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华师大研修学习总结

2023-01-17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赴华师大研修学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赴华师大研修学习总结

郭海霞--”启迪智慧 浸润心灵“-赴上海华师大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心得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心得

启迪智慧 浸润心灵

——乌鲁木齐市第七幼儿园 郭海霞

金秋10月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香甜怡人的桂花香。在最美的季节来到最美的校园,有幸参加乌市经开区(头屯河区)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教师研修班,心生喜悦,溢于言表。

初进华师大,笔直的水杉,苍翠的梧桐……尤其是五舍前面的那条熙熙攘攘的大道,放眼望去如同梧桐构筑的拱廊,平添了学府的宁静、深邃,将我带进梦中的学府殿堂!图书馆陈旧的桌椅上仿佛能看到岁月的流逝,斑驳的树荫下成群的学生谈笑而过,不禁让我羡慕青春的美好!丽娃河畔小桥流水,古树虬枝、睡莲摇曳、细雨绵绵。目之所及,风格各异的建筑,浑然天成的景观,历史建筑原汁原味,行走其间,仿佛置身在上世纪古色古香的花园之中,漂泊的心不由得安顿下来。

而接下来为期六天的培训,不仅给了我心灵的洗礼,更让我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感和油然而生的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12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给我带来的震撼和反思始终萦绕在脑海中,不仅化解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关于教育教学的一些困惑,而且还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专家教授高度负责任的教学态度,扎实广博的专业素养,激情跌宕的课堂教学,让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的魅力!

华师大教育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张万朋教授的《浅谈学校教学有效性与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换个视角看教育》的专题报告令我印象深刻。讲座立足教育经济管理学理论视角,首先讲解了有效性、效果、效率、效益、超级细菌、创造性等。张教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通过大量的教学管理案例分析,每一章节穿插提问、反问,启发思维,论述了有效教学与教师工作创造性的关系,既有宏观的学校管理理论分析,也有微观的课堂管理分析,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与启发。 而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特级教师祝庆东《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做研究》这一讲座终于揭开了科研的面纱,让我们觉得并不神秘!祝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些鲜活的实例不仅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实用性强,也具有可操作性。他首先从生活中举了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为什么妈妈总是烙不好饼”,引出生活中处处有研究。祝老师认为研究一点儿也不神秘。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碰到类似的现象。而我们之前缺少的就是这种研究意识,缺少反思,缺少思考。如何提高我们的专业化成长,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呢?听了祝老师的讲座后,突然意识到研究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有心,就能计划做研究,就能做好研究,引用祝老师的一句话:一位教师一定要经过规范的课题研究,才能渐渐成熟。

在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宋宝平为我们带来的讲座《从“减负增效”到“走向个性化”》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老师说的一句话“减负——改善——一直在路上”。这句话一定也深深的刺痛了我们许多老师,许多家长,许多孩子的心。“减负提质”,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正如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不吃草。这是行不通的。要想马儿跑得快,要吃好草,而好草来源于教师。归纳起来就是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恰当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还要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综合利用。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崇尚愉悦的体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向自己的课堂要效率!

风趣幽默的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特级教师凤光宇为我们带来的讲座《确立课程意识,提升教学有效性》以“三个学生的一天”作为引子,深入浅出的阐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压力与责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讲解。“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为每一堂课做准备。其次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让知识联系生活。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中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懂得知识真正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进而真正地喜欢上学习。此外还要提高和加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机智。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教学机智,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注意平时的课堂上一些情境的积累,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追寻的目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勤奋、认真、钻研,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越来越精彩。

在培训中的感觉也是幸福而又充实的,每一个专家教授的讲座都是活泼生动的,也总是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朴实风趣的话语分析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同时,每一次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专家教授们对教育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深厚的教育素养令人折服。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热爱课堂的精神和力量!

让我们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开垦沃土,培育幼苗,聆听花开的声音吧!

