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

2022-12-18

第一篇: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性

关于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重要意义

首先,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必须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主要有以下三点:第

一、加强对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当客人入住酒店时,我们为客人提供舒适宽敞的住宿环境、美味可口的食物、服务员甜美的微笑、亲切的问候等服务时,这是很容易让客人感觉到的,实际上他们还需要一种隐形的服务,那就是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很强烈,所以,保障客人安全是我们服务内容之一。希望通过此次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工作责任心,坚持把消防安全工作做到位,杜绝一切大小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住店客人对人身及财产安全的需求也得到满足,且由衷的感到满意,酒店的美誉度在客人们心中占了一定的地位,做好了消防安全也相应

的提高我们公司的服务质量。

第二、加强对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对公司的经营、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对酒店的正常经营有着重要关系,正是由于我们酒店全体上下都明白了这个深刻道理,希望本次消防培训结束后,酒店员工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把消防安全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工作任务来对待,广泛宣传消防安全常识,营造消防安全宣传氛围,让每一位住店客人感觉来到迎宾馆非常具有安全感,感受到了迎宾馆人的热情以及迎宾馆人为了消防安全工作的稳定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仅使得我们酒店生意越来越红火,

还使得酒店的知名度不断得到提高。

第三、加强对消防安全知识学习,有助于迎宾馆人全体员工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酒店员工光有酒店荣誉感、酒店服务知识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且必须具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客人提供个性化、亲情化、优质化的服务。希望通过本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要求全体员工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在处理应急事故能力的同时,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理念。鉴于上述三点原因,足以说明对应迎宾馆员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十分必要,也只有广大员工熟练

掌握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增强防范的意识,并且运用到日常的工作。 星级酒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火灾始终时时刻刻对酒店业构成巨大的威胁.口前,国内外酒店对消防工作越来越重视。我们酒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这对洒店消防工作起到厂积极的作用.但是酒店的消防工作应以预防为主,为了做好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根据酒店的现实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消防机构

第一节消防委员会的成立

消防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消防委虽会主任:酒店总经理

副主任:营运总监、工程部总监、安全部经理。

成员:工程部、安全部主管及其他各部门经理。

第二节三级防火责任人的确定

酒店设三级防火组织,任命三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一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由酒店法人代表总经理担任,

二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由各部门经理担任,

三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由各级主管及领班担任。

第三节义务消防队的建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企事业单位必须成立自建消防组织,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结合酒店的具体情况,根据要求,本酒店各部门都要义务消防队,由部门经理任队长,队员从在岗职工中选取。

第三章职责

第—节消防委员会职责

l、认真执行消防法规,搞好酒店消防安全工作。

2、认真组织制定消防规章制度和灭火预案。

3、组织实施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

4、立足自防自救,对员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领导义务消防队,组织消防演习。

5、布置、检查、总结消防工作,定期向消防部门报告消防工作。

6、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7、积极组织人员扑救火灾事故。

第二节义务消防队职责

1、贯彻执行酒店消防工作要求,搞好消防宣传工作。

2、不断进行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3、熟悉酒店各重点部位,熟悉消防设施的性能及操作方法。

4、积极参加酒店各项消防活动。

5、积极参加抢救和扑灭火火或疏散人员,保护现场。

6、在有关领导的授权下,积极追查火火发生原因。

第三节各部门经理职责

1、负责领导本部门的消防安全工作,具体落实防火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

2、把防火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的议事日程,布置检查消防工作,及时处理和整改隐患。

3、根据本部门具体性质,制定具体的岗位防火规定。

4、落实辖区内,消防设施火火器材的管理责任制。

5、当火灾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客人至指定地点,搞好善后工作。

6、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追查火灾事故原因,对肇事者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节安全部经理职责

l、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酒店内部的消防工作。

2、认真传达、贯彻消防工作方针政策,搞好本部门的人员分工,完善酒店的消防管理制度。

3、建立健全各级义务消防组织,有计划开展教育和训练,配备和管理好消防设施与器材。

4、组织好防火救灾教育及防火安全检查,建立防火档案和制定灭火作战计划,确定重点,制定措施。监督落实隐整改工作。

5、加强防火工作日标管理,建立健全动用明火请示审批手续,对违反酒店消防规定的重大问题,要当场制止,严肃追查责任者。

6、密切协作,认真追查火灾事故的原因。

7、相互配合,搞好新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

8、定期对全酒店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9、监督各部门搞好消防工作。

第五节消防主管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酒店制定的消防安全工作的有关消防法规,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开展消防工作。

2、制定布置消防工作的计划安排,督导下属工作。

3、定期召开消防例会,传达贯彻安全部的决定和指令。

4、负责组织检查、监督各部门防火安全措施的落实,消除火险隐患,检查消防器材、设备的管理下作。

5、经常向员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检查员工是否自觉遵守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6、负责建立健全本部门义务消防组织,对本部门义务消防员,应该排好班次,保证每个班次都有义务消防员在岗。

