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2022-07-11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纺织行业分析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纺织行业情景分析

2013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根据纺织行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我们对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2013年发展趋势预测。

2012年,纺织行业总基调“稳中求进”,大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国际市场低迷等诸多外部风险,紧紧抓住内需市场机遇。全年纺织行业基本实现平稳运行,经济增速整体呈缓中趋稳走势,并表现出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行业发展压力较以往有所增加这三大特点。

2013年纺织行业发展既具备相当的积极因素,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内需市场仍将继续成为行业平稳发展的动力,2013年纺织行业有望在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并将呈现产销增速稳步提升;棉花政策对行业运行的影响仍然突出;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等发展特点。 进入2013年,纺织工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较为复杂,国际市场增长缓慢、内外棉价差过大、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外部压力并未显著减轻。但近年来加快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所取得的积极成效继续发挥作用,支撑行业在第一季度基本实现平稳开局,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纺织企业开工情况正常。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部分纺织产业集聚地调研掌握的信息,2013年春节过后,纺织企业基本正常开工,开工率可达九成;订单总体好于上年同期,大型企业订单较为饱满;大中型企业工人返工情况较好,用工基本稳定。

纺织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平稳。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数据,2013年1~2月,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475.1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3.3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2.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78.5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6.5个百分点。1~3月,全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595.9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12.2个百分点;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71.4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略低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

当前,纺织行业在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风险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出口压力并未彻底缓解 今年第一季度,特别是前两个月行业出口增长明显反弹,与低基数、春节前集中交货等非需求性因素有很大关系,近期的国际宏观经济及国外市场消费数据表明外需情况并未显著好转,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也并不具备持续高增长的外部条件。

棉花问题的影响依然突出 由于国际棉花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国际棉价仍缺乏回升动力,而国内棉价则在临时收储政策支持下持续高位,导致内外棉价差仍然达到每吨约4500元;加上储备棉出库价格偏高、出库周期长、品质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棉纺企业面临的发展压力仍十分突出。

广大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仍需关注 根据集群调研情况,目前小微型纺织企业面临的发展困难十分明显,企业开工率和工人返工率显著低于大中型企业。当前确保广大小微企业在调整转型的过程中总体保持平稳局面,避免出现企业大量关停、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是纺织行业关注的一大重点。

从发展趋势上看,2013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总体仍好于上年。国际市场虽仍然低迷,但并未显现出明显恶化的趋势,外需环境较上年相对平稳;内需市场基本面依然良好,且随着各种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及市场信心稳定,内销增长速度仍有稳步提升的空间;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将加强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支撑行业克服外需、原料、成本等各种压力因素。纺织行业经济发展因此也具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增速逐月逐季提升的内外条件,预计上半年产销、效益增速都将保持稳定增长,增速将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第二篇:纺织服装:中印纺织服装行业比较分析

我们认为,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少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之一,未来十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世界霸主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此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反倾销、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反而有利于促进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结构升级,完成由低附加值产品重复建设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结构的进化。通过与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最有威胁的印度纺织服装行业比较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与印度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印度正处于规模发展的初期,资源、环境因素与中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中国已经完成了产业的规模化建设,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我国是世界上纺织原料最丰富的国家,但却是纺织原材料成本最高的国家,从这一悖论中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目前遇到的恶劣的外部环境是产业内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纺织服装行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中国少数几个通过市场竞争完成的产品结构升级的行业之一。印度纺织服装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纺织原料产出远小于中国,因此将会比中国更快地遇到资源瓶颈。在行业结构调整期间受益的企业无疑是那些具有世界竞争力、技术领先、规模优势、品牌知名度的大型纺织服装公司。我们重点推荐具有色织布垄断优势、技术优势的鲁泰和具有服装品牌优势、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的雅戈尔。纺织服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目前受设限、反倾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东南沿海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竞争力有所下滑,部分欧美订单转移到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侵蚀了我国原有的部分市场份额。作为世界纺织服装制造中心,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真正的威胁并非来源于人民币升值和反倾销所带来的利润率下滑,而是被竞争对手取代的可能性。印度以其充足的劳动力和原料资源,被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是2005年后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因此我们将中印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对比,以找到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方向。与中国一样,印度纺织业的产值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7%的份额,纺织服装行业是其国内重点扶持的行业之一,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占出口总

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尽管两国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纺织服装的出口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国民经济,还是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大国,都存在较大的就业压力,而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缓解这方面的压力。纺织服装行业也都属于两国的传统行业,两国都具有资源方面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印度都被认为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纺织原料比较在纺织原料中,中国比印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印度黄麻和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中国在棉花、化纤、蚕丝、苎麻产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纤、蚕丝、苎麻产量超过全球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亚麻居世界产量第二,也明显优于印度。棉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2006年的棉花产量高达672.91万吨。但由于中国纺织业规模较大,对棉花需求远远超出棉花产量,2002年供需基本相当,2003年开始进口棉花,2006年,中国棉花市场对外依存度达35%。因此国内市场棉花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印度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目前印度棉花产量不到中国产量的一半,

但由于印度棉纺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印度自产的棉花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从对2007年国际棉花市场预测来看,全球2007年棉花产量略低于消费量,基本能够满足需求,棉花价格可能会稳中有升。而印度产量将有所增加,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会出口一部分棉花,因此印度国内棉花价格仍然会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我国的棉花消费量预计有所增加,预计今年棉花缺口达400万吨。而配额只有89万吨,其余进口棉花将缴纳进口增值税,以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因此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将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由此看来,中国棉花产量虽然较印度具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导致进口依存度达35%,且棉花产量不稳定导致的价格波动对棉纺企业不利;相反印度虽然产量相对不大,但国内需求量小,棉花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对于具有棉花资源的棉纺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化纤中国化纤产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水平比印度先进,在POY、DTY、FDY领域与印度相比有着相当强的实力,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都较好,特别是聚合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02年以来,中国的化纤工业始终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2002年1月,中国合纤产量已达68万吨,而到2006年5月,达到155万吨,增长了127.65%。印度虽然是第五大合成纤维生产国,但其化纤工业发展远不如中国,2002年1月仅有6万吨的产量,到2006年5月达到8.7万吨,增长44%。且从近几年的产量情况来看,产出并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其它纺织原料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纺织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中国是亚麻主要生产国,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苎麻纤维虽然仅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但却占到世界苎麻纤维产量的99%。除棉花和合纤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地、第二大生丝生产国,而其天然蚕丝产量居世界第一,原材料供应也较为充足。产成本比较从纺纱成本比较来看,中国的纺纱成本虽然低于平均水平,但仅低于意大利、美国、越南,却高于巴西、韩国、印度,印度是纺纱成本最低的国家,比我国成本低11%。从结构上看,我国纺纱成本高在原材料成本和水费上,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出印度34.4%,比平均水平也高出21%,这是使我国纺纱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国纺纱的原材料成本降到第二大的意大利的1.42水平,则总消耗就能降到2.5美元,仅次于印度。由此看来,较高的原材料成本表明由于单纯规模扩张带来的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瓶颈。最高的水费同样表明我国纺织行业存在的过度消耗,而我国“十一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促使纺织行业清洁生产、降低水资源耗用及环境污染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我们认为,尽管我国是纺织原料最大生产国,但由于规模扩张过快仍然导致资源紧缺,而趋紧的外部环境有利于纺织行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出口竞争力比较从纺织服装出口总值来看,中国远远超过印度。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480亿美元增长到119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到149%。在此期间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金额由98亿美元增长到16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3%。出口能力从增长率来看中国也远高于印度,近四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年出口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而印度只有10%左右。但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在2006年以后由于反倾销和欧美设限,导致部分订单流向

