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论文

2023-02-25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培养具有积极态度的新型人才是新阶段教育的目的所在。而指导学生形成自主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表现在:一是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的诸多能力的培养中, 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品德, 必须靠家庭与学校双方面的努力。它是在学校教育影响的基础上, 依赖于学生个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学生自己的心理内部矛盾, 通过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 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 它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将其统一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 我这样培养和引导我的学生们。

1 端正教师态度, 学会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放手”

1.1 放平师生关系

(1) 尊重观: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让学生明白“尊重是相互的”, 让他们知道“理解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 那么一切平等的事情都有可能在师生之间存在。

(2) 主体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他们的学习状况正是教师要格外关注的内容,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活动的组织或者个别的指导, 这样, 教育才可行, 才有效。

1.2 驾驭教育管理

传统教育中, 教师对教育的主控权是绝对的。因此, 把持的内容也比较宽泛, 学生在这种绝对的把持中变得“弱势”了起来, 其实, 适当的放手, 对于学生来说反而是一种成长。当然, 这种“放”要有限度, 小学生年纪轻, 知识经验少,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有目的训练和培养。因此, 教师就要学会“收放自如”。

2 给予学生开启“自我教育”大门的钥匙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需要教师予以多方面的帮助和引导, 要注意方法的引导, 不能单纯地进行说教, 对于他们来讲是徒劳的, 有的时候, 甚至会产生反面影响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之, 如果能够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 创设恰当的教育情境, 循循善诱, 使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 引发为学生的自我教育。给予学生自我教育的钥匙, 是核心所在!如何给予学生正确而有效的钥匙, 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 内化道德规范。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的头脑中必须先有对整个世界正确的认识, 并能够辨别身边发生的事情的对或与错, 这样, 学生的自我教育才会有成效。因此, 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或工作中, 要多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渗透,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更有利于他们指导自己的“自我教育”。

(2) 正视优缺点。如果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信心所在, 这就为他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自身的优点, 从而为他们的进步寻找切入点。

在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以后, 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信心, 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再进行“自省”。自我反省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 学习榜样人物, 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思想认识等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检查、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禁止、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训练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学生品德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 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学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控制、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自我反省法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增强自觉性, 提高道德自律水平。

(3)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如何, 需要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检验及巩固。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地给予学生“自律”的机会, 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 学会“自我教育”。

(4) 发挥榜样带动作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在用学生对“小干部”的向往这种心理, 给每个学生都分配合适的任务,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样, 即使教师不在, 有小干部的带动, 班级工作或活动也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在这过程中, 老师并非不管, 而是静心观察, 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 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 以增强小干部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通过榜样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3 评价是形成效果的催化剂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既能使学生得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 又能加深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认识, 是深化了的认识过程。小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是, 从“他律”到“自律”, 从效果到动机, 从评人到评己, 从片面到全面。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能力的不断上升, 这都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要做分阶段处理。

在低年级阶段, 树立榜样作用, 当遇到事情, 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分析, 从而通过分析树立他们的是非观。对于班内的好人好事, 老师要让学生评议, 然后再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意见。

在中年级, 学生遇到事情的时候, 不能光靠他人评, 要让当事人现身说法, 从而分析事情的形成过程。做好事的同学要讲讲事先想些什么,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错事的同学也要说说做错的原因, 认清后果。

到了高年级, 一般学生能初步排除他律的影响, 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在这个阶段, 学生要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别人或自己, 并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4 自我鼓励再助提升

能够在获取成功后获得鼓励, 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认同感需要, 为了激发学生能够进一步做到“自我教育”, 提升自我教育的效果, 我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鼓励”。 (1) 以竞争促参与。有了竞争, 班级就能充满活力, 充满朝气, 学生才会不断提升。在班集体建设中, 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开展各种各样的竞争, 例如:小组比赛等。可促使学生通过集体的竞争不断地激励自我, 肯定自我。 (2) 以诉说促激励。每一个人都有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让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告诉同学或父母, 可使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满足, 在他人的赞扬和奖励中获得自信, 体验快慰。

总之, 一个好的班集体, 需要有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 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以个体的自我管理促进整体的全面进步, 以自我教育的良好格局激发班级前进的动力, 从而以优良的班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摘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培养具有积极态度的新型人才是新阶段教育的目的所在。而指导学生形成自主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表现在:一是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的诸多能力的培养中, 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自我教育,意识,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下一篇: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在儿童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