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刘少奇同志心得

2022-11-10

第一篇:学习刘少奇同志心得

学习刘少奇天华调研精神开展“五个一”活动心得体会

学习刘少奇天华调研精神

开展“五个一”活动心得体会

余定华

(2014年5月5日)

今天在镇党委的科学领导下,参加了学习刘少奇天华调研精神的“五个一”活动,通过一天的集中学习,感受颇深,这次党性教育既是对我思想的进一步升华,也为我以后如何做好一位基层支部书记指明了方向,为此,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与感悟。

一、 基层干部也要与时俱进,加强能力培养

上午孟书记的精彩授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同时也反思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与孟书记所提出的对学习力、公信力、执行力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村支部书记,虽然每天都是面对的最朴实的老百姓,处理的都是一些平常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生产问题,可能并不需要多少学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但正是村民素质不

一、村内事务复杂多变、经济水平发展滞后,更加需要一名有远见、有胆识、有创新、有执行力的村支部书记,有艺术的化解人民之间的矛盾,科学处理村内事务,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才能得到让村民信服的公信力,最终将好点子、好决策落实到有力的执行力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基础理论、学习先进典型、学习创新模式,不断把村内事务提上一个个新的台阶。

二、 密切联系群众,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通过参观刘少奇纪念馆,走刘少奇曾经走过的路,吃农家饭,更加懂得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严重困难时期,中共中央起草了《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60条》),为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4月1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回故乡湖南,实地考察农村工作,开展群众路线的调查之路,为摸清农村的真正发展情况,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行走于农家田间,不断向中共中央汇报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道路积累了大量实践素材。1961年4月12日至20日,刘少奇同志同夫人王光美一起,来到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期间足迹踏遍了天华的山山水水,走访群众达到数百人,正是这些真实素材,为刘少奇在天华率全国之先解散大食堂、实行“三自一包”、提出农家兴家立业“十个一”提供了参考依据,使天华有了全国三个第一的品牌,成为中国农村走出大饥荒的指路牌。刘少奇在天华的十八天,充分展现了一代伟人为民务实清廉、实事求是的精神风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大情怀,树立了人民公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光辉典范。基层干部虽然每天都与村民打交道,但要真正深入群众,就要有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把人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关心人民疾苦,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三、 基层干部要率先士卒,争当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下午,基层老书记王再德,用他38年基层工作的鲜活事例为我们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基层工作指明了方向。既然扎根基层就要有做好一番事业,服务好一方百姓的长远打算,王再德书记用38年的时间参与和见证

了黄龙新村的发展,黄龙新村的今天凝聚了他38年的心血,更加衔接了他与这里的情。多少次晋升、致富的机会他没有去,把自己的奖励基金发给更加需要的人,只为能给更多人带来发家致富的机会,他把奉献当作享受、把个人能力当作公共资源、把清廉当作幸福、把组织和人民的肯定当作人生最高的最求。基层干部有这样一番为民之心,何惧干不成一方事业呢。当然,光有这份心还不够,要做好一件事还是得靠实力说话,过去的黄龙新村没资源、没项目、多山丘少平原,也没什么区位优势,可谓是穷乡僻壤。在王再德的带领下,务实基层组织建设,把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作为兴村富民的第一抓手,班子成员精诚团结、锐意进取、能广纳群言,接受民众监督,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办事能力。王再德自身也率先垂范,一心为群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创新意识也犹如黄龙新村的“新’字在他心里扎根。同时,要有实干精神,每天骑着自行车各地跑,只为争取更多的项目,引入更多的资金,在工地与村民一起摸爬滚打几十个日日夜夜只为早一天把项目建成。领导班子以其公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高度信任,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凝聚民心,才得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济发展了,同时两手抓文明新村建设,按照“物质生活比较丰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的小康目标不断向前迈进。如今的黄龙新村只见云淡风清、山青水绿、一幢幢花园式楼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道路成网、排水通畅、绿树成荫、乡风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好一派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风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而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和实践者,在维护基层的建设与稳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一名村支部书记,就要有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实干精神、统揽全局的魄力、引领发展的能力、制定决策时的长远战略眼力、突破创新中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攻克万难,为发展好一方经济、服务好一方百姓、维护一方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11日)