印度,致使印度出口增长幅度在2006年达到18%,已经很接近中国。尤其是印度基数较低,因此预计在未来几年其增速将超过中国。我们可以做个情景分析,按2006年中国出口金额1198.6亿美元,印度出口金额160.4亿美元计算,如果中国出口额年增长率分别为5%、10%、15%,而印度出口金额增长率在20%、25%、30%,则按最悲观的情景计算,印度纺织服装出口额超过中国也要10年的时间。出口结构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主要出口国家是日本、美国和欧盟,印度主要出口国家是欧盟和美国。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各占纺织服装总出口金额的14%,而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占比则达到25%和27%,二者之和已经超过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可见,印度对欧盟和美国的依赖性更强。此外,对纺织服装需求较大的日本市场,中国则具有绝对的优势。从两国主要出口国家占比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对日本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欧盟和美国则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开始由于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对欧美出口猛增形成了对日、欧、美三个主要国家的出口结构。而印度从上世纪末到2005年期间对欧盟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在2006年才有所回升。尽管印度对欧美出口额所占比较较大,但从出口金额上相比,仍远低于中国对欧美的出口。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163亿美元,印度为44亿美元。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印度为47亿美元。因此在印度最重要的欧盟和美国市场,中国市场份额比印度高出近3倍。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印度纺织品出口额由46.6亿美元增长到68.4亿美元,增长幅度为61%,服装出口额由45亿美元增长到110亿美元,增长幅度为94%。在纺织品增长的26亿美元中,美国和欧盟纺织品增长仅为

4.66亿,占18%。而在服装增长的53亿美元中,有40亿美元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长,占75%。可见,印度在近6年的增长中,服装增长幅度更大,且主要是由于欧美对服装需求的拉动,而纺织品增长则主要对欧美之外的国家。在2000至2006年期间,中国纺织品出口由136亿增加到374亿美元,增长率为174%,服装出口由357亿增加到1007亿美元,增长幅度为182%。其中服装增加的649亿美元中有228亿是对欧盟和美国的增加,占35%,日本服装出口增加很少。而纺织品增加的237亿美元中,对欧盟增加189亿,美国44亿,日本40亿,这三个国家之和占到总增加额的8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服装还是纺织品中国在出口金额和增长率两方面都远远超出印度。相对来说,印度的服装竞争力要强于纺织品。中国纺织品在欧盟还是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的。行业地位及发展方向比较印度纺织部长JN Singh11月16日称,印度政府提出两项扶持纺织工业的重大计划,吸引纺织行业的私企经营者。政府对进入综合纺织园计划的织布、加工和服装企业提供40%的扶持。2005年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投资大约1500亿卢比,今年的目标是将投资提高一倍。我国纺织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则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重点在于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2004年11月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提出了以下科技进步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重点突破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大大提高纺织行业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实现产业升级,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中印两国政府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对产业未来发展也都进行扶持和规划,从两国纺织业政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扶持以促进其发展;中国政府对纺织业的态度是调整以优化结构。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其优势在于劳动力廉价,原料多样化,

有传统设计技术,庞大的国内市场。但其投资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较高,设备更新跟不上,且一直以来企业规模偏小。可以认为,中国和印度纺织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印度处于规模增长的初级阶段,如果其纺织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比中国更快地面临资源瓶颈。行业内重点跟踪公司推介我们的观点是:中国纺织业已经完成初级的规模化发展,在近十年内不会遇到威胁的前提下,外部环境的恶化有助于纺织服装行业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竞争进行的行业内整合,使纺织服装行业更健康地发展。在这期间,没有竞争力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纺织领域内具有全球竞争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的公司,看好服装领域内具有品牌优势和良好的营销渠道的公司。鲁泰A:色织布龙头企业,主业专一,多年的色织布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2008年新建色织布项目达产后,其产能达到1.23亿米,居世界首位;其色织布全球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目前已达到15%,具有稳定的客户渠道;色织布技术始终居国际先进水平,注重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新产品及新工艺研发。维持推荐评级。雅戈尔(9.84,-0.11,-1.11%):服装主业中以专卖店为主的营销网络的建设使公司始终把握市场环境,这保证其男装品牌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房地产及股权投资的地域性保证其战略多样化的成功,这反过来又为主业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有助于其在未来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维

持推荐评级。

第三篇:中国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报告

无纺布袋:2010伊始中国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报告

面对原料涨价、成本上升、市场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的竞争压力,中国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凭借其在用地、用工、用水少,且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整个行业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持续回升,形势积极向好,许多企业产销两旺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内外市场升温较快。

一、行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产业用纺织品中的绳、索、缆,纺织带和帘子布,无纺布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1-2月份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9.1亿元,50.1亿元,7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17.7%及34.9%,分别实现销售产值18.8亿元,50.4亿元,70.4亿元,同比增长9.1%,19.6%及31.4%,产销率达96%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的利润总额达3.1亿元,同比增加85.5%。

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产量实现21.4万吨,同比增加36.7%,帘子布产量达6.5万。吨,同比增长61.5%。1-2月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福建、江西6省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产量超过1万吨,占总产量的78.3%,其中浙江省以5.6万吨位居首位,其产量是位居第二的广东省的2倍。帘子布上万吨的仅有3个省,分别是江苏、浙江、山东,占总产量的75.0%,其中江苏以2.1万位居首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1-2月份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领域表现的比较强劲,实际完成投资6.25亿元,同期增长43.5%。施工项目数68项,新开工项目数20项,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3%和25.0%,绳、索、缆的实际完成投资和施工项目数同期增长25.0%以上,而新开工项目同期减少25.0%。纺织带和帘子布投资现状不容乐观,实际完成投资和施工项目数都同期减少30%以上。

三、进出口情况

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和特种纱线等产业用纺织品1-2月出口数量达11.9万吨,出口金额达3.42亿美元,同比增长都超过45%以上,工业用纺织品等产业用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出口金额达7.38亿美元,同比增长71%。浙江省和广东省作为最大两大的出口省份,1-2月份出口量均达1.17万吨,其它的省份均在1万吨以下,无纺布主要的出口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等,其中美国以0.5万吨的量位居首位。

