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2023-03-25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保险公司价值投资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保险业行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0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全国保费收入仅4.6亿元。2000年,全国保费收入达1596亿元,年均增长34%,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世界保险业现状看,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还相当低。1999年,我国人均保费(保险密度)才110.58元(约合11.4美元),与瑞士的4654.3美元、美国的2722.7美元和香港的1072.8美元相比,相距甚远,位居世界第78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保险深度)才1.49%,位居世界第66位,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左右。从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看,还存在竞争主体偏少,垄断程度较高;中介市场和再保险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保险产品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

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否给投资者们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保险公司不值得投资”呢?针对这样的疑问,我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首先对保险业进行了行业分析。

一、宏观经济对本行业的影响

(一) 宏观经济变化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1、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原保险保费收入(按《企业会计准则(2006)》设置的统计指标,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来衡量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根据原保险保费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数据来反应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将数据用spss处理后得到原保险

保费收入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趋势如下图:

图1显示了2010年第一季度—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总收入与同期国内

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可见每年第1季度的保费收入均较高,并且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同样每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均较高,也呈现出了周期性波动。两者在图形上呈现出反相关的关系,但同时也可以看出GDP的上升往往预示着保费收入的升高。也就是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对保险行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通货膨胀率(用CPI衡量)

适度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恶性通货膨胀将会对经济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它对保险业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我将CPI和保费收入的数据标准化后得到图二,由图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见通货膨胀率没有很直接的影响到保险业。

3、市场利率

保险业是一个具有金融性和理财性的行业,尤其是寿险业,这种性质尤为突出,那么利率必然会成为影响寿险业务的重要因素。以下是2008年-2012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原保费收入以及寿险保费收入的数据:

表12008-2012年利率及保费收入

存款利率

原保险保费收入(万

元) 2010 2.4375 36319928.624460241.6 27843247.3

424198773.3寿险保费收入(万元) 16645929.5 18643596.1 6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以及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2008 3.276 2009 2.25 2011 3.3125 35848128.06 21738978.42 2012 3.25 38719824.52 22270142.44

按照通常对投资行为的预期,利率的升高势必会使投资的势头减弱。由表格可以看出,在2008年-2009年利率的下降的同时保费有所上升,但不排除整体增长趋势的带动影响;2009年-2010年利率上调,保费大幅度增加,这与预期并不一致,可能更多地受到了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的影响;2010年-2011年利率的大幅升高对保费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在201

1年-2012年,利率的微弱上涨使得总保费有所上涨并超过2010年的保费收入,但寿险上涨后的保费收入仍不及2010年,可见利率对寿险的影响相对行业整体更强。

4、财政收支

财政的收支差额可以反映出一国经济运行的情况,适当的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下表是我国财政收支差额和保费收入的数据:

表22001-2011年我国财政收支差额与保费收入

统计年度

201

1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

5200

4200

3200

22001财政收支差额(亿保费收入(万元) 元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以及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

用spss对财政收支差额和保费收入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得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80,显著性检验的p值为0.061,若将α设为0.1,则检验显著。说明财政收支差额和保费收入之间呈现反相关关系,即财政赤字可以增加保费收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5、心理因素

保险业是一个十分受消费者心理因素影响的行业。投保者怀揣各种各样的心理原因,投保或者不投保。以前大部分人投保目的是出于保险产生的初衷:转嫁风险。这样的心理使得保险企业和消费者实现了双赢。

然而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具有了更多的种类和功能,消费者的心理出现了变化。比如当前的子女教育婚嫁保险、养老保险等都有投资储蓄的特点。那么一些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考虑这类保险。这类险种一方面具有安全保障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储蓄保值的作用。那么消费者的储蓄心理就会对保险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样的,也会有负面的心理影响保险行业,比如牟利的心理。保险行业存在着的道德风险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一些投保人在投保时超额投保或隐瞒投保条件,故意把预计必定要发生的危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比如私人危房、集体危房投保等等。甚至有一些人会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来欺骗保险公司的“赔偿”,比如人为制造失窃的假象,骗取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赔偿。这种心理表面上促使了部分保险消费行为,但是这种消费行为本身是不利于保险业发展的,随着商业保险相关法规的健全以及经营的规范化,这种心理也会趋于减少。

还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购买保险而不出险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而且当出险后保险的索赔难使得很多消费者对保险退避三舍,给保险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 宏观经济政策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过查资料总结出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历的主要阶段如下:

一、08年7月以来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二、08年9—12月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09年10年12月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11年—1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下图是原保险保费收入随时间变化图:

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种“刺激”下,2008年的保险业蓬勃发展,从图三中可以看出其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往年。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开始了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些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险业继续向好发展。

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转向一松一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现为央行于2011年2月9日,4月6日,7月7日连续调高存款利率,稳健的货币政策冲击了保险业的发展,增大了购买保险的机会成本,从而使得2011年保费收入有所下降。

2.针对保险业的特殊政策

有关人士分析,2010年保费收入的大幅上涨主要源于财产保险,这和保监会规范产险市场竞争,利好大型产险公司以及北京等地规范车险费率管理,费率有所提升等因素有关,更有

预测说产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将随监管的日益规范得以提高。说明政府针对保险业的某些特殊政策会对保险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保险业的市场结构

1.行业分类

在标准行业分类法中,保险业属于分类I.金融保险业。

2.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分析

显然,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3.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根据产业的发展情况,可将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判断产业出于哪个阶段需要从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和利润的变动情况着手。下表反应2002年-2012年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年增长率变动情况:

表32002年-2012年保费收入的年增长率

统计年度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保费收入0.440.110.140.140.240.390.130.30-0.010.27 (万元) 7 3 1 5 7 1 8 4 3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 2012 0.08

从表中可以看出,保险业的增长率十分不稳定,有高有底,但基本保持正值。可见这时的保险业并不是一直处于高增长的状态,也不处于0增长状态,利润基本处于上升态势。所以我认为保险业正处于从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渡阶段。

