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现状范文

2024-04-22

纺织行业现状范文第1篇

总量占据全球的25%。近年来,我国纺织出口市场存在着低价竞销、恶 性竞争,等问题,屡遭国外特保、反倾销政策,出口企业面临困境,规范 纺织品出口秩序刻不容缓。

1.中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的现状分析

1.1 市场集中化问题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无序竞争反映在出口市场的分布上。在实施多 元化战略的过程中,出口市场仍过于集中,出口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分 布不平衡。据统计,中国有约75%的出口产品(含香港)集中在西欧和 北美,东欧、东盟、非洲和俄罗斯等出口市场仍不被关注。

1.2 低价竞销

这些年来,低价推销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竞争手段。外贸 出口增长主要是依靠量的增加来实现的,经济效益是下降的。我国企 业在海外市场的自相竞争,低价竞销,使我国出口产品投入多、收益 少,外汇收入损失严重,造成了肥水外流,加剧了利润率的下降。

1.3 过度竞争

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产业中进入了大量的企

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产业平均成本之下,企业利润维 持低水平,产业的平均状况恶化;在产业低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存在退 出障碍, 加上现有的出口政策又不能有效地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法 则,使这种状况越来越严重。

1.4 侵害知识产权现象严重

纺织面料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比较容易模仿,造成无能力技 术创新的企业不开发,有能力开发的企业不愿开发,都想找现成的样 板进行模仿,导致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也不能在市场中快速发展壮 大。企业在成本较高而收益较小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动力去开发新产 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5 满足低端市场,缺乏品牌意识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很 低,在国际贸易中获取的比较利益较少,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 弱。大量企业从事贴牌出口,主要是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以 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等高增值环节参与很少,这样既影响了贸易 收益,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同时,这种低 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往往更容易遭到反倾销调查。

1.6 纺织出口频遭绿色壁垒

国际上的绿色消费潮流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随 着绿色、生态等观念逐渐被消费者所广泛认同,对纺织品服装的生态 要求将迅速成为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主要 障碍。

2.出口竞争秩序混乱的成因分析

给我国纺织业造成的危害是重大的,影响也是持久的,对此我们 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总结其成因如下:

2.1 政府对纺织品出口的干预。

当前我国外贸出口计划是指导性的,但出口计划指标仍然具有较

大的刚性。因此,他们为竞相出口而不惜工本和不择手段,拼命自相增

加出口数量。这是我国企业在国外市场低价竞销的重要原因。

2.2 行业协会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我国纺织行业协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所含行业覆盖面过窄

而产生社会合法性不足。覆盖面窄,意味着协会所能掌握的企业和行

业的信息不充分,难以发挥综合性的协调功能,以至于外贸企业的经

营产生只注重本部门或本人的经营业务,而不考虑整个企业、行业的

整体秩序和效益,直接造成了无序竞争。

2.3 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

出口企业以业务员为运作中心,产权不清、责任不明问题,始终得

不到彻底解决。外贸企业的经营就是各个业务员的个别经营,短见倾

向较严重,从而产生只注重本部门或本人的经营业务,而不考虑整个

企业、行业的整体秩序和效益;其次,生产投入不足导致大量高素质人

才流失;再次,出口企业不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还处在低层次的

竞争状态,缺乏联合自强、互利共赢的意识。

2.4 法律法规不健全及执法不严

从出口产品的生产力要素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产品的销售等各个

环节,中国都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规定了规范低价销售的行为,但却没有规定

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实施当中,并未发生过一起案件,相关部门也没有

主动处理过一起这样的案件。在执法方面,一些地方为了一方利益,往

往执法不严。

2.5 纺织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大

我国的纺织标准同欧美国家的标准相比,对最终消费者的实际使

用要求考虑得不够充分,检测项目与国外标准也有很大差别,对涉及

安全、卫生的项目未列入强制性检验,因此按现行国家标准生产的纺

织品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容易给保护区主义提供借口,引起进

口国的抵制。

3.解决当前状况所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的管理与监督

政府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

境,让企业有更大的自由和选择权。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有效率

的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限制或禁止那些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自然

资源的浪费的竞争行为; 减少和消除政府对市场竞争的不当干预;减

少对行政性垄断企业的保护;减少对市场准入的管制;进一步推进价

格市场化;减少行政审批,加强市场监管;减少政府直接办企业的数

量。建立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产权制度,对企业的兼并收购,战略联

盟等予以监督,纠正和禁止不利于有效竞争的定价机制,增强政府干

预过程的透明度,避免掌权的人滥用权力。

3.2 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行业协会应加强对企业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

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真正地代表企业和本行业的整体利益,以谋求本

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为已任。积极推动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对于以不

正当手段争夺客户、实施侵害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成员企

业,应公开予以严厉的谴责,必要时可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给予制裁,以

建立和维护正常的、规范的出口竞争秩序。在企业与社会的有关方面

发生矛盾时, 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与有关方面进行求同存异的友好协

商,以维系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3.3 我国纺织企业应加快自身结构调整步伐, 适应出口市场的需