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和特种纱线等产业用纺织品1-2月进口数量达2.6万吨,进口金额达1.42亿美元,同比增长28%左右,平均产品单价比出口产品高2.5美元。工业用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等产业用纺织品进口金额达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左右。广东省以0.9万吨的量成为无纺布最大的进口省,是进口第二大省江苏省的2倍多。无纺布袋,无纺布袋厂的进口平均单价最高的是,无纺布最大的进口国家包括美国、台湾和日本,进口量分别为0.7万吨,0.3万吨及0.2万吨。

无纺布袋的设计遵循绿色的原则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

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造成的破坏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还由于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有证据表明,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保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运用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如采用适当技术和清洁生产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

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对本公司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环保与创新。 

 无纺布袋也穿上时尚的外衣 在限用塑料袋的今天,超市有附送,商场有礼赠,设计师小店里有大量的个性选择。也许大多数人买不起昂贵的名牌环保服装,但仍然可以时尚地环保一把,那就是自己动手DIY购物袋。

以天然素材制造成布包、竹枝包、藤包或稻草交错编织成的包包,已成为今夏大热的潮流物品。中国首届国际环境电影周NANOSTAR明星原创时尚环保购物袋设计活动中,环保电影《因水之名》的演员们将设计好的时尚环保购物袋效果图带到现场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和设计,无一不与“环保”、“生态”、“自然”等主题紧密相关,号召广大消费者共同增强环保意识,让使用环保购物袋变成一种流行和时尚。

上个月,一场“时尚购物‘袋袋’相传——创意环保购物袋现场DIY”主题推广活动中,雨伞布、旧床单以及过了时的旧牛仔裤、旧T恤等被闲置在家的废物重新焕发出光彩,在裁缝师傅和环保人士的手中变成了时尚的环保购物袋。

一位高校女生讲,6月1日之后,她会强迫自己养成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建议时尚人士准备多个棉布袋,造型、图案、色彩各异,用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环保购物袋的同时,在生活中也该不时反思一下自己,一点一点养成环保意识。

2010-2015年中国无纺布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

无纺布又叫非织造布,中国无纺布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产量还不到1万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掀起了发展无纺布产品高潮。除采用国产生产线外,广东、浙江、江西、湖南等省还分别从国外引进了生产线。中国无纺布产品的发展速度大大地超过纺织工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每年以8-10%高速增长,是纺织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因为中国的无纺布工业已走向高档化,不少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中国的无纺布企业已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2009年1-11月,中国无纺布制造行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621,767千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03,760千元。2010年1-3月,无纺布行业毛利率为13.71%,三费比率(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率之和)为7.10%,利润率为4.69%,。从产销衔接情况看,2010年1-3月份无纺布行业产销率为95.38%,表明该行业产品销售状况较好。

非织造主要受一些健康性消费品需求的驱动,如过滤、建筑和擦拭布市场。非织造布未来的发展来自于向其他领域的不断渗透,诸如工业用擦拭布及屋顶用膜材料。随着新技术的涌现,非织造布的功能不断得到改善。

中国各项建设中有不少规模巨大的工程,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环保工程、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都将大大促进土工布、过滤材料、防水材料、包装材料的消费。另外国内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也将有力拉动各种卫生吸收性产品和空气过滤材料、医疗卫生用品及劳保文体用品的消费。所以,中国无纺布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无纺布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无纺布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等,接着分析了纺织业和无纺布行业的现状,并对中国无纺布制造行业的工业统计数据进行了详实的分析。随后,报告对无纺布行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竞争分析、技术发展分析、应用领域分析和未来前景趋势分析,最后分析      

了国内无纺布行业二十家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您若想对无纺布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无纺布制造,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环保袋的优缺点

无纺布购物袋有很多优点

1)通气性 2)过滤性 3)保温性 4)吸水性 5)防水性 6)伸缩性 7)不蓬乱 8)手感好、柔软 9)轻盈 10)有弹性、可复原11)没有布料的方向性 12)与纺织布相比生产性高、生产速度快 13)价格低、可大量生产 等等。

缺点

1)与纺织布相比强度和耐久性较差 2)不能象其他布料一样清洗 3)纤维按一定方向排列、所以容易从直角方向裂开等等。因此最近生产方法的改善主要放在防止分裂的改良上。

第四篇: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

一、纺织工业的主要特点

纺织工业按行业分为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化学纤维制造业包括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按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2000年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12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达到6.6公斤,纺织工业利税约600亿元,主要产品纱的产量657万吨,化学纤维产量694万吨,服装产量165亿件。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200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亿美元,净创汇1700亿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

从我国纺织工业的基本现状可以看出其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我国纺织工业已经完全置身于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纺织作为国内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出口形式如何对行业运行至关重要;

3、产能总体过剩,常规产品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基本不具备开发高新产品技术能力,企业间的技术、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

4、纺织行业整体效益不佳,波动频率快、幅度大,抗风险能力较脆弱,优质信贷客户群体较小,再融资能力较弱;

5、由于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限,很大部分问题出现在日本、韩国等非设限国家,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实际效果比入世前原来预计的差距很大。

二、纺织工业产业政策

1、国家“十五”重点发展调整政策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纺织业继续实施淘汰落后、改组改造的政策,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棉纺织:在巩固压锭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是更新改造1000万锭的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进行织机的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达到50%,无梭布的比重达到40%。

毛纺织:继续压缩淘汰落后毛纺锭,并加快对工艺、设备的全程改造,实现工艺、设备的电子化、系列化、连续化,达到高速、高效生产。积极采用赛罗纺、双组份、包缠纺等新型纺纱工艺,实现毛纺原料多元化,增加花色品种。重点是提高毛纺面料的整体水平,开发高支纱、轻薄型产品,使高档面料比重达到70%,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

麻纺织:优化现有麻纺织加工能力,加快麻纺织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重点开发苎麻生物脱胶、梳纺和牵切纺工艺技术设备以及麻纺织品印染后整理技术,解决细纱条干均匀度、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丝绸业:在淘汰落后缫丝、绢纺、丝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是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含丝复合纤维,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开发高档真丝产品,提高防缩、防皱等后整理水平,开发蚕丝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交织、交并产品,开发化纤仿真产品。充分体现丝绸产品柔软、飘逸、舒适、华丽的特征,全面提高丝绸面料档次。

针织业:继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上的应用,开发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高档经编面料等,扩大针织品出口。

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机械制造业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继续实施调整和发展提高的政策,提高其产品的开发能力和集约化程度,使之成为纺织工业主要的增长点。

