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贸易毕业论文范文

2023-05-22

纺织贸易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现状;全面分析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额的13%,出口量占总生产量的30%,纺织品出口额占生产总值的47%,可见,我国既是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同时也是纺织品进口大国,年纺织品的进口总额不断攀升。随着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的纺织品贸易也会受到较大冲击,我们必须要对纺织品贸易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提升我国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一、世界纺织业发展特征

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这些产业又反作用于纺织业,使产业间不断的进行创新与磨合。纺织业的产业中心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转移,产业集群特征也不断向以研发和消费为中心转移。纺织业逐渐从单一的加工制造向整个产业链模式转变,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实现了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化,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纺织业的生产与研发过程中,未来的纺织业领导者必将是拥有高新技术、资本实力强、有市场控制力的跨国纺织企业。

二、纺织业在我国的重要作用

1.产业利益。我国在对纺织业进行多次产业调整之后,建立了品类齐全的纺织品产业体系,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成为“世界纺织巨人”。纺织业在解决我国人民穿衣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纺织品需求的供应。

2.劳动力问题。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对劳动力的强大需求,解决了我国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对解决就业、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出口贸易。纺织业一直是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产业,在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国际中的大国地位不断彰显。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1.整体现状。(1)多元化出口。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包括:香港、日本、欧盟、美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今天,我国对外出口纺织品贸易的销售额已经占据总出口额的大部分额,我国纺织业不断开辟新的市场,对原本的11个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2)产品出口结构。纺织品加工产业中,对产品深加工的重视日益体现,但是,我国的产品深加工还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对于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高档的奢侈品牌出现大量空白,整个出口产品的水平不高。(3)配额限制。我国较之其他出口国,在纺织品市场的竞争极不公平,大大降低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我国在国际纺织市场中,也是受别国限制最多的纺织品出口国。

2.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新情况。(1)配额取消促进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由于原有的ATC体制的终止,之前的配额法已不再使用,配额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障碍也将逐渐消失,有利于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和企业成本的降低,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配额取消后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配额限制的取消虽然有利于中国纺织品的贸易发展,但是,国际市场中的纺织品出口国远远不止有中国一个,其他国家在配额限制消除的同时,也获得了令其纺织品贸易快速发展的机会,这就使得纺织品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3)入世协议的影响。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书中有关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对我国的影响逐渐显现,但是,该项条款也表明,在中国加入WTO12年后,也就是到2013年,有关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条款就会废除,所以,面对当今的新形势,我国纺织业要抓住这次机会,大力进军国际市场。

四、提高我国纺织品贸易竞争力的建议

1.研究中外纺织品贸易政策。欧美的纺织品贸易政策,对外设置多种繁杂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想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要透彻分析欧美国家的贸易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我国在对欧美等国出口时,要在国内对出口量进行协调,使出口量不超过额定范围;其次,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减少经济损失;最后,要和与我国关系良好的友國进行合作,促进双方的共赢。

2.研究国际市场。我国的纺织品企业要充分了解国际市场,对竞争者的产品深入研究,捕捉市场机遇,抓住机会,努力提升我国纺织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知名度。

3.建立营销联盟。建立营销联盟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顺利的推入国际市场,提高我国纺织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把我国的产品以庞大的销售网络推入国际市场。

五、结论

面对国内外的各种挑战,我国纺织品贸易一定要增强自主能力,走新型纺织工业道路,扩大与国际纺织市场中大企业的合作,利用我国自身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向国际市场迈进,使我国成为国际市场的纺织强国。

参考文献:

[1]张莹.浅析我国纺织业贸易的现状及国际竞争力[D].吉林大学,2012.

[2]肖海霞.浅析我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42-45.

[3]陈世清,张全中,吴翔胜,程小旭.我国纺织品贸易障碍及对策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11(03):50-52+64.

[4]卜海.后配额时代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13(09):5-8.

作者简介:陈莹(1985- ),女,汉族,籍贯:河南信阳,2012年毕业于贵州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12年就职于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纺织贸易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福建省纺织品出口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受到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给福建省纺织品对外贸易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和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福建省纺织品外贸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情况下,提升纺织品外贸出口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广大学者、专家、企业管理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就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升值作为研究背景,重点就现阶段福建省纺织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本文的最后部分从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政策层面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本文的论述,以期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提升纷织品外贸出口企业综合竟争力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福建省纺织业;影响;风险;对策

一、引言

自从2005年汇率实行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步伐一直未停,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所以,有关学者给予了关切和研讨,相关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持续给予了很强的预期。在外汇管理学界专家、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官方智库等共同完成反映人民币汇率改革5年以来的影响评估报告中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从2011年到2017年底累计升值达到了18%,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汇率分别升值了大约20%和13%。人民币汇率升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纺织品在福建省外贸出口中占据了较大的地位。2017年在福建省各种出口产品中,福建省纺织业的出口总额和产销总量都居于前三位,并且福建省当前已成为福建省纺织品出口加工的重要地区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形之下,福建省纺织品的出口将如何度过人民币升值的难关,对未来的发展及出口道路进行合理的建设。本文将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也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人民币升值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汇率升值概述

汇率升值与汇率贬值是相对应的。如果一个国家的汇率升值,那么相对于的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将会相应的出现汇率贬值。

实际汇率升值和名义汇率升值是常见的一种划分方法,这是按照汇率的定义来划分的。通常来讲,如果发生了名义汇率升值,那么实际汇率升值也必定会发生。但是实际汇率升值的实现,可以通过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名义贬值或名义汇率固定的情况下实现。

暂时性汇率升值和持续性汇率升值是按照持续期来划分的。暂时性汇率升值的突出表现是,汇率在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升值之后,汇率又重新贬值到原先的初始位置。汇率长期趋势是持续性汇率升值的主要表现,当然在这长期的时间内,可能会存在着短暂的汇率贬值。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

自2005年央行實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就是持续而明显的。在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人民币对港币中间价为8.2765。自2005年央行开始实施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日益扩大(尤其是单边升值趋势明显),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尽管人民币对港币的汇率自2005年7月份以来已经累计升值了26%以上,但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几乎没有停止过。

