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港航电子版教材

2022-11-19

第一篇:一建港航电子版教材

2018一建《机电工程》教材: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2018年一级建造师历年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全部由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打尽,在线做题请进http://t.cn/RHLAOC。

2018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报名时间预计6月左右,考试时间预计9月中旬,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的梳理考点,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2018一建《机电工程》教材: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员工的培训与激励、劳动管理、劳务外包队伍管理,赶紧来开森学学习吧。更多一级建造师报名条件、一级建造师备考指导等信息请持续关注开森学官网一级建造师频道。

1H420070 机电工程施工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材料、工程设备、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资金是机电工程中的施工资源,也是施工的主要生产要素。对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合和动态管理,其根本目的是节约化劳动和物化劳动。适时、适量配置施工资源,就是要满足项目需要,有效形成生产力,确保项目最优实现。本目的重点是:人力资源与用主管理要求;材料管理要求;大型施工机械管理要求;施工技术管理要求;工程设备管理要求;合理使用资金的要求。

1H420071 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人力资源是工程施工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资源,是影响工程成败的决定因素。其居于主导性地位,受人的意识支配,存在着时效性问题,因此就需要考虑动态条件下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配置、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最佳工程业绩。本条主要知识点有: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员工的培训与激励和劳动管理等。

一、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人力资源保障原则;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原则;系统性原则;能级层序原则;适度流动原则。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

下载APP 随时随地上课 更多课程题库

1.影响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知名度,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员工的工资水平,企业工程项目数量,企业安装技术要求,国家和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员工流动率等。

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为现实人力资源需求、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三部分。

3. 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工作信息、内容、条件,以及现有员工状况等。 4. 人力资源需求定性分析技术有现状规划法、经验预测法、分合性预测法、散点图法、特尔菲法等。

二、人力资源配置

(一)人力资源配置原则

人力资源的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在结构配置、流通环境、合理使用等各环节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充分利用原则;重视效益原则;结构合理原则。

(二)施工现场项目部主要人员的配备

1.施工现场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的配备根据项目大小和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

2. 项目部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必须具有机电工程建造师资格。

3. 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符合规定,且具有规定的机电工程相关专业职称,有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

4. 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大小和具体情况.按分部、分项工程和专业配备。 5. 项目部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质量员、标准员等必须经培训"、考试、持证上岗。项目部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配备,应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施工员、质量员要根据项目专业情况配备,安全员要根据项目大小配备。

6. 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配备满足施工要求,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

(三)机电工程特种作业员工和特殊员工配置要求

1.特种作业人员要求

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

下载APP 随时随地上课 更多课程题库

特种作业人员:指直接从事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作业的人员。涉及的作业范围通常有: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轮机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爆破作业、放射线作业等。

(1)资格条件要求 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2) 管理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审年限,以相关主管部门规定为准。对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重新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要求

(1)从事锅炉、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焊接的焊工的要求

1) 基本要求:焊接应由持有相应类别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合格证书"的 焊工担任。

2) 合格证管理要求:焊工合格证(合格项目)有效期以相关主管部门规定为准。中 断受监察设备焊接工作 个月以上的,再从事受监察设备焊接工作时,必须重新考试。

(2) 无损检测人员的要求

1)级别分类和要求: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 级(初级)、 级(中级)、田级 (高级)。其中: 一级人员可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二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并按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三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解释检测结果,仲裁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持证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资格证级别、方法相对应的元损检测工作。

2) 资格要求一是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资格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二是持证人员的资格证书有效期以相关主管部门规定为准。

三、员工的培训与激励

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

下载APP 随时随地上课 更多课程题库

1.培训方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员工一般提供三种培训方式:技术培训"、取向培训和文化培训。

2. 录用人员岗前培训的内容。熟悉工作内容性质、责任权限、利益、规范。了解企业文化、政策及规章制度。熟悉企业环境、岗位环境、人事环境。熟悉、掌握工作流程、技能。

3. 培训和开发需求的确定。组织需求分析;工作需求分析;个人需求分析。 4. 培训开发项目的实施。确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对象;选择培训方法;评估培训效果。

5. 员工激励。常用于激励的工作方法有:对于不同员工应采取不同的激励,适当拉开实绩效价的档次,控制奖励的效价差。注意期望心理的疏导,公平心理的疏导。恰当地树立奖励目标.注意掌握奖励时机和奖励频率,注重综合效价。

四、劳动管理

劳动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管理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正确使用。使用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调动劳动力的积极性。

(一)优化配置劳动力

1.优化配置的依据

项目所需劳动力的种类及数量;项目的进度计划;项目的劳动力资源供应环境。

2. 优化配置的方法

(1)按照充分利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原则确定每项工作所需劳动力的种类和数量。

(2) 根据项目进度计划进行劳动力配置的时间安排。

(3) 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平衡和优化,同时考虑劳动力来源,最终形成劳动力优化配置计划。

(二)劳动力的动态管理

劳动力的动态管理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对劳动力进行跟踪平衡、协调,以解决劳务失衡、劳务与生产要求脱节的动态过程。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 1.动态管理以进度计划与劳务合同为依据。

2. 动态管理应允许劳动力在企业内做充分的合理流动。 3. 动态管理应以动态平衡和日常调度为手段。

4. 动态管理应以达到劳动力优化组合、以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为目的。

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

下载APP 随时随地上课 更多课程题库

(三)劳动保护

1.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和消除工伤事故、中毒和职业病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有效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 保护劳动者安全地进行生产劳动。开展工业卫生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实行劳逸结合,控制加班加点,做好女工的"四期"保护。

五、劳务外包队伍管理

1.对劳务外包施工队的资质、业绩和能力等进行审查。经批准并签约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2. 防止"以包代管"。劳务施工外包完全不能减少或免除分包单位应承担的合同义务,应完全纳入项目管理的制度规程中。

3. 将劳务外包队伍纳入共同管理。从经济上、制度上、监督检查上、各种手段上进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

4. 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务公司坚决不发包,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务公司也要实行安全与经济效益挂钩。对于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混乱和发生事故的劳务公司实行一票否决,并坚决给予辞退。

5. 从提高劳务人员自身能力着手。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教育和宣传,使劳务外包人员的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水平得到提升。 6. 不得克扣、拖延劳务人员的工资。应按期支付。