化纤及化纤原料:根据市场需求,针对目前化纤企业的结构、分布、规模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主要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造、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开发品种,提高质量。2005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0%,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的生产能力占化纤行业总能力的60%左右,建成若干个大型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形成从原料到抽丝到纺织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体系,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化纤原料要重点发展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内酰胺、丙烯腈等,要加快对现有装置的改造和扩建。聚酯的发展要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大中型聚酯企业,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日产400吨以上的装置进行改造和扩建,以降低现有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合成纤维要积极开发品种,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开发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型纤维。重点抓好以涤纶长丝为主体的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细旦、混纤特色长丝的开发生产与应用,推进具有“新合纤”特性的仿真丝、仿羊毛等高档面料的一条龙开发,突出抓好抗静电、高吸湿、抗起毛起球、阻燃等纤维、织物的新产品开发,同时进一步抓好化纤在装饰、产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开发pAN碳纤维及其原丝、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丙烯/聚醚酯复合纤维、熔融法聚氨酯弹性纤维、聚乳酸纤维、水溶性pVA纤维、海岛型纤维、皮芯型纤维等。

粘胶纤维要控制污染、不布新点,重点是开发品种,提高质量。积极研究开发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技术,加快推进粘胶纤维环保技术的应用,落实“粘胶三废处理”和“浆粕黑液治理”等环保措施。

产业用纺织品:根据我国相关产业对纺织品的需求,要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蓬盖类材料、栽培基材、土工织物、医疗卫生保健材料、工业用材料、建筑材料、环保材料、防护材料、包装材料、骨架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

纺织机械:要根据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结合36项关键制造技术的攻关,做好化纤、纺纱、织造、针织和染整五个方面40项重点纺机产品的开发研制。开发研制大容量、短流程、连续化的聚酯装置和涤纶、腈纶、氨纶、粘胶成套设备;研制新一代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组、细络联合机和新型纺纱设备;提高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发展系列产品,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装置;开发研制新一代电子提花圆纬机、经编机和电脑横机;开发新一代印染前处理、染色、印花和织物的后处理设备。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为出发点,以面料为突破口,加大改造力度,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丰富繁荣市场,扩大出口。

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色彩、手感、风格,要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使工艺、技术、设备和染化料、助剂配套发展,形成纺、织、染、服装一条龙开发。重点提高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化纤仿真染整技术、多种纤维混纺和复合纤维染整技术、生物酶整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激光制网、无制版染整印花技术,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生态、环保产品,使高档面料的比重达到60%,满足服装加工和出口的需求。

服装: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搞好生产与营销的结合,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中国原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和特种服装,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

2、外商投资政策

鼓励外商投资的纺织产业目录:

1)纺织化纤木奖(年产10万吨及以上,并建设相应的原料基础)

2)工业用特种纺织品

3)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的印染及后整理加工

4)纺织用助剂、油剂、染化料生产

限制外商投资纺织产业目录:

(甲类)

1)常规切片纺的化纤抽丝

2)单线能力在2万吨、年以下粘胶短纤维生产

(乙类)

1)毛纺织、棉纺织

2)生丝、坯绸

3)高仿真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纶维等特种化纤(不允许外商独资)

4)纤维级及非纤用聚酯、腈纶、氨纶(不允许外商独资)

三、我行纺织工业贷款及质量情况和原因分析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7年至2001年各年末,我行对纺织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15亿元、224亿元、158亿元、153亿元、147亿元,分别占当年全行信贷余额的2.09%、1.91%、1.4%、1.1%、1.058%,占比在逐年减少,并且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7年至1999年各年末,我行纺织业贷款不良率(按“一逾两呆”口径)分别为48.1%、47.7%、39.7%;2001年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纺织业不良率为38.15%,不良额60.27亿元,其中次级类20.11亿元、可疑类29.01亿元、损失类11.15亿元,不良贷款率多年始终居高不下,在我行所有贷款行业中排在较差位次,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

造成我行纺织工业贷款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在弱化,国际竞争能力在减弱;纺织工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产品结构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创新设计能力不足,高新技术纺织的开发滞后;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能力不强。

1、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

1)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的弱化:与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已经接近或高于部分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若考虑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优势也不明显。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价值,美国的劳动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这两个数据是29.9和1.2;韩国分别是12.9和0.8,反而比中国还低20%。

2)天然纺织原料价格低廉优势的弱化:我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过去我国一直以棉花生产大国和棉花价格低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近年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已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甚至有时超过了国际市常

3)城市土地价格原来许多是国拨土地,现在城市土地价格几乎与发达国家相近。

4)过去受政府减免税政策保护已不存在。

2、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在出口产品中,仍以中档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纺织面料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国际上流行的多组份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我国纺织新型设备引进的较多,纺机制造行业对这些设备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明显不足。

3、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

目前,属于80年代或7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50%,我国仅占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90%以上,我国仅占32%、9.7%。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较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全自动气流纺生产效率比环锭高4_5倍,无梭织机比有梭织机效率高4_8倍。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如棉纺织,发达国家纺部万锭用工60人左右,有些企业已达到万锭用工30人的水平,我国万锭用工水平是300人左右,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4、企业生产规模孝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化纤行业为例,1999年化纤企业平均规模为1.3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7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22.6%,与国外先进化纤企业比较,平均规模相差很大。纺织行业经过重组和改造,已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但在化纤、纺机领域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服装行业中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还没有建立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缺乏具备国际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财务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

5、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西部地区纺织加工能力占全国纺织生产能力的12%左右,产值仅占4.5%,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纺织1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低于东部。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纤维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服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西部服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产量的2.3%。近年来,虽然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但是仍保留了一些落后生产能力和初加工能力,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产品存在趋同化,东中西部的产业分工不明显,没有形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补性格局。

6、综合经济效益多年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

1992年前,纺织工业曾因取得可喜的效益而辉煌过,但自1993年来,因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水平下降,行业经济效益一蹶不振,连续多年亏损,到1996年全行业亏损17亿元,国有纺织亏损106亿元,纺织成了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

四、项目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合理、领导管理者素质较高、企业文化理念先进、公司人员、资金、财产资源配置比较合理;

2、项目筹资成本低、建设投资盛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在国内外竞争实力较强;

3、公司信用记录良好,银企合作关系密切,公司历史业绩突出,财务状况良好;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经济技术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强,资金比较充裕,产品品种多样化、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

五、纺织工业贷款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贷款总量风险和客户风险及防范措施

1、我国纺织业近几年内,仍然难以彻底摆脱贷款高风险行业的范围,充分认识我国只是纺织工业大国,尚不是纺织工业强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全球纺织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对纺织行业应作为我行严格控制或限制的贷款行业。

近几年内,我行纺织业贷款应总量维持不变或适当压缩,以调整客户结构和盘活不良贷款为主,保留大的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客户,少数生产效益多年比较好并保持稳定、市场前景较好、贷款担保措施可靠的中小客户也可适量保留,多数客户采取逐步退出的策略。

