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

2022-04-28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校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内容,其既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途径,又肩负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任。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该文从实际出发,提出OBE模式的全新尝试,并就其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融入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 篇1: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田径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涵盖内容丰富,对项目的技术要求较高,也对学习该项目的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高校田径课程一方面教授学生专业技术,锻炼其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却忽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因此,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田径课程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探讨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适应时代与学生发展需求。

【关键词】新时期;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1],中小学体育课程也正式进入实质性改革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承载着为培养优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厚望,肩负振兴祖国体育事业的重任,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就田径课程而言,高校应创新教学内容,树立新时代教育理念,既要落实教学大纲,又要深入推进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为新时期构建科学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现状

1.缺乏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普遍缺乏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目标不清晰,缺乏客观性、综合性,评价过程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一次性评价既不科学也不可行。

2.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競争性、技术性、完备性以及系统性项目的学习[2],却忽视区分和联系运动技能与健康娱乐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通常,体育课程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既要讲解理论知识又要重视提高学生项目技术水平,过分强调课程系统性与完整性,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没有突出教学重点,体育教师难以同时兼顾教学任务的质与量。同时,诸如铁饼、标枪以及铅球等田径项目教学严重不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使得课堂教学过于静态化、统一化,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需求,课程教学重视书本知识,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

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项目本身的特点,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比较乏味,趣味性不高。高校体育教师应认识这一现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全面认识田径课程的独特乐趣。教师可以多组织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课堂游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深度为学生介绍田径项目的发展历史、相关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3],让专业学生体会田径项目魅力,加深对自身专业的热爱。教师在讲解示范田径课程技术知识之后,可以播放相关体育明星视频以详细分析教学动作结构,全方位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升教学改革效果。

2.完善田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是评价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而,评价体系应具备科学、综合、可行以及全面等特点,评价应当分时期、分阶段,应强调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构建进程性评价模式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予以适时的纠正与改进,进而实现教学培养目标。课程出勤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或者感兴趣,若出勤率较低,教师应及时审视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有机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以及实践考核,从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技术示范讲解能力、技术达标情况、学习态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田径课程学习情况,以确保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逐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及时更新田径课程教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保证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符合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需求,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及时更新田径课程教材,内容应尽可能丰富多样,同时具备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特别是针对跳跃类、投掷类等项目,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增添动作分解图,更直观展现技术学习要点,同时增添多样案例分析[4],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特点,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高校体育学院可以实际深入到地方中小学,开展教学调研活动,就市场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并结合社会用人情况,编写实用、具有针对性的田径课程教材,进而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培养目标。

4.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在田径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应针对不同田径项目、学生、以及教材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田径课程教学在教授技术时往往采取讲解知识点、示范动作、训练一套教学模式[5],包含分解法与完整法,教师应适时创新、合理创新,打破部分传统,以提升田径课堂教学趣味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体育能力,在课堂上凭借自身魅力影响和指导学生以调动其学习热情,提升其学习能力。

结语

随着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扩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鉴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应积极审视教育现状,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养,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田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总结实际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注重以学生为主,充分提高田径课程实效性与趣味性,为社会培养理论知识充足、专业技术扎实、综合素质水平高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治坤.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2):94-96.

[2]朱泳.基于多角度透视的高校田径课程失落现象及改革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1):69-70.

[3]杜和平,肖刚云,王洁,史桂忠.以“合作教育”模式为抓手,创新田径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3):105-112.

[4]顾宏志,王怡,张亮竹,彭霞.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考试方式改革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5):105+107.

[5]欧阳金花,刘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在田径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04):154-156.

作者简介:高锐(1980.03-),男,汉,研究生,体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作者:高锐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 篇2:

OBE模式导向下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高校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内容,其既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途径,又肩负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任。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该文从实际出发,提出OBE模式的全新尝试,并就其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融入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OBE模式;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

