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蛋白质生物合成

2023-06-25

第一篇:第12章蛋白质生物合成

生物教案第六章第二节 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精选)

第六章第二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学习水平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即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知道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即蛋白质合成过程。 3)知道遗传密码和密码子的概念。 4)知道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在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碱基配对原则的基础上,感受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了解密码子的功能,注意DNA核苷酸排列顺序与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功能。 2)感受生命的精确和神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3)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2、难点

1)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2)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三、课前准备

这部分的知识比较有深度,所以提醒学生事先看书或者准备一些问题问学生为好。

四、教学过程

第六章第二节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引言:电脑里面的文件如何复制? DNA又是如何复制?

一、DNA复制

1、DNA分子复制的概念:P47

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1)解旋

2)子链合成:碱基互补配对 3)聚合

3、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

4、DNA分子复制的意义:遗传特性相对稳定。

二、遗传信息的转录

1、性状的解释(见书本的小金鱼的问题)。

2、性状和蛋白质的关系:性状通过蛋白质体现。

3、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决定性状。

4、关于RNA 1)结构:单链结构。

2)基本单位以及构成:核糖核苷酸,核糖、磷酸和碱基4种组成。 3)RNA种类:

mRNA:信使RNA(messenger RNA)、 tRNA:转移RNA(transfer RNA) r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

5、转录 1)概念

2)过程(教师自己要设计概念图)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

1、翻译:P50 把“核酸的语言”翻译成“蛋白质的语言”

学生看书:DNA上有4种碱基,而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2、遗传密码:P51 三联密码(密码子)

看图表6-1,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提示这个图表是三维立体的。先要教学生看的方法。

1)64个密码子中的61个密码子对应于一种氨基酸 2)终止密码子:3个 3)起始密码子:2个

3、翻译的概念

场所、模板、运载工具、按照什么规律合成蛋白质?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载工具,使氨基酸在核糖体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核糖体主要成份是rRNA和蛋白质。

4、翻译的过程(教师自己要设计概念图)

1)tRNA的结构和作用:三叶草形状,运送氨基酸。 2)密码子的结合

3)核糖体的移动和肽链的延长 4)原tRNA的离开 5)新tRNA的进入

四、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由RNA决定蛋白质的合成,以及遗传信息由DNA复制传递给DNA的规律称为“中心法则”。

2、核酸和蛋白质的联系和分工。

3、中心法则表达:

(疯牛病还是不要讲了,比较特别的病毒是蛋白质颗粒。具体如何繁殖的太复杂。)

五、课后反思

第二篇:高中生物 4_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指导思想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转录”和“翻译”的内在本质?如何使他们能真正地理解并应用其中的原理?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许多教师困惑的问题。对此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亲自演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体验基因表达的各个环节,身临其境,可能会使学生更透彻地,更主动地学习好本内容。

二、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课程标准中与此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除了要掌握这个主干知识以外,还需掌握的侧枝内容是DNA与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

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乱,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而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具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自主探究和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电影、广播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模拟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巩固,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锻炼。

四、教学目标

依据教改精神、新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b.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协作学习树立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b.通过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结束。

能力目标: a.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b.通过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c.通过独立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d.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e.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五、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⑵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关系。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六、教学方法 1.教法

直观教学法、阅读指导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实现师生互动,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学法:自主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当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呢?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学生讨论、争论)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 讨论、争论,看图,形成新的问题。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基因的表达”。请学生阅读章图中的文字和图解,询问学生看懂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想到,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表现恐龙的特性。) 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

问题情境: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两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你能得出什么样的推论? [学生活动]

学生:

老师:推测有一种物质能够作为传达DNA信息的信使,科学家发现此物质就是RNA。 问题情境:为什么RNA适合做DNA的信使呢?提示:

1、核糖与脱氧核糖的结构比较。

2、RNA与DNA的化学组成比较。(可设置问题:RNA只有一种吗?也可以不设置问题教师直接讲解)

3、三种RNA的结构及功能。

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结合图解和FLASH:解读DNA信息的转录过程。 问题:

1.DNA→RNA如何转录,特点是什么? 2.转录的单位是什么?教师小结:

转录的概念:RNA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称为遗传信息的转录。

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教师设计现场互动(略)

DNA→mRNA的过程我们将之称为转录。什么叫转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3的第四自然段和图4-4,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 转录的场所:

(2) 转录的条件:

(3) 转录的产物:

问题情境:

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那么,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mRNA如何将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1.学习遗传密码破译的推测过程。

2.查密码子表,分析密码子的特点: (1)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2)有的氨基酸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 (3)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

