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对外贸易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纺织服装产业对外贸易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2009年是国际市场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危害由美国向世界各地传导,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

纺织服装产业对外贸易论文 篇1: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摘 要: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贡献率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出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的结论。然而,随着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的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已经没有之前在国际市场上那么强,而且国际贸易争端频繁出现,国际市场竞争形势非常严峻,而保持中国纺织服装的竞争力,对促进出口增长和促进经济增长都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贡献率;国际市场占有率

纺织服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我国生产、消费和出口最多的是纺织服装,为我国创造外汇收入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纺织服装生产的成本优势正在弱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优势正在增强。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纺织服装门槛相对较低,拥有更低人力成本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向所在国转移,如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这些国家以其较低的劳动力资源对中国纺织服装的生产和出口构成巨大威胁,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发展的障碍。虽然世界纺织服装出口量第一的位置被我国长期占据着,但是贸易竞争力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乐观,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大多出口的是中低端产品,国外市场对我国高端纺织服装需求极小。如何提高纺织服装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让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转被动为主动,让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让纺织服装的转型和升级越来越快,都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因此,研究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对外贸易现状

(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发展迅速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服装产业也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我国既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也成为了服装生产国,在世界服装贸易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纺织服装占据了世界出口数量第一的位置。图1显示了近些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出口情况,纺织服装出口數额从2006年的1 440.2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 686亿美元,几乎成倍增长,但与2014年的出口数量相比,近两年出口贸易量有所下降。

(二)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地区结构

我国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对这些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量很大,大概占到了我国纺织服装对外销售数量的75%。2017年,对欧盟的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488.6亿美元,下降了1.1%。2016年,中国对美出口出现20年来首次下降。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恢复增长,总计出口额达到了543.9亿美元,实现增长1%。2017年扭转对日出口持续下滑的局面,出口纺织服装金额共203.2亿美元,实现0.05%的微弱增长。我国的服装产业高度依赖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这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出口结构不合理,过于集中和依赖这些国家对服装出口贸易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国纺织品服装市场受到一些特定市场的主要进口国的严重影响。

(三)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激烈竞争

我国在国际服装市场占据优势一直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服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一些发展中国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以比我国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世界市场发展。在过去五年里,孟加拉国的纺织服装出口额持续增长了近1倍,而越南的纺织服装出口额增长130%。同时,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的纺织服装出口均呈增长态势。与之相比,我国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步弱化,许多国家开始将产业转移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依靠出口高科技纺织品与高附加值的纺织品和服装在国际贸易中获得超额利润。同时,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也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方面的威胁。

二、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是对某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时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TC)=(某产品的出口额-某产品的进口额)/某产品的出口额+某产品的进口额

通常数值在-1到1之间。当TC指数值为-1时,说明该国某产业没有出口贸易,该产业的比较劣势明显;当TC接近于0时,说明该国该产业比较劣势在均衡水平;当TC大于0时,说明较大的比较优势存在该产业中;当指数值越接近于1,表明出口竞争力越强;当TC大于1时,表明国家只进口某些产品而不出口,这种产品在该国家具有绝对优势。

可以看出,2008—2017年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竞争力指数都高于0.8,非常接近于1,说明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并且一直稳定保持着这一比率。我国的纺织服装生产不仅能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平衡稳定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某一产业的出口总额占世界某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主要是指一国在开放条件下,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它的计算公式是:

国际市场占有率=一国某产品出口总额/世界某产品出口总额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指标值介于0—1之间。指标值离0越近,说明该国的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越低;指标值距离1越近,该国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高,说明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从2005年的1 150.3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2 672.5亿美元,世界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增长的比例从2005年的24.13%增长到2016年的36%,表明中国的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迅速发展,出口额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在世界纺织服装市场上的力量不容小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增强我国纺织服装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如今,国际纺织服装的竞争已经从成本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中国的纺织服装竞争力要想一直保持或不断增强,有必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纺织服装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企业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结合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自身的特点,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同时,企业要不断增强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可以结合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企业技术进步,利润水平和市场竞争形成良性循环。