[基金项目]2019年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OBE模式下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简介]陈 超(198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近年来,体育教育工作不断受到重视并获得持续发展,尤其是田径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体育课堂重要内容。中小学对田径教师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中小学生的体育课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体系与中小学的需要很不对称,甚至互相矛盾,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如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田径方面的工作能力能满足中小学的体育课堂需要,是体育人必须思考和妥善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OBE模式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其突出的特点和具体的应用方式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改革,也必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OBE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OBE模式,即成果导向教育,其核心观念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主张在教学中时刻围绕学生发展,切实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相关的技能和成功的经验,而不是传统教育模式所重视的教师讲授了什么。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教育目标的导向作用,除了高校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资源,教师也要立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以更加富有弹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1],一切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OBE理念不仅在专业教学设计与实施上有着突出优势,还有效促进了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其在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融入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教学可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二、OBE模式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以能力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从当前国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其教学理念和模式依然缺乏创新力度,存在着理念滞后、模式单一的弊端,更多的时候是看重教师教了什么,而忽略了学生学到了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便会降低。究其原因,其教学目标仍然不够明确,整个教学一直缺乏关键的、科学的目标导向。OBE模式的融入,让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与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也给高校的整体教育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指明了方向。其一,田径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其二,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角色,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和运行者,给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空间。具体来看,高校的田径课程改革应形成具体目标,先明确田径课程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接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更加稳固的基础给学生的田径学习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创新田径教材,强调以生为本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多是以竞技为主的传统体育教材,其中多强调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多地强调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忽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及能力提升,所以更多的时候所呈现的田径教学都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样的教材引导并不科学,即便学生对田径技术有所掌握,却极易在枯燥的学习和练习中失去参与的兴趣,更显被动,很难适应社会需要。OBE模式之所以受到关注和重视,正是其对学生的关注,强调“以生为本、以需求为目标”。从这一原则出发,田径教材的选择即便不是单一的,也是有灵活性和互助性的。事实上,在专业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结合新教学理念提出的规定与要求设计教学计划与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目标出发,对所选取的教材进行完整把握,找到教材之间的主从关系,对现有的田径教材进行改进和拓展,使其成为全新的教材形式,为田径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只要科学合理,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助力,那么教材就是可取的,也只有做到理念与教材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引入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在田径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并没有科学评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适用性,教学方法单一化和模式化,很多时候,学生都受限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种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要求。OBE模式强调从学生實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这给当前的田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促使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与中小学课堂接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一,改革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模式。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应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开发和创新,与未来工作岗位接轨,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游戏环节,让学生的固化认知转变,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更加主动地参与;田径运动竞技性与娱乐性、健身性相融合,不断加入新的元素,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其二,在重视教法改革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学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法引导、激励、启发学生学习。其三,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代在发展,教学在进步,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疑是值得尝试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营造更加现代和有趣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了解程度,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融入进来。比如,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田径运动技术示范教学,或者适当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的田径赛事。事实证明,这种尝试往往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深化学生对田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认知。

(四)引入实习机制,健全评价体系

实习是将所学的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并转化成为实际的工作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实习是高校体教专业田径课程与中小学体育课堂联系的纽带。通过实习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中小学体育课堂,更深刻地了解中小学体育的需求,并全面分析田径项目的能力需求。这样为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因此,要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多渠道的实际基地和多种形式的实习模式,并不断拓展和创新实习内容。我们可以出去实习,也可以进来,例如,有针对性地引进中小学名师走进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堂,让他们给体教专业的学生上一堂中小学的体育课。在实习的过程中,要建立实习效果考评小组,将实习成绩纳入期末成绩评估体系,逐步丰富评估内容,逐步完善或重构成绩评估体系。使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态度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价体系指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2]。

三、结语

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价值和作用不可替代。中小学体育课堂对田径教师的能力需求,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导向。OBE模式的融入恰恰给了当前的田径课程改革以巨大的支持,让高校和教师都有了全新的认知。无论是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转变,还是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抑或是考评体系的完善,无不是为了让田径课程教学更加灵活、自由,更富前瞻性和导向性。在此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应逐步把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升学生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琳.论基于OBE模式的高校素质教育体系建设[J].新西部,2019(15):137-137.

[2]卢平林.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89-191.