2、选择新的客户要更加谨慎,贷款条件要更加严格

由于我国纺织业综合竞争实力较弱,整体效益较差,国家投资力度较弱,各家银行也都在收缩贷款,纺织企业在市场上融资较困难,纺织业的融资基本上还处于卖方市场,因此我们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除对跨地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外,其他企业客户必须严格谨慎进入,所有贷款都应落实可靠有效的担保措施,严格控制发放信用贷款。对任何纺织工业贷款客户,都不能轻易抱有一家银行独办的想法,对一家客户的信贷需求大包大揽,这样做是比较危险的。对新建企业和达不到合理规模的企业一律不发放贷款。

3、对三资纺织企业也不能盲目随意贷款,大包大揽,采取强有力的担保措施,可采取由外资银行开具备用信用证等担保措施。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心态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盘活消化在国外的不良资产(处置闲置设备和过时技术或卖不动的技术和设备),有的在作投机,有的是母公司在本国难以为继,到我国求得一时生存希望。对外国企业包括大的跨国集团,也必须识别其是否在国际上具备长期竞争实力、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能见到三资企业或国外跨国公司就不加认真评审,就予以大量投放贷款和追捧,甚至全额信用贷款,一家独揽全部信贷需求。

4、对技术、产品品种、资源成本和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适当择优投放贷款。

(二)客户贷款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1、借款人资信风险与防范

深入分析借款人经营业绩,专业技术水平,领导管理者文化水平、工作经历、管理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敏感力、亲和力、团结力和威信力等;寻找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队伍素质,借款人还款信用记录,近几年财务状况等,对有重大信用问题的客户,必须严加控制。

2、产品市场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技术、产品创新和质量决定了市场,过去那种一贯完全靠上生产能力、靠资源和人力优势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据预测,全球纺纱能力和化纤生产能力均过剩10%左右,织布能力过剩13%左右,国内生产能力更是严重过剩。对技术含量低,大路产品,品种花色单一,色调深浅、纱线结构、织纹变化较少的产品不得再投放贷款,对产品市场要从品种创新、性能价格、可替代性、技术含量等方面竞争能力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判断,不可轻信可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等之类的言辞。同时切不可把产品档次高、规格高与产品有市场完全等同,还要看此品种产品的下游企业或消费者经济上能否承受、能力上能否消化。

纺织产品市场波动幅度较大、频率较快,有人分析,国际纺织品贸易波动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一年半在波峰,一年半在波谷。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客户产品的变化周期,并使之与我行贷款发放和回收周期相适应。切不可凭一时一事的市场状况,来决定贷款的发放,对贷款客户的产品至少要观察前5年预测后3年,才能做出贷款决策。

3、投资成本风险与防范

由于我国纺织机器设备国产化率低,先进技术和设备基本靠引进,在我国建厂普遍与在设备产地国建厂要高出许多,有些生产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有的企业为了某些局部利益或个人小团体利益,还在坚持盲目引进,由此可能造成项目投资成倍的上涨。例如,我国“八五”期间兴建的6万吨聚酯项目需投资8至10亿元,而目前建设10至12万吨的聚酯项目选用国产化技术设备仅需3亿元左右。目前部分世界大牌的知名纺织设备生产厂家,已由设备技术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直接到我国建厂占领我行纺织品市尝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要作投资成本比较优势分析。例如,苏州杜邦化纤公司,杜邦公司只需将其二手设备拿到国内参与合资建厂,就可对国内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4、生产成本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的原料主要依靠石油化工、煤化工、农业的供给,化纤原料目前还要靠大量从国外进口,纺织原料供应货源和价格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纺织品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我国入世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受国际影响更直接、更具冲击力,必须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全面的角度、更理智地分析判断贷款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比较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贷款风险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5、建设和生产条件风险与防范

对厂址、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水文、地质是否符合建厂要求、原料来源、建设生产资金能否落实、筹资成本是否合理,环保治理状况或环保治理措施是否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认可,相关配套建设是否得以落实和可以做到同步建设等,要逐一审查。

六、主要技术经济参数

..................

第五篇: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

一、纺织工业的主要特点 纺织工业按行业分为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化学纤维制造业包括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按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 2000年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12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达到6.6公斤,纺织工业利税约600亿元,主要产品纱的产量657万吨,化学纤维产量694万吨,服装产量165亿件。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200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

1、我国纺织工业已经完全置身于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纺织作为国内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出口形式如何对行业运行至关重要;

3、产能总体过剩,常规产品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基本不具备开发高新产品技术能力,企业间的技术、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

4、纺织行业整体效益不佳,波动频率快、幅度大,抗风险能力较脆弱,优质信贷客户群体较小,再融资能力较弱;

5、由于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限,很大部分问题出现在日本、韩国等非设限国家,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实际效果比入世前原来预计的差距很大。

二、纺织工业产业政策

1、国家“十五”重点发展调整政策“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纺织业继续实施淘汰落后、改组改造的政策,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棉纺织:在巩固压锭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是更新改造1000万锭的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进行织机的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达到50%,无梭布的比重达到40%。毛纺织:继续压缩淘汰落后毛纺锭,并加快对工艺、设备的全程改造,实现工艺、设备的电子化、系列化、连续化,达到高速、高效生产。积极采用赛罗纺、双组份、包缠纺等新型纺纱工艺,实现毛纺原料多元化,增加花色品种。重点是提高毛纺面料的整体水平,开发高支纱、轻薄型产品,使高档面料比重达到70%,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麻纺织:优化现有麻纺织加工能力,加快麻纺织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重点开发苎麻生物脱胶、梳纺和牵切纺工艺技术设备以及麻纺织品印染后整理技术,解决细纱条干均匀度、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大麻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丝绸业:在淘汰落后缫丝、绢纺、丝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是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含丝复合纤维,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开发高档真丝产品,提高防缩、防皱等后整理水平,开发蚕丝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交织、交并产品,开发化纤仿真产品。充分体现丝绸产品柔软、飘逸、舒适、华丽的特征,全面提高丝绸面料档次。针织业:继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上的应用,开发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高档经编面料等,扩大针织品出口。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机械制造业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继续实施调整和发展提高的政策,提高其产品的开发能力和集约化程度,使之成为纺织工业主要的增长点。化纤及化纤原料:根据市场需求,针对目前化纤企业的结构、分布、规模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主要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造、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开发品种,提高质量。2005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0%,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的生产能力占化纤行业总能力的60%左右,建成若干个大型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形成从原料到抽丝到纺织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体系,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化纤原料要重点发展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内酰胺、丙烯腈等,要加快对现有装置的改造和扩建。聚酯的发展要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大中型聚酯企业,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日产400吨以上的装置进行改造和扩建,以降低现有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合成纤维要积极开发品种,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开发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型纤维。重点抓好以涤纶长丝为主体的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细旦、混纤特色长丝的开发生产与应用,推进具有“新合纤”特性的仿真丝、仿羊毛等高档面料的一条龙开发,突出抓好抗静电、高吸湿、抗起毛起球、阻燃等纤维、织物的新产品开发,同时进一步抓好化纤在装饰、产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开发pAN碳纤维及其原丝、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丙烯/聚醚酯复合纤维、熔融法聚氨酯弹性纤维、聚乳酸纤维、水溶性pVA纤维、海岛型纤维、皮芯型纤维等。粘胶纤维要控制污染、不布新点,重点是开发品种,提高质量。积极研究开发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技术,加快推进粘胶纤维环保技术的应用,落实“粘胶三废处理”和“浆粕黑液治理”等环保措施。产业用纺织品:根据我国相关产业对纺织品的需求,要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蓬盖类材料、栽培基材、土工织物、医疗卫生保健材料、工业用材料、建筑材料、环保材料、防护材料、包装材料、骨架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纺织机械:要根据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结合36项关键制造技术的攻关,做好化纤、纺纱、织造、针织和染整五个方面40项重点纺机产品的开发

