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徐长青老师的课有感

2023-04-13

第一篇:听徐长青老师的课有感

听徐长青老师的课有感

今天有幸认识了全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徐长青老师,并观摩了徐老师的《重复》一课。课前创设情境,通过把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这样一个互动,让学生既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又找到了学好这节课的信心。其精心设计的数学故事,精彩的剪刀石头布、抢椅子游戏,精妙的“数学二环”。每一个细节都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让我佩服的是徐老师的课堂语言。整节课,徐老师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与学生一次次“耍赖皮”。“逼”着学生自主寻求答案、说服老师。总的感受如下:

一、“啥也不懂”的老师。

课始,老师讲完《理发师的困惑》这个故事后,问:“他很纳闷?怎么会纳闷呢?老师也纳闷啊,明明是两对父子,怎么只有三个人呢?”老师边问边用手指头表示人数。

剪刀石头布游戏与抢椅子游戏后,老师让参与的学生站起来,而且专门强调请参与的7个人站起来,可站起来的学生数来数去都是6个,这时徐老师孩子气地说:“明明玩时是7个人啊,剪刀石头布游戏是4人,抢椅子游戏是3人,4+3=7人啊!”

在这两个环节上,徐老师俨然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孩,脸上“写”着大大的问号。“害”得学生急得一次次向老师解释原因,“逼”着学生逐渐完善自己的理由,也渐渐实现了教者预设的目标。教师的“啥也不懂”使得学生完全处在主动探究的境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

二、“爱耍赖皮”的老师。

徐老师安排参与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学生将名贴(写有学生姓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那个参与了两次游戏的女孩将名贴贴在两个集合圈的重合处。徐老师偏要往左边拿,不让女孩放在重合处,女孩将名贴放回原处,老师又拖走。一直到女孩和其他学生用好多理由说服老师,老师用呼啦圈套一下才同意那个女孩将名贴贴在重合处。

贴抢椅子游戏名单时,那个玩两次游戏的女孩不再到前面贴,徐老师偏要她来贴,女孩和所有学生都说不需要贴了,老师又让学生说出理由后,才装着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原来真贴上了!”用圈套了一下右边,让所有学生看到右边圈里也是三个。现在总该结束了吧?可徐老师偏不!此时的徐老师就象一个倔强的、爱耍赖皮的孩子,故意要“为难”那个重复游戏的学生:“你玩了两次,我就要你再来贴!”女孩只得回到位置又拿了一张名贴上来,她既不想违背老师的意愿,又想坚持自己的观点,竟聪明地将第二张名贴压在第一张的上面。听课的老师掌声雷动,为学生的精彩表现也为徐老师的智慧设计而喝彩!

三、幽默风趣的老师。

当老师硬逼着学生必须站在两个圈里,必须符合玩猜拳游戏是4人,玩抢椅子游戏是3人时。徐老师说:“你们别耍赖皮,要说服老师才行!”说完老师故意离开,背对着学生。当学生将两个圈重合一部分,让那个玩了两次游戏的女孩站到重合部分中时,一起观察两个圈时,徐老师指着站在两个圈重合部分的女孩说:“敢情毛病就出在那个词‘既„„又„„’上,敢情毛病又出在你身上!”徐老师安排学生将呼啦圈竖起来重合放好时,问:“这象什么?”学生回答:“奥运五环。”师反诘:“你们不识数啊?”学生都笑了。师又说:“那给这个起个名吧!”由奥运五环学生轻松起名:“数学二环!”

将呼啦圈按在黑板上沿着呼啦圈的边画好两个圆环后,徐老师让学生拿下了呼啦圈,这样很自然的从生活中的圈过渡到数学上的集合圈,这时徐老师看着黑板上的圈又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多好的信啊,息在哪呢?”