三、福建省纺织业出口的发展现状

(一)福建省纺织行业总体现状

1.福建省纺织行业的出口规模

从2000年以来,福建省的纺织品出口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在2001年加入WTO后,增长趋势表现得更加的突出。福建省的纺织品出口在2003年出口增长率将近28%,达到了顶峰。直到2008年,福建省的纺织品的出口额已经是达到了185.17亿美元。由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2009年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纺织品中表现出来,福建省的纺织品出口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即便如此福建省的纺织品出口额也达到了167.04亿美元,在当地的货物贸易出口中占到了13.9%,并且较之2008年增长了1%。2013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总额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峰2479亿美元。2017年有所放缓,但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达到了2044亿美元。

2.福建省纺织行业出口贸易的地区分布情况

福建省、日本、欧盟以及美国等地区是福建省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出口地区。2015年1月~12月,福建省对欧美出口保持增长,对欧盟出口458.6亿美元,增长14.8%,占到总出口贸易的24.6%;对美国出口334.5亿美元,增长8%,占比18%。而对日本出口额则出现了下降,为197亿美元,下降了10.9%,占到福建省服装贸易出口额的10.6%。另外,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出口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下降,下降的幅度分别为16.7%,21.9%、,6.9%。

(二)福建省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自身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自身管理体系不完善是现阶段纺织品出口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许多纺织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落实相应的技术贸易壁垒相关政策,而是过多的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如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等方面,这些不结合实际情况的产品生产管理体系必然会给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企业优秀纺织品管理人才管理体系不完善

纺织品出口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是许多纺织品出口企业在发展纺织品出口业务过程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对优秀人才的招聘、考核、培训、激励等方面的管理都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许多纺织品出口人才都是企业内部以前的员工转变而来,虽然这些员工对企业知根知底,但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面,这给企业发展纺织品出口带来较大的制约。第二,培训管理体系不完善,虽然公司每月都会进行培训,但是培训内容更多集中在企业管理、礼仪培训等方面,对纺织品出口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少之又少,这给企业发展纺织品出口业务带来较大的制约。第三,对优秀人才的考核和激励方面,更是基本没有,每月的考核体系都是机械化的考核,没有具体的指标,这些都成为制约公司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制约因素

3.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许多纺织品出口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兼顾生产前的市场调查、产品设计等程序,尤其是在部分质量管理的部分重点环节,如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还有就是在对产品设计、产品设备管理、产品出场时间控制等,各种关键环节都没有贯彻全面质量管理。

4.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纺织品企业主要从事我国加工贸易,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大多数纺织品出口企业低利润,高出口成交,忽视了自身企业的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因此,在这个阶段成本上涨,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等。另外,纺织品出口企业由于利润薄弱,人才匮乏,难以培育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出口模式,重点关注OEM品牌在少数,只有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制造出口跨国公司作为加工装配车间,生存的跨国公司知名品牌和销售渠道,出口产品单一,低价值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只能是其他廉价生产基地小,加工费小。也正是因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存在不足,自主品牌建设体系不完善,造成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受到人民币升值压力大。

四、福建省纺织行业出口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策略

(一)企业层面上措施

1.努力开发自主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

(1)多渠道的品牌宣传

品牌宣传有多种渠道,比如说电视广告、杂志、专卖店以及网络宣传等。纺织品企业应该多利用这些宣传渠道来做好自己的宣传工作,并且不能单一的只从一个渠道人手,最好采用多渠道的策略。这样虽然会增加产品的投入成本,但是对于产品的品牌宣传以及品牌的认知度方面来说,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加强企业品牌维护和传播

面对当前这样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纺织品企业的产品品牌维护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海外市场上近年来融入大量的国际品牌,这给福建省纺织品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完善企业品牌管理,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应该将品牌战略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通过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通过投入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根据品牌获得利润,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另外还要客观地认识到自身品牌的内涵,将品牌维护的工作融入企业的发展经营过程。想要品牌得到广泛的认知,必须要塑造一定的差异和亮点,从而使消费者能够对该产品产生信心和依赖。

(3)注重品牌口碑的建立

品牌口碑的建立需要注重对于品牌内涵的认识以及充分利用相关传播渠道。具体来说,做好品牌口碑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注重对于品牌内涵传递,品牌内涵不是单方面的只能靠活动做起的,消费者一旦了解了品牌的内涵就可以明白该品牌是做什么的,就好像我们一提到星巴克就会想到咖啡。其次,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地利用官网这一工具。官方网站可以给消费者正规的感受,并且也能使消费者全面地了解到产品和公司。最后,做好产品品牌口碑的构建关键点是要做好企业产品的质量维护工作。如果缺乏了一个稳定的质量控制,那么即使口碑工作做得太好,最终也难以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4)注重品牌建设的长期性

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起的关系也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只有依靠时间才能使得品牌从量到质发生变化,经过长时间的品牌建设工作,产品才能够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另外,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企业长期的积累和坚持,从而将外在的表面品牌建设工作,注重到内在建设方面。

2.完善企业自身管理体系建设

(1)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

及时地了解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是有效应对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也进入多元化发展,根据市场的多元化建立有效战略,有利于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建立对贸易壁垒的咨询机构,及时的收藏和掌握国外的贸易壁垒信息,为广大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科学上的指示。

(2)提高企业相关意识,加强企业相关认证

企业对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需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期望可以总结福建省经历过的国外贸易壁垒的经验,尽快地组织企业对国外贸易壁垒情况建立咨询部门,并且提供免费的使用。福建省纺织品外贸企业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贸易壁垒,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产品质量,面对不合理的贸易壁垒,不要一味地重视恶性竞争,而是凝聚内部力量,一致对外。

