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研政治马原真题

2023-03-03

第一篇:历年考研政治马原真题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马克思主义概述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11.10)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理论品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09.01/09.10)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3、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1.01)

(1)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物质世界发展规律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09.04)

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08.10) (1) 矛盾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这种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时分析形式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是主流。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前进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那是支流。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发展大好形势。

3、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10.04)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1分)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1分)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2分)

(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3分)

(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3分)

4、 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11.01)

让知识带我们走向自由

服务热线:400-886-2410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在科学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性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5、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1.10)

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第二,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

6、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10.01) (1)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认得一直为转移的。第二,普遍性。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7、简述意识的本质。(09.01/11.04) 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0.10)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不顾或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认识论

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08.10)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10.10)

(1)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2)主体和客体之间具有认识关系,即反应和被反映的关系。

(3)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

3、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09.04/10.01)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 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理论上会导致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让知识带我们走向自由

服务热线:400-886-2410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经验是不可靠的。

(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局部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把理论当成教条,到处生搬硬套。

4、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10.04)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2分) (2)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4分)

5、简述真理和真理相对性的含义。(11.01)

含义: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

(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6、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09.10/11.10) 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含义:(1)真理的绝对性: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7、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三,“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体现了马克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 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11.10)

(1)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条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的领导路线和工作路线。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时间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3)人心向背决定一切,我们要永远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9、 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11.04)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第一,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一般来说,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让知识带我们走向自由

服务热线:400-886-2410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坚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放弃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亡党亡国。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1、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10)

含义: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作用:(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09.04)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2分)

(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分)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分)

3、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10.04)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1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1分) 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1分)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分)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分)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分)

4、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09.01/09.10) 第一层含义: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第二层含义: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第三层含义: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5、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10.01)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身缠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6、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11.01)

(1)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2)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首先,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其次,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成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7、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09.10) 第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执政党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自觉行为。

第二,改革是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 方面。

让知识带我们走向自由

服务热线:400-886-2410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第三,改革是改革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具体制度的一切弊端,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8、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范畴?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11.04)

(1)人民群众范畴既有量的规定性,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9、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08.10) (1)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③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

1、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1.01)

(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因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也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也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所以,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试述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11.04)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09.10/10.04)

(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分)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1分)

(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自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实现优胜劣汰。(3分)

4、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08.10) 1)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值,叫可变资本(v)。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意义在于: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②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根据,正确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5、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09.01/11.10) (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称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2)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让知识带我们走向自由

服务热线:400-886-2410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3)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相对剩余价值又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资本所有者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6、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10.04/10.10)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封建斗争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2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发扬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3分)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3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体上失去其历史进步性,成了为剥削制度辩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2分)

资本的流通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0.01)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 (3)生产成本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生产资本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2、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09.04/09.10)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1分)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2分)由于全部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多。(2分)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1分)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分)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2分)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11.04)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这种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个矛盾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就会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典型特征。(10.01)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具体表现为商品滞销,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等。

5、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0.10)

(1)二者表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 (2)二者的数量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所生产出来的。

6、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08.10) ①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围绕取得有利投资场所和争夺较高利润率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手段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即资本家把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抽出,转投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原来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数量减少,生产规模缩小,生产的商品数量相应减少,在社会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涨,利润率提高。相反,原来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利润率则逐步降低。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一直要继续到通过不让知识带我们走向自由

服务热线:400-886-2410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同生产部门价格变动的自发调整,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体趋于平衡,即形成平均利润时,资本的转移才会趋于停止。 ② 平均利润的本质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7、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11.10)

形成:(1)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2)货币的所有者总是竭力为手中闲置的货币寻找出路,以使其发挥资本的作用。而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循环过程中,有的资本家确会需要补充的货币资本。这样,他们之间就产生了借贷关系。货币资本为获取利息而贷出去时,就转化为了借贷资本。

本质: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8、试述利息率的决定因素。(09.10) (1)利息率的最高界限不能等于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就无利可图,从而不回去借款;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就无利可图,从而不会去放贷。

(2)一定时期利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平均润率本身的高低;二是由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所决定。

(3)而在一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和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时,利息率究竟多高,实际上是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的。

9、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09.01) (1)差地租I形成的原因是: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Ⅱ形成的原因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

(2)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

资本主义的发展

1、资本主义自由阶段的竞争和垄断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

①竞争目的不同。 ②竞争手段不同。

③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 ④竞争的范围不同。

2、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08.10/10.01) (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②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的调整;③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政治制度与法制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扩展,意识形态中的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 (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3、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09.01) 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海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4、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的影响。(11.10)

