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2022-05-16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电影、电视剧、歌曲等全面进入中国并产生极大影响。吉林省拥有朝鲜族人数较多,因此“韩流”对于吉林省的影响较之其他省份更为直接、深远。省会长春市更是“韩流”受众主体大学生的主要集聚地,“韩流”文化已经对这一群体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

第一篇: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论文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简介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2004年首批确认,由长存大学和长春康中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国家计划内招生,全国统一录取。学院现有经、管、文、工、理五大学科门类,经济、管理、文学、外国语、电影、艺术、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11个教学院部,共26个本科招生专业和3个专科招生专业,目前在校学生9600余人。

学院坐落在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A、B两校区,校园占地面积3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学院教学设备先进齐全,生活设施一流,除了计算机房和数字语音室,还设有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环岛语音室、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电路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ERP实验室、工商管理案例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投资理财模拟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实验室等80余个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场所。图书馆面积1.5万平方米,藏书56万册,电子图书16万余册,有标准体育馆和现代化室内网球场。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光华会馆,会务、住宿、餐饮、洗浴、游泳、健身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校园内超市、医院、干洗店等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学院现有教师577人,其中专职教师403人,教授39人,副教授10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36.5%。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0%以上,聘请的15名来自美、日、韩、俄、南非的外籍教师常年在校授课。2010年,学院引进十多名拥有博士学位、具有丰富教学科研和管理经验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力度,逐步摸索、实践和凝练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了以人文教育为底蕴,以“2-1-1”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职业化教育为纽带的整体育人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学院现有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课程16门。近3年,完成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19项,公开出版教材42部;获吉林省第五、第六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长春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的8所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共派出、交换留学生54名。至2009年,学院历届本科毕业生中有300余人考取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出国深造,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0%以上。

学院建院以来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2004年,学院原董事长康井山先生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学院图书馆在吉林省高校图书馆评估检查中被评为优秀图书馆;2007年,学院被省高教学会评为先进团体会员;2008年,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中国教育家联合会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2009年,学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合会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在国家、省级各类竞赛中,我院学生屡获佳绩。在全国“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吉林省第一名;在第三届世界旅游大使冠军总决赛中获“东北赛区十佳”荣誉称号;在吉林省第五届大学生滑雪精英赛中,我院团体和个人组均获第一名。2009年,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院荣获全国季军;在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三等奖,位列全国第十五名。

经过10年的发展和积淀,学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面向“十二五”,新一届领导班子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全面绘制了学院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构建了学院跨越发展的“十大工程”:拓展办学空间一新校区建设工程;战略规划一教学评估工程;学校品牌创建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工程;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科研水平提升工程;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师资(管理)队伍建设工程;招生就业工程;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全院师生正在满怀希望,朝着建设新型、优质社会主义民办高校的目标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袁海军)

第二篇:“韩流”文化对长春市大学生审美文化的影响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电影、电视剧、歌曲等全面进入中国并产生极大影响。吉林省拥有朝鲜族人数较多,因此“韩流”对于吉林省的影响较之其他省份更为直接、深远。省会长春市更是“韩流”受众主体大学生的主要集聚地,“韩流”文化已经对这一群体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本文着重探讨“韩流”在长春市大学生中流行的现状及外在形成条件和内在驱动原因,用调研数据、采访实况阐述“韩流”对长春市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分析长春市各高校针对这一现状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韩流”文化;文化嫁接;文化消费;意识形态

近期全智贤、金秀贤主演的韩国浪漫爱情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地区网络播放量超过了40亿,成为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数破400万的电视剧,被认为是“中国拥有社交媒体以来最被热议的韩剧”。“啤酒和炸鸡”成了人们口中的热门词汇,“千颂伊”同款服装热销,400岁高龄的外星生物“都教授”被热捧,韩剧再次征服中国观众。但它征服的不仅仅是市场与观众,“韩流”文化在吉林的强势姿态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它对大学生群体的深远影响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命题。