(二)增强纺织服装产业的集群效应

虽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迅速发展,纺织和纺织经济带已在沿海各省和城市形成,但目前大部分纺织服装产业都没有聚集在一起。增强竞争力和优化纺织服装的组织结构都可以通过产业集群来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引导民营资本和外向型资本流向产业集群,为纺织服装业的跨国公司在产业集群的建设中投资提供条件。

(三)优化产业布局,降低产品成本

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普遍高于内陆地区,而中国绝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都分布在沿海地区。为了保持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应该不断优化纺织业的布局,将纺织服装加工企业慢慢向内陆地区转移。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和内陆地区相比相差较大,导致生产成本的巨大差异,可以把一部分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的纺织服装企业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转移,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应该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强产品创新,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高端产品展开竞争。

(四)优化产品结构

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价格优势不断弱化,企业要逐渐淘汰初级产品和附加值低的纺织服装品,调整我国纺织服装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的产品,增加出口技术水平含量高、知识型密集的纺织服装产品。这些措施能积极解决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能过剩、无序降价竞争的问题。同时,企业要尽量减少出口价值低的纱和布料,增加高端产品的出口比例。还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对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  白樹强,郭明英,邢琣.TTP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潜在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4,(6):468-469.

[2]  郑显理,李莉.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劣势与应对危机的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09,(4):108-109.

[3]  阮美菊.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2009,(9):75-80.

[4]  陈虹,石恋,叶云霞.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4):201-203.

[5]  倪武帆,冯丹.我国纺织服装外贸竞争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6,(10):10-13.

作者:夏华丽

纺织服装产业对外贸易论文 篇2:

解析我国纺织服装2009年进出口贸易数据

2009年是国际市场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危害由美国向世界各地传导,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作为我国传统出口支柱产业的纺织服装,面对国际市场保护贸易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市场订单锐减的严峻挑战,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仍高达1839.9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9.8%,与2007年基本持平,仍保持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的地位。本文将从最直观的数字角度,对2009年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盘点和解析。

一、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规模在整固

(一) 纺织服装出口率先“回暖”

世界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世界贸易跌入“谷底”,从表1可知,我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严重“超跌”,2009年1-2月份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的最大跌幅分别为-29.1%、-25.7%、-43.1%个百分点,随后的3-8月份间在底部低徘徊,9月以后开始回升,同比降幅收窄,全年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了13.9%、16.0%和11.2%个百分点,结果好于预期,为中国GDP增长8.7%、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我们从分月统计中发现,在世界贸易极为困难的2009年元月份,我国纺织服装进口随市场下跌了36.5个百分点,而出口却逆势飞扬,同比只下降了0.7个百分点,给“冰冷”的市场带来了一丝“春意”,让世人看到了复苏的希望。虽然,随后4-8月份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同比指标“二次探底”又回跌到两位数,但到12月份出口、进口、进出口同比增长全部“翻红”。全年纺织服装出口、进出、进出口较之2008年分别下降了9.9%、9.8%和9.3%,但却比全国货物贸易全年出口、进出、进出口同比负增长分别减少了6.2%、1.9%和4.1%个百分点,全年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1670.6亿美元,出口贸易依存程度达到3.4%,也就是说2009年的GDP的3.4%是通过纺织服装出口实现的。

(二)纺织服装呈现“高出低进”态势

纺织服装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最多利用外资的产业,通过引进技术,我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比较优势凸显,并通过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际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从表1可知,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是1838.9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比重为8.3%,其中出口高达1670.7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贸易的13.9%;进口仅为168.2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进口贸易比重的1.7%;贸易顺差为1502.5亿美元,虽然比2008年1666.8亿美元下降了164.3亿美元,但约占全国2009年贸易顺差1960.6亿美元的76.6%,这也就是说仅占8.3%的纺织服装贸易却创造了接近4/5的贸易顺差价值。我国纺织服装呈现“高出低进”态势是由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在世界上通常用某一产业的贸易差额与某一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额的比率所表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也叫TC指数,若指数为负值,表明该类商品为净进口,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若指数为正值,表明该类商品为净出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经过计算,我国2009年纺织服装TC指数为0.82,昭示我国的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保持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确立我国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

