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法

2023-03-14

第一篇: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法

培养孩子责任感的66个方法——总论

培养孩子责任感的66个方法

从小培养,责任重于泰山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抓住了德育的核心。那些在家里被宠惯了的“小皇帝”,自立意识和生活能力不堪一击,因此他们的未来也就格外使人担忧。

什么是责任感

我们经常说“负责任”,到底什么是责任感?

所谓责任,是你的行为关系到他人的利益,事情的结果不论好坏你都要承担。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感将规范他的行为,指导他的行动,就好似在他心里树立了一个“警察”,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的内心有这样一个警察,可以对他自己进行监督。责任感和主动性是连体的,一个人如果被赋予责任,就有了价值感,有了主动性。

责任感是一个人生命的纤绳。有了责任感,一个人才会把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才会产生自己自我价值感,才能在人生路是取得更大的成功。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价值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因而失去创造成功的动力,而容易为其他一些轻浮的事物所吸引,沉溺其中,平庸地混过一生而事事无成。

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问题,新华联集团董事长傅军曾感慨地说:父母如果经常替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就会让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会让孩子失去应有的自信和勇气,更会使孩子感到危机。我们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超常的、过分的爱及给予,引起的负效就是危险的——无疑是告诉孩子“可以依赖父母”,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难以有所作为。

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今后他对社会、对家庭的价值体现。可以说,没有责任感的人,既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感情的回报,所以我们格外重视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一个国家的国民如果有了责任感,这个国家定能强大;一个家庭的成员有了责任感,这个家庭就能幸福;一个人有了责任感,他不仅会因为品格的高尚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也会因为自己的尽职尽责而享受心灵的安宁,得到自己的幸福。

在高科技产业密集的北京,有一家和平思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每逢星期日早晨9点左右,一个身材瘦削、面带稚气的小小少年便来到公司,坐在副总工程师的座位上,开始了一天紧张有序的工作。这个孩子姓邓名迷,是北京第十三中学分校的学生,他当上副总工程师那一年,刚刚只有13岁。

一个毛孩子,担任如此要职,一时间成了引人注目的新鲜事。对此,邓迷的父亲邓和平是这样解释的:“邓迷就任此职,是经过严格考核的,邓迷有今天,是他自己付出了艰辛努力,更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帮助,总之,他不是神童;作为家长,我和他母亲只是想给孩子一个锻炼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并不是现在就要他就业,他需要长期、正规的学习,他的主要课堂在学校。”

邓迷从小就是个爱动、好奇心强的小淘气。2岁左右,他对家里“会响的,会走的”东西产生了兴趣,于是,好端端的一只收音机,一台小闹钟被他拆得七零八落。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邓和平开始开发研制一种医疗仪器。爸爸在忙碌的时候,小迷总爱在一旁凑热闹。邓和平也就有意无意地培养儿子的兴趣,时不时让他递个零件,拿个螺丝刀,并且耐心地告诉他,这是二极管,那是三极管,这一块是电阻,那一块是电路板。邓和平还教儿子一些针炙穴位,讲解自己发明的仪器原理。这涉及到许多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知识,有许多是邓迷尚未学过的、不懂的。

邓迷对知识渴求的欲望被极大地激发了。他很早就进入奥林匹克学校,一二年级就开始学习电脑,三年级开始接受正规的电脑培训,很快就可以进行电脑高级程序的编排了。有一

天,邓迷向爸爸提出:“我能不能和你一起干?”邓和平当即表示同意。但当儿子要当副总工程师时,这一次邓和平没有立即回答。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对儿子说:“可以答应你的要求,但你首先要干出成绩并通过考核。”

面对爸爸的严格要求,邓迷交了合格的答卷。在邓和平主持的国家级新产品“DHP和平中枢平衡治疗仪”的研制过程中,儿子提出的一些好建议都被采纳了,如将旋纽控制改为按键控制;变手动操作为程序自动控制;改进外形,增强美感,等等。

邓家经常开家庭会,对某件事的看法,谁对听谁的。有时父母故意犯下一些错误,让孩子指出,父母立刻改正。有错就改,无形中给邓迷起到表率作用。当他自己有错时,爸爸、妈妈指出来,他也能乐于接受。

在公司经营上,当总经理的父亲与当副总工程师的儿子也有分歧,父亲认为产品应该先开拓医院的市场,再去普及,儿子则认为应该先推广。

孩子的建议,不一定适合市场,但可以参考。尽管做总经理的父亲否定了儿子的建议,他还是用心听取。

可以说,父亲的影响在孩子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历史时期,社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做父亲?邓迷的父亲邓和平交的是一份合格的答卷。儿子成了公司的副总,邓和平的本意也只是想给他一个锻造责任感、和展示才能的机会,这无疑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心中理想的父亲应该是勇敢坚定,和蔼可亲,有现代意识,有责任感,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不一定有钱有势,但有让我值得骄傲和学习的东西„„孩子们的期望其实已为当代父亲们提出了要求。

责任感的培养就是从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开始的。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对自己负责,自己穿脱衣服,搬自己的小椅子;再有,鼓励他们帮助大人拿碗筷,喝完酸奶将空盒放到垃圾筐里,让他们学会对其他的人负责,等等。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会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摆脱依赖心理,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做出自己的决定。做事会更充满信心,不至于陷入孤独无望的境地。

想到蒙特索利的“为孩子们将来的社会生活,我们成人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好习惯,这不仅是帮助他们准备了能力,更为他们准备了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品格。”