学尔森教育—大建工领域专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机构

下载APP 随时随地上课 更多课程题库

第二篇:思修2018版教材第三、四章电子版

目录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三、做忠诚爱国者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华民族能够在5_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辉煌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塑造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贯穿在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一路向前、发展壮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古圣先贤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有精神追求。物质生活固然为人所必需,但如果只沉溺于物欲而不能自拔,则无异于禽兽。古人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崇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追求。基于对精神生活重要性的认识,中国古人在义利观上主张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先义后利,在理欲观上主张导欲、节欲,强调用道德理性和精神品格对欲望进行引导和控制,时刻对私欲、贪欲保持警惕。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理想是激励个体的精神内驱力,是凝聚社会整体的精神力量。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是中国古人崇尚精神的典型体现。如,儒家把仁爱和谐视为最高的道德理想,为实现“仁”的理想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即“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墨家把“兼相爱,交相利”作为理想,提倡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摩顶放踵。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理想主义情怀,无数志士仁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心怀天下,利济苍生,为追求道义、实现理想而上下求索。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重视人的精神品格的养成。中国古人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认为教化的目的是“明人伦”,是培养有道德的人。古代思想家们不仅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而且提出了修身养性的具体方法以及家箴家训、乡规民约等教化方式。所有这些,无不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些思想都反映着对人生境界的看法,对高尚人生境界的尊崇和追求。关于理想人格,儒家把“君子”、“圣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道家推崇逍遥于天地之间的“真人”、“至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呼吁“新民”的理想人格。这些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诸种理想人格,虽时代不同,类型有别,但其共同点是关注入的精神品格。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强调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追求和精神境界。习近平强调,民族复兴不仅表现为经济腾飞,更要有中国精神的振奋和彰显;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继承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以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迈向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既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中国人很早就有以天下兴亡、人民安康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在中国历史上,有“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样情系故土的朴实古语,也有“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这样心怀祖国、寄情桑梓的深情诗句;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国忧民情怀,也有“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报国为民风范;有为国家振兴、民族腾飞贡献毕生精力的志士仁人,也有“一身报国有万死”、“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民族英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形成了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无比崇敬的宝贵民族性格。爱国主义成为动员和鼓舞人们为祖国的生存发展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伟大精神旗帜。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伟大创造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伟大奋斗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伟大团结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伟大梦想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是中华民族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一系列时代楷模和榜样群体,都生动地展示着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在悬崖绝壁上书写精彩传奇的“当代愚公”黄大发,用生命叩响“地球之门”、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爱生如子、甘做学生成长引路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曲建武……这些代表着当代中国精神高峰的时代楷模,在各自的岗位上心怀大我、至诚报国,书写了当代中国最美的时代华章。郭明义、沈浩、杨善洲,张丽莉、吴斌、高铁成……一个又一个“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卫士”在中国大地上接连涌现,他们用爱心和善行,用坚守和执着,在危急时刻作出英雄壮举,在生死关头展现人间大爱,彰显出当代“最美中国人”的精神风采。一个个英雄群体用智慧、汗水甚至生命谱写的“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等,更是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这些感动中国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英雄群体,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或承载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价值追求,或体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或展现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或彰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情怀。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崭新精神风貌和高尚精神品格,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也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人民破除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不断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勇于打破与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不相吻合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束缚,从不合实际、不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错误和教条式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自甘落后、故步自封,也不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自满自足、裹足不前,而是以“落后就会挨打”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自我警醒,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奋发精神和竞争意识自我激励;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有“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闯劲,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籾劲,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劲。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自觉回应时代的要求,推动民族精神的不断革新,推动民族精神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从而为当下的实践提供精神力量;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必须立足民族精神的根基,接续民族精神的血脉、承接民族精神的基因,使得时代精神既面向未来,又不忘本来,始终具有引领民族前行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汇通,使得中国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性,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奋力实现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推进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我们必须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凝聚力。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力量在人民,最强大的力量在团结凝聚起来的人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习近平指出:“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就会重演中国近代以来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悲剧。弘扬中国精神,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的凝聚作用。在当代中国,必须用中国精神引领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当前,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的价值和意义更为凸显。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推进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必须有创新创造、向上向前的强大精神奋发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个民族会在心神不定、游移彷徨中成就自己的光荣和梦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自觉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才能使全体人民在实现复兴伟业的征途中拥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不为困难吓倒,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干扰迷惑,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

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要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中国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勇做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的时代先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青年大学生要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自觉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的报答。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山山水水滋养哺育着她的子子孙孙。“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还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领土完整涉及国家的重大核心利益,每一个爱国者都会把“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和最高利益,这种利益高于各个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始终紧紧地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许会背井离乡,或许会彼此隔绝,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历史传统的认同总会把彼此的心连在一起。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是要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祖国优良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爱自己的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道出了国家和个体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也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都是同我们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每个人的发展也都时刻同国家的发展进步紧密关联。失去国家的庇佑和保护,人们将失去成长和发展最基本的屏障和最坚实的依托。因此,爱自己的国家,拥护国家的基本制度,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捍卫国家的利益,为国家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史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是: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

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一)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昭示的真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矗立着一座座爱国主义的丰碑。透过这一座座丰碑,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体会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骨,而且也能懂得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的艰辛历程。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

(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取得更多积极成果,努力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增进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不断拓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要自觉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筑牢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思想营养和实践智慧,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我们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些人打着所谓“重评历史”的幌子,否定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抹黑英雄,诋毁革命领袖,企图混淆视听、扰乱人心,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要对中华民族的英雄心怀崇敬,自觉传承好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今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坚持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立足民族与面向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既要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又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实际上是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本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而且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如何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中国与世界的交响协奏。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文化协和万邦、热爱和平的优秀传统,对内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对外主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际交往原则,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文明和谐。新时代弘扬面向世界的爱国主义精神,意味着我们要有更加宽广的世界胸怀和全球视野,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智慧,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三、做忠诚爱国者

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而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只有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一)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推进祖国统一,必须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共进。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要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要把中央依法行使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履行主体责任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要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要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气致祥,乖气致异”。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只有着眼大局,理性沟通,凝聚共识,和衷共济,才能逐步解决问题,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取得更多积极成果,努力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增进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不断拓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两岸双方应始终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在巩固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两岸双方应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把握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推动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迈进。

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在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的基础上,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有着广阔空间。两岸双方应该为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采取更多积极举措,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以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产生更大效益,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两岸关系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双方应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心心相印、守望相助,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应尽最大努力做好。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统则强、分必乱。”“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仍然是对台海和平的现实威胁,必须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不能有任何妥协。“台独”分裂行径损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挑动两岸对抗紧张,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要贯彻《反分裂国家法》,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损害两岸关系的言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大学生要感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担当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促进民族团结

处理好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大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

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坚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个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要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

认清“藏独”和“疆独”等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分裂分子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在危急关头、关键时刻,要立场坚定、挺身而出,敢于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捍卫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

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在国家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增强国防意识。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自觉接受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训练,关心国防、了解国防、热爱国防、投身国防,积极履行国防义务,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优秀人才。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法、兵役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大学生应自觉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如实提供有关证据、情况的义务,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不得非法持有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义务等。对每一项责任和义务,每个大学生都应当勇于担当,尽职尽责。

“振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喊出的响亮口号。这个口号鼓舞着无数青年学子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大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要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价值,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提出了“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与创新创造有关的思想观念。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变通求新、因革损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与日偕新等思想观念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勇于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发明创造同生产紧密结合,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此外,在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文学艺术领域,中国也为世界奉献了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人类文明宝库里的瑰宝。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深层精神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创新创造这一宝贵的精神传统和民族禀赋。

近代以来,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失了多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在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被时代远远甩下。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百年间,正是世界工业革命发轫和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中国却在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失去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导致中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步伐。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百年间,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侵略、政府腐败,长期战火连绵、动荡不宁、民不聊生,民族存亡危机之下,根本不具备创新创造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华民族在世界工业革命大潮中落后于时代,陷人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古老的中国焕发新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创新创造的生机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全力追赶时代、勇于引领时代的改革创新大潮。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几百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特别是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几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学诞生、蒸汽机和机械、电力和运输、相对论和量子论、电子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在此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多次产业革命,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面貌和力量格局。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抓住了第二次产业革命机遇,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从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美国就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这是因为美国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都是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今天,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面对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调整应对,努力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抢占发展的先机,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目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主要就看能否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让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改革创新永无止境。大学生要自觉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担当、勇于超越,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改革创新中引领世界潮流。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青年时期是创新创造的宝贵时期。新时代的大学生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应当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

