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拼音教学更生动有效

2023-03-25

第一篇:让拼音教学更生动有效

让课堂更生动:顺口溜教学

我们都非常喜欢说顺口溜,因为它非常好玩,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绕进去,然后说了很好笑的话。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它来逗小孩子开心。比较专业的主持人吐字都非常清晰,还有歌手。大家还记得SHE的《中国话》嘛?肯定让你为之一震吧。让我们来学学顺口溜吧,尤其是小孩子们,语言是要从小就抓的。

范例:

鸟巢

大鸟巢,小鸟巢

大小鸟巢都住鸟

住黄鸟,住黑鸟

白鸟,蓝鸟,紫花鸟

鸟吃虫,要爱鸟

不准打鸟,捅鸟巢

学习绕口令必须要记熟内容,背起来也要朗朗上口,孩子们对于这种没趣味的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无论怎样解释文章的意义,孩子们都不予理会,我感觉好无奈。于是我就想办法,怎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于是我开展了一下活动。

班上总共有19名孩子,首先我分别挑出穿黄色、黑色、白色、蓝色、带紫花衣服的孩子,分别做黄鸟、黑鸟、白鸟(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学子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蓝鸟、紫花鸟,剩余9名孩子为成一个大圈做大鸟巢,5名孩子为成一个小圈做小鸟巢,然后让黄鸟、黑鸟钻进大鸟巢,白鸟、蓝鸟、紫花鸟钻进小鸟巢。这样安排好以后,我对小朋友们说:“老师手指向哪里,谁就读好不好。”小朋友大声说:“好”。我们就开始了。

大鸟巢(围大圈的小朋友们读),小鸟巢(围小圈的小朋友们读)

大小鸟巢都住鸟(围圈的小朋友一起读)

住黄鸟(穿黄色衣服的小朋友读),住黑鸟(穿黑色衣服的小朋友读)

白鸟(穿白色衣服的小朋友读),蓝鸟(穿蓝色衣服的小朋友读),紫花鸟(穿带紫花衣服的小朋友读)

鸟吃虫(一起做吃虫动作),要爱鸟(一起做爱的动作)

不准打鸟(两手左右摇摆状),捅鸟巢(握起拳头向上)

新鲜的形式,加上有趣的动作,小朋友们很快就学会了。下面的任务就是根据内容教小朋友们要爱护鸟类了。这节课圆满结束了。

查看《让课堂更生动:顺口溜教学》原文链接:http:///gongju/yuyan/f140770d04bb3b95f3df4345a94733f3.html

第二篇:张政军《小学作文教学之如何让句子更生动》

小学作文教学之

——如何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优美

榆中县王保营小学 教师:张政军

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由内容和结构连接的,都是为表现主题和中心服务的。在一篇文章中,语言好比文章的血和肉,内容和结构好比文章的骨架,主题和中心好比文章的灵魂。没有了灵魂,文章好比行尸走肉。同样没有了血和肉,文章就像一具干尸。因此语言内容和主题对一篇文章而言是缺一不可的。生动、优美的句子,是表现内容和主题的前题和基础,可以强烈的感染读者,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呢?

第一,学会运用准确、形象的词语。

能够恰如其分的表现所描绘事物和对象的形态、动作及状态,这样的词语才算达到准确、形象。这样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国。可以简洁鲜名的表现出所描绘事物和对象的特点。从而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使语句更加简明额要。如:‚春天,是柳树生长旺盛的季节,不论是粗大的树杆,还是柔嫩的枝条,都会展现出一片新绿。‛这句话中运用了‚展现‛二字就比运用‚长出‛或‚出现‛二字更形象的表现柳树的勃勃生机,一个‚展‛字赋予了柳树人一样的生命。好像为春天的到来努力表现自已。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的非常准确,一个‚绿‛字形象的写出了春风吹过江南时给江南所带来的变化。

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 1.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加强平时对好词好句的积

1 累,并学会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这些词语。 2.每天练习写话。

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来准确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如: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写出班上一位学生的外貌特征来。又如:写人精神状态好的词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练习可以多做一些。

3.练习扩句。 如:小鸟在飞。

扩句为:快乐的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 第二,学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山川有奇趣,才能引人入胜,科学研究有奇想,才能燃烧智慧的火花。写句子也要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和方法,使句子产生一种妙趣横生、楚楚动人的艺术力量。请看朱自清《春》一文中对各种花的描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文字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写景抒情,充满诗情画意,显得文采飞扬。