4.产业的经济结构分析

根据所查的资料分析,我认为我国的保险业正处于从寡头垄断到垄断竞争的过渡阶段。

2004年以前,我国保险业实现了从完全垄断到寡头垄断的过度。在2004年,我国的四家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集团的寿险业务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83.15%,可见当时我国寿险市场垄断程度很高。同样,从财产险市场份额变化看,中国人保在财产险市场中也始终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但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已从2000年的77.33%递减到2003年的66.88%,下降了10.53个百分点;位居第二的太平洋财产险和第三位的平安财产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在2000—2002年期间有所上升,分别从2000年的11.2296和7.8%递增到2002年的13.1%和10.4%,但在2003年也出现了小幅下降。与此同时,包括外资公司和其他内资小公司在内的其他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快速提高,已从2000年的

3.65%大幅度提高到2003年的11.75%。但市场份额的下降并不能否认当年我国保险业已脱离寡头垄断行业。

然而近些年来,在保险业赫赫有名的保险三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也并不如前些年那么风光了。2010年7月,在保监会公布上半年全国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统计情况中,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930亿元,中国平安实现1231亿元,中国太保实现793亿元,3家累加共占到上半年全国保费收入7998.6亿元的49%,这一比例低于去年的51.16%,三巨头的“垄断”地位有所下滑。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接连发力银保渠道的新华保险在2010年上半年异军突起,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46.26亿元,同比大增68%,挤进寿险三强,打破了传统的三巨头格局。

可见我国保险业正向着积极良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垄断的减弱,竞争的加剧,我相信保

险公司会更加积极优化其保险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保障,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收益。

第二篇: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模式之法律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养老地产市场潜力巨大,而保险资金投资需求与养老地产项目性质具有很好的匹配性,2010年9月出台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持鼓励态度。但是由于我国养老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养老地产的概念、投资方式、运营模式、运营风险控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不明确,困扰着投资者,本文将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并通过借鉴美国发展较为成熟的持续照护养老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下称“CCRCs”)的经验,对上述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提供建议。

试图将养老这一主题融入房地产规划、开发、运营、管理过程中,开发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或社区,并整合其他相关产业资源,由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娱乐、护理、医疗等服务的综合性开发项目。

一、保险资金与养老地产的匹配性

根据201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报告(2011)》(下称“《金融报告》”),近10年,保险公司总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10 年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5.05万亿元,同比增长24.4%;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银行存款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30.21%,债券投资占比49.85%,股票投资占比11.11%。由于2010年债市和股市的下跌,全年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4.84%,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2010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过度地集中于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占比高达80.06%)等收益率较低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运用渠道过于集中,一旦债市、股市下跌,对于保险资金收益率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金融报告》指出,“在行业资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保险业迫切需要提升资金运用水平。”保险资金要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收益率,需分散投资渠道,增加对收益率较高且风险较低的项目投资。

由于我国的养老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其收益率究竟如何尚不明朗。据有关测算,较为保守的估计认为养老地产收益率约在4%-10%之间不等,高端养老地产的收益率会偏高一些,一般而言高于银行存款、债券,但低于股票投资 ;而较为乐观的估计认为养老地产的收益率至少在15%左右。 虽然对养老地产投资收益率的预测不一,但是目前基本的共识是养老地产投资收益率将高于银行存款、债券,但低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投资。笔者认为,如上所述,我国养老地产的市场潜力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收益率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相对于其他投资渠道而言,属于回报率较高且风险较低的投资对象,与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相匹配。

此外,保险资金可运用的中长期资金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收周期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养老地产建设、运营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可长达10至15年,经济实力不强或没有外部金融工具支持的投资者很难进入这一领域。 而保险公司不仅具有大量可运用资金,而且据有关统计,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 年的中期资金 ,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收周期十分匹配。有学者指出,目前“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保险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 笔者认为,保险公司运用中长期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果。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基本法律环境

《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第三条第

(四)项指出,“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政府重点投资兴建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

2009年出台的《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和《险资投资股权办法》打开了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之门。《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需符合产权清晰、权证齐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等条件 ,但根据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投资养老不动产„„不受第十一条第一款第

(一)项至第

(五)项及区位的限制„„”根据《险资投资股权办法》第十二条,养老企业属于保险资金可采用直接投资股权方式的少数几类企业。 由于保险业务与养老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上述规定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限制要明显少于投资其他与保险业务无关联的不动产或企业股权。

2011年8月3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最新颁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章第

(六)项规定,“整合保险产业链,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实体„„等相关机构股权。”第十章第(三十四)项规定,“推动研究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等税收支持政策。”

可见国家层面的法规政策对于社会资金,尤其是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持鼓励态度。但是,目前就社会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国家层面的规定仅针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出台了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但未对社会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做出全面的规定。地方层面的规定对于社会资金投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出台了优惠政策,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立、运营做出了一些监管性规定,但是各地的规定并不统一 ,因此,笔者认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前需对当地的优惠政策、监管规定进行全面的法律调研。而《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和《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规定较为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待细化。

三、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投资方式

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保险资金可以采用债权、股权或物权方式直接投资养老不动产 ,且各种投资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亦可以多种方式投资同一养老不动产。以下逐一分析三种投资方式:

(一) 债权方式:由于债权投资方式还本付息的特点,相对而言风险较低,但是其收益也较低,且保险公司作为债权人不具有运营、管理养老地产的权利。

(二) 物权方式:保险公司以购买的方式取得养老地产所有权,在目前尚无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投资方式将在养老地产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时产生高额的税费,且涉及有关证照变更的复杂手续。保险公司将直接作为持有人运营养老地产。

(三) 股权方式: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养老地产,相对于物权方式而言,办理股权过户及登记手续较为便捷,且产生的税费较少;相对于债权方式而言,保险公司作为股东有权运营、管理养老地产并在盈利时取得较高的分红收益,当然亦需承担养老地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养老地产的法律依据有以下两种:

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二十条,“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不动产,拟投资的项目公司应当为不动产的直接所有权人,且该不动产为项目公司的主要资产。”《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没有对“项目公司”进行界定,一般而言,项目公司是指为开发某一项目而专门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就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养老地产而言,笔者认为,养老地产项目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为养老地产的直接所有权人;其次,养老地产为项目公司的主要资产;再次,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六条第

(五)项,保险公司不得“投资设立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者投资未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项目公司除外),或者以投资股票方式控股房地产企业。”该规定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企业”并未进行界定,有待进一步立法予以明确;从现有上述规定可推知,项目公司只能是为投资、建设、运营养老地产这一特殊目的而设立的公司,而不能是以各种房地产开发为经营范围的一般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房地产企业。

而根据《险资投资股权办法》第二条、第十二条,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 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企业的股权,即保险资金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养老企业股权。

保险公司依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与依据《险资投资股权办法》投资养老地产的主要区别如下:

1、可运用的资金种类不同。若依据前者,则保险公司可以运用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及其他资金 ;若依据后者,则保险公司仅能运用资本金或者与投资资产期限相匹配的责任准备金 ;

2、保险公司自身应满足的条件不同,例如:拥有专业人员的类型和数目、净资产等 ;

3、被投资的企业需满足的条件不同。若依据前者,则被投资的企业需满足上述项目公司之条件;若依据后者,则应当满足其第十二条规定之条件;

4、投资程序不同。若依据前者,则保险公司在确定投资意向后,通报中国保监会,并在签署投资协议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若依据后者保险公司进行重大股权投资(即对投资企业实施控制)应当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核准,进行非重大股权投资应当在签署投资协议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

5、财务核算不同。依据前者,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在财务核算上是以不动产计算的事项;而依据后者,在财务核算上是以股权计算的事项 。

虽然《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方式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其未与养老服务机构的有关规定进行衔接。如上所述,与养老服务机构相对应,养老地产可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两类。笔者认为,由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设立的项目公司、养老企业均属于营利性机构,因此,保险公司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或《险资投资股权办法》以物权或股权方式投资的养老地产均为营利性。

四、保险公司运营养老地产的模式

目前国内养老地产成功运营的案例甚少,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问题困扰着进军这一领域的投资者 。笔者将通过分析美国最为典型的养老地产CCRCs所采取的运营模式,为保险公司在我国现有的法律环境下运营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提供建议。

(一) 美国CCRCs的运营模式:CCRCs与入住的老年人签署的入住协议集中反映了CCRCs的运营模式,笔者将通过CCRCs入住协议解析其运营模式。为了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CCRCs通常提供多种入住协议,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

1、入住费型协议(Entrance-fee contracts)

1) 类型:CCRCs通常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经济、信用记录等状况,建议老年人选择不同类型的入住费协议。入住费型协议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

全面型入住费协议(Extensive contracts)。老年人在入住时缴纳一笔入住费,并每月支付月费,CCRCs向老年人提供住所、全面的照护服务及各种设施。在这种协议下,老年人支付的入住费较下述两类协议高,但可以根据健康状况的变化随时从独立生活单元移入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单元,而无需另行支付或少量支付额外费用,即CCRCs将承担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大部分经济风险。

修正型入住费协议(Modified contracts)。老年人缴纳的入住费及月费低于前一种协议,CCRCs向老年人提供住所、协议约定的一定服务及设施。在这种协议下,CCRCs需按照协议约定向老年人提供一定天数的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且不收取额外费用和/或就老年人需支付的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费提供折扣,若超出协议约定的期间,则老年人需按市价支付相关服务费。

服务费型入住费协议(Fee-for service contracts)。老年人缴纳的入住费及月费低于前两种协议,老年人需要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时需按照市价支付服务费。但相对于非CCRCs住户,CCRCs的住户在获取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资源时享有优先权。

2) 入住费运营模式:据估计,美国65%至75%的CCRCs均提供入住费型协议,可见入住费运营模式是最为流行的CCRCs运营模式。CCRCs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经济、信用记录等状况与其协商确定入住费及月费的金额,并在合同中予以约定。老年人通常将其原有房产出售或者将其他财产变现以缴纳入住费。

入住费运营模式属于持有性经营,入住费既不同于购买不动产的费用,亦不同于房屋租金,其在性质上类似于保险金,其保障老年人在CCRCs获得居住权及在需要时获得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但住户并不获得其居所的所有权。而CCRCs被视为微型的保险公司,受到美国保险部门的监管。

CCRCs将住户缴纳的入住费用于自身发展、设备更新维修、支付老住户产生的医疗费用等。如果协议终止或者住户去世,绝大多数的CCRCs将向住户或住户的遗产返还入住时缴纳的入住费,返还的比例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从50%至100%不等。

2. 租赁型协议(Rental contracts):不同于入住费型协议,在租赁型协议项下,老年人无需支付入住费,仅需支付额度较低的保证金(通常是第一个及最后一个月的租金)及月租。住户将按照市价支付照护费用。

3. 销售型协议(Ownership option):在该等协议项下,老年人购买CCRCs的住所,取得房屋所有权。据有关统计,美国CCRCs提供销售型协议的相当少。

(二) 我国保险公司运营养老地产模式建议:从上述CCRCs的运营模式来看,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入住费型持有模式、租赁型持有模式、销售型模式。

目前国内运作比较成功的养老地产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采取会员制运营模式,会员入住时需缴纳一定金额的会员费,并每年支付年费。入住会员可选择对于老年公寓有使用权,这种会员制与使用权相结合的方式类似于CCRCs的入住费型运营模式;入住会员亦可选择取得老年公寓的所有权,这种方式则属于销售型模式。北京太阳城养老社区则采取租售结合的运营模式。

销售型模式具有资金回笼快的特点,但是在品牌培养上逊于持有模式,且由于养老社区通常对于入住人年龄有一定的要求,故在老年人去世后房屋的继承、转让受限。就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不动产„„;本款前述投资必须遵守专地专用原则,不得变相炒地卖地,不得利用投资养老不动产„„的名义,以商业房地产的方式,开发和销售住宅。”这是否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无法采取销售型模式?笔者认为,上述规定所称的“住宅”应为普通商品房,本意在于防止保险资金涌入楼市而推高普通商品房房价,其并不能等同于养老社区中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并向特定年龄以上老年人销售的住宅,建议在后续的法规制定中予以明确。