(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改革创新,首先要求人们自觉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创造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突破难关的精神,锐意进取,奋力前行。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改革创新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时代大潮中,有人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随波逐流,有人则意气风发、力争上游、拼搏进取。这两种不同选择的根源,除了信心和勇气外,更在于是否具有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改革创新充满艰辛、奉献甚至牺牲,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难支撑人们克服和战胜改革创新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李大钊曾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警语,“铁肩、道义”讲的就是责任与使命。大学生要不断增强以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在改革创新中奉献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身改革创新的实践中。

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陈规最易束缚人的思维和手脚,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充满艰辛。要创新,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凡事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定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敢于大胆突破陈规甚至常规,敢于大胆探索尝试,善于观察发现、思考批判,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是大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创新创造的重要前提。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创新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创新,就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既谈不上创新,也是没有出路的。未知领域可能是人类认识的盲区,也可能是人类实践的处女地。未知常常令人心生怯意,人们常常因充满未知的风险而停下探索和求新的脚步,但未知领域也往往蕴含着发现的沃土和创新的机遇。“路漫漫其修远兮”,最需要“上下而求索”的勇气。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青年应是常为新、敢创造的,理当锐意创新创造,不等待、不观望、不懈怠,勇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推行任何一项改革,作出任何一项创新,都是站在前人积累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改革创新之所以能够推陈出新,提出前人不曾提出的新思想,推出令世人敬仰叹服的新创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改革创新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盲目追求改革创新,往往容易流于不切实际的空想,或者是“无知者无畏”的蛮干。无视或轻视专业知识学习,不可能担负改革创新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应从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起步和人手,而不能好高骛远,空谈改革,坐论创新。

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与守旧思维的区别在于,守旧思维往往求同、模仿,创新思维则注重求异、批判而不甘落入窠白和俗套;守旧思维被动回答问题,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守旧思维往往机械、线性、封闭,创新思维则灵活而开放,发散而多维;守旧思维提出的观点人们往往因熟悉而易于接受,创新思维则常常因“异想天开”而被怀疑甚至嘲讽。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应自觉培养创新型思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

投身创新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当代大学生既置身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的历史机遇期,又置身于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征程,应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深深体悟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锤炼改革创新的意志,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青年往往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盛,敢于尝试新生事物,这些都是有利于创新创造的重要条件。纵观世界历史,许多重要创造,都是产生于创造者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可以说,青年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和活力。大学生应当珍惜人生中最具创新创造活力的宝贵时期,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锐气,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在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演绎精彩。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全社会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基本制度和体制,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与这些基本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要求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引领道德风尚,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强起来,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敬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友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它既需要不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制度,也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性;既需要为人们描绘未来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目标,也需要为人们指出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归宿。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到底追求什么、反对什么,要朝着什么方向走、不能朝什么方向走,坚守我们的价值观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社会的有序运行、良性发展提供明确价值准则,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国家战略,价值观之争日趋激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和说明中国,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并存,所有这些表现出来的是具体利益、观念观点之争,但折射出来的是价值观的分歧。习近平说:“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种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的精神状态,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高度自觉自信的状态。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现实基础、强大的道义力量为我们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不可能凭空产生,总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底色和精神脉络。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没有中断并延续发展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过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很多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义然后取”、“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人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正如习近平所说的,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国人民的理想、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我们所积极弘扬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同我们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我们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概括而言,这一坚实的现实基础,就是当今时代的中华民族所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而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事实也雄辩地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然要求有自己鲜亮的精神旗帜,有明确有力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它从价值观的层面,清晰地展现了我们所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追求,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铿锵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抓住和用好了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迈上了新台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许多国家沿袭反映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西方模式,“被动学习”、“邯郸学步”,非但没有呈现所谓的“民主盛景”、“发展盛景”、“繁荣盛景”,甚至党争纷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至今都难以稳定。相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却让中国发展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复制品、舶来品,而是有其自身的独特品质,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就是其中的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检验。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推进,也不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丰富而鲜活的时代内涵,提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任务新要求,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及有力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相应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正因其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之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革、完善和发展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人类探索更加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就是始终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以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为旨归,竭尽全力为人民求福利、谋利益。《共产党宣言》庄严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与此相应,人民性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运动为实践根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在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鲜明的人民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道义感召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还源于它的真实性。“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许多统治阶级都曾提出了不少看上去非常美好的价值理念,其中有些在历史上也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其阶级和历史局限性,这些美好的价值理念并未能彻底地、真正地实现。民主、自由、博爱等便是资产阶级时刻挂在嘴边的价值主张。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实现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和制度保障,使得自由、民主、公正等价值观“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成为真切、具体、广泛的现实。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及其在中华民族实现自己梦想的奋斗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接力前行;要求我们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客观辩证地分析各种错误价值观的实质,增强抵御错误价值观侵蚀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价值共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还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进程中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青年的价值取向,既关系着自己的健康成长成才,又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大学生在高校生活,少则三到四年,多则九到十年,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正如习近平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处于大变革之中。这种变革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自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思想理论和价值理念。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整个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复杂多变的新特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更加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大学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这就要求在培育和弘扬的过程中,下好落细、落小、落实的功夫。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言一行的基本遵循。

勤学。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黄金时期,要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努力扩大知识半径,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疵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大学生要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专攻博览,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让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修德。“德者,本也。”蔡元培曾经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明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当前,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大学生一定要正视价值观选择和道德责任感,强化判断,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树立正确导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又要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正心、笃实以为功。

第三篇:宋心馨古筝电子教材-打印

第一课 “托”的夹弹法

教学内容:

1、基础知识

2、乐理知识

3、“托”的夹弹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大致了解古筝,并能够初步掌握“托”的夹弹法的弹奏。 教学准备:

一副义甲;一卷胶布;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古筝基本构造

调音盒,前岳山,琴弦,琴码,面板,后岳山,琴架等。

2、古筝的摆放

1)古筝一般放在琴架上,琴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连体式琴架;另一种是分体式琴架。其中分体式琴架最为常用。

2)琴架摆放时要注意高低之分,高的一只放在前岳山的下方,低的一只放在后岳山的下方。

3、手的部位名称

1)手腕,手背,手心。 2)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虎口。 3)第一关节(又称小关节),第二关节,掌关节。

4、义甲的佩戴

1、右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法是:

预先剪好八截胶布,长度大约能缠绕手指两圈半到三圈,放在一边备用。 1)将剪好的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长度以能缠绕大指半圈为宜。) 2)用右手捏住义甲,尖的一端位于左下方,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松紧要适宜,不能太松,也不要过紧。

2、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义甲的佩戴方法:

1)贴胶布的方法和大指一样;将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 2)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义甲顺着手指的方向佩戴。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

左手义甲的佩戴方法与右手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左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向。