敢于负责是人的一种优秀品质

敢于负责的品质也需要在少年时期养成。有时孩子犯了过失,比如不小心打碎了人家的东西,该赔偿就得让他赔偿。这种做法不是害他,正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久而久之,他对一些事情就敢于负责了。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

哈佛留学生吴桥就遇到这样一件事。

爸爸妈妈带着他去一个朋友家玩的时候。到了朋友家,大人们去聊天,吴桥就和爸爸朋友家的孩子一起玩。几个小孩子聚在一起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大家互相追逐着,正玩得热闹,吴桥一不小心把放在沙发旁边的一个热水瓶给踢碎了。幸亏热水瓶里面没有多少水,所以正在玩耍的孩子才没有被烫着。爸爸妈妈看到吴桥这么不小心,在别人家里做客,居然把主人家的热水瓶弄破了,刚要责备他几句。叔叔就马上过来安慰吴桥:“没关系,没关系,孩子们玩起来弄破点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

主人家是没有追究,但吴桥爸爸妈妈看来,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踢碎执水瓶虽然是小事情,但是如果就这么轻易地让这件事情过去了,就会使小孩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觉得做错了事情也没什么的,久而久之,他就会养成一种不承担责任的坏毛病。

离开朋友家以后,爸爸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带着吴桥一起去买一个热水瓶。“爸爸妈妈,

我们要买热水瓶干什么呀?”“赔偿叔叔啊!”“但是刚才那个叔叔不是说没事了吗,再说我也不是故意踢碎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赔偿他呢?”

“吴桥,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就应该负责,即使是再小的事情。”从那个时候起,在吴侨的心目中,就有了一个责任的概念。久而久之,他就成了一个对自己行为勇于负责的人。

国外的老师、家长更强调这种责任的教育。下面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前总统里根身上。 那是1920年,11岁的里根特别爱踢球。一次,他不小心把球踢到了邻居家的窗户上,玻璃“稀里哗啦”地落了一地。邻居闻声走出来,要里根赔偿12.5美元。当时12.5美元是一个很大的数学,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

里根哪有12.5美元呀?于是,他只好回家去找爸爸。爸爸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让里根自己想办法。里根为难地说:“爸爸,我确实没有12.5美元。”爸爸想了想,从兜里掏出12.5美元说:“这笔钱我先借给你,你一年以后一定要还我。”里根郑重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里根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

在回忆录中,里根解释说,正是通过这件事情,使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懂得了一个人要对他的行为负责。敢于负责是自立的表现。如果没有年少时的这种负责精神,大概后来也不会当上美国总统。

用现代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孩子的负责精神,让孩子都成为自强、自立的人。

父母积极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孩子的独立意识必须从小养成,应让其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承担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甚至2岁的孩子也让他懂得收拾自己的玩具、睡衣之类。而一个14岁左右的孩子应当成为有能力独立做大部分家务的帮手,如负责决定家里的菜单和烹调、收拾与打扫房间及冼院等等。假如父母过分地宽容、宠爱孩子,会把孩子变成懒惰、有依赖性的人,危害极大。

教育方式得法,教育的愿望才能实现。

第一位步入美国内阁的华裔女性赵小兰女士,堪称美国当今政坛上的新星。赵女士事业上的成功,用她自己的话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孩童时父母给予的良好家教。

赵小兰1954年出生于台湾。她的父亲赵锡成从事海运业,曾是台湾远洋船队中最年轻的船长。1962年,8岁的小兰和母亲、妹妹一同乘船到纽约与父亲团聚。当时,他们一家的生活相当艰难。全家挤住在纽约皇后区的一个公寓房间里。父亲要打3份工,母亲要操心全家人的衣食和照料几个年幼的孩子。

赵锡成通过努力很快在航运财经界崭露头角。事业发展了,家庭生活也改善了,而且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但是,富起来的赵父却仍然让孩子读平民化的公立高中。孩子在外面花费不论多少都要拿收据回家报账。赵锡成说,这不是小气,而是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在美国社会中生存,懂得怎样用钱并养成经济头脑。

小兰的成长不仅得益于父亲的教诲,也得益于母亲言传身教。母亲朱木兰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初到美国时,为了孩子,她毅然放弃工作机会,承担起养育3个孩子的责任。

随着赵锡成事业的发展,家里条件大大改观,家里还请了管家。但小兰的妈妈并没有因此让孩子轻松下来,仍然孩子自己洗衣服、整理床铺、打扫房间。

赵锡成夫妇还让孩子们也参与家务事的决策。如父母每周召开家庭会议,倾听孩子畅所欲言,谈收获,提计划,并让孩子分工负责来完成。

如果宴请客人,3个女儿全是“女招待”,守在客人身后斟酒端菜。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并各自有自己负责的事项。自己的房间和衣服,门前草坪上的杂草,游泳池他们也是自己清理。甚至门口120英尺柏油路,都由孩子协力铺成。作为母亲的朱木兰这样说:“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让孩子从小做家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情。它除了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外,还能使孩子养成务实的良好习惯,培

养孩子的办事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是增进家庭成员责任感和亲情的一种好方式。”朱木兰这段话很有见地,值得借鉴。

赵小兰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不喜欢,但是如今想来。家务事对我的影响是学校所不可替代的。”