租赁型持有模式对于住户而言入住门槛较低,客户群较为广泛,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客户流动性较大且资金回笼较为缓慢。

入住费型持有模式虽然入住门槛较高,针对的对象主要为中高收入老年人,但是,老年人入住时缴纳的入住费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客户流动性,且可以加速投资人的资金回笼,因此,入住费型运营模式较其他两种运营模式更具有优势。

五、运营风险防范之若干法律建议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市场低迷,这对于CCRCs维持经济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房价下跌,老年人延缓出售其原有房产或其他财产而移居CCRCs,CCRCs的占有率下降,新住户缴纳的入住费减少,而入住费是CCRCs主要的运营费用及利润的来源;另一方面,CCRCs通过信贷市场融资更为困难,不利于CCRCs建设新项目或并购。 但是,总体而言,CCRCs对于经济危机的耐受力较强,由于CCRCs向老年人提供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占有率仍然高于老年人辅助生活社区、老年人护理院及租赁型独立生活设施,且不履行债务或申请破产保护的CCRCs仅占很低的比例。

由于养老地产具有一定的保险功能和公益性质,为了维护住户的权利,对养老地产的运营风险进行规制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美国绝大部分州均出台了法规规制CCRCs的运营风险,措施主要包括投资养老地产许可制度、向住户披露信息义务、建立准备金及提取一定比例入住费存入第三方账户等财会责任、示范合同条款、住户权利保护等。 这些制度对于我国立法者就养老地产运营风险规制出台法律法规具有借鉴意义。

虽然我国尚未出台养老地产运营风险规制法律法规,但是市场带来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美国的CCRCs发展时间长,运营风险防范体制较为成熟,笔者将结合美国CCRCs运营风险防范体制,为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地产控制运营风险提供若干法律建议:

1、如上所述,笔者认为,CCRCs普遍采用的入住费型运营模式较有优势,这种模式下住户缴纳的入住费、月费对于养老地产的良性运营至关重要。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地产需全面考量占有率、死亡率、发病率及医疗照护费用等因素,通过精算评估养老社区的长期经济状况和持续运营能力,以确定合理的入住费、月费。 为了避免风险发生后产生纠纷,双方签订的合同应明确约定合理的入住费返还时间 ,以及在特殊情况下调整月费的可能性。

2、美国多数州的规定均要求CCRCs建立准备金制度,以保证其提供服务的能力。例如:宾夕法尼亚州即规定CCRCs的准备金不得低于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抵押贷款本息或者10%的年度运营资金。 虽然我国对于养老地产建立准备金制度尚无任何规定,但是,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维持养老地产的良性运营,笔者建议,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宜建立准备金制度,准备金额度可根据一定期限内的运营成本确定。

3、由于住户在CCRCs的居住时间较长,有可能出现无力支付月费、医疗照护费等费用的情况,很多CCRCs为符合经济救助的住户提供资助或者慈善照护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可建立住户无力支付费用的慈善救助机制,从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慈善救助基金,这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当然,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地产在住户入住前需全面审查及预测住户的经济状况,通过与住户签订的协议或者公开的制度明确约定向住户提供慈善救助的条件及范围,并争取政府提供的补贴,以避免过重的慈善救助给养老地产的正常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篇: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网销保险异军突起传统保险中介渐被边缘化前瞻网摘要:王老吉PK加多宝,和其正消失了;360PK金山,卡巴斯基消失了;可口PK百事,非常可乐消失了;苹果PK三星,诺基亚消失了;小三PK正室,官员消失了。按照这种逻辑,各保险公司网销PK线下,保险中介是否也会消失?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过在现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却出现了“鹬蚌相争,渔翁消失”的有趣现象。细想来这种逻辑也合情合理,商场如战场,从来都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保险销售渠道的竞争一直很激烈,互联网的加入更可能导致部分保险公司无钱可赚,甚至消失。

中介渠道收入占比开始下降产险明显

一直以来,保险中介就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销售渠道。数据显示,2012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2757.7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540.3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9217.41亿元,占2012年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4%。

保险中介又包含了保险专业中介、保险兼业代理、保险营销员三个部分。保险中介内部之间,同一类型中介内也都竞争异常激烈。保险专业中介渠道以销售产险为主,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1007.7亿元;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以及保险营销员以销售寿险为主,2012年兼业代理机构实现5877.17亿元的保费收入,保险营销员实现保费收入6010.16亿元,也是保险行业最重要的两大渠道。

保险中介机构近年来的整体经营数据一直稳中有升,那我们就看看保险中介行业哪些数据在下降。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32家,同比减少22家;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4%,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财产保险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寿险下降1.8个百分点;财产保险公司通过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3%。

从整个保险中介行业的下降数据来看,除了个别传统产险的保费收入下降外,就是整个渠道收入占比的小幅度萎缩。寿险方面由于产品特征,依然依赖于线下销售并实现份额增长以外,产险各中介渠道保费收入占比均出现了下降。这或许也印证了互联网的进入,开始对保险销售渠道格局的改变。

网销保险能否威胁到传统保险中介

1 我们之前对网销保险进行过一组数据分析:保险网络销售是近两年增速最快的渠道,很多公司网销保费多翻番,最高的增速甚至超过400%。2012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在线保费收入规模达到39.6亿元,较2011年增长123.8%,占中国保险市场整体保费收入0.26%。

仅仅0.26%显然无法撼动82.4%这个数字。但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起始元年,如果说2012年的网销保险只是热身,那么2013年好戏才开始上演。2013年10月,由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和腾讯等合资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千呼万唤中终于通过保监会审核批,注册资金10亿元,注册地在上海外滩金融试验区。业务范围包含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家庭财产保险、货运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