5、演奏姿势

1)首先选一张高矮合适的凳子,要求自己的腰部与筝面要平行。 2)身体坐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不要坐满整个凳子。 3)第一个琴码对准自己的身体的中心,身体离古筝约一到两拳距离。 4)两只脚可以前后错开平放,也可以用右脚踩在琴架下部的横架上。

1 5)小孩子脚够不着地时,可用一个小凳子垫在脚下,双脚一定要踩实。

6、分辨琴弦

如今我们常用的古筝共有21根琴弦,一般以D调定弦。它的弦序是按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音阶宫、商、角、徵、羽(也就是简谱上的

1、

2、

3、

5、6)循环排列的。那么这21个音可分为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倍高音区。 建议大家在辨认各音区琴弦时,可先找出有代表性的绿弦,再推及其他琴弦。比如中音区,我们先找到中音5,然后向后退一根琴弦即为中音6,那么从6开始按顺序下行的音阶也就很快找到了,

6、

5、

3、

2、1,反过来就是

1、

2、

3、

5、6。

二、乐理知识

古筝的学习要求在掌握弹奏技法的同时还要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1)谱例

5↓↑

数拍:Sol

这是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每拍用一下一上两个箭头表示,击拍时前半拍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后半拍用向上的箭头表示。

2)谱例

5 —

— ↓↑

↓ ↑

↓↑

↓↑

数拍: Sol 二 三 四

这是全音符,全音符是指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共有四拍。

位于四分音符后面的小横线,我们称它为增时线,一条增时线即表示增加一拍。

三、“托”的夹弹法教学

(一)、指法概述

托指法有两种基本弹奏方法:

一、夹弹法;

二、提弹法。夹弹法一般应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初学者为稳定手型而运用;二是演奏传统曲目时较多运用。而提弹法则是在现代筝曲演奏中被大量地运用。

1、指法符号

2、它的弹奏方法是:无名指、小指自然支撑在琴弦上,大指向身体前方拨弦,弹完后顺势落在下一根琴弦上。

(二)、技法教学

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步讲解:

1、第一步,放弦

以中音5为例,右手半握拳,手腕放平,手臂打开,将大指轻轻地放在中音5上,无名指、小指自然支撑在琴弦上(这里所说的支撑就是传统演奏方法的“扎桩”),其余手指放松。

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大指小指自然放松,用肉指指尖立在琴码左侧琴弦上,放弦位置距离琴码15—20厘米左右。

大家在练习放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右手半握拳时手指放松,掌关节微微突出,不要塌陷; 2)手腕放平,手臂打开呈45度角左右以放松舒服为宜;

2 3)大指义甲尖放在弦上,距离前岳山一寸左右,注意义甲入弦不要太深; 4)初学扎桩弹奏时无名指可不佩戴义甲,其放弦位置根据手大小而定。 5)右手弹奏时左手放在琴码左侧琴弦上,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 6)左手放弦时大指小指既不要翘起,也不要夹紧手指或藏于手心。

2、掌握了正确的放弦方法后,我们就来学习托的夹弹法的弹奏:

我们还是先放弦,放好以后,大指运用掌关节带动手指轻轻地向身体前方拨弦(弹奏方向略斜下方),弹完后顺势落在下一根琴弦上。

大家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掌握正确的放弦方法基础上来进行弹奏;

2)大指用义甲尖正面触弦,初学时轻轻地弹奏,体会手臂放松的感觉。 3)大指弹完后要顺势落在下一根琴弦上;

3、数拍弹奏

初步掌握托指法的弹奏后,我们可以加上节奏进行练习。

— ↓↑

↓↑

↓↑

↓↑

Sol

四 作业:

这节课的课后作业是:

1、掌握古筝演奏姿势;熟悉古筝各部位名称及手的部位名称。

2、熟悉中音区琴弦的排列并记住各琴弦的唱名。

3、熟练佩戴义甲。

4、正确划拍视唱四分音符、全音符。

5、熟练弹奏托的夹弹法。

3 第二课:“托”的夹弹法练习曲和小乐曲

(一)

托”的夹弹法练习曲

下面就来学习一首“托”的夹弹法的练习曲。

练习1-3 练习1-4 弦 2 1

四、乐曲《摇啊摇》、《我和你》教学

五、补充乐曲《苹果》、《我上幼儿园》、《蝴蝶》 逐个乐曲示范弹奏。

作业:

1、练习

1、练习1—

1、练习1—

2、练习1—

3、练习1—4每天弹奏5遍。

2、弹奏乐曲《摇啊摇》、《我和你》,每天弹奏5遍。

5 第三课 “托”的夹弹法练习曲和小乐曲

(二)

作业:

1、托的夹弹法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2、乐曲《小白船》、《呼唤》每天弹奏5遍。

3、所学乐曲每天复习1遍(建议大家在不同音区进行练习)。

第四课 颤音

作业:

1、颤音的双手配合练习(慢速10遍,快速10遍)。

3、复习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2遍。

2、乐曲《沧海一声笑》、《渔光曲》每天弹奏5遍。

第五课 滑音

上滑音

下滑音

作业

1、上滑音练习

一、下滑音练习

一、上下滑音练习一每天弹奏5遍。

2、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2遍。

第六课 抹指法

右手示范练习一

左手示范练习一

课后作业

1、抹指法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2、乐曲《泉水》、《排排坐》、《小树苗》、《捉迷藏》每天弹奏5遍。

1、视唱乐曲;

2、示范弹奏

弹奏这首乐曲时,要注意手型的稳定,不要上下跳动。

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我和你》、《知道不知道》每天弹奏5遍。

第七课 勾指法

右手示范练习一

左手示范练习一

右手示范练习二

左手示范练习二

作业:

1、勾指法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2、复习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1遍。

3、乐曲《雪花》、《玛丽有只小羊羔》、《小医生》、《春雨沙沙》每天弹奏5遍。

1、乐理知识

乐谱中的这一记号为“反复记号”,它表示将记号中的内容重复弹奏一遍,第一遍以“1.”结尾,第二遍以“2.”结尾。

2、示范弹奏

大家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我和你》、《菊花台》每天弹奏5遍。

第八课 “托”的提弹法

右手示范练习一

左手示范练习一

右手示范练习二

左手示范练习二

1、视唱乐曲

2、示范弹奏

课后作业

1、“托”的提弹法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2、乐曲《小花猫》、《迎春花》、《云彩》、《风来了》每天弹奏5遍。

3、复习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1遍。

16 补充乐曲

1、视唱乐曲

2、示范弹奏

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我和你》、《嘎达梅林》每天弹奏5遍。

第九课 抹托组合

右手示范练习一

左手示范练习一

课后作业:

1、抹托组合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3、复习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1遍。

2、乐曲《火车》、《小铃铛》、《上学歌》、《河边坐坐》每天弹奏5遍。

补充乐曲

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北京欢迎你》、《小河淌水》每天弹奏5遍。

第十课 小 撮

右手示范练习一

左手示范练习一

右手示范练习二

左手示范练习二

在弹奏练习二时注意,小撮由两个音组合而成,在放弦时可进行单独练习,要求快速准确, 如

5、

3、

2、1熟练后再弹奏。

21

22

课后作业:

1、小撮指法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2、乐曲《春晓》、《红蜻蜓》、《江南》、《世上只有妈妈好》每天弹奏5遍。

