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

2023-04-13

第一篇: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索

《探索图形的规律》教学反思

《探索图形的规律》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简单图形摆放的规律,通过探究图形的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归纳规律的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抛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答案,如果有问题教师予以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仍有些不足。现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如下:一、优点:

1、本节课的设计合理,思路清晰,问题设置由浅入深。由摆n个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需要多少根小木棒总结出n个n边形需要小木棒的根数,这是这节课的亮点。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不是一味的讲。

3、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对于学生的观点,让学生自行质疑提问,学生面向学生,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缺点:

1、教师的引导语言还不够精炼,以至于个别的问题没有启发出学生的思维。

2、课堂语言不够严肃,出现了几句和课堂无关的话。

3、有两处没有耐心的等学生思考出答案就进行了提示,没有锻炼好学生的思考力。

4、小组讨论时间有些不足,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探究出了答案。

5、课堂预设不够丰富,在学生提出独特的想法的时候,教师的应变有点慢。

6、还应该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每一节课都会有些许的遗憾,但是每一节公开课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提升,虽然仍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在众多教师观摩的情况下仍然展示出了这节课教学的优点,说明我还是进步的。我不能因为这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些许的不足而丧志信心,更不能因为拥有了这些优点而骄傲自满。以后教学工作中的每一节课都是我展现优势改正缺点的平台,既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那我就让缺憾变的最小吧。

第二篇: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探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大量的信息超过了我们的接受能力。在这些信息中我们更易于倾向于接受直观、新颖、美观的信息,这个时候图形比文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设计师面临着如何创作出更吸引人的作品这一难题,而图形创意这门课程具有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课程教学方法,从而总结图形创意教学的规律。

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包含了图形、图形创意的概念、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图形创意的设计方法、图形创意的实际应用几大部分内容。图形创意真正运用到实际设计中还需要专业课程的深入,一些专业课程也是在图形创意课程的基础上得以全面展开。图形创意的后续课程有: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

图形创意的教学内容

图形创意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并了解图形创意基础知识、掌握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图形创意的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并且通过图形创意能力和图形表现能力的训练,以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利用图形语言传达信息的能力。

(1)图形、图形创意的概念及延伸。图形是介于文字与美术之间的视觉传达形式,能够在纸或其他表面上表现的、能通过印刷及各种媒体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它通过一定的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将设计思想可视化,使设计造型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图形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视觉符号。现代图形设计的特点有:强化图形语言,传统图形偏重于装饰,而现在更着重于图形语言的表达;学科专业的融合,电脑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设计软件的运用大大加速了图形的发展速度;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摄影、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加入促使图形的表现形式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而“图形创意是以图形为造型元素的说明性图画形象,经一定的形式构成和规律性变化,赋予图形本身更深刻的寓意和更宽广的视觉心理层面的创造性行为。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通过图例从理解图形的概念逐步到图形创意概念的理解。”图形作品的好坏取决于创意的优劣,创意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有效速度。图形创意作为设计的基础教育,解决的是在一切视觉传达设计问题。优秀的图形创意作品应具备以下条件:创意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逻辑,又超出常人的想象;视觉上,做到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既能抓住观者的视线,又能让观者读懂创意的内涵并理解和认同。构思上,视点独到,立意精巧,既能说明问题,又寓意深刻。画面上,夺目雅致,激发美感,视觉冲击力强,形式美效

果好。

(2)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可以分为联想和想象两部分,联想又分为相似性联想和连带性联想,而相似性联想又可分为形与形之间的类似联想、意与形之间的虚实联想、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可以通过福田繁雄的《地球日快乐》招贴给学生进行分析和阐释,图中是斧子和树的嫩芽进行结合,从斧子联想到砍伐,再到毁灭,从图中的嫩芽又联想到新生的树木,再联想到环境保护。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意与形之间的虚实联想的例子。在虚实联想的基础上,一个概念往往有多个象征元素,这种内在的共性相似形成了形与形之间的共性联想关系。如:鸽子、橄榄枝、打结的枪管因为都象征了和平而被联系到了一起。连带性联想指由于事物间在时空上或逻辑上有联系所形成的联想。在图形创意中常有四类:接近联想、因果联想、对比联想、借代联想。例如马蒂斯的《天鹅湖》芭蕾舞招贴借用的就是芭蕾舞演员的腿和脚来表达天鹅的