胡锦涛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同心同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永远铭记在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刘少奇同志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中华民族正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刘少奇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远大志向,积极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奋起响应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走上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1920年,他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确能救中国”;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我们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此,刘少奇同志就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他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坚持战斗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他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他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坚定支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派刘少奇同志前往民族救亡浪潮高涨的华北地区。他领导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成功实现党在白区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巩固和发展了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

刘少奇同志是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曾在三大战略区独当一面地开辟根据地和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创建工作。他组织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出色完成党交付的发展华中的重任。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受毛泽东同志委托,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策略方针和各方面政策,使山东抗日根据地迎来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刘少奇同志长期担任我们党的重要领导职务。1931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3年3月,他任中央书记处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此后20多年,他一直工作在党中央领导岗位上,成为毛泽东同志的一位主要助手。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科学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正是从这次代表大会起,我们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主持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作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部署,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很大精力参与领导土地改革运动,指引亿万农民彻底摆脱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压迫,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和群众基础。受毛泽东同志委托,刘少奇同志对新中国经济构成和发展道路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比较完整的设想,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绘制新中国建设蓝图作了重要理论准备。他领导建立华北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率领中共代表团访问苏联,为建立新中国争取了有力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刘少奇同志是新中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创立者之一。新中国建立初期,他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悉心指导土地改革运动。他潜心研究合作社经济问题,大力倡导农民组织供销合作社,加强城乡物资交流,对恢复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持起草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为新中国宪法制定和实施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他是新中国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有伟大功效的制度”,“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统一意志,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的出发点。”他先后主持召开5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和109次常委会会议,用很大精力来建立健全这个崭新的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等等。他主持制定一大批重要法律,对新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筹备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他召开数十次座谈会,为制定八大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响应毛泽东同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深入农村、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他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对面临的困难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计,提出战胜困难的有力措施,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党的建设等领域作出许多理论建树,留下数百万字的著作,深入总结和提炼我们党治党治国的重要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在刘少奇同志的理论贡献中,尤为突出的是关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刘少奇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是党内公认的党建理论家。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论党内斗争》等都是党建理论的重要著作。他指出:“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府,必须取得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赞成,才能巩固。”“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都要有群众观点。”他认为:“严格地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方法,是一种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集中制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只要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我们就有可能少犯错误”。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他还强调:“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这些重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强调,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他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多样性,丰富多彩”;要用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党和政府“管计划、平衡、仲裁、监督、思想政治工作。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要充分利用自由市场,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生产。他认为,“以农业为基础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根本方针”;农村生产和分配的单位不能太大,如果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的前头就会破坏生产力,主张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同产量联系起来的责任制。他指出:“科学上的真理是愈辩愈明的,艺术上的风格是必须兼容并包的。”“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同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刘少奇同志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不幸的是,刘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不幸蒙冤致死。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向中央建议“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并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光辉一生。刘少奇同志的英名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刘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优秀思想、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刘少奇同志说:“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有了这个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就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白色恐怖下,他曾两次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刚毅气节。他曾在党内受到“左”倾错误的排斥,但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多次临危受命,在最艰险的地方挑最重的担子,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的誓言。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刘少奇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统揽全局、缜密分析,采取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他说,共产党员“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工作”,“使自己的主观逐步地比较符合客观,逐步地认识和掌握建设的客观规律”。他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思考和总结,他锻炼出非凡的理论思维能力,观察问题深刻透彻,分析事物鞭辟入里,揭露矛盾尖锐泼辣。他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并用来指导实践的发展。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思想品格。刘少奇同志为人忠诚坦荡、光明磊落,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同时他也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鼓励别人讲真话,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他不隐瞒任何错误,常常主动承担责任。他说,共产党员只有党的共产主义的利益和目的,没有任何私心,所以“他的错误缺点能够自己公开,勇敢改正,有如‘日月之食’。他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这是他一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真实写照。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廉洁奉公、无私奉献,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忠诚于党,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安排。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和人民公仆本色。他说:“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不应当只管个人利益和目前利益,而忽视全国的和长远的利益。”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他在白区工作时经常经手几万元的党的活动经费,但他分文不动,每天只买些萝卜烩点馍维持生活。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经常强调“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不能搞特殊”。他教育子女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外出工作时,他总是同身边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请客,不迎送,不准向地方提任何要求和接受任何礼物。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充分反映出刘少奇同志作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我们要学习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刘少奇同志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是刘少奇同志念念不忘的挂虑。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还说,国家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在开滦煤矿,他深入井下察看工人生产和安全情况,亲身体验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在大庆油田,他叮嘱干部要注意解决工人生产生活困难,为工人解除后顾之忧。在河北农村,他深入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并派人送去电影放映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东北林区,他看到林业工人在野外作业条件艰苦,特地批准为他们解决棉衣、胶鞋等劳保用品。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深入湖南农村调查研究,铺禾草,睡门板,在简陋阴暗的农舍一住就是20多天,走进农家,嘘寒问暖,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进农户。他同掏粪工人、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等许许多多普通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人们都亲切称呼他“少奇同志”。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人民公仆的丰碑!