7、负责协助有关部门调查火灾原因,对直接责任者提出本部门处理意见。

8、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引导客人及员工疏散

第六节各部门领班的消防职责

1、负责本班组的防火工作,具体组织贯彻、执行有关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和防火措施。

2、负责向本班组员工介绍防火注意事项和有关规定,检查酒店内特别是重点

部位的防火措施落实情况。

3、结合本班组的具体情况,经常进行防火宣传教育.自觉遵守防火制度和安

全技术操作规程。

4、定期检查酒店内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奸、清洁、完

好。

5、每日领班要小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发现隐患后及时处理,重大隐患要上报

上级主管。

6、发现火情要及时组织本班组人员积极扑救初起火灾。

7、火灾扑灭后,在上级领导的授权下保护现场。

第七节消防监控员职责

1、熟练掌握消防设备操作规程。

2、对机器设备的各种显示都能迅速做出判断。

3、发现火警后能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4、严格服从上级领导的指令,认真完成上级级领导指派的临时任务。

5、认真检查设备,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6、做好交接班记录。

第八节消防巡视员的职责

l、认真贯彻执行酒店消防安伞管理规定和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2、积极参加安全部的各项防火安全教育和消防业务知识的训练和学习,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和训练,使自己达到“三懂、三会、三能”,即:懂本岗位内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初起火火的方法;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能宣传,能检查,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火险隐患。

3、认真检查消防器材及消防设备的完好情况。跟进施工队伍,根据《施工管理规定》严格检查施工情况,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报告。

4、如发现有异味、异声、异色要及时报告,井查明情况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5、当发生火灾时,首先要保持镇静,不可惊慌失措,迅速查明情况向消控中心或总机报告,要讲明地点,燃烧物质、火势情况、本人姓名、员工号,并积极采取措施,就近取用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6、电器着火要先断开电源,再进行扑救。气体火灾要先关闭燃气阀门,如果阀门关不紧,先不要灭火,设法将阀门关闭再进行灭火。

7、保护火灾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第二篇:试述“管理、装备、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摘要】:煤矿安全工作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

训并重”的原则,这是我国煤炭战线广大职工在多年安全生产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只有高度重视管理、装备、培训的原则,才能保障职工安全、工程质量、经济效益,从而创建和谐社会,达到安全好,效益高的目标矿井。

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存在这三条因素:一是管理混乱,措施滞后,责任不明,有令不执,有禁不止,只有树立高度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证安全生产;二是设施不完善,装备落后,(实际上是领导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三是当事人违章作业,安全意识淡薄,自主保安能力不强,只有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煤矿行业人员素质,掌握科学技术,保证安全生产才有望。通过认真分析事故案例和思考,我认为,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这一原则。各级管理干部关键是要真正弄清楚“管理、装备、培训”三者的关系,以及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三者并重,三管齐下,切实筑牢安全防线,搞好安全工作。

一、 先进有效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从煤矿发生的大量安全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事故的发生往往首先表现在管理上的失误。管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人们对生产有计划地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先进有效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即使在装备还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只要使管理达到严谨、细致、科学,那么,安全生产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仍可弥补装备上的不足。反过来说,即使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如果现场管理混乱,没有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或有措施而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对先进装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跟不上,致使装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说,要搞好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二、高技术的装备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安全装备是人们向大自然作斗争的武器,先进的技术装备不但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消除人的操作失误,预测预报事故灾害,遏制事故或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依靠科学进步不断提高煤矿装备水平,这是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公司经过兼并存组,近两年的技术改造,引进了先进的采煤工艺和采掘设备,各个系统都进行了改造。比如六大系统的建设,如瓦斯断电仪、真空隔爆开关,以及矿压监测,

速管检测设备等等,对避免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三、高质量的培训是造就高素质员工的主要手段。

只有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才能进行有效的高水平的管理,才能使用好先进的高技术的装备;只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遵章守纪,规范操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而培训是提高管理者和操作者素质的主要手段。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管理者和操作者与现场作业条件和机械设备等形成了一套复杂的人、机系统。我们不但要着眼于引进和应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而且要注重提高人的自身素质,规范人的操作行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殊不知,设备的技术再先进,自动化程度再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或操作者去正确、合理地使用和保养,那么也不能发挥其好的效能。

管理、装备、培训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三根支柱,只有将这三根支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我们的安全工作才有保障。所以说,我们要既抓管理又上装备、抓好培训提升素质,要做到齐头并进,不可偏废。我们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从系统工程的原理出发,全方位、多因素地研究煤