进入华盛顿高层圈以后的赵小兰,从总统到同事到媒体,对她的学识、修养、办事能力、团队精神,乃至她那既亲切又带有适度矜持的风度和东方式雍容的气质,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她能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内阁的华人绝非侥幸所致。老布什当年要夫人学学赵家的家教也绝非客套之语。这一评价,更使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刮目相看。对于东方家教和西方家教孰优孰劣,赵小兰并不加以评论,她只是牢牢地记住父母为她所做的一切,并从亲情中获得极大的快乐。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永远读不完的一本书”。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得到了一种力量,他便可以学会自信。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一个出身平民的女子,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连续三次当选。她在重大国际、国内问题上,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立场强硬,做事果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被誉为欧洲政坛上的“铁娘子”。

谁能想到撒切尔夫人人生的成就都源于父亲培养起来的高度自信!而她的父亲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杂货店老板。

从小玛格丽特的父亲就对她要求很严。她10岁时就在杂货店站柜台,在父亲看来,他给孩子安排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不允许女儿说“我干不了”或“太难了”的话,借此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等到玛格丽特入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才惊讶地发现:她的同学有着比自己更为自由和丰富的生活,劳动,学习和礼拜之外的天地竟然如此广阔而多彩。她的同学可以与他们的朋友一起在街上游玩,可以做游戏,骑自行车。星期天,他们又去春意盎然的山坡上野餐,一切都是那么诱人,那么令人愉快。

毕竟是孩子,幼小的玛格丽特心里痒痒的,她幻想能有机会与同学们自由自在地玩耍。有一天,她回家鼓起勇气跟充满威严感的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去玩。”

罗伯茨脸色一沉,说:“你必须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因为你的朋友在做某件事情,你就也得去。你要自己决定你该怎么办,不要随波逐流。”

正是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的高度自信,独立不羁的个性使她常常有一种心理优越感。

玛格丽特所在的学校经常请人来校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她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不管她的问题是比较幼稚,还是比较尖锐,她总是充满好奇地脱口而出,一点儿也不怯场,而其他的女孩子则往往怯生生地不敢开口,她们只能面面相觑或抬眼望着天花板,或者用充满疑惑的目光看着玛格丽特。

回家后,玛格丽特向父亲汇报学校的情况,告诉他自己向老师提的问题时,父亲总是鼓励她:“孩子,你有这样的信心,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辩论家。”

可见,父母积极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强化责任感的培养

人的责任感不是先天遗传的,是靠社会的后天培养和教育逐步形成的。这个培育过程自婴儿时期起贯穿其一生。孩子从迈进小学至青春期,这是一步步离开父母的庇护走向自主自立的阶段,社会心理学称之为具体操作与形式操作的时期。这期间的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在迅猛地发展着,他们已开始独立自觉地去思维,而且在心里对事物有了一定的判断和识别能力,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这个阶段是对孩子进行品行培养的最重要阶段,也就是培养责任意识的最重要阶段。

常听不少家长抱怨:平时自己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而自己病了,孩子却连倒一杯水都想不到,实在令人伤心。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

但很多父母没有想到,在关心、保护孩子的同时,孩子也是需要学会负责任的。在父母的包办代替和过度呵护下,孩子自身的责任意识就被逐渐淡化或抹杀了。他们享受着所有的一切,自我意识慢慢增强,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缺乏热心和关心,这是缺乏基本的责任感的体现。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有的孩子在校除了对学习还有点进取心外,对其它事情都是不管不问,连值日扫地也极不负责,应付了事,总是要其他同学帮他收“尾巴”。

其实,也有不少孩子虽然即将小学毕业,但做事还是虎头蛇尾,学习自觉性、耐劳性差;对成绩优劣无所谓,对爸妈态度恶劣、喜怒无常„„为什么有一部分孩子有这些不尽人意的表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觉性还没有很好形成、自制力比较差、坚持性不够等。然而,只要家长再深究原因就会发现,孩子自身还缺乏一件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责任感。

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妈妈,我的作业呢?”“你自己的东西,你应该知道在哪里!”“我不知道!”然后,孩子坐在那里不动,妈妈开始团团转着去寻找作业本。一个“不知道”,孩子便心安理得地把责任推掉了。也常常听到一些父母叹息说:“我孩子做事总是有头无尾,马马虎虎,真拿他没办法!”而他们却不明白,孩子的这种坏习惯正是自幼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包办代替中养成的。

许多小学教师为学生的草率马虎、漫不经心伤透了脑筋,只好规定作业本必须经家长检查签名。无论老师们对孩子负责的本意多么强烈,但实际上是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应有的责任意识部分地转移给了家长,客观上造成孩子依赖家长“保驾”而愈加漫不经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应从日常小事做起。按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定出可行的计划,并且要持之以恒地督促和要求。许多教育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坚持要求。如上低年级的学生自己整理书包,准备衣物,用品;让孩子自己制定时间表,学会按时完成作业,分担固定的家务劳动,使他们能逐步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等。如果孩子一次再次地不知自己的红领巾的去向,家长就没有必要替他翻箱倒柜,可以让他独自去承担他的漫不经心所造成的后果。

而在孩子完成一件事后,要给予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当孩子满手油污地做完一顿饭,也许会把油洒了一地,也许青菜没有洗就下锅,但妈妈应称赞他:“饭菜做得挺香!”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承担,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要教给他今后还应该怎样就会更好,使他既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看到不足之处,以利于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学习习惯。

家长要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念:学习好是应该的,是自己分内的责任。反对那种孩子得多少分就给多少钱,或许愿以换取孩子努力读书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会从根本上毁灭孩子的责任意识,毒害幼小的心灵,使孩子成为只知索取不知责任和奉献的人。

