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市公共厕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长春市为例

2022-09-13

一、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公共厕所大到自驾游, 小到逛街或买菜都不可或缺。可以说, 公厕的存在已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公厕的数量及质量, 成为了城市居民衡量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指标, 也是衡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是否完善的重要方面。

但如今, 经济发展强于基础设施的发展, 城市的公厕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匹配, 公厕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努力推进这项工作, 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以长春市为例, 其公共厕所无论是在空间布局还是内部设计上, 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根据长春市公厕建设情况, 我们将长春市公共厕所的现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依据国家住建部颁发的201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14-2016》以及200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05》中所规定的空间布局和设计标准, 同时借鉴国内外的公厕建设和管理经验, 找出长春市公共厕所的布局与设计的不足, 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从而为完善长春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参考的现实依据。

二、长春市公厕现状分析

目前, 长春市公厕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为旱厕, 一为水厕。旱厕较水厕更为老旧, 且环境较差, 味道重以及蚊虫众多等问题无法解决, 已不适于城市现阶段的发展。而水厕更为卫生, 环境更好, 是未来公厕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长春市的公厕中, 旱厕仍占有一席之地, 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消灭的公厕类型。但长春市目前存在的水厕中, 也存在诸如设施配备不完善、内部布局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解决。

(一) 空间布局不合理且数量不足

在对长春市现有公厕的调查中, 可以发现, 长春市的公厕存在较为明显的在空间布局上的问题:公厕与公厕间的距离较远, 或在较大的区域内缺乏公厕, 以致人均占有量低, 且在外寻找公厕十分困难。公厕数量的缺失一部分是由于在城市发展中不重视配套的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建设, 以至于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脱轨导致。

(二) 配套设施不完全且设计不够人性化

在公厕的设计上, 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照规定, 公厕内应配备相应的残疾人卫生间、母婴室及第三卫生间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然而现今公厕内, 相应的设施较为缺乏。现代化的公共厕所应具备良好的配套设施, 如面镜、烘手机、废纸容器、除臭措施等等。但在现有公厕中, 这些必需品并未能做到全部普及, 且许多已出现长时间的损坏并未能及时维修, 给市民造成了不便, 在未来的建设中应给予改进。

公厕的设计方面, 还应注意男女厕位比的问题。据调查显示, 女性如厕时间平均比男性长, 且经过科学研究, 男女厕位比应为1:1.5, 多数公厕未能达到要求。

(三) 后续管理与监督缺失

在对公厕的管理中, 我们发现在现有可冲水公厕中, 一部分公厕的内部设施使用时间较长, 较为老旧, 或一部分设备损坏已久并未得到及时地维修。涉及到公厕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统一管理标准和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在公厕管理中, 应做到“三分建, 七分管”, 在公厕建立后, 更应注重管理问题。不论是何种性质的组织, 都应有上层的监督, 以防在公厕的管理过程中, 出现阳奉阴违的状态。

资金的缺乏是公厕大部分问题的根源性问题。管理活动需要资金的支持。目前, 长春市的公厕管理由政府出面进行管理和维护, 公厕的日常养护及维修资金都需要上报, 若上报后上级迟迟未下拨资金, 公厕的维修进度将会受到阻碍。

三、长春市公厕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 空间布局方面

1. 增加新建公厕数量

为了配合长春市城市建设改造, 对公共厕所分布密度较小, 服务面积较大的区域进行改造。政府应严格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的要求增加一些新建公共厕所。在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及相关技术的条件下, 应努力使公共厕所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全市重要路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选址, 新建一批独立式公厕。在公厕紧缺路段及人群密集区域, 配置一定量的移动环保公厕, 让行人、游客、司机如厕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2. 合理规划布局选址

由长春市规划局牵头, 环卫部门参与配合, 在确定公厕规划数量基础上, 制定详细的公厕规划方案。按照区域性质分类, 分别做出公厕分布的规划, 并列出详细地址、建筑形式等。选址时扎实做好现状调研, 并与公众进行协商, 如采取市民意见征集、邀请街道代表参与方案讨论等多种互动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源头上把好公共厕所建设关口, 克服公共厕所选址、定点等难题, 实现公共厕所合理布局。