(1)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大量所谓过剩资本的出现,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2)资本输出的可能性,一是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在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和经济侵略,使这些国家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步趋于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并被卷入了世界市场。二是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出现了分化,劳动力市场出现,有充足而且价格很让知识带我们走向自由

服务热线:400-886-2410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低的劳动力供给。三是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铁路、公路、港口等发展近现代工商业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已有所建设,为输入资本提供了一定条件。

(3)影响:对资本输入国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外来资本和生产方式的进入,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和发展,建设了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国外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5、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1.04)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的形成与金融寡头的统治相关。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6、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09.04/10.04/10.10)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2分)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2分)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2分)

社会主义社会

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08.10)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2、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11.01)

(1)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第四,社会主义事业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的领导,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3、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09.04) (1)在这些国家发展生产力,赶超发达国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2分)

(2)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2分) (3)这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1分)

(4)这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过程。(1分)

4、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10.04)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2分)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3分)

(3)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分)

共产主义社会

1、简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内容。(10.10)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不顾或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让知识带我们走向自由

服务热线:400-886-2410

马原历年真题大题总结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10.01) (1)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2)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全体社会成员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等,只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创造出来。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3、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09.01) 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

2.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 3.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让知识带我们走向自由

服务热线:400-886-2410

第二篇:2015考研政治 真题中的马原选择题

http://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的马原选择题部分,包括4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分值共计12分。其中,单选题的第2题、第3题、第4题和多选题的第18题、第20题属于识记类题目,较容易。单选题第1题、多选题的第17题、第19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答案,属中等难度。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A

考查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解析: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人们已经获得的每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成分,都是通向绝对真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是以往实践和认识已经达到的成果,又是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爱迪生认为自己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并不是失败,而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就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认识中所获得的阶段性的相对真理。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考查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中公考研 http://

http://

解析: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答案:B

考查点: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解析: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企业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主要原因就是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 C

考查点: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解析: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中公考研 http://

http://

17. 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示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 BD

考查点: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解析: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选项A前半句不严密。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选项C错误。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BD正确。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 )

A. 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 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 AD

考查点: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中公考研 http://

http://

解析: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但是,并非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杰出人物有时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BC为错误选项。

19.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

D. 贮藏手段

答案: ABC

考查点: 货币的职能

解析: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在本题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

A. 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B. 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 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D. 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 AC 中公考研 http://

http://

考查点: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态的新变化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如过去那样明显;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故AC正确。

中公考研 http://

第三篇:长安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一、术语解释(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数字地图

2、大地水准面

3、空间信息可视化

4、高程

5、工程测量学

6、1985国家高程基准

7、中误差

8、间接平差

9、空间关系

10、3S技术

二、问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 简述GPS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减弱(以至消除)其影响的措施。 2 简述地物符号计算机自动绘制中,面状符号自动绘制的算法步骤。 3 试分析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对观测高差的影响规律,以及减弱(以至消除)其影响的措施。

4 简述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的目的、原则及方法。

5 简述等高线的定义、分类、特性以及计算机自动绘制等高线的算法步骤。

三、计算题(20分)1 试述高斯投影的特点?若我国某点的高斯坐标为:x = 3824211.862m,y = 36585356.716m,则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的?该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该点位于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到中央子午线的距离是多少?该点到赤道的距离是多少?

2 已知某三角形的测角中误差为±6",若将其内角观测值按三角形闭合差进行调整,试计算调整后三角形内角的中误差?若其内角用J6经纬仪观测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为±8.5",欲使所测角的中误差达到±6",需要观测几个测回?

四、推证题(10分)

设Li(i1,2,,n)为某量的观测值,且各自独立,其权为pi(i1,2,,n),中误差为mi(i1,2,,n),试根据最小二乘准则证明

pLp2L2pnLn~x11

p1p2pn为该量的最或是值。

五、论述题(考生自选2个题目,给出正确答案)(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全站仪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程序及内容。

2、论述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发展概况、面临的问题及研究的方向。

3、请说明遥感图像进行几何处理的原理及方法。

4、试述两种方法进行数字纠正的原理及作业过程。

5、结合实际详述建立一个GIS应用系统的关键步骤及每一步的工作?期间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如何防御?

6、分别从学科和技术的角度简述GIS的概念?从整个系统的构成、核心功能及技术平台搭建三个侧面简述GIS的组成?说明空间数据的主要来源?主要的空间参照系统有哪几种?

第四篇:山东财经大学考研历年真题

山东财政学院

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解释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4分,共20分) 1.纳什均衡

2.帕累托最优标准 3.充分就业 4.挤出效应

5.库兹涅茨曲线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1.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角度是产品价格可否调整。 2.当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提高销售价格会使总收益增加。

3.对于竞争性厂商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出位于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交点处。 4.萧条经济的背景下,政府将增加的税收无论用于增加政府购买还是转移支付,最终都可能会使均衡收入提高。

5.在市场供求分析中,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该产品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作图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分析短期中的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变动原因。 3.论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概述IS-LM模型。

5.典型的(或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在理性预期的场合,该政策含义会有什么变化?