一、“韩流”的产生及文化内涵

“韩流”这一术语并非舶来品,它是中国媒体对于当下社会文化现象一次合理总结后的话语发明,被韩国等多国媒体认可并引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通用语。对于“韩流”的界定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指韩国的流行艺术(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明星、商品及生活方式等,以集中、量贩的方式进入某一国家或地区引起巨大影响,并形成一种嫁接文化潮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各国文化也纷纷涌入国内,一时出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众声喧哗的局面。日剧、韩剧、美剧等大众文化也相继占领了中国市场,这其中“韩流”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更是超越了同时在中国的所有境外文化,中国成为“韩流”文化的主要受众市场[1]。而在所有“韩流”文化形态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韩国电视剧,《冬季恋歌》、《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爱在哈佛》、《来自星星的你》等,它们不仅带动了韩国影视商品的出口,同时也拉动了韩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和旅游业发展。最终韩剧不再是单一的影视产品,而是成为在政府支持、推动下形成的完善的产业化机制和成功的产业化运作。可以说韩流正是借助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支撑而成为韩国的全民族意识,而其充分的市场化运作及在技术层面与世界全方位的接轨也有力地保障了它的巨大成功[2]。

“韩流”文化的传播必然要承载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很容易迎合当下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于是更多的青年人开始学习韩语,2007年我国就已经有70所高校开设韩语专业课程。近几年韩语课程更是日益火爆,在长春的韩国文化院韩国语班更是每期爆满。参与韩语学习的青年人大部分年龄是在20-30岁之间,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接触了韩国电视剧或流行音乐才想到要学韩语。目前韩国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已突破6万人,中国留学生以4.4746万人占其中的70%。这种全方位的文化影响使中国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穿着、言语乃至饮食等方面日益向韩国靠近。

二、“韩流”对长春市大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流”正式袭卷长春,其中韩国著名女歌手李贞贤是把“韩流”引入长春的重要人物,对李贞贤的崇拜与模仿一时成风,“韩语热”就这样在长春兴起。

2003年《大长今》又将韩国的饮食文化、传统服饰正式引进中国,韩式烤肉、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长春市部分大学生受其影响甚至自己动起手来制作简单的韩国料理,开办韩国服饰代购店等。2005年《我叫金三顺》在长春市热播,主人公金三顺虽然平凡,但是凭着勇敢、坚强的个性直面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类韩剧所倡导的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长春市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追求。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中的“哈韩”一族越来越多。由他们独自或者合作创立的“韩国音乐流”、“韩星粉丝俱乐部”、“韩剧排行榜”这类流行网站层出不穷。

(一)“韩流”对长春市大学生行为的积极影响

韩国电视剧在主题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传统色彩与保守性,比如他们更多地喜欢涉猎尊老爱幼、父慈子爱、谦恭礼让、诚信交友、朴实节俭、含蓄隐忍、积极进取等传统美德与社会伦理,这在今天情感商业化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这种带有怀旧色彩的道德再现令当下大学生倍感亲切,令那些被日常学习、生活所累的大学生在韩剧演绎的“拟态生活空间”中寻找到一丝情感上的慰藉。

此外,韩剧追求一种真的庸常与无奈,追求人类质朴的爱、质朴的同情与关怀的“世俗之美”,这种“世俗之美”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易于被大学生所感触和理解。例如《蓝色生死恋》、《明朗少女成功记》和《冬日恋歌》等爱情题材剧中,频繁使用“白马王子和灰姑娘”这种世俗化的爱情叙事模式,满足了大学生最朴素的期待视野和最原始的审美欲望。

2014年5月本研究小组制作了题为《韩剧是否改变了你的行为方式》的调查问卷,并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等长春市多个高校进行了调研。调查问卷中有“你会模仿韩剧主角的穿着打扮吗?”64%的长春市大学生选择了“偶尔尝试,但不会经常”这一选项,东北师范大学张姓同学表示很多韩剧中的服饰将时尚元素和传统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现代剧中新奇的服装还是宫廷剧里传统的服装,都能满足长春市大学生对时尚的追求。有一些同学在模仿韩剧主角穿着打扮之后,受到了关注,自信心显著提升,做起事来也事半功倍。