4.比较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 5.flash动画:翻译蛋白质的过程。

(思考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学会查密码子表) 解决问题的途径:弄清以下问题: 1.氨基酸如何进入核糖体; 2.核糖体移动的方向; 3.翻译的位点; 4.肽链如何形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6图4-6

总结:基因的表达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在组成蛋白质的肽链合成后,就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经过一系列步骤,被运送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开始承担细胞生命活动的各项职责。 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八、学生活动记录: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

观看flash 动手演示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 遗传信息的转录

(1)定义: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2)场所:细胞核。

(3)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

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RNA聚合酶

(4) 转录过程: (5) 转录产物:mRNA (6) 遗传信息流动方向:DNA到RNA

二、 遗传信息的翻译

(1)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 (2)场所:核糖体

(3)翻译的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 酶、tRNA、能量ATP (4)产物:多肽

(5)流动方向:mRNA到蛋白质

十.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难点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内容抽象,学生不好理解掌握,通过模型演示和学生分组模拟两个过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较好的掌握的基因的表达。本节内容多,应合理安排时间。

第三篇:2017年初级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练习题第12章微生物自动化检测

2017 第十二章 微生物自动化检测

一、A1

1、下列关于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检测细菌和真菌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CO2)来作为血液中有无微生物存在的指标

B、它只适用于血培养

C、检测的技术有放射标记、颜色变化(CO2)感受器)、荧光技术和压力检测等

D、自动血培养系统总体上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能节省人力,缩短检验周期

E、影响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的有关因素:正确使用和定期维护;采血次数;采血时间;采血量;采血方法;及时送检;终末传代

2、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可以不考虑( )。 A、动物的敏感性

B、动物的品系

C、动物的性别

D、动物的年龄

E、动物的颜色

3、不常用的动物接种途径是( )。 A、皮下注射

B、静脉注射

C、腹腔注射

D、肌内注射

E、足部注射

4、有关实验动物解剖,错误的是( )。 A、实验动物经接种死亡后,应立即解剖

B、接种动物观察期已满,可人工处死解剖

C、接种动物已发病,可人工处死解剖

D、若不能及时解剖,应将动物尸体置消毒剂中长期保存

E、解剖实验动物应在专用的实验台上进行

5、研究传染病常用的动物模型是( )。 A、有菌动物

B、悉生动物

C、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D、清洁动物

E、普通动物

6、研究某些药物的慢性毒理作用,常用的动物是( )。 A、无菌动物

B、悉生动物

第 1 页 共 3 页

·

C、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D、清洁动物

E、普通动物

7、近交系动物是实验研究中常用品系,其特点不包括( )。 A、由兄妹交配繁殖20代以上而形成

B、没有固定的遗传学特征

C、实验敏感性一致

D、实验结果重复性好

E、应用最广泛的是纯系小鼠

8、悉生动物是( )。 A、无菌动物

B、无菌动物引入已知细菌

C、清洁动物

D、突变动物

E、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它除了适用于血培养外,还可用于其他无菌部位标本如脑脊液、胸水、腹水和关节液等的细菌和真菌培养检测。

【答疑编号100786649,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可以不考虑动物的颜色。 【答疑编号100786648,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根据实验的目的动物的接种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脑内注射、脚掌(垫)接种。

【答疑编号100786647,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实验动物死亡后,应及时解剖和微生物学检验。到期未死的动物,通常亦应麻醉后剖验。 【答疑编号100786646,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悉生动物是给无菌动物引入已知5~17种正常肠道菌丛培育而成的动物。 【答疑编号100786645,点击提问】

6、

第 2 页 共 3 页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无菌动物无论体表或肠道中均无微生物存在,并且体内不含任何抗体。 【答疑编号100786644,点击提问】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近交系动物是一般称的纯系动物。此类动物是指采用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繁殖20代以上的纯品系动物。

【答疑编号100786643,点击提问】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悉生动物是给无菌动物引入已知5~17种正常肠道菌丛培育而成的动物。 【答疑编号100786642,点击提问】

第 3 页 共 3 页

·

第四篇:《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设计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卞志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结束。

3、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遗传信息究竟如何表达?”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也可以通过比喻等手法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降低对感知事物的理解难度。

1、 引子:利用“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表现恐龙的特性。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基因的表达”。从而引出课题。

2、 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

3、 分析推理1: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两者如何联系起来呢?推测有一种物质能够作为传达DNA信息的信使,科学家发现此物质就是RNA。

4、 分析推理2:RNA如何解读DNA的遗传信息?