出口企业应加强研究与开发,努力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加工深度

和附加值,开展一场中国产品品质形象大革命,实现名牌向名牌资本

大转换。首先,全面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清楚自己品牌的定位。再次,企业应该密切关注

政府部门及相关协会发布的相关产业信息关注相关预警信息,并对新

贸易壁垒进行深入的认识。企业要大力使用环保型材料,在企业在开

展绿色纺织技术攻功,提高绿色纺织品的出口加工水平。在生产过程

中注意环境的保护,实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下转第281 页)

中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彭剑

(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纺织行业是我国创汇的第一大户,但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不容乐观,而且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整体素

质不高,对国际上的各种贸易壁垒无所适从,制约了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出口竞争秩序的含义入手,结合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探寻

了导致其无序竞争的原因,阐述建立合理有序竞争秩序的对策,使纺织业的出口竞争秩序更加合理、有序。

【关键词】竞争秩序;过度竞争;低价竞销;行业协会;政府

○高校讲坛○

283

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 年 第36期

(上接第265 页)工的综合待遇,从而增加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自

然就会下降。

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由于人员的物色、面试、招聘、培

训及考核等工作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企业要为此耗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而且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失现象很严重,企业不得不经常苦

于新员工的招聘、培训等事务性的工作。如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做,

企业就可以从这些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裁减不必要的人员,从而

使企业关注于附加值高、对企业影响更大的专业工作。

集中资源聚焦核心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受

人、财、物等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对企业的各个方面给予同等关注,往

往有所侧重,注重寻求自身在特定环节上的竞争优势。比如,对于一个

生产性企业而言,生产技术可能是它的强项,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

能是它的弱项,而外包后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集中力量于

企业的战略核心环节。

降低风险。由于所处环境的限制,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市场的了

解远比不上专业公司。经常看见中小企业花高薪聘请某方面的专业技

术人员,如果此人确实能够为企业创造出附加价值,那结果自然是皆

大欢喜,但如果是一个平庸之辈,那雇佣此人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

说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若通过专业公司,则不必花费太高的成本, 就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即使这个人不合适,专业公司

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造成的损失不会由企业自己来承担。

综上所述,现阶段中小服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自身实

际情况,合理规划,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建设提升至 战略地位,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的深远影响。汇聚企业所需

人才,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靳菲菲激励法:将“1”等于“10”大众商务:下半月,2007(7).-61-61. [2]王龙莎浅论企业管理中的职工循环激励法武汉: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19(5).-58-59.

[3]杜纲,钟敏企业人才的层次激励效应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3,1.

[4]包晓闻等 管理制胜———20 家中国企业的顶级管理模式 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3.

[5]周东云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煤矿现代化.2007

(3).-100-101.

[6]陈游芳服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02-17. [责任编辑:汤静]

件,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独立的,可单独运行的软件系统。它集数字教

学、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难以理

解概念、动作的时空特征得到了生动的再现,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生

动性,为体育技术教学提供了先进直观的教学手段,弥补了常规教学

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技术教学综合

CAI 课件可以改变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

量,能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我国体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分析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有以幻灯片为主、以视

频为主、以动画为主和多种方式混合四种形式,其中以幻灯片形式最

为简单,易于操作,而从教学效果而言,混合形式具有多种系统的的优 点,与体育技术教学中采用的传统辅助手段(如幻灯、挂图、录像等) 相 比, 它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①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②增加了体育技术教学课的知识涵盖

量。③强交互性。④快速精确的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精确控制。⑤

高速度, 高存储。

体育教学与其他项目教学相比, 教学的场地大多集中于室外,这

就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所实施的项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一般来讲,象

体操,武术,乒乓球一类的项目,由于教学活动大多集中在室内,较有 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而象田径一类多在室外进行授课的项目

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计算机辅

助教学在我国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在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体育教学资

金投入较少,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善。

3.改进与建议

体育技术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诸多的

问题需要认识、探讨和解决。在理论上,诸如体育理论的现状与发展,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与功能;在实践上,体育技术的教学方法和课的

组织形式与实施,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体育运动训练等。一个完整的

体育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评

价(测试与考试)三个环节组成。而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全部都 是集中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一单一环节,却忽视了另外两个环节, 教学准备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效果同样具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针对现今体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的现状,完 全可以同样研制教学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评价辅助软件,

并将之与教学辅助软件相融合,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多功能的计算机

教学辅助手段,将教案的编写(备课)、教学活动的开展(上课)和教学 效果的评价(考试)三方面都纳入CAI 课件之中,既可以提高教学效

果,又可以减少教师机械化,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师书恩.计算机辅助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肖茹.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CAI)[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翁家银等.体操二级动作技术教学CAI 课件研制与教学实验的研究[J].广州 体育学院学报.2003,(4).