矿安全生产的方法和措施。形成系统的安全模式,逐步使煤矿安全管理方法科学化、内容标准化、运行程序化、考核制度化、管理规范化。

(二)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真正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我认为,在装备方面,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要制定装备计划,逐步淘汰落后的设备,投入先进的设备,同时要大搞技术革新,技术进步,真正把投入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有计划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抓好职工素质的整体提高,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只要我们全面理解“管理、装备、培训并重”这一原则,下决心去贯彻落实这一原则,我们就一定能够搞好安全工作,才能有效杜绝矿井“五大”自然灾害,力争创造质量标准化,矿井安全化的目标矿井。

第三篇:抓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 是搞好煤矿安全的重要保证

新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已经确立,三级垂直管理的成功模式从最初的雏形正走向成熟,从队伍建设到煤矿安全工作的开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煤矿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煤矿安全监察员来管好各类煤矿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要动员煤矿的全体人员共同搞好煤矿安全,也就是说煤矿及煤炭系统的所有人都要懂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人人都能做到自主保安,人人不违章指挥或违章操作,煤矿的安全就有了保证。也就是说认真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是搞好煤矿安全的重要保证。

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人的因素,不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知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引起事故;二是煤矿缺乏应配备的安全生产硬件,造成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检测出来,最终酿成事故;三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目前在我国,一个煤矿安全监察员往往要管10—40个煤矿,我国各类煤矿多数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交通条件不好,路途又远,交通工具又少又不太先进,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量又大 ,给煤矿安全监察员增加了不少的困难。因此,煤矿安全仅依靠煤矿安全监察员的监察是不够的。

我国的煤炭企业目前可分为三类: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乡镇煤矿(个体煤矿)。三类煤矿在目前我国煤炭产量中比重是40—46%、20—17%、40—37%,可见乡镇煤矿占比重不小。从煤矿的数量上分析,乡镇煤矿占全国各类煤矿总和的90%以上。从煤矿伤亡事故看,乡镇煤矿占煤矿总伤亡人数的65%左右。从煤矿生产条件看,乡镇煤矿生产条件相当落后,主要依靠人力,用人多,事故多显而易见。从各类煤矿职工素质看,乡镇煤矿职工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来到煤矿的当天,不经培训当天就下井工作,对煤矿井下的安全等什么也不懂,违章操作,冒险蛮干,事故不断。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乡镇煤矿安全事故多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矿职工不经培训就下井工作,不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才引起事故多发。国有煤矿发生事故的原因,多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几乎全部是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的。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抓得不严不细不认真,职工素质低下。所以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是搞好煤矿安全的重要保证。

通过多年来的事故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国有重点煤矿重、特大事故都是“一通三防”和“突水”方面的。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重、特大事故主要灾害类型集中在瓦斯爆炸或燃烧、突水淹井、自然发火方面。其实在这些方面,我国的科学研究并不比国外差,有的方面甚至于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国防治灾害的手段、设备也不比国外的差。那么为什么还会发生事故呢?主要原因就在于软件方面,即人的素质提高上,多年来因没有真正把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当成重中之重来抓好,培训流于形式,煤矿职工素质不能达到有效的提高,先进的设备不会用先进的技能来操作,使先进的设备不先进了,起不到应有作用。这好比,把一台“奔驰”牌高级轿车给一个不会驾驶汽车的老农民去乘坐,老农民舍不得花钱聘用司机,也舍不得花钱到“汽车驾驶学校”学习驾驶技术,却花了少量的钱购买了驾驶证,就用一头老黄牛在前面拉着汽车,老农民游闲自得地坐在驾驶座上把握着方向盘“驾驶”着“奔驰”轿车一样。

乡镇煤矿的职工因流动性大,矿长不愿意花钱培训他们。乡镇煤矿的矿长因怕耽误自已的时间,也不愿意去认认真真地培训,这都是当前的事实。有的煤炭管理部门听之任之,不认认真真地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使煤矿矿长对政府部门组织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效果失去了信任,也是当前的事实。

通过煤矿安全的专项治理和停产整顿工作的落实,乡镇煤矿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硬件配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软件(人的素质)方面仍然没有提高。煤矿事故率会有一定的降低,但不会达到理想的期望值。目前乡镇煤矿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

1、乡镇煤矿矿长和职工技术素质差,煤矿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生产技术力量严重薄弱,“人本安全”无从谈起,三违现象比比皆是,违章不知违章、犯法不知犯法,胆量取代了一切。

2、“一通三防”方面的不安隐患不被重视或不知道怎么样重视、微风生产、无风生产司空见惯,瓦斯聚集习以为常。不出事故是侥幸,出事故是必然。

3、许多乡镇煤矿从矿长到工人不知道煤矿井下电气什么是失爆;井下与地面供电大多数使用一台变压器,不知道变压器中性点为什么不许接地。缺乏井下电工。

4、许多的乡镇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无措施、无实用的图纸,凭着感觉走。防突水、防排水无设施,无措施。

