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人体科学范文

2023-09-28

钱学森人体科学范文第1篇

摘  要  近年来,运动人体科学逐渐受到体育教育界的重视,其在高校体育实践中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这有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体育素质。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与实践的必要性,以及总结了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具体使用状况,以期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实践  运动  人体科学

当前,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渐渐被人们关注,将运动人体科学使用在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运动人体科学内容实施高校体育实践教学工作,可显著提升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明显改善学生整体运动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发展。

一、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必要之处

(一)切实符合教育改革需求

高校是培养体育运动人才的场所之一,当今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逐渐提升,采取运动人体科学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可充分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能够增加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有关知识方面掌握程度,培养高素质体育运动人才[1]。

(二)充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运动人体科学在国外高校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运用在高校短跑、篮球等体育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体育实践教学效果。不过,我国引入运动人体科学的时间相对比较短,需在国内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运动人体科学,进而促使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得以改善,切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有助于增强学生整体素养[2]。

(三)明显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在实行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时充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有助于学生掌握人体基本构造,促使学生掌握正确进行体育运动的方法,且依据运动人体科学帮助学生避免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进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提高。

二、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详细使用情况

(一)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运动人体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据运动生物力学可分析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规律等情况,能够了解学生体育运动动作,掌握学生体育运动规律,规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受损,增加学生身体肌肉、神经系统、骨骼等对体育运动的具体适应程度等[3]。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采取运动生物力学协助教学,可提升学生对高校体育的正确认知,并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具体情况的了解,有助于挖掘学生存在的运动潜力等。

比如,在对学生开展100m跑步训练时,高校体育教师可测定学生具体步幅长度值及步数频率值,然后对100m实施分段具体测定(如每段设定为10m),详细记载学生每10m跑步共消耗时长及步长均值,得到整体跑步速率及步频均值后,再依据运动生物力学获得学生参加100m跑步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在100m跑步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采取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可较为准确地统计学生在体育运动时关节运动具体范围情况及着地时长状况,有助于体育教师正确指导学生提升自己100m跑步的速率。所以,体育教师对学生实行100m跑步体育运动训练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方法,精准计算学生机体重心投影具体距离以及实际落脚点对应距离,经过提升学生步频情况,降低学生着地时长,进而提升学生步幅具体长度值。而且,体育教师应严格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规避学生跑步时踢到小腿的情况,促使学生在跑步时尽量保持脚扒地的动作,进而改善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效果。

学生100m跑步训练图如图1。

(二)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使用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依据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提供的体育运动方法,避免仅注重体育运动所具备的强身健体效果,还应重视探索科学体育运动的方法,规避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锻炼时出现运动拉伤现象,防止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情况出现。体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运动训练时,需注重分析人体规律,选用科学体育运动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进而顺利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4]。依据运动处方开展教学可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由此可见运动处方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

例如,体育教师在针对学生采取运动处方实施教学时,可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提供差异性教学。针对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体育教师可安排其更多参加排球、足球、篮球等团队运动,以使这类学生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对过于犹豫、缺乏果断性的学生来说,可更多安排他们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小球项目。

学生打乒乓球图如图2。

(三)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应用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也是运动人体科学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依据运动生理学知识可了解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锻炼之后机体的疲劳情况,明确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改变的状况,掌握学生身体恢复情况等。所以,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生理学方法,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通过合理且科学开展体育运动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并且避免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锻炼的时候身体受损等。

比如,依据运动生理学知识开展高校体育实践教学时,可保证学生适度接受体育运动锻炼,可分析学生接受体育运动锻炼相关运动负荷,可检测学生心率值、血液乳酸值等,进而明确学生身体对于体育运动锻炼的承受程度。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较为激烈的篮球运动时,每分钟心率值可提升至200次,每分钟呼吸频率大概55次,每分钟心率均值大概180次。学生接受体育运动锻炼时具体指标值应低于以上指标数据,以此充分保证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安全性。为提升学生机体有氧运动方面的能力,需要学生经常接受较长时间的体育运动锻炼,维持学生每分钟心率值处于160次左右;在提升学生机体无氧运动能力时,控制运动相距时间较短,每一次体育运动锻炼间隙休息时间也维持较短,大概处于2.5秒即可。当学生完成体育运动锻炼并休息之后,每分钟心率值仍处在130次,则可继续接受之后的体育運动锻炼。若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效果不佳,体育教师可适当调节体育运动锻炼计划,充分保证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最优质量。而且,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时,需依据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方面的特征和体内新陈代谢的生理特点,合理选取对应的体育运动项目。此外,体育教师应结合使用多种体育运动锻炼方式对学生实施教学,且对体育运动锻炼情况持续改进和评估,以维持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接受体育运动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用运动人体科学是具备一定必要之处的,其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通过分析在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运动人体科学的具体使用情况发现,可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处方、运动生理学运用在高校体育实践中,采取运动人体科学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激情,也有利于学生知晓人体生理构造,进而选用科学体育锻炼方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楠.APP计步软件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监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2):66-67.