[4]仇建生.多媒体体育教学应用与展望[J] 1 四川体育科学, 1999,(4).

[5]钱丽璞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 学报,2005,(3).

[6]邓国忠.对体育专业体操技术课多媒体CAI 课件的开发研究[J].林体育学院 学报.2005,(4).

[7]蔡新丰等.体育院系技术课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与方法[J].体育学刊.2001,(4). [8] 张晓东. 计算机辅助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实验初探[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3).

[责任编辑:张新雷]

(上接第283 页__________)3.4 外贸政策及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

改革和完善我国对外经贸法律体系是必然的。新贸易法的颁布健

全了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环境. 在贸易救济机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还需适当的改进进口产品的倾销幅度、补贴性质、给国内产业造成的

实质损害程度等技术认定,进而增强相关的调查、裁定、磋商和执行程 序,以充分体现这些措施的效力。同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反倾销法 也是当前贸易制度创新的迫切任务。实时掌握国内外纺织品技术法

规、标准的制、修订情况,积极制定国际上的认证标准,增强我国纺织 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培源,胡日东.中国纺织品出口地理结构与出口不稳定性分析[J].华东师 范大学学报.2006(6).

[2]李蛟,李京.我国纺织服装对美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及发展趋势研究[J].国 际经济作.2007(11).2.

[3]肖文,林高榜,蔡尔津.过度竞争与比较优势[J].浙江学刊,2008(2). 作者简介:彭剑,宜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结算、投资学、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国际金融的教学。厦门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

[责任编辑:韩铭]

○高校讲坛○

纺织行业现状范文第2篇

本次会议主题为“精益管理 追求卓越”,众多行业企业领导、专家将围绕会议主题做专题报告,进行探讨、交流。质量和标准化专家(GB/T19580标准第一起草人)韩福荣将为大家解读“新常态”背景下《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理解和实施。天祥集团(intertek)中国市场服务总经理王建平、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袁文和则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国内纺织品服装及面辅料等质量现状。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局长张善军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还会分别就纤检职能及行业设备管理新模式进行交流。

质量是产品品牌示众于前的形象体现,而先进的管理方式则是行业企业良好运作的后方保障。会上,众多优秀企业还会分享推动卓越绩效模式、QC小组工作、质量管理与设备管理创新等实践与体会。例如,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子斌会以“推动卓越绩效,寻求纺织新的利润增长点”为题进行交流。此外,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纺织股份公司等五家企业代表也会进行经验分享。

纺织行业现状范文第3篇

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尽管两国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大国,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而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纺织服装行业也都属于两国的传统行业,两国都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印度都被认为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纺织原料比较在纺织原料中,中国比印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印度黄麻和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在棉花、化纤、蚕丝、苎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纤、蚕丝、苎麻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亚麻居世界产量第二,也明显优于印度。棉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2006年的棉花产量高达672.91万吨。但由于中国纺织业规模较大,对棉花需求远远超出棉花产量,2002年供需基本相当,2003年开始进口棉花,2006年,中国棉花市场对外依存度达35%。因此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不到中国产量的一半,

但由于印度棉纺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印度自产的棉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从对2007年国际棉花市场预测来看,全球2007年棉花产量略低于消费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棉花价格可能会稳中有升。而印度产量将有所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会出口一部分棉花,因此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仍然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我国的棉花消费量预计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棉花缺口达400万吨。而配额只有89万吨,其余进口棉花将缴纳进口增值税,以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因此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将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看来,中国棉花产量虽然较印度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导致进口依存度达35%,且棉花产量不稳定导致的价格波动对棉纺企业不利;相反印度虽然产量相对不大,但国内需求量小,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对于具有棉花资源的棉纺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化纤中国化纤产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比印度先进,在POY、DTY、FDY领域与印度相比有着相当强的实力,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都较好,特别是聚合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化纤工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1月,中国合纤产量已达68万吨,而到2006年5月,达到155万吨,增长了127.65%。印度虽然是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但其化纤工业发展远不如中国,2002年1月仅有6万吨的产量,到2006年5月达到8.7万吨,增长44%。且从近几年的产量情况来看,产出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其它纺织原料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纺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中国是亚麻主要生产国,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苎麻纤维虽然仅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但却占到世界苎麻纤维产量的99%。除棉花和合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地、第二大生丝生产国,而其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原材料供应也较为充足。产成本比较从纺纱成本比较来看,中国的纺纱成本虽然低于平均水平,但仅低于意大利、美国、越南,却高于巴西、韩国、印度,印度是纺纱成本最低的国家,比我国成本低11%。从结构上看,我国纺纱成本高在原材料成本和水费上,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出印度34.4%,比平均水平也高出21%,这是使我国纺纱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国纺纱的原材料成本降到第二大的意大利的1.42水平,则总消耗就能降到2.5美元,仅次于印度。由此看来,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表明由于单纯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瓶颈。最高的水费同样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过度消耗,而我国“十一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促使纺织行业清洁生产、降低水资源耗用及环境污染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是纺织原料最大生产国,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仍然导致资源紧缺,而趋紧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纺织行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出口竞争力比较从纺织服装出口总值来看,中国远远超过印度。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480亿美元增长到119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49%。在此期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98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3%。出口能力从增长率来看中国也远高于印度,近四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印度只有10%左右。但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在2006年以后由于反倾销和欧美设限,导致部分订单流向