形象。

想象的过程可以分为分析素材到解构、想象重塑、完成图形四个步骤。解构是把相关形象加以分解,发掘形象的可塑性元素,然后把可塑部分和特征部分重新构成,整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在课堂中以铅笔为例,把铅笔进行解构,分为可塑部分是笔杆,特征部分是铅笔头和笔端,然后想象重塑,可以改变铅笔原有的性质、原有的结构关系等。之后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由铅笔想象成雨伞、拖布、烟等等。

(3)图形创意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图形创意的设计方法有很多,有异影图形、正负图形、共生图形、同构图形、反序图形、无理图形、混维图形、矛盾空间图形、异变图形和减缺图形。在设计中,应当让学生根据设计的主题去选择相应的创意方法。常见的有异影图形。物体在光源下会产生影子,这是自然现象。但在设计中,根据主题的需要,经过加工的影子可以反应其对象的内涵,借以表现画面的感情。比如在奥妙洗衣粉广告中,衣服上的污渍是老鼠的形状,奥妙洗衣粉的投影是一只猫,借以表达洗衣粉的神奇效果。“影像利用这种打破常规的举动,可以吸引受众从关注事物专转向关注事物所要传递的信息,探讨事物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一种非常有效也经常被运用的方法。”正负图形也是经常被用到的设计方法之一。正负图形指正形和负形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称“图地转换”,通常这类图形为对比强烈的双色构成,作为正形的图和作为负形的底可以相互反转。正负图形带有视觉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具有动感,正负图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画面,使结构非常紧凑,在标志设计中应用广泛。另外,同构图形也是常用的设计方法,植物的嫁接可以产生新的品种,以成为科研创新的方式。在图形设计上也可以象科学实验一样,将表面上毫不相关但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物象,像植物嫁接一样构合为一体,产生具有创造意义的新形象。同构图形包括了异质同构和换置同构,异质同构是将一种物体的材质放到完全不同的物体上去,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形象因材质的改变,变成新异的视觉图形。例如禁烟广告中用香烟来拼接成套索的形状,用来宣传香烟的危害。换置同构是将组成某物质的某一特定元素与另一种本不属于其物质的元素进行非现实的构成,传达出新的意义,引发新视觉,新意义。在福田繁雄作品中的图形经常用到这一手法,公益招贴中用地球替换眼球,眼睛留下的眼泪寓意地球在哭泣,用置换的方法宣传环保的理念。

图形创意课程中的教学思考

在图形创意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图形创意设计方法练习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对于创新思维的开发以及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中,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个性的表达。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手段以及在布置作业的形式上,都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展开想象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创意的观念。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表现力。并在对图形的阐释方面发挥想象力,作出自己的诠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脑引入课堂,电脑改变了平面设计的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软件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各种软件的特效处理更让我们的图形出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也会带来更多

灵感。

结语

图形创意课程虽然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和创新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创造思维,借助视觉形象手段将巧妙而有价值的构思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图形创意处于承前启后的过渡位置,它引导学生将前期已经具备的表现能力转向后期的专业设计中,图形创意中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适用于视觉传达、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等专业。对于解决这些专业中的创新问题将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第一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第二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第三篇:《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探索

刘 斌

1.引言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物流开始受到重视是在 90 年代初,

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的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上,因此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

综合分析、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策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得和加工能力更弱。学生

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得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方法了解太少,

也很少与物流的同行进行交流。针对这种状况,我院物流教研对物流管理课程的

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以下就物流教研室对教师的定位、物流管理课程繁荣开发

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所做的尝试进行总结。

2.教师作用的重新定位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由其所教授课程的特点决定的。物流的挑战性

在于其概念及管理内容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此物流教学中信息量大、信息

变化快,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提供物流管理的最新的概念与理论,教材也要不断的

更新以满足需要。同时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整个物流管理的知识

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作业、物流管理和物流策略,这就意味着

教师不但重视理论教学,还要在实训中培养同学的分析、策划能力。最后物流管

理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如流通经营性物流、交通运输性物流、工程信息性

物流等,这些使物流教学越来越复杂,需要其它学科的支持,这要求教师具有更

加全面的知识。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物流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强调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

的结合以及多种教学段的结合。教师应从“重教不重学”转向“重教更重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单向输入”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

