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学习心得范文

2024-02-14

学习梁家河学习心得范文第1篇

《梁家河》一书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情节,让我们体会到习总书记与同伴同甘共苦的友谊,还原了40多年前的梁家河。本书对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的知识底蕴,把民族文化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相结合,主动担当重任,做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践行者。”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当年作为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年,在当时恶劣的政治生态下,在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他没有任何抱怨和气馁,而是对信仰的历久弥坚。7年中,从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中可以看出,他不但给自己树立了非常正确的理想信念,更以他那不屈的性格为自己铺下了坚实的成功之路,从担任了梁家河村大队支部书记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实。作为青年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二是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习总书记当年白天要劳动,晚上还要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学习,他当时虽然年龄不大,但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非常独到的见解。别人开会乱哄哄,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会静静地听,而且听得懂,认为可以干。这都源于总书记的用心观察、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青年干部,尤其在这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日常工作中不免会产生“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知识学习、实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学与思结合,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梁家河学习心得范文第2篇

近期阅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深深地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被里面的真情实感所打动。

梁家河是陕北延安下辖延川县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在习近平下乡当知青的年代甚至是当地最为贫困的。可这里也是习近平一直牵挂的地方,经常探望的地方。用当地村民的话说“近平和我们心贴着心”。为什么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却与这样一个小地方的群众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我觉着这正是我们要深刻认识的。

把时间倒拨回40年前,一个懵懂少年为躲避磨难,孤身来到人生地不熟,生存环境还比较恶劣的地方。当地群众以宽厚之心包容着他,养育着他,感染着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个少年立志扎根黄土高原,尽自己才能挖水井、办沼气、打坝地,带领着社员们一步一步用汗水开辟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在坎坷岁月中建立起来的这种感情不是亲情又是什么呢?正如本书第一章“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中写的那样,习近平同志回到梁家河,当地的村民像自己的亲人回来一样远远地迎接;青年时代的伙伴,习近平像亲人一样叫着他们的小名、关心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这,就是亲情。

早在大约80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延安窑洞里有马列”。正如本书第二章标题一样:“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这句话到今天有了新的内涵。延安人民、梁家河的乡亲用他们宽阔的胸怀和仁厚之心包容着、尽最大努力帮助者这个所谓的“黑帮子弟”,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温暖、关怀着他,助力他一步步入团、入党、当支书、上大学。习近平同志这个“北京来的娃娃”到陕北,住窑洞,通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专访)等一系列苦难磨砺,成长起来。带领乡亲们搞发展,搞创新,冒着风险搞副业,不断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梁家河取得了大发展,当年的少年也成长为可造之才。习近平和陕北农民,和梁家河乡亲建立起来不可割断的深厚感情。一个个故事,一件件事实都说明:只有扎根地方,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民众的疾苦;只有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办好事,做实事,正直、公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衷心的爱戴和拥护。

老话说得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同志虽然因为上学的原因离开了梁家河,但是他的形象、他的作风、他的影响还在,激励着一个又一个梁家河人,开创自己的未来,为社会做着贡献。“随娃”石春阳接替习近平同志书记的工作后,牢记着“老”书记“雷厉风行”、“多动脑筋”和“一碗水端平”的嘱托,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修生产道路、退耕还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工作中顺利化解矛盾,带领着村民走上富裕道路。“铁锁”武晖在习近平的影响下,立志上大学,最终当上教师。在禹居中学校长、永坪镇教委主任、永坪中学总务主任等岗位上,真抓实干,做出了不少成绩。在“能人”刘永耀看来,习近平这个20岁出头的娃娃书记“看得远、想得深、办法多,办事干脆利落”。在他的提议下,刘永耀办起了柴油机学习班,教学成果惠及全县。在习近平“人来到这世上,就要办好事”这句话影响下,他制作幻灯片、新教具,申报节油器专利,退休后还引进南方荷花品种想着为乡亲们做好事。“黑子”王宪平虽然很早就调离梁家河,到关庄公社工作,但一直受习近平同志影响,心里装着乡亲。看望穷困家庭、修路、调解纠纷……为百姓为社会付出不遗余力……。

如今的梁家河,在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群策群力之下,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向前发展——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居住得到改善,医疗有了保障,城镇化建设取得成效,家家户户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大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梁家河实际上是延安地区的一个缩影。

学习梁家河学习心得范文第3篇

一是坚定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排除思想杂念,切实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毫不动摇、只争朝夕地坚定地朝着目标奋斗;坚定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努力让个人奋斗与“追赶超越”“同频共振”。

二是不忘初心。总书记曾说“作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党员教师,只有立足岗位、踏实工作,不忘初心、

三是戒浮务实。务实是能力,落实是水平。求真务实是延安精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干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准则。想得再好、说得再多,不去深入实际,办实事、求实效,都是白搭。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从地区党组织、党员的结构实情出发,抓好管理、设计好载体,让党建实起来、强起来、扬起来,使每个支部都是一个堡垒、一个核心,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凝聚起“追赶超越”的最大动能。

四是保持朝气。青年干部的优势就在于朝气和活力,体现到工作中,就是干劲和冲劲。我们有些干部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少会陷入迷茫,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逐渐的思想放松、精神懈怠,甚至自我放弃。诚然,目前的体制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使有些干部看不到干事创业的人生价值,但我要说,温水煮得了青蛙,但煮不了理想。一个人的堕落必然始于内心的放弃,只有心怀梦想、时刻自警、不懈努力的人才能不负这份职责,才能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五是坚持学习。总书记曾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梁家河时,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常常看书到深夜,曾跑30里路去借书。这给我很大震撼。而这,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之余做到的,对比今天的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不勤于学习?学习力是唯一持久的竞争力。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更应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