孩子的责任感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耐心指导。 责任产生、发展的过程正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时期,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独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一个人只有摆脱依赖才能意识到责任,只有独立才能主动承担责任。当我们让孩子独立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会小心翼翼地端碗拿筷,会认真地擦净桌椅。

在反复体验成就感的过程中,自信的种子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逐渐生根发芽,并逐渐形成牢固的个人品质。孩子在独立完成某事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同时客观地认识自己,逐渐意识到什么事是他们能够把握的,什么事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注意强化积极的责任行为是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家长们的唯一选择。

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榜样

责任感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还需要由孩子从外界的吸收中取得。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有对自己喜欢和崇

拜的人进行模仿的心理倾向,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大人在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一般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孩子、对长辈、对爱人、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家长,能够培养出具有很强责任心的孩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种种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家长在工作单位吊儿郎当,抓住机会就跑回家做家务、看电视等;有的家长缺少爱心,一遇到捐款、献爱心等公益活动就退避三舍,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 有的家长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生病住院了也不在医院看护,依旧与牌友在一起豪赌„„父母的这些所作所为,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长期的耳濡目染不由得孩子不受影响,不由得孩子不去效仿,这样的父母即使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责任感,孩子也会很不服气,也会很不以为然。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已,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孩子是否负责任,父母影响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为了教育孩子,父母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能把错误的、不良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立教,万万不能一方面要求孩子有好的品行,另一方面自己却做反面教材。

一位妈妈带着10岁的孩子在车站等公共汽车。汽车一到,年轻的妈妈立即推搡着孩子上去占座位。小家伙钻来钻去,顺利地占到了一个座位。可是妈妈上来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下车后,这位妈妈一路上不停地小声数落儿子,“光长个儿不长脑子”“怎么就不会多个心眼”等等,孩子一脸茫然,不知道哪里做错了。原来妈妈在抱怨儿子只考虑自己,没有把书包放在前面的座位上,为妈妈抢一个座位。这位妈妈最后教训儿子说:“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你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父母用什么样的教育和教育思维来培养孩子,决定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孩子未来是什么样的命运。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广博的知识和聪明的智能,更要有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性。一个人是否具有爱心、同情心,是否善良,直接决定他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决定他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待人友善的同时,要注意引导感受其行为的积极结果,不要因为自己的友善有时得到的是消极结果,而使孩子产生“好心没好报”、“吃亏”、“窝囊”的感觉,以后就不愿意再这样做了。这时,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积极肯定孩子的行为,并在同伴面前给予及时的表扬,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做父母喜欢,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同时,也不妨奖励奖励孩子。这样,孩子体验到积极行为的良好结果,其良好的行为才可能坚持下去。

从一定意义上讲,父母的责任感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孩子也会表现出相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难以想象,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能给孩子正面教育,能培养出很有责任感的孩子。

因此,家长应努力做有责任感的好家长,要求孩子办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要为孩子做遵守诺言的榜样,无论做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反之,如果父母做事总是不守诺言、推卸责任,那么即使你给孩子再多的口头教导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如果你欺骗孩子,被他们知道了,他们就不相信父母了。父母失掉了孩子的信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且欺骗孩子,孩子也可能学会欺骗他人。

我有个同事,一天他在办公室自豪地说:“我的儿子将来一定很有出息,会成为一个大政治家。”当我问他“为什么”时,他说:“前天,我儿子偷吃了他妈妈做好的一盘鱼,怕被责

骂,便把剩下的鱼和汤汁抹到了猫的嘴巴和胡须上。”

这样的父亲,对儿子的欺骗行为不但不加以教导,反倒沾沾自喜,是不可救药的,他儿子的欺骗行为说不定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电视上曾播出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贤惠的儿媳,张罗着给婆婆洗脚。这一切被幼小的儿子看在眼里,他也效仿妈妈的样子,为妈妈打来了洗脚水。当“妈妈洗脚”的稚嫩之声传入我们的耳朵时,我们无不为这传神的一幕所打动——还有比这更生动的家庭教育吗?

因此,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变孩子,首先是改变自己。

第二篇: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责任心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

3、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你们好。

今天,共同来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家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长辈对孩子关心倍致、疼爱有加,可是孩子吃东西时就忘了他们;长辈生病了,孩子却只顾自己玩耍,不去关心他们,有的甚至还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报喜不报犹,在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先说别人的原因。

在学校,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没做完就去玩了;打扫卫生,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塞得连书包都放不下等。甚至连语文、数学书也常有人忘带。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学生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可见,当前小学生表现出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责任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学会负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孩子责任心缺乏原因分析: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觉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我们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致使孩子没有机会独立做本该由他们负责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果小学生想帮家长干点什么,家长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就行了。父母对回报有错误的想法,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实在话,家长替小学生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小学生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父母是孩子终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责任心,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抱怨,不如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大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事业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良好的责任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后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2、让小学生明白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以下责任: (1)对自己负责

a、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并主动复习功课和预习新课,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b、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健康是学习、成长、生活的基础,要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不做危险的事。

c、对自己的意志、品格负责。做一个诚实、活泼、合群、谦虚、正直、宽厚、勇敢、自强、自信、自律、不任性、有同情心的人;不怕困难,主动参与有一定难度的磨砺;能恰当地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遇事不过分紧张,能自我调适情绪;具有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