此外中国平安、泰康人寿、天平车险、昆仑健康等10家保险公司已经在淘宝网上开设了官方旗舰店。

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从0到2012年6.3%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仅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而保险市场远没有消费品市场那么大,意味着保险市场销售渠道的变化可能比网络零售市场更快。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网络保险市场未来五年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增速料将有所下滑,但渗透率将明显提升。2017年中国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在线保费收入规模将达到1087亿,渗透率将达到3.64%。2020年或超过6.3%的渗透率,而这仅是个过于保守的数字,初生金融市场的变革远比消费品市场来得剧烈。

2013-2017年网络保险市场容量预测(单位:亿元,%)

2

附:《2016-2021年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概述

1.1 保险中介行业的定义

1.1.1 保险中介的定义 1.1.2 保险中介三大主体分析 1.1.3 保险中介与保险的相关性

1.2 保险中介行业的分类

1.2.1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1、保险代理公司

2、保险经纪公司

3、保险公估公司 1.2.2 保险兼业代理机构 1.2.3 保险营销员队伍

1.3 保险中介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1 保险中介行业法律法规 1.3.2 保险中介行业监管环境

1、保险公司中介业务检查成效显著

2、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3、市场风险得到及时化解

4、制度建设逐步完备

5、行政许可工作进一步规范

6、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升

1.3.3 “十二五”期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任务

1、推动保险营销员体制改革,鼓励保险营销模式创新

2、大力发展专业中介机构,提升行业的专业化水平

3、鼓励兼并重组和综合经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4、提升机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5、完善保险监管制度,促进保险中介机构做强做优 1.3.4 2014-2015年保险中介行业监管任务分析

1.4 保险中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4.1 行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和GDP的变动关系

2、保险业增长速度和GDP增速的关系 1.4.2 通货膨胀对保险中介的影响 1.4.3 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1.5 保险中介行业消费环境分析

1.5.1 我国居民收入与储蓄分析

3

1、保费行业与居民收入相关性

2、保费行业与个人储蓄存款相关性 1.5.2 居民消费结构对保险需求的影响

1、我国现阶段消费结构及保险需求分析

2、我国消费结构变动轨迹

第二章:国际保险中介行业在华布局与经验借鉴

2.1 全球保险中介市场现状对比分析

2.1.1英国 2.1.2美国 2.1.3日本

2.2 国际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经验分析

2.2.1 英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1、英国保险中介发展历程

2、中介业务结构分析 2.2.2 美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1、美国保险中介基本情况

2、保险市场业务结构 2.2.3 日本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1、日本保险中介发展情况

2、寿险规划师渠道 2.2.4 德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2.2.5 印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2.2.6 台湾地区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1、台湾保险中介行业基本情况

2、保险中介发展特征 2.2.7 香港地区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轨迹

2.3 国际保险中介市场开放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3.1 国外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经验与启示

1、国外保险中介市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2、国外保险中介机构的组织形式分析

3、不同类型保险中介机构相对优劣势分析

4、保险中介市场的专业化与职业化道路分析 2.3.2 国外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经验与启示

1、世界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的不同模式

2、新兴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的历程和特点

3、全球保险中介市场开放的启示

2.4 国际保险专业中介行业经营分析

2.4.1 国际保险专业代理行业经营分析

1、国际保险代理行业发展情况

2、国际保险代理行业并购分析

3、国际保险代理行业利润水平 2.4.2 国际保险经纪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4

1、国际保险经纪行业收入分析

2、国际保险经纪行业并购分析

3、国际保险经纪行业利润水平 2.4.3 国际保险公估行业经营情况分析

1、国际保险公估行业发展情况

2、国际保险公估行业并购分析

3、国际保险公估行业利润水平

2.5 国际保险中介与风险投资公司在华投资分析

2.5.1 达信保险与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5.2 美国佳达再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5.3 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5.4 怡安保险集团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 国际风险投资企业投资保险中介分析

2.6.1 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2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3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4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2.6.5 鼎晖投资基金

1、企业全球业务布局分析

2、企业在华投资战略与布局

5

3、企业在华经营情况分析

第三章: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3.1 保险行业整体运行现状分析

3.1.1 保险行业保费收入规模

1、保费收入规模和增长情况

2、各险种保费收入及其比重 3.1.2 保险行业区域市场格局

1、各省份原保险保费收入格局

2、保费收入集中度情况 3.1.3 保险行业营销渠道综述

3.2 保险行业细分市场运行分析

3.2.1 财产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1、财产保险整体市场分析

2、财产保险细分市场分析 3.2.2 人身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1、人身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2、人身保险细分市场分析 3.2.3 其他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1、特殊风险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2、养老保险市场运行分析

第四章:中国保险中介细分市场发展分析

4.1 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概述

4.1.1 保险中介市场整体发展概述

1、保险中介市场运行分析

2、保险中介市场特点分析

3、保险中介主要问题分析

4、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情况

5、保险中介行业市场展望 4.1.2 保险中介细分市场发展概述

1、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发展概述

2、保险兼业代理市场发展概述

3、保险营销员市场发展概述

4.2 保险中介细分市场发展分析

4.2.1 保险专业中介市场分析

1、保险专业中介行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2、保险专业中介行业整体运行分析

3、保险专业中介的主要问题分析

4、保险专业中介发展策略建议 4.2.2 保险兼业代理市场分析

1、保险兼业代理行业优势分析

2、保险兼业代理行业整体运行分析

6

3、保险兼业代理细分渠道发展分析

4、保险兼业代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5、保险兼业代理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4.2.3 保险营销员市场分析

1、保险营销员如何提高竞争力

2、保险营销员队伍整体运行分析

3、保险营销员队伍发展特点分析

4、保险营销员队伍的主要问题分析

5、保险营销员队伍发展策略建议

第五章:中国保险专业中介细分市场分析

5.1 保险专业中介细分行业业务范围界定

5.1.1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业务范围 5.1.2 保险经纪机构业务范围 5.1.3 保险公估机构业务范围