6.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为什么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是有必要的?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 (1)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假定垄断者遵循完全竞争法则,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是多少?

2.已知消费函数为c=3000+0.8yd ,税率为t=0.25 ,政府转移支付为tr=500 ,投资i=1500-25r ,政府购买g=2500 ,货币需求L=0.2y-75r ,倾向供给m=3000 .(单位:亿美元)。求:

(1)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2)若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0000亿美元,问需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支出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

五、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收入分配上实行的平均主义,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感召,我国居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请你用微观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描述该现象。

2.在我国98年洪水自然灾害过后,一些专家撰文分析,说抗洪救灾产生的需求将会如何拉动产出的增加,并将对当年GDP的增长贡献几个百分点,云云。有人称此种论调为“破窗理论”。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你是否见过这位善良的店主——詹姆斯·B先生生气的样子?当时,他那粗心的儿子不小心砸破了一扇窗户玻璃。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你恐怕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看客,看到这种局面的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如此这般地安慰这位不幸的店主:“1不论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天下总有人会得到好处。人人都得过好日子呀,如果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干什么呀。”

2现在,这种千篇一律的安慰已经形成为一种理论,我们将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理论,我们会发现,很不幸,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

假定这块玻璃值6法郎,你就会说,这个事故给玻璃工带来了6法郎的生意——它提供了6个法郎的生意——这我承认,我绝不会说这不对。你的话很有道理。这们玻璃工赶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拿到6个法郎,在手里掂量掂量,而心里则感激那个莽撞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

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你得出结论——人们确实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打破玻璃是件好事,说这能使资金周转,说由此可以导致整个工业的发展,那就容我大喝一声:“3住嘴!你的理论只看到了能看到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看不到的一面。”(转引自中国经济教育科研网) 问题:

(1)对划线的第一句话进行简短评论,说明这句话的有道理之处和荒谬之处。 (2)在划线的第三句话中,“看到的一面”和“看不到的一面”可能指的是什么? (3)在划线的第二句话中的“理论”可能指的什么经济理论?试举一例印证作者“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的说法。

(4)更高的要求:如果你能据此发现现有理论或人类经济行为中不太合理的地方试提出你的改进建议(能提出一条即可)。

山东财政学院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比较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2、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

3、替代品和互补品

4、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和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1、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都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状态有五种情况,所以当P

3、如果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使一些人的情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的变坏。

4、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储蓄率的增加虽然可使收入的稳态水平提高,但却不会对稳态增长率造成什么影响。

5、总需求曲线可以由个别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得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如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明短期产量规律和短期成本规律?

2、结合图形说明垄断竞争厂商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4、试说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5、为什么说对劳动市场有效性的不同理解,最终决定了经济学家对总供给曲线开关的不同看法?

6、试说明开放条件下为什么经济衰退在不同国家间具有相互传染的特征?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垄断厂商的总成本函数为:TC=0.6Q2+4Q+12,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30-2.5P,试求:

(1)该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和产量。

(2)如果政府对该厂商进行价格管制,按帕累托最优原则定价,那么政府应将价格定在什么水平上?

(3)如果政府定价为消除经济利润,那么应将价格定在什么水平上?

2、已知消费函数为c=40+0.8yd,投资i=140-10r,税收t=50,政府购买g=50,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100(单位:皆为亿美元)。求: (1)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2)若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800亿美元,问需增加多少货币供给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

五、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案例:在“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案”的诉讼中,被告糖果制造商在威格莫尔街开办了一个糖果制造厂。后来,作为此原告的医生迁居邻近的房屋内,在开始的八年中,糖果制造商使用的机器并未对医生造成损害。但此后医生在花园心头紧挨制造商炉灶处造了一间诊所,他发现糖果制造商的机器发出的噪声和震动使他难以使用他的新诊所,“尤其是噪声妨碍他用听诊器检查病人的肺部疾病。他还发现在此不可能进行任何需要思考和集中精力的工作。”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7.上诉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被叫做什么?这类现象怎样扭曲了资源配置?通常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8.假如医生由于糖果厂的噪声遭致了800英镑的损失,而商人关闭糖果厂或将该厂迁入别处的代价均为100英镑。若法院将“享有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权力判给医生,而医生和糖果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以及维持协议等的费用均为0,那么,糖果商最终将不得不关闭他的厂子或离开威格莫尔街吗?为什么?