作者:陈超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 篇3: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的对比研究

摘要:为了改变当前田径课程因为枯燥、运动负荷大而被学生冷落的现状,探讨如何通过改革让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设置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为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开发和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8所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大纲的设置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认为:1)我国体育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2)在田径普修课和专修课学时设置上,部分体育院校所设学时太少,不利于技术的掌握;实践课设置上,绝大部分院校的普修课缺少实践环节,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3)在考核形式上,我国体育院校的田径课程均强调终结性评价,对于过程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没有足够的重视;4)田径课程所选教材的理论性较强,缺乏实际应用的需要,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田径课程;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考核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众所周知,田径运动是各体育项目的基础,能够很好地反映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效果,是反映一个国家国民体质好坏的重要参考,是当今各个国家非常重视的体育项目。特别是田径课程作为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我们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后备体育人才,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能有效地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田径课,因其枯燥、单调、运动负荷较大越来越不受学生的青睐。再加上“学分制”与“选课制”实施,我国体育院校的田径课程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造成学生选修田径课程的人数不断地在减少,其结果表现为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内容和田径课程教学时数不断削减,田径课程的考核标准也在不断地降低。很多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为了拓展就业面,不得不选修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使得有田径特长的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失去了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动力。因此,作为体育院校主干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其田径普修课和专修课程必须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改革路径来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全面把握当前我国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的研究成果,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源,以“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等为关键词,检索了2005-2015年相关文献39篇,根据研究需要对其中20篇进行重点参考,由此从理论上初步归纳出当前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开设状况。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8所体育院校,即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普修课和专修课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以及对专家进行访谈之后,初步了解了我国当前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和专修课的设置现状,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专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1)专家对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材适用情况的反馈;2)专家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和专修课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的反馈。此次研究共发放专家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率为100%,完全满足本研究的需求。

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在间隔15天后,对相同的调查人员进行文件的重新发放和回收,问卷的信度检验用SPSS11.5软件计算出重测法获取的每个题项前后2次调查结果的信度系数R=0.82,说明问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的效度检验采取聘请12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检验,得出问卷的效度系数为R=0.90,说明本文设计的问卷内容、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的效度。

1.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体育院校的教学大纲,特别是对其教学时数、学分、教学内容、考核评价设置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后得出结论。

1.2.4 专家访谈法 鉴于研究需要,围绕我国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和专修课开设状况编制了访谈提纲。访谈对象为所选8所体育院校16名正高级职称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田径教研室的专家,所有访谈都采用直接访谈的形式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2.1.1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时数、学分以及开设学期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8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分析,不同体育院校在教学时数和所设学分上表现出较大差异,而学期数的设置则差异较小(见表1)。

1)在教学时数上,首都体育学院教学时数最高达到了208学时,远远高出了其他院校,说明其对田径普修课的重视;最少的为武汉体育学院的90学时,2所院校相差118个学时之多;上海体育学院的教学时数最接近所选8所体育院校的平均值,为138.50学时;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所设学时数都没超过100学时。针对上述教学时数设置情况,由于田径普修课所学内容较多,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时间作保障,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建议3所不到100学时的学校增加教学时数。

2)在学分设置上,依然是首都体育学院最多,为12个学分;北京体育大学的学分设置最少,为4个学分,与首都体育学院相差8个学分。

3)在设置学期数上,各个学校相差不大,基本都为2个或者3个学期,其中,北京体育大学只有1个学期,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为2个学期,成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为3个学期。

2.1.2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 8所体育院校所开设课程中开设最多的5门理论课程是《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运动竞赛组织》、《田径运动教学理论》和《田径运动竞赛裁判》,说明这5门课程的实用性较强,可以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理论课的开设提供借鉴。特别是《田径运动概述》和《田径运动技术原理》2门课程,各体育院校均选择了开设,说明各体育院校均重视这2项教学内容。而在理论课程开设门类数量上,成都体育学院和首都体育学院为最多,均开设7门课程;北京体育大学最少,仅开设了4门课程;其他体育院校则一致,均为5门课程,说明各体育院校对理论课所授内容的知识量和知识点上存在—定的差异(表2)。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遵从市场人才供需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教育学规律,所以,在教学内容选择和开设门类数量上,还有待各体育院校加强交流,更为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设置。

从8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技术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的统计结果来看(见表3):

1)各体育院校均重视的项目分别是:跑(短跑和跨栏跑)、跳(跳高和跳远)、投(铅球和标枪)共6个项目,说明这6项为各体育院校均为重视的基础项目。但各院校开设项目的数量有所不同,北京体育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开设项目数量为最少,为6项基础项目,其他院校则在此基础上,设置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更为多样。例如,成都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是开设项目最多的2个院校,至少有10个项目开展了学习。

2)通过计算单个项目所花费的教学学时可知,各体育院校有所不同,其中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4所体育院校单个项目所设置的学时基本上在10学时左右。而其他几所院校单个学时最少的为上海体育学院的13学时,最多的为首都体育学院27学时,分析认为,用10个学时学习一个项目,时间显然偏少。