3.健全企业人才管理体系

纺织品生产制造企业现代化转变需要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但多数企业要想做到这一点还有较长的路。因此,纺织品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先改善内部重要岗位的人员安排。比如将纺织品出口经验岗位中没有相应能力的家族成员剔除,招人一些具有纺织品出口经验信息分析预测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当非家族成员越来越多的时候,家族式管理就会不断淡化,最终形成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纺织品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纺织品出口经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将纺织品出口经验人力资源管理跟企业的战略发展结合在一起,建立长期的纺织品出口经验人力资源战略发展规划。这就需要企业立足于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变化,深入考察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招聘和培养一些企业未来需要的纺织品出口经验人才,全面的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纺织品生产制造企業员工的管理效果,公司需要多方面多渠道给予加强和管理。具体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第一,完善员工招聘管理体系建设。福建省纺织品企业在对员工招聘过程中,尤其是福建省纺织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招聘,需要完善招聘流程,如对招聘人员的背景调查需要格外重视,另外,招聘过程中学历是一方面,同时还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对纺织品行业的热情等,都需要作为招聘过程中重点参考的内容。第二,完善员工的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员工培训作为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星级福建省纺织品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福建省纺织品企业在对员工的培训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充分的培训需求调查,对现阶段企业员工最为迫切需求的培训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结合福建省纺织品企业发展战略,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尤其是在对员工的产品质量培训方面,要做到循序渐进,但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再次,将培训内容和效果纳人员工考核范畴,提升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积极参加到企业培训活动中;最后,完善员工考核与激励机制建设。对部分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奖励,而对在顾客服务管理中有纰漏的员工,也要给予惩罚,这样,奖罚分明才能让员工感受到福建省纺织品企业的公平性。

4.明确产品定位,保证产品质量

(1)产品工艺设计安全管理

福建省纺织品出口企业在制造产品前期都会对产品工艺设计表、工艺设计牌、工艺设计档案卡、工艺变动通知单等形式进行加强管理,保证工艺上机。其中在织造时要做到节约工时,不能过多浪费时间;同时原材料要使用合理,不能浪费;保证均衡生产,保证供应不脱节以及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2)产品制造安全管理

①产品设备管理

纺织品制造过程所使用的机器都是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福建省纺织品出口企业拥有的纺织品制造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生产到维修、更新、改造、报废进行全过程的设备管理。每结束一项操作,就要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且在交接时也要检查,要是遇到设备出现故障时要进行事故分析,确保下次使用能够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更好地管理设备。

②原材料管理

公司在使用各种材料过程中,对这些原材料制定消耗定额制度、储备定额,监督使用部门要合理使用原材料,节约使用,降低产品成本;在采购时,货比三家,以最低价格购进原材料;组织好运输、验收、发放、贮存等日常工作;做好货物回收管理工作。

(二)行业层面上措施

1.整个纺织行业应要联合应对

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情况下,应当是靠全行业的共同努力,而不是靠单个企业的努力。在此过程中,行业整体品牌效益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福建省纺织品行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品牌的树立,尤其是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纺织品行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和售后服务方面更应该加强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品设计更贴切客户需求。随着福建省纺织品行业竞争性越来越激烈,如何设计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是纺织品行业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纺织品行业可以从两个渠道进行信息收集,首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制造商在纺织品设计方面的优秀做法,合理的引进来;其次,通过广大的问卷调查,深入到客户群体当中,利用整个行业的优势,做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问卷调查,通过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应用,生产制造出纺织品行业自有的产品;第二,在生产过程中,要将生产质量的控制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对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要反复推敲,结合纺织品行业的实际情况,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让广大福建省纺织品上下游企业都参与质量生产和监督体系当中,将生产质量事故发生控制在最低限;第三,售后服务方面需要成立专业的团队。纺织品行业在成立和完善售后服务团队管理中,可以吸取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司的优秀做法,将客户反馈的问题及时解决,将问题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积极加强海外联系和沟通

在纺织品取消配额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国内等三重压力压向我国纺织服装业。行业协会组织应当加强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同行的沟通交流,并与国内做好充分的协调,将存在的互补性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纺织业中得以充分发挥,帮助外国纺织企业来开拓中国市场,规避各种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另外,行业协会也应加强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争取共赢的发展,协商贸易互补的措施,探讨对夕卜投资的机会。

(三)政府层面上措施

1.政府应当积极协调贸易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

对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福建省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发挥自身资源和职责,积极为福建省纺织品企业的出口营造有利条件。具体来讲,就是政府主动针对标准差异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展开充分的双边标准协调工作,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贸易摩擦。同时,政府要发挥其干预作用,对于市场相关信息充分搜集和分析,将相关分析结果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企业,让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最新情况。

2.成立和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预防机制

福建省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可以在这当中吸取经验,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来研究对人民币升值的做法,设立自己专门的数据库来发布预警信息,使企业可以做好预警工作,运用积极措施,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拓展福建省纺织品的出口贸易。

3.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地方纺织品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服务型政府的打造,对地方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福建省地区在为地方纺织品行业发展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如在融资方面、信息提供方面、人才服务方面等都要给予支持。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在金融支持方面,地方政府要给予有实力、有潜力的纺织品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在各项资金担保方面,要设置绿色通道,让更多的纺织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其次,在信息服务方面,要做到及时通知,从而最低限度的降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因信息滞后而造成的损失。最后,在人才服务方面,要给优秀人才更多的服务便利,如住房优惠、户籍优惠、社保优惠等,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当地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当中。

五、总结

对福建省纺织品行业来说,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于其中。因为我国汇率改革模式是渐进的、小幅的,所以,在总体上来说,当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态势仍然是可控,并且是可承受的。但是,在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呈现出升值趋势延续和加大的态势。未来的汇率风险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及长期性。因此,福建省纺织企业应当将过去那种不符合汇率变动的落后模式加以摒弃,在汇率变动的背景卞,积极学习各种汇率风险规避工具的应用,积极的应对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Lei,Zhang,Jie,Cheng.The heterogeneous enterprisesand export of textile industry based on exchange rateflexibility[C].//2011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508-513.

[2]Liu,Yun Ying,Zhang,Fang Jun.Paper empiricalstudy on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on Chinese textileimport and export[C].//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E-Government.[v.1.A].2011:1-4.

[3]王世杰,洪增光.人民币汇率升值對西藏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影响[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5,28(6):101-107.

[4]许银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浙江省出口贸易影响研究——基于细分贸易数据分析[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5.

[5]魏余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青岛市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投资与合作,2018(3):2.

[6]孙安坤.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贸的影响——以山东青岛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8(10):7-14.

[7]黄海源.汇率波动对西藏纺织服装业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6(7):78-81

[8]石珊舟.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浙江省中小型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影响[J].消费导刊,2016(7):61-62.