9.若法院将“使用安静环境的权利”判给糖果商,从而糖果商有权释放噪声,结局又会怎样?

2、资料: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对原油需求的增加,中东、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国局势的不稳以及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欠税案等对世界石油供应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国际市场上的大量投机炒作等因素,使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55美元/桶大关。近来油价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的价位。自2000年以来我国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推动我国国内原油价格水平;再加上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的膨胀、不断扩大的私人汽车消费和电力缺口等因素,2004年我国成品油价格已经进行了三次调整。

试结合所学经济学原理分析原油价格上涨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山东财政学院

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比较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

3、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4、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4)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10.对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叫正常利润,它属于成本的范畴。

11.短期均衡状态下,当SAC曲线与向右下方倾斜的AR曲线相切时,垄断厂商能够获得经济利润。 12.由于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因此,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也是向后弯曲的。

13.若IS曲线不变,价格上升,收入就会增加。 14.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必定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5)简答题 (每题10分,共60分)

6、“谷太贱则伤农”(苏轼)。运用弹性理论和均衡价格图形解释这种现象。

7、用图分析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及形成。

8、叙述科斯定理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它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9、画图用IS-LM模型简述什么是“挤出效应”并说明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10、简要评述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

1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6)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2、假定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劳动L,产出的也只有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的,短期函数为Q= -0.2L3+12L2+24L,试求:

3、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极大值时雇用的劳动人数。

4、平均可变成本极小时的产量。

5、假如每个人工资W=240,产品的价格P=10,求利润极大时启用的劳动人数。

六、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6%,政府试图通过制造6%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5%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h=0.5时,试

3、写出价格调整方程。

4、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 (7)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7、案例:2000年6月9日,除了长虹以外,国内彩电业排名靠前的9家企业在深圳召开了“中国彩电企业高峰会”,会议就彩电达成了最低限价协议,并决定以组成联合巡视小组的形式,相互监督。正当各家媒体正在报道和讨论价格聪明的合法性的时候,7月8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报道,这一价格联盟已被厦华彩电的降价所打破,之后其他企业的彩电价格也纷纷跳水。价格聪明不攻自破。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5、上述案例中所讲的是哪种市场类型?该种市场有什么特点?

6、上述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被叫做什么?这类现象的最终结果通常是怎样的?

7、用博弈论的理论解释彩电价格聪明不攻自破的原因,并提出厂商之间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

2、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他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山东财政学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比较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4分,共20分)

1、替代效应

2、生产者剩余

3、实证经济学

4、乘数效应

5、流动偏好陷阱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通过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5)短期均衡状态下,当SAC曲线的最低点在AR水平线的上方时,完全竞争厂商不一定会停止生产。

(6)单个消费者的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供给量。

(7)政府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造成利率上升,抵制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8)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比在封闭经济中变得更陡峭。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用弹性理论分析“薄利多销”的道理。

2、就厂商的需求曲线、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经济效率等方面比较四种类型的市场。

3、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垄断的低效率。

4、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并画出相应的货币需求曲线。

5、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6、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5、假设:只有A、B两个寡头垄断厂商出售同质且生产成本为零的产品;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d=240-10P,以美元计;厂商A先进入市场,随之B进入;各厂商确定产量时认为另一厂商会保持产量不变。试求:

12、均衡时各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为多少?

13、各厂商取得利润是多少?

6、假定某经济中存在以下关系:c=80+0.8yd ; T=100 ; i=150-6r ; g=100 ; L=0.2y-4r ; m=150 .试求: (1)均衡收入和利率;

(2)设计一项财政政策,使均衡收入达到1200亿元的水平;

(3)为抵消(2)中的“挤出效应”影响,采用适应性货币政策,就怎样改变货币供应量?

五、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案例: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总统接着又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里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5.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什么重要原理? 16.简要说明这个原理的内容。

17.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该原理违背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2、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山东财政学院

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5、解释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4分,共20分)

六、无差异曲线

七、边际成本

八、交换契约线

九、货币创造乘数

十、奥肯定律

6、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2、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总是反向变化。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4、在考虑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一般说来就不再等于该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5、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升值;汇率下跌意味着本币贬值。

6、当经济处于凯恩斯主义极端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效果。

7、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4)简述序数效用论框架下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5)斯威齐模型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价格刚性现象的? (6)论外部影响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对策。

(7)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8)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9)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8、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某完全垄断企业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36-2P,长期总成本函数为TC=12Q+0.1Q2。求:该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产量和利润。

2、假定某经济社会为不含政府和国外的两部门经济,且存在以下经济关系:

y=c+i , L=(0.9y-900r)P , c=90+0.9y , M=900 , i=900-900r , P=1 其中,y、c、i、r、M、P分别代表产量、消费、投资、利率、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求:

2.均衡利率和收入;

3.若货币供货增加,超过900,收入和利率会有什么变化? 4.写出总需求曲线的表达式。

9、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案例:1958年“大跃进”是一个不讲理性的时代,时髦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案例中所讲的现象违背了经济学中的什么规律?