全部信息的给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持人和指导者。

3.物流课程的开发

物流课程必须与产业相联系。物流教育是不可能在与本行业隔离的状态下得

到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物流教研室通过离校毕业生和本行业保持联系。目前商

经系的毕业生一些是在商业企业担任中层管理干部、一些在运输、货代行业任职,

这些都是物流管理课程开发的良好的资源。

为了使物流管理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要求,物流教研室正积极筹建

一个课程顾问委员会,以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联系。委员会主要由各行业的

物流管理人员组成。委员会的职责在于就物流教育需求的变化向物流教研室提出

建议。

物流教研室还通过邀请本行业的经理们就物流问题给学生做讲演来补充教

学内容。物流教研室曾经邀请了联华负责商品管理的副总经理、全方物流中心的

副总经理以及农工商配送中心的负责同志、好美佳南方店经理给同学们做讲座。

物流教研室也通过拜访物流经理如光明物流中心的总工程师、原商业仓储协会的

秘书长、北芳物流中心经理等,以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

4.教学大纲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根据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教学活动都要精心设

计和准备。首先应该规划整个课程的整体框架,在框架中按照学习的要求细分成

具体的单元,然后列出每一单元的考核标准即所谓的知识要点,最后针对每一单

元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同时要在各个教学活动中重视评估,使每一活

动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4.1 教学大纲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展开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目前的教学大纲大多是以某本教材

为模板进行设计,既先有教材然后有对应于该教材的大纲,这种方法不适合物流

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因此对物流管理这门课程,教研室借鉴澳大利亚TAFE 的

大纲模式,按照物流企业实际运作中对各个岗位职责要求来设计教学大纲。大纲

由多个分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既自成体系又与其它单元相关联。在每个单元下面

列出这一部分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及相对应的课时数和可供参考的教学活动以

及相关资料信息。表1-1就是该大纲的一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物流企业中主

要有三种作业岗位仓库管理、输配送管理以及信息处理。通过调查将三种工作岗

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归纳出来,然后根据根据工作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连锁经营管理试点专业阶段性汇报材料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探索—刘斌

10

3表 1-1 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分析表

工作职位 主 要 工 作 职 位

相关内容 仓库管理职 输配管理职 3信息处理

主要职称 进货员(包括验收员)、

出货员、退货员、理货

员、拣选作业员、流通

加工员、装卸员、库存

管理员。

车辆驾驶员、随

车作业员、车辆

调派员

资料输入员

工作内容 进、出货作业、装卸作

业、拣选作业、盘点作

业、商品安全维护、流

通加工

驾驶车辆、随车

执行配送货物、

客户抱怨的处理

及上报、货物最

终查询回报、送

货单的签收

录入有关表

单资料,计

算费用

教学要求掌握入库作业流程、出

库作业流程

掌握仓库布置及管理

熟悉仓管中涉及的主要

单据

熟悉主要的搬运设备性

能及使用方法

掌握货物养护的方法

熟悉盘点作业的程序与

方法

熟悉主要运输工

具的特点、性能

及保养维修要求

熟悉随车配送货

物的流程及所涉

及的主要单据

掌握与客户接触

的礼仪与沟通的

方法

掌握客户投诉的

处理方法

掌握基本的

电脑操作

掌握相关的

物流信息系

统软件的构

架及操作方

熟悉基本会

计原理及物

流成本的计

算方法

4.教学活动的设计

物流管理教研室的教师为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了多种适合该课程特点

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强调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课前

在门店实训的经验,而且注重每一单元教学活动设计的整体性,即每一活动都包

括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执行和教学评估三个环节,尤其是重视评估这一环节,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活动中只做不评,其实真正有价值的就是评估,通过记

录、严格规范地评估,才能发现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列出的就是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虽然这些

教学活动在其它课程中也多有应用,但教师对它做了新的适合物流管理课程的新

的要求。

① 热点问题讨论。

在物流管理的教学活动中,讨论的成功展开主要在于讨论题目的设计,问题

不能简单化,应该是目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们澄

清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了解物流最新的动态,开拓思维。

②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和讨论问题的设计。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案例分

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物流行业概况,了解主要的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在教