有时候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恰当运用一些技巧,如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大词小用、正话反说、巧用谐音等,使语言显得幽默俏皮,也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感。如: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各种修辞

2 手法,让学生把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铭记在心,并能够熟练运用。其次,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注意课文中学到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向学生讲解这种手法的好处。同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去写一写同类的句子。还可以在平时多安排一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句子的练习。最后,可以要求学生在作文中、日记中运用这些手法。对写得较好的句子可以划出来,在全班朗读,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把句子写深刻。

深刻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于平中见奇,内蕴丰厚,耐人寻味,或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或包含着历史的沉思,或夹杂着几许幽默,等等。下面一些句子意蕴丰赡,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生命 生命》)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

‚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热爱生命》)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十三岁的际遇》)

句意的深刻不是一眼看穿的浅薄,但也并非是深不可测的晦涩,而是具有一种穿透力的厚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

3 即文章。‛要把句子写得深刻,就得以语文修养和生活阅历作为基础。生活的积淀越厚实,鲜活的语言便容易喷薄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厚的意蕴。

第四,学会使句了产生韵律美。

要使句子产生韵律美,首先可以运用排比、反复、对偶、短语并例等手法,使句子产生韵律美。其次,可以运用一些叠词,使句子产生韵律美。如:《匆匆》一课中就运用了许多的排比句和叠词,使文章读起来非常的优美。最后,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押韵。特别是写景的文章和散文,更应该注意句子的韵律美。

第五,学会恰当的引用,名言、警句、诗词佳句、典故等。 引用名句,不仅会精炼的表达出你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会使你的文章因为引用了这些句子,而受到读者的喜欢。使读者感到你深厚的文学功底。

第六,注意语言的节奏感。

整篇文章的语言如一曲音乐,时而如流水般欢畅,时而如行云般舒缓,时而如惊涛骇浪般激昂。语言的节奏依据内容来定。激昂的感情要如霹雳雷电般迅猛、有力,柔和的感情要如行云流水般舒缓,平淡的叙述要如滴滴秋雨般连绵。其次,还要学会运用长句和短句来划分节奏的快慢。语言有了节奏感,读者读起来才会更加生动、优美朗朗上口。

第七,平时注重语言的积累。

写作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

4 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将所积累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因此,要写好作文重要的还是积累。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学习语文,就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写作积累。先是对字的积累,再是对词的积累,直至句、段、篇的积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不管是好是糟,他都在写的过程中运用了自己积累的字、词、句等内容。积累得多的孩子往往语言丰富,作文生动优美,作文结构合理,构思也巧妙。而积累得少的孩子写的作文往往苍白简单。如果一个学生腹中空空,要让他把作文写好,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所以,学生把作文写好的基础就是进行大量的、科学的积累。

小学作文应从句子入手,首先让学生学会写出生动、优美的句子,然后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来。因此,教师可以从句子入手,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009年8月24日

第三篇:如何让作文语言更生动?

文章生动的关键是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写文章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一类词语,用词精当,鲜明生动,富于变化,增添文章的文采。最准确精当的词语一是靠积累巧借,如果平时有意识地准备些词语,则会在作文时词语生动。如:推崇毅力用“磨穿铁砚”,写时间之快用“白驹过隙”,述悲痛之极用“泣血捶膺”。若有意识地准备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成语、俗语,在行文中哪怕贴切地用上三两个就可能达到词语生动的目的。二是靠推敲锤炼。推敲锤炼,就是对意义相近的若干词汇进行大小、分寸间的细致比较和挑选。如“僧推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般的词语,可以凭借语言的基本功迅速解决,而关键的词语,则常常需要仔细斟酌,有时甚至必须反复推敲锤炼。

1、精心锤炼动词。

动词是文章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车门一打开,人们争相往里拥,抱着孩子的妇女费了好大劲才挤上来。上了车的人快速抢那几个不多的座位,一位白胡子老头刚挪到空位前,行动敏捷的红脸大汉已经补满。乘务员用嘶哑的声音为老人和妇女喊坐,窗前的几个青年装着没听见,若无其事的欣赏风景。最后,一个小学站起来,钻过人群,让抱孩子的女人坐下。一个男青年终于忍不住了,拉着老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上面几句动词运用很精彩,根据人的形体不同,心情不同,选用的动词也不同。胖子用“补”、妇女用“挤”、小学生用“钻”、老头用“挪”、男青年用“忍”,这样不仅用词准确而且生动形象。