同志们、朋友们!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历史贡献。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重大,我们承担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第三篇:《学习孙波同志事迹心得》

康晶

周三下午我们在电教室进行了政治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向工农法院刑事庭审法官----孙波同志学习”。听了陈美男书记的讲述后,被孙波同志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现谈一谈自己的听后心得: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孙波同志认真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自参加工作以来对待自己经手的每一个案子都能秉公执法,一丝不苟。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孙波同志累倒了,经过2次换肾都没有逃脱病魔的纠缠,现在他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听到这里我真为他惋惜,这样一个人民法官,这样一个好法官,为什么不能得到他应有的回报?如果他在觉得身体不适时能及时治疗,就不会得这种病。但是他那时却在为工作加班、加点,根本没有把身体上的不适放在心上。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认真上课,尽心教育、辅导每一名学生。但是和孙波同志相比我们的付出还很不够。孙波同志的座右铭是:少说话,多干活。这句话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深刻含义,可是却真正体现了孙波同志在工作当中的那种忘我精神。在经他审理的案件中有很多都是大案、要案,有时他会收到或接到恐吓信件和电话,但是他不会被这些吓倒,反而更激励了他秉公执法的信心,让那些知法犯法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孙波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是一名人民的好法官。学习他的事迹后我会审视自己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为我们黎明小学更好的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学习于海河同志心得

学习于海河同志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近日,我学习了《农民的儿子于海河—追记省优秀共产党员、宝清县政协副主席于海河》先进事迹,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于海河同志的生平简历。他的事迹,平凡又感人。他对工作认真,对群众友善,对父母孝顺,对自己要求严格,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忘我工作,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生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清正廉洁,严格自律,勤俭朴素,家庭生活拮据却无私接济过多名贫困群众。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为农民群众谋发展上,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关键时刻,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于海河同志入党26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学习于海河同志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崇高境界。于海

河同志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0余年,在本职岗位上始终做到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常常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无私奉献,毫无怨言。工作期间,先后争取农业重要项目30余项,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扶持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一手筹划建设了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去世前一天下午还带领大家实地研究工作,直到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关于园区建设的汇报材料。于海河同志把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于海河同志为民服务意识强,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经常深入村屯了解情况,能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贴心人”。 于海河同志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工作,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于海河同志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多年,但是他一直拖着病腿坚持工作在一线,忍着病痛深入百姓家中访贫问苦、解决困难,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汇报材料。于海河同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体现

出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 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以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实干精神,多多的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

学习于海河同志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他衣着朴素,生活节俭,同事们都说他不像领导干部,天天一瘸一拐、满面风尘的背个大包出入在田间地头、村屯小道,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即使出公差跑项目,他也坚持吃住简单,从不讲排场,尽量为组织减轻负担。在常人眼里,他当过镇长、局长、政协副主席的于海河,想给妻子找份工作应该不是很难。然而,不只妻子,包括妻子的那些娘家亲戚,还有于海河一直住在农村的五个兄弟以及15个侄子外甥女,都没沾过他一点儿光。我们要学习他始终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秉公办事、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和家人谋求私利。