[2]何宁.新形势下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1):102-103.

[3]肖红艳,刘畅.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需求探讨实践思考[J].赤子,2019(12):67.

[4]刘佳.健康体育运动理念对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探讨[J].卷宗,2020,10(17):240.

隋冬润  南京师范大学

钱学森人体科学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针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方向的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改要求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办法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使之适应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方向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内容涵盖了与医学有关的所有问题诸如医务监督、运动创伤、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营养学等方面的应用理论和实践知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方向的课程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受到日常经验和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对这个新的学科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面对新的学科体系,都是新的知识体系,无法从传统的学科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时之前老师课堂上教授书本知识非常单调,“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新的学科面前无法表现出来,不利于新学科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怎么才能让同学们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应用方法显得非常重要,也是广大教师提升同学们综合素质的共同目标。

1.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方法单一化、教条化: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二级学科涵盖了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创伤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等众多三级学科,它们不仅是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是在实际课程中,主要还是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宣讲书本知识体系,同学们亲自参与到课程中的时间和场地很少,面对综合性的学科,同学们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浓厚的兴趣在乏味的课堂里冲淡了,并慢慢降低。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越来越不清楚自己学习这个专业的目标以及方向,在面对实际问题中单独思考的能力没有得到释放,离开老师指导后分析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教学和实践脱节现象也很严重,学生们运用知识处理实践中的科学指导要老师多指引和监督。

1.2、教材特点性不强:尤其是高职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缺少相应的特色教材,大多沿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材,内容结构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完全吻合。而且现在的教材深度完全不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1]。比如:在运动生理学的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运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内容,在运动解剖学中加入了大量运动生物力学、显微解剖学等方面的内容学生根本就不能理解里面的内容,并且现在的编委恨不得把所有学科的内容都加到自己所编写的教材中,造成教材才内容琳琅满目、不伦不类,结果学生真正应该掌握的内容并不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占据了较大的篇幅,毫无自己的特色。

1.3、教学时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中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教师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满意度,比如具体对老师的授课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无补充之处;又如学生匿名评估老师教学结果和要求,做好这些细节工作可以让学校里的教学评价体系更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其良好的作用[2]。

2.教学改革的依据

2.1、培养目标的需要时选定教学方法的前提: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一般都得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工作,尤其是师范类的学校,要培养出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学生,也要让他们在学校里就有高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到先进的知识,并用于实际工作中,发挥好专业效果。

2.2、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任务: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其教学任务跟其他学科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并在实际教学中彰显出来,因学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是体育教学中新发展出来的学科,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用在实践中去,更好的服务现代教育教学。

2.3、课程本身的特点:在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中主要针对的是体育专业,而且是实际用于体育运动中的学科,跟每位体育学生都息息相关,要更好的把学科知识用在实际体育运动中指导科学运动,避免不合理造成影响。

2.4、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面对新的学科面前,学生的兴趣是高涨的,但是结合实际教学,单调的授课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积极性,所以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把积极性、教学难易程度、自身能力等综合考虑制定出更合适的教学规划,从学生们的实际出来会获得不错的效果。

3.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3.1、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各类教材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根据学科体系建设有重点的选择授课教材,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并教会学生学习能力,其中遇到书中的重点知识要循序渐进的分配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论到实践,一步步慢慢让学生掌握,并用于实际体育中去,这才会更好的发挥教育的指导意义。在遇到重点中的难点时,要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课程表现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加深理解和记忆,首先学生知道学习的原因以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教会同学们遇到问题怎么处理,查资料、做实验测试等等都是可以解决的方式方法,最后就是给予更多的机会和鼓励,发挥同学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创新性思维解决好不同的问题。

3.2、课堂讲授注意“三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贯彻直观教学原则的一种好形式,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看、边作、教学效果会更好。将教材中的类同问题表格化以对比讲解,易于比较鉴别,理解记忆方便。教材中的少量内容对体育系的学生来说难度相对大一些,因此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又可以增加讲课趣味性。