乌鲁木齐市第七幼儿园

郭海霞

2016-10 于上海华师大

第二篇:市级骨干教师赴北师大研修心得

市级骨干教师赴北师大研修心得哈拉海乡中心学校 沈艳华深深地巷弄,雕梁画栋的建筑,咿呀的京剧唱腔,亲切朴素热情的北京胡同市民,在这个充满京式韵味的宾馆里我们开始了这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

培训老师们操着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徐徐的为我们讲授教育教学经验,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首都文化气息。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幅字画,朱红的纸面上遒劲的写着一个墨色的“文”字。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齐齐哈尔市一百名初中骨干教师一定不会辜负这次北京之行,不负重望学有所成的归来。

在这些天的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的讲座、示范课,也参观了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校训的北京101中学。我们的第一堂课的授课教师叫丁榕,虽已年近古稀,但将起课来神采奕奕,慈祥和蔼的面容,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的表演,典型生动的案例给我们的课堂营造了轻松幽默的氛围,这就是可敬的丁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她付出的太多了,他用爱心编织着自己的教育智慧,秉承着宽容理解的理念营造着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她让每个学生在学识和做人方面良性发展。学生们喜欢她,我们也喜欢她。显然作为一名教师她成功了,她收获了她的学生们对她的信赖。同样是教师,为什么她会成功那?而且还是如此的成功?在同事中,她的口碑好;在学生中她是大家信赖的“丁妈妈”。晚年时,学生

齐聚一堂为她祝寿,学生遇到重大事情都会想到她,伤心难过找她诉苦,开心快乐与她一起分享……

我想她的成功来自于她平时对学生行为的思考,她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她的成功更主要是因为定老师有爱心,她还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爱。她对学生的爱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60年代的学生,她给予温暖的爱;对于70年代的学生,她给予宽容的爱;对于80年代的学生,她给予理解的爱;对于90年代的学生,她给予尊重的爱,后来她对学生给予信任的爱。

爱是雨露,滋润干涸大地,爱是阳光,照亮阴暗的角落;爱是路灯,指引迷失的道路。

在丁老师的博爱、大爱下,她的学生快乐成长。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应遇见这样一位“丁老师”呢?

遇见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幸运,不是吗?以前我总是在心里暗想,我的学生遇到我这样负责任的老师真是他们的幸运!

作为班主任我狠抓班级管理,无论在班级学习、纪律还是在班级卫生方面我都做到一丝不苟。我想一定要为学生营造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取得好成绩。活动中我要让学生力争上游培养他们竞争、拼搏意识。在做人方面我通过班会、谈话等形式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不仅这样要求学生,我也这样要求自己。所以放假了,我还在想这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该怎样解决,那个学生是不是通过谈话激励会更优秀。

班级的成绩是优异的!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的学生不喜欢我!

学生有错误,我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他与我顶牛。我心里很是委屈,我付出了全部都是为了你们,你们怎么这样对我?

这次学习回来后,我醒悟:作为班主任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爱。

现在网络发达,学生获得信息量大,学生接触社会较早,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但不够健全。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理的能力差,所以我想,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是放手的爱。让学生去面对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教师适当指导,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会经历挫折,也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只知道一味包办学生的事情,像一个管家一样命令、束缚着学生。这样势必会形成阶级对立,最后教师只会在学生哪里“劳而无功”。学生也不会良性发展。

再想一想,以前的自己真是“自以为是”。

爱是关切的眼神,发现学生的苦恼与快乐;爱是肯定的话语,激励学生更进一步地成长;爱是教育后的思考,寻找更有效地教育教学方法。

这次培训还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理论,更新了理念,开阔视野。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咿呀的京剧唱腔,雕梁画栋在眼前忽现,“文”字又出现在眼前,一天一点否定现在,一天一点成长,一天一点变化,这就是文化吧!

