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键

2023-02-28

婴儿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而营养与健康在婴儿的发育过程中联系紧密, 由于婴儿需要摄入充足而全面的营养以支持机体健康、迅速地生长发育, 因此在选择喂养方式上, 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是永远无法被其他代用品所取代的。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至2008年住院生产的产妇共650例, 其中产检时就接受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产妇有400例, 从未接受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产妇有250例, 住院期间婴儿接受母乳喂养638例, 未接受母乳喂养的有12例, 其中产后访视100例均接受母乳喂养。

2 方法

对于来我院产检的孕妇, 均发给《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手册》进行产前宣教, 由专业人员予以讲解;对于住院的产妇, 积极宣教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 针对喂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对于出院产妇则由专人建立产后访视档案, 开通母乳喂养咨询热线以方便咨询。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母乳喂养的优点

纯母乳喂养 (≥6个月) 能使婴儿终身受益。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对于母亲而言,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哺乳过程能促进骨骼再矿化, 可能有助于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还可以减少乳母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可能性[2]。

近来有报告表明, 由于新生儿胃肠道屏障功能还未完善, 若出生后用牛奶或配方奶喂养, 有些婴儿成年以后发生Ⅰ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3]。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较低。

3.2 泌乳生理

妇女受孕后, 雌激素上升促使其乳腺基质发育, 脂肪不断堆积, 乳小管系统广泛生长, 孕酮促进乳房小叶及囊泡结构发育增大, 从而具备了泌乳的能力;与此同时, 垂体前叶分泌更多的催乳素, 但因雌激素孕酮能与催乳素竞争相应的受体, 故此时的乳腺极少泌乳。同时催产素还能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 排除恶露, 促进子宫复旧。

3.3 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

乳汁分泌量和情绪状况、哺乳方式、婴儿的吮吸力及乳母的健康状况等都有关系, 丈夫应多关心安慰妻子, 以保证泌乳顺畅。

3.4 影响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

3.4.1 乳头偏平或凹陷这是临床常见并需要重点解决的

问题, 产妇乳头扁平或内陷常使婴儿不能进行有效地吮吸, 已有资料表明它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用吸奶器吸出乳汁或手工挤奶的方法挤出母亲乳汁, 适当加温后用奶瓶喂养, 经过练习后不难纠正乳头偏平或凹陷。

3.4.2 乳头裂伤

多因哺乳时间过长, 乳头受浸软化所致, 少数是哺乳时婴儿仅含住乳头而未将乳晕含住的缘故, 产前经常用温水洗涤乳头, 使其皮肤坚实免于破裂, 若已经发生裂伤, 宜用温水洗净, 并予暴露, 干燥, 然后涂上羊毛脂, 用乳头帽哺乳, 或用少许乳汁均匀地涂在乳头上, 并在乳罩下垫上干净纱布, 因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抑菌物质, 对乳头皮肤有保护作用, 对较重乳头皲裂者要暂停哺乳24h, 人工挤出产妇乳汁, 用消毒奶瓶喂养婴儿, 这样乳头裂伤很快就能愈合。处理好乳头裂伤是预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要点之一。

3.4.3 母乳不足

常见原因有继发性营养不良、工作过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因素, 可针对病因设法排除。此外可针灸膻中、少泽、肝俞并灸乳腺根部或用中药方催乳饮 (通草10g、穿山甲12g、王不留行15g、路路通15g) , 加水约500m L, 煎煮取汁约300m L;加入猪蹄约500g, 或猪肚500g, 文火炖熟, 可加盐或红糖适量;饮汤食肉, 药渣还可加水适量煎服。若为产后体虚明显者, 酌加党参、黄芪、当归、山药、白术、巴戟天、桑寄生, 续断等一起煎服, 既增疗效, 口感又好, 还可配合多饮排骨汤、鸡汤、猪蹄汤等增加乳汁分泌。

3.4.4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乳房红、肿、热、痛等。预防乳腺炎的关键在于防止乳汁淤积, 避免乳头损伤, 并保持乳头清洁。产后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 不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每次哺乳后尽量让婴儿把乳汁吸空, 同时应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急性乳腺炎多数发生在缺乏哺乳经验的初产妇身上。产后1个月内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期;6个月后的婴儿开始长牙, 这个阶段乳头也容易受到损伤, 应该小心预防;断奶期更要警惕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一旦发生急性乳腺炎时, 如感染不重, 全身反应轻微, 可允许婴儿吸乳, 一般不要停止母乳喂养, 因为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喂养婴儿, 而且还增加了乳汁淤积的机会。所以在感到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 不但不能停止母乳喂养, 而且还要勤喂奶, 让孩子尽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吃干净, 并积极检查治疗;当乳腺局部化脓时, 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 并运用手法挤奶或吸奶器将乳汁排尽。与此同时, 仍可让孩子吃健侧乳房的母乳, 并到医院作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3.4.5 产后体位受限和疼痛

特别是剖宫产术后因硬膜外麻醉需去枕平卧6h, 腹部压砂袋6h, 同时产妇身上的输液管、导尿管等使产妇体位受到限制, 加上切口的疼痛, 产妇认为无法哺乳。我院则鼓励并训练产妇在术后有应答反应30min内采用仰卧位授乳, 方法是产妇用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方, 适当用力挤压乳房, 使乳头凸出, 安排主管护士抱着婴儿吸吮乳头, 尽管此时并无乳汁分泌, 但吸吮的刺激对以后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母婴相依感情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总之, 在母婴健康良好的条件下应尽早哺乳。