二、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方式在改善

(一)一般贸易快速发展

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由来已久,但快速发展则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我国抓住了20世纪80、90年代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进大出”、“两头在外”,通过“三来一补”,积极利用分工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进入蓬勃发展、全面提速的时代。 1994年出口贸易额达到342.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2008年出口达到1852.2亿美元,是1994年的5.4倍,创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新高。但其间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SA8000社会责任的困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贸易的重灾区。因此,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亟待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纺织服装进出口一般贸易率的同比增长,进口10.34%、出口-5.83%、进出口贸易-5.43%,明显好于我国货物贸易的一般贸易率,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一般贸易率进口、出口、进出口同比增长分别是-6.7%、-20.1%和-13.9%。二是全年纺织服装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中的一般贸易的比重分别是72%、24%、68%,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3%、4%和4%。这说明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扩大一般贸易开始突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加工贸易降幅较大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意在扼制加工贸易过快增长。从表3可以看出三点:一是我国2009年加工贸易的纺织服装进出口、出口、进口的较之2008年有两位数的降幅,降幅大于全年纺织服装贸易和纺织服装一般贸易的降幅,说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应对金融危机调整了增长方式。二是2008年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出口同比是正增长,而200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出口同比下降了12.2%,来料加工进出口、出口同比下降了19.05%和19.53%;说明我国调整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力度在加大。三是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同属加工贸易,我国纺织服装来料加工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同比降幅大于自营业务的进料加工分别是7.03、7.51和6.92个百分点,彰显我国调整贸易方式是有序的。

三、纺织服装出口的产品结构在优化

(一)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速放缓

我国要优化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结构,需要适当减少纺织品出口、增加服装出口的比重,适当减少OEM服装出口,增加OBM服装、高附加值服装出口的比重。从表4可知,一是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是16707178.8万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5999223.7万美元,约占36%,服装出口总额是10707955.1万美元,约占64%,纺织与服装的比值为3.6:6.4,出口产品结构与2008年持平,没有明显的改善。二是2009年就纺织品大类而言,纱线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制成品下降幅度最小。就服装大类而言,针织服装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服装下降幅度最小,更可喜的是毛皮革服装保持了11.22%的正增长。这种走势基本符合国家的纺织服装调整与振兴政策。三是就服装分类产品而言,针织服装中丝织针织服装降幅最大,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1.7%,出口金额下降34.7%;针织服装中化纤针织服装降幅最小,出口数量同比下降5.52%,出口金额同比微升0.07%。梭织服装中丝制梭织服装降幅最大,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0.96%和20.83%;棉制梭织服装降幅最小,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6.85%和6.21%。毛皮革服装中皮革服装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5.72%和21.32%;可喜的是毛皮服装逆市强劲上升,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升15.53%和138.93%。

(二)纺织服装出口的均价偏低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不仅要率先恢复贸易增长,还要努力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的转型。2009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价量关系忧喜参半。一是从表4可知,纱线出口平均价格下跌4.93%,其中棉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3.38美元,同比下跌6.25%;丝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1.92美元,同比下跌12.31%;化学纤维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56美元,同比下跌8.86%;可喜的是羊毛、动物毛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0.39美元,同比微涨0.69%。面料也是量价齐跌,其中棉布平均每米价格1.18美元,同比下跌8.45%;丝机织物平均每米价格2.92美元,同比下跌9.42%;化纤织物平均每米价格0.83美元,同比下跌8.33%;羊毛动物毛机织物平均每米价格5.8美元,同比下跌8.94%。地毯、无纺织物等纺织制成品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服装出口与纺织品不同,大体上呈现量减价升态势。针织服装价格平均同比增长2.3%,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丝制针织服装,平均每件套价格是10.87美元,同比增加11.85%;化纤针织服装每件套平均价格增加5.78%、棉制针织服装微涨0.35%、但毛制针织服装却下降了7.13%,梭织服装平均价格增长1.69%。毛皮革服装价格忧喜参半,每件套平均出口成交价格是65.74美元,同比增长28.13%,其中毛皮服装、皮革服装价格分别是267.18、41.52美元,同比增长分别是106.81%和-6.65%。由此看来,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出口大国,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出口成交价格虽然出现了微升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还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四、纺织服装的出口市场在扩大