[9]王玮.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探究——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纺织产业为例[J].对外经贸,2018(1):20-22.

[10]李文婷.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西藏纺织行业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22(9):109.

[11]何一红.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西藏纺织品出口效应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9(6):78-86.

[12]王洁.人民币国际化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下旬),2016(3):117+119.

作者简介:

李世好,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上海。

纺织贸易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产品内分工的国际趋势下,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中印两国作为人口、资源密集的发展中国家,竞争关系明显。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挫,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本文对中印纺织品服装、中印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分别进行比较,在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贸易优劣势的基础上,审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纺织品服装 机电产品 出口竞争力 加工贸易

一、中印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的贸易现状

在生产链延长与产品精细化的国际趋势下,产品内分工顺应而生,加工贸易逐渐成为贸易的重要方式。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的多数生产环节具有工序可分性,运输成本低,其加工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6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3439.5亿美元,增长了约807倍。

中国和印度长期将纺织服装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在市场倒逼、政策引导下,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升高,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794.2亿美元,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57.6%。

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凸显,纺织品服装出口受挫,印度政府甚至对纺织业出口实施超额补贴,印度国务委员帕纳拉克希米公开表示印度已经开始开拓拉丁美洲、非洲的新市场,并预计在2013至2014财年纺织品出口能够同比增长15%。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带来了新的威胁。同时,外需低迷、摩擦增多、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值虽不断上升,增速却在下降。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1995-2012年中印两类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ESI)进行研究分析。

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表示j国在i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j国i类商品的出口额,表示j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表示i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表示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RCA>2.5代表极强的比较优势;1.25≤RCA<2.5代表相对的出口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0.8≤RCA<1.25代表一般的出口优势和竞争力;RCA<0.8代表相对的出口劣势和弱的竞争力。

2.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表示i国和j国出口到市场k的产品相似性指数;表示i国的l产品对k市场的出口额;表示j国的l产品对k市场的出口额;表示i国所有产品对k市场的总出口额;表示j国所有产品对k市场的总出口额。

如果i与j两国出口到第三市场的商品分布完全相同,则ESI为100;若完全不相同,则ESI为0。ESI>50表示两国出口产品相似度高,存在明显竞争关系。ESI越高,意味着两国产业结构或工业化发展水平越相似,两国向第三市场出口产品的竞争程度越高。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修订4)》(SITC)为统计基础,纺织品服装包括SITC下第65和84类的全部条目,机电产品包括SITC下第69至79类的全部条目及第87和88类的部分条目。数据来源为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

三、中印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5至2012年中印纺织品服装产品在世界市场的RCA值如图1所示,中国RCA在经历缓慢的降低后,在近五年内保持在3.1左右,印度RCA自1995至2000年经历小幅增长,随后较大幅下降,最终到达2012年的最低值2.31。这说明,在纺织品服装产品的世界市场上,中国长期具有强比较优势,印度在2007年以前具有绝对的出口优势和很强的竞争力,实力高于我国,但随后优势逐渐降低,目前优势较弱。中国的比较优势稳中有升,印度的比较优势高开低走,两国生产专业化程度均高于平均水平。

图1 中印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RCA(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图2显示了中印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ESI走势图,可见ESI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最高值达到了81.57,说明两国纺织品服装对世界出口产品相似度高,存在很明显的竞争关系。

图2 中印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ESI(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四、中印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5至2012年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RCA值如图3所示,印度RCA偏低且长期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于2012年达到0.48,说明印度在机电产品世界市场上长期具有比较劣势且劣势缓慢减小;中国RCA逐年平稳增长,增速大于印度,说明生产专业化程度逐渐增至高于平均水平,比较优势越来越强。2012年中国RCA为1.52,说明目前中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图3 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RCA(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計算得出

(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由图4,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ESI基本保持在50左右,近两年都高于50,表明两国机电产品出口相似度较高,存在较明显竞争关系。两国产业结构或工业化发展水平较接近,在机电产品世界市场上竞争程度较高。

图4 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ESI(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五、中印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首先,由图1、图3,中国和印度纺织品服装的比较优势均大大超过本国机电产品的比较优势。中印两国原材料优势显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呢绒、茧丝、苎麻、羊绒生产国,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之首,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丝绸、合成纤维等的产量也遥遥领先。此外,两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纺织品服装相对于机电产品,有劳动力需求较大、技术含量较低等特点,中印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在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长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5年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品出口潜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挥,印度纺织业在政策支持下迅猛发展。而中印机电产品的出口起步较晚,198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6.8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6.1%。相对于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很多发达国家为机电行业注入了大量资本,中国和印度作为在资本和技术要素方面相对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其机电产业大部分仍处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下游。

其次,由图2、图4,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对世界市场出口产品的相似度一直大大高于两国机电产品对世界市场的出口产品相似度,且由图1,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比较优势差异较小,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两国出口结构差异趋于收斂。由图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长期高于印度且差额看涨。这是由于印度的制造业发展滞后,其机电产品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受益于政策支持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在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上两国的竞争十分激烈,远大于机电产品市场。

六、对策建议

我国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一些现象表明我国的贸易形势愈发严峻:1.国内棉价不断攀升,原料市场流通性差,纺织原料不能自给自足;2.人民币持续升值,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3.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低迷,国际市场需求不振;4.一些国家反复针对我国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面对自身优势流失、市场需求走低、贸易摩擦加剧等现状,我国应有效应对。

(一)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大部分纺织服装和机电企业在科技含量高的领域无优势,我国应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生产技术培训,还可在企业中实现知识管理系统,鼓励员工将学习到的新技术与他人交流,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共享。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己所用。

(二)树立品牌意识,增加产品附加值

我国是文化大国,应将我国文化、历史元素融入产品,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培育优质品牌,这是实现产品附加值提升的有效途径。加强品牌效应,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逐渐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环节向高端转变,才能实现出口的长期高效增长。

(三)开拓新兴市场,风险分散化

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目标局限于欧美发达国家,风险过于集中。为保证企业的长期安全发展,在发达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墨西哥等新兴市场进口量逐年上升的背景下,加快拓展新的出口市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四)提高应诉成功率,维护自身权益

政府和相关协会应遏制国内企业“互打价格战”现象,协助企业对可能引起进口国上诉的产品及时做出价格调整,给予应诉企业政策和财力支持,还应加强培养一批精通WTO规则及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外贸人才,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汤碧,陈佳.中印机电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亚太经济,2012(05):65-69.