学中将物流案例按地区分为大陆、台湾、日本和欧美四个主要地区,然后再根据

企业经营内容,将各个地区的企业案例具体细分为货运型物流、专业型物流、厂

商型物流、批发型物流和零售商型物流等,课堂上集中分析这些地区中的著名物

流企业,针对对不同类型的物流运作进行分类介绍。案例在内容上要求包括企业

发展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

企业的战略优势等。案例分析的难点在于案例分析问题的设计。教师首先通过各

种途径收集相关案例,然后按照要求对案例重新改编。由于收集到的案例不是用

于教学目的的,所以基本上都没有针对案例的讨论问题,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对本

专业的了解来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达到以下要求:能够让学生总结出企

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战略演变的内、外部环境背景变化情况;归纳每个企业独

特的作业流程;分析企业的战略优势;了解企业经营理念的落实方法;体会基本

物流管理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并学习利用这些经验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建

设提出一些建议等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对不同的物流企业进行横向和纵

向的比较,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对目前物流行业的大概情况有了了解,使他们进

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了分析判断能力,学会了如何学习。

③ 小论文写作。

写论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

际的分析中去,同时培养学生们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布

置学生们写论文,在评估标准上有一条就是字数不得低于一定要求,结果学生们

往往会应付差事,从网上下载、排列组合、打印,不加思考,论文流于形式,达

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教研室在教学中制定了新的评估标准,要求写小论文,

字数可以不多,对一到两个小问题做阐述,但首要的标准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

对格式和语言做第二位的要求,这样有自己见解的学生,虽然在文字表达上有待

改善,但还是得到了高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有了信心,对物流管理课

程学习的兴趣逐渐增长,不再认为写论文是一件负担,而是从更高地出发点对自

己的论文提出要求,在进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要对每一个同学的论文

都要评估,并将这项活动定期举行,坚持到学习结束。

④ 方案制作。

做方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进行物流规划的能力。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的关

键在于对实际状况尽可能真实的模拟,也就是说数据最好是从企业中获得的实际

数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便于对学生工作结果考核。例如在配

送中心的规划教学中,要求做库区布置图的方案:我们就选择了上海一家实际配

送中心的数据,首先绍这家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情况和主要作业内容,然后按

实际情况,提出库区设计要求,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设备,根据具体作业和配送中

心库区布置的基本原则,设计出库区图形;最后给出这家配送中心实际的库区布

置图,与学生一起讨论各自方案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学生物流

规划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⑤ 企业参观。

由于多媒体资料比较缺乏,带学生到企业中实地考察就成了物流管理教学中

的一个重要环节。实地考察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只有半天左右,所有对考察的设

计就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要制定详细的考察表,在表中列出在考察中需要了解的

问题,如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了解企业的基本流程以及

一些调研的问题等等,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实际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回来

后完成考察报告,

⑥ 多媒体教学.图象教学比单纯的语言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物流管理的教学中,

教研室要求任程教师精心设计幻灯片,并走出学校到企业中实地拍摄录象,例如

拍摄某物流企业的整个拣选过程,放映给学生们观看,然后要求学生指出这家企

业在拣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网查资料、分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最后完

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6.结论

利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开展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仅仅是物流教学改革的

开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面前,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创新还

需深入研究,以使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更趋完善。

第四篇: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方案探索

摘要:高校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步入社会与人交往的一座桥梁。“社交礼仪”作为近年高校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其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以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完成。单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阻碍了礼仪课教学内容的渗透,如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新的现代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道德自觉意识、独立人格和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根据社交礼仪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对象的个性特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社交礼仪》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征于一体的综合行为科学,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全面能力需要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而开设的、颇具时代特色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包括了社交基本理论, 涵盖了众多礼仪常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际沟通能力与礼仪风范已成为直接塑造个人形象、间接塑造企业形象的基本条件。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桥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目前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礼仪类公选课。但是目前高校此类课的教学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作为授课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就高校礼仪课程方面的教学方案展开分析与探索,对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进行思考与探讨。 1、 高校礼仪课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高校的礼仪课一般是作为公共选修课而开设的,教学内容涵盖各类礼仪常识和社交基本理论,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内容上难度不大,没有深奥的理论,学生一看就懂,往往不够重视,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往往局限于照本宣科教导学生怎样做,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听课很难投入其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从一些高校开设的实践来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1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由于礼仪课一般设为公选课,听课的学生较多,而教师往往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方法一般是缺乏互动性的“填鸭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