5、不知法不懂法,更不懂《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瓦斯检查员、放炮员、安检员等员员应知应会不懂。乡镇煤矿安全工作煤矿企业无人把关。

6、乡镇煤矿矿工不懂煤矿入井须知,当天到矿当天下井干活,自主保安谈不上,防瓦斯、防突水等更谈不上。

乡镇煤矿搞了这么多年,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也搞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情况呢?究其原因:一是乡镇煤矿的工人大多来自贫困地区,流动性大,培训后干不了几天就走了,造成乡镇煤矿不愿意出培训资金,引起不培训就上岗;二是缺乏认真的严格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制度,煤矿付出了培训费用,培训几天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就发个证上岗,培训流于形式,事故照出不误,使煤矿矿长失去了对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信任,同时也失去了对管理培训的政府部门的信任;三是缺乏对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及其培训结果的有力监督监察。

农村有句俗话说:磨镰不误割麦功。说的是农夫在割麦子之前要先磨快镰刀,在割麦子之中要停下来不断地再磨磨镰刀,磨镰刀会耽误一些时间,但镰刀磨快了,割起麦子就省力速度就快,总的看不会耽误割麦子的总成绩。煤矿安全生产也是一样的,要想生产安全,要想多出煤取得好的效益,首先要使指挥煤矿生产的人懂得如何去指挥生产,要使生产煤炭的人懂得如何生产,更要其懂得如何生产才能安全。这必须通过参加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来达到目的。这也要求必须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才能使参加学习的人学到有用的煤矿安全技术知识。不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人指挥煤矿生产或者参与生产,只能是事半功倍,劳民伤财,甚至会导致事故,造成矿工的生存权被剥夺,使煤矿的财产和经济遭受最大的损失。

“事故是最大的浪费”,是否每个煤矿的矿主都懂得这个道理不好说。煤矿一个重大事故的发生,可能会使一个煤矿从此而倒闭;即使不倒闭,煤矿也要赔偿死亡者和向死亡者的家属发抚恤金,需要给伤者疗伤治病,支付医药费等,需要修复毁损的巷道等,需要付出数十万元或上百万元资金;最少也会影响好几天或数十天不能生产。不生产就没效益,还要维持通风、排水、修巷等进行投入。煤矿会把已赚取的利润在事故中消耗殆尽。因此说“事故是最大的浪费”一点也不夸张。不管煤矿条件再好、设备再先进,如果没有会操作它的人,有多少设备也会整坏,最其码不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造成大马拉小车的浪费,搞不好还会酿出事故。所以在安全培训方面投入一分,会获得数倍直至上百倍的收益。每个煤矿的矿主都要要明白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因此从避免煤矿事故方面来说,抓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也的确是搞好煤矿安全的重要保证。

煤矿安全光依靠别人去督促去管去检查是不行的。煤矿安全监察或检查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煤矿的生产指挥者和矿工没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内因不起作用,煤矿安全监察人员提出的那些不安隐患,煤矿矿长和工人也不知如何整改,外因的作用也就没有了。煤矿安全是要靠每个矿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才能不出事故或少出事故。如果矿工不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不知道什么是违章,就谈不上“安全”二字。例如:山西省洪洞县三交河煤矿1991年4月21日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47人。原因就是两个工作面串联通风,且停电停风习以为常,202工作面停风后造成瓦斯积聚,工人上班后启动局扇把瓦斯抽入了203工作面,使203工作面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因电器失爆严重,煤电钻不完好,不使用综合保护,工人操作煤电钻,煤电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又因全矿巷道内煤尘长期不清扫,积尘被冲击波扬起,造成全矿井煤尘多处爆炸。这就是煤矿的干部职工不懂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知识而造成的血的教训。如果煤矿职工知道串联风会引起瓦斯事故,如果职工知道停风停电会引起瓦斯积聚,如果矿工懂得煤电钻不完好会产生火花殃及自已的生命,如果煤矿的干部和职工知道煤尘的危险性会爆炸殃及无故的生命,他们还会那样干吗?答案是不会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知,因为他们没有认真接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或者是培训敷衍了事没使煤矿职工学到真正的煤矿安全知识,才酿成的苦果。又如: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梁洼镇南街村红土坡煤矿1997年3月4日瓦斯爆炸事故,死亡89人。也是因煤矿矿工不懂安全技术知识引起的。井下风量很小,容易积聚瓦斯,又采用明电放明炮引起瓦斯爆炸,同时又引起煤尘爆炸。再如:河南省新安县石寺镇石寺新矿2000年11月19日瓦斯爆炸事故,有13名矿工遇难。原因就是井下风路混乱、风流短路,向工作面供风的局扇供的是循环风,造成工作面瓦斯积聚,工人在工作面向绞车坡的绞车打信号,用电线头相碰代替按钮,电火花引爆瓦斯的。这都是矿长和矿工不懂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冒险蛮干造成的。井下工有当天到矿的农民当天下井工作的,他对煤矿井下是个什么样都不清楚,他如何能做到自主保安,又如何作到安全生产?所以酿成事故是必然的。又再如: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千秋镇二十里铺村新建联办矿2001年3月10日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人,重伤3人。也是因煤矿矿长和工人不懂煤矿安全知识引起的事故。该煤矿井下供电用双芯白胶线、照明用白炽灯炮、电器开关用明闸刀,煤电钻电缆破旧烂皮、平均不到一米一个鸡爪子接头,煤电钻接线柱外露,开关一开,引起的火花外窜;矿井又是事实上的独眼井,用一台5.5KW的局扇在立井口(井深近200米)向井下供风,且局扇时开时停;用的又是塑料编织布风筒,漏风极其严重。井下瓦斯因风量不足而积聚。工人只知井下风不好,热的难受,不知风量不足会引起瓦斯积聚。询问有的矿工有的甚至于不知什么是瓦斯,更不知瓦斯会爆炸,所以带烟草、打火机下井的也有。像这样的煤矿竟然存在了数年,矿长也有“矿长资格证”,竟然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一窍不通,持有“特殊工种证”的工人也不懂自已的应知应会。这样的煤矿怎能不出事故?持有“证件”的人到底培训没有?培训了又是如何培训的?这样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效果又能起什么作用。假若这些煤矿的矿长懂得煤矿安全知识,假若煤矿的矿工懂得煤矿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假若煤矿安全培训都使受训之人学够时间、应知应会学会真懂,井下无风或微风生产,明火明电明刀闸下井,井下放明炮,瓦斯积聚,电器失爆,电线头代替按钮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严重违章之事就不可能存在或存在的机会大大减少。上述的事故就有可能不会发生。