3.4.6 喂养姿势不正确

安排专职人员实施完整的一套一次母乳喂养指导, 基本上使产妇掌握了正确的喂养姿势, 对有疼痛的产妇, 我们采用安慰、鼓励的方式, 使其尽快掌握正确的喂哺姿势, 让产妇采用身体放松和舒适体位进行哺乳。喂哺结束后, 用食指轻压婴儿下颌, 将乳头轻轻拔出, 切忌强行拉出乳头。否则易造成局部疼痛或皮肤破损。哺乳完毕后将婴儿竖直抱起, 头部紧贴在母亲的肩上, 用手轻拍其背部, 以帮助其胃内的空气呃出。哺乳后应将婴儿保持于右侧卧位,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呕吐和造成窒息。

3.4.7 对哺乳的错误观念

有些产妇认为产后哺乳会影响形体, 从而不利于事业发展, 往往为了保持美好的身段而放弃母乳喂养。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 使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不但对婴儿有好处, 而且更有利于乳母产后恢复;使她们体会到母乳喂养是母亲的天职和义务, 是孩子应享受的权利;母乳是任何其它乳类无法取代的, 有许多措施可以防止产后形体改变, 从而愉快地接受母乳喂养。

3.4.8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产妇急性期伴有黄疸时, 应停止喂养, 新生儿应给予免疫球蛋白1m L肌注, 并与产妇隔离, 待康复后可以母乳喂养;乙型肝炎急性期应停止母乳喂养, 乙肝病毒携带者 (单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肝功能正常) 可以母乳喂养, 凡“大三阳”不宜哺乳, “小三阳”者可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HBV-DNA复查, 否则也不能哺乳, 喂乳时母亲应用肥皂水洗手, 如果乳头皲裂出血应暂停哺乳;丙型肝炎急性期应停止母乳喂养, Kumar等研究发现无症状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但有症状尤其是血液中病毒含量高的妇女, 不应当母乳喂养, 以免病毒通过母乳传播;目前对丁型及戊型肝炎母乳喂养的资料报道较少, 但总的说来, 病毒肝炎急性期应停止母乳喂养, 至于慢性肝炎及病毒携带者, 因目前尚无切实证据表明人工喂养能减少免疫阻断失败率, 因而不是母乳喂养禁忌, 相反, 由于母乳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免疫球蛋白, 在发展中国家母乳喂养儿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人工喂养者, 因此, 对慢性肝炎及病毒携带者的婴儿可以用母乳喂养, 但必须向病人说明相关事项, 由乳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喂养方式, 并定期随访婴儿。

3.4.9 其他特殊情况的母乳喂养

活动型肺结核的母亲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乳喂养;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母亲, 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风险, 减少母亲所需胰岛素用量及缓解母亲精神压力;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母亲接受大剂量药物 (丙硫氧嘧啶>300mg/d, 他吧唑>10mg/d) 或放射性I131治疗时不宜行母乳喂养;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母亲可行母乳喂养, 并定期检测婴儿甲状腺功能;对于产后忧郁症者, 其在服药期间应暂停母乳喂养, 待停药后再恢复母乳喂养;HIV阳性母亲避免母乳喂养;这里还需特别强调的是对于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婴儿, 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障碍, 因而不适合纯母乳喂养, 故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特制的无苯丙氨酸奶粉喂养, 从而有效避免苯丙氨酸蓄积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3.5 产后访视

产后访视是针对产妇出院后出现的疑难问题, 到产妇家里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及指导母乳喂养的工作, 选择出院后3个工作日, 即产后第7、14、28天各打一次电话询问产妇母乳喂养情况, 产后恢复情况 (切口、恶露情况) , 婴儿脐带情况, 并向本科室反馈。若出现疑难问题则由妇产科派一位主治医师及护师家访, 具体了解产妇情况, 测量体温, 血压, 脉搏, 检查乳房情况, 包括乳房的胀度, 乳量多少, 局部有无红肿, 乳头有无破裂, 检查子宫底下降程度, 有无红肿及会阴伤口愈合等情况。针对母乳喂养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健康指导, 及时解答产妇的疑问,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指导产妇的合理健康饮食。

4 讨论

通过我们的全程健康教育, 使我院的孕产妇们认识到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 而且有利于乳母的产后恢复, 它的优点已被大多数产妇及家庭认识,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 全社会正日益普及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以加强母乳喂养的落实, 产后访视使产妇得到妇幼保健人员的及时帮助, 克服了由于观念、生理缺陷、疾病、手术等导致的母乳喂养困难, 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我们通过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并在产后访视中有机结合健康教育, 对推广母乳喂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认为健康教育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键, 它能够有效影响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实践表明,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是由于一些产妇的生理、病理和不正确的心理因素所致。只要我们在产前打下良好的母乳喂养基础, 加强母婴同室管理, 在产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耐心细致地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 就可以顺利实行母乳喂养。对于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应从妊娠期开始, 并贯穿于整个哺乳期, 要积极开展产后访视工作, 把握好母乳喂养的适合人群, 同时合理把握母乳喂养的禁忌症, 扎实细致地开展健康教育, 从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

摘要: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的重大意义、具体内容和方法, 使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 及时纠正和解决母乳喂养中出现的问题, 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 临产妇入院后视情况以单人指导或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对其实施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并对出院产妇进行产后访视, 开展母乳喂养率调查。结果 孕妇、产妇经健康教育后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于教育前, 使母乳喂养率达到98%以上。结论 针对孕、产妇积极开展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 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率,产后访视

参考文献

[1] 王摹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 杨力实.纯母乳喂养大于等于半年能使婴儿终身受益[N].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0.

[3]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 朱丽萍, 董秀萍, 宋石英, 等.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师生关系下一篇:新时期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