“爷爷躬着身子,站在老树下,呆呆地目送远去的孙子。”

“爷爷的身躯弯成一轮新月,倚着老树,呆呆地望远去的孙子。”

前者用语过于直白,而后者用语则显生动、形象,把爷爷那种苍老、有情的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

鲁迅先生的《药》: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的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点地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

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这里表述手的动作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无可更改的地步。其中“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表现动作的急迫利索。而“抓”又体现刽子手对金钱的讹诈式攫取。

2、精心锤炼色彩词。

色彩词语多是形容词或形容词的短语,有时也用叠音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叠音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

走过茂密的竹林,眼前一亮,羊角山由粗到细挺拔在山峰上。穿过蜿蜒而上的植物长廊,伴着一阵阵扑鼻而来的芳香一直爬到山顶,就好像到了如梦如诗的仙境一般。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展现在眼前。百合花树上有许多婀娜多姿的百合花,它那娇弱的身子,随着清凉的春风翩翩起舞,令人陶醉!羊角的右边还有一座婷婷的少女雕像,耸立在羊角旁,雕像顶上长满了绿茸茸的小草,好像给少女戴上一顶小帽,为她遮阳挡雨。羊角有了百合树和少女雕像衬托着,显得更美丽!

3、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

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义蕴丰,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海瑞身处尔虞我诈的官场,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屈原居庙堂之高而不随波逐流,被流放却赢得千古悲风。诸如此类,俯拾即是。古人尚能‘出淤泥而不染’,难道我们今人就不能做到吗?”

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几个成语,揭示了古人的风采,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掌握丰富的词汇是“运用”的先决条件,怎样运用?无非是对已掌握的词语进行辨析和选择,选择运用得准确,恰如其分,往往化腐朽为神奇,是做到生动有文采的第一步。如果用词不准确,那意味着与生动、有文采无缘。

5、运用古语和典故。

古语和典故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语言财富,也是我们今天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看下面两例: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以上两例一是明引,一是暗引。明引是将原文不改动的引出来。后者是取其“人尽皆知”的一部分,或者分开来直接使用。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加生动

平时作文中,我们常常自卑于自己的语言——平实有余而生动形象不足;阅读中,我们也往往羡慕别人的语言——那些作家的语言总是能让我们触摸到形象,感受到亲情、温情,品味到酸甜苦辣,体验到真善美、假恶丑„„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语言不够美,不够“靓”。

想让作文语言“靓”起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一些写作技巧进行尝试。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修辞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活动。它的运用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如:“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意思是说“春天快要到了”。但是作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当作美丽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这样一说比“春天快要到了”更能表现出春天的可爱和多情。

再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一句,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远处山峰的起伏连绵、高低不平而又具有动态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

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一句,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描写人们平凡而又幸福的日常生活,提醒人们必须认识到并珍惜这些幸福,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志愿军战士在朝鲜的战斗和生活。此处的排比句的使用,不但句式整齐,使文字具备了节奏的美感,同时又方便了感情的抒发,一举多得。

当然,修辞手法的运用要以语言环境的需要为原则。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还很多,像对偶、夸张、反问、设问等等,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一定能使作文的语言活起来。

准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或形容词,会使你的作文中的形象美起来、凸现出来,使文字具有音乐美。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雪地捕鸟是这样写的:“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子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其中运用了这样一系列动词: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细致地描写了雪地捕鸟时的各种不同的动作,准确生动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惊喜和兴奋。

再看《松鼠》一文中的一段文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布丰在介绍松鼠的时候,运用了“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四个形容词,分别描写“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准确地描写了松鼠的外部特征,使松鼠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叠词的使用,不仅能使描绘说明更加准确,而且能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从而让语言富

有音乐美。如朱自清的《春》中的“微微”、“渐渐”、“软绵绵”、“轻悄悄”、“稀稀疏梳”,冰心的《小橘灯》中的“仄仄”、“轻轻”、“微微”、“慢慢”、“渐渐 ”等等,都是极好的例子。

注意句式的变化和多样化。如《大豆摇铃曲》中“车老板儿稳稳地、悠悠地站在车上,由它颠,由它晃,鞭子在空中一颤颤,猛地又抖出一个漂亮的狐形”,按着长句—短句—长句的格式,表现出北大荒人民在大丰收时的喜悦,行文上有了节奏感。

