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造个性培养论文

2022-04-2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学生创造个性培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小学教育阶段是人们知识的启蒙阶段,作文是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工具。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写作教学的发展,这对语文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有抵触心理,作文并不受小学生们喜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当代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学生创造个性培养论文 篇1: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更高要求。美术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教育;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实践探索

在小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美术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乃至终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根据面临的教学情况,融入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验美术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缺少先进的思想与方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仅引导学生认识美术课本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非常少,限制学生审美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养成。、

(二)教师忽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动手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内容。经过教育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动手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希望教师能够多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如手工制作课等,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学生对动手实践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教师要挖掘学生动手潜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策略

(一)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稳定的心理因素。教师想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心中有疑问,主动质疑,后面的教育才会顺利的开展。语文数学学科如此,美术课亦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声音、图片、文字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的中的图片,教师带有感情的给学生讲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理解色彩与线条的实际,教师可以搜索一些生动有趣、构思奇特的美术图片展示给学生,定期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参观,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立专门的美术教育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美术色彩相关的实验,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

美术作品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选择优秀美术作品的时候教育者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当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讲解,激发学生想象力,将鉴赏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绘画兴趣、能力,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轻松、自由、和谐、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在鉴赏一个作品的时候,应该找一些实体物品,通过对作品与实体的共同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二者的不同之处,感受作者是如何将生活中的实体物品用色彩与线条描绘出来的,让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注重生活的细节。

(三)加强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手工制作能力是最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教师应该专门开设美术手工制作课,进行实践演练,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實际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实践课堂,教师自身也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不要对思想上进行束缚,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结束以后,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教训,积累教训,还有哪些细节可以更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创新,对优秀手工作品进行讲解。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目的。目前我们荣昌区的陶瓷基地,也为重庆及四川周边的老师、家长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

(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练习

动手能力的发展最终还是需要大量的自主练习,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与适当的、恰当的指导,让学生在平台上展示自我,自由的发挥。教师给学生传授绘画相关的知识与技巧,让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然后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大量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对美术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性,对美术操作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师必须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练习,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关注学生练习的动态,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与纠正与指导,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练习,强化动手能力。教师还要组织交流合作,让每个小组一起完成美术作品,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之间交流探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美术内涵,提升学生的美术技巧。

(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设计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个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大多数的老师将学生当成统一的人,进行统一模式的教学,不论是教学还是作业,都是按照统一模板进行,忽视学生个性化创意,这违背了美术教学的原则,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缺少新颖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学生的个性,为美术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引导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积累,认识丰富的材料,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第二,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仔细观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知,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丰富学生对现象与材料的总结能力;三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给学生的想象能力留下空间,重视个性培养,不要追求画作多么完美,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创造力、创新的发展上;四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体验与感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总而言之,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情境,指导学生自主练习,逐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龚婷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147.

[2]  高敏.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11):37.

[3]  马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华少年,2017.

作者:周海燕

学生创造个性培养论文 篇2:

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阶段是人们知识的启蒙阶段,作文是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工具。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写作教学的发展,这对语文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有抵触心理,作文并不受小学生们喜爱。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当代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传统的灌溉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要,且传统教育模式单调枯燥、无聊乏味,教师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被动地位,这种情况会逐渐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写作想象力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成绩,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抗拒心理,使写作不再那么困难。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写作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强化生活体验

从教学实践中看,学生在语文写作的过程中表现的主要问题是写作手法太过直白,这样很难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出来。究其根本,还在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了解不够充分,很难将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来。根据这种情况,为了加强学生对想象力素材的积累,将想象力有效地融入语文写作中,这样能够使学生的作文创作变得丰富和饱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仔细观察,鼓励学生大胆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将这些思想感情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比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进行风景描写时往往会使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对文章进行修饰。很多教师会鼓励学生在使用华丽词语的修辞之外充分发挥想象力,真正走近大自然,切身感受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在这种切身体验下创造词语。当然,这种创造词语的方法是具有技术性的,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创造出正确的词语,有的学生创造出来的词语有很多是错误的。虽然如此,但学生在创造词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种走近自然,通过切身体验来创造词语的方法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多种多样的大自然的影像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表达热情,带动学生勇于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进一步促进学生想象力素材的积累,使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收放自如,有感而发。

艺术源于生活。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作为写作的主体,学生会对这类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而能够投入寫作中。所以,为了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最后将生活素材和个人想法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份优秀的作品。

二、用阅读启发想象

阅读积累是完成优秀作品的前提,只有足够大的阅读量才能够丰富文章的整体和框架,不会使文章内容显得单薄。此外,只有在进行大量的阅读之后,才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想象力,使阅读内容成为学生的想象素材。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为日后的写作夯实基础。

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学生课业压力巨大,课程繁多,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并且教师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这就导致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素材只有教材中的内容,阅读积累量不够,知识面狭窄,经常会出现无字可写的局面。简单来说,学生在没有阅读的情况下,想象力就失去了赖以建立的平台。