第三篇:暑期赴南师大学习培训总结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首先,真心地感谢市教育局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尤其作为政治老师,能有这样的机会到教育强省与专家学者同行面对面的交流,更是机会难得,所以我倍感荣幸,非常珍惜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

本次学习的目的地是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南京师范大学。我们于2013年7月12日中午12点乘坐银川开往上海的K1331次列车出发,13日中午抵达,南师大派人专车接我们到宾馆。14日到26日培训,中间休息两天。培训分上下午,早上从8:30-11:30,下午从2:30-5:30,各安排一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整个培训期间,我们严格遵守纪律,服从高老师的统一领导,每天按时到教室点名、听课、做笔记。这次在南京师范大学的所见所闻,无不扣动着我思维的琴弦,有了太多的感触和收获,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思想观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洗礼。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请批评指正。

一、最大的收获

一是与名师对话。南师大邀请的培训教师,或是教育领域的专家,或是教学一线的能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体悟,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位是南师大的老教授,一位是中学的年轻教师。前者是年长而智慧的博导,理论功底深厚,在对教育现实深度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理念,这些观点和理念是以前我闻所未闻的。听了老先生的讲座,如沐春风,如饮甘泉,真是畅快淋漓,全身舒坦。后者是年轻有为的博士,从年龄上来说是我的兄长,从学历上来说是我的师哥,从教学教研来说就是我的老师。他言语朴实,贴近教学一线,解答了我们在教学中国共产党同的困惑。他以自己的鲜活事例,向我们再现了一个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轨迹,他对工作的态度、对教育的热爱、对生命的高品质培育使我既汗颜又羡慕。听了他们的讲座,让我深受启发,既收获了真理、增长了智慧,也看到了自己的浅薄和懒惰,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二是与历史古都的亲密接触。从一出发的迫不及待一直到学习期间的马不停蹄,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了南京所有的景点和商业中心。包括总统府、国共合作时的周恩来故居“梅园”、秦淮河、夫子庙、南京长江大桥、玄武湖、中山陵、明孝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莫愁湖、清凉山公园以及离我们最近的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的商业中心-新街口,南京最高的建筑-南京绿地中心。坐了公交车、私家车、地铁、出租车。虽然汗流浃背、劳民伤财却并不停歇,想把那仅有的一点自由活动时间全部高效率运作,虽累得够呛,但收获也丰。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现代的繁华,既有昨日的辉煌,也有今日的执着,既有婉约的词,亦有豪迈的歌,有列强的残暴与利刃,有革命者的不屈与鲜血……南京的美,只有与历史对话才能深入骨髓。三是与同事同行的沟通与交流。这次学习给我们创造了难得的集体活动机会,我们一起研究、一起探讨、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既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绝活和常年积压心头的困惑,又收获了别人的经验和独到的方法。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可谓快哉!更难得的是,这次培训中还遇到了几位长年不见的老同学,我的同学也都成家立业,成为所在学校的顶梁柱。(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人生四大喜,有一足以,何况有二。

二、最大的遗憾

世间的事总有很多令人纠结之处,本次学习也不例外。一是南京的天气太热,一天洗三次澡还是汗流浃背,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用最大的精力和炎热抗争着,留给听课与思考的空间就非常有限,收获也可想而知。二是南京的城市烦躁而凌乱。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虽然名声在外,等你到了,在仓促之间,你所见到的就是现代文明与历史的犬牙交错,熙熙攘攘的人群,破烂的马路牙子,满目疮痍的遗迹,除了曾经的佳话、优美的传说、血肉触目的记载,留下的只有沉默与失落。这是一种别样的美,也是一种出乎意料的殇。正如有人说过,你爱上一个地方,不是爱上这个地方本身,而是爱上这里的人和故事。面对南京,你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因为这二者都显得很为难。三是由于是暑期,没有机会深入课堂和学校,听课交流参观,无法真正领略江苏省独有的教学模式、风格,只能道听途说加胡乱想象。而以上这些也可能成为永久的遗憾。

三、几点体会:

最后谈一谈自己培训后的几点心得,听了专家学者的讲座,经过总结和反思,我发现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一个核心、两条主线和三对关系”。