这些风趣的语言加上怪异夸张的动作,使得所有在场的学生与老师都象是在欣赏一段精彩的相声,而几乎忘记了正在进行的是一节数学课。而这些随口说出的风趣的语句并不具有随意性,每一句都是在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

四、饱含激情的老师。

“快乐地学习,我与数学共成长!”“数学就在你身边,爱数学、爱生活、爱自己的人生吧!”这些饱含激情、鼓舞人心的有如演讲词的话语竟然出自一位数学老师之口?不仅鼓舞了学生,也鼓舞了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

在课的最后,徐老师对“重复”作了数学上的解释,但他的解释不是古板、教条的直接教学,而是用一种拟人话的语气、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进行叙述:“告诉你们,其实他不叫重复,重复只是他的小名,六年后他会长得很大、很帅,他叫集合,六年后老朋友见面时可千万不要不认识他哟!”

徐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运用全景数学观,给孩子有效地理解数学的思想。简单再简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节课中徐老师真正践行了这个理念。

学习心得

张海英

第二篇:听徐长青老师“重复”一课有感大全

“简约,”成就别样的精彩

——听徐长青老师《重复》一课有感 龙港区双树实验学校

孔玲玲

5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实验中学举行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期间,听了全国许多名师的教学观摩课,感受很深,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重复》一课,使我有种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不禁感叹——“原来数学课可以上的这么精彩”。

徐老师简约的教学风格独具魅力,他语言自然、风趣,虽然是培训的最后半天,最后一节课,可依然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人。这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在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上,非常有“度”。不断刺激学生,保持课堂的情趣盎然。巧设情境链,逐步建模型 徐老师的课堂,通过设立情境链、问题串、巧妙地引导学生建立对重叠的认知,并建立起集合的初步模型. 课始通过理发师的困惑引出重复,通过抢椅子与猜拳游戏的巧妙结合为后续引出“重复”做了充分的铺垫,进而按游戏的分类进入相应的呼啦圈;然后利用“怎么总有一个呼啦圈少一个人呢”的设问,让学生解决“重复参加游戏的人应该怎么进入相应呼啦圈”的问题。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径直把矛盾丢给了学生,自己退到台后,让学生自发探究,此时学生思维达到了最高潮,也达到了这节课最精彩之处。台下掌声一片,为孩子,也为老师。整节课活动、游戏中,矛盾—突破—升华,无出不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成为创造智慧的场所。

再比如,当把自己两个呼拉圈抬起时,徐老师说:“现在它不是呼拉圈了,而是我们的一种数学思想,谁能帮它起个名字的?”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各式各样的名字也出来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在提升中质疑,生动地向我们演绎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由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他在上这节课时,借助实物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在此过程中调动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徐老师精彩的课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典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宝贵资源。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将对他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常常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贴近生活的情景,引领学生在无意识的情景中捕捉信息矛盾,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许多复杂的规律都隐藏在简单的现象背后,这就看我们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它了。徐长青老师要求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化难为易,以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总之,听了这几节课,我受益匪浅。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学生学习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厌学,不再乏味了,老师也就轻松了。简约的是最好的,简约的会成就不一样的精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将名师们的快乐学习理念融入每一节课,努力创设高效、智慧的数学课堂!让我的学生更加爱学、乐学数学!

第三篇:听徐长青教授有感

向徐长青老师学习

——听“让教师成为教学艺术家”专家讲座体会

赤光中心小学

傅永昌

阳春四月,我有幸地参加了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小学教学艺术研讨会”专家讲座。此次讲座的其中一位演讲嘉宾是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他演讲的主题是《让教师成为教学艺术家》。聆听了徐老师的演讲,使我受益匪浅。

徐长青老师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独特的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演讲中,他激情四溢,旁征博引,收放自如,言谈幽默而风趣。听他的演讲就如在听相声,说学逗唱中充满着哲理与智慧,现在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几点体会。

一、提倡“简约教学”模式。

徐老师认为,在教学中要提倡简约教学模式,教学应从简单开始,反朴归真,应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具体地用生动而有趣的故事,真实而丰富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简约教学的实施策略和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中,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些思想精华应用于简约教学中,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简约教学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信心,惧怕学习的现象,实现有效的学科教学就要走简约教学这条路,既有理论高度,又没有脱离我们的教学实际,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在场一千多听众掌声和喝彩。