类似以上的事故案例枚不胜举。都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也都是不懂煤矿安全生产技术造成的。然而血的教训仍不能唤醒某些人的良知。在现阶段有些人仍存在着错误的观点。

一是有的煤矿矿长不愿参加安全技术培训,认为煤矿没啥技术可学,只要有力气,谁都能干。

二是有的煤矿矿长培训怕花钱。专寻培训天数少,花钱少,发证考试不严的培训班。 三是有些煤炭管理部门的官员也认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没必要,培训几天走走过场,发个证就算了,不必太认真。

存在前两种错误观点的并不可怕,只要通过强制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强制的安全监察是可以改变的。但存在第三种观点的人就比较可怕了,特别是这种观点在煤炭管理部门官员们身上存在就更可怕了。这种鱼目混珠的培训,真假“证件”的滥发,给煤矿事故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一年多来监察中发现,有的地区确实存在有“培训”2 ~ 7天就发证的现象。还有的“培训”是把煤矿应该发证的人员集中起来,讲三天课就发证,是“瓦斯检查员”的发“瓦斯检查员证”,是“放炮工”的发放“放炮工证”,是“绞车工”的发“绞车工证”,是“矿长”的就发给“矿长资格证”。总之,一个“培训班”下来,想要什么证就发给什么证。

从法律上讲,办不符合培训要求的培训班,学习时间短、学习内容少,不能让参加学习的人学到真正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不仅仅是在图财,而且是在害别人的命,是应该负法律责任的。发证机关不坚持原则滥发“证件”,其实就是在草菅人命,也应该负法律责任。对于这种人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绳之以法。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狠抓强制性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让干煤矿的人懂得煤矿安全,懂得如何搞好煤矿安全,就是要让矿工自已能保护自已,做到不违章操作、不违章作业,不当煤矿事故的创造者。要做到矿工人人懂安全,每个煤矿职工都要认真地接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并且要作到学够时间,学到知识,决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办事处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具体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关怀,在煤矿安全领域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精神,为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为矿工家属能有一个完整的家而工作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是煤矿职工的保护神。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十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机构以及“证件”的发放都有明确的现定。各级部门、各类煤矿只要按照规定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培训工作就能够抓好。抓好安全培训工作,煤矿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就有可能获得很大的提高,煤矿的安全工作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从长远看,培训机构与发证机关不能统一在一起,培训与发证一体化是不合适的。培训机构与发证机关应该分开来。培训机构负责授课,发证机关负责考察考试和发证。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也要对培训及发证环节进行监察,特别是煤矿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引起的煤矿事故,要监察培训及发证机关的责任,追究那些不负责任滥发“证件”的违法人员的责任。使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真正抓好,使煤矿安全监察的关口前移,把煤矿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煤矿的安全生产就有了重要的保证。

第四篇:极重要: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

1、标准化概念

1.1标准

什么是标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组织也会有不同的定义。

1.1.1标准化组织定义

国标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修改采用ISO/IEC相关标准)对“标准”给出的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附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认为标准应具备以下特征才能称其为标准: ⑴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

