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2022-11-25

第一篇: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对青年成长成才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指导青年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五四爱国精神

肩负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五四属于青春,五四是青年的节日。95年前,在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的感召下,五四运动爆发。在这场运动中,革命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青年把不懈追求个人理想与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的爱国主义精神。95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用青春和热血传承着五四爱国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对此,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今天,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历史的接力棒传给了当代青年,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也同样落到了当代青年的肩上。当代青年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作为五四精神的传承者,理当高举起五四的爱国旗帜,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

1 遵循总书记的嘱托,“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树立坚定理想信念

让青春梦想飞得更高远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这就是总书记所说的“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就会精神不垮,旗帜不倒。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之所以能前赴后继、战胜千难万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都追求振兴中华的理想。五四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书写出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也是因为他们有理想有信念。因为有信念,夏明翰烈士喊出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因为有理想,邓小平同志才能深情说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指引人生成长的灯塔和催人奋进的动力。“有志者,事竟成”,古往今来,凡是有杰出贡献者,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如马克思终生以“为人类工作”为理想,毛泽东年轻时就有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周恩来中学时就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这都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永不放弃。

每个人都有理想。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都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青年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树立的远大理想。现在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21世纪中叶还有30多年时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所以,习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自觉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练就过硬本领

2 成就美好人生

过硬的本领,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基础。中国古人讲“立身百行,以学为基”“本领若是,事事发出来皆是;本领若不是,事事皆不是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讲“知识就是力量”;列宁在1920年向共青团提出了学习的任务,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都是在强调读书学习的极端重要性。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当今时代,知识信息快速更新,有关资料说,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据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广大青年只有紧紧抓住年轻时期记忆力好、接受力强的黄金时期,像海绵吸水般吸取各种知识,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汉代学者刘向说:“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宋代学者朱熹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都是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明白道理而不去做,那就与不学没有什么区别。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更加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达不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规律。因此,青年人学习时要避免“空对空”,要像习总书记所说“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成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 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也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

3 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创新创造活动的主体。有学者对公元1500年至1960年间的世界1200多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以实例证明青年时期是开展创新创造的“黄金期”。面对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正如习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因此,他要求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着,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勇做时代的开拓者和奋进者。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有了艰苦奋斗精神,一个民族就能自立自强,一个国家就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当下,青春是用来奋斗和创造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正如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所指出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只有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才能收获美好的人生。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五四精神的接力棒传到今天,当代青年对它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个人的志向与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本领、创新创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勇敢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时代之光。

第二篇:“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

2014.05.05 08:32来源: 光明日报

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对青年成长成才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指导青年走好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五四爱国精神

肩负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五四属于青春,五四是青年的节日。95年前,在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的感召下,五四运动爆发。在这场运动中,革命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青年把不懈追求个人理想与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的爱国主义精神。95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用青春和热血传承着五四爱国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担负起时代的使命。对此,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今天,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历史的接力棒传给了当代青年,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也同样落到了当代青年的肩上。当代青年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作为五四精神的传承者,理当高举起五四的爱国旗帜,自觉肩负起时代重任,遵循总书记的嘱托,“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树立坚定理想信念

让青春梦想飞得更高远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这就是总书记所说的“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就会精神不垮,旗帜不倒。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之所以能前赴后继、战胜千难万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都追求振兴中华的理想。五四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书写出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也是因为他们有理想有信念。因为有信念,夏明翰烈士喊出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因为有理想,邓小平同志才能深情说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指引人生成长的灯塔和催人奋进的动力。“有志者,事竟成”,古往今来,凡是有杰出贡献者,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如马克思终生以“为人类工作”为理想,毛泽东年轻时就有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周恩来中学时就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这都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永不放弃。

每个人都有理想。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都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青年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中,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树立的远大理想。现在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21世纪中叶还有30多年时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所以,习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自觉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练就过硬本领

成就美好人生

过硬的本领,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基础。中国古人讲“立身百行,以学为基”“本领若是,事事发出来皆是;本领若不是,事事皆不是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讲“知识就是力量”;列宁在1920年向共青团提出了学习的任务,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都是在强调读书学习的极端重要性。知识引导人生,学习成就未来。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当今时代,知识信息快速更新,有关资料说,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据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广大青年只有紧紧抓住年轻时期记忆力好、接受力强的黄金时期,像海绵吸水般吸取各种知识,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汉代学者刘向说:“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宋代学者朱熹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都是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明白道理而不去做,那就与不学没有什么区别。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更加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即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达不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规律。因此,青年人学习时要避免“空对空”,要像习总书记所说“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成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

