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材料范文

2023-04-16

学习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张喜武董事长主编的《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的水平研究—神华集团的探索与实践》一书理论篇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意义、基本内涵、主要原则、衡量标准、实现途径五章中具体诠释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建设科学化”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党在深入分析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党在自身建设问题上的清醒和自觉;也是党对面临的各项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认识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党对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责任感。只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在迅速变化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解决好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践中带好头,当好模范,做出表率。

学习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二、四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唯一服务“三农”的农业科技类报纸。发行覆盖宁夏全区及毗邻省区的部分农村地区。 《新知讯报》的前身是《宁夏科技报》。196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协创办了《科技黑报板资料》月刊,1964年更名为《科学普及》并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的郭沫若同志为刊物题写了刊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科学普及》随之停刊。1971年10月复刊,1975年通过邮局向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每期7.5万份。1984年7月,主办方明确了该报重点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科技报纸,并更名为《宁夏科技报》,截至2003年5月,《宁夏科技报》已出版发行1343期。由于主办方多次变更,2003年8月在报刊治理整顿中,由于其主办方是银川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宁夏科技报》刊号被撤销。

《新知讯报》的停刊,致使宁夏农业科技类报纸出现空白。为保证宁夏有一份服务"三农"的农业科技类报纸,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委派集团领导多次赴京做努力,在自治区党委领导同志的直接过问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新知讯报》的国内统一刊号问题予以高度重视,2005年6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发《新闻出版许可证》,《新知讯报》获得重

生,由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并于2005年8月18日正式出版发行。

创刊之初的《新知讯报》,身处报业整合的大潮之中,面对农业科技类报纸艰难的生存环境,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将周二出版的报纸定位于服务“三农”的农业科技累纸,即《新知讯报〃塞上新农村》,将周四出版的报纸定位于以文摘为主要编辑手段,服务于都市高端读者的文摘报纸,即《新知讯报〃文摘精粹》。

“文摘精粹”目前发行量3万份,主要以零售为主,是宁夏零售量第二的报纸,也是《新知讯报》的生命线所系。“塞上新农村”目前发行量1万多份。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塞上新农村”的情况。

《新知讯报〃塞上新农村》在设臵新闻版块传递宁夏“三农”领域重要新闻资讯的同时,设臵了“致富信息”、“种植养殖”、“农资农机”、“科学生活”等版面,重点向农民群众和农村读者宣传科技致富、科学生活的资讯信息和理念。同时,不断调整更新版面内容,丰富栏目设臵,分别与自治区科技厅等涉农单位及农业科技企业合作,设臵了“科普专刊”、 “科技致富”、“本土文化”等专刊、版面、栏目等,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社会经济时事、生产生活问题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宣传普及教育。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技类报刊读者的新需求,扩大广大读者、尤其是农村读者的科学视野,在保证新闻版块和农业科技服务板块的前提下,增加或整合推出了“地球村”、“家电汽车”、“乡村教育”、“健康卫生”“科普之窗”等版面,设臵了“基层发现”、“兴村富民带头人”、“走进农企”、“记者手记”等栏目。版面的调整

和栏目的增设,使各版块的内容定位、服务定位更加清晰,使本土新闻得到彰显,农业、科技、生活服务类内容更加贴近本地、贴近时事,使科普资讯的涉猎领域贯穿了读者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2010年,《新知讯报》继续在不断的改进中加大服务“三农”,向农村宣传农业科技的力度,对“科学生活”“地球村”等科学技术普及类版面和栏目进行重点打造,并整合推出了以本土“三农”领域创新性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财经”“乡镇风采”“农村党建”等版面和栏目。今年以来,“低碳经济”、“转基因种子”等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我报新闻版块抓住主题,推出相应的专题,向广大读者宣传“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引导读者冷静、客观认识“转基因技术”带给我们生活的利弊得失。大量的专题策划,为向广大宁夏读者及时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尽管由于面向“三农”服务的特殊性,受发行渠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承担为“三农”服务的专业媒体的市场在逐步萎缩。2006年起,《新知讯报〃塞上新农村》每年在大征订期都开展“一份报纸一份情——送关爱、送科技、送文化下乡”公益活动,动员和号召全区各界,关注农民精神生活,给农民赠报。在各涉农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新知讯报〃塞上新农村》逐步走进遍布全区的“农家店”,走进传播科技知识的“农家书屋”,走进我区设施农业、现代