研制。开发研制大容量、短流程、连续化的聚酯装置和涤纶、腈纶、氨纶、粘胶成套设备;研制新一代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组、细络联合机和新型纺纱设备;提高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发展系列产品,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装置;开发研制新一代电子提花圆纬机、经编机和电脑横机;开发新一代印染前处理、染色、印花和织物的后处理设备。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为出发点,以面料为突破口,加大改造力度,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丰富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色彩、手感、风格,要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使工艺、技术、设备和染化料、助剂配套发展,形成纺、织、染、服装一条龙开发。重点提高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化纤仿真染整技术、多种纤维混纺和复合纤维染整技术、生物酶整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激光制网、无制版染整印花技术,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生态、环保产品,使高档面料的比重达到60%,满足服装加工和出口的需求。服装: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搞好生产与营销的结合,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中国原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和特种服装,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

2、外商投资政策 鼓励外商投资的纺织产业目录: 1)纺织化纤木奖(年产10万吨及以上,并建设相应的原料基础) 2)工业用特种纺织品 3)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的印染及后整理加工 4)纺织用助剂、油剂、染化料生产 限制外商投资纺织产业目录: (甲类) 1)常规切片纺的化纤抽丝 2)单线能力在2万吨、年以下粘胶短纤维生产 (乙类) 1)毛纺织、棉纺织 2)生丝、坯绸 3)高仿真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纶维等特种化纤(不允许外商独资) 4)纤维级及非纤用聚酯、腈纶、氨纶(不允许外商独资)

三、我行纺织工业贷款及质量情况和原因分析据有关方面统计,1997年至2001年各年末,我行对纺织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15亿元、224亿元、158亿元、 153亿元、147亿元,分别占当年全行信贷余额的2 .09%、1.91%、1.4%、 1.1% 、1.058%,占比在逐年减少,并且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7年至1999年各年末,我行纺织业贷款不良率( 按“一逾两呆”口径)分别为48.1%、47 .7% 、39.7%;2001年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纺织业不良率为38. 15% ,不良额60.27 亿元,其中次级类20.11 亿元、可疑类29.01亿元、 损失类11.15 亿元,不良贷款率多年始终居高不下,在我行所有贷款行业中排在较差位次,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 造成我行纺织工业贷款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在弱化,国际竞争能力在减弱;纺织工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产品结构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创新设计能力不足,高新技术纺织的开发滞后;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能力不强。

1、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 1)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的弱化:与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已经接近或高于部分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若考虑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优势也不明显。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价值,美国的劳动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这两个数据是29.9和1.2;韩国分别是12.9和0.8,反而比中国还低20%。 2)天然纺织原料价格低廉优势的弱化:我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过去我国一直以棉花生产大国和棉花价格低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近年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已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甚至有时超过了国际市场。 3)城市土地价格原来许多是国拨土地,现在城市土地价格几乎与发达国家相近。 4)过去受政府减免税政策保护已不存在。

2、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在出口产品中,仍以中档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纺织面料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国际上流行的多组份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我国纺织新型设备引进的较多,纺机制造行业对这些设备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明显不足。

3、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目前,属于80年代或7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50%,我国仅占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90%以上,我国仅占32%、9.7%。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较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全自动气流纺生产效率比环锭高4_5倍,无梭织机比有梭织机效率高4_8倍。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如棉纺织,发达国家纺部万锭用工60人左右,有些企业已达到万锭用工30人的水平,我国万锭用工水平是300人左右,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4、企业生产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化纤行业为例,1999年化纤企业平均规模为1.3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7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22.6%,与国外先进

化纤企业比较,平均规模相差很大。纺织行业经过重组和改造,已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但在化纤、纺机领域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服装行业中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还没有建立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缺乏具备国际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财务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

5、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西部地区纺织加工能力占全国纺织生产能力的12%左右,产值仅占4.5%,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纺织1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低于东部。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纤维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服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西部服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产量的2.3%。近年来,虽然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但是仍保留了一些落后生产能力和初加工能力,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产品存在趋同化,东中西部的产业分工不明显,没有形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补性格局。

6、综合经济效益多年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 1992年前,纺织工业曾因取得可喜的效益而辉煌过,但自1993年来,因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水平下降,行业经济效益一蹶不振,连续多年亏损,到1996年全行业亏损17亿元,国有纺织亏损106亿元,纺织成了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

四、项目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合理、领导管理者素质较高、企业文化理念先进、公司人员、资金、财产资源配置比较合理;

2、项目筹资成本低、建设投资省、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在国内外竞争实力较强;

3、公司信用记录良好,银企合作关系密切,公司历史业绩突出,财务状况良好;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经济技术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强,资金比较充裕,产品品种多样化、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

五、纺织工业贷款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贷款总量风险和客户风险及防范措施

1、我国纺织业近几年内,仍然难以彻底摆脱贷款高风险行业的范围,充分认识我国只是纺织工业大国,尚不是纺织工业强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全球纺织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对纺织行业应作为我行严格控制或限制的贷款行业。 近几年内,我行纺织业贷款应总量维持不变或适当压缩,以调整客户结构和盘活不良贷款为主,保留大的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客户,少数生产效益多年比较好并保持稳定、市场前景较好、贷款担保措施可靠的中小客户也可适量保留,多数客户采取逐步退出的策略。

2、选择新的客户要更加谨慎,贷款条件要更加严格 由于我国纺织业综合竞争实力较弱,整体效益较差,国家投资力度较弱,各家银行也都在收缩贷款,纺织企业在市场上融资较困难,纺织业的融资基本上还处于卖方市场,因此我们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除对跨地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外,其他企业客户必须严格谨慎进入,所有贷款都应落实可靠有效的担保措施,严格控制发放信用贷款。对任何纺织工业贷款客户,都不能轻易抱有一家银行独办的想法,对一家客户的信贷需求大包大揽,这样做是比较危险的。对新建企业和达不到合理规模的企业一律不发放贷款。