应,教学效果较差。

1.2 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礼仪课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更需要技能的训练,如果教师仅仅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定论,让学生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知识,显然不能与这门学科的特点相适应。而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的礼仪课上,教师仍拘泥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忽视实践训练,学生为学理论而学理论,结果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

1.3 考评方式单一,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礼仪课程实践性很强,而以往该课程的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一纸定成绩”,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差。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礼仪课程教学的需要,甚至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渗透,限制了课程发展的规模,只有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创新,构筑全新的教学新体系才是唯一的出路。而礼仪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进行新的教学探索方面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为此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考试形式上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2、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的前提

2.1 基于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

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根据《社交礼仪》课程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主要应定位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意识到社交礼仪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树立起基本的礼仪意识,没有基本的礼仪意识就不会在实践中认真“行礼”,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或掩盖了;(2)让学生学会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以日常交往为核心的礼仪规范,只有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才会认为有用,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不切实际地扩大了;(3)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礼仪规范知识和技能转变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边学边用,学用合一,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有意无意地“省略”了。要想实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就要考虑合适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因为对于教学目标而言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

2.2 基于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

根据《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目标,其教学内容主要应该选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走向社会所需的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事项及其规范:(1)仪表礼仪模块,主要包括仪容修饰、行为举止、表情神态、常规着装和佩戴饰品等;(2)公共礼仪模块,主要包括校园生活礼仪、公

共场所礼仪、餐饮基础礼仪等;(3)交往礼仪模块,主要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名片礼仪、电话礼仪、交谈礼仪等。这样设定的教学内容并不追求大而全,而要做到小而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此对应,结合教学目标,就要考虑什么样的内容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会更有效。比如,目前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热衷于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大量的幻灯片及视频资源确实使课堂教学很生动,但是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而且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方法中的手段和媒介。

3、 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方法的新尝试

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整体上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加之考试、升学的压力,中小学阶段基本上不安排系统的礼仪教育,到大学来补这一课时,学生往往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就应借助于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处于活跃、放松的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实用性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而言,在教学中采用“体验—感悟—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体验—感悟—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堂组织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下面阐述在“体验—感悟—行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运用。

3.1 讲座教学法

当今世界国际合作与贸易交流日趋频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交际是一种参与竞争的手段,也是人们适应对外开放开拓局面的一种本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频繁的对外交往,要求新世纪的大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交际礼节常识。

邀请社会组织各大公司、宾馆里富有经验的实践者或礼仪专家前来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 介绍自己在各项工作中运用礼仪的体会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 有“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使学生感到犹为亲切; 能调动学生思维, 使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礼仪理论, 向讲座者提出自己感兴趣或疑惑的有关问题, 学到实践者成功经验, 吸取其失败教训, 从而提高实践中自己的综合素质。

3.2 案例教学法

社交礼仪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礼仪知识不难理解,内容也并不陌生。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无异于味同嚼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礼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列举师生

亲身经历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克服了空洞说教的弊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的价值体现在通过学习、研究案例, 做到举一反三, 提高实践技能, 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检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力与判断力, 活跃课堂气氛, 锻炼了学生表达、动手等能力。案例的运用包括以下几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1) 教师挑选一些结合理论评述具有典型意义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也可把实际生活中具有正反两方面礼仪的事实或活动记录下来,整理成课堂所需例子, 用它验证课堂上某一理论, 重在培养学生对案例的兴趣, 明白学习案例的意义; (2)指导学生自己收集案例。为此, 学生就必须关注大众传播媒体的报道, 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 留意身边的人或事, 学习变得主动。(3)组织学生编写案例, 课堂讨论。教师启发、引导、指导学生讨论。在讨论时,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礼仪活动的规律。

3.3 讨论发言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老生常谈”,教师仍是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沉闷,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产生逆反心理,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的思考。所谓讨论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某一个或几个问题,通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达到掌握它的一种方法。在传授知识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灌输,启发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之中。如在讲馈赠礼仪时,首先让学生讨论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需不需要送礼”,达成共识后再讨论“什么时候送”、“送什么”和“怎样送”等问题。通过讨论,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互动,矫正学生日常的错误行为,以达到师生的共鸣。

