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中网络分析

2023-06-16

第一篇:arcgis中网络分析

ArcGIS网络分析(最短路径问题分析)

网络分析(最短路径问题分析)

一、 实验目的:

理解最短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学习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的操作。

二、实验准备

1、实验背景:

最短路径分析是空间网络分析中最基本的应用,而交通网络中要素的设置对最短路径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实验要求根据不同的权重,给出到达指定目的地的路径选择方案,并给出路径长度。

在网络中指定一个超市,要求分别求出在距离、时间限制上从家到超市的最佳路径。

给定访问顺序,按要求找出从家经逐个地点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2、实验材料:

软件:ArcGIS Desktop 9.x ,

实验数据:文件夹ex6中,一个GeoDatabase地理数据库:City.mdb,内含有城市交通网、超市分布图,家庭住址以及网络关系。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首先启动ArcMap,选择ex6city.mdb,再双击后选择将整个要素数据集“city”加载进来,然后将“place”点状要素以“HOME”字段属性值进行符号化,1值是家,0值是超市。

第1步 无权重最佳路径的选择 加载 “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视图”>>“工具条”,勾选“设施网络分析”),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要去的超市点上。

第2步 加权最佳路径选择

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去的某个超市点上。

选择“分析”下拉菜单,选择“选项”按钮,打开“分析选项”对话框,选择“权重”标签页,在“边权重”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点选“追踪任务”下拉菜单选择“查找路径”。单击“执行”键,则以长度为比重为基础的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 上述是通过距离的远近选择而得到的最佳路径,而不同类型的道路由于道路车流量的问题,有时候要选择时间较短的路径,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分析进行获得最佳路径。

第3步 按要求和顺序逐个对目的点的路径的实现

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按照车辆访问的顺序逐个放在点上。

选择“分析”下拉菜单,选择“选项”按钮,打开“分析选项”对话框,选择“权重”标签页,在“边权重”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点选“追踪任务”下拉菜单选择“查找路径”。单击“执行”键,则从起点按顺序逐一经过超市最后回到家的最短有效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同样是经过这11个地点,换成权重是时间的,由于道路车流量的不同,如在市中心车流量特别大,车速慢,故而为节约时间,所以使得路径发生很大的改变。

第4步 阻强问题

这里的阻强是指网络中的点状要素或线状要素因为实际中遇到的例如修路,或那个时段车辆饱和,十字路口发生事故等一些缘故而使得要素不可运行,这时原来获得的最短路径就需要进行修正,具体操作如下: 修路的情形出现,即某个路段不可运行,这在网络中的表现是设置阻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永久性的,直接将网络边要素的属性修改成不可运行。选择要进行设置的边要素,将其属性中的“Enabled”字段改成“False”即可;另一种是暂时性的, 设置边要素障碍。即利用边要素障碍添加工具将边设置。

4、心得体会 :

第二篇: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

一、 实验目的:

理解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学习利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的操作,掌握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准备

1、实验背景: A.市区择房

随着商品房的发展,由于房屋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而且综合考虑小孩成长的缘故,所以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对房屋的地段、环境,上学是否便捷,是否靠近名校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所以综合考虑上述的因素,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要求:所寻求的市区是噪声要小,距离商业中心要近,要和各大名牌高中离的近以便小孩容易上学,离名胜古迹较近环境优雅。综合上述条件,给定一个定量的限定如下:

离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交通要道的车流量大,噪音产生主要源于此;(ST为道路类型中的主要市区交通要道)

距大型商业中心的影响,以商业中心的大小来确定影响区域,具体是以其属性字段YUZHI;

距名牌高中在750米之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距名胜古迹500米之内。

最后分别将满足上述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的取值为1,不满足的取值为0,即如果满足距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内,取值为1,反之为0;其他亦是如此,最后将其累加得到分级。即满足三个条件的累加得到3,满足2个条件的得到2,最后将全部分成4级。 B.学校选址

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比较好的学校选址区。 综合上述条件,给定新学校选址要求: 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

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 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 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最后必须给出适合新建学校的适宜地区图,并对其简要进行分析。

2、实验材料:

软件:ArcGIS Desktop 9.x , 实验数据:文件夹ex5中

(1)市区择房数据: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这些文件综合在一起是“city.mxd”