二、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徐老师认为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把课堂归还学生,让教学归于真实。在教学中,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接近知识,而是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知识,不要让老师的思维模式去替代学生思考。要用做的方法学,用学的方法教,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进行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给答案,而要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自主独立去探究。他强调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允许差异的存在,不能有“一棒子打倒一船人”思想。听了他的讲座,我深为自己平时教学中的错误想法检讨,我们常用在教学中把自己当作是正确答案的拥有者,是知识的权威用自己的惯用教育方式去教育学生,把学生分作三六九等。当学生出现不同意见和想法时,我们常是主观地“一刀切”。我们常常以为我们在教教师不能在学他对教学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他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成为教学艺术家,要抛掉旧有陈旧教学观念,打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汲取传统文化的的养分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听讲座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学习徐老师对教育工作的那份执着。他执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把工作看成是品尝人生的欢乐;他经常对别人说:“教学生一天,为学生一生,孩子明天的需要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还学习的主动性权于学生);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时刻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他那源自内心对学生的那份深沉

的爱让他做到教书育人,德育先行;做到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做到能民主、科学地管理班级;做到了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爱心,长年累月、点点滴滴、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还要学习他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他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认真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善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徐老师所有的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徐长青老师用他自己的智慧、豁达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今后,我要努力向徐老师学习,学习他的学习精神,学习他的工作态度,学习他的人格智慧,学习他的教学艺术,学习他的育人策略,不断进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第四篇:听徐德生老师演讲有感

听徐德生老师的报告有感

12月24号,我们商学院全体的学生在第一报告厅听了徐德生老师关于古今中外商业管理的精彩演讲。在徐老师的演讲中,他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我们也深深的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在演讲的过程中,徐老师数次夸张的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原因是他问的古文或者古人我们几乎都不指导,难怪会有此发问。细想来,当我们都忘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当我们都忘记了先辈们的文化传承,那么我们还能拥有什么资本,还是不是一个正真的中国人!徐老师的几个发问如醍醐灌顶,震耳发聩,让我在惭愧的同时也暗自决定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虽然这是个有关商业学习的报告,但徐老师的演讲远不止这些,在这里我要将令我深有感悟,记忆犹新的话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借鉴重省。

徐老师打出了两幅图,衣服是一头牛和李逵,另一幅是牛的骨架和柏拉图,在徐老师的解释下,原来他是在拿中国的庖丁解牛和西方的解剖术作对比,中国注重理论器物,而西方则注重技术,这也是值得我们日后警醒的地方,光有理论而没有扎实的技术,纵使你口技超然,也只是纸上谈兵,空无一效。

后来他一面解释中外的商业管理,一面对我们指导。他的见解十分的深刻,他说:比如一个读MBA的人,因为中文翻译为工商管理,所以一般国人会理解为管理学,殊不知这其中也有关于经营的,实际上这样错误理解的人只算读了50%。而这原因又何在,错肯定不在那些错误理解的人,而是英文manage既有“管理”又有“经营”的意思。这只不过是中方语言的差异罢了。徐老师只用了这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例子,向我们深刻地剖析了中外语言差异,生活差异等文化不同而导致商业学习不贯通现象问题。这一段讲说,不仅直接提供给我们学习关于商业的方法,还给了我们一种思维方式去参考。由徐老师的观点来说,那些努力读工商管理的人们亦不能深责其咎,当我们从另一方面来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更为关键,更为本质的原因。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徐老师还讲了他在国外的经历,过马路时,明明店铺就在眼前,韩国向导却依然遵守交通规则地带着徐老师绕到十字路口过了红绿灯来到商店,尽管徐老师说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中国人讲究效率才产生的,但中国人仍应遵循秩序,没有秩序这个世界便会乱了套,然而是否遵循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做出判断的,两者都没有错。