(一) 纺织服装出口的洲际市场

市场有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愿望三大要素,从理论角度考量,亚洲、欧洲和北美是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从表5可知:一是纺织服装出口前10大市场中,亚洲4席、欧洲5席、北美洲1席,说明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仍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向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市场的出口高达全部纺织服装出口的88.5%。其中向亚洲出口7484667万美元、向欧洲出口4284566万美元、向北美洲出口2961256万美元,分别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为40.1%、23.3%和16.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是多元化的,除上述三大市场外,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二是在亚洲市场中我国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纺织服装贸易继续保持活跃。2009年向东南亚纺织服装的出口、纺织出口、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5%、2.3%和-11.3%,而相应的进口分别同比增长10.7%、12.7%和1.1%;2009年向中东地区纺织服装的出口、纺织出口、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1%、-4.5%和1.8%;进口分别同比增长24.5%、19.8%和28.7%。三是欧洲市场主体是欧盟,根据入盟之先后,大体上可以把欧盟区分为欧盟15国和东扩12国。在2009年纺织服装贸易统计中发现,我国对欧盟27国的出口同比下降7.2%,欧盟15国只下降了6.7%,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3.9%。其中纺织产品出口欧盟15国同比下降10.7%,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9%;服装产品出口欧盟15国同比下降5.6%,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1.2%。

(二)纺织服装出口的国别市场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格局没有改变。一是我国纺织服装前四强虽然同比涨跌互见,但依然保持2008年各自的位次。在前四强中美国市场同比增长4.1%;日本市场则与去年持平;香港市场和德国市场虽然分别有12.8%和4.1%的下跌,但因与尾随者有较大的出口额差距,所以位次没有改变。二是5-10强则是2009年的出口涨跌与2008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8年第6位的吉尔吉斯斯坦因2009年跌幅48.4%,只列第12位;2008年第5位的俄罗斯因2009年跌幅43.4%,下滑到第10名;韩国跌幅虽大,却依然维持2008年第8名的位次;而英国、法国都上升了2位,分别排在第5、第7名;意大利、阿联酋都前进了3位,分别排在第6、第9名。三是我国纺织服装10大出口国以外也亮点纷呈,我国对“金砖四国”的印度纺织品出口增加2.5%,对巴西的服装出口跌幅也仅仅是0.7%;我国对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的出口气势如虹,分别同比增长27.6%、20.3%和13.8%;纺织品对巴基斯坦增长最快,增幅达到25.9%、其次是伊朗增长21.5%,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也分别保持增长17.2%、16.7%和10.9%的增幅。这说明我国纺织服装坚持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战略,在稳定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注重开发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非洲市场和拉美市场。▲

作者:谢少安

纺织服装产业对外贸易论文 篇3:

创新驱动下浙江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新优势培育研究

摘要:制造业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出口对浙江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凸显。然而,在传统的低成本要素驱动优势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创新驱动成为保持和提升浙江省制造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为例,在对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归回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创新驱动对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产业竞争优势和品牌竞争优势与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创新驱动与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新优势具有单项因果关系。就新产品出口额来说,R&D经费内部支出的拉动作用显著大于R&D人员,而出口交货值正好相反,R&D经费内部支出的拉动作用小于R&D人员。这说明,在新产品研发促进出口方面,创新驱动的优势更加显著。最后探讨构建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五维创新驱动路径,以培育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创新驱动;培育路径;浙江

