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力

2023-03-14

第一篇: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力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

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因而,我们可以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意识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活动的坚持程度等方面,综合地判定或评鉴他的学习态度。

例如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是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 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各种其他分心的事情时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或目标。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的学生却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去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学习会给他带来什么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学习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强调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这既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条件,又是新课程担负的将使学生终身受益的重大任务。

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学习动机的发展会引起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一样,对学习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则会对其产生消极的影响。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要及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活动去改变原有的态度。教师持续的要求和及时的表扬是学生改变旧的不良态度、形成新的态度的前提。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团结的集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直接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根据《心理学大词典》和《教育大辞典》编写

摘自教育部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网站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川农大教育心理学陈春花

指导老师胡老师

摘要:教师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重中之重。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是指在教学情境下,利用某些诱因,使之形成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学习兴趣,既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主动性;培养;兴趣;积极性;激发;学习习惯。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也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的内在动力。兴趣既可以激起情感,培养意识感,也可以唤起学生某种动机。动机越强烈,其行为也越明显。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引导学生的需要与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的离不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激发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动力,动机来源于学生本身的需要和外部条件的刺激。也就是说,有了需要产生,再有外部条件,就可以去行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应用能力,要结合生活与知识的渗透点。一旦学生认为学有所用,那自然就能进入“想学——学会——更想学”的良性循环了。”这样的学习动机一旦发挥作用,它就会给人以能量,对自己的目标产生极大的积极性,使注意集中,思维敏捷,进行着持久而顽强的学习。借着心理学动机原理为依据,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学习目标教育,培养成就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与选择学习目标很重要。从学生学习的心理看,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学习成果已观念地再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是在头脑中有初步预期的学习成果,成为进而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是围绕这个预期的成果选择学习方法、安排学习过程的。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好的学习效果开始于清晰表述的目的,然后组织适合于目的的学习方法、材料与经验,学生在学习时一方面记住所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使学习手段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经过对部分学生的观察发现,那些学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每一课书时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别的同学在读书,他们也在读书,别的同学在写,他们也在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读、为什么写。他们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提一下,他们便动一下。如此循环下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被泯灭了.学习成绩也就没有办法跟上来。 在教每课书时,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对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也有帮助的。不过需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

二、对学生一视同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不论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或只是平日里观察学生过程中,我都发现在如今的学生中缺乏自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基础还算不错的学生因为自信不足,缺乏继续进取勇攀知识高峰的决心。更多基

础薄弱的学生则由于自信心长期受到压制,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就必须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做起。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非常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成绩差的却被冷落到一旁,实际上,无论成绩好的、中等的。差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取得好的成绩时,显得比较自信,但一遇到波折就情绪低落,他们怕失败,怕别的同学超过自己;成绩中等的想上进却难得如愿,想放弃又于心不甘,总是忧心忡忡;差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想脱掉后进生的帽子,将学习成绩搞上去,但常觉得力不从心,失败过多更是缺乏自信,基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仅把目光聚集在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而应面向全体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无论哪一层面的学生,当他们感受老师在关注着他们,并对他们寄予厚望时,学生会更勤奋,自信心也会增强,对于后进生,鉴于他们长期以来心理处于被压抑状态,老师需要不断地向他们传递“你有能力”“你能取得进步”等信息,注意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每一个细微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使学生感到利用原有的知识技能无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从而逐渐产生解决困惑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泼状态中进行尝试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若能充分利用生活事例、故事、新闻和物理实验等精心择优创设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增强学习能力的功效,将极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目标。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2、创设情境要有直观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是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的参与学习。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老师的热爱。

三、联系生活型前置性作业,是学生学习有兴趣。

设置

三、要适时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满足感,让他们保持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我在上课时常编排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给予完成,使他们在课堂中常有成功的感觉,让他们不怕学习,爱上学习,心中保持着自信。

四、反馈学习结果,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让学生及时了悟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加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学习结果后,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努力程度,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争取更好的成绩。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及时地批改当天的作业或卷子,并尽可能及时发还及时讲评。学生对刚做过的题目往往记忆犹新,并渴望很快了解学习结果,学习积极性高,进步就快。也就是说,反馈的时间越短,效果越高,相反,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就缺乏学习的激励,进步就越慢。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级或分数往往不及恰当的短语评定的效果好,给学生的学习成果打分或评定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短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作出全面的评定,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结果写一些评语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赏手段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活动,学生的成就感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加。有效利用奖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较好手段,例如在数学练习课教学中,老师出几道有层次性的题目,并说明老师当场批改,当场奖励,能受到老师当场批改的同学都能较早完成题目。通过这一活动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和处罚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开展竞赛活动,再利用奖赏手段推动学生学习为契机。 而使学生发现学习本身的价值,以产生和促进学习的自觉性。

六、引导学生自我激励

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曾经有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级带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的,这位教师是这样回答的:“事实上,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们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督促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就向着这个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了。”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时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

综上所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进步与否,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与

思维、情感、意志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充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在智力、能力、意志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学习动机的激活剂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动力因子,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得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水平定能提高,学习效果定会理想。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新标准、新评价编写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商务印书馆

[2]《教师实用心理学》白桂香开明出版社

[3]《现代心理学全书》黄珉珉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

[4]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网

丁平

第2期 - 维普资讯网 [5] 《江西教育:管理版》 2000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巧妙地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授人以渔,为学生自主学习传授方法。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丰富学习活动,品味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自我需求,另外在活动中不断品味成功的喜悦,从而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其次,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时间。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

最后,学习要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

第四篇:浅谈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形、声、光多重刺激强化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时,教师可采用看图、讲故事、听音乐等方法妙解内容,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以不计算应用题》时,教师可这样导入:一天,兔哥哥和兔妹妹进行拔萝卜比赛。(电脑显示:兔哥哥先拔了4个萝卜,又拔了4个;妹妹先拔了3个,又拔了4个)比赛后,哥哥说:“我拔得多。”妹妹说:“不对,不对,我拔得多。”兄妹两为此争得面红耳赤,谁是第一名呢?今天我们学了一步计算应用题便可知道了。教师以生动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孩子们在娱乐中产生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总之,要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二、鼓励——保持学习热情

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欲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来说,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鼓励和表扬的人如此,对同环境的其他人也具有相同作用。随着自我效能的增强,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得予满足,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得到提高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对学生任何积极的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教师可以说:“好棒!”、“回答得很好,你的算法很有创意!”、“同学们,鼓励他(她)!”等。即使学生有误,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鼓励、启发学生。总之,正确运用“鼓励”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赠,自然而然会主动学习。

三、操作——开拓创新思维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生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合作——营造和谐氛围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小组结构的优化,小组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得时间。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从而尽可能地使每一位学生的 自主权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

总之,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五篇: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抓住以下几点:

1 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

在课堂上有目的地、恰到好处地提问,可以逐步揭露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以便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的过程就是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过程。

2 利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创设真实情景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创设与课堂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十分重要,这可使学习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即追寻知识产生的最初“念头”,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下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从而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在“再发现”的参与中领悟“学习”,“迫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最后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3 利用实物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运用实物,就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帮助学生感知,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这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下一篇:朋友最真挚的友谊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