学习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参加省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县乡人大工作座谈会。这即是一个座谈会,又是一个经验交流会,也是一个推动工作的促进会。我非常感谢能给我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下面,我代表嘉峪关市某某镇人大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积极谋划、强化监督,把乡镇人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某某镇位于嘉峪关市东北侧,距市区约30里,因境内有古某某堡而得名。北与金塔县交界、东南与酒泉市果园乡接壤、西与峪泉镇毗邻。总面积224平方公里。境内有魏晋墓、明长城、伊斯兰教香太师庙、李陵碑、沙漠草湖等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

现辖7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2188户,8168人。某某镇党委下辖2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全镇现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6所。卫生院一所,医疗诊所14家。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7.4%,电话入户率达到64.3%。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2003年元月1日挂牌。

近几年,我镇按照发展“两品一游”郊区旅游观光农业的要求,围绕万元院、万元园、万元室、万元田四个万元工程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努力发展高附加值、精品、珍品特色农业。通过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洋葱、西甜瓜、旅游业、日光温室、制种、养殖畜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洋葱产业,在农民增收中起到主导作用。2005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743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7709万元,

二、三产业产值97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2元。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乡镇人大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因此,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作用,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保证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1、抓基础,规范镇人大工作

第一,建章立制。制定了镇人大学习制度、主席团会议制度、代表议政日制度、联系代表和选民制度、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等,规范了镇人大的日常工作和活动。并把省、市人大主编的有关乡镇人大工作的书籍和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汇编等作为工具书配发给乡镇人大代表。第二规范了文字资料的管理,做到了“六归档”:即学习情况、文件材料、代表议政活动、乡镇换届及各种会议资料、视察调查和执法检查情况、来信来访及代表选民意见建议等六个方面都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2、抓重点,强化镇人大监督

为保持镇人大工作的活力,不断探索新的监督形式。一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镇人大从多角度充分认识到经济建设与人大工作的关系。近几年来,镇人大主席团在制定每年的工作要点和安排工作时,坚持把保证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经济工作中的各项重大问题作为行使职权的重要内容。如镇人大开展的评议活动,明确了评议的指导思想、时间安排和评议标准;开展评议时,把握好了走访群众、领导述职、代表评议、人大主席情况汇总以及评议后问题的跟踪解决等几个环节,使评议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优化了全镇的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围绕法律的贯彻实施,加强监督。抓好了法制宣传教育,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同时还就《农业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义务教育法》、《种子管理条例》、《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组织视察和执法检查,支持处理违法事件,从而促进了执法守法,维护了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2003年”非典”期间,结合我镇实际,镇人大深入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及时了解传染病预警、疫情公告、疫情监控、防治药品及器材设施准备以及市场秩序等方面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的防治“非典”工作。三是围绕解决群众“热点”问题加强工作监督。贴近群众开展监督,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我们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落脚点。人大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说话办事都要维护人民的意志,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镇人大工作处在基层第一线,在工作中,围绕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先后对小城镇建设、城镇卫生、宅基地管理、计划生育、义务教育、村务政务公开等重大事项进行了监督。例如我镇某某村20余名农民联名举报该村账目存在问题,接群众举报后,镇党委、人大、政府纪检委协同各部门成立了调查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核实,认真的进行了处理,为该村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元。又如群众反映中沟村财务管理混乱、设立帐外帐的问题,经过调查合适,对村上主要负责人及时做出停职检查的决定,并移交检察机关查处。既促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进政府依法行政,又缓解了各类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

