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甲硝唑与联合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

2023-03-04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 BV) 是女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好发于15~44岁之间, 不同人群中发病率为15%~64%, 占阴道感染性疾病的50%~60%[1]。该病主要是阴道内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 而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及人型支原体等大量繁殖, 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大部分BV患者主要表现为鱼腥臭味的阴道分泌物增多, 可伴有外阴瘙痒等不适症状。同时BV与许多严重的妇产科并发症有直接联系。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选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 近年来随着对阴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视, 益生菌制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及应用。

本研究通过对门诊286例BV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来观察单用甲硝唑及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2种方案疗效的区别。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选择

1.1.1 诊断标准

(1) 较多白色均匀稀薄的阴道分泌物; (2) 镜下检查线索细胞 (+) ; (3) 阴道pH值>4.5; (4) 氨臭味试验阳性。以上4项中3项阳性, 即确诊为BV。

1.1.2 病例选择

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妇产科门诊就诊确诊为BV的患者, 年龄在20岁以上已婚或未婚 (有性生活史) 女性, 非妊娠或月经期, 随访可靠患者。就诊前1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治疗BV药物。

注:χ2=6.59>χ20.05 (1) , P<0.05

注:c2=6.35>χ20.05 (1) , P<0.05

1.2 对象分组

每月单日就诊BV患者归为单药组, 给予甲硝唑单药治疗, 双日就诊BV患者归为联合组, 给予甲硝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 (表1) 。

2 研究方法

2.1 用药方法

(1) 单药组:甲硝唑400mg, 每日2次, 口服, 7d为1个疗程。 (2) 联合组:口服甲硝唑400mg每日2次, 连用7d后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 (西安正浩生物制药生产, 0.25g;600万活乳酸菌) 阴道给药, 嘱患者每晚清洗外阴后将2粒乳酸菌阴道胶囊置于阴道深部, 连用10d为1个疗程。嘱患者用药期间避免同时使用其他抗生素等药物, 疗程结束后1周及1个月后复诊。

2.2 疗效评定方法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次复诊实验室检查均阴性;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线索细胞 (-) , pH<4.5或胺试验 (-) ;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消失, 线索细胞 (-)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线索细胞 (+) , pH>4.5;复发:治愈或显效后1个月内症状、体征再现, 实验室检查阳性。治愈及显效均为有效。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286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用不同方案治疗后, 其疗效及复发情况分别见表2, 表3。

单药组与联合组有效率分别为87.7%与95.9%, 复发率分别为15.2%与6.1%, 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单药组, 复发率低于单药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讨论

健康妇女阴道内存在着多种正常微生物群, 这些微生物群按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分布在不同的部位通过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保持着阴道微生态体系的动态平衡同时发挥着对宿主的生物屏障、免疫、代谢等多种作用[2]。

BV不是某一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而是由正常人阴道内存在的一组微生物群异常增多所致的疾病。另外, BV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较其他阴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或正常女性明显降低[3], 其乳酸杆菌数目减少或缺失可导致其他阴道微生物群大量繁殖而相对增加, 产生胺类物质, 使阴道pH值升高, 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 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甲硝唑为治疗BV的经典药物, 它主要抑制厌氧菌的生长, 可进入细菌内部, 抑制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从而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 最终致细菌死亡, 该药治疗BV疗效确切, 但易复发, 国外有研究显示BV患者口服甲硝唑治疗7d后, 12个月的复发率为58%[4]。

乳酸菌阴道胶囊属微生态制剂的活菌制剂, 它可以通过其主要成分活肠链球菌的代谢产物过氧化氢、细菌素等起到杀、抑致病菌的作用, 同时其代谢产物可分解糖原产生乳酸、乙酸等有机酸在纠正阴道pH值, 实现修复和促进微环境平衡的目的。

细菌性阴道病属于阴道正常菌群失衡所致, 除选用针对病原体敏感、高效的药物外, 应同时重视改善、恢复阴道微环境平衡是治疗的关键, 甲硝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一并用药治疗BV, 可实现一次性治愈及减少复发和再感染率,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单用甲硝唑与联合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 (BV) 的疗效。方法 将门诊确诊为BV患者随机分为2组, A组为单药组, 口服甲硝唑7d治疗, B组为联合用药组, 口服甲硝唑7d后给予阴道用乳酸菌阴道胶囊10d, 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A、B组治愈率分别为67.4%与75.0%, 有效率分别为87.7%与95.9%。B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P<0.05) ;2组复发率分别是15.2%、6.1%, B组明显低于A组, 差异明显 (P<0.05) 。结论 甲硝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BV疗效较单用甲硝唑高、复发率低。

关键词:甲硝唑,乳酸菌阴道胶囊,细菌性阴道病,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 王世阆.细菌性阴道病与微生态平衡[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05, 1 (1) :2.

[2] 廖秦平.女性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微生态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26 (2) :81~82.

[3] 赵学静, 朱爱琴.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7) ;1023~1024.

[4] Sanchez S, Garcia PJ, Thomas KK, et al.Intravaginal metronidazole gel versus metronidazole plus nystatin ovules for bacterial vaginos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 J Obstet Gynecol, 2004, 191:1898~19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论文下一篇:我国北方民宿产业集群化的经济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区民宿集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