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

2022-10-10

第一篇: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

学习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钱学森思想心得与体会

钱森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我们学习的棒样,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我们只知道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但是对于他背后的事迹并不了解,通过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籍我们可以从中更深一步的了解到他,其实我觉得他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但他只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自己一直坚持的理想和信念,并且为之奋斗,他做任何事都认真负责、坚持不懈。

钱学森被称为科学界的伟人,时代的伟人,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在“两弹一星”发展上的功绩,更可贵的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的人格魅力在于他能以高尚的来对待祖国和人民给他的荣誉和期望,他不居功自傲,他谦虚谨慎。这些高尚的情操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但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尽管他的那些深奥的科学研究我们学不懂,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和做事的态度,这些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是难能可贵的。钱学森他活了94岁,是我所知道的科学家中岁数最长的一位科学家,我们知道很多科学家都英雄气短,他们从事一项事业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不惜自己的生命,但钱老就有所不同他不仅为了自己的事业艰苦奋斗,并且毫无怨言的为人民和祖国默默的奉献,而且他也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他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他热爱生活。我们从他的各种书籍中可以知道,他不仅仅只学习物理学,他还学习其他学科,像生物学、音乐、艺术等学科,并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一生可见是多么的丰富多彩,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以后必须学习的。

钱学森是我国沙产业理论构想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并且设立了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以资助贫困地区学子从事与沙产业相关的专业的学习,其中我们河西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我也很荣幸能成为这个班的成员之一。这次为了纪念钱学森诞辰101周年,我们开展了学习钱老读书活动,并且参观了钱学森纪念馆,在那里展示了钱老的生平事迹,那些展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两件展品令我很有感触,一件就是他的手稿和笔记,有人可能会说手稿有什么感触,可钱学森的手稿和笔记深深的感染了我。他的手稿很整洁,书写很认真,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可见他做事的认真程度和做事的态度,我想这对于他只所以取得伟大成就有着很大的关系。另一件是他的一本本书籍,有各种类型的书籍,让人震撼不已。总之钱老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努力勤奋的人,而且还是个热爱读书的人,孜孜不倦学习的人。看名人传记,游览名人故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名人的品质,学习名人的精神。我们不需要立像钱学森一样的目标。我们只需要学习他身上做事一丝不苟、勤奋努力的精神。

钱老的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航天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有人评价他“未出土时光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并且他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钱学森的这些精神正是我们这些90后所缺少的,虽然我们做不到他那种超然脱俗的崇尚品德,但我们可以学习他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他那种谦虚谨慎的精神,希望他的这些精神能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并且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二篇:钱学森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在学校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观看了钱学森图片展,从中受益匪浅。钱学森这个名字众所知周,但通过这次图片展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伟人!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生活待遇,冲破美国当局层层阻挠返回祖国,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钱学森,我国当代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其身价被美国称为“一个钱学森,能顶海、陆、空军队五个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道路呢?通过看观展,我从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钱学森胸怀祖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钱学森决定回国的时候,加州理工大学杜布里奇校长就不解地问他:“从一个发达国家回到农耕社会,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微微一笑,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种苹果。”当时新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带领着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出东风系列导弹。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着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了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试验成功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东风二号。当钱学森面对着东风二号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与杜布里奇校长的谈话,并很骄傲地在心中告诉杜布里奇校长:“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正是钱学森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着科研人员勇于拼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重大成就,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

钱学森那忠于祖国的强烈责任感。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钱学森劝说好友友来投身研究原子弹时坚定地告诉他:“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你也说过„„我一定要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手中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执着、坚持所震撼!钱学森,中国有您,我们自豪;世界有您,我们骄傲!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09 年 10 月 31 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他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 疑和争论!”他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他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他就是一个人抵五个师的男人!也许到了这个年代我们对于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并不熟悉。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图片展期间充满了各种感动,各种鼓舞,心情澎湃。同时也让我们对钱学森肃然起敬。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1964 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如今我是一名积极入党分子我更应该向钱学森学习,首先树立远大的抱负与理想,其次学习他坚定的信念与傲人的骨气,最后学习他那被注入内涵的钱学森精神!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说过的一句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觉得读书人是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气魄和理 想的吧。这次观展使我学到了志向,进取,钻研, 拼搏,奉献!为了祖国! 一个人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倾尽毕生心血,最后做成了,这个人叫钱学森!