3.4 情景互动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和氛围,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法而言,情景教学法更直观、更具体、更贴近实际。在情景教学法的运用中,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由主体、客体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系统,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客体是知识与能力,而情景则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及师生间交流互动的载体。因此,一切的课堂活动都是以情景为背景的,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一定的礼仪规范和禁忌后,通过积极的教学活动去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演练,让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打造情景,通过具体演练来体会其中的感觉,从而在情景中学习知识、掌握一定的礼仪操作技能。

在进行情景互动模拟时,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剧本由教师在课堂上假设某种礼

仪活动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相应角色,可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讲台前面进行演示,要求班内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待模拟结束后,由学生进行点评,针对模拟表演和学生点评的结果,教师再进行适当点播,从而纠正错误的姿势和动作。学生对这种模拟教学兴致高,积极性大。这种情景互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动态的礼仪问题进行分析与决策,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上台的勇气和胆量, 巩固和检验学生相应的礼仪知识;使学生及时看到他人长处和自己不足, 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礼仪的自觉性与实际运用礼仪技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电教教学法

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仅仅靠粉笔和黑板。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精神懈怠、萎靡不振,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授课内容直观生动形象,扩大了信息量,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容易组织实施,更为直观、生动。社交礼仪课程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电教媒体所呈现的信息符号形式主要是语言、图像和音响三方面,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均有不同功能与特性,可以满足不同教学需要。这些都有助于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提高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记忆力, 同时对学生的创造力也大有裨益。 4、 礼仪课程教学目标考核的模式探讨

考试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关注学习的总体目标,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在动力,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做到学习礼仪,遵守礼仪,运用礼仪。考试考核方式必须与教学模式相适应。

根据课程特点,《社交礼仪》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与一般学科的考核方式有所不同。礼仪课程的考核目的不仅是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的掌握程度,更要考察他们的基本修养与素质, 需要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现代人应当具备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修养。显然应用传统的考试形式难以达到考核目的,需要探索有别于传统考试的新形式。应摒弃传统的理论、闭卷考试形式,将考核测评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之中,继而达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具体考核方法应将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按一定权重比例体现在分数上,并将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终考核制定了考试改革方案。采取技能测试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礼仪知识情景剧,以考核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考

试应以综合测评学生知识水平为准则, 注意考试中相关知识的覆盖面要有一定的广度,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发挥都能体现出来。较为合理有效的考试形式是把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两部分。第二部分的考核可以通过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礼仪小品来实现。这种综合考核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已不仅仅是对礼仪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实际上是对学生综合社交礼仪素质的检验。

5、 结束语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礼仪课程教学方法不在于多,更不在于杂,关键是对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完成是否有效。探讨社交礼仪教学的最佳方法应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达风趣、富有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就具有示范性和说服力。进行礼仪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自己良好礼仪的行为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育。

总之,社交礼仪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改革和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该课程在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社交礼仪技能、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方面会取得一定成效的。

[1] 李元授.交际礼仪学[M] .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 林友华.社交礼仪[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陈华.试论社交礼仪教学改革〔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4] 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第五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吴桂美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尤其文化情境的变迁,当今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提高学生兴趣,除了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安排、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等普遍方法外,课前十分钟、课外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以及考试改革等多种手段可谓古代文学教学有益地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传统核心课程,一直颇受学生喜爱和重视。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尤其文化情境的变迁,古代文学教学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学与现实的疏离,教学模式的单一,学生的不重视等等带来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任课教师认真反思,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目标实现。笔者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深切感受到教学日渐面临的变化和挑战,而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定尝试和探索。现将一些有益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当今古代文学课堂教学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学生兴趣普遍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是任课教师首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除了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安排、采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等普遍方法外,笔者还采取了课前十分钟、课外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以及考试改革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兴趣。 一.“课前十分钟”活动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下,实践课时的增加使得大量理论课时被不断削减和压缩。较之以往,古代文学任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明显感到课时不足。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作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古代文学教学的核心。课时的压缩让不少教师作出无奈选择,即教学只注重文学史线性理论知识的梳理,而放弃对大量作品的解读。这样的授课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对作品感悟能力的缺乏,并使文学史的理论学习变得空洞和浮泛。为了避免这一弊端,不少授课教师采取自主补课、课外背诵等方式试图对压缩的课时进行一定补足。但若补课课时太多,教师不仅要花费更多精力,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可以说费力不讨好。笔者在这几年教学中尝试开展了“课前十分钟”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所谓“课前十分钟”就是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一起阅读作品选在课上无法精读的作品、或者检查学生背诗背文情况、或者交流读书心得等等。提前十分钟进教室,由于时间不长,教师和学生都不会感到太大压力,从而保证了活动的持续进行。由于课时压缩,作品选上的大量作品是无法讲授的,学生兴趣的降低也影响了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前十分钟的阅读,相当于巧妙地拓长了课堂时间,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多地熟悉和了解文学作品。中文专业的学生必须背诵大量作品,这是基本素养之一。课上检查会占去授课时间,让本不充足的课时更感有限。利用课前十分钟,就可以比较灵活地去了解和把握学生背诵以及课下学习的情况。笔者也在课前十分钟,开展过学生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即每个学生在课前将自己近期读书情况、心得、体会和思考,或者写作的诗词等学习内容在五分钟内作一个简短的汇报,其余学生参与提问和讨论。

