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2022-12-22

第一篇: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圆的认识》,下面我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圆心、半径、直径

第二篇: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章节教案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一) 第2课时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二) 第3课时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三) 第4课时 练习二

二、分数混合运算

第1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一)

教学内容:课本P21页。

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畅所欲言)

一、旧知铺垫

我们的老朋友淘气也有个爱好,那就是做计算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1、出示计算题

要求: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6 16×(15÷3) 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问题情境

过渡语:经过课前的谈话,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兴趣很广泛。相信大家也参加了不少的兴趣小组吧!淘气在课下的时候对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作了个调查。

2、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① 请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② 请你用图来表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③ 学生独立思考和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④ 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人?

教学目标: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学生独立计算) ⑤ 全班交流

A 12×1/3=4(人 ) 4×3/4=3(人) B 12×1/3×3/4=3(人)

预设一:如果学生出现了A、B两种方法,并且计算方法较多。在交流时对于B种不同算法进行重点交流。

预设二:如果算法单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计算方法。

5、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四、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外作业

同学们做几张分数、整数卡片,和一些加减乘除符号。同学们之间互相玩卡片做计算。

第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成交量”的问题,呈现不同解题策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一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学会解决方法。

2、通过画图正确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尤其是帮助理解“1+1/5”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画图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教学重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体会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春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第十届动物车展,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图画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第十界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50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用画图理解题意

师:大家看这个数学信息(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增加了1/5,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增加了1/5,就是增加了第一天的1/5,把第一天看作单位1或者把第一天的成交量平均分成5份,增加的部分相当于这其中的一份)

师:同学们理解了吗?同学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下心来,随着老师的描述来想一想:第一天的成交量是50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增加了第一天的1/5应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你的头脑里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画图的方法把这些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完整的表示出来。现在开始。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请大家看这几位同学画的。(实物展示)这是哪位同学画的?你来说一说画这图是什么意思?(生说)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画图想出了很多方法,老师也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的(课件展示)我是先画一条线段来表示第一天的成交量50辆,再画第二天和第一天同样多的部分,我们看比第一天增加了1/5,就把第一天平均分成5份,增加部分就相当于其中的这一份。最后求的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辆?

2、列式解答

师:大家理解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第二天的成交量。做完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1)生独立列出算式(2)小组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

生1:先求第二天增加多少辆,然后再求第二天一共成交了多少辆?即50×1/5=10(辆),10+50=60(辆)

还可以列综合算式:50+50×1/5=60(辆)

生2:先求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倍(先求第二天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即1+1/5=6/5,然后求第二天成交了多少辆?(用第一天的成交量乘第二天是第一天的6/5倍)即50×6/5=60(辆)

师:这位同学你能结合这个线段图来解释一下1+1/5求的是什么?(生说)

师:同样多的部分是第一天的1倍,增加的部分是第一天的,合起来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就是,这种做法也就是求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师板书)

综合算式是:50×(1+1/5) =60(辆)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从图中看出第一天中5份对应着50辆车,第二天有6份,因此先求出1份数,然后求出第二天的数量,即50÷5×(5+1)=60(辆))

3、体会运算定律在分数中的应用

师: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第一天的成交量为单位1,都是求第二天的成交量。不同点:两种算法不同

师:这两个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这两种不同的算法答案是一样的,而且他们是有联系的,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

师生总结:整数乘法运算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三、练习:拓展应用:

两天的门票收入一共是多少?

小记者花喜鹊报道:本次举办的车展会取得了很大成功,前往参观的动物络绎不绝,成交量也创新高。据了解,车展会第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达960元,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1/6。

大家对本次车展会好评如潮,我们期待下届会更好!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3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

(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

教学目标: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能画图分析数量关系,会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3月22日)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都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小刚家的用水情况。

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数量分析,探究新知。

师: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的用水量吗?

(出示例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估一估

师:我们先来估一估,哪个月份用水少?哪个月份用水多?(让学生说出估算的根据)

2、画一画(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1)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估计了一下八月份的用水量,到底估计的是否正确呢?分析之后才能判断。引导学生思考:“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用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2)全班交流。

请画线段图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作图步骤。

师:你对他的分析有什么建议或者补充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先画八月份的用水量?明确是九月份和八月份在比较,把八月份的用水量看做单位“1”,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即把八月份的用水量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的水。

引导学生注意:九月份比八月份少的那段要用虚线表示,在线段图中标出已知数量,用“?”标出要求的数量。

3、写一写(利用图找出等量关系) (多媒体展示)

师:线段图形象清晰的表现出了题意,从线段图中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吗?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换彼此的做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等量关系。 汇报交流:

八月份的用水量×(1-1/7)=九月份的用水量 八月份的用水量—节约的吨数=九月份的用水量

4、算一算(利用等量关系计算)

让学生尝试着选择上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找两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1-1/7)x=12 6/7x=12 x=14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方法二解:设八月份用水x吨

( X-1/7x)=12 6/7x=12 x=14 答:八月份用水14吨。

请学生说算理,1-1/7表示什么?乘x又表示什么? X-1/7x表示什么?师强调解方程的格式,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5、查一查

你能对你的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吗?