(2)学校选址数据:土地利用图Landuse、地面高程图dem、娱乐场所分布图rec_sites、现有学校分布图school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A、市区择房

启动ArcMap,打开ex51city.mxd文件,将所有数据加进来; 第1步:主干道噪音缓冲区的建立

第2步 商业中心影响范围建立

第3步 名牌高中的影响范围建立

第4步 名胜古迹的影响范围建立

第5步 进行叠置分析将满足上述四个要求的区域求出

第6步 分级

为了便于购房者的选择有更大的余地,更直观地,综合上述四个因子,对整个地区进行分等定级,分级标准是:满足其中四个条件为第一等级;满足其中三个条件为第二等级;满足其中两个条件为第三等级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为第四等级;完全不满足条件的为第五等级。

B、学校选址

ArcGIS中实现学校选址分析,首先利用现有学校数据集、现有娱乐场所数据集和高程数据派生出坡度数据以及到现有学校、娱乐场所距离数据集。然后重分类数据集到相同的等级范围,再按照上述数据集在学校选址中的影响率赋权重值,最后合并这些数据即可创建显示新学校适宜位置分布的地图。

重分类数据集

a. 重分类坡度数据:采用等间距分级分为10级,得到坡度适宜性数据“reclassslope”,在平坦的地方适宜性好,赋以较大值,陡峭的地区赋比较小的值。

四、心得体会

第三篇: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

摘 要:学者们在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创新、农用地分等成果运用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目前基本农田的划定仍然存在为凑足指标而重数量不重质量、空间布局零散等问题,没有达到基本农田优化布局、集中连片的要求。该研究以南宁市某县为例,结合该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资料,引入“耕地连片性”、交通可达性和居民点辐射度等概念,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优化该县基本农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基本农田 划定 ArcGIS 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c)-0036-03

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预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前人着眼于耕地的质量状况、区位条件、生态适宜度、环境影响等,对基本农田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首次要求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成果运用到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中去,并要求调整后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在质量上不低于调整前的水平。基本农田规划应将优质高产、集中连片、区位交通便利的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这对基本农田划定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优化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路径。本研究以南宁市某县为例,结合该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资料,引入“耕地连片性”、交通可达性和居民点辐射度等概念,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优化该县基本农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1 研究方法

多因素加权法:将参与耕地质量评价的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和分值,通过多因素加权法得到耕地的等级,高等级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法:利用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使用邻近分析、距离分析、缓冲区分析和栅格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到基本农田的最优布局。特尔菲法:充分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判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2 技术路线

2.1 耕地初始等级划定

基本农田规划首先要考虑将质量好、连片性高的耕地优先划入保护区,满足其“优质高产、集中连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兼顾耕地距离居民点和交通干线的远近,便于耕作。

2.1.1 耕地质量评价

(1)农用地分等定级。

农用地分等采用因素分等法,以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为基础,采用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具体分解为农用地自然质量系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3个模块。应用该体系进行农用地分等,可以得到3个分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农用地利用等、农用地经济等。

(2)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确定。

该研究选取8个指标评价耕地的质量,指标的分值和权重参照《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和研究区域所在的指标区综合确定。该县地处《农用地分等规程》一级区,二级区属于低中山区,因此该研究参照低中山区确定该县各指标的权重。

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各分等单元的定级指数,表达式为:

式中:为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i为分等单元编号;j为指定作物编号;k为分等因素编号;m为分等因素的数目;为分等因素的权重;为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分值。经统计,该县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定级指数介于52.24~90.09之间。

(3)耕地质量状况分级。

根据耕地的定级指数做频率分析,选择频率突变值作为耕地质量状况分级的界线,将耕地质量划分为4个级别,即。

2.1.2 耕地连片性及分析方法

基本农田规划不能片面追求耕地的数量、质量要求,只做到“保优不保劣,保近不保远”,忽略“优质集中”的要求,使基本农田保护区中的耕地地块分布零散,不便于规模作业。为实现基本农田的集中管理和规模化作业,该研究将耕地连片性概念引入基本农田规划。