3、抓协调,优化镇人大工作环境

一是摆正了镇人大与镇党委的关系。镇人大自觉接受镇党委的领导,保证党委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努力实现党委的意图。二是摆正了镇人大同镇政府的关系。人大与政府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同政府目标一致,只是分工不同,镇政府从思想上尊重镇人大,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其监督。做到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选择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既监督事又监督人,既事后监督,又事前监督。三是摆正人大本职工作同党的中心工作的关系。镇人大主席积极参与党的中心工作,认真完成安排的任务。如2004年,酒钢宏丰公司在某某镇建设万亩葡萄基地,这是我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全镇的经济发展,由于牵扯到上千户农户迁坟问题,如果事情处理的不及时,不妥当,势必激化矛盾,引起群体性上访。镇党委将此项工作安排给镇人大,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放弃休息日,带领部分干部逐一核实,对群众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由于工作方法得当,处理问题及时,没有发生上访,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摆正了镇人大同镇人大代表的关系。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镇人大主席团为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做好了服务工作。从思想上尊重代表,感情上贴近代表,作风上深入代表,生活上关心代表,工作上依靠代表。每年组织代表对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植树造林等重点工作开展视察。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镇人大做了不少工作,各项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与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乡镇人大活动经费和会议经费没有标准。在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体制实行乡财乡财县管乡用的原则,无力筹措必要的专项经费来支持人大开展工作;二是监督政府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方式,加大监督工作力度,提高效率;三是组织代表视察、开展各种活动、代表意见和建议办理等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四是代表工作比较薄弱,代表作用发挥不够。虽然有代表活动小组,但开展活动较少。开展的视察、调查、评议等活动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对代表的学习培训开展的少,代表的整体素质还不尽如人意,代表职权行使的还不够充分,对代表履职的典型事迹发现、总结、宣传的少。五是人员编制少,呼吁上级人大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人大专干的人事编制问题。

四、对今后工作的探索和对策

1、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对人大工作的意识。党的各种新闻媒体,把人大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采取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宣传《宪法》、法律法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各级人大开展工作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特别是乡镇领导的民主法制观念和人大工作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大工作氛围。

2、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激励约束机制。要按照乡镇人大工作的性质、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责任制,实行目标化管理。并把乡镇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上级党委对镇党委领导组织开展人大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管理和奖励,真正把人大工作与党委工作挂起钩来,形成镇党委有担子,人大主席有任务、有压力的工作局面,促进镇人大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3、强化代表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代表整体素质。乡镇人大代表,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一方面要为代表征订报刊、寄送有关学习资料和文件,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熟悉人大工作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代表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而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搞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要有计划的组织镇人大主席和部分代表分期分批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4、市人大常委会要积极争取,将镇人大业务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以专业经费形式予以拨付,为镇人大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学习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一、发展现状

xx镇是xx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全镇面积102.82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居),常住人口5.5万人,共有66个党支部(非公企业党支部12个),1248名党员(农村党员650名)。近年来,镇党校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对照基层党校规范建设的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政治建校的原则,坚持学以至用的思路,扎扎实实抓好党校建设,较好地发挥基层党校主阵地作用。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提高建校认识

基层党校的发展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的需要。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基层党校建设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的课堂,锻炼党性的熔炉,学习专业技术脱贫致富的摇篮,做到“四个到位”。

(1)思想到位。镇党委把基层党校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全面提高党员理论水平,增强党的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与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抓党校建设促工作推进,抓经济发展促党校上水平。

(2)组织到位。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和校委会成员,由镇党委书记任校长,镇党委副书记任副校长,抓党校日常工作。宣传、组织委员具体负责实施党校的制度、计划、目标,校务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书记亲自抓,组、纪、宣密切配合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两年来,党校工作研究及时,共召开校委会12次,专题研究党校工作4次,保证了基层党校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1 (3)师资力量到位。要真正提高基层党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离不开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因此在师资力量方面,除了镇党委成员授课外,还邀请县领导和县委党校及有关部门的专家、教师进行讲课。根据培训需要,聘请两名省下派我县的科技特派员为党校的兼职教师,形成了镇主要领导上课为主,专职教师上课为辅,领导、专家作为补充的授课制度,保证了师资力量。

(4)经费投入到位。我们严格按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保障资金上、物质上的投入。这二年,安排30万元作为党校的学习经费,每位党员年平均教育费用达300多元,远远超过基层党校规范化人均经费30元的标准。