3)在教学实践课的开设上,8所体育院校中只有3所院校有所开设,虽然教学时数不同,但均有所侧重。有研究表明,田径教学除了强调培养“全面型”的人才,掌握更多的技能之外,更要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所以,这3所院校在教学实践课的开设上,值得其他几所院校借鉴。

2.1.3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考核方法的比较分析 对于田径课程的考核方法,各院校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表4)。考核的主体均包含了理论成绩、技能评定、达标成绩和平时成绩4个部分,不同之处在于有的院校除了这4个部分之外,还加入了其他考核内容,比如,上海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加入了教学技能的考核,特别是上海体育学院还把教案的评定加入考核内容之列,这说明了各体育院校的考核内容在主体一致的基础上,还有其他侧重点,各院校各有自己的考核特色;从考核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来看,各学校理论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20%~30%,技术考核在各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考核中占的比例均比较大,最突出的是首都体育学院技术成绩占到70%,其他学院技术成绩基本在40%~60%之间。在平时成绩考核方面,除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平时成绩占5%之外,其他7所体育院校的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都为10%。综合来看,各体育院校考核评价方法情况,基本吻合了田径普修课要求的了解田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总体要求。但考核内容各学校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各体育院校相互之间加大交流的力度,相互借鉴,交流经验,从而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又有利于对学生全面考核的方法和考核比重。

考核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多元互补的考核形式将会激励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对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教学大纲的总结比较分析,结合对各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专家的访谈结果,可以总结出我国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课程考核有以下3个问题:

1)考核形式过于单一,技术课和理论课的考核形式基本为1种或者2种,这说明在考核方式上各学校并不科学,多数仍然采用“一考定成败”的方式。

2)各学校仍然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从统计结果来看,终结性评价仍然是学校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而没有注重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这样很难体现学生学习的反馈效果,也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学改进的质量。

2.2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

2.2.1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时数、学分、学期的对比分析 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学时数和学分的设定上,不同学校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学期数则较为相近(表5)。

1)学时数上,8所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的平均学时为463学时,其中武汉体育学院最多,为588学时;沈阳体育学院最少,只有288学时;有4所体育院校的学时数低于平均值。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的学生来讲,如果想获得比较理想的训练成绩以及掌握比较高的田径专业技能,必须有足够的训练时间作保障,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充裕的上课时间,学时时数高,显然对课后的效果有利。

2)在学分设置上,各院校平均学分为21.38分,有5所院校的学分设置在20分以上,广州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的学分最少,为12学分。

3)从田径课程分布的学期数来看,8所体育院校的学期数基本相近,北京体育大学等4所学校设置了6个学期,沈阳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2所学校均设置了5个学期,首都体育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最少,但也均达到了4个学期,整体上较为接近。

显然,如果学分较少,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分实际,考虑学习其他项目以获得更多的学分。那么同一个学期,多个项目的交叉学习,这对于田径基础项目的学习效果以及质量,势必有一些影响。因此,在学分与学时的优化组合上,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2.2.2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不同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和普修课的比较,田径专修课的理论课程开设相比较于普修课来讲其设置的科目更加多样和具体化,同时学习的内容更加细致(见表6)。

1)在理论课程的开设方面,各个体育学院开设最多的2门理论课程是《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及规则》和《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分别有7所院校开设;而有6所院校开设的课程有《田径运动概述》和《田径运动场地》,说明这些课程的实用性较高,可以作为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开设田径专修课理论课程时的借鉴。但是,《田径运动员选材》、《训练计划的制订》以及《少年儿童、女子教学与训练》这3门课程开设的院校不多,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的学生将来必定会有很多要从事基层田径训练的工作,这3门功课的学习对教练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引起各体育院校的重视。

2)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各体育院校设置的课程相对集中,各学校都从跑、跳、投的项目上去开设。其中有7个田径项目8所院校同时开设,分别是短跑、接力、跨栏跑、跳远、推铅球、掷标枪和背越式跳高,有7所院校开设的技术课程是竞走、中长跑和掷铁饼,而撑杆跳高、障碍跑和掷链球开设院校数量较少,只有4所院校开设。