(1)耕地连片性的判断。

耕地连片性是指一定质量或等级范围内地块的相连程度,两地块空间距离越小,其连片性越高,当两地块的距离小于一定阈值的时候即可被认为是连片的,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耕地连片性可细分为绝对相连和相对相连。一个地块与其他地块有一条以上共同边界或有一个以上公共点时,称为绝对相连;而一个地块与另一地块不是绝对相连,但是距离小于某一阈值时称为相对相连。该研究利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Buffer)和叠置分析(Spatial Join)功能,设定一定的缓冲距离D,如果地块缓冲D/2距离之后空间上是绝对相连的,则认定它们是连片的。GIS空间叠置分析法是将有关主题图层组成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有的属性。

(2)耕地连片性分析在ArcGIS中的实现。

①基本参数设定。分析中涉及两个基本参数,即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地块缓冲阈值D。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有利于在总量的控制下对全县耕地展开空间分析,实现入选耕地质量最优、空间布局最合理。缓冲阈值则为判断地块的连片性提供依据。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确定以上级下达的指标为依据。以该县为例,重庆市国土房管局下达的指标为46 500 hm2,因此该研究确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6 500 hm2,即该县基本农田保护率在85.69%以上。缓冲阈值的确定与研究区域地形地貌、路网疏密、地块破碎度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等因素息息相关,需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决定。该研究根据该县实际情况需要,在平坝区、中山区和低山区各选取两处典型基本农田保护区,测定地块之间的距离,选定连片地块中距离最大的值为缓冲距离,最终确定该县耕地连片性测度的距离为20 m,即D/2=20m。

②耕地连片性的计算耕地连片性计算方法很多,该研究采用面积大小作为衡量耕地连片性的主要指标,认为定级单元在集中连片地块中的面积比重越大,其连片性越好,表达方法如下:

式中:为定级单元i的连片性得分;为定级单元i的面积;为集中连片地块的面积。

2.1.3 耕地初始等级

耕地初始等级是耕地自然质量和连片性的综合反映。该研究采用以下方法来表达:

式中:为第j个集中连片地块的初始等级;为集中连片地块中第i个定级单元的质量等级;为集中连片地块中第i个定级单元的连片性得分;n为集中连片地块中定级单元个数。在ArcGIS中确定耕地地块的初始等级,首先需要按照上文确定的阈值对地块进行缓冲区分析;其次应该对缓冲后的地块进行图斑融合,生成集中连片地块并标记具有唯一性的标识码;最后使用ArcGIS的空间链接功能和不同图层地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图层间属性的传递。

2.2 耕地的交通可达性和居民点辐射度分析

耕地入选基本农田不仅要考虑其质量和集中连片状况,还要分析耕地的区位条件。不同的区位条件,意味着耕地投入成本和耕作便利程度的差异,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距离交通干线和居民点较近的耕地所需投入的劳动和时间成本也较小。《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附近,居民点周边的耕地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因此,耕地图斑与交通干线和居民点的距离是耕地是否适宜划为基本农田的衡量因素。相关调查表明,当耕地距离交通干线在1 km以下,被认为非常适合划入基本农田;而距离大于5 km则很不适合划入基本农田。

因此,耕地交通可达性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为地块交通可达性指标分值;X为地块与主干线的距离。与居民点距离小于0.5 km的耕地,很适合划入基本农田;距离大于1 km则不适宜划入基本农田。因此,耕地的居民点辐射度分值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为耕地的居民点辐射度指标分值;X为地块与居民点的距离。

2.3 基本农田空间格局划定

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耕作效益的高低,因此要以“优质集中,方便耕作”为划定基本农田的基本要求。耕地的初始等级是耕地自然质量和连片程度的综合反映,而耕地的交通可达性和居民点的辐射程度很好地反应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区位条件。因此,该研究结合上文得出的耕地初始等级、交通可达性、居民点辐射度,综合确定基本农田的空间格局,使用Spatial Analysist Tools下的Weighted Overlay和Weighted Sum可以对多个栅格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对耕地的适宜性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该县农用地分等数据显示,该县土地总面积约244 920 hm2,其中耕地面积54 263.13 hm2,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2.16%。根据该县的DEM数据,将全县分为平坝区、低山区、中山区3类区域。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1 数据来源

该研究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农用地分等定级资料及成果图、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数据及基本农田保护图、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及其变更数据、地质灾害相关资料、该县基础地理资料、该县统计年鉴等。