(二) 设计方面

1. 完善公厕内部设施

强制根据《城市卫生设施规划规范》的要求进行布置, 征求居民对于公厕内部设施的意见, 尽量建设出满足居民要求的厕所。比如我们调查的公共厕所中, 很少有厕所配有厕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居民素质不高, 上完厕所会顺走厕纸。更有的居民因为厕所内设施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使用设备时“大手大脚”, 不出多久设备就损坏。为了防止浪费资金, 配备设施时有的设备直接忽略。所以, 提高居民的自身素质也是改善厕所配备设施的办法之一, 通过发传单或者在厕所外墙上拉横幅, 加强居民保护公共财产的意识。另外, 考虑到父母带婴儿或者异性子嗣如厕的问题, 政府应重视母婴房和第三卫生间的设置, 给设计师普及关于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的功能, 让他们意识到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的重要性。

2. 优化男女厕位比

根据调查的公共厕所中,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厕所男女厕位比未达到1:2的国家标准。建议长春市完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强制规定女厕位的比例, 明确公共厕所审批和验收机制, 保障女性的平等权利。也可以效仿上海市张家浜浦东南路建造的无性别公厕, 科学配置男女厕位比, 解决女性如厕排队时间长的问题。

(三) 管理方面

1. 加强硬件设施维护, 定期进行检修

公厕的专项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除了确保厕所内部环境卫生之外, 需要及时对公厕内部设施进行检查, 一旦发现有失灵或坏掉的物件, 应及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 相关部门则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

2. 以人为本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

公厕的管理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完善配套设施, 改善功能, 使每个公厕都有残疾人独立的专用厕位以及一定要配有第三卫生间和母婴房;二是加强对公厕管理员的岗位培训, 不断完善公厕服务档次;三是保证公厕在规定时间内免费为市民开放, 保证公厕的卫生质量是一流的;四是保证公厕的用水用电安全。

3. 建立以公民满意度为导向的监督制度

良好的监管有利于公厕的运行, 能促进其各方面的改进。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 由点及面, 在配套设施上要求统一、在卫生条件上要求一致。政府监管时注意征求民意, 让人们共同参与管理, 建言献策。同时以政府制定的监管体制为核心, 以公民的满意度为导向, 实行问责制, 进行公民听证会。另外, 对未达标的公厕, 告知如何进行改进, 落实改进计划, 待考核后必须使公民满意。

4. 解决资金问题, 划拨专项资金

为了对厕所内部设施进行更好地运营与维护, 市政府应该设立城市专管机构, 给予一定的权利。这一机构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适当向上级政府申请提高管理经费补助, 上级政府可以按财政收入的比例划拨足额的资金。

或者比如一些商业网点, 商务厅统筹协调商业网点厕所的建设, 由各商业网点所有者或经营者自筹资金, 负责厕所的建设和管理。当然仅靠财政拨款和经营者自筹资金是不够的, 城市专管机构可以效仿德国“茅厕大王”汉斯·瓦尔, 将厕所的内墙和器具都变成时尚的广告墙, 甚至把手纸变成广告载体, 与一些公司合作供其投放广告;或者提高附加值, 与周边的餐饮、旅游等机构合作发送餐饮券, 由此获得返利。

摘要: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公共厕所有着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丰富和增进城市功能的作用。但如今, 城市内的公厕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能完全匹配, 经济发展强于基础设施的发展, 公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厕所空间布局和内部设计的调查, 结合对长春市民进行民意问卷调查, 发现长春市内公共厕所的空间布局及内部设计中存在着不足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以满足市民的相关需求, 促使良好卫生环境的形成, 向大众宣传文明如厕文化。从空间布局、内部设计及管理三方面对公厕的现存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并就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希望对城市的公厕建设提出帮助。

关键词:公共厕所,公共设施,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CJJ14-2016,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S].2016.

[2] CJJ27-2005,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S].2005.

[3] 陈丽, 董诗琦.城市商业区公共厕所现状调查研究—以武汉江汉路商圈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 2017, 25 (4) :23-26.

[4] 周里冉.基于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拉萨市旅游厕所问题研究[D].西藏:西藏大学, 2018.

[5] 钦剑影, 王昊鑫, 张敏莉.扬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8 (3) :72-7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究虚拟存储在学校中的应用下一篇:“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