1文献综述

关于出口竞争新优势的研究是近三年国内学者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王涛生在分析出口产品质量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出口产品质量、品牌、技术和服务的测度模型,实证测度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出口竞争新优势。许德友基于市场规模的视角,提出以内需市场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然而,聚焦纺织产业研究培育其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文献相对较少,相关文献只是就出口竞争新优势中的品牌、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周伟等提出通过培育品牌、技术等“非价格竞争优势”,实现纺织品附加值的提升,进而提升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整体竞争力。肖文等认为过度竞争导致中国纺织品比较优势大体下降,究其原因“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品牌培育力度不够”是主导因素。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竞争新优势的培育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浙江纺织服装业提升出口竞争优势的路径;二是结合当前浙江经济发展的实际,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浙江纺织服装业发展。

2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长期“锁定”价值链低端的产业。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际贸易环境持续恶化,创新驱动成为促进出口、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主要推动力。在浙江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省份的背景下,本文对《中国行业贸易数据库》31个省、直辖市进行筛选后,以纺织服装产业出口额为指标进行排序,最终选取排名靠前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五省。通过对2012、2013年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额、产业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与其他四省进行横向对比。

2.1主要纺织品出口额分析

根据中国海关及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五省统计年鉴和相关海关的统计,全国及五省2012、2013年主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发现,就服装及衣着附件而言,2012、2013年浙江出口占比分别为17.94%、18.01%,低于广东的19.74%和18.70%,位居第二,江苏、福建和山东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从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看,浙江2012、2013年出口占比分别为32.66%、33.08%,远远高于其他四省,位居第一,而江苏则以18.33%和17.78%位居第二,广东、山东和福建位居其后。从鞋类出口看,浙江2012、2013年出口占比分别为16.14%和17.50%,远远小于广东的28.27%和27.42,低于福建的21.88%和22.79%,位居第三,江苏和山东位居第四和第五。由此可见,浙江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略微低于广东省,在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福建省在鞋类出口方面具有优势。

2.2产业竞争力分析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2—2013年度和2013—2014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发布的数据显示(表2),2012—2013年度浙江有112家企业人选,占到500强的22.40%,2013—2014年度增加1家,占比为22.60%,分别低于江苏的22.80%和23.20%,位居第二,山东、福建和广东位居其后。在2013—2014年度全国各个行业的竞争力排名中,入选前20名的浙江省企业仅3家,分别是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6)和杉杉控股有限公司(11)。而江苏有7家企业入选,分别是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4)、红豆集团有限公司(7)、恒力集团有限公司(8)、海澜集团有限公司(9)、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10)、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有限公司(14)和华芳集团有限公司(19)。山东也有6家企业入选,分别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1)、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3)、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15)、鲁泰集团(17)和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由此可以看出,在企业竞争力方面,浙江省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优势要低于江苏和山东,产业竞争力还有待提升。

2.3品牌竞争力分析

品牌是衡量和评价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核心要素之一。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2、2013年《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上述五省纺织服装行业数据变化情况分析见表3。由表3可以发现,浙江纺织服装行业2012年有14个品牌入选,占品牌总数的2.80%,2013年减少1个,为13个。福建2012、2013年分别有7、6个人选,位居第二,江苏、山东和广东位居其后。浙江省纺织服装品牌价值排行最靠前的是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进入100强,位居93位,2013年有所下降,位居117位。而2012年入选100强品牌中,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集团位居第一,排名为36位;福建有两家企业入选,分别是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50)和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99);江苏也有1家入选,是江苏梦兰集团有限公司(86)。2013年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价值为153.78亿元人民币,远远低于鄂尔多斯集团的品牌价值(505.36亿元人民币),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品牌价值为269.58亿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浙江纺织服装入选品牌数要优于其他四省,但是从100强的排名看,明显不如内蒙古、福建、江苏等省份,这与纺织服装大省的地位不适应,浙江省纺织服装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3创新驱动与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关系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创新驱动的研究往往是和产业的研究结合起来。如Kleeper发现技术创新成果推动产品创新、过程创新,从而推动产业规模的扩张,进而促进新产业的发展,因此得出结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Mansury将创新驱动的研究向服务业拓展,认为服务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成长,但对提升服务生产率作用不大。洪银兴对创新驱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吴敬琏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探索了实现创新驱动的原因,庄志彬等深入分析了创新驱动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但是关于创新驱动与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创新驱动与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关系。