5.2 保险专业代理行业分析

5.2.1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运行分析

1、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主体规模分析

2、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业务发展分析

3、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经营情况分析 5.2.2 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经营模式分析

1、内地保险专业代理主要经营模式

2、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经营案例分析 5.2.3 保险专业代理行业面临困境分析

1、保险公司担心对其固有渠道产生冲击

2、保险公司自身经营模式的创新,保险公司让利竞争如电销、网销

3、客户对保险专业代理的不认可

4、兼业代理与专业代理的竞争 5.2.4 保险专业代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产业扶植政策效应的显现

2、资源整合规模发展的趋势

3、风险投资扩张行业的最佳机会 5.2.5 保险专业代理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1、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市场化重组、并购和集团化发展

2、机构联合,开发专业保险代理的专属产品

„„

7

第四篇:2017-2022年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17-2022年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

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篇 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概述

一、报销型医疗保险相关概述

(一)报销型医疗保险基本定义

(二)报销型医疗保险主要分类

1、门诊医疗保险

2、住院医疗保险

(三)报销型医疗保险作用分析

(四)报销型医疗保险优缺点分析

1、优点分析

2、缺点分析

二、报销型医疗保险与津贴型医疗险的区别

(一)属性不同

(二)选购注意事项不同

(三)理赔原则不同

三、医疗保险报销流程

(一)门诊报销流程

(二)住院、门诊大病报销流程

第二篇 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一)行业监管体制

(二)行业发展规划

(三)行业相关政策

二、经济环境

(一)国民经济运行

(二)消费价格指数

(三)城乡居民收入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六)居民储蓄情况

(七)医疗保障支出

三、社会环境

(一)居民健康保险意识

(二)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三)教育环境变化情况

(四)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第三篇 国内外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一、国外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综述

(一)国外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外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三)国外四种典型医疗保险体系评析

1、福利型医保模式

2、社会保险型医保模式

3、商业保险型医保模式

4、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

(四)国际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与趋势

1、医保制度的选择

2、医保制度与立法

3、医疗保障覆盖路径

4、医疗费用日益高涨

二、主要国家地区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一)美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1、美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构成

2、美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情况

3、美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经验

4、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剖析

(二)日本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1、日本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构成

2、日本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3、日本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现状

4、日本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经验

(三)德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1、德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构成

2、德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情况

3、德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经验

4、德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四)英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1、英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构成

2、英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情况

3、英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经验

4、英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五)新加坡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1、新加坡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构成

2、新加坡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情况

3、新加坡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经验

4、新加坡报销型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三、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总体分析

(一)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概述

1、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历程

2、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运行情况

1、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公司数量

2、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资产规模

3、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保费规模

4、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赔付支出情况

5、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经营效益

6、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区域分布

(三)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竞争分析

1、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集中度

2、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竞争格局

(四)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需求分析

1、报销型医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2、报销型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分析

3、报销型医疗保险保费规模情况

(五)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付费方式解析

1、按服务项目付费

2、 按人头付费

3、按服务单元付费

4、DRGs按病种付费

5、总额预算制

(六)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1、行业发展问题

2、行业解决对策

第四篇 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细分领域分析

一、商业医疗保险

(一)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概况

(二)商业医疗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1、居民对商业医疗保险的需求

2、居民购买行为滞后于观念行为

3、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

4、解决商业医疗保险供需矛盾的对策

(三)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计算方法

1、医疗保险费计算的原理和原则

2、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制度

3、 医疗保险费计算的主要内容

4、医疗保险费计算所需的统计资料

5、医疗保险费计算的基本步骤

(四)商业医疗保险介入医疗保障体制的模式

1、基金型模式

2、契约型模式

3、混合型模式

(五)商业保险介入医疗保障体制的典型案例

1、洛阳模式

2、湛江模式

3、太仓模式

4、江阴模式

二、城镇医疗保险

(一)我国城镇医疗保障体制历史沿革

1、职工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

2、职工公费医疗制度的建立

3、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4、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二)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发展情况

1、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情况简介

2、城镇职工居民医保覆盖情况

3、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发展规模

(三)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分析

1、推进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2、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障碍因素

3、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策略

三、农村医疗保险

(一)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内容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目标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原则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特征分析

(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情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简介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情况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规模

(三)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的问题

(四)中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对策

……

第五篇 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重点区域分析

一、北京

(一)北京市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北京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北京市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北京市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二、上海

(一)上海市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上海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上海市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上海市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三、广东

(一)广东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广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广东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广东省辖区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五)广东省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四、江苏

(一)江苏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江苏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江苏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江苏省辖区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五)江苏省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五、山东

(一)山东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山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山东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山东省辖区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五)山东省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六、四川

(一)四川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四川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四川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四川省辖区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五)四川省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七、浙江

(一)浙江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浙江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浙江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浙江省辖区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五)浙江省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八、福建

(一)福建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福建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福建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福建省辖区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五)福建省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九、湖南

(一)湖南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湖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湖南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湖南省辖区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五)湖南省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十、湖北

(一)湖北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环境

1、经济环境分析

2、人口结构分析

3、社会保障水平

(二)湖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湖北省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2、市场竞争

(四)湖北省辖区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分析

(五)湖北省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发展潜力

第六篇 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现状

(三)产品结构

(四)销售渠道

(五)竞争优劣势

(六)发展战略

(七)最新动态

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现状

(三)产品结构

(四)销售渠道

(五)竞争优劣势

(六)发展战略

(七)最新动态

三、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现状

(三)产品结构

(四)销售渠道

(五)竞争优劣势

(六)发展战略

(七)最新动态

四、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现状

(三)产品结构

(四)销售渠道

(五)竞争优劣势

(六)发展战略

(七)最新动态

五、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现状

(三)产品结构

(四)销售渠道

(五)竞争优劣势

(六)发展战略

(七)最新动态

六、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现状

(三)产品结构

(四)销售渠道

(五)竞争优劣势

(六)发展战略

(七)最新动态

七、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现状

(三)产品结构

(四)销售渠道

(五)竞争优劣势

(六)发展战略

(七)最新动态

八、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现状

(三)产品结构

(四)销售渠道

(五)竞争优劣势

(六)发展战略

(七)最新动态

九、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经营现状

(三)产品结构

(四)销售渠道

(五)竞争优劣势

(六)发展战略

(七)最新动态

……

第七篇 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一、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发展问题分析