一个核心,那就是“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无论是多么先进的理念、多么有用的方法,无论是土生的,还是外来的,天下根本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更不存在长生不死的灵丹。作为教师,要教好书要育好人,就必须学以致用,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不能不加选择的胡乱模仿,否则就会如邯郸学步般,忘记了本我,学还不如不学。所以,学固然重要,用则更重要,只学不用,嘴把式,浪费金钱和生命。那么,怎么用?在实践中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反复论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这条路是学不来的,只能靠自己闯。光明中学一直在教学中坚持“降低重心,夯实基础,分层教学,重点突破”的十六字方针,就是针对我校学生实际的好路子。教学如同吃饭,合口味的才是有价值的。

两条主线,就是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也就是教学相长。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那如何实现呢?我认为,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才有优质成长的可能。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在哪里?一要靠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如同这样的培训要多搞,形成长效机制,给教师成才搭建平台。二要靠学校领导班子,要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预算经费,扶帮带促,让教师在岗位上成长成才。三要靠教师自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争做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教师的发展最终要落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上。要用自己的品格、知识、智慧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用学生的成长反过来要求和约束自己,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教育才有故事,人生才有意义。

把握好三对关系,就是要把握好教材与生活,德育与智育,世界与未来这三对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教材与生活的关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材内容要重新加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最后又要回归生活,指导生活。而不能只是拿着教材,脱离生活的念,这样念下去,自己都会把自己搞恶心了。二是要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比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不能在实践中一味的以分数论英雄,这种评价在现实中不但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当我们教的985高校生见了昔日的老师昂起高傲的头颅不屑一顾时,教育的悲哀便体现的淋漓尽致了。三是南京的学生和我们内地学生的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他们很小就有了世界眼光,父母和学校都在培养这种眼观,让他们站在新的视角去为人生定位。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交给学生的是以前的或者是现在的知识,很少或基本忽视了引导他们展望未来,现在固然重要,可未来更重要。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为什么迷惑、无助、绝望,就是因为我们只是不断的诉说过去,美化现在而唯独缺乏对未来可能的挫折、可能的发展趋势的预测、指引。

最后我想说的是,全社会都在骂教育,骂教师。我们很窝火,可我们是否真正静心的想过,其实我们也是受害者,那么我们应该反省不要再害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有所改变,不仅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更重要的是禁得起历史的拷问和人民的口水。我们对学生负责,就是对自己的后代负责。

南京已渐渐远去,可留给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

第四篇:赴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华东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些天的学习,专家教授言谈之中充满哲理的思考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激发智慧、终生难忘的学习之旅。在培训班上,我领略到了众多专家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真是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真可谓“期待而来满载而归”。

一、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 撰写学习心得,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并不断梳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智慧需要教师有终身的学习力

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而内心的觉醒源于对幸福的追求。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也现实的话题。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绝不能坐吃山空,只做知识的消费者,而需要做个终身学习者。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影响自己的教育行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条件完善自我,拥有智慧,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由教书匠成长为真正的数学教师。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但是不平庸。也许,我没有成为教育家,但是我依然可以享受教育的幸福;也许,我没有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依然可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三、用心为学生的发展浇水捉虫。

新课程改革将课堂还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为主。过去的教学我们关注的是知识的积累,现在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更要追求学生的养成教学,即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探究、整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其次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 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再次我们还要有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包括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捉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多读书,广读书,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成长。

2、阅读一些和自己业务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书籍报刊,从中汲取精华,运用到实践中去。

3、选取一些名师、名家的案例在课堂上加以实践。

4、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我们要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当我们把心放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智慧就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长大。是啊!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有“心”,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心在哪里 智慧就在哪里 -----赴华东师大学习心得体会 焦艳芬 (b06) 刘 家 堡 联 区

2012 – 6 - 22篇二: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

太龙初中 邓光江 第一,理想

校长要有理想,应教授讲到:干部校长决定着我们事业的兴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历史的每一个阶段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教师的职责:教学带班,让学生在全方位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长的职责:带好一个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成才,造福一方百姓。

第二,引领

作为校长要有先进的理念,成为教育家,起到引领辐射作用。应教授讲到:校长的管理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集中精力抓大事,