在作文中还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使得语言富有变化;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使得作文语言的感情明确。

以上只是在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而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除了技巧外,根本的还得注意平时的观察思考,学习积累,写作运用

第四篇:如何让拼音教学更有效

汉拼音是小学生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汉语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再加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时容易感到困难,不易识记。因此,如何使枯燥的拼音符号在学生头脑中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易学、爱学、乐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拼音教学游戏化,在轻松的游戏中读准音、记住形。 根据字母的形体编出儿童喜爱的顺口溜、小儿歌、绕口令来教儿童记忆那一个个干巴巴的抽象的拼音字母,把抽象符号变成活的形象,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这些字母。

利用文中插图进行说话,从已经认识的事物引出要认读的声母,通过老师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准音,然后启发学生结合图意或联系生活自己编儿歌记住g的读音? “鸽子的鸽。”“和平鸽的鸽。”“哥哥的哥。”“割草的割。”“割破的割。”“……”孩子们闪着明亮的大眼睛,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这时老师再引导,看g的字形,能不能编一首儿歌。“9字加弯ggg。”“q加弯钩ggg。”“o加竖弯钩ggg。”p字反写加钩ggg。”……孩子们通过自己编儿歌,思维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让孩子紧密结合生活,自己学懂了g的读音和写法。这种方法在很多拼音课堂学习中都能迁移使用,能有效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将拼音教学生活化,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巩固。 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声母、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是帮助学生记住发音的好办法。如jqx一课,公鸡、气球、西瓜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发音以后,要与学生的口语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尽量避免大量无意义音节的反复操练。如,教学“ji”的带调读音,也可以编个儿歌来巩固。

教学三拼音节“jia”让孩子随便加上四声的哪一声,组个词,就不难了。有的说,我选第三声,真假的假;有的说,我选第四声放假的假;我选第一声,大家的家;我选第二声,发夹的夹。难点很快就化解了。生字教学也一样,如“下”,组“下去、下楼、下雨”等等。 又如,让学生拼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教室里的物品、家里的日常用品,有时拼家庭成员的称呼等,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可以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教师要牢牢把握目标,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注音等。也不宜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如,谁和谁不能相拼。要在认识、拼读上下功夫,不要进行大量的抄写练习。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化、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能让教学内容与孩子贴得更近一些;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拼音,并能用它来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能使孩子们乐意学习、主动学习。

第五篇:怎样使文章的景物描写更生动?

一、 亲身感受,做到胸有成竹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凭空捏造。如果要写春天的景物,我们就要到郊外、到田野、到公园去走一走,仔细观察春风、春雨、花草树木等景物的特点。可以用眼睛去看,看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等;用耳朵去听,听春雨的沙沙、小溪的叮咚、小鸟的鸣叫;用鼻子去闻,闻花草的芬芳、泥土的清香;用身体去触,脚踏草坪的松软,手摸湖水的清凉,„„调动一切感官亲临其境,让春天映在自己的眼里,美在自己的心里。认识春天,了解春天,感受春天,这样“胸有成竹”,写起来才能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二、掌握方法,做到生动具体

(一)按照一定的顺序。

在作文中,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写景的文章通常可以按照“移步换景”、空间顺序、时间顺序来写。

(二)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大自然中的景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许多范例,作者巧借修辞来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值得我们欣赏、学习和借鉴。

1、拟人。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景,就是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让其有感情,有思想,会歌舞,会说笑。如《林海》一课:“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作者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兴安岭当做一位温柔而美丽的姑娘来写,形象的写出了兴安岭山顶青松林立,山腰白桦密集,山脚开满五颜六色的野花的美丽景色。

2、比喻。

在文章中恰当的运用比喻的手法,会使笔下那些美妙的景物更生动形象。如“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这里把柳树比作仙女,就写出柳枝轻舞的婀娜多姿。再如“春雨连绵,洒在院里的梧桐树上,‘沙沙沙’,像音乐家轻轻拔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悄悄吞食桑叶„„”作者把春雨比作音乐家和蚕宝宝,富有情趣,生动传神。

3、排比。

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传神。如“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花儿笑起来了,小河动起来了,鱼群游起来了„„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再如《火烧云》一课“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断作者运用排比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变化进行描写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让亲人的眼泪永远不再下一篇:人生百悟百味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