23 补充乐曲

大家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祈祷》、《女人花》每天弹奏5遍。

24

第十一课 勾托组合

右手示范弹奏

左手示范弹奏

25

26

课后作业

1、勾托组合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5遍。

2、小乐曲《春天来了》、《孟姜女》、《小城故事》、《小兔乖乖》每天弹奏5遍。

3、复习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1遍。

27 补充乐曲

大家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又见炊烟》、《康定情歌》每天弹奏5遍。

28

第十二课 大 撮

1、大撮指法符号为: 。 大撮由上下两个音组合而成,如谱例:

右手示范练习一

左手示范练习一

在弹奏练习二时注意,大撮由两个音组合而成,在放弦时可进行单独练习,要求快速准确掌握八度音程的位置,如

5、

3、

2、1。。。(放弦)熟练后再弹奏。

29 乐曲

课后作业

1、大撮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5遍;

2、乐曲《月亮》、《小雨滴》、《军号响》、《我和你》每天弹奏5遍;

3、复习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1遍。

30

31

补充乐曲

32

大家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月朦胧,鸟朦胧》、《友谊地久天长》每天弹奏5遍。

33

第十三课 勾托抹托组合

它是指中指、大指、食指按照 “勾、托、抹、托”的顺序组合弹奏出四个音,也称为“四点”。

谱例:

右手示范练习一

左手示范练习一

右手示范练习二

左手示范练习二

34

右手示范练习三

左手示范练习三

右手示范练习四

左手示范练习四

课后作业

1、勾托抹托组合(原位)分别用左右手每天练习10遍。

2、勾托抹托组合练习

一、练习

二、练习

三、练习四分别用左右手每天弹奏5遍。

35 补充乐曲

1、视唱乐曲

2、示范弹奏

1、视唱乐曲

2、示范弹奏

大家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故乡的亲人》、《风居住的街道》每天弹奏5遍。

36

第十四课 按音

4、7 、视唱乐曲

2、示范弹奏

37

1

课后作业

1、按音

4、7的练习曲每天弹奏10遍;

3、复习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1遍。

2、小乐曲《小钟》、《小青蛙》、《小星星》、《新年好》、《雪绒花》、《送别》每天弹奏5遍;

38 补充乐曲

39

第十五课 花指

1、花指的弹奏方法是:右手大指快速连托数弦。指法符号为

“板前花”用于句头,弹奏时不占时值,起着旋律加花的作用,起装饰性效果。

“正板花”一般出现在后半拍,用于填充节奏。

这首练习曲中的花指为板前花。这里的花指可以分别与托指法、抹指法、勾指法衔接起来弹奏。

这首练习曲中的花指为正板花,弹奏时注意时值要准确。

40 乐曲

1、乐曲中

5、

10、13小节出现了双托指法,它的弹奏方法是:大指向外快速弹奏相邻的两根琴弦,通常与左手的按滑综合运用,它的指法符号为:。在双托的基础上加上中指勾叫做八度双托,如第

6、16小节。

41

1、乐曲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指法——劈指法。它的弹奏方法是:大指向身体方向弹奏。 劈是托的反向弹奏,一般与托连用。 初学时托劈连奏时主要运用夹弹法弹奏。

2、花指与勾指法衔接时要连贯,可先单独练习第一小节,熟练后再连贯弹奏。

课后作业

1、花指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2、乐曲《浏阳河》片段、《渔舟唱晚》片段每天弹奏5遍;

3、复习之前所学乐曲,每天弹奏1遍。

补充乐曲

大家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花好月圆夜》、《云水禅心》每天弹奏5遍。

42

第十六课 分解和弦及琶音

和弦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排列。例如135 ,525,5125。

那么分解和弦指的是,将和弦中的各个音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和节奏进行分解。例如135 ,525 ,5125。

43

琶音

1、琶音的弹奏方法是:将和弦中的各个音由低到高依次以中快速度弹奏。

琶音的指法符号为:

大家在弹奏时注意分解和弦与琶音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两者在手型和弹奏方法上相近;

不同点在于分解和弦需要按规定节奏准确地弹奏,琶音与其相比,在速度上要稍快些,琶音的弹奏需要在分解和弦熟练弹奏的基础上再进行练习。

在实际的演奏中,琶音的节奏较自由,可以是规整的节奏,也可以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变化; 课后作业:

1、分解和弦(原位)每天弹奏20遍。

2、分解和弦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3、琶音练习(原位)每天弹奏20遍。

4、琶音练习

一、练习二每天弹奏10遍。

二、练习曲

右手示范练习一

左手示范练习一

1、这是一首分解和弦与琶音的综合练习曲。左右手皆可练习。

44

45

第十七课 《凤翔歌》

掌握“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八分音符”及“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并连贯 弹奏乐曲《凤翔歌》,初步了解山东筝曲的音乐风格。

一、乐曲简介:

《凤翔歌》原是山东琴书曲牌,后演变为一首筝曲。这首曲子虽短小但极具山东筝派特点。它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二、乐曲讲解

对乐曲的具体讲解详见视频内容。

教学建议:

在练习乐曲《凤翔歌》时,可穿插练习右手四点技法及左手四点技法,巩固之前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

1、四点练习一分别用左右手每天练习2遍;

2、乐曲《凤翔歌》每天练习10遍。

46 补充乐曲

1、示范弹奏

2、重点讲解

在弹奏时要注意,第

4、第

11、第13小节都出现了上滑音,在弹奏时要注意滑音的音高要准确。

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茉莉花》每天弹奏10遍。

47

第十八课 《千声佛》

正确掌握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并能够连贯弹奏乐曲《千声佛》。

乐曲简介: 《千声佛》原流传于广东潮州地区,是一首佛教赞颂乐曲,意境柔和淡雅,清净肃穆。

对乐曲的具体讲解详见视频内容。 课后作业:

1、四点练习一分别用左右手每天练习2遍;

2、乐曲《千声佛》每天练习10遍。

48 补充乐曲

1、示范弹奏

2、重点讲解:在弹奏时要注意,乐曲中第4小节的滑音,要注意“附点前十六的时值”要准确。

在课后练习时,将乐曲《但愿人长久》每天弹奏10遍。

49

第十九课 《上楼》

了解反复记号、切分节奏、休止符、三连音等乐理知识,基本掌握按音 “7” 的弹奏,并能连贯弹奏乐曲《上楼》。

乐曲简介: 《上楼》是一首河南筝曲,内容取材于《西厢记》,乐曲以欢快的曲调,表现善良的丫环红娘,得知老夫人同意张生与莺莺的婚事时,激动地匆匆上楼给莺莺报喜讯的情景。

对乐曲的具体讲解详见视频内容。 课后作业:

1、四点练习一分别用左右手每天练习2遍;

2、乐曲《上楼》每天练习10遍。

50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目录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汉语拼音