5、分析推理3:mRNA的信息如何用于合成蛋白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一个破译电码的小游戏,引申到遗传信息的破译上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降低了学生理解基因的表达的难度。在具体学习到翻译这一过程的时候,同样,教师把遗传密码的翻译过程比喻为破译莫尔斯电码的过程,化抽象为形象。

6、 总结:基因的表达是在细胞中完成的。DNA分子、RNA分子、氨基酸分子、核糖体和线粒体等众多的细胞器一道,合作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在组成蛋白质的肽链合成后,肽链就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经过一系列步骤,被运送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开始承担细胞生命活动的各项职责。

7、 问题探讨:大家现在再来探讨恐龙能否复活的问题。首先,恐龙的基因是如何表达的?基因表达需要什么条件?通过探讨,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实施的程序

(一)布置预习作业

1 在上课之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见下面的文本)

一、探索你能破译这些密码吗?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1、左边表中是早期拍电报时所使用的莫尔斯电码(Morse code)。请用它来破译下面这段信息。其中每个字母之间都用斜杆号隔开。

2、以上这段文字是一个问题。请回答这个问题,并把答案翻译成莫尔斯电码。

3、和同桌交换密码,然后破译出他(或她)的答案。

二、实践你能破译这些遗传信息吗?

1、请在学习了基因的表达这一节后,把上图基因碱基排序中所含的遗传信息破译出来。(用氨基酸的排序表示)

2、通过实践、你对密码子表应该有所熟悉。请对密码子表进行分析、归纳,写下你从密码子表中所获得的信息。在预习作业中,设置了两部分内容。第一是探索部分,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完成。目的1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申到基因的表达。目的2是在具体讲到翻译过程的时候,以莫尔斯电码打比方,所以需要再次用到电码表。第二是实践部分,要求学生在学习了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后完成。

(二)课堂教学 片段1:导入 师:当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呢?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

生:讨论、争论,看图,形成新的问题

(提出探究的问题,引起悬念,明确探究的目标)

师: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表现恐龙的特性。 师: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基因的表达”。引导学生看本章的章图。询问学生看懂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师: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导入新课。 片段2学习转录过程

师: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两者如何联系起来?

推测有一种物质能够作为传达DNA信息的信使,科学家发现此物质就是RNA。 师:如何解读DNA信息?

2 生:看图分析比较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区别,通过图形和CAI课件的演示,认识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师:DNA是如何转录的,特点是什么?转录的单位是什么?转录与复制有何异同? (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学生推理分析,形成结论) 生: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结合图解、讲CAI课件,认识转录的过程)

师: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那么,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RNA如何将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片段3:学习翻译过程

师:美国人莫尔斯是电报的发明人。他创造了莫尔斯电码。同学们有没有把莫尔斯电码破译出来?这段电码代表的信息是什么?

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中文意思是:基因位于哪里?

(破译电码的小游戏,以谜语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生物知识和英语知识,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通过努力,得到正确答案,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师:基因位于哪里? 生:DNA。

师:基因位于DNA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含有多个基因。比如:在果蝇的一个DNA上,存在多个基因。每一个基因都决定一种生物性状。比如白眼基因决定果蝇的眼睛颜色是白色的。

师:基因与基因结构上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生: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师:不同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生物不同的性状。所以,基因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就代表着遗传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预习作业上画有一个基因片段,这个基因决定着什么样的生物性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从破译电码的小游戏,自然地引申到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上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师:翻译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哪里? 生: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师:信使RNA结合在糖体上面后,就要翻译成蛋白质了。你们知道AUGCAA能翻译成怎样的蛋白质吗? 生:不知道。

(翻译成什么呢?到底怎样翻译呢?学生充满了迷惑。) 师:那你们知道。。。/。--。/-。--翻译成什么吗? 生:SPY。

师:这串莫尔斯电码有几个三个密码? 生:三个。

(以莫尔斯电码做类比,生动有趣,同时降低理解难度)

师:同理,这mRNA上的碱基也差不多,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

师:请问,老师黑板上画了几个密码子?