生自由检验,指名说说检验的方法,然后检验刚才上课时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对结果进行检验和解释。

6、尝试练习

把题目中的“比上月节约了1/7”改为“比上月多用了1/7”,问题不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月的用水量少,再画一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计算。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检验。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根据我们的分析和数量关系式,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我们一般可以用列方程来解决此类问题。

三、 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习题

“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淘气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28页练一练

1、

2、3题

引导学生画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从而利用方程进行解答。

四、全课总结,情知共收。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第4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解题的方法。

二、练习。

1.第1题 说说图意,列式计算。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第2题 第3题 分析已知信息。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3.第4题 计算 注意运算顺序 4.第5题 解方程

5.第6题、分析已知信息,计算水资源拥有量,再进行比较。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6.第7题 先画图再计算 7.第8题 稿件字数

分析题目的条件,独立完成。 8.第9题 血液中有多少水? 学生分析,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式。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三、总结评价。

四、课外拓展练习。 敬请选用《名校课堂》相关习题。

第三篇: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

六年级上册综合测试姓名

一、填空:(每空2分,共34分)

1.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它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 2.我校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45

,女生比男生少()%,男生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

3.我市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14

,今年粮食产量相当于去年的()%。

4.有一个圆环,r=10厘米,R=15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0.45吨:90千克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6.一种电器先后两次降价,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降价10%,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 7.()÷8=

3

=0.25=()%=():16

()

8.30千米的0.4%是() 米;()千克的5

6

是10千克的25%。

9._______千克比60千克多20%;24吨比_______吨少60%。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0分)

1、一吨煤用去

34

吨,还剩下它的25%。()

2、六(1)班今年植树95棵,全部成活,成活率是95%。 ()

3、15克盐溶解在100克水里,盐占盐水的15%。()

4、通过圆心的线段,一定是圆的直径。()

5、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24

15小时。照这样计算,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15小时。 ()

三、选择:(10分)

1、把1克药放入10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是()A、1:100B、1:99C、1:101

2、一种商品,提价10%后降价10%,这时它的售价与原价相比,你认为()A、价格提高了B、价格降低了C、价格不变

3、下面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图形是()A、等腰梯形B、圆形C、长方形D、平行四边形

4、某工厂,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60%,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人数少()%A、60%B、37.5%C、40%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是4:3:2,这个三角形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

四、计算:(16分)

1.计算(能简便计算要简便计算)。(10分)

(1) 38.5-15.38+61.25-4.62(2) 73579[

4(

612

)]

2.解方程。(6分)

(1) 2x+40%x=7.2(2) 20%x-1.8×4=0.8

五、应用题:(共50分)

1、一种药水是药粉和水按照1:80配制成的,现在有15千克药粉,能配制药水多少千克?

2、一种商品,降价20%后售价是320元,这种商品原价多少元?

3、一本书,看了5天后还剩160页没看,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23少20页,这本书共多少页?

4、商场搞打折促销,其中服装类打7折,文具类打8折。小明买一件原价200元的衣服,和原价120元的书包,实际要付多少钱?

5、学校春季植树500棵,成活率85%,秋季植树的成活率是90%.已知春季比秋季多死了20棵树。秋季植树多少棵?

第四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认识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本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和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同一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2、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做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学生通过头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运用

本册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活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洁的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和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本册的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单元教材分析:

一、圆

单元教学内容:圆的认识

(一)、圆的认识

(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同一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单元教学策略: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

2、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经历探索圆周率并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单元课时安排:

内容

圆的认识

(一)

圆的认识

(二)

欣赏与设计

圆的周长

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圆的面积

练习一

机动

二、百分数的应用

单元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

(一)、百分数的应用

(二)、百分数的应用

(三)、百分数的应用

(四)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3

3

5

3

课时数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策略:

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

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

(一)

百分数的应用

(一)

百分数的应用

(一)

百分数的应用

(一)

练习二

机动

三、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单元教学策略: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2、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和图形世界的神奇。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内容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课时数

1 2

课时数

2 2 2 2 3 数学欣赏

四比的认识

1 单元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学策略: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

内容

生活中的比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练习三

五统计

单元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头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3 课时数

3 4 单元教学策略:

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据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

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练习四

六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内容:搭一搭、观察的范围

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单元教学策略:

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内容

搭一搭(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观察的范围

本册教学进度:

周次

1

2 教学内容

开学

圆的认识

(一)

(二)、欣赏与设计

计划课时数

5

课时数

2

2

2

课时数

3 3

圆的周长、数学阅读、圆的面积

4

练习

一、机动

5

百分数应用

(一)

(二)

(三)

6

十一放假

7

百分数应用

(四)、练习二

8

图形的变换

9

整理与复习

(一)

10

数学与体育

11

期中复习

12

期中考试

13

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

14

比的应用、练习三

15

统计

16

整理与复习

(二)

17

生活中的数

18

观察物体

19

看图找关系

20

期末复习

21

期末复习

22 期末考试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4

2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第二单元:百分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圆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本册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和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同一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2、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做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学生通过头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运用

本册安排了两个大的专题活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洁的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和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本册的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单元教材分析:

一、圆

单元教学内容:圆的认识

(一)、圆的认识

(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同一圆中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阅读圆周率发展历史的资料,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单元教学策略: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

2、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经历探索圆周率并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二、百分数的应用

单元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

(一)、百分数的应用

(二)、百分数的应用

(三)、百分数的应用

(四)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策略:

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三 、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单元教学策略: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2、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和图形世界的神奇。 四

比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单元教学策略: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

统计

单元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头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单元教学策略:

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据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六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内容:搭一搭、观察的范围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单元教学策略:

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编排设计优秀作品赏析下一篇:八年级组期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