学习于海河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于海河这位在家人和亲友眼里最平凡的人在农村、农业、农民这最不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爱如海河的骄人业绩。于海河同志用他的生命践行了一个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一班人全力以

赴投身农业事业,常常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无私奉献,毫无怨言。他可以为缓解紧张的干群关系,在村里常驻走访几个月;他可以为了村里建学校,顶着菜刀把自留地收回来重新发包;他可以为了天下第一难的上访问题,耐心地倾听每一个上访人的“诉苦”。“我爹妈都是农民,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把农民当爹妈,怎么做都是应该的了。对他来说,就是报天恩!。没有豪迈誓言和惊天壮举的于海河是平凡的,但他却用任劳任怨、大公无私书写了一个凡人的崇高。他不愧为农民的好儿子,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学习于海河同志只争朝夕。“只争朝夕”是党员干部一种作风,表现的是大干、实干、快干;“只争朝夕”是党员干部一种思维,突出的是创新、创造、创优。他10多年的“老残腿”,一直靠吃药对付,那么多事情要忙,他实在舍不得花时间去看病。直到2011年9月,他被妻子硬拽着去了哈尔滨,需要马上手术,但他为了不耽误工作硬是拿上医生开的应急药,拉着妻子离开了医院。他在宝清农业战线工作了20多年,从乡镇到农业局,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县145个行政村。为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他起早贪黑领跑项目,领导群众建基地、办讲座、做示范、抓指导,力推良种科学种植,足迹遍及全县145个行政村。于海河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毫无怨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于海河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系群众、为民解难的公仆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学习他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实干精神;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以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做到活学活用,多学多用,学以致用,坚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红兴隆管理局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杨汉军同志学习心得

学习杨汉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根据区公司要求,兴安分公司人力党支部组织对优秀干部杨汉军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学习,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对组织人事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净化和升华,更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了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杨汉军同志是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2017年8月9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5岁。他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的一生很短暂,但他却用敢闯敢试、不懈拼搏,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忠诚干净与担当。从杨汉军身上,我不仅看到他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他把他的一身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他热爱的武汉。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以杨汉军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们要学习杨汉军同志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的精神。杨汉军同志身为组工干部始终坚持组织原则、遵守职业操守,以公心识人、用人、待人,从不看关系背景,让广大员工心服、信服。我们要以他为榜样,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按照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做好公司组织人事工作,为广大员工做好服务支撑。

我们要学习杨汉军同志对党忠诚,执政为民的精神,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多次对社区进行走访调研,积极推进红色物业,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典范;他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密切联系群众,把组织关怀送到居民身边,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我们要学习杨汉军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不求回报。群众在他的心中很重,郭婆婆是杨汉军的包保户,他看灶台、揭锅盖、摸铺盖,像亲儿子一样握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临走又留下电话,嘱咐有事随时找他;他暗访留汉大学生人才公寓政策落实情况,不打招呼,扮成家长,陪着大学毕业生生办理落户、申请人才公寓手续。杨汉军同志曾说“要把官做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做大”,他拼搏奉献,坚持为组工事业不懈奋斗,在招才局呕心沥血,为武汉谋发展;鞠躬尽瘁,为万民小康而奔波。每一名党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要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摆正定位、放低身段,始终以人民群众的事业为重,时刻把奉献作为一种信仰。

我们要学习杨汉军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敢于担当是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之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杨汉军同志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所忠诚的事业,他深知为国家、为党、为群众所做的一切是身为党员的责任;他敢为民做事,敢担负起为民谋福的重任,不受歪风邪气的侵袭,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他用生命向我们诠释敢于担当的真正内涵。在日常工作中,岗位不同,权责义务不同,我们要始终怀有敬畏之心,铭记组工干部的责任、履行组工干部的使命,秉公办事、爱岗敬业。

杨汉军同志把一生奉献给了所忠诚的事业,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基层工作者,一定要把杨汉军同志作为一面镜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我们要向杨汉军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敢于担当、拼搏赶超的进取意识,学习他务实重行、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要把岗位当考场,克难攻坚、奋勇争先,敢于担当、善于但当、体现担当,要专注投入,不懈进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科学身边的材料下一篇:学校女职工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