生:2个(也有可能答4个,老师就说明密码子的不重叠性和不间断性)

师:这三个密码翻译成什么?和破译莫尔斯电码一样,我们需要一张密码表。书本的15页。 3 让我们都来做一回SPY,把它翻译出来吧。 (由于有破译莫尔斯电码作铺垫,学生非常容易就理解了翻译的过程。学生查阅密码表,熟悉翻译过程。)

片段4:完成预习作业中的实践活动:破译遗传信息。

师:通过上面的探索过程,相信大家已经学会怎样破译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了。现在请同学们完成预习作业中的第二部分:破译遗传信息。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生:根据“基因→mRNA→蛋白质”这条主线。这段遗传信息所决定的氨基酸序列是:

甲硫氨酸-谷氨酰氨-酪氨酸-甘氨酸-谷氨酰氨-亮氨酸-亮氨酸 (这样处理保证整节课的完整性,因为在课的开始,提出了问题:“这个基因决定着什么样的生物性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课临近结束时,让学生完成实践,学生获得成就感。而且,通过实践,使学生回顾了这节课新知识的主线条:基因→mRNA→蛋白质;从知识回顾中还获得了新知识,那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的:多种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及终止子的意义等。)

3、教学反思

在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学生要学习和探索的是一个微观的世界。对于微观的世界,人类 缺乏直接感知。因此本节课的总体思路是:在课的开始,通过“问题探讨”引入到“基因到底是基因是如何表达为性状的?这是本章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可以说是执行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怎样表达的呢?”这个问题。把莫尔斯电码比喻为遗传密码,围绕着“遗传信息究竟如何表达?”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所以能够紧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同时莫尔斯电码又形象生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好地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学习了这节课后,很多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遗传信息是这样破译出来的。

本节集中讲述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可以说是本章的重点。但不应局限于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单纯描述,要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第五篇: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②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①作好本章的引子。

②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与侧枝内容的教学要求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①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2 教学难点

①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片段1:导入 师:当我们认识到基因的本质后,能不能利用这一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呢?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

生:讨论、争论,看图,形成新的问题

(提出探究的问题,引起悬念,明确探究的目标)

师: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表现恐龙的特性。

师: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基因的表达”。引导学生看本章的章图。询问学生看懂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师: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导入新课。 片段2学习转录过程

师: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两者如何联系起来? 推测有一种物质能够作为传达DNA信息的信使,科学家发现此物质就是RNA。 师:如何解读DNA信息?

生:看图分析比较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区别,通过图形和CAI课件的演示,认识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并且完成对比表格。

RNA与DNA的比较

师:DNA是如何转录的,特点是什么?转录的单位是什么?转录与复制有何异同? (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学生推理分析,形成结论) 生: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结合图解、讲CAI课件,认识转录的过程)

教师讲述:DNA相当于总司令。在战争中,如果总司令总是深入前沿阵地直接指挥,就会影响他指挥全局。DNA被核膜限制在细胞核内,必须先把遗传信息传给mRNA,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教师提问:为什么m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DNA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给mRNA的?

结合多媒体课件或图示教师精讲点拨:

①DNA双螺旋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其中一条链提供准确模板;

②游离的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的碱基碰撞,当核苷酸的碱基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

③新结合的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④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学生听讲、阅读、思考,师生讨论共同完成以上问题,即①mRNA为单链,而且比DNA短,因此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②转录成的RNA的碱基序列,与供转录用的DNA单链的碱基序列之间的碱基是互补配对关系,与DNA双链间碱基互补配对不同的是,RNA链中与DNA链的A配对的是U,不是T。这样转录出的这个mRNA与DNA另一条链的碱基序列基本相同,只是DNA链上T的位置,RNA链上是U,从而保证了转录的准确性。

教师讲述:转录与复制都需要模板、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等等。可以从所需条件、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规律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师: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那么,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RNA如何将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设疑提问:通过转录过程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那么传到mRNA上的遗传信息是怎么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呢?引出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翻译(同时板书)

翻译: 继续设疑: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20)

2.mRNA只有4种碱基,怎样决定20种氨基酸呢?

让学生根据下面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mRNA上的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交流结果。

问题:

1为什么不是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2为什么不是两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3为什么是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4三个碱基组成的一个密码子共有多少钟?

5.64种密码子和20种氨基酸怎样对应?让学生阅读教材P65密码子表。

问题提升:分析讨论P65【思考与讨论】

1、

2、3总结密码子的两个特性——通用性和简并性(同时板书)

巩固练习:教材P67拓展题:1.和2 继续设疑:是谁把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运到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上的?————引出tRNA 课件显示:tRNA的结构示意图,特别注意反密码子的种类和读取的方向 (61种,从携带氨基酸的那一端开始读取)

继续设疑:tRNA怎样把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运到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上呢?————引出对翻译过程的学习

翻译的过程: 首先提出问题串:翻译的场所、过程、原料、产物、酶、模板、模板的去路、配对的原则分别是什么?