善于抓大放小,要做好两件事:运筹,决策。校长不能只是一只辛勤的蜜蜂,而要成为类似放风筝的人。心中有天空(遵循教育规律),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要有方向感,节奏感,平衡感;做到松弛有度,快慢结合,刚柔并济。魏教授讲到: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出思路,中层出举措,员工出行为。引领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第三,细节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件事地运行结果要看它的周密精细程度。举例,学校制度如何制定?制度要素,要细化到定:时间,人员,主题,责任,定程序步骤,方式,评价标准。规则:考虑周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办合适的事。制度要做到无缝对接,互相补位,分工不分家。要统一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制度要从下而上地来,这都是细节。学校制度如何执行?决而不绝,活而不乱,宽而不松,细而不碎。在执行过程中要保持头脑清晰,发现问题,细致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做思想工作?要对人尊重,人性化;情感沟通好,再做工作,这个铺垫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做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第四,坚守

做事要有决心,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工作中,总会遇到困难和阻碍,甚至在推动一项政策时举步维艰,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志存高远,因为我们拒绝平庸。我们知道越是困难时期越能磨练我们的意志,越是困难时期越能提高我们的境界水平,往往再多一点坚持

就会成功。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五日篇三:赴华师大学习体会

赴上海华东师大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小店区西温庄二中 武小科 g50 转眼之间,从华东师范大学回来已经有几天了。可是华师大的那种氛围,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小桥流水,诗意盎然;荷塘月色,风景无边;八月桂花,香气袅袅;青松翠竹,掩映其间。更叫人难以忘怀的是行色匆匆的学子,童颜鹤发的教授,热情互助的同伴,睿智犀利的专家。短短的一周培训,我收获颇多。在教室聆听专家的讲座,顿觉自己见识之粗鄙;于课下参与学员的交流,才感自己思想之浅薄。于是我生发了许多感慨,那就是“全新的成长,思维的嬗变!”

用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来解释表达,让我们既陶醉在无边的文学艺术欣赏之中,同时又深刻透彻的理解了他的讲座。像什么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来阐释数学的人文意境,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来阐释极限,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说明无限等等。他把各种数学概念都用文学诗词的方式来解读,独到而又独具特色,我五体投地。最后柴教授讲,“德学才识,不要忘记德!”,足见其方正的人品,也.

是对我们后生小子的谆谆告诫。

二、对学生的评价有了全新的认识 说实在话,没有来华师大培训之前,也知道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但是苦于升学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讲课做题,大量的练习,搞题海战术,为的是能多考几个重点,多提高一些升学率,其余的一概不管。可是听了王斌华教授的讲座之后,自己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我也在深深思索这个问题。到底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学生呢?王教授从评价的历程讲到评价的现状,指出了三种不正常的评价现象以及带来的三种严重的后果,照成现在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更严重的是埋没了杰出人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从何谈起!?言之凿凿,确可信据,不禁叫人冷汗森森。原来我每天都在戕害人才啊。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王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层考试,量力而行,一步步向上攀登””低开高走”,并给我们讲了许多成功的实例。我想我以后也应该按照王教授的做法去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成功的可能”。我要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放在工作的首位,然他们有信心学好数学,有信心获得成功。

三、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一直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