此致 敬礼!

汇报人:英本13级2班章梦英

2014年10月20日

第三篇:学习钱学森思想汇报

XX年10月31日,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伟大的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惊闻噩耗,举国哀痛。钱学森教授给我们留下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我们要结合本职岗位,化悲痛为力量,高举科技兴国大旗,自觉奉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认真做到“四化”,切实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学习钱学森精神具体化。“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这就是钱学森的科学态度。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XX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所以,大家都应该立足本职,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学习其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其不怕失败打击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科研精神,要结合自己岗位,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明显有效举措,强化自查督促力度,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不畏艰难,忠诚爱国,使学习钱学森精神群众化。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XX年后,他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当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时,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四周多么恐怖,但是他通过国家的帮助依然回来了。“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等等这些话,发自内心,让人震撼,强烈彰显一颗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他忠于祖国,忠于事业,忠于人民,他忠贞不渝的爱国情结,视死如归的赤诚心境,值得国民每一个人学习,要认真学习其爱国精神,凝聚建设国家的强大合力,加快现代化国家建设步伐。

开拓创新,勇攀高峰,使学习钱学森精神经常化。钱学森经典的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因此工作中,大家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改革不适应、不符合、不相配套的旧经验、旧制度、老做法,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时时刻刻将钱学森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融入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切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分析新现象,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全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恪尽职守,坚持原则,使学习钱学森精神制度化。“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这是钱学森的真实写照,他也从不为孩子搞特殊,一生几乎没有私产,清廉无私,哪怕自己应得的稿费、奖金等,也系数捐献了出去。在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了自己,惟有报效国家、报效人民。1991年,在他退出一线工作后,钱学森给自己定下许多“原则”,比如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任何应景活动,不出国,不到外地开会,不上名人录等等。其清正廉洁,坚持原则的具体要求,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大家要将学习其原则作为一项制度,深入学习其对钱的正确看待,学习其谦虚的胸怀,学习其严于律己、加强自身建设的行为,真正在工作中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努力争做一名优秀党员干部。

第四篇:关于钱学森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钱老逝世,给后人留下不少沉痛,然而却已无遗憾。钱老一生奉献给祖国,“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正是钱老人生阶段的缩影。

步出国门勿忘根,这是我学习钱老精神后最大的感触之一。现代社会,不少人崇洋媚外,老觉得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圆,导致飘洋海外的学子越来越低龄化。在这我真想反问一句,难道不留洋的学子就不能成才吗?纵使我们面对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教育体系不尽完善,那也是需要我们13亿人携手合作,努力令其尽善尽美的。

英美的绿卡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现在国家越加富强也争相逃离,那当年钱老对美国一切优越的放弃,是何等的革命情怀啊!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爱国似乎一种冲动,是一种热情,是一波汹涌的海浪,面对五年这近乎两千个日夜,啥都退却了,但钱老却在美国似乎中坚持着。他再次给我们抛出这样一个命题,五年的坚持值得吗?对于我们现在处于历史回顾者的位置来说,我们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当时的钱老呢?他对于国内的形势有太多的未知,对于未来的路途又太多的不确定,他不能肯定地说,回国后必定能获得重用。他所能确定的只有一件事,他要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奉献给祖国。钱老一直记住,他是中国人,他的根无论过去多少个岁月,也无法使之抽离于神州大地之外。我真切希望,所有留学海外的中国人也能清楚记住这一点。特别是那些准备出国深造的学生党员或者不是党员的学生要深刻的记住这一点。