“课前十分钟”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反响较好。对于教师来说更加充分利用了时间,减少了课堂教学的课时压力,也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个了解和把握。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更多地去了解、拥抱作品,更是一个学习的促进。因为笔者学校文学史作品选为繁体字版本,学生在认识和熟悉繁体字方面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二.课外作品抄写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一般由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构成。文学史理论的梳理来源于学者对历代作品的解读和归纳,因而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就是作品的学习,《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成了古代文学的必备教材之一。但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可谓浩如烟海,《作品选》这样的教材也只是编者按照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喜好选取了各个时期各种体裁一些重要作家或代表性作品,虽然尽可能地注意作品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但范围还是过窄,并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如何跳出一般文学史知识的限制,形成自己对文学史的认识和把握,就需要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作品。为补足《作品选》篇幅有限及编者主观性等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一步扩大阅读量,在课下对相关作品进行抄写补充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以先秦两汉文学的学习为例,《诗经》是这一段文学史的重点,一般《作品选》会选择二十几篇左右作品,相对于305篇的整体数量来说是偏少的,因而笔者要求学生在作品选外另外增抄五十篇。又如诸子说理散文的学习,作品选一般很少选编《老子》,选抄或全抄会让学生对老子思想及文学特点有个更清楚地把握。又如汉代文学的学习,汉赋虽然后世评价不一,但它却是汉一代文学之代表,不容忽视。作品选在选取汉赋作品时,其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由于篇幅较长,一般只选其中一篇。这就造成了上下文义的脱节,也很难让学生去把握司马相如赋作的变化以及汉一代之文学散体大赋的特点,补充抄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又如学习唐诗宋词时,让学生抄写百首唐诗百首宋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将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有着自己对诗词格律、语言、意境、风格等的理解,等等。 三.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

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因与现实生活较为疏离,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的思想。而在另一方面,古代文学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太完全适应现代文化情境和当今学生需要。为提高学生兴趣,笔者采取了多样化展现教学内容的方法去丰富教学形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即是让学生各尽其能用演唱、话剧、小品、朗诵、舞蹈、乐器演奏等等方式去演绎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浩瀚的资料,为学生的这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几年教学中,这项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教学环节。有的朗诵《离骚》、演唱《诗经》、有的将《孔雀东南飞》改编成小品、有的将《左传》《史记》里的历史事件改编成戏剧、有的将诸子和屈原同台改编成话剧,有的将古代爱情诗进行汇编形成一个爱情故事等等,形式相当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不仅仅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现代性及魅力,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延续问题,不再形成与古代文学的时代疏离。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让不少学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但是在演绎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因现代嘻哈文化盛行,网络发达造成网络语言的被推崇和滥用,学生在作品演绎过程中,非常喜欢用各种流行的网络语言或用喜剧形式对作品进行改编,让古代文学作品打上了清晰的时代印记。这是好,还是不好,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有一点笔者是强烈建议的,即无论何种演绎,文言语言的运用是基本要求。