“韩流”在长春市的流行还强化了中韩两国大学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韩两国大学之间的围棋对抗赛、足球友谊赛等深受长春市大学生棋迷、球迷的喜爱。两国大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交流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体育、环保等诸多领域,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二)“韩流”文化对长春市大学生行为方式的消极影响

“韩流”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带有明显的营利目的,因此其着力点往往是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例如韩剧演员在剧中的造型力求“酷炫”,这可能对长春市大学生审美观念产生不利影响。他们只是对韩国服饰、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韩国文化表象层次上的模仿,而精神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却被忽略。这种盲目的“哈韩”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参加韩国明星的演唱会、见面会而逃课甚至荒废学业。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长春市大学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遗忘甚至抵制。

“韩流”中包含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糟粕。部分长春市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选择缺乏理性思考,往往不加以选择地吸收,对“韩流”全盘接纳,盲目韩化。同时,舆论的过度自由、缺乏引导致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意识出现偏差。韩剧、电影、音乐,包括其中的饮食、服饰都是以娱乐为目的、以技术为手段、以文化商品生产方式创造出来的商业产品,因此它的本质特征是世俗性和功利性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长春市大学生消费观产生消极影响,会造成一些大学生消费跟着流行“跑”,为了面子而盲目消费,情节严重的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资料表明,长春市大学生日常花销的主要来源是父母,他们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却享受着金钱带来的满足感,什么流行就买什么,甚至媲美于白领阶层的消费水准。

韩国电视剧特别是都市偶像剧用高贵时尚遮蔽和掩盖了严酷的现实,营造了一个虚假的情境,这在长春市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时候,容易使得他们脱离现实,在虚构和想象中确立对地位和名望的追求。在长春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多的大学生把个人收入、社会地位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在毕业择业时,只注重工资高低,不考虑是否热爱这份职业,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威力,这种功利意识及其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利益驱动性,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物质的满足,追求世俗的幸福。于是我们看到大学生表现出理想主义的匮乏、理性价值淡化。

三、高校应对“韩流文化”泛滥的措施与策略

“韩流”文化的盛行无可避免地对国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如何应对“韩流文化”的来袭?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正确地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又该怎样肩负好培养青年的重要任务呢?

在今天,文化交融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对于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持有坚决抵制的心理,更不能抱有完全拥护的态度,对于“韩流文化”也应如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主旨和原则,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为国人所用的优秀文化。

首先,结合高校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周密计划地开展校内工作。针对“韩流”问题,高校要做出积极回应,将其作为高校学生培养重要课题进行认真、深入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引导大学生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有选择地将那些健康向上的、适宜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文化知识引入课堂,进而逐渐培养大学生选择精品文化的能力。青年大学生是受“韩流”文化影响最大、程度最深的一类群体,各高校要针对“韩流”文化吸纳相关专业教师和拥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建立讨论小组。对在校学生进行大规模调查,结合自身院校的学生特点系统分析“韩流”文化对在校学生的影响,自觉地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对“韩流文化”进行筛选的吸收和摒弃。这样便可以缩小研究范围,找准切入点,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

其次,在充分掌握本院校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各高校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以“韩流”文化作为主题的专项活动。一方面,通过活动的聚焦和引领,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专项活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们对当前“韩流热”问题的重视。同时,积极开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理性态度更能从根本上改变“韩流”的不良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对“韩流文化”形成正确认知。另一方面,在讨论组充分掌握在校学生的思想倾向,发挥教育部门的引领作用,各高校可以开展相关讲座、论坛,将“韩流文化”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部分加以介绍和推广,努力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领导的工作。

第三,高校信息资源丰富,拥有庞大规模的文化领头人。相关人士可利用其专业性和前瞻性优势对“韩流文化”这一现象进行科学地认识、辨别。将其正确的认识辐射到全社会,为更广阔的社会群体提供思想引领和借鉴,这样能够更高效地引领国人对“韩流文化”的正确认识,从而避免盲目性,更有效地借鉴“韩流文化”。

参考文献:

〔1〕彭琳.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渗透——论“韩流”现象对中国大众的影响[G].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4.46.