[2]王廉正,奚俊芳.我国加工贸易竞争力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01):115-119.

[3]曲可伸.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四川科技与经济,2006(03):62-64.

[4]朱晶,陈晓燕.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01):40-46.

[5]齐玮.中印纺织品及服装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09(08):94-98.

[6]王亚静,陈富桥.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04):85-88.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作者简介:姜玉珑(1988-),女,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

(编辑:陈岑)

纺织贸易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2009年是国际市场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危害由美国向世界各地传导,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作为我国传统出口支柱产业的纺织服装,面对国际市场保护贸易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市场订单锐减的严峻挑战,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仍高达1839.9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9.8%,与2007年基本持平,仍保持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的地位。本文将从最直观的数字角度,对2009年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盘点和解析。

一、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规模在整固

(一) 纺织服装出口率先“回暖”

世界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世界贸易跌入“谷底”,从表1可知,我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严重“超跌”,2009年1-2月份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的最大跌幅分别为-29.1%、-25.7%、-43.1%个百分点,随后的3-8月份间在底部低徘徊,9月以后开始回升,同比降幅收窄,全年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了13.9%、16.0%和11.2%个百分点,结果好于预期,为中国GDP增长8.7%、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我们从分月统计中发现,在世界贸易极为困难的2009年元月份,我国纺织服装进口随市场下跌了36.5个百分点,而出口却逆势飞扬,同比只下降了0.7个百分点,给“冰冷”的市场带来了一丝“春意”,让世人看到了复苏的希望。虽然,随后4-8月份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同比指标“二次探底”又回跌到两位数,但到12月份出口、进口、进出口同比增长全部“翻红”。全年纺织服装出口、进出、进出口较之2008年分别下降了9.9%、9.8%和9.3%,但却比全国货物贸易全年出口、进出、进出口同比负增长分别减少了6.2%、1.9%和4.1%个百分点,全年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1670.6亿美元,出口贸易依存程度达到3.4%,也就是说2009年的GDP的3.4%是通过纺织服装出口实现的。

(二)纺织服装呈现“高出低进”态势

纺织服装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最多利用外资的产业,通过引进技术,我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比较优势凸显,并通过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际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从表1可知,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是1838.9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比重为8.3%,其中出口高达1670.7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贸易的13.9%;进口仅为168.2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进口贸易比重的1.7%;贸易顺差为1502.5亿美元,虽然比2008年1666.8亿美元下降了164.3亿美元,但约占全国2009年贸易顺差1960.6亿美元的76.6%,这也就是说仅占8.3%的纺织服装贸易却创造了接近4/5的贸易顺差价值。我国纺织服装呈现“高出低进”态势是由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在世界上通常用某一产业的贸易差额与某一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额的比率所表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也叫TC指数,若指数为负值,表明该类商品为净进口,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若指数为正值,表明该类商品为净出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经过计算,我国2009年纺织服装TC指数为0.82,昭示我国的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继续保持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确立我国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

二、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方式在改善

(一)一般贸易快速发展

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由来已久,但快速发展则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我国抓住了20世纪80、90年代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进大出”、“两头在外”,通过“三来一补”,积极利用分工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进入蓬勃发展、全面提速的时代。 1994年出口贸易额达到342.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2008年出口达到1852.2亿美元,是1994年的5.4倍,创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新高。但其间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SA8000社会责任的困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贸易的重灾区。因此,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亟待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纺织服装进出口一般贸易率的同比增长,进口10.34%、出口-5.83%、进出口贸易-5.43%,明显好于我国货物贸易的一般贸易率,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一般贸易率进口、出口、进出口同比增长分别是-6.7%、-20.1%和-13.9%。二是全年纺织服装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中的一般贸易的比重分别是72%、24%、68%,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3%、4%和4%。这说明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扩大一般贸易开始突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加工贸易降幅较大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意在扼制加工贸易过快增长。从表3可以看出三点:一是我国2009年加工贸易的纺织服装进出口、出口、进口的较之2008年有两位数的降幅,降幅大于全年纺织服装贸易和纺织服装一般贸易的降幅,说明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应对金融危机调整了增长方式。二是2008年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出口同比是正增长,而2009年进料加工进出口、出口同比下降了12.2%,来料加工进出口、出口同比下降了19.05%和19.53%;说明我国调整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力度在加大。三是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同属加工贸易,我国纺织服装来料加工进出口、出口、进口的同比降幅大于自营业务的进料加工分别是7.03、7.51和6.92个百分点,彰显我国调整贸易方式是有序的。

三、纺织服装出口的产品结构在优化

(一)纺织服装出口的增速放缓

我国要优化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结构,需要适当减少纺织品出口、增加服装出口的比重,适当减少OEM服装出口,增加OBM服装、高附加值服装出口的比重。从表4可知,一是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是16707178.8万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5999223.7万美元,约占36%,服装出口总额是10707955.1万美元,约占64%,纺织与服装的比值为3.6:6.4,出口产品结构与2008年持平,没有明显的改善。二是2009年就纺织品大类而言,纱线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制成品下降幅度最小。就服装大类而言,针织服装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服装下降幅度最小,更可喜的是毛皮革服装保持了11.22%的正增长。这种走势基本符合国家的纺织服装调整与振兴政策。三是就服装分类产品而言,针织服装中丝织针织服装降幅最大,出口数量同比下降41.7%,出口金额下降34.7%;针织服装中化纤针织服装降幅最小,出口数量同比下降5.52%,出口金额同比微升0.07%。梭织服装中丝制梭织服装降幅最大,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0.96%和20.83%;棉制梭织服装降幅最小,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6.85%和6.21%。毛皮革服装中皮革服装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5.72%和21.32%;可喜的是毛皮服装逆市强劲上升,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升15.53%和138.93%。