学习梁家河学习心得范文第4篇

梁家河是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一个小村子,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南麓,山多地少,沟壑连绵,这样的自然条件在上世纪60-70年代必然是一个生活环境恶劣的地方,群众缺衣少食,基本的温饱难以解决。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年轻的习近平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毅然决定去延安插队,这是好多北京知识青年都不愿往的地方,习近平确坚定了决心,他要去最偏远的地方。那时的他仅有15岁,离开了父母,这是他人生重要转折的开始。

到陕北插队后,年轻的习近平刚开始还有些许不适应,毕竟从一个高干家庭到这样一个地方,落差极大。他亲眼观察着父亲曾经革命战斗过的地方,革命圣地,却是如此贫穷,他下定决心,要与乡亲们共同奋斗,战胜一切,实现温饱。

在他插队的这段时期,他同乡亲们一同劳动,吃一样的粮食,住窑洞,参与建设淤地坝,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他带头“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办扫盲班等,极大的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条件。

在插队期间,习近平始终不忘学习,他在劳动之余以忘我的精神从书籍里汲取营养。除了自己带的书,还到处借书看,听说30里地外的知青有一套《浮士德》,他就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上山放羊,他揣着书,把羊放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休息时,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总书记刻苦学习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七年的知青岁月结束了,习近平收获了丰富的阅历和精神财富。在他以后的地方从政到现在成为国家领袖,总是念念不忘梁家河的百姓,这里有他同甘共苦的父老乡亲,有他挥之不去的家乡情结。

学习梁家河学习心得范文第5篇

席锋涛

《梁家河》这本书用朴实细腻的笔触、详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全景展示了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青年基层干部应发愤图强,从梁家河汲取精神力量。

一、不忘初心,坚定信念。

不到16岁的习近平在离开北京后,来到梁家河,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经过不断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后,选择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们当代青年,需要有这样的信念,在任何选择面前,都要不忘初心,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作为第一价值判断。

二、加强学习,不断锤炼。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必须始终牢记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加强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

三、服务基层,勇于担当。 总书记扎根衣村,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无不体现了一个干部的担当。作为干部,担当是第一价值,我们要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担当,不断学习,在勇于担当中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履职尽责,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年8月

梁家河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党支部书记

聂卫平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創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途释了“=严三实”这个做干 部的重要道循。我理解习书记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限我们競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帯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帯头,才能真正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然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帯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帯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帯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か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著和真诚拥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重在服务教师、学生、家长的工作实践中,以他们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我将带领全体党员、教师扎扎实实搞学问,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让南塘小学在临渭教育中树立一面旗帜。

学习梁家河学习心得范文第6篇

梁家河,陕北延川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山村,这里是习近平同志当知青时插队落户的地方。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习近平同志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的普通知青,到乡亲们眼里能吃苦、好读书的“好后生”,再到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的大队支书。正是有了梁家河这段经风雨、见世面、斗急流、战险滩的宝贵经历,习近平同志才会始终居高位而思基层、揽全局而更懂细节。梁家河,是习近平同志从政生涯的第一站、治国理政思想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深厚的时代精神和人生价值。学习《梁家河》一书,感受老区农村四十多年的时代变迁、追忆当年知青接受“再教育”的点滴往事,探寻习近平同志“初心”形成的革命轨迹,深受触动和洗礼,深感震撼和启示。春秋七载,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时时处处彰显为民情怀、担当精神、奉献意识、实干作风和表率作用。学习和感悟梁家河精神,作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得到强化和放大。

一、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习近平同志视梁家河为自己的故乡。他与这里的山山水水、与这里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情缘。他在回忆中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因为对黄土地用情深、用心专,“梁家河”成为习近平同志真挚为民情怀的重要源头。把群众的期待作为奋斗目标,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建沼气池,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梁家河

1 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学习《梁家河》,就是要面对困难敢闯会干,面对问题敢抓善管,敢挑最重的担子,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身而出,在杂音噪声干扰中勇往直前,扛起自己该扛的那片天。

三、埋头苦干的奉献意识。当年不到16岁的习近平同志来到陕北高原当知青,在梁家河一干就是7年,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梁家河。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他什么活都干,“一满帮间”。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梁家河村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建起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坚持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付出在前,当好干部、人才、党员的“娘家人”,用为民奉献的真心、真抓实干的用心、以民为本的爱心,在实际的够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四、心无旁鹜的实干作风。当年面对恶劣条件、重重困难,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治沟治水、抗击灾害、发展生产,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学习《梁家河》,就要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为人民服务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五、向我看齐的表率作用。在打淤地坝时,水沟旁铲土是谁都不愿干的苦差事儿,每次习近平同志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修筑梯田过程中,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习近平同志都是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村建成了14座淤地坝,这么多年一直是梁家河村旱涝保收的聚宝盆。干部形象怎么树?群众威信从哪里来?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好法可寻,只能是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做出样子。学习《梁家河》,

2 就是要结合“两学一做”,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党员干部当“头雁”,走在前、干在先、做表率,凝聚起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攻克难关的强大合力。

梁家河,是一个留有壮丽诗篇的圣地、永葆政治本色的摇篮、进行传统教育的课堂,更是一座“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的精神丰碑、一个“怀揣梦想、继续前进”的人生驿站。我们心中都要常怀“梁家河”、常回“梁家河”、常浴“梁家河”,不忘根、不忘本、不忘民,用坚强的党性修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上一篇: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小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