d、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学会自理、自立,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琐事无须他人督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e、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在属于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把时间尽可能用在对知识的求索上,不要虚度光阴。 (2)对他人负责

a、礼貌待人,宽容大度,知恩图报,说话文明,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b、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诚实不说谎话,做事有始有终,不斤斤计较,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c、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乐善好施,不歧视弱是群体,能伸出热忱的手帮助他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3)对学校负责

a、知道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形象,以学校为容,为学校争光。

b、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做好老师的小助手,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c、在学校穿校服,举止文明,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4)对家庭负责

a、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长辈,关心父母,热爱家庭每一个成员,主动和父母沟通,多听父母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不辜负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b、作为家庭的成员要分担家庭的各种苦与甜,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苦、劳累,有一颗感恩的心,主动帮忙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培养。 (5)对社会负责

a、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争做“五好”小公民。

b、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颗热爱、关心社会的心。

c、树立少先队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懂得“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这个道理。

3、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

(1)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给孩子理智的爱。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

(2)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 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就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

(3)让孩子品尝一下苦果。

孩子尚处于成长之中,他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有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自然后果的惩罚,他自然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不再会马马虎虎、草率了事。在执行自然惩罚法则时,家长应注意言出必行,否则,会降低在孩子们面前的威信,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失去作用。如果一味地强调所谓的说服教育只能束缚自己的手脚,反而起不到教育作用。必要时,家长要“心狠手辣”,“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惩罚是应该的。要知道,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他终身受益。一个孩子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然后才会对家庭、对社会负责。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被许许多多事实所验证的真理。

(4)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有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进行模仿心理倾向,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一般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孩子、对长辈、对爱人、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家长,能够培养出具有很强责任心的孩子。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5)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而且孩子每天在家里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他在学校和户外的时间,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家长要增强孩子对家庭的主体意识,提升孩子在家庭里的主体地位,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

(6)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良好的责任心是要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来维持的,而这恰恰是许多孩子所缺失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很强,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就是做起事情来却只有几分种的热度,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半途而废,稍稍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再坚持下去,在别人看来就非常没有责任心。因此,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平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交给孩子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家长都要全程地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决不允许孩子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要直到孩子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才能罢休。

(7)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

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终的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父母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

四、总结: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五、思考题: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三篇: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方法

有人曾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 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你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这,是一个境界。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

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去。这,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这些没有胡萝卜也依旧热爱奔跑的小兔子呢?

一、 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焦点。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父母亲的心态问题。

父母亲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例如:这次考试考了几分,升学成绩进入了哪一个学校,在班上排多少名次等等,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换言之,你在告诉兔子:“你是为胡萝卜而跑,也就是在培养为胡萝卜而奔跑的兔子。

如果父母亲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

这就像我们在婴儿期的时候一样,不需要跟别人做比较,学有所得,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帮助孩子跟自己做比较,体会从不知到知晓这中间自我的转变,并因此而感到自信、满足,跟快乐。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奔跑的兔子。

有的家长会认为,这个想法听来很好,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好似不太实际,毕竟孩子在学校学习是有名次、有排比的,将来升学考试也是要和别人竞争的。

我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不是要父母亲对学校的排名完全视而不见,我真正的意思是,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忱,孩子才能乐在学习而发挥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父母亲若一味地强迫孩子都要达到最高标准“考第一名,进重点学校”,其实家长们的潜台词是:“我不在乎孩子快不快乐,我只要我自己快乐。孩子成绩好,我才有面子,也才能真正开心。”这个想法不但不容易如愿,更糟的是,还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学习热忱。

有许多辍学的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他们之所以开始对学习完全放弃,就是因为父母亲给他们过高的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再怎么做,也无法 达到父母亲的期望,一次次的考试,不过是在向老师和家长一次次证明,自己是多么的不完美。有谁会喜欢日复一日地摧残自己的自信呢?就干脆放弃了。

因此,建立正确的学习焦点,是父母亲刻不容缓的责任。

怎么去实施这个概念呢?

当孩子拿了一个69分的数学成绩单回来,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成绩上的家长,就会暴跳如雷地说:“你怎么考的这么烂?你丢我们家的脸!你怎么学习这么不认真?” 请家长们想一想,谁喜欢听这样的负面评价,只会让孩子下次更视考试为畏途。 而把焦点放在学习成就感上的父母亲,就会这么说:“这次你考了69分,表示大概还有三分之一的内容,是你还不知道的,爸妈和你一起坐下来,看看这三分之一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帮助你把不懂的地方搞懂。”另外,也可以这么说:“你上次考了65分,这次考了69分,跟自己比起来是有进步。爸妈很高兴看到你对数学越来越有把握,如果能再把那些不懂的地方搞懂,那就更好了。”这么一来,孩子就会持续热爱学习,继续努力了。

二、培养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

孩子的学习动机被扼杀的原因之一,是父母亲只认为,在学校考试成绩良好,才是未来有出息的保证。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在意,而造成孩子过多压力。

然而,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Howard Gardn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要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应从八大能力来做分析。前三项是传统智能:

1、数理逻辑智能;

2、言语智能;

3、空间能力,

另外这个划时代的创新理论,还加了5项新的智能指标,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其中包括了——

4、运动智能;

5、音乐智能;

6、自我智能;

7、人际关系智能;

8、探索自然智能。

这一提倡“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理论,如今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原来一个体能很好的孩子(例如像姚明),在校的数学成绩若不如其他孩子,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就不是个聪明而会受重视的孩子。然而按照Gardner这个“多元智能理论”,拥有极佳的体育素质也是一大智能,这个聪明的孩子绝对值得父母亲好好栽培。