3.2.2 数据处理

结合该县耕地质量分级和连片性计算,按照公式(5)确定耕地的初始等级。统计发现,该县耕地图斑融合后集中连片地块共605个,地块的面积介于1.03~2 055.80 hm2之间;初始等级介于1~4之间,即=[1,4]。使用ArcGIS的Near工具条分别测量耕地地块至交通干线和居民点的距离。

绘制耕地初始等级、交通可达性和居民点辐射度栅格图(图1),为基本农田空间格局划定奠定基础。

3.3 该县基本农田空间格局划定

对耕地图斑按照初始等级分值、交通可达性分值、居民点辐射度分值进行栅格化,得到对应的栅格图(图1),将3种栅格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即可得到每个地块的综合等级。按照综合等级从高到低筛选耕地,直至满足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经统计,该县耕地的综合等级介于1.20~5.96之间,结合该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将综合等级为3.30~5.96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共划定基本农田面积46 799.18 hm2。

3.4 该县基本农田划定合理性分析

入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必须满足质量高、布局优、耕作方便的要求。对比分析划定前的一般农田和本次划定的基本农田在自然质量、连片度以及区位条件方面的差异,可以得知入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在质量、布局、区位等方面是否明显优于划定前的一般农田,以此来判断基本农田空间格局的合理性。对比分析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发现,耕地质量方面,入选基本农田的耕地中1级和2级地比例明显上升,而3级和4级地所占比重显著下降,说明该次规划基本农田满足“优质”的要求;耕地连片性方面基本农田中分布于平坝区和低山区耕地比例比一般农田有显著增加,分布于中山区耕地的比例则大幅下降,而平坝区和低山区耕地连片性优于中山区,因此入选基本农田耕地较好地满足了“集中连片”的要求;耕地的区位条件上,基本农田与交通干线和居民点的距离都比一般农田有所缩短,说明该次入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利于耕种。可见本次划定基本农田在质量、布局和区位条件方面明显优于划定前一般农田,基本农田空间格局合理。

4 结论

(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农用地分等理论,该研究设计了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定量评价体系。引入“耕地连片性”、“交通可达性”和“居民点辐射度”等概念,力求在满足耕地数量质量要求的同时,使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耕作效益有所提升。(2)该县本轮划定基本农田面积46 799.18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6.24%,满足国家规定的基本农田占耕地总面积85%以上的要求。对比分析划定前一般农田和本次划定基本农田发现,入选此次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中1级和2级耕地比例上升,连片性更好的平坝区和低山区耕地数量更多,耕地与交通干线和居民点距离更近。(3)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具有时效性,与建设用地增加和人口增长具有紧密联系。该研究直接采用省国土局下达给该县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寻求在这一既定目标下基本农田的合理布局,如结合对未来建设用地增加和人口增长的预测,优化基本农田空间格局,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保护条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0-11.

[2] 王兴,杜新波,曹端海.永久基本农田应服务于未来[J].中国土地,2009(7):51-53.

[3] 黄建平,柳建军.彰显保护的刚性―划定与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9(3):54-56.

[4] 国土资源部.TD/T 1025-20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10.

第四篇:分析部队通信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防护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军事领域已经逐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部队的通信中,实现了智能化处理信息数据、模拟实战战场、自动指挥等。然而网络安全防护问题成为了我国部队通信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我国部队通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网络安全防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部队,通信,工作,网络安全防护

我国军事部队的信息都属于机密信息,信息的网络安全关乎国家的存亡和发展。因此,需要引起部队各部门足够的重视,强化我国部队通信工作中的网络安全意识,分析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充分调动部队内部各部门的积极性,有效的实施网络安全防护,确保我国部队的通信工作能够稳定的发展。

一、部队通信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核心软件和硬件的自主性

目前,我国的部队通信技术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计算机设备的核心软件以及大部分的硬件设备都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结合战略角度的分析,这些软件、硬件以及计算机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例如,操作系统被嵌入病毒,造成部队机密文件的泄漏和丢失等,严重危害了网络的安全性。

(二)存在病毒风险以及防火墙漏洞

网络病毒能够通过系统软件的漏洞,侵入部队的电脑中,大部分的病毒寄生于网页和系统文件中,对系统功能的破坏性极大。通常情况下,病毒伴随着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潜入到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当中,对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破坏,造成信息传输中断,甚至是系统瘫痪。不仅如此,部队的通信系统中存在较大漏洞的还有网络防火墙,病毒同样能够通过防火墙漏洞,黑进网络系统当中,攻击部队系统的内部和外部。