〔2〕王文静.“韩流”现象与中学传统文化教育[G].华中师范大学,2014.1.

(责任编辑 王文江)

作者:韩冰 陶沫 王晨歌

第三篇: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及策略研究*

【摘要】通过对长春市8所高校62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冬季体育锻炼的实地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对参加冬季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但锻炼频率和时间偏少;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要好于女生,其中“余暇时间太少”和“学习就业压力大”是制约大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长春市;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inter Time Exercising

by College Students of Changchun and Relevant Policies

ZHANG Shou-wei, DU Fang, WANG Lan, DAI Ying, HE Zhu-yu, WU Hong-xu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1问题的提出

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1〕。冬季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冬季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随着“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冬季体育锻炼状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大学生不畏严寒、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还能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2〕。

长春市位于我国北方,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期较长,每年约有1/3的时间处于寒冷期,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低气温可达

-30℃。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在冬季不愿走出教室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学生对冬季室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较小,严重影响了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长春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索影响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为东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长春市8所普通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师范学院)624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检索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20余篇,在阅读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本研究的现状和前沿动态,从中归纳整理出有关冬季体育锻炼研究的原理和方法,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可靠的参考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在2010年11月14日至12月28日,对长春市8所普通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师范学院)624名在校大学生发放自制《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调查问卷,并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问卷672份,回收率为96.0%,其中有效问卷624份,有效率为92.8%。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归纳与分析,基本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要,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2.2.3专家访谈法

为了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目前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相关情况,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长期从事和管理学生体育工作的领导(主任)和相关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对长春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电话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的情况更为翔实和具体,是对问卷的补充和完善,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4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需要,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和SPSS 17.0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得出相关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态度

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78.21%的大学生认为冬季体育锻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占有“重要”或“较重要”的地位。可见,大部分学生在冬季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锻炼态度比较积极,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此外,还有21.79%的同学对冬季体育锻炼“无所谓”或“不重视”。对此,在冬季应进一步肯定大学生积极锻炼的态度,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可通过冬季体育课或其他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功能的理解,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指导、自我反思,促进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3〕。

3.2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激励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即主观原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大学生参加冬季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全方位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人数比例高达77.72%。值得一提的是,冬季体育锻炼在缓解心理压力(56.22%)的作用正在逐渐得到大学生们的认可;此外,冬季体育锻炼在减肥、改善健美体形(54.33%)的作用的认可度也有一定的提升。可见,冬季体育锻炼功能的多元性正在逐渐被大学生所了解和认同〔4〕。调查还显示,有47.95%的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有4.77%的大学生是为了消磨时间,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高校体育工作者要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体育情感,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转换教学模式的手段,使广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冬季体育活动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冬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3大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段和时间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还可以进一步确认是否属于体育人口。调查结果(见表3)显示:大学生冬季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的仅占9.9%,每周锻炼1-2次的占38.1%,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却占52.0%,说明目前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在锻炼时段安排上,男生习惯下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34.0%;而女生习惯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58.3%,中午锻炼的学生人数较少,仅占1.2%。由此表明,男女学生在体育锻炼频率、时段安排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在锻炼时间上大学生每次活动时间在30min以下的比例高达72.5%,锻炼频率、时间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从而严重影响了冬季体育锻炼的效果。