印度,致使印度出口增长幅度在2006年达到18%,已经很接近中国。尤其是印度基数较低,因此预计在未来几年其增速将超过中国。我们可以做个情景分析,按2006年中国出口金额1198.6亿美元,印度出口金额160.4亿美元计算,如果中国出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5%、10%、15%,而印度出口金额增长率在20%、25%、30%,则按最悲观的情景计算,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额超过中国也要10年的时间。出口结构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印度主要出口国家是欧盟和美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各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金额的14%,而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比则达到25%和27%,二者之和已经超过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可见,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依赖性更强。此外,对纺织服装需求较大的日本市场,中国则具有绝对的优势。从两国主要出口国家占比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欧盟和美国则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由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欧美出口猛增形成了对日、欧、美三个主要国家的出口结构。而印度从上世纪末到2005年期间对欧盟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在2006年才有所回升。尽管印度对欧美出口额所占比较较大,但从出口金额上相比,仍远低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163亿美元,印度为4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印度为47亿美元。因此在印度最重要的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比印度高出近3倍。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由46.6亿美元增长到68.4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1%,服装出口额由45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94%。在纺织品增长的26亿美元中,美国和欧盟纺织品增长仅为

4.66亿,占18%。而在服装增长的53亿美元中,有40亿美元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长,占75%。可见,印度在近6年的增长中,服装增长幅度更大,且主要是由于欧美对服装需求的拉动,而纺织品增长则主要对欧美之外的国家。在2000至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品出口由136亿增加到374亿美元,增长率为174%,服装出口由357亿增加到1007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82%。其中服装增加的649亿美元中有228亿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加,占35%,日本服装出口增加很少。而纺织品增加的237亿美元中,对欧盟增加189亿,美国44亿,日本40亿,这三个国家之和占到总增加额的8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在出口金额和增长率两方面都远远超出印度。相对来说,印度的服装竞争力要强于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在欧盟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比较印度纺织部长JN Singh11月16日称,印度政府提出两项扶持纺织工业的重大计划,吸引纺织行业的私企经营者。政府对进入综合纺织园计划的织布、加工和服装企业提供40%的扶持。2005年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投资大约1500亿卢比,今年的目标是将投资提高一倍。我国纺织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则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2004年11月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提出了以下科技进步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大大提高纺织行业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中印两国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产业未来发展也都进行扶持和规划,从两国纺织业政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扶持以促进其发展;中国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调整以优化结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其优势在于劳动力廉价,原料多样化,

有传统设计技术,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投资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跟不上,且一直以来企业规模偏小。可以认为,中国和印度纺织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印度处于规模增长的初级阶段,如果其纺织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比中国更快地面临资源瓶颈。行业内重点跟踪公司推介我们的观点是:中国纺织业已经完成初级的规模化发展,在近十年内不会遇到威胁的前提下,外部环境的恶化有助于纺织服装行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竞争进行的行业内整合,使纺织服装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在这期间,没有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纺织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的公司,看好服装领域内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的营销渠道的公司。鲁泰A:色织布龙头企业,主业专一,多年的色织布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2008年新建色织布项目达产后,其产能达到1.23亿米,居世界首位;其色织布全球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目前已达到15%,具有稳定的客户渠道;色织布技术始终居国际先进水平,注重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维持推荐评级。雅戈尔(9.84,-0.11,-1.11%):服装主业中以专卖店为主的营销网络的建设使公司始终把握市场环境,这保证其男装品牌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房地产及股权投资的地域性保证其战略多样化的成功,这反过来又为主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有助于其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维

纺织行业现状范文第4篇

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尽管两国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大国,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而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纺织服装行业也都属于两国的传统行业,两国都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印度都被认为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纺织原料比较在纺织原料中,中国比印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印度黄麻和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在棉花、化纤、蚕丝、苎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纤、蚕丝、苎麻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亚麻居世界产量第二,也明显优于印度。棉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2006年的棉花产量高达672.91万吨。但由于中国纺织业规模较大,对棉花需求远远超出棉花产量,2002年供需基本相当,2003年开始进口棉花,2006年,中国棉花市场对外依存度达35%。因此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不到中国产量的一半,