⑵标准必须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性质。

⑶标准的制定要有一定的程序,要有协商一致的过程,并且要由公认机构发布。

⑷标准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 ⑸标准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1.1.2世界贸易组织定义

《世界贸易组织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TBT)》对“标准”给出的定义:“经公认机构批准的、规定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文件。该文件还可包括或专门涉及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从这个定义来看没有提及“协商一致”,因此《WTO/TBT》的标准除了包含达到协商一致的文件,还包含了非协商一致的文件。标准的概念比较宽泛。

1.1.3标准的种类

⑴按属性划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⑵按内容划分: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服务标准。

⑶按范围划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2技术规范

除“标准”之外,我们还常接触到“技术规范”。什么叫技术规范?

1.2.1技术规范定义

“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技术要求的文件。”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技术规范也是一种文件,是规定技术要求的文件,它和标准的区别在于,这种文件没有经过制定标准的程序。首先,标准中的一些技术要求可以引用技术规范,这样的技术规范或规范中的某些内容就成为标准的一部分。其次,如果技术规范本身经过了标准制定程序,由一个公认机构批准,则这个技术规范就可以成为标准了。

1.3规程

与“标准”、“技术规范”使用频率接近的还有“规程”。什么叫规程?

1.3.1规程定义

“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的惯例或程序的文件。”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规程同样是一种文件,这种惯例或程序文件给出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规程是“推荐”惯例或程序(过程),而技术规范是“规定”技术要求(结果)。因此,从内容和力度上来看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与标准的区别是类似的。这种文件没有经过制定标准的程序,而标准中的一些技术要求可以引用规程,这样的规程就成为标准的一部分。如果规程本身经过了标准制定程序,由一个公认机构批准,则这个规程就可以成为标准。

1.4法规

规范性文件中与标准有着紧密关系的一类文件就是“法规”。什么叫法规?

1.4.1法规定义

“法规是由权力机构通过发布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性文件。”

法规与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标准是由公认机构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虽然都是规范性文件,但是,法规在其辖区内具有强制性,所涉及的人员有义务执行;而标准的发布机构没有立法权,所标准多是供有关人员自愿采用。

法规与标准有着紧密关系,标准涉及的是技术问题,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安全等目的,法规中也常常涉及技术问题而引用标准,通常我们称这类法规为技术法规。

1.5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是与标准关系最为密切的法规。什么叫技术法规?

1.5.1技术法规定义

“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法规可以直接规定技术要求,也可以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可见,技术法规与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都有直接的关系。技术法规是涉及技术要求的法规,是法规的一种,因此,它也是强制性的。

技术法规与标准的区别:

⑴属性不同, 技术法规为“强制性”文件,标准为“推荐性”文件。

⑵目的不同, 技术法规主要为了“国家安全”, 标准主要为了获得“最佳秩序”。

⑶主体不同, 技术法规的制定者必须是“政府或政府委托机构”,标准的制定者可以是“政府或社会团体”。 ⑷程序不同, 技术法规的制定“必须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标准的制定“主要考虑协商一致程序”。

⑸方式不同, 技术法规“必须执行”,标准“自愿采用”。

1.6标准化

什么叫标准化?标准化是在科学技术、经济贸易及社会发展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的过程。简单地说,标准化就是围绕标准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1.6.1标准化定义

国标GB/T20000.1-2002对标准化给出的定义:“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这也是ISO、IEC对标准化给出的确切定义。)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标准化是一项制定和实施行为规范的活动;所制定的规范应具备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点;其内容是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其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这些行为规范将构成规范性文件,也就是说标准化的结果是形成条款,一组相关的条款就形成规范性文件。如果这些规范性文件符合制定标准的程序,经过公认机构发布,就成为标准。标准化活动包括规范性文件(主要是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协商)、审查发布和实施使用全过程。反过来说,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结果。

1.6.2标准化历程

标准化历史源远流长,可分为远古(石器时代)、古代(铁器时代)、近代工业和现代信息标准化阶段。

⑴远古标准化

古人类(原始人)在长期群居生活和同大自然搏斗中,通过实践、相互交流和模仿,学会了制作原始工具(石刀、石斧);随着对积累经验和进行交流的需要,通过约定俗成,产生了语言。出于对重要的实践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具体事物、概念进行描述的需要,于是符号、记号、十进制计数相继出现,进而发展创造了文字。这些初期对事物、概念的统一,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体现了人类初期朴素的标准化活动。