(2)简要说明这个规律的内容。

(3)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该规律的情况。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提出,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通胀将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此次会议适时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运用学过的经济理论,分析我国10年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其效果,并对2008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运用的政策工具进行预测和分析。

山东财政学院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比较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0)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 (11)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 (12)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7、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20分)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的变动。

8、如果平均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9、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短期均衡要求每个厂商都有MR=MC,不论是否存在AR=AC;反之,长期均衡要求有AR=AC,而不论是否存在MR=MC。

10、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

11、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12、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正,那么边际储蓄倾向为负。

13、在LM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4、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会增加收入和降低利率。

15、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稳定状态意味着△Y/Y=△N/N=△K/K。(Y:产量,N:劳动,K:资本)

16、经济学家基钦指出,短周期的一个周期平均长度为10个月。

8、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3、作图说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4、如何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判断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5、假设社会上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他们对商品的需求曲线为DA和DB,市场供给曲线为S。试画图比较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6、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7、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观点。

8、用总供求模型解释滞胀的成因,并说明采用什么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可以解决滞胀问题。

9、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5.假设A公司和B公司的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QA=200-0.2PA,QB=400-0.25PB,这两家公司现在的销售量分别为100和250.

7、求A、B两公司当前的价格弹性。

8、假定B公司降价后,使B公司的销售量增加到300,同时又导致A公司的销售量下降到75,问A公司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9、假定B公司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10、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3k-0.5k2,人均储蓄率为0.4,设人口增长率为1%,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10、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8、案例: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通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苗,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驶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3、上述案例中的市场失灵属于哪一种类型?

4、为什么它会导致市场失灵?

5、解决该种类型的市场失灵的政策有哪些?

七、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中国政府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应对2008年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并说明政策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山东财政学院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八、等成本线

九、纳什均衡

十、利率效应 十

一、充分就业

4、判断收下说法正确与否(每题2分,共20分)

(3)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且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此,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4)MC曲线与AC、AVC曲线相交于AC、AVC曲线的最低点,AC曲线的最低点在前,AVC曲线的最低点在后。

(5)二级价格歧视下厂商部分剥夺了消费者剩余。

(6)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7)当假定完全竞争厂商: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产品的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影响时,可以用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代表要素需求曲线。

(8)封闭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 (9)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政策是没有效果的。 (10)凯恩斯认为产品价格和劳动者的工资可以自由伸缩,所以推出了垂直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11)货币主义学派认为,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可以通过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提高物价,来降低失业率。

(12)与适应性预期不同,理性预期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5、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4)运用弹性理论说明我国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15)作图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16)利用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X、Y两种产品在A、B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的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7)什么是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如何?

(18)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9)图形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扩张型货币政策的效果。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以酱流动程度偏幽默例来分析)

6、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0元,全部花费在X和Y两种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为20元,Y的价格为30元。求:

8、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

9、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为多少?

14、已知消费函数c=1400+0.8yd, 投资函数为i=200-50r, 税收t=0.25y, g=200, 货币需求函数为M/P=0.4y-100r, M=900, 总供给函数为ys=3350+400P。求:

17、总需求函数

18、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19、若潜在收入yf=3850,须变动多少政府购买可以实现潜在收入水平?

7、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6、案例: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EPC),它由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尼日利亚等12个主要产油国组成。作为一个整体,欧佩克无论在已探明石油含量还是在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供应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勾结起来限制石油产量、确定石油价格、曾在20世纪70年代大获成功。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佩克尽管依然每两年开一次会,但作为一个各怀想法的利益聚合体,欧佩克很难再通过达成或实施协议来控制产量和价格了。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案例中所讲的是哪种市场类型?该种市场有什么特点?

(2)上述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被叫作什么?这类现象的最终结果通常是怎样的?

(3)用博弈论解释上述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7、案例:2009年12月7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本次会议回顾一年工作得失并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规划,确定将“调结构,防通胀”作为工作重点。会议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第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二,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挤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第三,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会有什么效果?

(2)增加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是什么?

(3)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说明调结构的依据?