呢?李振涛教授的讲座给了很好的答案。那就是一个字

“实”,一个词“有效”三个关键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有效教学必须抓住一个“实”字,要让课有意义。学生走进和走出课堂不一样,如是否获得了知识、技能和方法,生成了情感态度,培养了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意识、能力和习惯。要使多数学生进步,要在预设之外产生收获。不能上成看上去很美、观赏性很强而不平实的课。 “有效”应该这样理解: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面向少数几个明星学生,培养学生拥有宽广的视野,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要充分研究学生,上课前已经有什么,还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学生之间有什么差异。课堂要做到简约,目标要简约,环节要简约,方法要简约,语言也要简约。“教什么”是对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会的、有的就不教,学生不会、不懂的,没有的要教。学生自己能学会、能读懂的就不要教了,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的才教。每堂课都要确立教学起点,要从学生不会的开始。学生需要的是教师重点要教的,学生不能发现的,但教师认为重要的也要教。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有所作为。而“怎么教”则要基于学科,给予学生基础,基于内容和教师个性风格。“教到什么程度”是要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关于课堂听课不看活跃热闹,要看学生是否改变了,发展了。关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三个问题:一是挑战什么?也就是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挑战产生兴趣和需要。二是突破什么?要找出难点和障碍点。三是提升什么?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也就是要确定挑战点、突破点和提升点。关于小组学习李教授也提出了许多看法,都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因此,李教授的讲座非常贴近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很有价值。而吴亚萍教授的整体教学观和教学转型变革策略的阐释,更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听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原

来以学定教和以教定学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教与学本身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而程式化步骤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更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想自己以前奉为标准的东西,原来是这么的教条和害人不浅。真是不听不知道,听了吓一跳啊。

四、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教师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提到数学思想方法,至于什么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往往是一知半解。这次培训虽然姚剑强教授讲的是小学的理论,可是对于我们初中也有借鉴意义。我从讲座中深刻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它一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但又比具体内容更丰富、更本质、更深刻且普遍适用。而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方法。两者既区别又有联系。对于渗透数学思想发放的意义姚教授有谈得很具体细致明了。对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十分有益。通过听讲,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教学中渗透教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关于教师职业定位我感触最深的是“恪守专业伦理”和“树立专业理想”及“提升专业知识”。作为教师,就应该具有做教师这个行业的专业伦理,以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树立专业理想,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更胜任于教师这个职业。

总之,短短一周的培训学习,使我无论从对数学的认识上,还是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以及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等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改变,是对思想的一种洗礼,对心灵一种修炼。 我希望以后的这样的培训再多些,能让我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我也一定会结合专家的理论运用于我的教学实践,是我的教学生命更丰富,更灿烂多彩。篇四: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赴上海华东师大学习心得

李家庄初中 任将 13753340947 能在上海,切身体会色彩斑斓的大都市,直接接受华师大教育前沿的理论和理念,能零距离接触全国一流的教育专家,感受上海教育在全国的引领作用,我真是获益匪浅,收获颇丰。

感受一:浓厚的学习氛围

几次过马路、几次乘地铁,我无意中感受了上海人的脚步匆匆。我慢慢的走,怎么他们却是跑呢?这与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记得那天早饭后的那场暴雨不期而至,我和同行的老师立即站在路边的屋檐下避雨,雨越下越大,可是华师大的老师同学却挽起裤管冒雨前行,等我们到达教师的时候,教授已经在等了。

因此,启程回家之前,我走进了上海的书店,买了几本书,下定决心,回来之后一定抓紧学习,让这次的研修延续,把这次的学习经验传播,让浓郁的学习氛围在校园延伸。

感受二:观念革新,时不我待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原地打转,畏首畏尾,究其原因,还是观念落后。

何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呢?适合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方法。可能有些学生更习惯理解记忆,无论怎样都背不出原文,可我们却一心让他死记硬背,那这就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我们就着了急,对学生横眉冷对,大呼小叫,久而久之,学生视老师为仇敌,这样更不可能教出好成绩。细想一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未成年的学生,是不完善的未成年人。我们何不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们。

理念的革新,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关头,加入我们还在一味的追求评比,排名,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培养出一群书呆子。

感受三:在反思中成长

课程学习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我们听了多少。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们一边聆听教授们的讲座,一边认真地做笔记,希望像海绵一样尽量多的汲取广度的适合自己的营养。而同时,我更多的是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教授们的讲座恰恰能切中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害,解答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疑难困惑。从师德修养的提升,到价值取向的定位,再到教学方法的运用,最后到教学效果的落实,每一个讲座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希望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能不时地提醒自己更多地审视自我,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一片沃土。篇五: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体会

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体会 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校 文仕鸿