但由于印度棉纺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印度自产的棉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从对2007年国际棉花市场预测来看,全球2007年棉花产量略低于消费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棉花价格可能会稳中有升。而印度产量将有所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会出口一部分棉花,因此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仍然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我国的棉花消费量预计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棉花缺口达400万吨。而配额只有89万吨,其余进口棉花将缴纳进口增值税,以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因此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将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看来,中国棉花产量虽然较印度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导致进口依存度达35%,且棉花产量不稳定导致的价格波动对棉纺企业不利;相反印度虽然产量相对不大,但国内需求量小,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对于具有棉花资源的棉纺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化纤中国化纤产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比印度先进,在POY、DTY、FDY领域与印度相比有着相当强的实力,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都较好,特别是聚合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化纤工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1月,中国合纤产量已达68万吨,而到2006年5月,达到155万吨,增长了127.65%。印度虽然是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但其化纤工业发展远不如中国,2002年1月仅有6万吨的产量,到2006年5月达到8.7万吨,增长44%。且从近几年的产量情况来看,产出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其它纺织原料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纺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中国是亚麻主要生产国,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苎麻纤维虽然仅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但却占到世界苎麻纤维产量的99%。除棉花和合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地、第二大生丝生产国,而其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原材料供应也较为充足。产成本比较从纺纱成本比较来看,中国的纺纱成本虽然低于平均水平,但仅低于意大利、美国、越南,却高于巴西、韩国、印度,印度是纺纱成本最低的国家,比我国成本低11%。从结构上看,我国纺纱成本高在原材料成本和水费上,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出印度34.4%,比平均水平也高出21%,这是使我国纺纱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国纺纱的原材料成本降到第二大的意大利的1.42水平,则总消耗就能降到2.5美元,仅次于印度。由此看来,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表明由于单纯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瓶颈。最高的水费同样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过度消耗,而我国“十一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促使纺织行业清洁生产、降低水资源耗用及环境污染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是纺织原料最大生产国,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仍然导致资源紧缺,而趋紧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纺织行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出口竞争力比较从纺织服装出口总值来看,中国远远超过印度。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480亿美元增长到119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49%。在此期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98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3%。出口能力从增长率来看中国也远高于印度,近四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印度只有10%左右。但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在2006年以后由于反倾销和欧美设限,导致部分订单流向

印度,致使印度出口增长幅度在2006年达到18%,已经很接近中国。尤其是印度基数较低,因此预计在未来几年其增速将超过中国。我们可以做个情景分析,按2006年中国出口金额1198.6亿美元,印度出口金额160.4亿美元计算,如果中国出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5%、10%、15%,而印度出口金额增长率在20%、25%、30%,则按最悲观的情景计算,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额超过中国也要10年的时间。出口结构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印度主要出口国家是欧盟和美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各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金额的14%,而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比则达到25%和27%,二者之和已经超过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可见,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依赖性更强。此外,对纺织服装需求较大的日本市场,中国则具有绝对的优势。从两国主要出口国家占比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欧盟和美国则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由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欧美出口猛增形成了对日、欧、美三个主要国家的出口结构。而印度从上世纪末到2005年期间对欧盟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在2006年才有所回升。尽管印度对欧美出口额所占比较较大,但从出口金额上相比,仍远低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163亿美元,印度为4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印度为47亿美元。因此在印度最重要的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比印度高出近3倍。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由46.6亿美元增长到68.4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1%,服装出口额由45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94%。在纺织品增长的26亿美元中,美国和欧盟纺织品增长仅为

4.66亿,占18%。而在服装增长的53亿美元中,有40亿美元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长,占75%。可见,印度在近6年的增长中,服装增长幅度更大,且主要是由于欧美对服装需求的拉动,而纺织品增长则主要对欧美之外的国家。在2000至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品出口由136亿增加到374亿美元,增长率为174%,服装出口由357亿增加到1007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82%。其中服装增加的649亿美元中有228亿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加,占35%,日本服装出口增加很少。而纺织品增加的237亿美元中,对欧盟增加189亿,美国44亿,日本40亿,这三个国家之和占到总增加额的8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在出口金额和增长率两方面都远远超出印度。相对来说,印度的服装竞争力要强于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在欧盟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比较印度纺织部长JN Singh11月16日称,印度政府提出两项扶持纺织工业的重大计划,吸引纺织行业的私企经营者。政府对进入综合纺织园计划的织布、加工和服装企业提供40%的扶持。2005年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投资大约1500亿卢比,今年的目标是将投资提高一倍。我国纺织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则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2004年11月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提出了以下科技进步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大大提高纺织行业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中印两国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产业未来发展也都进行扶持和规划,从两国纺织业政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扶持以促进其发展;中国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调整以优化结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其优势在于劳动力廉价,原料多样化,