山东财政学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0、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7、正常利润

8、帕累托最优状态

9、资本的边际效率

10、自然失业率

11、判断以下说明正确与否(每题2分,共20分)

18.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它具有互补关系的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变动方向是同向的。

19.当MR=MC时,厂商不一定存在利润。如果有利润则利润最大;如果有亏损,则亏损也最小。

20.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比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坦(弹性大)的曲线。

21.对消费者来说,要素供给是通过收入间接地增加了效用。 22.垄断是低效率的,因此它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23.正常情况下,买卖二手房的经纪人费用应该计入GDP。

24.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中年期的收入增加导致中年有更高的消费倾向。 25.价格水平上涨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6.考虑到预期,只要通货膨胀开始,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过程几乎都起作用。 27.资本流动程度越高,BP曲线斜率越大。

12、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十

一、简要说明供求模型的构造。

十二、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十

三、结合图形比较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差异。

十四、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各认为储蓄是哪个变量的函数?用四个象限图描述增加储蓄后IS曲线产生的变动。

十五、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劳动市场方面的假设有什么区别?政策含义各是什么?

十六、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在假设条件上的相同点与主要区别是什么?

13、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9、假定市场反需求函数是P=900-Q (Q=QA+QB),QA、QB分别为寡头企业A、B的产量,并且假定他们的生产成本都为零。试求寡头企业A、B的古诺均衡产量和市场均衡价格。

10、设消费c=100+0.8yd, 净税收t=100, 投资i=100, 政府购买g=100, 出口x=120, 进口m=20+0.05y(单位:10亿美元)。求:

15、均衡收入以及净出口余额;

16、投资乘数ki

17、如果税收改成比例税率为t=1/4,其他不变,求投资乘数。

14、应用分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6.案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家庭所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机的数量在增加,与此同时,垃圾的数量也在增加,其构成也有很大变化。

垃圾不但包含各种废弃物,也包含旧家具、地毯、衣物、电视机、电冰箱等,这些旧东西的出路或是卖给收购垃圾的小贩,或是当垃圾扔掉。旧东西通常很不值钱,比如旧电视机的收购价格,每台几十元,但这些旧电视机经过维修或重新组装再运到穷僻的农村,那里的穷人却愿意花几倍甚至十几倍于收购价的价格买这些旧东西。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收下问题:

(1)上述案例中所讲的现象可以用经济学中什么理论来解释?

(2)简要说明这个理论的内容。

(3)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该理论的情况。

7.数据显示,从1999年开始到2007年,中国的储蓄率处于上升通道,从36.6%一路上涨到49.9%。中国家庭储蓄率与GDP之比相对比较稳定,虽然比较高但相对稳定。相关数据显示,基本家庭储蓄占GDP比重在1992年占GDP20.3%,2007年是占20%,企业储蓄占比1992年是11.3%,2007年达到22.9%。公共部门储蓄从1992年的4.4%,提高到2007年的8.1%,也上升了近一半。由于企业储蓄基数比较大,所以企业储蓄大幅度增长在中国的变化中作用比较大。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运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谈谈为什么企业储蓄比较大?

(2)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说明这一增长为什么不具有可持续性?

(3)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发展经济才能让人民更幸福? (4)根据以上内容谈谈收入分配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五篇:上海大学历年考研真题

2003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解释(3*10=30分) 1.劝服论 2.舆论 3.传播媒介 4.内向传播 5.维模原理 6.知晓权 7.近体 8.沉默的螺旋 9.文化规范论 10.多视觉新闻学

二、简答(5*12=60) 1.传播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简介传播学4位奠基人的主要理论贡献与论著 3.冷媒介与热媒介

4.简述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5.提高宣传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三、论述(60分)

1.联系实际,辨证分析传播的功能(40分) 2.多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分) 2003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10) 1.定量研究 2.经验社会学 3.连续变量 4.抽样 5.名目尺度 6.多因素设计 7.个案研究 8.抽样误差 9.信度 10.相关分析

二、简答题(60分) 1.实地访问的重要类型 2.内容分析的方**原则

3.实验的控制主要应把握的两个方面

三、论述题(50分) 问卷的结构分析

2004年试题

R检验

描述性统计分析 定量 简单随机抽样 内容分析 经济传播 信息污染 文化分层 议程设置 铅版

定量与定性的区别和联系(论述)

上大05年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莱温 2.传播者

3.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内向传播 5.新闻

6.文化传播的“维模”原理 7.知晓权 8.集权主义理论 9.申报

二、简答题 1.结构功能理论 2.宣伟伯模式 3.议程设计理论

三、论述题

1.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 2.陈独秀的新闻思想

2005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8*5) 1.信度、效度 2.内容分析 3.分层抽样 4.个案研究 5.控制实验 6.R检验 7.假设

8.答案的穷尽性

二、简答题(4*15)

1.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2.定量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图示 3.科学的研究设计包括哪几项? 4.问题设计的原则

三、论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50) 2006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4)

1、议程设置理论

2、新青年

3、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4、维模原理

二、简答(15*4)

1、简述社会责任理论

2、简述互动**往理论

3、简述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简述史量才的报刊思想

三、论述(共58分)

1、试用传播学相关的观点或理论分析“超级女生现象”(28分)

2、论述传播对构建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作用。(30分)2006年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计量法

2、所罗门斯组设计

3、平均人

4、总加量表

5、集体抽样

6、海德的平衡论

7、相关分析

8、假设

二、简答(12*5=60)

1、内容分析的步骤

2、问卷调查的语言特点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4、调查报告应包括那些方面?