(二)发展趋势分析

二、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中国人口结构预测

(二)医疗保障支出预测

(三)医疗保险保费预测

二、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一)行业投资热潮分析

(二)行业投资推动因素

1、行业发展势头分析

2、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三)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四)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三、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二)经营风险

(三)定价风险

(四)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四、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投资策略规划

(一)行业投资方式策略

(二)行业投资领域策略

(三)行业投资区域策略

(四)产品服务创新策略

……

图表目录

图表 1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相关政策

图表 2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的主要分类

图表 3报销型医疗保险与津贴型医疗险的区别

图表 4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 5 2011-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6 2016年末全国人口数及其构成情况

图表 7 2011-2016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图表 8 2011-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图表 9 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变化情况

图表 10 2011-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情况

…...

图表 20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医疗保险立法比较

图表 21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行业险种结构(单位:%)

图表 22 2011-2016年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公司资产规模变化情况

图表 23 2011-2016年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保费收入变化情况

图表 24 2011-2016年中国报销型保险赔付支出变化情况

……

图表 40 2017-2022年我国城镇医保筹资规模测算

图表 41 2017-2022年我国新农合医保筹资规模测算

图表 42 2017-2022年我国大病医保潜在规模测算

图表 43 2017-2022年我国大病医保保费收入测算

图表 44 2017-2022年我国大病医保盈利能力测算

图表 45 2017-2022年中国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规模预测

更多图表:略。

第五篇: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

中国的城镇化浪潮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对于保险业,特别是保险资金运用而言,城镇化大潮中充满了各种需求和众多机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摆在保险资金当家人面前的一道大题目。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立群向记者表示:“城镇化会对整个保险业带来积极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为城镇公共产品的建设提供长期性的融资支持。”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城镇化为保险业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除了有效提高居民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水平、拉动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之外,通过投资于城镇化建设项目,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持续低增长的困境有可能得以改善。特别是金融市场进入“大资管”时代以来,保险资金正逐步放开手脚,不仅在积极进军地产行业,同时也纷纷向债权计划、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矿业等投资领域进军。

助力城镇化正是时机

其实从历史上看,保险资金与城镇化的渊源之深恐怕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早在1680年,英美第一家保险企业诞生之时,其资金就是全额用于伦敦的城镇化建设。可见,保险资金与城镇化或房地产业“门当户对”不是什么新发现,3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并被多次运用了。

在国内,自从太平资产管理公司推出了酝酿已久的“太平资产-苏州工业园区镇一体化项目债权投资计划”之后,总部设在上海的其他几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都在各地密集调研,准备推出与城镇化建设相关的债权项目。 几乎与此同步,中国保监会大力推出一系列投资新政,放宽了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不动产的各项要求,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城镇化建设过程对保险资金的需求。西南证券(600369)保险行业分析师认为,保险资金在2012年累计发行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规模持续增加,仅基础设施和不动产两项,就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约1.2万亿元的资金。

太平资产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保监会规定,在保险机构发起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中,其自身认购额度不能超过该计划的50%。因此,“太平资产-苏州工业园区镇一体化项目债权投资计划”除自身认购外,行业内外的一些金融机构也都参与进来,目前已超额认购。

据介绍,太平资产这一债权计划规模为11亿元,通过债权形式融资给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用于投资苏州工业园金鸡湖景区城乡接合部区域的道路维修管理、管线铺设、河流清淤等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同时采用银行借款的担保方式预防风险,以苏州工业园区政府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

数据显示,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80%-90%,而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51%。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节能、绿色环保、低碳,其中可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此外,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别大,东部城镇化率60%,中西部连50%都不到,机构的投资空间也很大。

有关金融机构专家认为,太平资产的债权项目以苏州工业园区的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收益率有望达到6%-7%。除了债权计划,保险资金也同样热衷于通过专门的信托计划投资到地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这些投资的收益率可能达到8%-9%。

采访中,多家保险公司的高管向记者明确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国家政策明确,从而推动保险资金在投资方向上倾向于城镇化建设项目。一方面,保险资金在瞄准城镇化中的投资商机和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项目的地方政府背景、地方政府的投资环境也成为保险资金最终决定投资的关键指标。

投资养老地产

在谈到保险资金为城镇公共产品的建设提供长期融资支持的时候,周立群特别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老龄化方面,保险资金也能够提供很大的支持。这一点与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不谋而合,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绝不在少数。

近期,“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生活体验馆揭幕。记者了解到,这是由保险企业投资管理的第一家养老社区,以此为序幕,泰康之家将建成国内第一个大规模、国际一流标准的持续关爱养老社区。

陈东升告诉记者:“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进行投资有比例要求,我们这样的项目大致在10%左右。经过调研,我们计划将这个投资额用来投资养老社区,目前泰康的总资产大约是5000亿元,以后还会增长,所以700亿元的投资额一定是符合监管要求的,也一定是在偿付能力范围之内的。”

陈东升以“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社区项目为例算了一笔账:“从拿地到房子盖起来,需要5年的时间,这个阶段投资的30亿-50亿元无法产生收益。然后下一步是客户入住,当入住率达到70%左右的时候,将实现盈亏平衡,这大致需要3年的时间。当入住率达到95%的时候,这个养老社区的项目才能称得上成功。但另外还需要算上25年的折旧,这样前后算下来,一个养老社区的项目需要30年-40年的长周期才有可能成功,而且这还不包括前期的筹划。”他补充说:“从泰康诞生养老社区的创意到现在,已经走了7年的时间。而在泰康养老战略版图中,北京是第一步,上海、广州的布局也已全面启动。未来,我们将在全国各个地方建起来10到15所养老社区,形成超过5万户的连锁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保险公司开发养老地产主要选择“持有”作为其经营模式,即在养老社区建成后,其住宅不予出售,仅用于长期经营。在“泰康之家·燕园”,陈东升告诉记者,泰康看好险资投资城镇化,愿意长期持有养老地产,即“只出租不出售”。