我于2015年7月31日至8月10日参加云南省文山州中小学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学习历经11天,分别听取了12位教授共15个专题讲座,让我真正领略了教授们的大家风范,也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次教育理论的洗涤。教授们的精彩讲解对我来说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教授们的教育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思维敏捷,语言风趣,视角独特,经验丰富。教授们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对教育方面的前沿思考、精辟理论、独到见解,触及到了我心灵的深处。现就此次的学习心得作如下阐述。

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用交流沟通

在罗松教授的课堂上他演示了“大球与小球”(即一个篮球和一个网球)碰撞现象。罗松教授首先把“大球”和“小球”分别放在两只手上,让“大球”和“小球”处于同一平行线上,“大球”和“小球”同时下落着地后都凭借自身的弹力弹起。罗松教授第二次则是将“小球”置于“大球”之上,让球同时落下,着地后“小球”借助“大球”着地时的反弹之力,迅速蹦起直达教室的天花板。罗松教授说“大球与小球”就像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如果不发生碰撞与交流就只能是平淡无奇。教师与学生只有发生真正的碰撞与交流才会有奇迹发生。在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大多

数的教师与学生发生的是前一现象而非后一现象,即教师与学生没有真正实现碰撞与交流。通过学习以后,让我深刻体会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与教师发生真正的碰撞与交流,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奇迹。

席居哲教授在《师生沟通艺术》中通过席慕蓉和陈萍的案例清楚地告诉:教师对学生的人生拐点起到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运用好赏识和批评的功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要运用好“自己人效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让学生把教师当作自己人,教师要多听少说,听清再说,先听后说,听完再说。教师在教育时应用得好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否则“抛砖”不能“引玉”,“抛砖”只能“引砖”。

二、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科学评价

肖家芸教授在讲座中说“孩子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学生是在不断的错误中不断成长的。”陈效民教授在《学生评价与创新能力培养》中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每天都在进行,学生是伴随着评价成长的”。“教师要做一个清醒的评价者,重要的是弄清评价的目的,让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陈教授详细介绍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以往我只是听说过pisa测试,但并不真正认识pisa测试。通过这次学习我对pisa测试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讲座中陈教授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举例16岁少年胡振宇研究火箭推动的故事来说明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性。

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学习研究

肖家芸教授在《研究型教师素质及自我培养》中通过数据与事例指出:工作之后才是求知的真正开始,学会学习比获取知识更重要。教师要重在让学生掌握会学习所必备的科学方式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教师要练好基本功。即“一笔字”“一口语”“一篇文”“一张网”。

胡东芳教授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及论文发表的实用策略》中指出了所谓研究不是告诉大家众人皆知的问题,而是要告诉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的问题,甚至只有你才发现的。文章标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他说:研究需要“胡说”、“八道”。“胡说”是自己独到的观点,“八道”是搜集证据。他详细地讲述了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书写规范。他把课题申请书比作研究蓝图,把开题报告比作施工图纸,把结题报告比作实际效果图。

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开发资源, 金忠明教授的《名师智慧与提升课堂教学质效的“五三”策略》提出当今中小学校普遍存在“陪练”和“陪读”现象(优秀生——“陪练”,弱势生——“陪读”),并提出了教学的“五三”平衡策略。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中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提出了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策略中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建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最后通过

百事可乐的广告事例告诉大家:“意外也是成就你的最佳时机,但你要时刻准备着”。 王建军教授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中播放了《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不允许使用“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神功”时,使用张三丰临时传授的“太极拳”打败“两大高手”。得出了当今教改的实质是“只重其义、不重其招”的结论。

徐阿根教授在讲座中运用鲜活的事例告诉了教师教学特色的创设。地理教师应用地图作教辅资料,用英语进行教学,学生非常喜欢。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作了二次处理归纳为四个知识点,形成网状知识结构并把高中知识灌输其中,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语文教师善于写下水文对学生的作文教学非常有效。

我深刻体会了开发教育资源,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是确保有效课堂的一大途径。课堂上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投入到师生交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热情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上要通过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五、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反思总结