有传统设计技术,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投资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跟不上,且一直以来企业规模偏小。可以认为,中国和印度纺织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印度处于规模增长的初级阶段,如果其纺织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比中国更快地面临资源瓶颈。行业内重点跟踪公司推介我们的观点是:中国纺织业已经完成初级的规模化发展,在近十年内不会遇到威胁的前提下,外部环境的恶化有助于纺织服装行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竞争进行的行业内整合,使纺织服装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在这期间,没有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纺织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的公司,看好服装领域内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的营销渠道的公司。鲁泰A:色织布龙头企业,主业专一,多年的色织布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2008年新建色织布项目达产后,其产能达到1.23亿米,居世界首位;其色织布全球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目前已达到15%,具有稳定的客户渠道;色织布技术始终居国际先进水平,注重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维持推荐评级。雅戈尔(9.84,-0.11,-1.11%):服装主业中以专卖店为主的营销网络的建设使公司始终把握市场环境,这保证其男装品牌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房地产及股权投资的地域性保证其战略多样化的成功,这反过来又为主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有助于其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维

纺织行业现状范文第5篇

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尽管两国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大国,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而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纺织服装行业也都属于两国的传统行业,两国都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印度都被认为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纺织原料比较在纺织原料中,中国比印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印度黄麻和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在棉花、化纤、蚕丝、苎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纤、蚕丝、苎麻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亚麻居世界产量第二,也明显优于印度。棉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2006年的棉花产量高达672.91万吨。但由于中国纺织业规模较大,对棉花需求远远超出棉花产量,2002年供需基本相当,2003年开始进口棉花,2006年,中国棉花市场对外依存度达35%。因此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不到中国产量的一半,

但由于印度棉纺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印度自产的棉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从对2007年国际棉花市场预测来看,全球2007年棉花产量略低于消费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棉花价格可能会稳中有升。而印度产量将有所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会出口一部分棉花,因此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仍然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我国的棉花消费量预计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棉花缺口达400万吨。而配额只有89万吨,其余进口棉花将缴纳进口增值税,以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因此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将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看来,中国棉花产量虽然较印度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导致进口依存度达35%,且棉花产量不稳定导致的价格波动对棉纺企业不利;相反印度虽然产量相对不大,但国内需求量小,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对于具有棉花资源的棉纺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化纤中国化纤产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比印度先进,在POY、DTY、FDY领域与印度相比有着相当强的实力,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都较好,特别是聚合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化纤工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1月,中国合纤产量已达68万吨,而到2006年5月,达到155万吨,增长了127.65%。印度虽然是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但其化纤工业发展远不如中国,2002年1月仅有6万吨的产量,到2006年5月达到8.7万吨,增长44%。且从近几年的产量情况来看,产出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其它纺织原料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纺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中国是亚麻主要生产国,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苎麻纤维虽然仅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但却占到世界苎麻纤维产量的99%。除棉花和合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地、第二大生丝生产国,而其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原材料供应也较为充足。产成本比较从纺纱成本比较来看,中国的纺纱成本虽然低于平均水平,但仅低于意大利、美国、越南,却高于巴西、韩国、印度,印度是纺纱成本最低的国家,比我国成本低11%。从结构上看,我国纺纱成本高在原材料成本和水费上,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出印度34.4%,比平均水平也高出21%,这是使我国纺纱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国纺纱的原材料成本降到第二大的意大利的1.42水平,则总消耗就能降到2.5美元,仅次于印度。由此看来,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表明由于单纯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瓶颈。最高的水费同样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过度消耗,而我国“十一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促使纺织行业清洁生产、降低水资源耗用及环境污染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是纺织原料最大生产国,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仍然导致资源紧缺,而趋紧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纺织行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出口竞争力比较从纺织服装出口总值来看,中国远远超过印度。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480亿美元增长到119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49%。在此期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98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3%。出口能力从增长率来看中国也远高于印度,近四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印度只有10%左右。但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在2006年以后由于反倾销和欧美设限,导致部分订单流向

印度,致使印度出口增长幅度在2006年达到18%,已经很接近中国。尤其是印度基数较低,因此预计在未来几年其增速将超过中国。我们可以做个情景分析,按2006年中国出口金额1198.6亿美元,印度出口金额160.4亿美元计算,如果中国出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5%、10%、15%,而印度出口金额增长率在20%、25%、30%,则按最悲观的情景计算,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额超过中国也要10年的时间。出口结构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印度主要出口国家是欧盟和美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各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金额的14%,而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比则达到25%和27%,二者之和已经超过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可见,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依赖性更强。此外,对纺织服装需求较大的日本市场,中国则具有绝对的优势。从两国主要出口国家占比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欧盟和美国则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由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欧美出口猛增形成了对日、欧、美三个主要国家的出口结构。而印度从上世纪末到2005年期间对欧盟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在2006年才有所回升。尽管印度对欧美出口额所占比较较大,但从出口金额上相比,仍远低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163亿美元,印度为4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印度为47亿美元。因此在印度最重要的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比印度高出近3倍。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由46.6亿美元增长到68.4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1%,服装出口额由45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94%。在纺织品增长的26亿美元中,美国和欧盟纺织品增长仅为