(二)纺织服装出口的均价偏低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不仅要率先恢复贸易增长,还要努力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的转型。2009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价量关系忧喜参半。一是从表4可知,纱线出口平均价格下跌4.93%,其中棉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3.38美元,同比下跌6.25%;丝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1.92美元,同比下跌12.31%;化学纤维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56美元,同比下跌8.86%;可喜的是羊毛、动物毛纱线平均每公斤的价格20.39美元,同比微涨0.69%。面料也是量价齐跌,其中棉布平均每米价格1.18美元,同比下跌8.45%;丝机织物平均每米价格2.92美元,同比下跌9.42%;化纤织物平均每米价格0.83美元,同比下跌8.33%;羊毛动物毛机织物平均每米价格5.8美元,同比下跌8.94%。地毯、无纺织物等纺织制成品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服装出口与纺织品不同,大体上呈现量减价升态势。针织服装价格平均同比增长2.3%,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丝制针织服装,平均每件套价格是10.87美元,同比增加11.85%;化纤针织服装每件套平均价格增加5.78%、棉制针织服装微涨0.35%、但毛制针织服装却下降了7.13%,梭织服装平均价格增长1.69%。毛皮革服装价格忧喜参半,每件套平均出口成交价格是65.74美元,同比增长28.13%,其中毛皮服装、皮革服装价格分别是267.18、41.52美元,同比增长分别是106.81%和-6.65%。由此看来,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出口大国,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出口成交价格虽然出现了微升的良好态势,但总体上还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四、纺织服装的出口市场在扩大

(一) 纺织服装出口的洲际市场

市场有人口、购买力和购买愿望三大要素,从理论角度考量,亚洲、欧洲和北美是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从表5可知:一是纺织服装出口前10大市场中,亚洲4席、欧洲5席、北美洲1席,说明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仍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09年我国纺织服装向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市场的出口高达全部纺织服装出口的88.5%。其中向亚洲出口7484667万美元、向欧洲出口4284566万美元、向北美洲出口2961256万美元,分别占我国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为40.1%、23.3%和16.1%。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是多元化的,除上述三大市场外,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二是在亚洲市场中我国与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纺织服装贸易继续保持活跃。2009年向东南亚纺织服装的出口、纺织出口、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5%、2.3%和-11.3%,而相应的进口分别同比增长10.7%、12.7%和1.1%;2009年向中东地区纺织服装的出口、纺织出口、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1%、-4.5%和1.8%;进口分别同比增长24.5%、19.8%和28.7%。三是欧洲市场主体是欧盟,根据入盟之先后,大体上可以把欧盟区分为欧盟15国和东扩12国。在2009年纺织服装贸易统计中发现,我国对欧盟27国的出口同比下降7.2%,欧盟15国只下降了6.7%,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3.9%。其中纺织产品出口欧盟15国同比下降10.7%,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9%;服装产品出口欧盟15国同比下降5.6%,而东扩12国则下降了11.2%。

(二)纺织服装出口的国别市场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格局没有改变。一是我国纺织服装前四强虽然同比涨跌互见,但依然保持2008年各自的位次。在前四强中美国市场同比增长4.1%;日本市场则与去年持平;香港市场和德国市场虽然分别有12.8%和4.1%的下跌,但因与尾随者有较大的出口额差距,所以位次没有改变。二是5-10强则是2009年的出口涨跌与2008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8年第6位的吉尔吉斯斯坦因2009年跌幅48.4%,只列第12位;2008年第5位的俄罗斯因2009年跌幅43.4%,下滑到第10名;韩国跌幅虽大,却依然维持2008年第8名的位次;而英国、法国都上升了2位,分别排在第5、第7名;意大利、阿联酋都前进了3位,分别排在第6、第9名。三是我国纺织服装10大出口国以外也亮点纷呈,我国对“金砖四国”的印度纺织品出口增加2.5%,对巴西的服装出口跌幅也仅仅是0.7%;我国对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的出口气势如虹,分别同比增长27.6%、20.3%和13.8%;纺织品对巴基斯坦增长最快,增幅达到25.9%、其次是伊朗增长21.5%,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也分别保持增长17.2%、16.7%和10.9%的增幅。这说明我国纺织服装坚持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战略,在稳定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注重开发东南亚市场、中东市场、非洲市场和拉美市场。▲

纺织贸易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被取消,对于我国经贸界来说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但随之而来的欧美对我设限风波,使纺织服装企业陷入严峻形势。文章从分析纺织品贸易现状和受限影响着手,以浙江省和杭州市为实例,总结出纺织品服装出口中的问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同时呼吁每一个WTO成员国都应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对中国纺织品设限

收稿日期:2005-11-28

作者简介:吕筠(1968-),女,江苏无锡人,杭州市经济委员会对外经济处副处长,工程师。我国纺织品出口长期受到国际贸易被动配额的限制,但经广大从业人员的艰苦努力,从1994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在加入WTO以后,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协定),美欧等国纺织服装业享有10年的保护期和过渡期,全球纺织品贸易于2005年1月1日起实现了一体化,纺织品被动配额全部取消。按国际贸易自由化原则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理应迎来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机遇,但从去年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到今年4月份以来欧美对我国大宗纺织服装的出口贸易不断的设限,贸易争端迭起,显然需要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以至纺织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思考,研究新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一、欧美设限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

(一)欧美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设限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从企业到政府都对“2005年1月1日后纺织品配额取消”这个历史时期的到来持乐观和期待的态度较多,但对配额取消后,中国与欧美之间很快会发生纺织品出口的不断摩擦还是缺少足够的思想准备。从3月21日,美国宣布对进口服装和纺织品实施特别监测措施后,欧美掀起了对华纺织品服装设限的大浪。欧美根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242条款对中国纺织品提出特保设限。按照该条款,中国纺织品在2008年以前的未来三年半时间里,仍将随时可能遭遇限制。4月份和5月份是欧美相继对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做出一系列“特保调查”,并作出了设限的决定。随后6月10日中国和欧盟签署了《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确定了今后一年半时间内,对中国10类纺织品进口8%—12.5%的年增长率,至此,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争端告一段落。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目前已经设限七项,还有五项可能受到限制。截至8月3日我国七类受限纺织品有四类已被封关,其它三类化纤制裤子达99.3%,男士梭织衬衫达94.2%,精梳棉纱为19.9%……严格意义上的纺织品“后配额时代”只存在了133天。