3、对三资纺织企业也不能盲目随意贷款,大包大揽,采取强有力的担保措施,可采取由外资银行开具备用信用证等担保措施。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心态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盘活消化在国外的不良资产(处置闲置设备和过时技术或卖不动的技术和设备),有的在作投机,有的是母公司在本国难以为继,到我国求得一时生存希望。对外国企业包括大的跨国集团,也必须识别其是否在国际上具备长期竞争实力、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能见到三资企业或国外跨国公司就不加认真评审,就予以大量投放贷款和追捧,甚至全额信用贷款,一家独揽全部信贷需求。

4、对技术、产品品种、资源成本和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适当择优投放贷款。

(二) 客户贷款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1、借款人资信风险与防范深入分析借款人经营业绩,专业技术水平,领导管理者文化水平、工作经历、管理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敏感力、亲和力、团结力和威信力等;寻找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队伍素质,借款人还款信用记录,近几年财务状况等,对有重大信用问题的客户,必须严加控制。

2、产品市场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技术、产品创新和质量决定了市场,过去那种一贯完全靠上生产能力、靠资源和人力优势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据预测,全球纺纱能力和化纤生产能力均过剩10%左右,织布能力过剩13%左右,国内生产能力更是严重过剩。对技术含量低,大路产品,品种花色单一,色调深浅、纱线结构、织纹变化较少的产品不得再投放贷款,对产品市场要从品种创新、性能价格、可替代性、技术含量等方面竞争能力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判断,不可轻信可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等之类的言辞。同时切不可把产品档次高、规格高与产品有市场完全等同,还要看此品种产品的下游企业或消费者经济上能否承受、能力上能否消化。 纺织产品市场波动幅度较大、频率较快,有人分析,国际纺织品贸易波动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一年半在波峰,一年半在波谷。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客户产品的变化周期,并使之与我行贷款发放和回收周期相适应。切不可凭一时一事的市场状况,来决定贷款的发放,对贷款客户的产品至少要观察前5年预测后3年,才能做出贷款决策。

3、投资成本风险与防范 由于我国纺织机器设备国产化率低,先进技术和设备基本靠引进,在我国建厂普遍与在设备产地国建厂要高出许多,有些生产设

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有的企业为了某些局部利益或个人小团体利益,还在坚持盲目引进,由此可能造成项目投资成倍的上涨。例如,我国“八五”期间兴建的6万吨聚酯项目需投资8至10亿元,而目前建设10至12万吨的聚酯项目选用国产化技术设备仅需3亿元左右。目前部分世界大牌的知名纺织设备生产厂家,已由设备技术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直接到我国建厂占领我行纺织品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要作投资成本比较优势分析。例如,苏州杜邦化纤公司,杜邦公司只需将其二手设备拿到国内参与合资建厂,就可对国内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4、生产成本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的原料主要依靠石油化工、煤化工、农业的供给,化纤原料目前还要靠大量从国外进口,纺织原料供应货源和价格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纺织品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我国入世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受国际影响更直接、更具冲击力,必须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全面的角度、更理智地分析判断贷款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比较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贷款风险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5、建设和生产条件风险与防范 对厂址、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水文、地质是否符合建厂要求、原料来源、建设生产资金能否落实、筹资成本是否合理,环保治理状况或环保治理措施是否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认可,相关配套建设是否得以落实和可以做到同步建设等,要逐一审查。

六、主要技术经济参数附录一: 2000年全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经济指标表 指标 单位 全国 棉纺织业 其中: 印染业 毛纺织业 麻纺织业 丝绢纺织业 针织品业 企业单位数 户 18862 4560 850 1090 231 1617 1890 亏损企业数 户 3891 906 193 288 50 364 435 亏损面 % 20.63 19.87 22.71 26.4 21.65 22.51 23.02 出口交货值 亿元 2791.94 776.16 239.16 155.25 22.41 147.54 279.45 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8176.25 2546.52 497.00 517.27 70.41 641.96 534.88 产品销售成本 亿元 7105.91 2241.54 456.96 447.49 60。17 579.35 467.63 产品销售费用 亿元 176.34 39.56 8.32 11.57 1.90 6.55 12.42 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 亿元 41.91 11.65 1.61 2.37 0.5 4.02 2.41 管理费用 亿元 424.12 139.56 17.59 27.99 4.75 24.52 29.77 财务费用 亿元 174.83 58.63 7.44 15.74 2.58 16.29 10.66 其中:利息支出 亿元 158.73 55.10 6.79 13.49 2.49 15.37 9.49 利润总额 亿元 290.07 78.95 11.73 17.05 1.40 13.88 13.57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 亿元 70.10 17.59 5.31 9.56 1.08 7.53 6.01 应交增值税 亿元 246.83 89.11 8.74 13.26 2.94 19.85 14.71 资产合计 亿元 9772.77 3059.92 516.33 845.78 138.22 711.01 582.26 其中: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亿元 4408.58 1311.61 230.33 449.35 62.27 260.57 279.67 其中:应收帐款净额 亿元 919.77 265.28 58.17 94.34 9.28 41.54 72.81 其中:产成品 亿元 857.54 257.17 45.45 101.73 19.09 49.5 57.22 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亿元 3808.9 1257.18 219.11 276.89 54.35 346.62 217.10 负债合计 亿元 6451.45 2172.65 355.31 563.74 109.18 508.24 393.41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 人 7515192 2828488 270995 475824 138454 581957 4878092000年全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经济指标续表 指标 单位 服装及其他 其中: 服装正在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其中: 人造纤维 合成纤维制造业 合成纤维制造业 企业单位数 户 6763 5877 815 133 556 476 亏损企业数 户 1271 1113 194 27 143 113 亏损面 % 18.79 8.94 23.80 20.30 25.72 23.741 出口交货值 亿元 1256.52 1256.52 70.38 13.20 45.98 28.41 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2042.79 1775.86 1185.38 147.37 1012.02 198.92 产品销售成本 亿元 1747.48 1516.92 1013.83 126.3 864.39 164.04 产品销售费用 亿元 73.26 65.72 15.09 2.13 12.13 5.24 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 亿元 9.09 8.24 9.04 0.55 8.37 1.08 管理费用 亿元 101.18 87.45 58.30 9.32 47.86 19.11 财务费用 亿元 24.21 20.97 33.10 4.87 27.76 4.38 其中:利息支出 亿元 19.20 16.77 31.33 4.57 26.38 4.15 利润总额 亿元 80.44 72.05 62.48 4.85 56.86 8.23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 亿元 13.15 11.46 9.28 1.54 7.49 1.89 应交增值税 亿元 48.45 42.56 40.55 5.94 34.04 7.16 资产合计 亿元 1716.78 1489.50 180

