③勇往直前的气势。

)

)

第五篇:翠鸟教案

《翠鸟》 【字词积累】

1、认识“秆、绣”等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翠、秆”等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16个词语。

2、读准字音:“秆”读:gǎn,“赤、衬”是翘舌音,读:chì、chèn。

3、记忆字形:“秆”要介绍是“禾”字旁,和“木”字旁的“杆”进行区分。“衬衫”要联系生活经验,部首是“衤”。“翠、翁”都有“羽”,但书写时要注意区别。“秆、透”都有“禾”,但因为所在位置不同,书写时也要注意区别。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随着读课文,结合字典中查到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练习概括自然段的段义。 1. 读课文第1段,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老师提示学生在书上勾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结合这些词语来理解翠鸟的颜色鲜艳,再指导学生边朗读句子边想象,感受翠鸟的颜色鲜艳。查字典并借助图片理解“小巧玲珑、透亮灵活”的意思,联系本段第一句话“站在苇杆上”,体会翠鸟的“小巧”(小而轻),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 读第2—3段, 查字典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清脆、一眨眼”的意思,联系上“尽管......还是......”理解“锐利”的意思,联系第二段“注视”,理解“为什么眼睛能够„锐利‟”;在教师的提示下,勾画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读“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波纹还在荡漾”,想象翠鸟蹬开苇秆引起的苇杆摇晃,波纹大小,持续时间,来体会翠鸟飞得快,行动快捷,进一步理解“疾飞”。 3. 练习总结段落的意思。

4.读第

4、5段,查字典理解“陡峭”的意思,通过“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来感受孩子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5.练习复述翠鸟的样子,翠鸟捉鱼的过程,用上新学的表现翠鸟特点的词语。 【表达学习与句段积累】

1、通过课后第3题,体会和发现作者语言表达方面的准确、具体、生动。

第一组中第二句的好处:“爱贴着水面疾飞”比“爱在水面上飞”更能准确、生动地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第二组中第二句的好处:“蹬开”比“离开”更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神态、速度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

2、 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进一步读第一段,学习作者是如何把“鲜艳”写具体的-先总的交代,然后从不同侧面来具体写。

3、进一步读第

二、三段,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整个过程事物的变化,把小动物做事的经过写具体。——“注视——行动——结果”

4、背诵课文第1——3段。

【写作练习】: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翠鸟的外形特点,按照写作顺序写出外形的特点;仿照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写出这种小动物的动作特点。

《燕子专列》 【字词积累】

1、会读“欧、洲”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欧、洲”等14个要求会写的字。正确读写“专列、舒适、启程、特殊、长途、成千上万、麻烦、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政府、纷纷、救护、致谢”等词语。

“濒”字是前鼻音,应读:bīn,不要读成:pín。“骤”应读:zhòu,不要读成:zòu。“洲、殊、骤、涉”是翘舌音,“厢”是后鼻音。

2、可以把要求会写的字分类,“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是左右结构,“启、疲、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比例。另外,“舒”的右边是“予”,不是“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结合从字典中查到的意思,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想象作者所写内容的画面,读懂段落,练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1、 读第1段,查字典理解“专列、舒适”的意思,通过生活经验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启程、送行”的意思,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读第2——4段,查字典并理解“麻烦”的意思,再结合下文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理解文中“麻烦”具体指什么。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读后想象,人们当时是怎么做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出表示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体会“通红、僵硬、但一点也不”这些词语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为拯救受伤的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练习用自己的话叙述四个段落所讲的故事。

3、读第5段,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致谢”的意思,说一说这段讲了什么。

4、在读懂课文后,按照“为燕子送行——燕子遇险,人们救助——燕子专列带着人们的友情远行”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所写故事。 【表达学习与句段积累】

1、 完成课后练习,再读课文,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纷纷”指出拯救燕子的人多,“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透过这两个词语的字面意义,还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从表达效果上,运用“冒着、顶着、踏着”三个动词,能较好地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及人们为拯救燕子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教学时,引导学生采用删词、换词的方法体会词语的准确。

2、再读全文,从中归纳:与《翠鸟》相比较,本文也写了小动物,但是内容有什么不同?给了自己什么启示?

小动物生存,很多时候也需要人类的帮助。而我们帮助了小动物,就能够跟它建立起感情,它便会乐意接近你。它乐意接近你了,你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去观察、研究、了解它的各种生活习性。因此,我们对待小动物要像好朋友,在它有困难的时候,在它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心尽力地为它做一些事情。而因为你关心它、要帮助它,这个时候你就会格外地关注它,这本身也是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意外的新发现。

练习:为自己家或者小伙伴家里的小宠物做点事情,细细体会你是怎么做的,仔细观察它的行为有什么变化,坚持着去做,看看它的行为是否有同样的变化?把这变化记录下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字词积累】

1、会读“郁、澈”等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森、郁”等13个要求会写的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裸露、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喘气儿”等词语。

2、“湛”是翘舌音,读:zhàn,不要读成:shèn。“裸”应读:luǒ,不要读成:guǒ。“哮”应读:xiào。

3、注意“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要比例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一点不要丢。“黎”的上部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裸”是“衣补”不是“示补”。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1、 读第1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美丽”的意思,再结合第1段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来想象一下小村庄是怎样的美丽,读懂“美丽”与下文具体介绍的关系。

2、 读第

2、3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锋利、各式各样”的意思,查字典并结合动作理解“拎”的意思。和生活实际比较,体会“谁”的意思,接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拎”字和“拿、带”想比较,不能换成其它词,在此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把“一棵一棵”和“一棵”想比较,体会人们根本没把砍树当一回事。联系这一段体会第3段中“不断”的意思,和最后的省略号的作用,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读懂后,分别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3、读第

4、5段,体会“不管怎样……还”这文中的作用,表达出一种较为勉强的味道,试着去掉“还”字,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结合实际说一说“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联系语境说一说“咆哮”的意思,本来指野兽的吼声,文中形容河流的波涛声。联系前文理解“一切”的意思,这里指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所有的物品。“什么——这里不是来提问的,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东西或物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复述课文内容,说清楚“过去小村庄什么样,是什么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最后小村庄怎样了”。 【表达学习与句段积累】

1、结合上下文体会排比句式运用的好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康杯活动总结下一篇:2安全生产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