1.a o e 2.i u ü

3.b p m f 4.d t n l

5.g k h

6.j q x

7.z c s

8.zh ch sh r

9.y w

10.ai ei ui

11.ao ou iu

12.ie üe er

13.an en in 14.un ün 15.ang eng ing ong

识字部分第一组 识字1 一去二三里 识字2 万片

识字3 太阳 闹钟 小鸟 识字4 公园 绿树 红花 练习1•自我介绍

课文部分 第二组

1.人有两个宝 2.家

3.升国旗

练习2•借铅笔

第三组 4.雨点

5..秋姑娘的信

6 看菊花

练习3•打电话

第四组

识字4 观察 采集 昆虫 识字5 沙滩 贝壳 脚丫 识字6 马 羊 犬 牧 识字7 鸟 鸡 鸭 鹅 鸦 练习4•悄悄告诉他

第五组

7给刘洋阿姨的信

8.河里的月亮

9. 怀素写字

练习5•我们来讨论

第六组

10. 小雪花

11 北风和小鱼 12.小河与青草

练习6•听故事讲故事

1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二)

识字1 春天 春风 春雨 识字2 足球 绿荫 看台 识字3 舟 竹 石 泉 川 燕 识字4 车 轮 轨 载 输 练习1

第二组

1 晨光 2 春笋

3叶子的眼睛 4世界多美啊 练习2•春天来了

第三组

5 三个小伙伴

6 特别好吃的饺子 7 古诗两首

第四组

8 乌鸦喝水 9咏华山 10 司马光

11月光和彩云

第五组

识字5 夜晚 繁星 亮晶晶 识字6 人从众 木林森

识字7 青 清 请 晴 情 睛识字8 铁 钉 铜 铃 练习5

第六组

12 .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 13 水滴的旅行 14会睡觉的植物 15南极的主人

练习6

第七组

16 中国红 17团团圆圆 18陆毅探母

19他得到红圈圈多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三)

第二组

1.秋游

2.2008,北京! 3.英英学古诗 4.乡下孩子 练习2

第三组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6.一株紫丁香 7.动手试一试 8.有趣的发现

练习3

第四组

9.小鹰学飞 10.青蛙看海

11.狼和小羊 12.狐狸和乌鸦

练习4

第六组

13.要好好学字 14.梅兰芳学艺 15. 朱德的扁担 16 大禹治水 17. 孔繁森 练习6

第七组

18.登鹳雀楼 19.青松

20.小动物过冬 21.美丽的丹顶鹤 练习7

第八组

22.水乡歌 23云房子

24.夕阳真美 练习8

3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四)

第五组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识字4 练习1

第二组

1.古诗两首(《春雨》《春晓》)2.蚕姑娘 3.月亮湾 4.快乐的节日 练习2

第三组

5.雨后

6.谁的本领大

7.蜗牛的奖杯 8.狐假虎威

练习3

第四组

9.母亲的恩情

10.沉香救母

(一)

11.沉香救母

(二) 12.木兰从军 练习4

识字5 识字6 识字7 识字8 练习5

第六组

13.学棋

14.“黑板”跑了 15.晚上的“太阳” 16.“闪光的金子” 练习6

第七组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18.鸟岛

19.台湾的蝴蝶谷 20.欢乐的泼水节 练习7

第八组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22.猴子种果树 23.会走路的树 24.问银河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组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学会查“无字词典”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练习4

第五组

14.“东方之珠”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北大荒的秋天 6.西湖

7.拉萨的天空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蒲公英 9.三袋麦子

10.哪吒闹海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第八次 12.卧薪尝胆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习作4

15.小露珠 16.石榴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7.石头书

18.小稻秧脱险记 19.航天飞机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0.军神 21.掌声 22.金子

习作7 练习7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4.孙中山破陋习

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组

练习4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长城和运河

15.水上飞机

2.美丽的南沙群岛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3.庐山的云雾

习作5 习作1 练习5 练习1

第六组

第二组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4.微笑着承受一切 18.狼和鹿 5.雪儿

19放飞蜻蜓 6.花瓣飘香

习作6 习作2•为别人画张像 练习6 练习2

第七组 第三组

20.恐龙 7.菩萨兵 21.槐乡五月 8.李广射虎 22海底世界 9.少年王勃

日月潭的传说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第八组

练习3 23.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

履》)

第四组

24.争论的故事 11.赶海 25.剪枝的学问

12.荷花 习作8 1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练习8 习作4

6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七) 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14.一路花香 习作4 练习4

4.秋天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7.虎门销烟 习作2•小制作 练习2

第三组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11.桂花雨

习作3•写一种植物练习3

第四组

12.开天辟地

第五组 15.说勤奋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17.维生素C的故事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诚实和信任 20.珍珠鸟 21.九色鹿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雾凇 23.春联

24.古诗两首《元日》《江雪》习作7 练习7

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八) 13.第一次抱母亲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 3.燕子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春日偶成》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苹果里的五角星 6.最佳路径 7.人类的“老师”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三顾茅庐 9.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鸟语

16.天鹅的故事 17.生命的壮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特殊的葬礼 19.沙漠中的绿洲 云雀的心愿

20.古诗两首(《池上》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2黄河的主人 习作7 练习7

《小儿垂钓》)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九) 1.师恩难忘

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成语故事 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阅读《伊索寓言集》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黄山奇松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村居 习作7 练习7

学与做(1)说名道姓 语文综合性学习

9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 暖流

3.只拣儿童多处行 4 早

5.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6 .梦圆飞天

7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8 .奇妙的克隆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9 .海伦•凯勒 10二泉映月 11.郑和远航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3.精读与略读 我读书 我快乐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4 .秦兵马俑

15. 埃及的金字塔 16. 音乐之都维也纳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7 .爱如茉莉 18 .月光启蒙

19.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0.谈礼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21 .七律 长征

2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3 .大江保卫战 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4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5 .望月 26.灰椋鸟 27 水 习作7

10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一)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2. 郑成功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 古诗两首《村居》《宿新市徐公店》 5 负荆请罪 6 船长 7 爱之链

8 小草和大树 9 轮椅上的霍金 10 生命的林子

11 一个男孩子必读的书 阅读《鲁冰逊漂流记》

12 姥姥的剪纸 13 牛郎织女 14 安塞腰鼓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16 草原 17 麋鹿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 19 钱学森 20 詹天佑

21 鞋匠的儿子 22 古诗两首 23 学与问

24 大自然的文字

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古诗两首《泊船瓜洲》《商山早行》

11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二) 第一组

1 长江之歌 2 三亚落日 3

烟台的海

记金华的双龙洞 5

卢沟桥烽火 6

半截蜡烛

7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8

三打白骨精 9

词两首 10 螳螂捕蝉

11 读书要有选择 12 阅读《西游记》 13 夜晚的实验

14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5 学会合作

16 天游峰的扫路人 17 最大的麦穗 18 山谷中的谜底 19 广玉兰 20 夹竹桃

21 古诗两首(《凉州词》《 出塞》) 22 莫泊桑拜师 23 理想的风筝 24 孔子游春

25 明天,我们毕业 习作

我的成长册

26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

12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1》作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使初次接触习作的学生感到习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 教学重点:学写作文,明确作文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把文章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写作就如说话一样,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我看了不少同学二年级时的博客,你们的一些博文已经是作文了。所以,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 阅读范文,感受作文。 (1) 阅读《好阿姨》。

A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B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的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 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A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师:平时你们会上丰富多彩的课程,相信你们一定有所感悟,每天晚上可以把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并发到博客上,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三、 习作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和小朋友一起玩拉……什么都可以写。 同学们进行交流,以拓展思路。 第二课时 内容:评讲习作

一、 从屏幕上打出部分孩子的文章一起阅读。

二、 师生评议

1学生自评:首先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有条理地把招待客人的过程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接待客人这件事写下来。 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13 课前准备: ⒈例文的录音。

⒉可供学生表演的简单道具。如大人的眼镜,玩具电话等。 ⒊准备一个小室内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呀,太阳公公已经笑眯眯在天上望着我了!我连忙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然后,哼着歌往学校走去。路边的小树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的耳边还不时传小鸟悦耳叫声,非常有趣。 2.老师在说什么呀?