又如80后代表作家韩寒,他在读高中时,曾有过7门功课亮红灯的状况,在传统的教育体系来看,他当然也就算不上聪明,更不用说优秀了。可善于文字表达的他后来靠丰富的文采,成了年轻人崇拜的知名作家,他的经历也很值得那些只重视考试成绩的家长细细思考。

而当红偶像周杰伦,也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学校念书时,成绩平平,高中后也就未继续升学,然而母亲一直给他空间,栽培他的音乐能力。现在的他,俨然一个“音乐小皇帝”,自信十足而充满魅力,对年轻人影响甚巨。

所以,如果父母能用多元价值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就会发觉,其实每个小孩都有他的闪光点,父母亲的职责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它可以熠熠生辉。

如果太过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强迫孩子在他不擅长的部分发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一个和我一起长大的邻居,因为她的爸爸很喜欢音乐,所以从小被逼着去学钢琴,参加各式各样比赛,果然也一路念完了大学的音乐系,然而现在的她,一看到钢琴,就有生理上作呕的反应。她跟父亲翻脸,誓言这辈子再也不碰钢琴!

这真令人感到遗憾,孩子有不开心的成长经验,而父亲也失去了一个原本贴心的女儿。 培养多元的价值观,发掘孩子的兴趣及才能,父母就能为孩子创造真正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

要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先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所谓的“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处理压 力,面对挫折跟接受挑战的能力。具有学习弹性的孩子,能有效地处理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

1、帮助孩子做正面的归因。

学习弹性的培养,首先应着重在孩子看待挫折的眼光。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遇到挫折时,负面消极的想法,会使人压力倍增,容易半途而废;而正面积极的念头,则会让人拥有极佳的抗压及抗挫能力,因而再接再厉,愈挫愈勇。

因此,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觉得似乎怎么念也念不通的时候,父母亲应该帮助他学会压力疏解的技巧,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乐观正面的归因。

举些例子来做清楚的说明吧!

负面而消极的念头 正面而积极的念头我很笨! --> 我这一次没考好。我永远都学不会。 --> 这次我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别的小孩都比我聪明。 --> 我还没找到最有效学习这门知识的方式。

观察孩子的归因,辅导孩子做正面、积极的思考,就能帮助他提高学习弹性。

2、帮助孩子切割他的功课。

克服困难,其实就如同登山,如果一下想攻顶,就会觉得难如登天。最佳的策略,则是制定实际可行的细部计划。

面对念不完的课本,做不完的习题,孩子不知如何入手,因而倍感压力。这个时候,父母亲给孩子最好的协助,是帮他将内容做切割,大目标切割为小目标,比如一天背十个英语单词,做二十个数学题等等。只要按照这个计划,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学会这门知识。

同样的,在这里焦点要放在学习成就上,而不是放在学习成绩上面。

学习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更完善自己,让自己更有成就感,如果考试成绩因此变好,进入重点学校,那太棒了!万一事与愿违,孩子也能够成为一个可以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信的人。

只要这个学习的热忱不减,日后他能够投入精力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必然会在任何行业大放异彩。(作者:张怡筠)

第四篇: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方法

如何让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这已经是老话题了,想让孩子自觉地去读书一直是家长很头痛的事情。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孩子除了在课堂上需要阅读之外,在家里,你也应该对他做阅读训练哦。下面就有十个小方法,可以让孩子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不妨来看一下!

1、练习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是一个让孩子对书籍感兴趣的很好的方法。你读过多少书和你的孩子读多少书将取决于孩子的意愿。例如,让孩子读一段文章,然后妈妈再读一段。某个孩子的妈妈茱莉说:“孩子他们读一页,然后我读了一页”。

2、找到一个传奇人物

许多妈妈发现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涉及到英雄人物的文章,这些英雄最好是孩子知道认识的。建议找一个全套系列的书籍,让你的孩子更好的阅读

3、去参加新书签售会

詹妮弗建议让孩子对书的作者感兴趣。她经常带她的女儿去参加一些儿童作家的签售会,帮助孩子们理解写作的过程。她的女儿也是如此接受阅读启发的,她甚至会自己写书然后跟同学们分享!

4、建立一个家庭读书俱乐部

从图书馆里选出一本书,然后每个晚上读一两章。在第二天晚上吃晚餐时,全家人一起讨论他们读到的内容。

5、建立一个亲子读书俱乐部

你可以和朋友及她们的女儿一起建立一个亲子读书俱乐部,然后谈论各自喜欢或不喜欢的书。

6、让孩子读一些他能听懂笑话

当我最大的孩子刚开始独立阅读时,首先引起他注意的是一本巨大的笑话书。如果笑话书能让他们学会阅读,那就让他们看吧!漫画书也可以。

7、先看电影

可以让孩子将看电影作为培养阅读兴趣的出发点。带孩子去书店,让他选择关于他最喜欢的电影或人物的书籍。

8、让孩子帮助你研究项目主题

一位孩子的妈妈,玛丽,让她的孩子来帮助她研究各种项目主题。由于她的孩子认为这项研究是为妈妈做的而不是为他们(尽管玛丽会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课题),所以孩子们会更愿意阅读项目的主题。

