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论文

2022-12-31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在临床中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病例并不少见,由于两病联合,因此在针对恶性肿瘤进行化疗期间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血糖水平控制措施,以此起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次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3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探讨3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纳入研究的3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该院,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同时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肿瘤诊断前明确存在糖尿病共21例(70.00%),在化疗前诊断明确为糖尿病共9例(30.00%)。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分布在43岁到76岁,年龄均值(62.8±2.3)岁;肿瘤类型及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所占比重前3位为乳腺癌、肺癌以及胃癌,分别为26.67%、20.00%、16.67%。

1.2 方法

该次纳入研究的3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方案治疗,即针对患者恶性肿瘤采取化疗方法治疗,针对患者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方法治疗,此外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对症支持方法治疗。具体治疗内容如下。

1.2.1 恶性肿瘤化疗治疗

以30例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实际肿瘤类型为依据,同时在不同的治疗阶段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在解救治疗方案中需将既往所采取过的化疗药物排除在外。使用的化疗方案包括CAF、TP、EP、AD、FOX4、MAID以及CHOP等,分别化疗1到8个周期,周期平均数为3个。在化疗期间,有必要合理使用甲氧氯普胺、托烷司琼以及格拉司琼等药物协同治疗,以此起到为患者止吐的作用。

1.2.2 糖尿病血糖控制治疗

在糖尿病血糖控制治疗过程中,所实施的是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1)饮食控制。如果患者进行一般的饮食控制不够理想,需使用降糖药物口服治疗;有必要的情况下合理采取胰岛素进行治疗。该次30例患者均采取了饮食调整方案,当中24例在整个化疗期间(前、中、后)均采取了降糖药物治疗;3例使用了诺和灵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剩余3例采取了常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2)化疗前控制。在化疗之前,对患者的肿瘤、糖尿病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通过血糖水平监测以及对相应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使用情况进行记录,进一步对血糖控制药物的种类及计量进行合理调整。化疗前2 d要求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7.0~8.0 mmol/L范围内,餐后2 h血糖不能超过10 mmol/L,尿酮体需呈阴性。(3)化疗期间控制。在化疗期间,需注重患者饮食的营养,保持饮食的均衡性;倘若患者的饮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给予静脉营养,合理控制葡萄糖和胰岛素之间的比例。在化疗过程中,于早、中、晚三餐前对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通过监测结果的分析,对患者的口服降糖药物剂量及胰岛素用量进行合理调整,以此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稳定控制。(3)化疗后控制。通过化疗之后,以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恢复情况,逐步过渡至化疗之前的治疗状态,以此确保整个化疗期间患者的糖尿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1.2.3 对症支持治疗

为了使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必要在肿瘤化疗及血糖控制的基础上,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在化疗前后,注重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如果有异常状况发生,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例如:如果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的情况,需及时采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此外,如果患者白细胞不足1.0×109/L,或者患者感染表现,需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以此起到预防或控制感染的作用。

1.3 判定标准

评价化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合并感染、,药液外渗以及静脉炎发生等指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药液外渗以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mmol/L,(x±s)]

注:与化疗前相比,*P<0.05。

注:与化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病例不在少数。而对于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针对恶性肿瘤疾病进行化疗期间,还有必要针对合并的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治疗措施。这主要是因为两病合并,进一步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使患者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便有必要实施综合治疗方案。虽然近年来针对恶性肿瘤和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一大热点,但对于两病合并的机制至今尚且不够明确。临床研究显示:针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那么患者的血糖水平将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还会加大患者合并感染、化疗药物外渗以及静脉炎等症状的发生率,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综合考虑,针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更为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行医治非常关键。

该次针对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提到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糖尿病血糖控制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前,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10.96±1.68)mmol/L,合并感染12例(40.00%)、化疗药物外渗10例(33.33%)、静脉炎11例(36.67%)。化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5.41±0.63)mmol/L,合并感染3例(10.00%)、化疗药物外渗2例(6.67%)、静脉炎2例(6.67%)。结合上述数据可知: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药液外渗以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联合方案进行化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并降低感染发生率,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3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30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均采取恶性肿瘤方面联合糖尿病方案及对症方案进行治疗,对比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化疗前,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10.96±1.68)mmol/L,合并感染12例(40.00%)、化疗药物外渗10例(33.33%)、静脉炎11例(36.67%)。化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5.41±0.63)mmol/L,合并感染3例(10.00%)、化疗药物外渗2例(6.67%)、静脉炎2例(6.67%)。结合上述数据可知: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药液外渗以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联合方案进行化疗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并降低感染发生率,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中采纳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爱军.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46例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35-36.

[2] 乐静,赵涛,刘爱林,等.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营养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9):2849-2851.

[3] 何玉明.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30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3):11045-11047.

[4] 陆燕琼,詹爱棉,罗丽,等.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血糖不稳定因素分析及干预[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2):64-65.

[5] 刘丽娟,鞠秀波,魏艳丽,等.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临床护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62.

[6] 胡加海,蒋宗惠,陈荃.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59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4):54-55.

[7] 刘洪霞.32例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J].糖尿病新世界,2014,7(21):47.

[8] 周宗远,刘霞.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回顾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8):1170-117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税收政策关系探究下一篇: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