3.对,告诉你们,这就是作文。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其实一点也不难,就像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只要把你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想试试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由读例文《好阿姨》,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 (1)小小组讨论讨论。 (2)大组交流,指名回答。 2再读例文《好阿姨》,讨论写法。

(1)我们来听听小作者是怎样介绍自己买牙膏时遇到那位好阿姨的。(放录音) (2)小作者先讲什么?然后呢?最后谈了什呢? (3)再读读这篇作文,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对,原来小作者只是把自己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啦! 3.读懂例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启发想象。

(1)学生自由读: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可爱,他很喜欢想象,常常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变成一篇篇小作文,我们来读一读吧! (2)指导模仿说话:

如果你也有一支神笔,你想干什么? 小小组交流。 大组交流,指名说。

(3) 小结:我们的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写出的作文一定会出色!

三、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1)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2)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3)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1、学生写草稿。

现在我们拿起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过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4、点评。

(1)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2)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3)交流评议.

14

5、学生修改。 6誊写作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300字 自我介绍

八年前的一天,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孩哭着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这个女孩就是我——王紫藤。

我性格活泼开朗,经常和小朋友做游戏。有一次我们玩打水枪,我采用机智勇敢的方法打败了对手,大家都夸我很聪明。

虽然我玩的时候活泼淘气,但是学习时我很专心。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奥赛题,我开动脑筋,老师直夸我有创新力呢!

在班上,我是个好学生,每天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做完后也能自己检查。上课时能积极发言,爱帮助同学,所以老师也让我当他的小助手。在家里,我也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比如拖地板、擦桌子、帮妈妈买菜……

你看我是不是很棒?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希望你们能喜欢我这个阳光女孩——王紫藤。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神奇而美丽,那里有古老的建筑,美丽的传说,还有驰名中外的苹果。

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澄城县,在县城东大街文化广场有一座精进寺塔,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从外形看就像杭州的雷锋塔。在县城的西大街有一座挂满铃铛的古老乐楼,只要有点微风,就能发出丁丁当当的响声,那声音听起来悦耳神秘,目前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距县城东边五公里的村庄,传说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每天清晨能遥望见一座繁华的城市,在太阳出来就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就叫这个村庄“无影城”。离县城三十二公里的北边,还有一座形似茶壶的壶梯山,一条涛涛的长宁河,因为这里有山有水,也就成了我们小孩暑假常去的玩处。

到了秋季,苹果成熟的季节,在果园附近苹果的清香沁人心脾,走近园子,各种品种的苹果挂满了枝头,有红星、元帅、青香蕉、秦冠、富士,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品种的果子。特别是富士苹果,简直让人垂涎三尺,它皮簿香脆,又大又圆,颜色红的诱人,咬一口酸酸甜甜,还有开胃消食的作用呢!我的家乡因苹果而闻名,故有苹果之乡之称。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勤劳的人们,等我长大后,一定要把家乡变得更美! 我喜欢我

我喜欢我,因为我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张颖欣,妈妈和爸爸一起取的,含义是聪明得让人欣赏。我喜欢我,因为我爱看书。我看过《非常女生》、《AQ逆商启蒙故事》、《优秀学生都喜欢的思维游戏》、《鲁西西传》、《马小跳数学》、《木偶奇遇记》……其中《木偶奇遇记》我用约4小时就看完了。

我喜欢我,因为我的各方面成绩都得了5颗星。但是,我的体育成绩只得4颗星,不过,我会为了自己和班级,还有学校和家人争夺光荣,而努力。

我喜欢我,因为我爱劳动,放假在家,我会经常学炒菜。我还会洗小件衣服。我坚持每周星期六晚上,把自己房间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喜欢我,因为我作业积极完成,干干净净的书,书写工整,没有一点灰尘,字得不好,我会把“它”擦干净,之后重新书写。

愿所有的人都喜欢我。

15 我爱家乡的北湖公园

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公园,叫北湖公园,那里景色秀丽,有碧绿的水,茂密的树林,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人。

北湖公园的正大门有一个广场,叫北湖广场,来到北湖广场,只见许多中老年人在这里跳舞,做操,练书法,他们在这里十分悠闲的玩耍。北湖公园之所以叫北湖公园,是因为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湖,湖中央还有一个美丽的小岛。

来到湖边,可以看见清澈的湖里,有许多鱼儿在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那些金黄色的,白色的,花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像在比赛似的。湖边有许多游船,每逢节假日,人们都在这里划船赏景,十分热闹!

中央的小岛和两边都是柳树成荫,春天到了,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枝条在随风跳舞,好像在欢迎游客似的;到了夏天睡莲张开了美丽的笑脸;秋天,桂花十里飘香;冬天,腊梅傲雪冻霜。景色十分宜人!

这就是我家乡的北湖公园!我爱家乡的北湖公园! 美丽的青城山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和妈妈、爸爸坐车前往青城山、映秀等旅游景地。车到都江堰,导游便安排我们在一家旅馆休息一晚。第二天,我一早就被叫醒了,吃过早饭,司机和导游把我们带到了全国着名的风景区——青城山。

过了检票口,经过一段公路,我们便开始爬青城山了。一路走着,看见到处都是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山上的泉水直流而下,经过每一家门前,清澈见底……让人觉得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乐不思蜀!

这里的水流时急、时缓,水冰冰凉的,还有小蝌蚪哩!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满山全是绿色的参天大树,山涧又夹着大瀑布、小瀑布冲着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好多的洞穴……

啊,青城山的水是那样的清,山是那样的高,树又是那样的绿,它是多么的美丽无比呀!它的美,让我回味无穷。 我们眼里的春秋天

暑假快结束了,我到奶奶家玩。我觉得有点凉,原来风爷爷把夏姑娘吹走了,把秋姑娘送来了。原来秋天来了。

到奶奶家的时候,我立刻被奶奶家家门前那棵李子树上李子吸引住了,火红的李子,把我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刚要走进门,一抬头,从房顶垂下来的一串串葡萄,紫莹莹的,非常招人喜欢。我立刻摘下一串葡萄,取下一粒送入口中,顿时一股甘甜清香使我陶醉了。葡萄的香、葡萄的甜使我脑清目明、为之一振……这一小串葡萄吸收了秋天的色彩当然就非常好吃了。

奶奶家的菜园子里有碧绿的豆角,它们圆滚滚的身子,一副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实在是招人喜爱。还有红彤彤的柿子,像小朋友害羞的脸一样。还有那紫红的大茄子,悬垂在茄子秧上,像是做错事的小孩,也像是正在陷入思考的学者。