3.3、以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为依据,重组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递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3]。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很多知识点、内容在这一门课程中讲授过在另外一门课程中还在继续讲授,甚至今年讲授过的课程在下一年度和下几个学期仍然在讲授虽然讲授的角度不同但实际上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应该推行运动人体科学大课程改革整合计划,将一些课程整合重组,注重主干课程的建设,加强选修课程的推进,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4.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教材内容及其编排重新整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不过在实际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有主次,改革能改善并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最后教学效果还需要合适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方法等相互结合起来,只有综合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才会在日常教学中确保教学质量。运动人体科学跟我们大家都有直接的关系,做好教学改革对学校制定教学大纲、老师教学、学生学习专业、体育教育工作等都有好处,甚至还可以辐射到全民健身和科学自救方面。(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育峰. 告知课程考试改革解析[J].职教通讯, 2011,(10):21-23

[2]李腾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1(7)

[3]李洁、高顺生.刘淑兰.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体会与建议[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2,21(5):525-526

钱学森人体科学范文第3篇

摘要:按照体育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要求,针对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从独立设置课程、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机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探索一条符合玉溪师范学院实际情况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更具系统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期符合社会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玉溪师范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现状 对策

文献标识码:A

1 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实验课学时

玉溪师范学院目前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有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运动心理学实验、推拿与保健按摩。其中运动解剖学实验开设16学时、运动生理学实验开设16学时、体育保健学实验开设12学时、推拿与按摩开设16学时、运动心理学实验4学时。

1.2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

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课程开设时要求,都开设了实验课,但实验课包涵在理论课中,没有独立设课,而理论课课时安排较少,教学中往往因课时紧而挤占实验课的时间,难以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1.3实验课内容

开设的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1.4实验课场地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级标注及内涵》中规定:规模在500人的学校要求实验室、实刁场所及附属用房面积为每个学生2.48m2;规模在1000人的每个学生为2.05m2;规模在2000人的为1.82m2。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目前拥有实验室面积466m2,已建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推拿与按摩共6个分室。我院学生人数近700人,实验室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任务。

1.5实验课教师

现有实验教师3人(兼职),没有专职实验员;1名实验管理人员。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人,2人为硕士学位,教师人数、职称和学历结构较不合理。

1.6实验课仪器配置

仪器设备先进性的程度和档次的高低既是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375台(件)(实验室同定资产≥800.00元/台(套)),总价值1,385,625.15万元。学生人数多,一年的耗材费用有限,因此有些实验暂时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也只作为演示实验,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少。因此,应适当增加仪器设备的耗材费,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满足本科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适应学科发展。

2 针对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对策分析

2.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打破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改变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根据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实验教学课程,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成为基于理论课基础上的独立的教学体系。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全面的整合打通,打破体育专业一直以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程零散、课时不集中,内容交叉重叠,实验项目缺乏层次要求的现象,将分散于各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独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这样既打破了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减少重复内容,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地位。

2.2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着“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进行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将分散于各分室的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进行整合为两个实验模块,即基础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实验项目由各分室精选组合而成,避免实验项目重复交叉,课时浪费在无畏的低层次循环中,从而节约实验成本。这既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又实现了教学的集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先学理论再上实验,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教师的讲解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理论课上穿插讲授实验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穿播讲授实验内容。如肌肉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多、抽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进行。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了解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其实验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实验效果更好[1]。

(2)打破“封闭式”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既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也是设备和项目的双重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做实验,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并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只有开放实验室,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3)实验与健身社团挂钩。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放到健身社团完成。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联系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既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并为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3]。

2.4完善考核机制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的评分方法即考勤占30%,实验报告占70%,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做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建议:

(1)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

(2)以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

(3)成绩评定可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O%)、考试(20%)。

2.5加强学科建设,改革实验室体制

在实验室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科建设应该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学科建设应该引导和带动实验室体制的改革,而现状不容乐观。注重技术、运动队训练,轻理论和实验课的思想还很严重。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负责人,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课由上课老师自行安排完成;实验设备陈旧,好多实验无法完成。建议:

(1)学校加大实验室资金支持,增加投入,改善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

(2)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实验人员待遇。

(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地吸引博士、硕士等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3 结语

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确实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们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和具体对策,力争能探索出一条符合玉溪师范学院实际情况,能推动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宏骞,赵金良,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72-74.

[2]金佳,顾兵,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运动,2012(41):96-97.

[3]唐文坤,刘志刚,等.基于健身社团的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14(2):194-196.