王建军教授提出课堂教学中的五步反思程序。即行动——回顾行动——分析主要问题所在——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新的尝试。并对写反思给予建议:一是找准对象(具体化)。即导入方式、教育

方法、小组讨论、作业设计等。二是写作方式。即目标是否达到、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以及改进建议等。三是积累。即资源搜集过程。长期坚持就形成了自己的微课题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自己的评课系统,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作业设计等专门针对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课,提出优劣之处,是否可取。长期坚持就形成了“聚沙塔”。 戴立益教授在《听评课范式的转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观察》讲座中说到:教师应树立的课堂观察理念是“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从“教学有效”到“教师成长”。 总之,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遇,使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形势。

第五篇:赴北师大学习心得

做一个有思想、有亲和力的老师 ———赴北师大学习心得

李静

高考结束后的第八天,我们在史校长的带领下,去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尤其是听完了肖川老师的讲话,受益良多。

首先,教育作为一种关涉(关照、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因而思想便有了双重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从某一价值尺度来看,有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之分,也有深刻的思想和肤浅的思想之别。但不管何种思想,只有有自由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才有可能得到传播、丰富、深化或者修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自由言说、自由交流的空间。

我们应该有勇气承认我们自身的局限性,甚至狭隘性。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把自己打扮成、标榜为“真理”或“规律”的代言人而对别人的思想加以讨伐。充分的交流和理性的批判,最有可能达成共识,最有可能揭穿谎言和无耻的欺骗。我们必须禁绝任何人把一种解释非法地晋升为惟一正确的解释的企图。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特别需要培养一种讲理的性格,一种服膺真理、以理服人的性格,一种民主的性格。所谓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服膺真理、勇于承担的性格。

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宽松、宽容的氛围。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然后,打造教育的亲和力 教育的亲和力,就是学校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吸引力,更多地体现在能够带给教师和学生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校园生活之中。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而言,就是春风化雨,就是浸润心田,就是循循善诱,就是用充满真挚情感的语言描述、解释和预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就是耐心地等待,对学生毫不吝啬我们充满鼓励的语言和信任的目光,永远不表现出失望和嫌恶。

教育的亲和力,对学校而言,首先是课堂生活的高品质。课堂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就在于它主要是领悟、分享人类精神成就,培养和激发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并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活体验,并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选择真实的生活素材,在学生与文本知识、个体经验与种族经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一个可以嫁接并进而引发生长的“枝头”。

儿童学习人类世代积累的种族经验常常需要付出意志努力,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抗拒玩耍和游戏可以马上能够带来的愉悦的诱惑。但儿童的学习,在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快乐的,就像鸟儿在无垠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愉悦,骏马在辽阔的草原尽情奔跑时的惬意,就像鱼儿在浩瀚的海洋舒展游弋的怡然,鲜花在土壤温暖的怀抱恣意绽放的?乐。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为了什么而做,从中又能获得什么。

在课堂上安排一些令人兴奋的、与以往不同的活动,一些充满理智挑战的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材料。他们会对学习过程更加感兴趣,并在今后的日子里记住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了真正地面向所有学生,我们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激发和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

善于利用教学时机是所有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当学生们表现出学习兴趣、闪现出一个灵感或者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时,没有什么比调整教学进度、利用这可贵的教学时机更值得做的事情了。只要有可能,把新话题与你正在讲的问题联系起来,效果往往非常好。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必字字珠玑,但应该准确、简洁、明晰;活动不必很多,但要做实,以便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生命体验,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教育的亲和力,归根到底是教育者的亲和力。教师身上最宝贵、最值得赞美的品质就是理解学生。一个人成年后回想过去的学生时代,会欣赏那些善于管理自己情绪、善于对学生给予移情性理解的优秀教师,更会对那些触动过他们心灵的教师心怀感激。富有亲和力的人会更多地表现出热情、活力、谦和、真诚、关怀、温暖和移情的能力。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人一定会更加受人欢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防火安全疏散演练方案下一篇:发给客户的感谢信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