经过长达8个月的七轮磋商,11月8日,中美双方就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2006年基数基本上是2005年有关产品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2007年和2008年基数均为上一年度全年协议量。 协议产品2006年增长率为10-15%,2007年增长率为12.5-16%,2008年增长率在15-17%。

(二)欧美设限对我纺织业的影响

1.欧美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

欧美市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贡献率达1/3以上,出口增量的贡献率达3/4以上,设限涉及到的品种范围高达1/3。数据表明,从出口额来看,欧美市场已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3。今年1~6月,我国对欧美纺织服装出口达176.3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4.3%。从出口的增量来看,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净增加出口额90亿美元,而欧美两大市场出口增量达68.22亿美元,占净增加出口总额的77.2%。这说明,未来几年,欧美两大市场将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从欧美设限的品种范围看,今年上半年,欧盟对我国设限的10类纺织品服装品种对欧出口额约22亿美元,占我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25%。目前,美国共对我19种纺织品服装设限或酝酿设限,涉及36个类别,2005年1~4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上述产品金额为25.11亿美元,占我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49.12%。

按上述数据测算,今年上半年已经设限或可能设限的产品的覆盖面将达到对欧美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3。

2.欧美设限已波及众多出口企业受损

2004年,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中,出口到设限国家的金额达258.15亿元,占全部出口比例的26.51%。每一个受限品种涉及到至少1000家企业,多则达到6000家的出口企业。由于美国设限,导致今年我国七大类纺织品提前封关,使2005年实际出口的最大量只占预计出口数量的60%,而有的甚至不到1/3,如棉制及化纤制内衣352/652。七项设限品种损失高达17亿美元,拟设限的也可能造成损失为2亿多美元,累计大约为19.2亿美元。另外,欧盟对我国两类纺织品设限,据商务部统计,也可能造成3亿美元的损失,因此当前欧美设限累计造成的损失约在2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近两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量的12%。

浙江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量约占全国1/5,纺织服装企业主要分布在已形成块状经济和产业链的宁波、绍兴和杭州萧山等地,欧美设限与反倾销使全省近1/3的纺织服装企业会受到较大影响,这些企业大多是以增量取胜、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2005年1~4月,浙江省受美国“特保”限制的七大类纺织品出口生产企业达到952家,占整个出口企业的18%,七大类纺织品出口额为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0.3%,占全省纺织品出口5%。2005年1-3月,浙江省受欧盟“特保”的9类纺织品生产企业有1077家,占全省所有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六分之一; 9类产品的出口金额为2.26亿美元,占全省输欧纺织品服装产品的18.6%。2005年3月欧盟对我国涤纶面料初裁课以20-85.3%的反倾销税,仅此一项杭州市萧山区就将有六七百家企业受损;杭州市余杭区受到欧美设限影响企业约占20%。

在美国宣布对中国7类纺织品实行“特保”之后的第五天,由72个美国买家组成的“美国纺织买家中国采购会”来到杭州,但据悉采购团原计划年采购1亿美元产品,由于受“设限”影响最后正式签下订单的仅有120多万美元。

3.欧美设限等贸易摩擦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深远

从短期来看,特别是今年下半年,我国对欧美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受到较大影响,由于企业对特保产品的无序抢关出口,对欧10类产品和对美5类产品的配额基本上已经用完,这些产品下半年的出口将出现停滞状态;而对美仍有若干类别产品正面临受到进一步设限的可能,中美纺织品贸易还存在诸多变数,下半年对欧美出口不容乐观。

目前中国、美国、欧盟为全球纺织纤维消费的前三大国家(地区),占全球纤维消费总量的70%左右,因而从长期来看,欧美两大市场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ATC时期,由于我国长期受配额约束,对这两大市场的增长空间受长期的压抑,而我国对非设限国家出口已经比较成熟,增长空间极其有限,要想根本解决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增量空间,就必须稳步提高我国对欧美市场的占有率。

二、当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中的主要问题

(一)出口纺织品以大宗产品为主,利润率低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均价低于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均价20%以上。一些低端纺织品出口售价甚至接近其生产成本,出口利润低微,行业平均销售利润只有5%,出口额的增长过多依靠量大价低竞争,利润率甚至在2%至3%。( 而在欧洲,纺织行业的利润率定为15%)因此出口增长虽快,但基础不牢固,面临劳动力价值和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出口产品集中在中低档和大路货品种,如T恤、制服、内衣和中低档次纱线面料。由于高科技纤维产品的开发应用落后,面料平均纤维成分为1.3种,国外面料平均纤维成分为5.6种。也就是说,我国出口以单纤维纯纺和两种纤维混纺为主,而从国外进口的面料一般是7至8种。面料产业成为制约我国纺织服装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的瓶颈。

(二)缺乏附加值高的知名品牌,多的是“中国制造”,少的是“中国创造”

我国出口产品多数以贴牌加工方式为主。品牌是外商提供的,产品设计和款式来自外商,甚至面料、辅料也是外商提供,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产品供应链中仅仅是加工制造商,自有品牌占有率不超过10%。缺乏品牌竞争力,导致我国纺织品难以进入国际中高档市场。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存在仿造能力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产品开发模式落后;企业家大多存在“重销售、轻研发”,“重仿制、轻创新”,缺乏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研发资金、技术和人才, 缺乏信息和国际化经营的理念,使企业不能定位自己的产品,也不能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作市场预测。发达国家的产品是销售一代研发一代同时并进,而我们是仿造一代又一代,始终跟在人家后面,多的是“中国制造”,少的是“中国创造”,造成产品雷同,恶性竞争。

(三)高消耗、低产出,原料依赖进口较大

就我国现有纺织服装业规模来说,我国是纺织原料不足的国家。棉花、羊毛、化纤的前道原料大量依靠进口,高品质化纤也要进口,对国际原料市场依赖度较高。棉花进口量占国内棉花年产量的50%以上。细羊毛每年需求量在35万吨左右2/3依赖进口。我国的化纤总产量2003年已达到1181万吨,占世界产量的35%,首次超过欧美、日本总和,2004年达到1450万吨,已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大国,但前道原料据海关统计,2004年PTA(精对苯二甲酸)进口580万吨,进口依存度达58%,MEG(乙二醇)进口345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77.5%,中高档服装面料,年市场需求量在10亿米以上,约一半需要进口。