3.1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选择纺织服装产业的新产品出口额Y1(万元人民币)、出口交货值Y2(万元人民币)来反映出口竞争新优势的程度。在投入方面,选取R&D人员X1(人)、R&D经费内部支出X2(万元人民币)来反映创新驱动的强度。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的一致性,选取规模以上企业为研究对象,相关数据皆来自于2010—2014年《浙江统计年鉴》和《浙江科技统计年鉴》。

3.2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述指标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运用Eviews 8.0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由表4可以发现,在滞后1期的条件下,创新驱动是推动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增加,提升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因。具体而言,R&D人员X1、R&D经费内部支出X2是新产品出口额Y1单项变动的因,也是出口交货值Y2单项变动的因。

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投入在不断增加,R&D人员和R&D经费内部支出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其中R&D人员由2009年的17 379人上升到2013年的27357人,年均增长率为9.50%,R&D经费内部支出也由2009年的336762万元人民币增加到2013年的583556万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11.62%,高于R&D人员的年均增长率,可见创新投入的经费在逐年增加且大于人员的投入。新产品的出口额2009—2011年逐年增加,但是到2012年新产品出口额却下降,增长率为-4.19%。到2013年有显著上升,达到490397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了44.48%。出口交货值演进趋势与新产品出口额类似,也是先快速上升,到2011年达到最高点,而后有缓慢上升。由此可见,在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浙江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增速也进入了新常态,但是由于2013年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出台并落实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有效实施对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3.3回归分析

由表4所示,R&D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是新产品出口额和出口交货值变动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创新驱动对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以Y1、Y2为因变量,X1、X2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为了消除或减少数据存在的异方差,本文对相关变量取对数,建立回归模型:

由式(2)和(3)两个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R2皆在0.86以上,说明两个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好。根据该回归结果可以发现,R&D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对新产品出口额和出口交货值的影响都为正数,说明总体上来看,R&D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对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具体来说,R&D人员每InX1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促进新产品出口额In Y1增长0.202个百分点、促进出口交货值InY2增长0.440个百分点;R&D经费内部支出InX2每上升1%,可以促进新产品出口额InY1相应增加1.324%、促进出口交货值InY2相应增加0.069%。可以发现,就新产品出口额来说,R&D经费内部支出的拉动作用显著大于R&D人员,而出口交货值正好相反,R&D经费内部支出的拉动作用小于R&D人员。这说明,在新产品研发,促进出口方面,创新驱动的优势更加显著。因此,创新驱动是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提升出口竞争新优势的主动力。

4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路的路径选择

作为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要想维持和扩大出口竞争优势,仅仅依靠增加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投入显然不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五维创新驱动框架,搭建和培育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4.1技术创新是基础

通过梳理国外纺织服装产业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可以发现,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日本纺织服装产业关注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用纺织品的研究和开发。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产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明显,环保、时尚、技术创新是其取胜的法宝。当前,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进入了关键期,迫切需要注入新的活力驱动其发展。2014年浙江省的GDP已经达到40153.50亿元人民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2085亿元人民币,浙江省完全有实力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培育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一是要用技术创新引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用纺织品的研发,重点研发创新性的纱线和面料,同时兼顾环保和时尚元素。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加大R&D的投入力度(包括R&D人员,R&D经费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增强纺织服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争取实现投入一产出的最优化,提升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创新效率。