On the Situ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for Sports Science of Human Body Majors in Yuxi Normal University

Tang Wenkun

Liu Zhigang

钱学森人体科学范文第4篇

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科学素质的特点有: (1) 基础性。发展科学素质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某一方面、某一专业的行家。它所瞄准的是对人的发展能起根本作用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素质。使所有的受教育者都具备一种最基本的学识、能力、思想和品质,为受教育者在人格上、文化上、思想上、品德上和其它所有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全面性。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一部分,科学素质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均衡协调的。从科学素质内部的各个因素来看,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从科学素质与其他素质关系来看,各种素质的发展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必须均衡地加以发展。 (3) 个体差异性。科学素质虽然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但与人的先天禀赋有一定的关系,不应把先天的禀赋和环境的影响排除在科学素质之外,而应重视先天禀赋的影响,正确处理好先天禀赋与后天努力的关系,应因学生在先天禀赋方面的差异,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各人先天禀赋的作用,使每个人的科学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 稳定性。一个人的素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素质是逐步积累,逐步发展,逐步改变的。因此, 对科学素质教育要有长远的目光,要持之以恒,不能企望通过短期的激发来收效。

2 如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2.1 人体解剖课程上贯彻人文关怀理念

德育与智育是一个整体。人体解剖教学要渗透德育因素, 结合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人生观、爱国主义、科学研究应具备的意志品质等诸方面的教育。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掌握思考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 使智力得以充分的开发。例如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学特有的艰苦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在解剖教学过程中,学生初次接触尸体标本难免会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不喜欢上实践课,更不愿意动手接触标本。教师在对医学生进行解剖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加强挫折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以身作则,帮助其树立吃苦耐劳的品格。在实习操作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将来成为既有人性又有灵性的医务工作者,帮助他们形成优秀医疗道德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再比如可以利用遗体捐献的事例,培养学生献身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操。解剖学所用的尸体和标本主要来自于遗体捐献,捐献者无私奉献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人文精神。在首次解剖前,师生可在遗体前肃立片刻,以表示对捐献者的缅怀和尊敬。在解剖学实习课上,要教育学生尊重、爱惜遗体和标本,让学生学习捐献者的高尚行为和献身精神。

2.2 改进人体解剖课的授课方法

人体解剖学为基础形态学科,形态描述复杂,所涉及的医学名词繁多,偏重于记忆是其特点。为了让学生牢记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以下几点:密切联系临床病例与日常生活事例,生动讲解,增加学生感性印象;重视实验示教,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解剖标本和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学会运用图谱等形象教材,以达到全面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并教学生学会手绘简单的线条图来描述一些结构;每次授课开始时,复习提问上一次课所讲内容,上课结束前,小结强调本次课所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并对各系统章节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测试。讲授记忆方法与技巧,编制系列口诀、歌谣帮助记忆一些结构的作用与名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多采取启发、讨论与研究等方式授课,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书中内容相对简单的某些章节,让学生先课前预习,每组撰写一部分备课笔记,然后再由各组推荐代表上台讲授,最后由同学点评,教师总结。通过自学——备课——讲授方式,锻炼学生概括、表达知识的能力,学会分析相关知识结构的主次关系与内在联系,从更高层次上理解与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

2.3 鼓励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形态规律学习掌握解剖知识,学会用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观点认识人体结构。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认识路线,逐步从模仿、练习中学会并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主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潜能,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其创新思维能力。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如果忽视解剖学教学各个环节的生动性、趣味性,就会使课堂僵化、刻板,影响教学效果。定期举行知识竞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积极准备,踊跃发言,既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竟争意识。重视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锻炼。每次课尽量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另外值日组长和竞赛组长每周轮换一次,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参加各项活动。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锻炼了组织能力。

2.4 完善人体解剖课的实验内容

教师要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确立人体解剖课程的教学目的: (1) 以素质教育为主线, 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基本内容, 开设一些动手性强的综合实验, 使学生将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纵向的联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其对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2) 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基础结合临床的原则, 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探索性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利用学生对临床课程感兴趣的特点适当穿插与解剖学密切相关的临床技能操作课程, 这样不仅能将临床与基础知识结合起来,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能力。

3 结语

科学素质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长期的、可持续的、浩大的系统工程。作为人体解剖学而言,只有不断深化解剖学教学改革,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把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 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及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 又具有很强的实验技能。

摘要:新形势下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科研能力, 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因此,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已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鉴于此, 本文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学素质,人体解剖

参考文献

[1] 郭传杰.论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M].科学出版社, 2004, 9.

上一篇:南阳市内乡县衙范文下一篇:物理教研组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