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3-01-08

一、城市社区的基本概念

(一) 社区

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在他1887年出版的德文著作《社区与社会》中, 第一次提出了“社区”这个概念, 他认为社区是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人口所形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1]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 相互之间来往密切, 在相互帮助之下逐渐形成了一些团体。而随着后来国外社区建设实践的发展, 分别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流派和具有影响力的观点, 主要还处于理论阶段, 没有实践可供参考。随着国外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 社区建设规模也渐渐扩大, 随之而来对社区的关注越来越多, 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 其中不乏一些研究, 对今天的理论探索仍有借鉴意义。

(二) 城市社区

正如上文所说, 社区一词最早来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经费孝通等人译为“社区”后才引入中国。直至今日, 社区这一概念仍为现代社会学家的研究重点。当然, 不同的学者对“社区”一词的论述也是不一样的, 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共识的概念体系, 不过从社区概念的整体性来说, 都是包含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范围的地域和一个有共识的文化。

(三) 社区治理

“治理”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应当是在世界银行1989年发表的名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 在这份报告中, 撰写者使用了“治理危机”这一表述, 此后, “治理”便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发展研究中。[2]

社区治理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由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公民三者共同管理的社区事务。这些事务既不需要一定的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进行管理, 也不需要国家的强制力加以实施, 它是在社区范围内的, 依据正式的、人们愿意遵从的规定, 通过相互协商、相互协调、资源互享的方式, 对涉及社区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从而增加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 提高整个社区的自治水平, 维护居民的合法利益, 共同推进社区及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 城市俨然已成为现代化的核心, 是现代性的中心发源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 城市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和福利提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同时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城市中的社区, 作为城市的细胞, 一个城市发展的奠基石, 对人类社会文明和社会形态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和卓越贡献。但是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 人们的城市生活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导致城市社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就显得愈发的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社区职能结构与功能划分不够明晰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我国的城市社区就已经开始产生, 建立了居委会和居民小组等社区自治组织, 承担了社区管理社会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基层组织正逐步由政府管理为主导的社会, 过渡到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型社会。在旧的经济体制下, 社区采取的是“二级政府, 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而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就要处理大量的社区事务, 可以说是“冗而杂”。虽然在体制设计上, 对城市社区治理的各项职能有着明确的规定, 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 由于人员交叉, 使得在职能分工上并没有严格按照已有的规定进行执行, 造成权责不一、执行不畅的现象。同时, 在城市社区的治理主体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 使得治理合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总的来说就是, 一方面会让社区内部的综合治理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加剧城市社区治理的成本;另一方面, 会让城市社区内部的各组织之间产生扭曲, 丧失了社会组织应有的自主能力和相对独立性。

(二) 社区居民意识薄弱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中的一份子, 对于促进社区发展具有核心的作用。居民可以通过参与社区生活, 来改善社区的治理方式, 凝聚积极正向的社会资本, 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和整合能力, 从而促进社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居民的社区意识薄弱, 没有有效地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居民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管控, 具体表现在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方式受限于政府机关及其附属机构。在公共部门的约束下,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开始发生变化, 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再是指定的工作领域和为居民服务, 还要完成政府所安排的各项任务, 逐渐的倾向机械的上传下达, 而忽视了自身在引导居民自治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需发挥的作用。社区居委会虽然是城市的基层自治组织,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却代行了政府的部分职能, 这样虽然会更加直接的完成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但却造成了社会居委会成员在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之间的徘徊不定, 让他们没有形成准确的角色定位, 造成权责不一, 逐渐丧失了社区应有的自治性。而这种“强行政, 弱服务”的社区是不利于加深居民对该社区的了解和认同的。

(三) 社区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基层社区在体制机制和动力基础上并不完善, 同时我国的社区在专业人才的吸引上也存在严重不足, 致使社区发展缓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社区仍然是由一定数量的老人、妇女组成, 即使有一些年轻人在职工作, 也是占少数的, 他们有些认为在社区工作没有大的发展前途, 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些年轻人想要把社区工作的经验作为自己的职业跳板, 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员分布情况, 使得社区并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 没有实现社区在治理方式上的创新, 造成社区发展缓慢的现象。其次, 我国城市社区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没有很好的吸引社区工作的专业人才, 正如上文所说, 即使社区内部有年轻的力量, 但因为他们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使得他们无论是在工作状态上, 还是业务能力上都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对他们的要求。而我国的城市社区在专业人才的吸引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流动性较大, 招聘以社会招聘为主, 难以解决编制问题, 同时现在有的社区对这个专业的认同感较低, 工资水平相比于其他工作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晋升机制也没有完全的成熟, 导致城市社区在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要想社区发展的好, 就要将专业人才、薪资水平、培训队伍和晋升制度都加以完善, 才可以得到实现。