再播放课件动画演示翻译的过程,提醒学生带着问题仔细看。然后填表并进行角色表演,演错了下台。

(课前,我先依次把写有密码子AUG、UAC、CAC、CAU、AGU、UUU、UAA、CUC、的硬纸片粘在一根长绳子上作mRNA,在十张等大小的长方形硬纸片上分别写上“亮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等。再准备画有反密码子为UAC、AUG、GUG、GUA、UCA、AAA、AUU、GAG的tRNA的纸帽子。裁好的胶带作肽键。)

角色扮演:一.选演员(原则:根据回答下列问题的准确率和速度来确定扮演各个结构的演员。)

1.翻译的场所是什么?核糖体里有几个位点?——定核糖体 2.翻译的模板是什么?什么是密码子?——定mRNA 3.起始密码是什么?对应的反密码子是什么?——定反密码子为AUC的tRNA。依次找出其它扮演tRNA的演员。

二、准备

1.演员生1核糖体站在前面面向全体同学。

2.两个演员mRNA生2和生3分别拽着绳子的两端站在两边. 3.转运tRNA戴好各自的帽子,在前面站成一排。 4.老师把氨基酸纸片贴在黑板上。

5.其他同学是观众,观看他们是否有错。找出错误的同学替换出错演员上场。

三、表演

1.生2和生3,让绳子上的密码子AUG、UAC、分别进入核糖体生1的位点1(右手)和位点2(左手)。 2.戴UAC帽子演员生4出列赶紧到黑板上拿甲硫氨酸,然后到生1处摘下帽子与密码子识别互补,

3.戴AUG帽子演员生5赶紧到黑板上拿酪氨酸,然后到生1处摘下帽子与密码子识别互补,

4. 生1拿肽键的胶条把两个氨基酸连在一起,形成一个二肽,放在生5手里,沿mRNA移动一个密码子的位置。生4离开,生5进入1号位。

5. 生6携带组氨酸进入2号位,重复前面的步骤,直到没有演员过来,翻译停止。 6. 最后生1介绍:“肽链离开核糖体,被送到相应的位置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我离开mRNA,然后mRNA可能会解体。

鼓掌,退场。

总结提问:谁搬运了组氨酸?(生4和生5)这说明了什么?(一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搬运。

总结概述:分别找两个学生概述翻译的过程,总结翻译的概念。(板书)

再设疑:若短时间需要合成大量相同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精密的细胞是如何保证的呢?

引导学生看教材最后一图,并播放动画。让学生明白:一个mRNA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四、完成预习作业中的实践活动:破译遗传信息。

提问:通过上面的探索过程,相信大家已经学会怎样破译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了。现在请同学们完成预习作业中的第二部分:破译遗传信息。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答案:根据“基因→mRNA→蛋白质”这条主线。这段遗传信息所决定的氨基酸序列是:甲硫氨酸-谷氨酰氨-酪氨酸-甘氨酸-谷氨酰氨-亮氨酸-亮氨酸 (这样处理保证整节课的完整性,因为在课的开始,提出了问题:“这个基因决定着什么样的生物性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主要内容。”所以,在课临近结束时,让学生完成实践,学生获得成就感。而且,通过实践,使学生回顾了这节课新知识的主线条:基因→mRNA→蛋白质;从知识回顾中还获得了新知识,那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的:多种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及终止子的意义等。)

课堂小结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插图多而复杂。尤其是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备课时教师要仔细分辨并揣摩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将不同的插图内容与教学流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要分清主次和轻重。

课后习题

1.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 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 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

2.遗传物质的功能之一是传递遗传信息,下列哪一项与该功能无关( B ) A.DNA复制 B.蛋白质合成 C.细胞分裂 D.生殖 3.不属于基因功能的是( B ) A.携带遗传信息 B.携带遗传密码

C.能转录信使RNA D.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决定蛋白质种类的是( B ) A.核苷酸 B.信使RNA C.核糖体 D.转运RNA 5填空题:已知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为

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 缬氨酸:GUU、GUC、GUA、GUG 甘氨酸:GGU、GGC、GGA、GGG 组氨酸:CAU、CAC 色氨酸:UGG甲硫氨酸:AUG (1)用化学方法使一种六肽分子降解,在其产物中测出三种三肽:

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 ①这种六肽的氨基酸顺序为 。

②编码这个六肽的DNA分子至少含 个脱氧核糖。

(2)某一蛋白质分子分析表明,在编码甘氨酸的位点上发生的三个突变都是由一个碱基替换引起的。突变的起源如下:

则甘氨酸最可能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基因片段转录链中转录成GUC的CAG突变为CAA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精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②36 (2)GG (3)没有影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梦开始的地方20页下一篇: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