2、强化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

几年来,我们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来做好基层党校这一份事业,不断加强党校的各方面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罗阳镇党校的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现有教室4个(其中可容纳200多人的教室两个,50多人的教室两个),桌凳、黑板齐全。这二年,我们又先后投入资金50多万元对教学场所进行整修、购臵了28台电脑和电视机、影碟机、扩音器等电教设备和大量录像带等电教软件,硬件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还加强教学资料室建设,建立了一藏书5000多册、教学光盘3000盘的参考资料图书室,订阅了《党建》、《理论学习》、《党员读本》等10多种刊物,作为党校教材和参考资料。

(2)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健全了《校委会例会制度》、《教师职责》、《学员守则》等十项工作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督促,年未有总结。同时还建立了领导上党课制度,要求镇党委委员、党校教员在自身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分管工作,积极调研,动手写教案,为党校讲课。党委书记、镇长坚持每为党员上课两次以上,其他党委成员、教员每年上一次党课。

2 (3)加强阵地网络建设。近几年,我们抓住开展农村“双建设”活动的契机,把基层党校建设与文化阵地建设结合起来,建成了“五个一”阵地网络,即一所基层党校、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广播有线电视网、一个宣传栏、一支宣传队伍,在各村建好“四个一”即一个宣传栏、一名宣传员、一所村民学校、一个文化活动室,理论教育与文化宣传相得益彰,使教育阵地建设更加完善。还充分利用学校网点调整和村级党员活动室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基层党校延伸到广大村居,使党校网络不断拓展。

3、强化创新,提高办校效果

创新是我们党校开展教育并取得实效的灵魂。几年来,我们努力在创新上做文章,探索好的教育途径和办法。

(1)教育内容上把握“三个重点”。即学习中的疑点,工作中的难点,生活中的热点,把基层党校的学习教育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2)教育形式上注重“三个结合”。即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典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办班培训与支部学习生活相结合,除定期的培训、专题讲座外,组织举办一些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学习测验等活动。

(3)教育载体上做到“四个一”。2003年,县委、县政府针对我县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缺知识、缺技术、缺经验、缺保障的现状,实施了“农民知识化”工程。我们充分利用这个载体,把基层党校办成科技文化学习的大课堂。一是开办好一堂技能培训课。计划在3年内使每个村民小组都有若干名青年农民得到培训,形成—支活跃在农村基层的农业技术骨干队伍和一支到全国各地经商务工的劳务输出人员队伍。二是建立一个数据库。对全镇近1万多名l6—45岁农民的就业现状和培训需求情况进行普查了解,分市场营销、农业实用技术等20多个类别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培训需求数据库。三是健全一张组织网络。我们依托镇党校为主、镇农技站、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电子信息馆等为辅的网络,建立乡镇“农民知识

3 化”培训学校,通过联合办学、委托企业培训,拓宽培训渠道,为农民构建免费“培训超市”。四是组织一次农技服务。不定时组织农技服务队,深入田头,深入农户家里,送技术、服务上门,及时帮助农户解决疑难问题。

三、取得成效

几年来,镇党校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经常组织党校党员深入农村和社区,了解城区和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从考察、调研中学知识、求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寻求相应解决方法,取得良好成效。

(1)工作思路更加明确。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工业富镇、三产活镇、教育强镇、文明兴镇”的发展战略,进一步确立 “以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为重点做美城区;以基地建设和壮大产业规模为重点做强城郊;以进城脱贫和生态保护为重点做好城外”的总体思路。努力在招商引资、农民进城脱贫、推进生态建设等工作实现较大的突破。

(2)为民办事更加有力。认真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活动,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筹资29万元,设立帮扶活动基金,建立起干部联系帮扶体系,按驻村干部每人1户,中层以上干部每人2户的比例要求,与全镇125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帮助制定发展计划和落实帮扶贷款。为了解决白溪千亩大棚蔬菜基地百户菜农的生产、生活、安全等问题,改善菜农的居住条件,从2004年开始筹建菜农廉租房,建设规模为100间,分两期进行,目前一期已投资145万元建好60间,每间2层60平方米,于2005年10月底已投入使用。同时,还投资25万元兴建老人公寓,使全镇29名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实现集中供养。