最令我受到启发的是徐老师大喊的一句:“你们已经老了。”刚开始我们听到固然很不解,甚至觉得是无稽之谈。可是在徐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我们终于理解了其中的真谛与徐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在他后面解说关于中外语言差异,生活差异等文化不同导致在商业学习不贯通的时候,通过旁征古例,博引今事,再次提醒:我们已经老了。是啊!青春本是放任追逐梦想的,而我们却是随波逐流着;青春本是不断扩充学习的,而我们却肆意挥霍着;青春本是从我们手边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的做起的。而我们却整日想入非非,浑浑噩噩!这一切的一切,都值不得我们正处于大好青春的大学生去“潇洒”。在此,且抛开有关商业的理论不谈,只徐老师的这一句“你们已经老了”就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每每体会在原来的感触上又有新的体会,可谓是言虽少而意无穷。

然而,徐老师的终极目的是激发我们向往成功的欲望。他通过旁征古例,博引今事,同时他也举出了自己的例子来激励我们,比如他如何如何先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在此不必过多赘述。当然,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1000万足以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在徐老师的演说下,人生的第一桶金又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关键是一点我们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是为了理想在一步一步地工作。诚然,努力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为了理想而努力则更加不容易。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最有名的一句也会给出我们答案: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可悲的是那些整天将青春肆意挥霍,随波逐流的人,这其中的人不乏怀有美好梦想的人,但是他们只是想入非非,并且浑浑噩噩地对待青春,连一个给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都不给。如果天上掉馅饼,亦或他们是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尚能苟且。否则值到有一天他们才幡然醒悟:自己已经老了,岁月已经不起挥霍了。然而,迟了!

把握现在的青春光阴,我们应该多想一些我们以后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我们记忆着过去,注视着现在,也想象着未来,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经验之谈,有些是浮夸的,不切实际的,有些是真诚的,有可能给你人生带来辉煌的,徐老师的这一次演讲让我刻骨铭心,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会走的更好更远,只要心够决,只要无所畏惧,只要坚定信念,我便是伟大。

第五篇:听吉春亚老师的课有感

2011年3月13日,我参加了桥头镇中心小学举办的习作研讨活动,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上的课,今天有幸亲眼目睹听闻已久的吉春亚老师课堂教学的风采,真是受益非浅,并激励我努力朝前驶去。吉春亚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节如诗如画的课堂:

第一节课讲的是《说说心里话》,首先吉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QQ邮箱的漂流瓶把同学心里也有的心里话展示出来,同学们的思维就给巧妙地打开了。接着吉老师就给同学点明写作的内容,心里话就是:不敢说的、没机会说的、或者不好意思说的、秘密„„要表达需要点窍门就是:只可以选一个方面一件事来说而且要以情打动别人,这个心里话才算是成功的。在吉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心里话就是要说到心里真实的感受可以感动别人的话。

第二节课讲的是《游戏作文》,吉老师给学生起了个头,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吉大师,她说她有一双‘火眼金睛’,你们相信吗。”生答:“不相信。”吉老师便拿出游戏的道具:,让学生配合进行游戏,并把每个游戏的过程,让每个学生接着吉老师先前说的一句话往下续说。通过游戏,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再经过吉老师的引导,学生们续说的越来越详细,越来越生动,而且吉老师还把学生续说的重点词语板书到黑板上。这样一步步往下引导,学生们不仅把一篇完整的作文口续出来了,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写好游戏作文就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和反思。

吉老师的教学带有浓浓的“语文味”且不乏诗情画意,具有与众不同的教学魅力。吉老师始终用微笑和学生亲密接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都给予一定的评价,如:“知识真丰富”、“从你们灿烂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你们的自信”„„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赞赏,也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掌握知识。她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进而享受学习,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

吉老师干脆的语言,精练的评价,到位的手势无不透露着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风格。她的课知识容量多,但却不显得紧张,反而井井有条。感觉吉老师的课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在场的听课老师。

吉春亚老师的课给我点亮了智慧的明灯,我清楚地明白到:在指导课中,教师需要细心指导学生怎样按生活中的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说话;在学习写作中怎样给学生写作的启示,可以给学生一些例文,这样能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启示,起到点拨的作用,给学生树立榜样,坚持不懈,这些都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启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部部长就职演说稿下一篇:特校作风建设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