三、社区治理的解决对策

(一) 完善城市社区结构和职能划分

要想解决城市社区现有的矛盾和结构问题, 就必须要对现阶段的社区治理方式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街道办和居委会必须积极转变现阶段的各项职能, 塑造各个角色在社区中的新风貌, 克服在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冲突, 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各方面利益的, 可以实现社区资源合理配置, 释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区治理模式。

首先, 可以积极转变居委会、街道办的政府职能, 对需要完成政府安排各项事务的特定角色进行清晰的界定, 从而实现政社和政事的区分, 建立市民社会的新形象。社区部门可以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监督下, 组织实施社区治理和完成各项社区服务, 同时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其次, 要真正地实现居民的基层民主, 逐步推行社区直选, 实现居民自治。如果社区发生任何的重大选举, 或者产生任何需要决议的重大事项, 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都应为社区居民开放表达意愿的渠道, 让居民行使自己的民主职能, 同时也可以代表自己的切身利益。再次, 我们可以在新形势下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格局, 可以将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社区联合到一起,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整合更大范围内的社区资源, 建立服务型的社区组织, 协调各种社区治理主体, 从而为社区治理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二) 健全社区居民的表达机制

健全社区居民的表达机制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区居民表达自己的意志,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提高居民的社区责任感。

首先要不断地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建设,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建立可以确保居委会的成员是由社区内的居民选举产生, 而不是由政府直接任命产生, 这样可以杜绝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对其产生的结果进行干涉。同时, 社区居民委员会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途径, 明确各项规章制度, 如及时的公开各项重大决定, 听取居民的呼声等, 这样可以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让居民逐渐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 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其次, 是要注重社区中的民间组织的发展, 努力为社区居民表达意志拓宽空间和创造平台。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 同样是需要快速发展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但目前社区内的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繁重的工作压力, 而这些民间组织恰恰可以缓解工作人员的繁重负担, 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利用自身所蕴含的优势为社区提供一些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指南。总的来说, 这样既可以分担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参与社区的机会和表达意见的方式, 激发居民参与社区的热情与信心。

(三) 提高城市社区专业人才吸引

正如上文所说, 传统城市社区的居委会和社区组织的工作人员都是由年龄偏大的人员组成, 他们是负责社区事务和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而现在工作人员的年龄都逐渐年轻化, 且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又存在着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弊端, 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这就需要专业的社区工作者来弥补这一缺憾。一方面, 我们可以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熟悉社区情况的工作人员进行整合, 比如说, 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他们大都是从高校毕业, 而且通过严格的社会工作资格考试, 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 不足之处就是他们初到社区, 不了解社区的具体情况, 不能很快知道居民的需求。而熟悉社区的工作人员, 他们了解社区的具体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 知道居民的诉求, 但因为他们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支撑, 使得开展的社区活动不新颖, 取得的成效也不显著。所以, 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彼此弥补自身的不足, 可以为社区工作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贡献。同时, 也可以让社区与高校合作, 社区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 以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为社区提供培训课程, 让非专业的人员得到培训机会, 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 要完善社区工作的薪资制度和奖惩机制, 进一步吸引专业的人才来到社区, 为社区提供服务。首先, 社区工作者的薪资水平应与当地收入水平持平, 改变原有的薪资水平低的现状;其次,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者的奖惩机制, 要在维护社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要提高社会工作队伍的质量水平, 达到推动社区工作发展的目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 更好地为社区提供服务, 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结论

中国已进入城市发展型社会, 未来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就在于社区治理。城市社区是连接城市社会与社区公民的重要桥梁, 它起着对政府部门“上传下达”和对民意进行反映的重要作用。城市社区治理要想取得快速发展, 重中之重就在于加快促进城市社区体制机制的创新, 让社区与国家、市场和个人密不可分, 让社区有明确的职能分配机制, 各司其职, 既要彼此合作, 也要彼此约束, 形成健康有序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摘要:尽管社区在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了, 但至今仍是学术界的研究重点。社区发展经历了在实践基础上的改革, 在理论深化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 从而实现创新社区治理的新方式, 加快促进社区的良性发展。本文主要以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 简要地论述了城市社区的基本概念,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从改善原有社区体制机制、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对专业人才吸纳的三个角度分别进行论述, 说明具体存在的问题。创新社区治理体制, 培养社区专业工作人才是现阶段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治理,体制创新

参考文献

[1] 韦克难著.社区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1.

[2] 史柏年著.社区治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36.

[3] 史柏年著.社区治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62.

[4] 孙波, 杨奎臣, 郭西.社区治理体系中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18 (14) :111-113.

[5] 严志兰, 邓伟志.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创新探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5 (4) :40-4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下一篇:掘进工作面超前探放水与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