3.4大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调查结果(见表4)显示:在冬季男生以运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为主,其中雪地足球占65.1%,篮球占54.5%,排球占47.5%,可见球类项目是男生的首选,其它依次为跑步、街舞、乒乓球、羽毛球、滑冰、跳绳及游泳。女生则选择轻巧灵活、对抗性较弱、没有身体接触的项目进行锻炼,最受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是滑冰,占62.3%,可见地方特色项目普遍受到女生的认可,其它依次为羽毛球、乒乓球、街舞、篮球、排球、跑步、雪地足球、跳绳及游泳。由于受到北方冬季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冰雪项目和室内运动项目。对此,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大学生的运动喜好改进或调整体育课程,增设北方冰雪特色选修课程,积极开展各种带有北方特色的冬季体育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们的锻炼需求,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在冬季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3.5 影响大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见表5)显示:高校大学生认为余暇时间太少的男女生分别占58.22%和60.43%,说明此项是影响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原因是大部分学生除了正常上课外,余暇时间都要进行学生社团、校外兼职、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占据了余暇大量时间,特别是双休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认为学习就业压力大的男生占52.23%,女生占49.87%,原因是部分大四学生在冬季除了正常上课外,还要撰写毕业论文,面临就业或考研的双重压力,从而参加体育锻炼在时间上受到制约;认为怕冷怕苦怕受伤的男生占48.45%,女生占49.23%,这方面也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因主要是受北方气候环境的影响。此外,学生没有恒心、场地器材不足、缺乏技术指导、缺少锻炼伙伴、没有运动氛围、缺少体育比赛、冬季无适宜的运动项目,这些都是导致高校冬季体育开展得不够的影响因素。

3.6大学生冬季体育消费状况

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观中对体育作用和功能的理性评价,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引起体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而体育消费行为则是大学生的一种以体育为对象的消费过程。调查结果(见表6)显示:52.5%男生和48.2%女生目前在体育花销上主要是购买体育服装,只有个别学生订购体育报刊书籍,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缺乏对体育前沿理论知识、体育平面动态信息、体育政策法规的了解。此外,购买体育器械和体育彩票的消费比例也相对偏低,大部分学生月均消费在30元以下。结果表明:冬季大学生体育消费类型单一、消费水平偏低,大学生总体消费水平与体育消费支出水平不同步且差距较大,大部分学生还未将体育锻炼纳入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还停留在认识阶段而缺乏实践性。

3.7大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

调查结果(见表7)显示:男生参与自主锻炼的意识要稍强于女生,女生参与体育锻炼则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在组织形式方面,选择自发小群体占37.51%,独自锻炼占24.74%,学校组织占17.02%。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的锻炼形式主要是以自发小群体的方式,而随意性锻炼的人数较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集体活动中不但可以充分体验运动的趣味性、游戏性和竞争性,还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沟通,以此来加深彼此的感情〔5〕。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和体育社团的建设,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成立自发锻炼团队,以此来满足大学生在锻炼形式上的需求,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6〕。

3.8大学生对学校冬季体育设施与场馆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见表8)显示:有55.0%的大学生对学校冬季体育设施和场馆不太满意或不满意,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原有的体育场馆已趋于饱和状态,无法满足学生们课余锻炼的需求,加之冬季体育场馆开放时间较短、部分管理人员态度不佳、户外体育锻炼场地有限、室内体育场馆设施软硬件滞后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对学校冬季体育设施和场馆不满意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和场馆的满意度,是学校相关领导、体育主管部门及体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4发展与对策

大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和完善的时期,学生不仅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为今后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不畏严寒、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高校应创设更多更好的可持续开展的冬季体育活动〔7-8〕,以满足学生参加冬季体育锻炼的需要。

4.1提高对冬季体育锻炼的认识

通过体育宣传栏、校园体育广播站及体育理论课等,引导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明白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和减轻脑部疲劳,从而缓解学习压力,保证在学习中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的兴趣,吸引更多学生在冬季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此外,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北方冰雪特色项目为重点,开展多样化的冰雪运动,以提高学生对北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并在冬季锻炼中陶冶情操,磨砺抵御寒冷的意志。

4.2拓宽冬季体育锻炼的内容

高校可根据我国北方冰雪运动多样化的特点,开设一些冰雪运动的校本课程。另外,适合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项目也很多,除传统的冰雪运动(如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滑雪)以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如雪地足球、冰球、冬季长跑、冬季跳绳等冬季特色运动项目。总之,要充分利用北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采用北方传统特色演变而来的体育游戏,创造性、多样化地开展冬季体育锻炼活动。