入党不随便,随便不入党,这是我另一大感触。还记得高中时期,目光就只盯着高考二字,对于共产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五字尚未理解透彻,便已成为预备党员之一,对此我深感惭愧。记得钱老说过,他一生激动过三次,而其中一次就是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员。的确,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带领我国人民干了不少大事,钱老为此激动,我更是为能与钱老同为党员而感到无比地骄傲与自豪。现在很多人都在问,入党有什么好处,对此,我是彻底无语。带有功利性地入党,即使党在形式上接纳了你,精神上也容不下你。再有一些人认为,大学入党那么麻烦,有需要的话工作时再弄就简单多了,此言论再次让我无语。入党时随随便便的事吗?这不仅是对你优秀的一种肯定,从你宣誓的那一刻起,你也就承诺了,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虽然我们不可能如钱老般伟大,但也绝不能马虎对待。我承认当初的入党确实来得有点随便,但也请党组织相信,从预备党员走向正式党员的这一年里,我定以正确,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

钱老的一生充满波折,也满载着爱国情谊。钱老的精神不应仅风靡于这片刻,而是应像史册上的巨人们一样,流芳百世,让后世的子子孙孙深切的去领会。

我知道我学习钱老的精神还不够深刻,但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的努力,以一个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欢迎党组织的指导和批评。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学习钱学森精神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的初冬,北京处处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寒冷,在鹅毛般的飞雪中,我们又挥别了一位大师级的人物——钱学森。关于钱老,最初的记忆定格在小学的课本里,虽然那时的课本插图称不上精美,语言也说不上华丽,但他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的事迹是那么的让人钦佩,那句“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又是那么的让人感动。从那以后,钱老和他那不畏艰险,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就成了我们追求的标杆。

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伟人的精神是无限的。连日来,社会各界怀着悲痛和敬仰的心情,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悼念这位伟人,钱老运用渊博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强盛所做出的居功至伟的伟大奉献,更是感动和激励着所有中国人。为此,讨论什么是“钱学森精神”也就成了一种不约而同事情。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值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在那种被欧美军事隔离而苏联又撤回所有援助的国际形势下,只有军事实力的增强才能弘扬国威。也正是在这种亟需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带头人的背景下,钱学森在美国作出了既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又改变了祖国命运的决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期,没有计算机,没有高技术设备,拼的是命,陪护的只有信仰,最后成就的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领先前沿的航空事业。钱老家的客厅里,墙上挂着一张巨幅“蘑菇云”照片——那是第一颗战略导弹在罗布泊精确命中靶心的激动人心时刻——“每当他看到这幅照片,总有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它掌握在自己民族的手里,就是和平的象征。”在这对老夫妇的心目中,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和平之花。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始终都贯穿在钱老先生的人生传奇中,这是很多具有渊博学识和本事的人都难以做到的。想想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耐得住寂寞,多少有一种真正的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体现的是一种浮躁,失去的是一种幸福。而我们现在能做的,除了缅怀钱老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所做的贡献,唯有不骄不躁,学习、继承和发扬“钱学森精神”,努力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而奋斗,争取民族复兴的早日到来。

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钱学森精神,并把它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钱老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扬研制“两弹一星”的精神,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大学是知识的海洋,一头扎进去就很难再找到彼岸,我们的可支配时间虽然比以前多了,但并不能放松自己,更不能向一些同学那样把一个学期的学习汇总到一个月完成。在学习之余,应该利用专业知识或是其他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方向进行研究,多参加一些诸如学术论文大赛、创新型项目的比赛,不怕失败,挑战和提高自己。虽然我们不一定会成为钱老一样的伟人,但即便是做一颗螺丝钉,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据钱老自己说,他的一生激动过三次,而其中一次就是建国10周年时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员,甚至当晚还兴奋难眠。的确,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其光荣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我自己也正为之奋斗着。从带领群众击退外敌,统一祖国,到引导人民恢复生产,奔向小康,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要想成为一名共产党人,必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才是最重要最高的价值主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是钱老所表现出的崇高品质。国破家何在,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公,哪有私;没有集体,哪有个人;我们要向钱老学习,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要想着从国家和社会那里取得什么,而要考虑为国家和社会贡献了什么。

钱学森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从不搞特殊,也不给人题字、作序、拉关系,堪称党员中的楷模。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名积极分子,但我要时刻提高自己的觉悟,努力学习钱老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在对待学术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态度和努力创新的精神,争取早日达到一名党员的标准,请党组织考验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七夕情人节活动方案下一篇:企业安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