9、读书第一

当一部电影是以书籍改编而成时,如果孩子想看这部电影,那么必须先把书看完。

10、 满足孩子的兴趣

妈妈们常常忘记一件事,就是阅读非小说类的书仍然是阅读。有时候,让孩子们阅读他们最感兴趣的书籍往往也是在帮助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五篇: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生活条件越优越,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11月12日,本版刊登了一名读者的来电。她说,儿子今年读初一,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家里的相机摔坏了,一点内疚的感觉都没有。无奈之下,我扣了他两个月的零花钱,用来抵维修的费用。不料,他恼羞成怒,绝食抗议。这名家长说:“儿子一点责任心都没有,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为此,本版组织了一组文字,让我们来听听专家、家长的观点。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责任心差的孩子,大多数家境优越。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需要,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使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那么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言传身教。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然而,现在有些父母把很小的孩子寄养在亲戚或老师家,等孩子大了或出现问题了才接回家管教。在这些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没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些孩子又怎会听进父母的劝呢。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曾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们长大以后,要自己去谋业。我只留给你们精神财富,决不给你们留下金法郎。”在居里夫人的影响下,后来女儿成了著名科学家。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时,家长在答应孩子的要求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当然孩子在照顾的过程中,难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时候家长应该进行监督,并告诉孩子疏于照顾的后果,让孩子负起责任来。

4、培养孩子的耐心。心理学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轮流玩的儿童游戏,小孩如果让玩伴先玩,自己等到最后,一定能享受到没有人催促的乐趣;放学回家后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玩耍;让孩子学会忍耐,先面对痛苦解决问题,事后享受的快乐才会更大。否则尽管他们智力不比人差,成绩却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5、让孩子体验成功。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怎样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寒假中遇到一些家长,他们都告诉我,看到假期中的孩子无忧无虑,作为家长,他们感到高兴。但转眼假期就将结束,孩子又将面临新的学习生活,他们特别担心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又将碰到种种挫折,看到孩子面对挫折时的痛苦,他们就感到痛心。我对这些家长说,其实今天的孩子缺少的就是抗挫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无论对于孩子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些家长听了以后,都向我咨询该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我想结合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相关文章以后,谈谈如何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帮助孩子认识抗挫折能力的重要

家长要告诉孩子,无论在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中,一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而看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就要看这个人是如何面对种种挫折的。家长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怎样面对挫折取得成功的故事,也可以告诉孩子,很多成功者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克服种种困难,有着惊人的抗挫折能力。还可以从反面教育孩子,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抗挫折的能力,那他其他方面就是十分优秀,最终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我可以给你提供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学的高才生去某单位应聘,面试结束以后去看录取的情况,结果发现自己面试的成绩很差。他经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就去投河自尽。幸亏被好心人及时救起,这时他们家发现那高才生面试的成绩是第一名,是孩子在看成绩时看错了一行。那高才生欣喜不已,马上去单位报到。但老板却不要那高才生了,理由是那高才生抗挫折的能力这样差,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更大的挫折,那该怎么办呢?家长就可以把这些正反两方面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认识到,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抗挫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 引导孩子乐观地面对遇到的挫折

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要告诉孩子,困难是暂时的,一切总会过去。比如,当孩子在测验中考砸了,在总结经验教训以后,告诉孩子就不要去多想什么了,不要总是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可以让孩子高声地告诉自己:“我是个不错的学生,下一次我就能考好了,我能行,我能行的!”然后可以陪着孩子逛逛商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卡拉OK娱乐一下。让孩子很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能很快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孩子,往往抗挫折能力就是比较强的。

三、 在生活中设置孩子抗挫折的情境

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是在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的。寒假中,或许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开学以后,很多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比如,刚开学的时候,或许天气还冷,但是,家长要让孩子自觉按时起床;高年级的孩子,早饭可以由他自己去做。再比如,寒假中的生活或许没有规律,更不要提早起锻炼身体了。开学以后,可以提出让孩子早起锻炼身体,参加长跑。坚持锻炼有利于磨练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抗挫折的能力。生活中的这些情境,对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是很有效的。

四、 推荐孩子阅读名人抗挫折的故事。

上文已经提到,很多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抗挫折的能力特别强。推荐孩子读这些名人如何抗挫折的故事,有利于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增强。在看了名人抗挫折的故事以后,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就不足挂齿了。比如,本来我孩子遇到挫折就愁眉苦脸。在我推荐他读了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我生活的故事》以后,孩子的心被震撼了,他情不自禁地说:“我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作家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渐渐地,当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就能以名人的经历来鼓励自己了。 抗挫折能力的强弱是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家长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这种能力,以让孩子能够在学习和生活的风浪中乘风破浪前行。

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一、习惯养成——责任心培养的起点1.学习习惯养成中培养责任心。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作为班主任我非常重视在每一堂课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学会听讲、回答问题、读书、写作业,培养学习做事的认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知识不要单从兴趣出发,要磨练自己学习的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说明学习的责任心就强。为此我特意在班上设立了“完美责任心单项奖”。哪个同学表现有突出的责任意识就奖给他一朵小金花,如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小朋友、作业认真书写准确的小朋友、做值日生负责的小朋友等。除此以外,我还从班主任的课堂延伸到所有学科的课堂。因为有部分学生往往是上班主任的课守纪律,而上科任老师的课就放松了,针对学生的两面性,我要求本班学生不仅要上好班主任的课,更要上好其它学科的课,这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一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厌其烦地“反复抓、抓反复”,塑造着学生上课主动学习的责任心,现在同学们逐渐上课自觉了、稳定了,视上课专心为己任。 2.劳动习惯养成中培养责任心