(三)军事机密信息的传输安全性不高

部队通信中机密文件的信息处理环节,非常容易导致信息的泄密,军事机密文件通常储存于计算机的系统中,由于机密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存在多个网络节点,一旦网络节点未经授权,就很容易造成机密信息的丢失、恶意篡改、盗取等,严重影响部队通信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部队通信工作中网络安全防护的有效措施

(一)运用路由器技术和VPN技术

路由器是连接网络的设备,能够实现内部网络以及外部网络的连接功能。通过ASIC加密和解密算法处理,实现部队内网和外网的控制和管理,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例如,我国华为、中兴等公司研制开发出了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产品,逐渐拉近了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开发的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部队的网络中,建立起了虚拟的网络,并通过隧道进行连接以及数据加密操作,将数据信息传输到局域网,有效的防止了信息的篡改和丢失。

(二)运用病毒防范技术和防火墙软件

为了确保部队网络的正常运行,解决部队通信中的病毒问题,需要安装必备的杀毒软件。除此之外,还可以安装具有病毒检测、清理、防护功能的病毒预防系统,提高部队网络的安全系数。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系统的漏洞和病毒,还能及时进行系统文件的安全检测,发现病毒并清除病毒。安装网络防火墙能够有效的控制信息数据输送方式,并进行实时的审查,筛查可疑的IP地址,提高网络通道的可靠性。

(三)运用入侵监测技术

部队应用的入侵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的强化路由器技术和防火墙系统的功能。入侵检测技术的使用,能够实现对部队军用网络的实时监控,维护信息数据安全的同时还能跟踪可疑的攻击行为,提高了部队的军事机密文件的安全性,稳定了部队军用的通信渠道。例如,入侵检测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网络诱骗系统,通过建立虚拟网络环境,引入网络黑客,并对其进行快速的抓捕,稳定网络的安全运行。

(四)运用系统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利用网络安全扫描器,对系统的安全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代码的数据分析,检测出系统的漏洞所在,引导用户进行系统漏洞的修复,防止网络黑客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罪犯活动。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漏洞扫描技术进行主机检查时,一方面,可以匹配开放端口和主机端口,扫描漏洞数据信息是否一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仿黑客的方式,对主机进行攻击,再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一旦攻击成功,说明这主机系统中存在很大的漏洞。

(五)强化网络通信使用者的规范性

我国部队的通信工作存在网络安全隐患,除了网络系统的风险因素,还包括网络通信者操作行为的不规范性。因此,部队应该设立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网络安全管理的制度,使网络通信使用者能够严格规范网络操作行为。除此之外,部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人才的培养进行定期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培训,使部队各部门的官兵增强网络通信安全意识,掌握基础的网络通信技术,提高部队整体的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信过程中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成为了现代企业和单位部门通信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针对部队的通信工作来说,维护军事机密文件信息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运用路由器技术、VPN技术、病毒防范技术、防火墙软件、入侵监测技术、系统漏洞扫描技术,并且不断强化网络通信使用者的规范性,才能确保部队通信网络的安全,使通信网络的运行环境更加稳定、安全和可靠。

参考文献:

[1]吴丽萍.部队通信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防护[J].现代商贸工业,2014,15:168.

[2]赵骞.部队通信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防护[J].科技风,2013,15:244.

[3]王磊,李凤菊.部队通信工作中的网络安全防护[J].信息通信,2015,05:231.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与策略分析

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刘梅

自从1990年4月20日,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一员以来,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受到了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在一些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网络营销,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属于直复营销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形象生动、反馈迅速、成本低等许多优点,因此也正在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最重要、最有效的营销推广方式。但我国中小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观念滞后、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物流配送不完善等。因此,中小企业要成功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观念,加大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以及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借助网络营销突破资源限制,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快速、健康、规范、和谐的发展。

一、 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一) 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起步较晚

