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圆柱的体积教案

2022-12-22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圆柱的体积教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北师大圆柱的体积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8页至第9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最大化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重、难点。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先利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出示教学情境: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呢?

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

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相关数据,就能求出水的体积;倒入量筒里直接得到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

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认知的飞跃。)

探究新知: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

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设计意图:在新知识的探索中,合理的猜测能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起到导航和推进作用。)

验证:能否将圆柱转化为学过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来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把圆柱体底面平均分成多个小扇形,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思考: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为什么是近似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转化的立体图形更接近长方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渗透“极限”的思想。)

用课件展示切拼过程,让学生观察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弥补直观操作等分的份数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

学生讨论交流:

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

3、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

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h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1、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S=60cm2 h=4cm (2)r=1cm h=5cm (3)d=6cm h=10cm

2、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灵活掌握本课重点。)

2、试一试: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是数学。)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采用提问式小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径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新知。

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的开始让学生想方法测量出圆柱形水杯中水的体积,学生想出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来计算出水的体积,初步引导学生把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教会学生数学方法,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动手操作能展示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在动手过程中易于激发兴趣,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利于每一位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课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马岔乡中心小学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圆柱切割组合模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什么是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 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 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10页,练一练第

1、

3、

4、

教学反思:

1·依旧引新,做好准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动手,充分感知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圆柱的体积>>教案

钟山县石龙镇松桂完小

潘超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

教学准备:

1、用于演示把圆柱体积转化成长方体体积的教具。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圆柱的体积。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我们学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演示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1、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揭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其中我们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3、教师: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圆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底面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课件演示。

二、自主探究,精讲点拨

1、教师: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圆柱的体积,能不能也像刚才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一样,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呢?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同学们自己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1)你准备把圆柱体转化成什么立体图形?

(2)你是怎样转化成这个立体图形的?

(3)转化以后的立体图形和圆柱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学生交流,教师动画演示。

(1)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2)怎样转化成长方体呢?(指名叙述:把圆柱体底面分成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你会操作吗?(学生演示教具)

(3)教师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4)教师:这个长方体与圆柱体比较一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体积大小没变。)

(5)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讨论: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板书: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

V = S h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如果要求圆柱的体积,你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就可以求?

①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练习七的第1题:填表。

②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试一试。

③知道圆柱的底面积直径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练一练的第1题: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④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可以求圆柱的体积。

一根圆柱形零件,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四、迁移应用,质疑反馈。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3、智慧屋: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积为37.68平方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特别提醒大家一定正确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并且能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六、作业布置

第四篇:圆柱的体积教案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3:圆柱的体积

主备:王莲芬 集体备课教师:王绍美、翁元林、裴树伟 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例5及有关练习p1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重点: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难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些几何体?你会求他们的体积吗?说一说,你能求出哪些几何体的体积?

学生交流说出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师相机板书:)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启发: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有没有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例5 1.观察比较,建立猜想。

(1)出示例5圆柱的直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思考:比较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 猜想:可以将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哪种几何体? 2.实践操作,验证猜想。

谈话:同学们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启发:怎样转化?

学生交流,说一说转化的方法。

启发:刚才我们看到,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想象一下,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那又会怎样呢? 教师用课件演示。

提问:演示的结果与你事先想象的情景一样吗?这说明什么? 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1) 引导学生观察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示意图。

(2)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圆柱有什么联系?与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实验和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求圆柱的体积?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4)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你能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想一想,填一填。

出示题,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口答。 2.教学“试一试”。

(1)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2)组织学生交流。 3.教学“练一练”。

(1)学生分别独立完成“练一练”第

1、2题。 (2)组织学生反馈做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到些什么? 反思:

第五篇:圆柱的体积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 在公式推导中渗透转化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

四、教具学具

课件、圆柱模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头回答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怎样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来解决的,那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第25页例5)

1.提出问题:圆柱会不会也像长方体那样,有一个计算体积的公式呢?

预设:底面积×高

2.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的形状,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3.学生观察思考:

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近似的长方体

②拼成的这个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的大小变了没有?形状呢?

学生1:体积大小没变,但形状变了 学生2: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3: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高的长度没有变化。 5.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①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②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③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形状是怎样的? 6.启发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状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

7.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1)学生分组讨论。

思考讨论:①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③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4)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

(5)思考:如果只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你有办法求出圆柱的体积吗?如果只知道底面直径和高呢?(板书:V=π r²h

V =

π(d÷2)²h

)

小结: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积,再求出圆柱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28页第1题,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

1、2题

(四)全课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

V =

S h

V =

π r²h

V =

π(d÷2)²h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年级新学期学习计划下一篇:八年历史上册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