就在班级的卫生劳动中,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做事往往没有质量保证。如随便拿一把没有洗过的拖把,在教室地面涂涂湿,就拿去放着,这样根本达不到拖地的目的。我要求他洗干净拖把并绞干才能拿到教室拖地,拖时需用力地拖,把地面的污滞拖干净,角角落落都拖到,这样才算完成拖地的工作。如果遇到责任心差、不积极完成劳动任务的,要严格要求,发挥“磨劲”,教育学生做什么事都要做得最好,都要向第一看齐,做每一件事每件事都要很投入。在分配劳动任务时,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服务的小岗位,每天做好一项工作,如拖地、擦窗、擦黑板等,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每天的工作,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激发 “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的良好情感,在平素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培养自我责任心。我还制订家务劳动承包细则,与家长联系好,每个学生自己划定每天应该完成的家务事,而且要把活儿干好,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家务活应该人人承担。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从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终身受益. 3.从小事做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首要的不是逼迫他们做强化练习,而是寻找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可以把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去,比如劳动小组长、早读评分员等,在具体的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集体的真实联系,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处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但是,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表现时好时坏,学习责任心时强时弱,这时我们要允许学生有反复,有倒退。只要我们有耐心,坚持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好的习惯养成了,责任心也必将增强。

二、在家庭、集体活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1.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目前由于很多家长的包办代替 ,使孩子自身无任何责任可言,久而久之,其责任意识就被逐渐抹杀或淡化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尽管其能力还相对较弱,但是他们已经能够并且乐于去做一些事情,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在这过程中,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一种责任意识,促进其责任心的发展。因此我多次和家长一块儿探讨、研究: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责任心培养?为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意识状况,我给每个学生建立了家校联系本,每个星期布置一项家庭习惯养成作业,如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等,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制习惯作业。家长对学生的情况一个星期一个反馈,老师一个星期一个小结。同时,提倡家长与孩子一块儿谈心,告诉他们怎样在家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在学校老师的做好学生,同学的好伙伴,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责任心 学校每年举办的元旦“七彩摇篮”文艺活动和六一“走进书海“读书节活动时我都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体现和体验自身的价值,以进一步增强自我完善的责任意识。而且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在社区的文明建设、照顾孤寡老人、植树养花等活动中,尽到小学生的责任。

三、责任心的迁移性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何谈对他人负责?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心?但责任心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可以迁移的过程。对于社会责任心的培养可以向家庭责任心迁移,家庭责任心也可以向社会责任心的培养迁移。对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让小学生在小事上充分感受责任的分量。哪怕只是倒一次垃圾,洗一块手帕,忠于职守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小学生对他人负责,对自己生存的环境负责。如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称赞他“看,今天小明真不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个负责任的好孩子”从而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行为动机。又如孩子早上动作慢,上学迟到,挨老师批评,通过让孩子承担“失责”的后果,从而懂得上学绝不是自己个人的私事,而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以达到对社会责任的效果。

班级中设置班干部,不仅是为了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班干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因此,不管实行怎样的班干部轮换制,班主任都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培养班干部的能力。怎样培养小学生班干部呢?

一、传授方法 学生的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给班干部传授方法。

1、“扶着走” “扶着走”的关键是抓好“第一次”。一个新的班集体组成以后,对于新产生的小干部来说,会遇到一连串的第一次——第一次组织早读,第一次带领学生劳动,第一次组织课外活动等。在“第一次”前,班主任要耐心指导,手把手地教。年级越低,越得细心指导。如:第一次早读,班主任要告诉班长提前十分钟到校,先将早读的内容和要求抄写在黑板上,等同学们陆续到校后组织上早读,个别同学学习有问题要耐心解答,对纪律有问题的同学要先暗示,后提醒,尽量不发生冲突。早读结束后要进行小结。

2、“领着走”这是半扶半放阶段。班干部有了一些工作实践经验以后,班主任可在各种具体工作之前,请小干部提前设想,提前安排,自己充当参谋。如,班里组织春游活动,班主任先请班干部谈谈具体想法,然后进行补充:怎样做到文明春游?班里的家庭特困同学怎么办?假如那天下雨,有没有第二方案?.....像这样经过班主任的耐心引导,班干部会逐渐成熟起来。

3、“放开走”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后,班主任应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工作。“放开走”并不是撒手不管,班主任可定期召开班干部例会让班干部互相交流经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主任要大力表扬敢于管理。独挡一面的干部,在班干部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二、严格要求“响鼓更需重槌敲”,班干部不仅有管理作用,还要有榜样作用。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班干部犯了错误,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一视同仁。

2、要强化班干部的服务意识,要求班干部对同学“一视同仁”。

3、教育班干部不要翘尾巴。

三、树立威信班主任要主动热情地帮小干部树立威信。其具体做法是:

1、要给班干部独立工作创造机会 每月可设一次“自主日”,这一天从早到晚,班里所有的事情都由学生自己解决处理,这样,可锻炼班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

2、要教育学生尊重班干部,服从干部的领导 班主任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干部就是尊重集体,服从干部,就是服从集体。

3、要适当地给班干部摆功,让同学们知道班干部为集体付出的辛劳

4、在班干部工作有失误时,班主任应主动给班干部减压 班干部在开展班级工作中,难免出现失误,此时,班主任应主动承担责任,帮助班干部减轻压力。批评班干部时,尽量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沛县汉源中学安全知识下一篇: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