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也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创新创造活动的主体。有学者对公元1500年至1960年间的世界1200多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至45岁,峰值是37岁,以实例证明青年时期是开展创新创造的“黄金期”。面对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正如习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改革,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创新。”因此,他要求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有上下求索的执着,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勇做时代的开拓者和奋进者。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有了艰苦奋斗精神,一个民族就能自立自强,一个国家就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生只有一次青春,当下,青春是用来奋斗和创造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正如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所指出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只有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才能收获美好的人生。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五四精神的接力棒传到今天,当代青年对它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个人的志向与实现中国梦的需要结合起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本领、创新创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勇敢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时代之光。 (执笔:任青)

第三篇: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

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日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肯定他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回信全文如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

来信收悉。得知你们近一年来不仅校园学习取得新的进步,而且在野外考古实习中很有收获,甚为欣慰。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你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你们在信中写到,中国梦让你们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让你们更加懂得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说得很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我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

2013年5月2日

据悉,2012年6月19日,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调研高校党建工作时,看望了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学生,并同他们交流,勉励他们学好专业,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祖国建设多作贡献。五四青年节前夕,学生团支部全体同学于4月28日给总书记写信,向总书记汇报了他们近一年来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特别是关于中国梦的认识和体会,同时表达了恳请总书记在百忙中再一次给他们送上寄语和嘱咐的期盼。习近平收到北京大学党委转交的这封信后随即回信。

第四篇:勇做新时代的雷锋

——《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在我心中一直屹立着一位勇敢、朴实、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士兵,他的名字叫雷锋!雷锋,乐于助人的象征;雷锋,爱孝乐孝的模范;雷锋,是美好道德的化身!有人说,学习雷锋是赶上社会的脚步,不然,其实学习雷锋不单单是一种形式,他还是社会品质、道德和爱的见证!

雷锋的生命只停留在了短短的22岁,他的一生中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为人们服务。有人说他那是在浪费时间,不,其实他不是在浪费,而是在宝贵利用!有人说,现在的社会上哪还有雷锋精神?不然,其实〃〃〃〃〃〃。

前有雷锋帮助大娘,洗衣做饭;现有孟佩杰,照顾养娘,无怨无悔。前有雷锋帮助老师,往家寄钱;现有宋金萍,照顾恩师28年〃〃〃〃〃〃50年来,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中。雷锋精神照耀着勇拦惊马的刘英俊,照耀着舍命救老人的张华,照耀着身背工具箱的徐虎,照耀着奔赴灾区的“唐山13义士”,照耀着不顾性命舍身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丽,照耀着在铁块砸向身体的一瞬间还为乘客着想的最美司机吴斌〃〃〃〃〃〃他们不都是当代活雷锋吗?

雷锋精神,是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在这宝库里我们深刻的学到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品质,其实学雷锋不单单是一种形式、一种追随,而是一个社会道德、

品质与爱的体现!

正如歌词中所说:“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学习雷锋从我做起,愿雷锋精神永远活在我们身边,我们心上!

指导教师评语: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我们都需要雷锋,都需要雷锋精神。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世纪,在对美好道德风尚的追求中,更需要倡导雷锋精神,更需要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细腻,小作者列举了读本、身边的很多事例,都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希望雷锋精神一代一代的往下传,同学们从小就做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读后感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当这首歌在我耳边响起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雷锋乐于助人的场景,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个人。

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强烈的阳光烤得花儿都聋拉着脑袋,挂在枝头上,地面也变得烫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热气,热得让人窒息。那时我坐在公交车上吹着来自车内空调的凉爽,我感到十分惬意。此时来到一个站点的时那里的人特别多,人们都你挨我挤的上了车,这时有一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老人的额头上挂满了一颗一颗黄豆大的汗珠,他有着一头花白的头发,脸上已经爬满了皱纹,看上去显得十分疲劳、年迈。他颤巍巍的将手上的一元钱投入了投钱处,他缓慢的朝前走,可座位都被坐满了,而且车上的人还特别多,没有人向那位年迈的老人让座,老人只能艰难的吊着栏杆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当老人朝我这个方向看时,我连忙起身对他说:“爷爷来这里做吧!”他很欣慰的朝我笑了笑,他慢慢前行到这个位置,老人看了看我,听说:“小妹妹,谢谢你。”我对那位老人笑了笑,示意这没有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空调吹来的风,吹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个人都感到舒畅了。

在我的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热心的去帮助别人,因为在我们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帮助我们。

我们应该有爱心,让道德的接力棒传递下去,让那首歌能够一直演绎下去,让人们能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精彩。

指导教师评语: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文章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从这些身边的事,对雷锋精神的感悟,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文章结构完整,耐人寻味。