(3)技能培训更加有效。我镇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各项惠民、育民、富民政策为抓手,充分利用党校的良好师资和办班经验,紧紧围绕农民知识化的“实效性”和“劳动力转移”两个关键环节,将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进一步突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和就业技能,实现农村

4 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2004年共举办农民知识化培训班20多期,受训人数达2500多人次,发放技能证书140人,增加劳务输出人员1800人,同时白溪千亩大棚蔬菜基地还被温州市评为放心农产品基地。为种植户解决发展困难,为基地建设争取资金,提高赤坑椎栗基地、养兔基地(3000只)、罗阳镇农业生态试验场和芝麻坦、林水洋、山岩板栗示范点等特色农业基地的管理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增强基地经济效益。

(4)素质提高更加明显。通过党校的学习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提高了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两年期间,涌现出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市级优秀共产党员4名,县级先进党支部有8个、优秀党员13名。

四、发展思考

基层党校发展战略是教育作为整体应当如何运行的基本策略,它是对于动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党校教育事业当前及未来将如何行动的总体表述,

一、建立乡镇党校建设责任制。要把乡镇党校的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乡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制定出具体的考核细则,由党委进行严格考核。同时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乡镇党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由其兼任党校校长,给其压力,促其出力。

二、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一是可以采取县乡财政和县级自管党费各出一点、乡村党员捐献一点的方式,解决乡镇党校的基础建设问题。二是从乡镇财产中划拨出一定的经济实体如林场、果园、种养殖基地作为党校的专用资产,一方面可以作为农村学员的实践和培训基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党校的“造血”功能,适当解决培训经费,起到“以园(基地)养校”的作用。三是乡镇党校可以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开展有偿技术服务,以此解决部分经费问题。

三、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乡镇党校的师资队伍,从身份上来说,应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从专业特长来讲,既要有政治理论方面的人才,又要有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家。作为乡镇党委,可以从乡镇班子成员、中小学教师、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土专家、专业部门、上级党校中聘请高素质、高水平人员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作为上级党校可以组织灵活的理论研讨和教学活动,促进乡镇党校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学习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29、关于整顿城区内流动摊点的建议———陈立新

30、充分发挥授信作用助推“三大”资源性产业集群的探讨———程学文

31、强化城市建设精品意识确保特大城市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丁家健

32、关于进一步加大禁毒工作力度的几点建议———丁家健

33、关于提高赣州市环卫临时工工资待遇的建议———管瑞光

34、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重视廉政文化景观和活动场所建设———赖彩明

35、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兰祥优

36、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李小菊

37、狠抓项目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廖家玲

38、浅谈如何促进自由职业人员发展———凌素英

39、关于推进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几点建议———刘建国

40、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刘为民

41、关于进一步理顺开发区教育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刘尧华

42、搞活土地收储经营服务我市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罗纪任

43、关于建立综合复写长效机制优化中心城区环境的建议———毛信吉

44、传承民族魂脉建设精神家园———彭玲

45、共享数字文化共建和谐家园推动我市文化信息共建共享工程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邱丽红

46、破解宗教难题关注古寺民生——恳请政府解决寿量寺的扩建难题———释瑞印

47、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低碳生态经济试点城市的思考———宋秋华

48、青少年犯罪现状、特点及预防对策浅析———汤齐华

49、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优招商环境的几点思考———王根泉

50、加强党委政府领导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温赣

51、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还市民一个清新的空间———温宁花

52、举社会之力继续重视“留守孩”教育———温宁花

53、加强我市应对自然灾害预防及应急能力建设的建议———谢亨舜

54、重视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我市幼儿园建设和管理———谢朗明

55、加强农村学校校医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健康保障水平———辛赣海

56、关于我市“钨、稀土、氟化工产业”发展的思考———钟定恕

上一篇:学习情况小结下一篇:学习经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