5、实地调查的技巧。

三、论述(30分) 论述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

四、应用题(20分)

要进行一项关于“媒介信任度”的调查,请你设计一份调查计划。

2007年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4*5) 1,非线形编辑 2,交叉蒙太奇 3,卫星直播电视 4,实地录像 5,摄像采访

二、简答(10*2)

1,录音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写作(25*1) 自选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 报纸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3*5) 1,政治敏感 2,预测性报道 3,非线型结构 4,新闻述评

二、简述(20*2)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

2,简述新闻标题的版面作用以及拟制标题的基本作用。

三、据以下材料写一篇250~300字的短讯,拟制标题。 就网上所说的废除中医论,2006年*年*月,全国中医院发展对策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全国200多所中医院院长与会,就中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发展对策展开讨论(文章来源:某网站,非规范的新闻写法,只是从诸多方面提供材料)

2007年新闻传播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20) 1,新闻欲 2,新闻 3,大众传播 4,知晓权

5,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6,内容分析 7,描述性研究 8,麦克卢汉 9,《申报》 10,隐私权

二、简答(10*4)

1,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 2,定量分析的10个步骤 3,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45*2)

1.谈谈对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

2.谈一下你对电视娱乐节目例如《超级女声》、《嗨!好男儿》的看法。 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2*10=20)

1、实地调查

2、莱温

3、SPSS系统

4、非语言符号

5、著作权

6、王韬

7、信息共享性

8、把关人

9、新闻的客观性

10、新闻批评

二、简答(20*3=60分)

1、霍夫兰对传播学对贡献

2、社会责任理论对报刊的五点要求

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三、论述题(35*2=70)

1、传播学的两大学术传统

2、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和简介效果? 如何提高新闻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度效果?

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起幅和落幅

2、色温

3、新闻鼻

4、编成

二、简答(20*2=40分)

1、DV对电视新闻的意义

2、联系实例说明民主新闻的特征

三、自拟题目写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稿 报纸部分

一、名词解释(3*5=15)

1、in-deep-report

2、新问提示

3、设计语言

4、微型导语

5、(暂缺)

二、简答(20*2)

1、联系实例说明新闻的叙事策略

2、报刊的功能定位元素及联系实例说明现代都市报功能定位的缺失

三结合下列材料,以美联社的记者眼光,写一篇新闻综述(材料选自办《参考消息》-有关近期石油价格上涨) 新闻传播学2008年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化 2 诸子百家

3 新媒体 4 文艺复兴

二、简述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三、简述中国第一部传播学著作

2009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试题

一、名词

1、新闻欲

2、社会责任理论

3、实证研究

4、传播学批判学派

5、梁启超

6、文化传播

7、舆论

8、抽样

9、政治家办报

10、著作权 二简答

1、沉默的螺旋

2、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3、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

1、论新闻传播的公信力

2、联系实际评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

2009学新闻学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talk show

2、CNBC

3、剪接点

4、单边注入点

5、编成

二、简论:

1.简述电视现场直播的基本策略;12’。

2.联系电视现场采访的基本要求分析汶川大地震中电视现场采访的得与失。18’ 三.自拟主题,

写一篇电视新闻稿。30’ 报刊部分

一、名词术语解释:(4’*5=20’)

1、融合新闻(Convergent Journalism)

2、"All the news that fits to print"

3、版面编排意图

4、人物通讯

5、编者按语

二、简述

1、分析北京奥运会中我国报纸的经验与教训;15’

2、从西方报纸版面改进的经验中带给我过报纸版面改革的启示。15’

三、根据材料,以《新民晚报》记者的身份,写一篇500的简讯,并拟制标题。25’

2010年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试题(回忆版)

(一)理论部分

一、简答题(10X5=50分)

1、推断统计分析

2、网络传播的特征

3、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特征

4、媒介文化的特征

5、受众逆反心理的表现

二、论述题(25X2=50分)

1、论报刊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2、如何认识很处理新闻、舆论和宣传三者的关系。

(二)业务部分

二、简答题

1、报刊发展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2、电视评论与新闻评论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