学雷锋精神,做有道德的人

同学们,说到“雷锋”这个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吧!雷锋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回家的时候,天下起了雨,雷锋见有一位妇女带着小孩走在雨中,就赶忙跑过去,抱起小孩,把自己的伞借给她们用,直到把他们送到家才离开。

我也要学习雷锋的精神。我看见有同学摔倒了,我就去把他扶起来;同学们有题不会,我就和他一起解决。我发现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

我们还要学习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不要在大街上乱扔垃圾,见到垃圾要捡起来;要遵守交通规则;要懂礼貌,不能乱跑乱撞。

雷锋还是个爱钻研的人,我们也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我不会放弃,我要慢慢的思考,一遍一遍的读题,总会想出答案的。

作为少先队队员,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他人是快乐的,它带给你满足与自豪。哪怕不留名,你也会得到双份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他人无法体会到的。学习雷峰我们还应该从平时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三月的阳光更加明媚,让身边的人们更加幸福,让雷峰的精神代代相传,让雷峰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教师评语:

小作者文章主题明确,感情质朴鲜明,行文自然有序,段落分明,结构完整。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如果能多写一写自己要如何践行雷锋精神做有道德的人会更好。

第五篇:如何勇做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

如何勇做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

肥城市石横特钢厂学校 孙宪庆

我对泰山挑山工的关注始于八十年代初。在泰安师范读书期间的1981年曾两次登上泰山极顶,亲眼目睹了泰山挑山工的工作状态。当时虽然没有意识到泰山挑山工的身上有多么伟大精神内涵,但也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为强烈的震撼。所以近四十年来泰山挑山工成了我脑海中永远无法抹去的形象,泰山挑山工的坚韧也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多年来至少从以下几方面一直激励着我。

一、多做工作,勇挑重担。

我们总说人生苦短,一个人活在世上,要尽可能地多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迹。那就只能多做工作,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尽可能地达到最大化。我记得魏书生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平时多做工作,能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可以使自己在关键时刻更有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非常庆幸成为我校第一位教初中两个班的语文兼班主任的教师,以及在以后二十多年的绝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我校工作量最大的教师。后来又成为我校第一位教小学六年级两个班语文兼班主任的教师。在五十岁时学校领导又让我担任初中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兼班主任和初中教务教研主任,虽然也犹豫过,但在工作过程中还是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尽可能地使学生、家长和领导满意。连续二十五年担任班主任工作,虽然有许多辛酸和挫折,但没有放弃。现在年龄大了,领导照顾我,工作比以前轻松了很多,但只要领导安排的工作还是会尽量做好。

二、努力进取,永不懈怠。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和勤于学习的品质。这一点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深深地感到仅凭自己中师毕业的水平是远远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更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但需要学什么,感到很茫然,于是就从自己缺的中学内容学起。俗话说机遇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提供的。1985年机会来了,领导看我肯学习,便推荐我报考山东教育学院,正好前两年学的内容派上了用场,于是就有了两年继续深造的机会。回来后由原来的教小学变成了教初中,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仍然是捉襟见肘,于是又踏上了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的旅程。后来又深感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严重制约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于是又从专业知识的学习转向了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又感到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于是又开始阅读传统的经典著作。学校刚刚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时,我就像个孩子似的充满了好奇心。为了不使自己成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的门外汉,自己翻阅有关的书籍,向别人请教,初步掌握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方法。我总觉得虽然不敢奢望能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但我深信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尽可能好一点的教书匠也是值得的。

三、不畏年长,只争朝夕。

在我年近花甲之年,有幸赶上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泰山“挑山工”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这就使我们这代人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能倚老卖老,我们也没有倚老卖老的资本。我们必须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迎接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挑战,尽可能地跟上新时代的步伐。首先要多学习,学习各种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年轻人的朝气蓬勃的精神,总之要学习一切自己不懂的东西。同时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当中去。这一点我们年龄大的虽然和年轻教师相比,有自己的先天不足,不像年轻人那样激情澎湃,活力四射,但也有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不像年轻人那样有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我们可以搞不出什么名堂,甚至不必被认可。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最近教科室布置让每位教师申报小课题研究项目,虽然我觉得我所申报的课题有点大,甚至凭我个人的能力做这个课题有点力不从心,可能在我退休之前无法完成这个课题,但这是我思考很长时间的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品德与社会学科知行统一的学科目标,所以我还是要做这件事情。也许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毕竟比不做好。现在我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逐步开展各种活动,积累相关资料。如果我完不成希望有人继续探索这个问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班感恩节主题教案下一篇:中班科学种子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