⑵古代标准化

春秋时代(约公元前500年)的《考工记》就是一部含有丰富标准化内容的科技书。战国时代(约公元前372~289年)孟子提出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学术是古代标准化的理论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一步修订、补充了原有秦国法律,先后用政令、律令对文字、货币、度量衡、道路、兵器等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统一化,“车同轨,书同文”成为史书上的重要典故。堪称世界古代标准化方面的杰出典范。北宋时代(1041~1048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应用了标准件。(1100年)李诫编成《营造法式》,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标准化的重要文献。明代(1578年)李时珍完成的《本草纲目》,(1637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刊印,均属重要的标准科学技术典籍。清代(1734年)刊行的《工程做法则例》,其内容和体例与现今技术规范更为接近。 从中可以窥见人类古代标准化的活动及成果。

⑶近代工业标准化

近代工业标准化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18世纪末,英国纺织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化时代开始。大机器工业生产方式促使标准化发展成为有明确目标和有系统组织的社会性活动。

1798年,美国E.惠特尼发明了工序生产方法,并设计了专用机床和工装用以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首创了生产分工专业化、产品零件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惠氏因此被誉为“标准化之父”。

1865年,法、德、俄等20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会议,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报联盟” 诞生。(1932年改名为ITU) 1901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组织诞生。 1906年,英、法、美、日等13个国家的代表汇集伦敦,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46年,由25个国家发起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创了人类标准化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做为ISO的发起国之一,1931年就成立了工业标准化委员会。) ⑷现代信息标准化

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的挑战,ISO/IEC加紧了一系列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并逐步形成了信息技术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处理、软件工程、信息交换、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设备等一系列标准。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活动大大促进了社会发展进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表明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同时也说明ISO/IEC在协调、制定相关标准方面的任务更重要了。

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严酷现实,人类正在自觉地调节自身同大自然的关系,以求从加速发展的社会过渡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轨道上来。为了这场 “绿色革命”主题的现代标准化活动,1993年世界标准化组织(ISO)组成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直接制定和实施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ISO14000。

总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标准化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经验到科学的逐步飞跃,它雏生于农业时代,成熟于工业时代,拓展于信息时代,在推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6.3标准化原理

标准化是一门学科,同时又是一项管理技术,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但迄今为止,这门学科仍未有明确定论。所以如此,是由于人们在标准化活动领域更多关注的是应用性实践,缺乏基础性理论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是如此,只侧重于标准的制定、发布,缺乏对恒久支持和指导标准化工作的理论研究;各类大学、院校也未能把标准化教育纳入正规课程。

目前标准化原理和方法的论述主要有:

⑴、桑德斯理论 桑德斯,英国人。1953~1972年担任ISO标准化原理委员会主席。1972年出版了《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 主张: A、标准化从本质上看,是社会有意识地努力达到简化的行为; B、标准化活动不仅是经济活动,同时也是社会活动;

C、标准的制定、发布是为了实施,不实施就没有任何价值;

D、标准制定时要慎重选择对象和时机,并保持相对稳定,要定期评审和及时修订;

E、国家标准以法律形式实施应根据标准的性质、社会工业化程度、现行法律情况等慎重考虑;

F、标准中规定产品性能或特性时,必须规定测试方法和必要的试验装置。

⑵、松浦四郎理论

松浦四郎,日本人。1951年起为ISO标准化原理委员会成员。1972年出版《工业标准化原理》。总结论述很多,主要有: A、标准化本质上是一种简化;

从复杂到简单、从多到少、从无序到有序、从多样化到统一化等等。 B、标准化是一项社会活动;

需要社会各方面相互协作和共同推动,还需要克服过去形成的社会习惯,而社会习惯势力是一种不可低估的阻力。

C、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佳的“全面经济”;

必须从长远的观点和全球的高度来对待,需要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国际标准。 D、简化决定于互换;

互换不仅适用于物质的东西,也适用于抽象的概念和思维。 E、制定标准要慎重选择并保持稳定。

方法应以协商一致为基础。对于有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标准,依法实施是必要的,其他则应综合考虑。

松浦四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把熵的概念引入了标准化,他认为标准化实际上是人们为创造负熵所做的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知识和事物增加的趋势,同宇宙中熵的增加的趋势极为相似。人类为了获得效率更高的生活,就不得不有意识地限制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事物增长。标准化活动就是这种限制性措施,从而使事物从无序状态恢复到有序状态。

⑶、中国的标准化理论 (概括为:统

一、协调、简化、优化原理。) A、统一原理;人类的标准化活动就是从统一化开始的。统一的范围越大、程度越高,标准化活动的效果就越好。一致性原则。即统一是为了获得一致。 B、协调原理;一致性要靠协调取得,标准本身就是协调的产物。如果没有协调一致,标准化工作很难开展。商洽性原则。

C、简化原理;简化是标准化的最基本原理,标准化的本质就简化。简化不是随心所欲地抛弃,而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把多余的、可替换的、低功能的环节简掉,达到科学合理的最佳效果。等效性原则。

D、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因此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贯彻最优化原则。没有最优,就没有标准化。

2、企业标准化

2.1企业标准

什么叫企业标准?简单地说,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称企业标准。

2.1.1企业标准定义

我国《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给出的定义:“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标准是企业自己制定的,规定本企业内部需要统