4.66亿,占18%。而在服装增长的53亿美元中,有40亿美元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长,占75%。可见,印度在近6年的增长中,服装增长幅度更大,且主要是由于欧美对服装需求的拉动,而纺织品增长则主要对欧美之外的国家。在2000至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品出口由136亿增加到374亿美元,增长率为174%,服装出口由357亿增加到1007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82%。其中服装增加的649亿美元中有228亿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加,占35%,日本服装出口增加很少。而纺织品增加的237亿美元中,对欧盟增加189亿,美国44亿,日本40亿,这三个国家之和占到总增加额的8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在出口金额和增长率两方面都远远超出印度。相对来说,印度的服装竞争力要强于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在欧盟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比较印度纺织部长JN Singh11月16日称,印度政府提出两项扶持纺织工业的重大计划,吸引纺织行业的私企经营者。政府对进入综合纺织园计划的织布、加工和服装企业提供40%的扶持。2005年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投资大约1500亿卢比,今年的目标是将投资提高一倍。我国纺织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则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2004年11月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提出了以下科技进步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大大提高纺织行业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中印两国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产业未来发展也都进行扶持和规划,从两国纺织业政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扶持以促进其发展;中国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调整以优化结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其优势在于劳动力廉价,原料多样化,

有传统设计技术,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投资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跟不上,且一直以来企业规模偏小。可以认为,中国和印度纺织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印度处于规模增长的初级阶段,如果其纺织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比中国更快地面临资源瓶颈。行业内重点跟踪公司推介我们的观点是:中国纺织业已经完成初级的规模化发展,在近十年内不会遇到威胁的前提下,外部环境的恶化有助于纺织服装行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竞争进行的行业内整合,使纺织服装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在这期间,没有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纺织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的公司,看好服装领域内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的营销渠道的公司。鲁泰A:色织布龙头企业,主业专一,多年的色织布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2008年新建色织布项目达产后,其产能达到1.23亿米,居世界首位;其色织布全球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目前已达到15%,具有稳定的客户渠道;色织布技术始终居国际先进水平,注重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维持推荐评级。雅戈尔(9.84,-0.11,-1.11%):服装主业中以专卖店为主的营销网络的建设使公司始终把握市场环境,这保证其男装品牌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房地产及股权投资的地域性保证其战略多样化的成功,这反过来又为主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有助于其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维

纺织行业现状范文第6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纺织行业的消防工作,保障纺织工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纺织行业的消防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安全第一,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消防业务上受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与指导。

第三条 纺织行业应当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防火、防爆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各项消防规章制度。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纺织行业各企业事业单位。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纺织工业(轻工业)厅、局和纺织(丝绸)公司、计划单列市和二级纺织工业局、纺织(丝绸)公司实行防火责任制;各企业单位的厂部、车间(科、室、工场)、班组实行逐级防火责任制。

第六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是本单位消防负责人,对消防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及各业务部门要对所管工作范围内的消防安全负责。

第七条 各企业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生产、经营和承包管理之中,实行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

第八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职工岗位防火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防火责任区和消防职责,使职工懂得本岗位有什么火灾危险,懂得预防措施,懂得灭火方法;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处理事故苗头。

第九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义务消防组织。义务消防队员比例不低于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十,仓库等防火重点部位的职工都应参加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要定期开展消防训练,凡因训练或救火而误工的,本单位应当照发工资、奖金或照计工分。

第十条 按照《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的规定,凡符合建队要求的单位都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对专职消防队要严格管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灭火战斗能力。

第十一条 专职消防队员的数量按照下列要求配备:

(一)配有一辆中型消防车的专职消防队,不少于十八人;

(二)配有一辆轻便消防车的专职消防队,不少于十二人;

(三)配有消防车但未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应建立专职消防班(组),不少于五人。 第十二条 专职消防队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与生产第一线职工同等对待。 第十三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规模大小、火灾危险性程度,配备专职或兼职消防干部。

(一)生产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应当配备一名专职消防干部;其中职工在一千人以上的,应当配备二名专职消防干部;

(二)一般企业,职工在五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兼职消防干部;职工超过五百人不足五千人的应当配备一名专职消防干部;职工在五千人以上的应当配备二名专职消防干部;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纺织工业(轻工业)厅、局和纺织(丝绸)公司,计划单列市和二级纺织工业局、纺织(丝绸)公司,应当根据消防安全任务确定专职或兼职干部管理本行业消防工作。 第十四条 专职消防队的队长或指导员享受干部待遇。专职消防干部可以参照公安消防部队的规定评定技术职称。

第十五条 专职消防干部和专职消防队的职责是:

(一)制定消防工作计划、灭火作战方案和各项防火安全制度,建立防火档案;

(二)开展消防宣传,进行灭火训练,负责训练义务消防队;

(三)建立防火责任制,定期深入责任区进行防火检查,督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火险隐患;

(四)提出更新、添置消防设备、器材的计划,并负责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维修保养;

(五)做好灭火准备,一旦发生火警,迅速采取灭火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凡接到公安消防部门外出灭火调令时,应当迅速出动,听从指挥;