4.3为开设冬季多样锻炼课程创造条件

有室内体育场馆的高校,应在冬季多开设如健美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选项课程,引导学生积极组建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或体育社团,高校各体育场馆应对学生全天免费或优惠开放,尤其是双休日更应该延长开放时间,对于部分有偿收费的场馆可采取持学生证半价或限时优惠的政策,毕竟学生是无收入群体。此外,建议冬季在教学楼或图书馆空出一定的区域供学生健身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使学生有空闲时想锻炼就能随时随地在室内进行体育锻炼。

4.4积极开展北方特色的冰雪运动

积极开展一些有地域特色运动项目,提倡有条件的高校冬季可以浇冰场,使广大爱好滑冰的学生积极投入到冰雪运动当中。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尤其是帮助学生克服怕冷怕受伤的想法,尽量多给予一些专业的技术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严寒的意志品质,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9〕。同时让他们更多体会北方独特的冰雪魅力,以提高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4.5加大体育场馆建设与设施维护的投入

近些年,在高校连年扩招的形势下,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严重滞后于生员的增加,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应从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体育教学在学校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大对体育设施、器材的投入和建设力度〔10〕,优化体育教学和体育场馆的环境,满足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保障大学生冬季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第一”的锻炼意识。

4.6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体育教师不仅要精通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不断更新陈旧知识,努力钻研教材教法,不断充实自我。学生对冬季体育课的兴趣与教师的素质、修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常会伴随教师的情感而转移。教师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可亲,学生自然会萌生亲近感,会自觉地进行学习。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热爱每一名学生,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调节运动负荷,防止运动损伤,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优美、准确的示范和语言带动下完成教学任务。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大部分学生对参加冬季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对锻炼功能及价值的认识比较全面客观;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动机明确,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缓解心理压力”;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消磨时间”。

5.1.2大学生对参加冬季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处于良好水平,锻炼频率、时间不足,男生参加锻炼的情况好于女生,女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较差。在项目选择上,男大学生主要以雪地足球、篮球和排球为主;女大学生主要以滑冰、羽毛球和乒乓球为主。

5.1.3影响大学生冬季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余暇时间太少”和“学习就业压力大”,场地器材不足、缺少体育教师指导,这些成了影响其参与冬季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此外,大学生冬季体育消费在总体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低,还不能适应体育锻炼的需要,消费种类主要以购买体育服装为主,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消费水平在30元以下。

5.1.4男大学生参与自主锻炼的意识要稍强于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上以“自发小群体”为主,而随意性锻炼的人数较少;大学生参加冬季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以校内体育馆为主,但对学校体育场馆的满意度较低。

5.2建议

5.2.1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冬季课余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状况,特别要对女大学生严格要求。

5.2.2高校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加深学生对体育健身功能的理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

5.2.3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体育选修课程的改革,在冬季积极开展各种课余体育活动,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发组建体育社团、体育协会等。

5.2.4高校应指导大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帮助学生不断坚定冬季坚持锻炼的决心,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邹继豪.理论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82.

〔2〕郭时萍.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6(1):76-77.

〔3〕宋晓东,杨习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初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1):44-47.

〔4〕杜晓红.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70-73.

〔5〕张雪芹.体育锻炼行为和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嫁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5):49-51.

〔6〕姜晓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7):105-107.

〔7〕武玉元.浅谈黑龙江省冬季体育休闲战略〔J〕.冰雪运动,2006(2):110-112.

〔8〕关吉臣.大学生冬季休闲体育文化及行为探析〔J〕.冰雪运动,2006(2):113-116.

〔9〕王淑华,雷霆,任玉梅.高校冰上课教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冰雪运动,2007(6):75-76.

〔10〕曲新艺,张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资源开发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6(3):118-120.

(责任编辑:李宏斌)

作者:张守伟 杜放 王岚 代莹 何竹雨 吴红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收费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