在所有的教学群体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但是有时小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也会让教师感到困扰。比如,在作文表达中,很多学生太过异想天开,这就导致文章的内容并不连贯,甚至出现语句不通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积累不够,没有找到发挥想象力的方法。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书目,例如,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介绍和讲解《红楼梦》,并为学生介绍背景和人物构成。学生对《红楼梦》进行阅读之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做阅读笔记的习惯,进行模仿写作,夯实写作基础,为想象力积累素材。

在传统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教师认为想象力是指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的开放性,现代的教学理念已经更正了这一观点。想象力不局限于思想方面,也可以在文字词语上进行想象,拓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只有不限制学生,才能发挥学生想象力。

三、注重个性培养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法,人们通过文字和语言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面,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各有特色。面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和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造。

在布置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固定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比如《听见》。学生在固定的题目下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进行个性化写作,有的学生会写记叙文,有学生会写议论文。学生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想象,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和想法。除此之外,学生的写作空间也非常重要,尽量避免强制性的写作要求,因为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是不同的,如果过于强制,会加重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这样就会造成限制想象力而机械写作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写作。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应当仔细阅读并给予适当指导,起到查漏补缺和锦上添花的作用。对于优秀的文章作品进行评析和表扬,并在经过作者同意后进行公开。

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仍然具备天真烂漫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从小学生的文章中可以明显发现他们的个性和异想天开的想象。正是这种展现出学生个性的写作才是真正融入了学生自我感受的文章,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创作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四、发散学生思维

作文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生写作方面,教师不仅要进行写作方法的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勇于与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领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求异思维,仔细聆听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独特见解,并鼓励学生将他们富有个性的想法和见解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比如,《蓝色的树叶》这一课,李丽没有借到林园园的绿铅笔,于是把自己的叶子涂成了蓝色,这片叶子变成了一片有个性的叶子,备受瞩目。从常识来讲,叶子是绿色的,但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地打破常识,勇于进行想象。李丽没有借到绿色水彩笔背景情况,使这篇蓝色的叶子更加耀眼夺目。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在真善美的情境下大胆想象,发散思维。蓝色的叶子虽然与其他叶子不一样,但同样是美丽的。

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引导和有意培养,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求异思维的难能可贵,也使学生们的求异思维得到了有效激发。教师有意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对写作的兴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成绩,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抗拒心理,使写作不再那么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表达热情,带动学生勇于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

(责任编辑 周子莹)

作者:凌欢

学生创造个性培养论文 篇3:

农村中学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摘要: 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的养成,最后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就是创造性思维。”换句话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以民主、宽松的环境为依托,以新颖、独特、有效为要求,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求变的高层次的认知活动。

关键词: 课堂 创新 思维 改革

在数学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逐步使他们养成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能够在人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形成新颖、富有创造性的良好思维品质,也可以说,数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联系实际,设计探究情境

数学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在具体问题的应用情境中,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会变得有血有肉,会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一副可憎的面孔。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探究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味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如:在讲“若0<b<a,且m>0,比较a+m与b+m的大小”时,我是这样与生活实际联系设计问题的: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质量的比为 ;若在添加m克糖(m>0),则糖的质量与糖水质量的比为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添加的糖完全溶解后,糖水会更甜,请根据所列式子及这个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不等式: 。待学生得到不等式,顿时恍然大悟。这样,通过生活原型的引入,无疑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领悟到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开辟盲点,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三、动手实践,鼓励创新发展

动手实践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大胆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之后,可安排一个简单的课外实践题。用两根等长的细木棍来测量小口圆形容器的内径,并做好交流准备,说出测量的原理及方法。再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3厘米、4厘米、7厘米、8厘米、12厘米、15厘米的小木棒,要求任取3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哪些木棒可以拼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概括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四、营造氛围,诱发创新意识

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大量开发创造力,大量开发人才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设法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心理相融的周边环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气氛。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新课开始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设问:“哪个圆的面积大?想一想,圆的面积大小会与什么有关?”学生迅速直觉出“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有关”。随即,隐去一个圆,在另一个圆上画出一个以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又问学生:“你能猜猜圆面积大约有多大吗?”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创新意识受到启发,他们从小正方形面积r2与圆面包容比较中,从圆面与外接正方形的估摸中作出了各种猜测:圆面积小于4r2,圆面积大于2r2,圆面积在3r2左右。

五、信息整合,实现根本转变

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做实验。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不需要由教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又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安排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相关材料,从而知道了我国最早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就有“勾三、股四、弦五”的记载,在我国“勾股定理”又叫“商高定理”,在西方勾股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已有五百余种;在有关勾股数组的探索过程中,认识了勾股数组及其构造方法等,可以指导学生制作专题数学小报。这些就加深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而数学课堂教学在有效开发和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强化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更好地肩负起数学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方面,具有深远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的教学的关键在于淡化权威,解放学生,创造一个讨论、研究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使学生在没有任何顾忌和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参与对真理的探索。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把每一堂课都看作是一种精神的探险,一种新的教学境界才能出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健.浅谈创新意识教育与个性培养.数学教学通讯,2004.

作者:刘巧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增长潜力问题论文下一篇:集团公司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