一、协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企业标准中大部分是“过程”标准,主要是对各类人员,如开发设计、工艺技术、检验检测、经营销售等人员如何开展工作(怎么做)作出规定。小部分是“结果”标准,主要是对“物”,如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等的技术要求(是什么)作出规定。

企业标准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

2.1.2企业标准制定原则

⑴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⑵保证安全、卫生,保护环境和消费者权益;

⑶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经济效益;

⑷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⑸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

⑹有利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⑺本企业内的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2.1.3企业标准种类

企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⑵为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

⑶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

⑷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标准;

⑸为保障企业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而制定的企业标准;

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1.4企业标准体系

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包括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等子体系组成,各子体系又各由若干个标准构成,所有标准(包括企业贯彻、采用的上级标准和企业制定的标准)在企业方针目标和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称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称企业标准体系表。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首先研究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时应符合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和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的要求。

2.2企业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应贯彻、执行国家《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1990.8.24国家技术监督局13号令发布施行) 2.2.1企业标准化管理机构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应设置标准化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标准化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企业标准化工作。机构一般设立在企业的技术管理部门。

2.2.2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

⑴贯彻执行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⑵组织制定、修订、实施企业标准;

⑶运用标准化手段,合理发展品种,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⑷参与新产品开发中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新产品鉴定、新技术引进项目的标准化审查;

⑸加强企业标准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企业职工的标准化意识;

⑹开展标准化信息工作,搜集国内外标准化情报资料,积极参与标准化学术交流治动;

⑺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建立档案,依法将企业产品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

⑻承担上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⑼认真总结标准化工作经验,对优秀企业标准化工作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3、企业施工技术标准(机电安装部分) 为什么要冠名施工技术标准?这是由我们企业的性质和所属行业决定的。机电安装部分是因建筑工程的分部 (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的区别。

3.1标准的解读

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由一些条款组成。因为标准中的条款是有层次的,不同的条款在实施中有不同的执行力度,所以要解读。

─ 有的表示条款规定的内容,即一定要做到或一定要满足;

─ 有的表示条款建议的内容,即最好做到或最好满足;

─ 有的表示条款陈述的内容,即解释的内容、说明的内容。

这3个层次是根据标准中条款所具有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程度来区分的。它们分别构成了标准中的要求型条款,推荐型条款和陈述型条款。

标准化活动是一项制定、实施条款的活动,围绕一个标准化主题可能制定出一些条款,每个主题的相关条款就构成了标准的主体,也就是标准的实质内容。 标准中除了主体以外,还有附加要素。附加要素是对标准的实质内容所做的说明性、解释性和提示性的表述,它不改变标准的实质内容。附加要素通常分为两类,其一,通过“注”、“示例”和“资料性附录”等形式,表示有助于标准的理解和使用的附加要素;其二,通过“脚注”的形式,表示提示性的附加要素。

解读标准时,要分清是主体还是附加要素。在主体中要区分是要求型条款还是推荐型条款或是陈述条款;在附加要素中要区分是有助于标准的理解和使用的附加要素还是提示性的附加要素。

可见,标准的内容表述是有它自己固有的规则的。目前我国的标准,无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他们的规则基本上是相似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将会接触到国际上不同公认机构发布的标准,只有知道他们的规则,才能真正读懂他们的标准。

3.2编制说明

⑴企业技术标准名称、代号、编号由文字、字母、数字等组成。 ******QB/GHJ-#.××-2006A 其含义如下: ******――表示分项工程名称;(文字) QB――企业标准; GHJ――广东浩和建筑有限公司;

#――表示分部工程代号;(J-给排水.D-电气.R-弱电.K-空调) ××――表示分项工程编号;(0~9) 2006A――2006年A版本。

⑵施工技术标准编制重点放在常用的操作工艺和质量验收标准上。 ⑶施工技术标准可作为现场编写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的依据。

3.3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QB/GHJ—J.01~J.08—2006A (略) 3.4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QB/GHJ—D.01~D.22—2006A (略) 3.5智能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QB/GHJ—R.01~R.08—2006A (略) 3.6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QB/GHJ—K.01~K.06—2006A (略) 3.7电梯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QB/GHJ—T.01~T.03—〔待发布〕

第五篇:关于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中心:

为了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增强员工消防基本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安保科特邀请“〃〃〃消防安全公益宣讲中心”的讲师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时 间:2014年6月13日(星期五)17:30时

二、地 点:办公楼五楼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机关各科室、中心全体人员。

四、具体要求:

1、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准时参加本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员防火意识。

2、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带头参加学习,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培训。

3、参训人员提前10分钟进场。培训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4、信息中心提前做好会议音响的准备工作。

职教科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三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爱是最美的语言演讲稿下一篇:保安经理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