4.2管理创新是重点

管理创新是培育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重点。本文所说的管理创新重点在于纺织服装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包括管理理念创新、组织机构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三方面。其中,管理理念创新是核心。浙江省纺织服装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及普通的员工都应该树立创新驱动对其产业发展是主要推动力的理念,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思想上要有深刻的认识。组织机构创新是保障。纺织服装企业要让员工切身体验到企业对于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视和支持,并且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定位业务需求而努力工作。业务流程创新是手段。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获取、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4.3制度创新是保障

制度创新是培育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保障。就政府而言,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大力推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把企业的实际需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服务有效对接。二是要推动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互联网为媒介,创建纺织服装产业科技中介网络服务平台,鼓励科技中介组织与纺织服装企业强强联合。三是在现有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开设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变现实生产力,在专利申请、科技项目申报等方面,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高效的、专业化的服务。四是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定向、委培等)为纺织服装企业培养高端人才(包括研发人员和一线的技术员工),与此同时,要格外强化对纺织服装企业管理层,尤其是企业家的教育培训,使其具有战略眼光,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正确做出决策。

4.4金融创新是支撑

金融创新是培育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支撑。由于浙江省纺织服装业主要是由中小民营企业构成,研发投入不足成为影响纺织服装企业研发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浙江省相关政府机构、金融机构要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强化财税政策扶持作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使政府的相关优惠便利措施能够真正发挥效应,落地有声,惠有所急,惠有所得。二是充分利用浙江民间大量的闲散资金,由政府引导、行业协会搭台、民间资本唱主角,建立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切实解决烦扰纺织服装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缺口问题。三是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体系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体系改革创新是根本,主要是通过建立国有金融机构和民营金融机构优势互补的投融资机制,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金融产品创新是关键,主要是指浙江省的金融机构应该与时俱进,综合运用各种融资工具(包括出口贴现、打包贷款、履约保函等)及各种最新衍生的金融工具,并结合纺织服装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企业信用,创新金融产品,为纺织服装企业规避外贸风险。金融制度创新是保障,浙江省地方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制定创新驱动优先发展的金融政策,对用于科技含量高的纱线、面料及产业用纺织品等项目给予倾斜的借贷便利政策,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专款专用,切实保障纺织服装企业的科技投入实效。

4.5商业模式创新是手段

商业模式创新是培育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新优势的手段。2015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该意见提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动战略,强调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不断深化跨境电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纺织服装产业要充分利用该契机,从价值主张创新、价值获取创新、价值实现创新、价值网络创新四方面来实现浙江纺织服装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价值主张创新是指浙江纺织服装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其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客户需求,找到其价值需求,进而重新配置资源,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价值获取创新主要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如云技术)应用到整个商业流程中,改善纺织服装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效降低库存成本及物流成本,实现供应链的优化。价值实现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纺织服装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转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包括提供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化创新),由单项产品出售转向产品+服务,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双优来实现其商业价值。价值网络创新是利用互联网,建立纺织服装企业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包括与之对应的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和客户所组成的大型价值网络平台。龙头企业为强势企业,中小型企业为弱势企业,可以通过强弱联合、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进而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5结论

1)通过2012、2013年五省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出口产品的出口额、产业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出口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出口额远远高于广东、江苏、山东、福建四省。就产业竞争力来说,产业竞争优势要低于江苏和山东,还有待提升。就品牌优势而言,浙江纺织服装入选品牌数要多于其他四省,但是能够入选100强的品牌排名第四,更是无缘世界品牌500强,这与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应有的地位不符。

2)根据分析2009—2013年创新驱动对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新驱动与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新优势具有单项因果关系,R&D人员、R&D经费内部支出对新产品出口额和出口交货值的影响都为正数。这说明应该继续加大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驱动力度,用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进而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优化出口结构。

作者:王瑞荣 吴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净化厂房除尘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证券内核制度发行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