在我国,网络营销起步较晚,直到1996年才开始被我国企业尝试。2000年至今,网络营销已经进入应用和发展阶段。网络营销市场初步形成,企业网站建设迅速发展,网络广告不断创新,营销工具与手段不断涌现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只需花极少的成本,就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全球信息网和贸易网,将产品信息迅速传递到以前只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能进入的市场中去,与大型企业展开平等竞争。因此,近年来网络营销也越来越多地被中小企业广泛运用,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包括泰国、菲律宾。

(二) 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的意识越来越强

目前,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的各种营销活动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中,具有建立网站、通过网络发布或检索供求信息、进行促销等行为的企业数量已经相当可观。这标志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重视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带来的利益并将之付诸实践。不过,上网中小企业的绝对数量虽然已颇为可观,但其占中小企业总数的比例仍然不高。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同不够,竞争意识不强,还停留在一些实体的市场,没有意识到抢占虚拟市场的重要性。

(三) 中小企业应用网络营销的总体水平不高

网络营销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由于进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大多数企业还处在摸索、尝试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网络营销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使用环境较差,信息资源获取的意识不强、信息闭塞。因此,相对于国内的大型企业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水平不高,总体效益不佳。虽然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但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的数量较多,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

(四) 网络安全制约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

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交易面临着种种风险。在网上交易,通常买卖双方都素未谋面,彼此之间很难取得相互信任,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差、成长性不强、信用程度低等特点,严重影响了网络营销的效果。同时,很多商家为了更好地开展营销活动,过多地获取了客户的个人资料,使互联网上个人隐私遭侵犯,信用卡被盗用,电话骚扰不断,

电子信箱地址被他人利用,造成垃圾邮件堆积如山,影响了客户正常的通信,这些都影响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信任度,进而阻碍了网络营销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和运用。

二、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混淆网络营销与网络销售

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将网络营销等同于网络销售 ,其实,网络营销的内涵要远比网络销售要丰富的多,网上销售是网络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结果,但并不是唯一结果,因此网络营销并不等于网上销售。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就是简单的在网络上进行本企业的产品销售称之为网络销售,片面的将网络销售等同于网络营销,其结果就是网络营销的作用的不到有效的发挥。尽管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将产品销售出去,但是如果没有网络营销的系统跟进,网上销售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根本就难以在众多的网络销售产品中脱颖而出。

(二)网站建设特色不鲜明,功能简单,数据库建设滞后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仅仅把上网看作是赶时髦、追潮流。所以导致很多企业在网站设计上一味追求视觉效果,过分注重网页的美化,其实用性不强,营销功能不明显。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网站上只提供了有关产品的介绍、产品图片、企业情况介绍等一些简单内容,而网站的在线销售、商品促销、企业宣传、产品问题咨询、售后服务等营销功能缺失。从网站建设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网站存在功能设计上简单粗放、网站栏目设置重叠、栏目名称不清晰、网站商业信息量不够等问题,网站建设特色不鲜明。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在网络营销的开展中一直忽视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分析是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的基础所在,没有数据库的支撑,企业对于客户的需求、反馈等基本的营销信息就没有办法准确的掌握,网络营销策略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到网络营销效果。网站成为企业的摆设,而没有成为开展营销活动的平台。

(三)缺乏既懂营销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90%的中小企业缺少网络营销专门人才。当前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工作主要有以下两种人才:一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但缺乏营销理念和管理者的思维,网站技术含量很高但脱离了营销的本质;二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具备营销理念,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非常欠缺,在网站推广和网站评价方面无能为力。此外,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采取家族成员来管理的模式,导致企业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管理方法落后,企业利润平平。由此可见,缺乏既懂营销、贸易知识又懂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缺乏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企业要实现网络营销,必须要有充裕的物流水平和物流能力为保证。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员等原因都不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系统,一般要依赖第三方物流或其他物流企业帮助完成货物的转移。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比较晚,至今还没办法达到电子商务柔性化特征的要求,加上本来网络营销客户区域比较分散和不确定,配送环节滞后,货物递送的成本高,,使得物流企业无法分摊较高的固定成本,进而更难以降低服务价格,因此,顾客除了要支付商品的价格外,还要支付昂贵的运输费用,加之运输时间长、服务质量不如人意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营销的快速、便捷、低价优势的发挥,使得一些中小企业不愿意在网络营销上进行更多的尝试活动。滞后发展的物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营销的发展。