四.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的结合

笔者所在学校长江大学地处荆州,是古代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地域,是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三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荆州留存和修建了不少与屈原和三国故事有关的古迹和建筑。这就为我们学习屈原、《三国演义》等内容提供了大量的实景资源,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屈原是先秦文学段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楚辞浪漫的风格直接根植于奇异瑰丽的楚文化。带学生参观荆州博物馆,可以了解楚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特点,更为我们把握楚辞特点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比如,屈原在楚辞作品中写到了许多楚地乐器和音乐,荆州博物馆出土的乐器实物和楚乐楚舞表演,让学生对这些记载有了直观感受。又如,出土的墓葬文物、漆器图案鲜明体现出楚国巫文化的特征,这可以加深我们对屈原楚辞作品中神话传说、巫鬼信仰、以及浪漫风格等特点的把握。 荆州的三国文化更是发达,民间留存大量三国传说,并兴建了不少与三国文化有关的建筑。带学生游城墙、关公祠、关公庙,登公安门、一担土,可以清晰感受到三国文化的浓郁氛围,并促进学生学习《三国演义》和了解三国文化的兴趣。这就将疏离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一些看来了无生趣的古代文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和亲切。

将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学生是相当喜欢的。利用一个或两个半天带学生近距离参观旅游,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文化、当地文化,更让学生将枯燥的古代文学知识与现实文化结合起来。 五.读书报告活动

大学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大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这就给老师的授课提出了较高要求。课堂的问题式教学之外,笔者在每学期教学中必定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交流活动。

开学第一次课,就将读书活动作为学期平时考察作业布置下去。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本学期古代文学教学时段内选择一部书或一位作家进行精读,记载下自己的读书收获,更重要的是写下自己的思考或问题,在临近学期末时选择时间开展读书交流。 读书报告活动不仅可以去了解学生课外读书情况,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籍此养成阅读原著、积极思考,形成自我观点的习惯和能力。从活动开展来看,大多数学生态度都是非常认真的。当某个学生的报告非常精彩时,同学们总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会在学生中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形成一种热烈读书及积极向学的良好氛围。学生阅读的兴趣面很广,有时阅读的作品可能老师都没有细读过。这在另一方面,也给老师提出了挑战。尤其如何评价作品,点评学生的阅读心得以及回答学生问题也促使老师不断学习。 六.考试改革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古代文学课程基本上都在学期末以闭卷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单一的考核机制不能准确地对学生知识情况作出全面地评价,尤其是有特长的学生,而且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遂逐渐成为古代文学课程的弊端之一。因此如何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是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完善考核机制可以从科学设计试卷以及考核多元化两方面入手。从现有情况来看,闭卷考试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但仍然不失为一个较为客观公平的考核方式。我们需要的是对考试内容、考试题型等进行科学地设计。传统的古代文学考试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为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或者临时抱佛脚,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体现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乐趣。因此应该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分析的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如笔者在试卷中除常识填空、名句填写、一般简答、论述题外,还增加了材料分析题、作品解析题、观点辨析题等考试内容。材料分析题即是将一些古人评论罗列若干条,让学生指出评论对象,并结合自已观点进行述评。作品解析题即是让学生对具体的诗词曲等作品进行自我解读,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这是中文专业学生必备素养之一。观点辨析题即是让学生对学界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并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些考试题型较为灵活,既有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更有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前后知识的贯通。

考核多元化即打破单一的闭卷考,增加丰富的考核模式。笔者将发表学术论文、创作古典诗词、出版相关著作等都作为了通过文学史考试的形式之一。在开学初,笔者就与学生约定,若能在本课程学期结业前,在公开省级刊物发表古代文学学术论文,或创作五十首古典诗词作品,或完成了十五万字的相关著作(不论出版),都可以提交由古代文学专业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评估。若考核小组三分之二老师认为这些作品已经达到了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目的,并能体现出学生的古代文学知识素养和水平,与闭卷考试效果一致,则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闭卷考试,并至少以八十五分的分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考试模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发掘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更体现了古代文学知识的有用性及现实性。当然考试形式的改革不是一个任课老师所能做到的,它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尤其需要改革的勇气和魄力。遗憾的是,取代闭卷考试的其它考核形式颇具难度,笔者所在院系至今还没有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去完成古代文学的学习。但是考试的改革和多元化是今后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我们期待优秀学生的努力和尝试。

上述课前五分钟、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以及考试改革等等形式都是笔者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所作的一些改革和尝试。大多数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有些活动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走出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结合的形式需要教师课外精力的投入以及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读书报告会活动需要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提高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地继续总结和反思,在当前文化情境下,真正让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走出现实困境,实现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喜爱上这门课程,并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本论文是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当今时代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261);当代文化情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新思路(项目编号:201124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通信个人先进事迹标题下一篇:同音词近义词辨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