3)在教学训练的实践课上,虽然注重的方向不同,但8所体育院校都有所开设,从中可以看出各所体育院校对学生实习实践的重视。例如,北京体育大学注重对学生教学训练方法与方式的实践以及在裁判学习方面的实习实践,沈阳体育学院的实践课包括教学实习、训练实习和裁判实习等。分析认为,对于实践课的开展还是应该付诸于平时的教学训练课,可以借鉴北京体育大学在平时上课中穿插教学训练的实践内容,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边学边练可以加深学习效果,同时也避免了放在学期末或者学年末集中起来实践所引起的遗忘情况发生。

2.2.3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考核方式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学生考核方式的比较分析后发现(见表7),8所体育院校田径专修课的考核内容与田径普修课类似,基本包括达标、技评、理论成绩和平时成绩4个方面,但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相比,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的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大部分学校会根据不同学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但是从考核内容上,未能看到考虑学生常见的训练伤病,以及学生低水平、低状态等因素的考核情况,暴露出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问题。在当前教学大环境下,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很多,但是学期末的考核内容和形式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虽然各个学校对实践课的开设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在考核方式和方法的科学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思索,从而探索出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

2.3 我国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教学实施的状况分析

2.3.1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任务实施的情况分析 对于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普修和专修)教学任务的实施情况(见表8),全部40位专家均选择了“学习田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技能”这一项,说明了该项教学任务是田径课程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专家选择比例超过60.00%以上的共同选项是“提高专项运动能力,达到国家运动员等级”和“培养裁判能力,获得裁判等级证书”,其中,针对普修课,专家更侧重于“发展身体素质,培养体育运动兴趣”,而针对专修课则更侧重于“掌握田径竞赛组织能力”,体现出了二者的差异性。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体育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侧重以培养田径实践人才为主要任务,专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体现出体育院校在教学实践中较少关注学生的人格素质,以及田径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是将培养的重点放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上,在教学任务的全面性、学生基本技能的发展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2.3.2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的情况分析 教学大纲是编制课程的总体规划部分,从整体上规定了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考核方式等内容,是实施和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统计来看(见表9),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实施过程中,40位专家中有14位(35.00%)认为本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有17位(42.50%)专家认为本校基本按照教学大纲执行;仅有9位(22.50%)专家认为本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是根据教学大纲灵活进行调整教学内容的。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课程实施过程中,有17位专家认为本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只有7位专家认为本校可以灵活掌握教学大纲并对课程开设进行干预。依据上述研究统计,我国体育院校无论是体育教育田径普修课还是专修课都能够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2.3.3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材使用情况的分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依据,一门课程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对于田径普修课,有26位专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是适合本校田径课程开设的,占到总人数的65%;有5位专家认为本校当前的教材与所开设课程不匹配,占到了总人数的12.5%。对于田径专修课来讲,认为当前教材非常适合和适合课程设置的专家人数分别为7位和17位,共计占到总人数的60%;认为不合适的专家仅有3人,只占到总人数的7.5%(表10)。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体育院校田径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基本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但是从专家反馈的结果来看,在教材的使用上部分学校还存在着不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我国各体育院校基本都能够结合本校实际对这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进行设置与实施,并根据教学大纲贯彻执行教学任务,选用参考教材,但各体育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定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2)我国体育院校田径理论课与技术课在教学主体内容设置上基本一致,突出了田径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各院校能够结合本校实际,设置更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内容;理论课和技术课在学时、学期以及项目设置上,部分体育院校存在所设学时、学期较少,时间上难以保障,不利于学生充分地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在实践课设置上,绝大部分院校的普修课在技术教学设置上缺少实践环节,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3)在考核形式上,我国体育院校田径课程均强调终结性评价,对于过程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没有足够重视,反映出考核方法不能全面、合理、客观地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4)在教材的使用上,各学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版本教材,但是教材内容过分注重技术理论内容,并没有考虑到其实际应用价值,同时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个别体育院校暴露出未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过于陈旧,不能很好地体现时代性等问题。

3.2 建议

1)体育院校应遵循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学生培养教学时数的合理设置,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加大实践课所占的比重,注重实习形式的多样化。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制订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数与学分的确定、教材的选择以及考核方式和标准的制订等,以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根据教学实际,完善教材建设。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教材能够集专业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为一体,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安排教材的难度。

3)借鉴国内外经验,创新评价机制。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把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鼓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评价的模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订客观、公正且易于操作的评价标准。

舒宗礼 王璐璐

作者:许占鸣 李晓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汉字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师专业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