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学中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2022-09-12

21世纪现代化人才素质要有“合作意识”或是“团队精神”, 不善于同周围人合作的人绝不是现代人。因为20世纪以来, 随着人类科技、经济和文化的飞跃发展, 往日松散的世界板块、隔膜的社区人群已在世界的交往、合作中迅速聚集整合起来, 演变成为“地球村”。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经济、科技、教育、生态环境等问题上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相互的协作。

1 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1.1 大班额的高等数学课

由于10年来, 高校扩招, 学生人数增加, 而学校硬件和师资的滞后, 造成了大学里“大班额”现象的产生,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 大班上课的情况更为普遍, 少则六七十人, 多则一二百人。教师面对那么多的学生, 一方面师生交流互动频率相对较低, 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另一方面六七十个学生“挤”在一起, 学生受干扰因素增多, 给课堂教学的调控工作增加难度。这些教学不利因素, 不仅使教师为实现面向全体和为维持课堂纪律费更多时间与精力, 而且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发展, 不利于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1.2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滥用

现在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水平大大提高, 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较高, 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 但是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和科研方面的压力, 导致他们在教学上的投入不够, 或者对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重视不够, 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像在电脑上念数学内容一样, 不但造成了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 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1.3 期末考核制度的单一

目前, 绝大多数高校中高等数学仍以闭卷笔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为此, 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而是在考试前突击学习, 这种制度使得大学里课堂授课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 甚至成为一种形式, 更不能提高大学生合作意识和技能。

为此, 笔者在借鉴前辈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研究中观察到地合作学习的层次与内容, 构建了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2 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2.1 同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注:同桌指座位左右相邻的两位同学)

同桌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讲, 都是同学关系中最为密切的。《学记》中有“相观而善, 谓之同学”的观点, 作为同桌的同学, 两个人经常在一起, 彼此十分熟悉, 交流与交往又十分便利, 不论是从学校一般生活还是特殊的学习生活来说, 同桌之间应该是最好的“相观而善”者和合作学习者。

但在现实的课堂中却很难看到上述现象, 相反“只同桌, 不同学”的课堂同学关系却广泛存在。如果教师注意到这种现象, 引导同桌在解决问题时相互交流、合作, 鼓励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程度较差的学生, 那么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就会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体验到合作学习与助人为乐的乐趣, 对学习活动会更加有兴趣。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学习到新内容, 感受到自己也在参与学习, 并经过努力以后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2.2 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是指课堂上的同桌之间的互助性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的组织同桌互助合作学习, 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大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技能。该模式的具体操作如下。

2.2.1 操作步骤

第一阶段:

教师创设情境, 通过各种方式引入新课, 对新课的部分内容重点讲授, 对新课的难点做出提示、点拨, 指明本堂课或本章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因教学内容而异, 对一些理论性强, 或有演示实验的内容, 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对要多一点。

第二阶段: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 听完教师的讲述后, 每个学生所获得的新知识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程度也不相同, 教师根据新知识提出问题或任务, 并给学生留出适当的独立思考时间。

第三阶段:

同桌开始讨论, 讨论时可以采用两人相互检查法, 即:两人相互提问或相互交换问题解决的答案;也可采用两者思维共享法, 即:两人中的一人解决问题另一人观察、提问、监督、给出暗示、指出错误。在同桌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引导、督促同桌合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阶段:

当同桌达成共识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全班汇报。

第五阶段:

教师及时给出正面的评价, 诸如鼓励、赞扬, 并作为学生期末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等。

2.2.2 流程图

如图1所示。

2.2.3 操作说明

(1) 同桌两人要有适度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即成绩好、差结合;性格内向外向相结合;兴趣、特长搭配。 (2) 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的难度要适当, 技巧性强。 (3) 学生讨论的时间根据具体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 (4) 同桌之间的活动随时穿插在教师的讲述中。 (5) 对于同桌之间的积极配合,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笔者认为, 在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中, 教师的意识与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同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所在, 允许同桌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其次要建立同桌之间积极互赖关系再次要培养个人责任意识。只有这样, 才会形成平等互助的同桌关系, 才会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

摘要:现代化人才素质要有“合作意识”, 可是目前的高等数学教学现状不利于大学生合作技能的发展, 为此, 笔者在借鉴前辈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课堂教学研究中观察到地合作学习的层次与内容, 构建了同桌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关键词:合作意识,同桌互助,流程图,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培德.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M].北京:北京人民教出版社, 2003 (8) :344.

[2] 周清.合作学习:实施中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9) :144~14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排卵障碍所致不孕治疗体会下一篇: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