(六)保护火灾现场,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调查起火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处理意见;

(七)定期向本单位消防负责人和主管领导以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汇报消防工作,积极参加本系统、本地区消防联防活动。

第三章 明火管理

第十六条 生产上使用电焊、气焊(割)的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防火防爆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 第十七条 各企业须根据生产特性、危险程度和建筑布局划分禁火区域。在禁火区域内动用明火时,必须事先向主管消防职能部门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由专人监护。

第十八条 采用明火或高温进行烘燥、烤炒、熬炼或使用淬火、退火、保温设备等单位,都要建立严格的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并须有专人负责管理。

第十九条 使用明火取暖须由使用部门申请,经主管消防职能部门批准后,方可发放炉具,并建立炉火使用制度,加强管理。

第二十条 严禁在车间、仓库、变电室、汽车库、木工房、化验室等重点部位使用明火和电热设备取暖。

第二十一条 纺织企业生产区、库区、易燃易爆物品作业场所,应有明显标志,严禁吸烟和携带火种。

第二十二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与承建本单位各种工程项目的施工队签订的合同中要有防火防爆的协议,此项工作由基建部门负责,主管消防的职能部门督促执行。

第四章 电气防火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电力设计规范、规程和纺织工业部《关于纺织企业电气安全管理规定》等要求,合理安装电气设备,并做到安全操作,经常检查,及时维修,保证用电安全。

第二十四条 敷设电气线路、安装和维修设备,必须由考试合格的电工承担。

第二十五条 凡是能够产生静电引起爆炸或火灾的设备、容器,必须设置消除静电的装置。 第二十六条 凡电加热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使用和看管,离开时必须切断电源。

第二十七条 库房内电线必须敷设在金属或硬质难燃塑料套管内,电气线路和灯头应当设在库房通道上方,与堆垛保持安全距离。每座库房的电源开关箱应当单独设在库房外,并有防雨防潮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八条 凡遇雷击容易引起火灾、爆炸的场所,要设置避雷装置,定期检测,保持完好。 第二十九条 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装置,应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的规定。

第五章 建筑与储运管理

第三十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执行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做到主体工程与消防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三十一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防火设计,应当征求本单位消防管理职能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并送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批准。

第三十二条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组织安全、消防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消防设计要求的不准接收使用。

第三十三条 严禁在消防通道处堆放物品,保持建筑物内消防通道的畅通。

第三十四条 凡采用有火灾危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要有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否则不得投产使用。

第三十五条 在车间内检修机器时,应当采用清洗剂清洗零件。使用汽油、煤油等清洗零部件,要从严限制,并在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

第三十六条 人防地下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平时不得用于生产、存放易燃易爆和化学危险物品。 第三十七条 化学危险物品应当根据其性质分类分库存放,严禁超存、混存、露天堆放。

第三十八条 装卸化学危险物品必须轻拿轻放,严禁震动、撞击、重压、摩擦和倒置。对散落、渗漏在车辆上的化学危险物品必须清除干净。

第三十九条 运输原料成品的车、船必须用篷布严密遮盖,随车人员不准在车上吸烟。

第四十条 各单位对仓库保管员和从事操作、管理化学危险物品的有关人员应当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章 消防器材管理

第四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灭火的需要,配备适当种类和足够数量的消防设备和器材,并不得挪

作他用。

第四十二条 消防设备器材和工具应放置在醒目、取用方便的地点。放置在室外的要采取防雨、防晒、防锈蚀、防霉烂、防结块和防冻措施。

第四十三条 消防设备、器材的周围不准堆放杂物和挂放其他物品,严禁埋压圈占消防栓和消防池。对消防设备、器材要建立定期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完好有效。

第四十四条 室内外和仓库堆场的消防给水设施,应当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 第四十五条 消防水池内应当保持规定的水量,消防与生产合用的水池,要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技术措施。

第四十六条 凡维修消防管道或者停止供水时,必须事先通知本单位消防队或本地区内的公安消防队,做好应急措施。

第七章 消防检查

第四十七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和健全逐级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第四十八条 各级防火责任人要定期上岗检查;班组实行班前检查;车间实行周检查;全厂实行月检查;重大节日组织全面检查。

第四十九条 各级消防负责人和消防职能部门对查出的火险隐患要详细登记,逐条研究,有条件的立即整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及时上报,同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限期整改。

第五十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有负责人参加的值班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和交接班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八章 奖 惩

第五十一条 各企业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务院批转的《重点单位消防工作十项标准》要求,结合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建立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

第五十二条 对在消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本单位或上级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情节严重的或者造成火警、火灾事故,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或者由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四条 纺织原料、成品仓库的消防安全要求仍按《纺织工业部关于纺织原料成品仓库防火安全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凡将本单位的车间、仓库等设施出租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由出租和承租双方签订消防协议书,作为出租合同附件,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否则后果自负。

上一篇:干部早逝悼词范文下一篇:关爱弱势群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