哦,美丽的秋天,,瓜果飘香,它们都以成熟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

啊,我们眼中的秋天真是太美妙了!我爱丰收而又美丽的的秋天。

16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陈思润。

爸爸好久没回来了,我好想爸爸。我想让爸爸和我一起去游泳,我想让爸爸和我一起去打球,我想让爸爸和我一起去跑步。

星期六爸爸回来了,但是我很不高兴,因为爸爸看起来很累,一开家门就直往房间奔。爸爸累得已经筋疲力尽了,躺在床上,简直就是个“大”字。不一会儿就睡着了。我在爸爸的床边盼着爸爸醒来,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爸爸的呼噜声终于消停了。爸爸醒来我却困了。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爸爸的位子上终于多了个人影。吃饭的时候,爸爸不停地夹菜给我,当我大口大口地吃饭时,我偷瞄了爸爸一眼,看见了爸爸满足的表情。

我爱这打呼噜的爸爸,我爱这给我夹菜的爸爸,我喜欢爸爸脸上那满足的表情。

课堂趣事一二

我记得在课上看同学回答问题,我们就笑,有的同学都快要笑得在地上打滚了。要不是老师不让,他绝对在地上了,还有的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可是有的同学就是不笑,我以为他们不动如山,动如雷的功夫而练了九年十年的功夫才会不笑的。他们笑啊笑,最后老师阻止了,才不笑得。还要表扬不动如山,动如雷的同学。

而我没那么厉害,不能忍那么久。哈哈大笑起来。结果老师说一会全班下课都要罚站去……

学校趣事

一天,我们大家在打篮球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走步了,于是和他一组的笑语大王李昌松就跑过去说:“哎呀呀,大哥,请你不要在犯规了。不然我可要打人了。”李昌松一说完话小嘴巴就嘟了起来,屁股往上翘,大家看了顿时哄堂大笑,班长朝着天上大笑,另一个同学蹲在地上笑,我坐在地上笑,还有一个同学也坐在地上笑,其他的两个更夸张,两个人抱在一起笑。过了好一阵子,我们才笑够。

这时,李昌松来了一句:“哎呀呀,你们笑什么?”李昌松明明是个男生,可是他说话女里女气的,把我们都逗笑了。班长爬在地上笑,我还是坐在地上笑。

一天上体育课,王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于是,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就聚在一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昌松又神不知鬼不觉的冒出来了。我和李昌松打起了口水仗,同学们听得哈哈大笑,这些口水仗虽然我占了上风,但是我觉得李昌松没有败,这就是我生活的笑点,几乎每天都要发生。

下象棋

我喜欢下象棋,在家里我经常和爸爸一起下象棋。

爸爸是个象棋高手。每次我和爸爸下象棋我总是输。因为我每走一步棋,爸爸都会经过思考将我的棋给堵死,然后发起进攻。

这一天,我又和爸爸下象棋。一开始,爸爸就干掉了我的几个好棋,但经过我细心观察,我看穿了爸爸下棋的招数,同时我也发起进攻,爸爸防不胜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反败为胜。我开心极了!

还有一次我到朋友家玩,我向他挑战下象棋,结果我赢了,他输的很惨。接下来我又向他爸爸挑战,结果我输了,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我输的心服口服。胜败乃兵家常事,我的经历验证了这句名言。

下象棋真是太有意思呀!真希望将来我能成为百战百胜的象棋高手!

17 快乐的暑假

这个暑假真快乐!我不但去游玩了风景名胜——九寨沟、青城山,还去了向往已久的洋人街、儿童乐园……不过最高兴的还是去学了游泳课!

第一节课时,让我想不到的是教我们游泳的教练居然是在我们学校上体育课的丁老师!我之前有些怕游泳教练会很凶,现在看到是自己的老师,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丁老师让我们先进行热身运动,然后再下水。于是同学们做了几分钟的热身运动,再一个一个的跳下了游泳池。下水后,我才发现这里是浅水区,只有120厘米的水位,我完全能站起来。

开始上课了,丁老师先教我们换气。所谓换气,就是先把头伸到水面使劲吸一口气,再沉到水底把那口气吐出来就行了。感觉就像鱼儿在水底吐水泡,好玩极了!

可是每当我一沉到水底就咕噜咕噜喝了好几口水。怎么不行啊!再看看同学们,大多数和我一样都喝了好多池水,有些胆小的同学对我说:“我不想练了!”但是我告诉自己:必须得坚持!

于是我又把自己沉入水底,继续练习,哪怕脏水入肚也决不放弃!经过约半个小时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换气。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后面我就觉得简单了,也不怕了。

接着丁老师又教我们在水面漂,我虽想着不怕,可心里还是有些胆怯,加上几个要好的同学都不去,我也有些不敢漂了。后来我抱着一定要学会游泳的决心,克服了心里的畏惧,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学会了这一招。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我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关键动作,然后再刻苦练习,实在学不会的,我回家后再练。经过十多天的努力学习,最后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我爱游泳,我爱这个快乐的暑假!

春天来了

下雨啦!下雨啦!春天来了。

冬去春来,微风唤醒了河水,水面上一群鱼儿跳来跳去,荡起一圈圈波纹,细细的雨叮叮咚咚敲在水面上,演奏着春的序曲。

田野里几只小燕子展开了俊俏的双翅,斜着身子掠过绿油油的稻田。沉睡中的小草也偷偷的伸出了懒腰。各种各样干枯的树木也都争先恐后的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叶。在雨水的拍打下一切都活跃起来了。

雨过天晴,公园里一群小朋友放风筝,天上飞的长龙、地下跑的蜈蚣、水里游的小鱼,都飞上了天。人们仰望苍穹,心也飞的很高很高。

多美的春天啊!真想把它永远留住。 神奇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姑娘来了,乘着凉爽的风来了、骑着洁白的云来了、踏着落叶来了、唱着秋歌来了。

秋姑娘飞过天空,天空马上变得瓦蓝瓦蓝的,秋姑娘飞过白云,白云马上也变得雪白雪白的。

秋姑娘飞过树林,树林就变成了一片金黄,秋姑娘掠过树梢,树叶就像花蝴蝶一样飞落下来。

秋姑娘飞过果园,果园里的瓜果就都熟透了,李子树上的李子变得紫红紫红的,沙果树上的沙果就变得火红火红的,没有一点绿色了。

秋姑娘又飞过田野,田野里的庄稼就成熟了,看农民伯伯正在收割呢。

我爱这美丽、丰收的秋天。

18 我的自画像

我今年10岁,体重50斤,身高1。3米。我长得有一点胖,我有个长长的小脸蛋,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下面有个爱说话的樱桃小嘴。我腿上有很多肉,连妈妈都说我腿上的肉又多又紧。我全身上下一张黑皮,是正宗的黑牡丹。我的几个姨妈说是妈妈怀我的时候,吃葡萄吃的。我喜欢穿校服,我很活泼,喜欢看课外书和漫画。我的优点是:写字工整,作业不拖拉。缺点是:数学作业老些错,吃饭太慢。所以我要改正缺点,提高优点。

这就是我的自我介绍,大家想和我做朋友吗?请加我qq:***。

19

第五篇: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应用

作者:王香婷 刘涛 徐瑞东 张晓春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30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教科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演讲稿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