三、应对欧美对我出口设限的政府引导作用

(一)坚持WTO公平竞争原则,推动国际市场多元化

要坚持WTO公平竞争原则,严格自律,主动参与和维护纺织品国际贸易新秩序。在此同时要从多边贸易关系的全局出发,增进相互了解,积极协商,消除分歧,化解摩擦,扩大互补合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寻求互补共赢。要十分注重发展多边和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跨国供应链体系,探讨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国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多元化,促进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新的繁荣。

(二)控制国内纺织业投资过热,鼓励新技术领域开发

受不断加大的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影响,中国纺织业的大规模洗牌已难以避免。纺织行业是国有股最早退出的行业,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从2000年以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纺织规模重新扩大,竞争加剧。虽然从纤维生产到印染后整理的技术体系已很成熟,但以艺术加科技的方式指导产品开发方面仍较落后;尤其在高新技术纤维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远,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垄断着全球高新技术纤维的研发技术与市场,使我国产业安全受到很大威胁。政府要从宏观上严格控制低水平扩大规模的重复建设,并通过政策扶持,积极鼓励高新技术领域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名牌产品出口

我国庞大的外贸总额中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因此,急需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尽快地发展高精尖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渐抛弃高能耗的粗放经营模式的服装企业,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提高名牌产品的出口比重,打造一批名牌企业,实施品牌连锁、专卖店等现代经营模式。2005年4月浙江省经贸委发布了产业指导意见,鼓励纺织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走出去”发展战略;6月商务商等七部委联合打造扶持出口名牌政策,这些举措将对企业品牌发展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

(四)加快建立技术壁垒的保护体系,建立国际标准体系

面对国际上形形色色的技术壁垒,要尽快建立自我保护体系。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出口贸易的监管工作,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动态要跟踪监测,运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向企业传递信息, 出口退税政策建议要锁定科技含量高、有自主品牌的产品;要根据国际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出口贸易的有关政策。

大力加强标准化工作;要认真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加快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各类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之与国际接轨。加强纺织服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引进和开发国际一流水准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认证水平,尽快与国际互认。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对外贸易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准入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要根据“一业一会、一品一会”的原则,规范建设行业协会,大力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快行业协会的立法工作,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立法的基础上将政府一部分应还给市场的职能还给市场,实际是还给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完善规范的建设、职能的定位、和作用的发挥,开展行业服务,促进行业自律的加强、行业行为的规范。加强与国际同行业的交流合作,应对各类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的应诉,保障公平竞争,维护行业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四、应对欧美对我出口设限的企业对策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升级

要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转变,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要加快高新技术纤维和绿色生态纤维的开发应用,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安全、环保、能源以及新材料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纤维发展的主要要素,是开发纺织新产品的方向。如用于光纤和防弹衣用的芳纶,作为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的高性能碳纤维;作为衣用纤维的天然纤维开发(新品种棉、毛、丝、麻,和其它新品种,如无毒大麻纤维、竹纤维、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等,以及新颖化纤面料的开发(舒适性、功能性和高感性方向),都可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拓展,加快适用软件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如:资源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等信息技术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B2B交易量已占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量的95%,中国电子商务还处于成长阶段,纺织服装类电子商务交易额只占7.5%左右,发展电子商务,是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捷径。

(二)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创品牌和名牌

纺织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发展品牌,加快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高层次的质量和品牌竞争转变,从一意仿造向自主创新设计制造发展,在创品牌上,尤其是创国际知名品牌,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通过:一是积极在国际市场上创建自己的品牌,二是收购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三是收购拥有全球分销渠道的零售企业等三种方式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对多数中小企业,应采取强强联合的方法,与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联合,与有科研实力的大专院校联合,与外国企业或国外科研机构联合,开创产品的特色和品牌;其次要开发专利产品、专有技术,可以从与大企业配套合作开始着手

(三)善学善用国际贸易规则,提高规避风险能力

企业要熟悉应用WTO的游戏规则以及技术壁垒协议的规则,依靠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充分研究和利用协议中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的指定、批准和实施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成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待遇等。在遭遇反倾销调查时,要积极应诉抗争,争取机会,维护自身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例如2004年6月欧盟对第35类纺织品反倾销起诉中国近1000家企业,涉及浙江绍兴的有287家企业,其中仅27家企业应诉,经过半年,有11家企业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认可。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设立生产经营机构

面对欧美市场的限制,要适时考虑出口市场转向,开发新兴的俄罗斯、东欧、中东、东南亚等市场。从长远考虑,反倾销、人权问题、劳工标准、生态标准等非关税壁垒将长期存在,企业可以“走出去”主动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将生产转向非洲、中南美、东南亚等地区,甚至可以考虑购买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濒临倒闭的企业,享受东道国提供的优惠政策,实现“产品原产地”的多元化,既有利于分散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经营风险,减少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也可以扶植以纺织服装为主产业的国家,化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贸易摩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拓展内需市场,仍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

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全球外贸依存度1990年为38.7%, 2003年已接近45%, 我国外贸依存度1990年为29.8%, 2003年已达到60%,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巴西、印度等经济大国。因此,如何挖掘国内内需市场,应成为企业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的适应能力的策略。为此,一是需要本土纺织服装企业在产品品质、标准、和服务等方面作进一步改进和提,以国际化经营管理方式,树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和建立稳定的国内消费群;二是将纺织品发展纳入到国内经济建设中,从根本上实施纺织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综上所述,国际上,尤以欧美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制造摩擦,对我国纺织业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我国纺织业有巨大的产能,必须主动应对,化解摩擦,解决好贸易争端,才能赢得国际市埸。同时国内要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实施产业升级,与国际接轨,使纺织产业由传统转入现代纺织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华珊,郭宏钧,袁慧丰.我国纺织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J].纺织导报,2005,(5).

[2]赵玉敏.建立自己的营销通道[J].中国贸易,2005,(3).

[3]陈德照.中国如何面对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N].文汇报,2005-05-30.

上一篇:港口贸易论文下一篇:汽车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