而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于社区的入住费与配套的物业管理服务,例如,医疗、娱乐和护理服务等一系列费用。这种“持有”的经营模式可以有效地将寿险产业链拉长,并且能很好地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产品连接起来。

“为什么一定要卖出去?我觉得没有必要,我看好这个项目出租的稳定收益,那么就长期持有它。”陈东升相信,养老社区稳定的出租率能够带来相对稳定的回报率,可以满足保险资金安全性、长期性、稳定性、流动性的需求。

除泰康之外,中国太平先后与广西、山东、成都和青岛等地方政府签约,内容均提到养老社区建设。中国人寿(601628)与中冶置业合作,在河北廊坊开发首个养老养生基地——国寿(廊坊)生态健康城,总投资约100亿元;中国平安(601318)启动了投资170亿元的“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同时还计划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海南岛开发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合众人寿在养老地产领域投资80亿元打造“合众健康社区”后,又在地产领域投下223.7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养老地产。

投资收益有望提升

城镇化过程中,投资必然大幅上升。在采访中,人保资产董事长吴焰向记者表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比如,城镇化的综合承载能力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拉大、社保体系碎片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异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行政手段,还需要通过机制和制度创新,作为长周期运作的保险资金,正好是高效的市场化辅助机制之一,可弥补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

去年,保监会发布多项投资新政,按照投资新政的规定,保险公司投资非自用性不动产、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及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账面余额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投资同一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或不动产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不高于发行规模的50%,投资其他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不高于发行规模的20%,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及其保险子公司投资同一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或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发行规模的60%。

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同时还为保险资金提供了稳定的配置标的。在美国城市化建设加速的过程中,其债券市场得以迅猛发展,保险资产配置也从之前的以国债为主逐步转为以企业债券为主。并且,随着城镇化不断向纵深推进,集体土地流转或征用后,不动产等更多要素资源的增值,将有利于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

在中国,中资保险公司基本都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债券参与城镇化,随后保险资金逐步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2007年,中国平安牵头保险团队以股权投资计划的方式投资京沪高速铁路项目。2011年,中国太保(601601)等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债权投资方式参与北京“蓝德计划”保障房项目。

统计显示,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6.85万亿元,其中在23个省市投资基础设施3240亿元。投资新政下发后,越来越多的保险资金开始更多地关注城镇化建设项目投资。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投资新政改革开启以及国家多项基础投资加码,保险资金新增债权投资计划资金约500亿元,广泛涵盖公路、铁路、核电、风电、火电、水电、水利、煤炭等重大民生行业。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人寿总裁杨超在今年两会提案中所言,建议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有实力的商业保险企业投资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允许保险企业根据保险资金特点,创新股权投资产品,发展夹层基金和FOFs(基金的基金)等,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水平。

热潮下的冷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镇化炙手可热、保险资金怀着高度热情积极参与其中之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徐高林发出了冷静的声音。

徐高林向记者分析,应该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房地产投资泡沫有所警惕。他说:“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房地产的估值和股票一样很容易透支未来。房地产市场中确实有无数的造富神话,但投机性的暴富不是保险公司的追求。土地是稀缺资源,终将升值,这固然没错,但房地产熊市持续20年以上也不罕见。今天或者若干年后重新泛起的房地产泡沫是否就比当年低,或者保险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本领就高强到可以战胜市场,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

从国外的情况看,保险资金投在不动产行业的结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在英美等国的历史上,开始,各国政府担心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控制房地产业,因而限制各种机构持有房地产的比例;后来,保险资金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亏损和管理乱象,又使得保险监管者和保险公司自身产生恐惧。总之,直到今天,美国很多州的法律都对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规定了诸多限制,而且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比例大大低于法定上限。在美国建国之

初,投机者对首都华盛顿周边土地的估值到200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达到;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同样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在我国,1993年前后,保险资金在房地产投资上也出现过令人记忆深刻的教训。

徐高林指出,城镇化投资过程中所涉及的交易复杂性“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技术防范措施”。不动产作为一种非标准化的交易工具,交易条款设计和执行本身都充满了操作风险。除了警惕交易对手的风险外,公司内控风险也是不容忽视。保险业在股票交易中已经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透明度更低的城镇化投资更需要引以为戒。

杨超同样直言提醒:“城镇化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工期长度远在这两年投资保障房之上,但吸引保险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一定要吸取保障房投资经验,顶层设计应当更加周详。”杨超表示:“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两年参与保障房投资的项目屈指可数,其原因一是在于我们参与惠民工程的投资指引细则迟迟未出;二是因为盈利模式不清晰、投资回报不可控。”

杨超认为,惠民工程通常有政府担保,地价有优惠政策,是非常好的投资项目。即便是薄利,保险资金也愿意进入,但问题是现在没有完备的规划,看不到长期的盈利点。监管层在关于城镇化的顶层设计中,应该把总体规划、实施步骤、退出机制等问题都考虑到,对保险等社会资金进入形成一套清晰完备的方案,这样才能顺利引导和调配社会资源。

以保障房建设为例,在其财政前期投入后,后续的医疗、教育、物业等配套设施投入也相继带来新的财政压力和投资风险,都需要决策部门通过顶层设计来提早规划、合理规避。

另外,此前保险公司参与保障房投资,多以债权计划为主,其募集成本较高且投资收益不明确,若将其换成股权投资方式,地方政府将产权转让给投资方,长远投资的回报是可预见的。您是否还在被保险理解难、信任难、理赔难的“三难”问题所困扰,放心保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沟通环节,有效解决“三难”,开辟保险购买新模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力资源专员岗位要求下一篇:人力资源专员笔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