1、论述新闻媒体在政治传播功能、媒介产业功能和新闻主义方面的博弈状况以及其应如何理性对待。

四、写一篇400字的新闻稿,并自拟题目

2010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40分

1、再生型新闻线索

2、漏斗式提问

3、情景写作

4、后补性媒体

5、pure design

6、假头条

7、Interaction TV

8、叙事蒙太奇

二、简答题 45分

1、新闻媒介的定位和主要受众群与新闻价值关系。

2、报业面临困境与报纸应对策略。

3、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三、论述 40分

试论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政治传播功能,传媒产业功能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状况及其应有的理性取向。

四、根据材料写篇400字新闻报道并拟标题

25分 材料是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约1500字)。

新闻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 2,议程设置 3,新闻敏感

二、简答题

1,论述新闻的社会功能 2,受者中心论

3,解释传播学经验主义学派

三、论述题(二选一)

1,怎样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2011新闻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专业主义 2,(缺) 3,法拉奇 4,小报大办 5,电视主持人节目 6,微型导语

7,新闻评论选题的依据 8,植入式广告

二、简答

1,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融合报道的意义和基本形态。 2,媒体娱乐化和新闻娱乐化的区别和不同影响。 3,报纸写作和电视新闻写作的异同。

三、论述

论述媒体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双重角色。

四、消息写作400字

材料是关于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领导人会议和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什么非正式会议。

2011新闻传播理论334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 2,议程设置

3,新闻敏感

二、简答题 1,论述新闻的社会功能 2,(缺)

3,解释传播学经验主义学派

三、论述题(二选一)

1,怎样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2012年上海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入学真题(回忆版)

科目代码:440(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 一.术语解释(共8小题,每小题5分) 1. 公共新闻 2. 硬新闻 3. 媒体垄断 4. 马拉犁结构 5. 奥普拉 6. 闭锁式回应 7. 精确新闻学 8. 新闻专业主义

二.简答(共2小题,每小题20分) 1.媒介的社会功能及其在新闻实务中的缺失 2.简述我国当前报纸版面设计的优点和遇到的难题 三.论述(30分)

融合媒体下新闻报道的趋势和问题 四.写时评(不少于500字,40分)

(材料是关于李阳家暴事件和我国家庭暴力的立法)2012科目代码:334(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 新闻

2. 新闻报道 3. 舆论

4. 舆论监督

5. 拟态环境

二.简答(共3小题,每小题20分)

1.简述报刊自由主义 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3.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

三.论述(共2小题,每小题35分)

1.结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谈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和道德修养 2.谈谈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2013年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334综合知识: 简答:

1、新闻自由

2、报刊社会责任理论

3、定量研究

3、大众传媒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 论述:

1、在全球化时代和数字信息时代,简述我国传媒业体制的改革变化

2、结合实例和相关研究,特别是现在的传媒语境,论述XXXX(人名)的创新思维理论的作用。(这个理论在《传播学通论》里有,和两极传播论在同一章,意思是媒体如何让人们接受新事 物。。。。)

1、在全球化时代和数字信息时代,简述我国传媒业体制的改革变化结合实例和相关研究,特别是现在的传媒语境,论述XXXX(人名)的创新思维理论的作用。{指的大概是梅杰斯的创新扩散模式吧??}

2、结合具体事例论述新闻框架理论的效果。

2013

440专业基础:

名词解释:

1、蒙太奇

2、公民新闻

3、隐性采访 4? 5?

简答:

1、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方式

2、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 论述:

1、评价“你幸福吗?”,如果让你来采访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和如何提问

2、写一篇关于微博“手表哥”“雷政富”的电视新闻稿

014上海大学考研真题新闻传播业务(学硕)

一、名词解释

1.主流媒体 2.无冕之王 3.新闻主体 4.媒介审判 5.We Media 6.特写 7.新闻策划 8.办报方针

二、简答题 1.简析新闻政策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 2.简述“公民新闻”现象和对主流媒体的影响。

3.解读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报业集团联合,合二为一组建为上海报业集团。

三、分析下列采访片段应用的采访技巧 1.关于甘地夫人的采访 2.关于越南总统的一段采访

四、短评

根据三个小孩扶起摔倒老太反被诬陷勒索的新闻写一则500字的短评,题目自拟。 新闻专业基础(专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全媒体

2、非线性编辑

3、电视新闻声画主体

4、白平衡

二、简答,每题10分

1、微薄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影响和改变

2、新闻采编与媒介经营的防火墙选择

3、现场报道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4、未来10年记者应必备的5种技能。

三、一篇电视新闻消息稿40分四新闻采访策划书(50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辽宁事业单位考试题库下一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