3.71 281.14 1498.58 308.19 其中: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亿元 950.08 833.74 584.15 88.27 483.97 163.24 其中:应收帐款净额 亿元 249.18 212.9 91.28 20.9 67.52 38.55 其中:产成品 亿元 187.66 167.62 74.42 13.73 58.76 25.41 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亿元 488.35 426.59 906.33 118.31 778.55 90.47 负债合计 亿元 992.22 863.92 1041.47 169.76 854.94 195.19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 人 2085426 2085426 443298 111710 306417 173968纺织行业主要技术指标(1999年)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数值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数值 粘胶纤维正品率(混合) % 99.56 每百米布混合全厂生产用电量 千瓦.时 33.36 粘胶纤维一等平率(混合) % 65.45 棉布织机设备利用率 % 92.3 每吨粘胶纤维用浆粕量(短纤维) 千克 10。37 棉布织机设备运转率 % 93.72 每吨粘胶纤维用浆粕量(长丝) 千克 1072 棉布织机每台时产量(混合) 米 3.57 每吨粘胶纤维用二硫化铁量(短纤维) 千克 189 平均纬密 根/10 厘米 252.8 每吨粘胶纤维用二硫化铁量(长丝) 千克 319 平均幅宽 厘米 131 每吨粘胶纤维用硫酸量(短纤维) 千克 792 棉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 % 95.48 每吨粘胶纤维用硫酸量(长丝)4 千克 1259 精梳涤棉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 % 96.5 每吨粘胶纤维用烧碱量(短纤维) 千克 550 中长纤维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 % 96.52 每吨粘胶纤维用烧碱量(长丝) 千克 758 每百米印染布用烧碱量(折100) 千克 3.56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短纤维) 千瓦.时 1561 每百米印染布用标准煤量 千克 51.7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长丝) 千瓦.时 7669 棉毛类衫裤入库一等品率 % 99.54 每吨粘胶纤维用标准煤量(短纤维) 千克 1672 绒布类衫裤入库一等品率 % 99.3 每吨粘胶纤维用标准煤量(长丝) 千克 5344 单面布衫裤入库一等品率 % 98.06 合成纤维正品率(混合) % 99.27 绒线入库一等品率 % 99.36 合成纤维一等品率(混合) % 94.39 其中:针织绒入库一等品率 % 99.47 锦纶正品率 % 99.04 每百千克绒线净用毛条量(包括化纤) 千克 103.62 每吨锦纶用原料量 千克 1090 绒线精纺锭千锭时产量 千克 37.58 每吨锦纶用电量 千瓦.时 2940 其中:针织绒精纺锭千锭时产量 千克 36.35 每吨锦纶用标准煤量 千克 966 精梳毛织品入库一等品率 % 97.7 涤纶正品率 % 99.25 每百米精梳毛织品净用毛条量(包括羊毛及纤) 千克 40.37 每吨涤纶用原料量(短纤维) 千克 1089 精梳毛织机每台时产量 米 2.88 每吨涤纶用原料量(长丝) 千克 1058 粗梳毛织品入库一等品率 % 97.14 每吨涤纶用电量(短纤维) 千瓦.时 511 每百米粗疏毛织品用洗净毛量(包括羊毛及纤) 千克 65.04 每吨涤纶用电量(长丝) 千瓦.时 1682 粗疏毛织机每台时产量 米 2.57 每吨涤纶用标准煤量(短纤维) 千克 393 毛毯入库一等品率 % 93.21 每吨涤纶用标准煤(长丝) 千克 397 每条毛毯用洗净毛(包括羊毛及化纤) 千克 2.16 腈纶正品率 % 99.99 提花毛毯织机每台时产量 条 1.18 每吨腈纶用原料量 千克 942 麻袋入库正品率 % 99.91 每吨腈纶用电量 千克 1590 每百条纯麻麻袋耗用熟麻量 千克 88.6 每吨腈纶用标准煤量 千克 2207 纯麻麻袋织机每台时产量 米维纶正品率 % 98.55 苎麻布入库一等品率 % 94.41 每吨维纶用原料量 千克 1188.77 每百米苎麻布用纱线量 千克 24.25 每吨维纶用电量 千瓦.时 2901 苎麻织机每台时产量 米 2.54 每吨维纶用标准煤量 千克 1987.33 桑蚕丝正品率 % 99.42 棉纱一等品率(纯棉) % 99.23 白厂丝平均等级 级 3A19 精梳涤棉纱一等品率 % 99.21 绢丝入库一等品率 % 98.42 中长纤维纱一等品率 % 99.58 丝织品(成品绸)入库一等品率 % 93.18 平均纱号 号 19.87 丝织机台时产量 米 5.09 每吨纱(线)通扯净用棉量(包括化纤) 千克 1077 丝织品平均幅宽 厘米 148 每吨纱(线)混合全厂生产用电量 千瓦.时 2246 每百千克桑蚕丝用毛蚕量 千克 314.19 棉纺锭设备利用率 % 98.73 每百千克桑蚕丝用标准煤量 千克 1285.58 棉纺锭设备运转率 % 95.97 每百米丝织品用原料量 千克 14.41 每千锭时平均产纱量(混合数) 千克 19.11 每百米丝织品用电量 千瓦.时 57 棉布入库一等品率 % 94.98 每百米丝织品用标准煤量 千克 16.12 精梳涤棉布入库一等品率 % 97.04 内销成衣服装合格率 % 98.16 中长纤维布入库一等品率 % 98.49 出口服装合格率 % 99.53 每百米布用纱线量(包括化纤) 千克 19.65 布鞋合格率 % 99.09附录二: 淘汰落后纺织工艺和产品目录

一、落后生产工艺设备 序号 名 称 淘汰期限 1 建国前细纱机 2000年 2 年有“1”字头的细纱机 2000年 3 1997年及以前生产的A

512、A513系列细纱机 2000年 4 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细纱机(即未经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或行业主管部

门下发细纱机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细纱机) 2000年 5 1332SD落筒机 2000年 6 BC27

2、BC272B型分条梳毛机 2000年 7 B701A型绒线摇绞机 2000年 8 B311C、B311C(CZ)、B311C(DJ)型毛精梳机 2000年 9 151M-K251A型丝织机 2000年 10 Z114型小提花机人造毛皮机 2000年 11 GE186型提花毛圈机 2000年 12 Z114型人造毛皮机 2000年 13 LMH551型平网印花机 2000年 14 LMH551型园网印花机 2000年 15 LMH30

3、303B、30

4、304B-160型热熔染色机 2000年 16 LMG731-160型热风布铗拉幅机 2000年 17 LMG722M-180,LMH722D-180型短环烘燥定型机 2000年

二、落后产品 序号 名 称 淘汰期限 1 B58

1、B582型精纺细纱机 2001年 2 BC58

1、BC582型粗纺细纱机 2001年 3 B591绒线细纱机 2001年 4 使用期限超过20年的各类国产毛纺细纱机 2000年 5 ZD6

47、ZD721型自动巢丝机 立即淘汰 6 D101A型自动巢丝机 1999年 7 ZD681型立巢机 立即淘汰 8 DJ561型绢精纺机 立即淘汰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第6页)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改变的力量演讲稿下一篇:公安派出所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