三、完善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观念,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需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营销观念,切实

认识到网络营销对企业传统经营管理的冲击,充分认识网络营销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会,把网络营销纳入企业总体营销战略中来,从而把握网络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重塑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认识到网络营销的内涵要远远不是网络销售这么简单,网络是一个载体,任何借助于网络开展的营销活动都是网络营销的范畴,网络营销不仅仅包括网上销售,同时还包括网络推广、宣传等营销内容。需要认真学习和主动了解网络营销的最新知识,树立借助互联网改善经营管理、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网络营销观念。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要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改造,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重建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基础,形成适应开展网络营销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到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网络营销。

(二)加强网站内涵建设,建立有鲜明特色的营销网站

首先,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比较有优势的地址建立自己的网站,建立后应有专人进行维护,并注意宣传,这一点上节省了原来传统市场营销的很多广告费用,而且搜索引擎的大量使用会增强搜索率,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小企业者来说比广告效果要好。其次,中小企业必须加强网站内涵建设,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精心设计网站,把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企业还可以利用微博营销、社区营销、视频营销、游戏营销等网络营销新模式的跟进,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网络营销体系。通过全方位营销模式的构建,将最大限度的覆盖到潜在客户人群,从而大幅度的提升网络营销的效果。因此,企业在设计网站时应以用户良好体验为标准,以提升顾客转化率为目标,能最大化地将网站的访客转化为企业的顾客。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CAD等技术和软件来实现不同产品的展示,并且针对不同的业务形态与目标客户群设定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流程,用友好的用户界面、鲜明的视觉设计、良好的互动功能来体现营销网站的特色,达成营销目标。

(三)多种方式结合,加强网络营销人才培养与引进

网络营销各项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批既懂得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又懂市场营销及贸易知识的专业人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竞争力弱,网络营销人才匮乏,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人才问题。首先,企业可以从内部挑选具有一定网络营销知识的人员,把他们派往大学或者研究所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其次,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的缺乏情况,引进一些计算机、网络通信、金融、物流、税务、法律、外贸等专业的大学生,以解决自身人力资源的不足。当前我国普遍出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许多高素质人才难以实现就业,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最后,中小企业有时可借用外脑,从各种机构聘请一些网络营销方面的专家,以解决中小企业在网络营销方面所面临的重大困难。同时,企业要建立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根据不同岗位需求、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有计划的培训,让这些员工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学习来不断提高,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网络营销做好人才保障。

(四) 树立良好的网络形象和信誉,保障网络交易的安全

网络营销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交易的安全性。网络营销不同于现实中的营销,前者是虚拟的营销,客户对于收货和付款都存在顾虑,网上交易面临着许多风险。只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才能使商家放心的进行网络营销,消费者才能放心的进行购买。作为中小企业,首先应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通过良好的信誉取信于顾客是满足消费者安全需要的根本措施,是网络营销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还要搭建优越的技术平台,健全相应的网络交易配套体系,保障网上交易的安全。

(五)加强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网络营销的基础条件之一,因为网络营销中没有地面营销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如何打消客户的顾虑是一个问题。网络营销应做到客户至上,通过数据库的建设来对

客户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客户的咨询、投诉应及时的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网络营销与客户之间沟通的顺畅无阻。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来对客户的消费特征与心理进行分析,实现对客户价值的开发。只有抢占了网络营销的制高点,才能给企业带来最为坚实的客户资源,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 建立畅通的网络营销物流配送体系

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必须建立畅通的网络营销渠道,提高面向市场的反应速度,保证商品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最近的分销网点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必须靠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完成。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考虑自己建设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以全国供应链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多样化、直接分销为主导的现代物流体系。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品质较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实现配送的社会化。

网络营销是未来市场营销的一个发展趋势之一,随着网络营销概念的普及和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理论和方法的了解,网络营销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具以及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其中心思想就是企业通过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同时协调使用不同的营销传播手段,发展不同营销传播工具的优势。网络营销的兴起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面对大企业的挤压能够在节省开支的情况下不被打倒,利用好网络营销这一载体,有效的弥补中小企业在传统营销中实力不足的短板,避开了资金不足,品牌弱势的弊端,使公司不断壮大,从而实现以小博大的营销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tohelen诗歌赏析下一篇:中职语文合欢树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