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周边游与民宿相关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2023-01-15

引言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 城市周边生活状态、环境的巨大差异是吸引其前往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旅游成为现代休闲族的“舒适圈”。伴随着经济水平以及城市化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短时间、近距离的“城市周边游”逐渐成为都市人旅游方式的首选。民宿是游客前往城市周边旅游的强力拉力, 民宿的一个最大特点在于可以达到良好的集聚效应, 也可以缓解青年人本土就业、空城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对城市周边游与民宿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相关概念诠释

(一) 民宿的概念

民宿是指结合家庭副业利用空闲住宅并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 为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乡野生活之住所。”

民宿的特征

1.从起源上来说, 民宿的发展具有非常强的自发性。纵观世界各地旅游民宿的发展, 一般都是景区或景点周围的村民, 为了增加收入, 利用自己住宅的空闲房间为游客提供简单住宿和餐饮等服务。如日本的民宿是因一些滑雪、登山、游泳爱好者租借而形成的。我国民宿兴起于台湾肯丁国家公园, 他的出现也是为了缓解旅游区的住宿紧缺问题, 村民就利用自家住宅的空闲空间自行开始了民宿的经营。

2.从整体规模上来说, 民宿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形成的体量相对较小。

3.从空间内容来说, 民宿的空间设计更加的个性。民宿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酒店的非标准住宿方式, 给游客提供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了解当地民俗民风的住宿产品。

(二) 城市周边旅游的概念

城市周边游, 也可称为短途旅游, 是以特大城市、大城市或省会城市为中心, 借由其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职能到达被访问地城市周边及临近省份的旅游市场, 出行方式为短距离公共交通及自驾出行, 行程时间为1-3天, 周六日为主要时间段。

二、城市周边旅游兴起的原因

城市人口的集聚扩张使城市问题愈演愈烈, 尽管其强度远达不到灾害性事件对人的伤害, 但由于其存在的长度及普遍性, 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存在一定危险。我们所谓的城市问题分为:

1.噪声

噪声会影响人的心境, 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心情愉悦时比心情不愉悦时更易于帮助别人。噪声对于视觉与听觉皆有损伤。据统计, 在高达1000d B时, 耳聋的发病率近高达41%。眼睛是继耳朵之后最受伤害的器官, 有资料表明:当强度在90d B以上时, 识别弱光反应的时间延长, 40%的人瞳孔会扩大;当达到115d B时, 眼睛对光的适应性下降到20%, 同时伴有色觉能力的消弱。声环境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由于长期的交通噪声很多居民都睡不好觉, 由于长期的缺乏睡眠, 烦躁不安、神经衰弱等相关问题不断地出现。

2.密度

密度是居住环境的一种度量方式。密度又分为内密度和外密度, 内密度指容纳人数在所研究空间中的占比, 而外密度指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在每英亩中的占比。研究空间及建筑空间外的面积可以定义为物质空间, 居民数量、建筑、住宅数量定义为社会密度。社会密度或者物质密度任意一方改变而另一方不变的操作会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情感反应。

高密度的反应与性别和情境有关。男性在高密度的情境体验时大多数会产生更多的消极心境。而女性则相反, 她们会以一种有好合作的的方式去对待拥挤的情境。而这些表现应证了男性在社会中表现出来更强烈的竞争性倾向, 而女性则表现的相对平缓一些。当密度的数值高到一定的数值, 就会引发游客不良的情绪反应。但是我们不排除一些特殊的情况, 比如:球迷们对于球赛的热衷等。总结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物质密度和社会密度的不同呈现方式以及数值的大小与民宿游客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我们要针对特定住宿环境和游客的需求对社会密度及物质密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视觉是最容易引起感觉刺激的器官, 减少视觉刺激最有力的办法便是空间分隔。当我们遇到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共同存在的问题时, 我们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须忽略宽敞空间而提供更多的小空间。

3.空气新鲜度

空气新鲜度也是人们选择城市周边游的原因。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汽车数量的急剧上升, 汽车尾气成为了城市最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建筑与装修材料所产生的污染也不可小觑。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辨别空气污染物的主要线索便是视觉以及嗅觉。

视觉呈现出来的便是能见度, 而嗅觉的主要线索是难闻的气味。伴随联想或条件反射, 难闻的气味会引发人们一系列不愉快的情绪。难闻的气味可能导致相应环境、环境中人和群体的反感, 进而产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视觉和嗅觉可感知的空气污染, 人们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减少户外的活动。

三、民宿与城市周边游的相互作用

(一) 旅游民宿在城市周边游发展中的作用

民宿对于中国城市周边的作用就好像是计算机终端。民宿把城市周边与城市更好的联通起来并使其更加活跃, 它在城市周边复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是城市周边乡村复兴发展的排头兵。

城市周边的生活与生产模式都是围绕着农业生产进行的, 在山区靠山吃山, 在河边就以捕鱼为生。城市周边生产所创造的收入太低, 并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大量年富力强的人出去打工赚钱, 使城市周边的劳动力流动到城市, 渐渐地就把土地荒废了, 城市周边只留下老人看家看地, 有的儿童也被留下由老人看护抚养。由于城市对人口巨大的吸附效应所形成的恶性循环。所以, 想要城市周边更好的与城市中心互动, 最重要的是稳定城市周边常住人口的数量, 甚至有所增长, 城市周边民众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是需要引导的。笔者调查发现, 游客前往城市周边旅游, 除了受到当地特色景点吸引外, 民宿产生的吸引力也相当高。

(二) 城市周边游在民宿发展中产生的作用

通过图 (1) 我们可以了解到, 31-40岁在城市周边游的占比为30.5%位居第一, 41-50岁的占比为28.5%, 21-30%占比为19.5%, 可以看出70、80、90后的人群正在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 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上一代, 他们消费理性、追求舒适高品质生活, 快节奏的生活需要适时的释放与缓解, 城市周边游正好符合了他的需求。

通过图 (2) 我们可以看出一周以内的出行占比最高为53.13%, 由此可见短距离、短时间的出行方式是如今旅游业的常态, “背上背包就走”, 这种出行方式更具随意性, 但是在旅游独特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城市周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体验的特性刚好适应民宿的发展。

结合图 (3) 民宿地区的分布与民宿舆论的分布可以看出, 经济越发达、人口密度越大、城市发展越快速的地区与民宿的议论呈正相关, 而民宿的分布则与其没有太大关系, 而是与民宿的旅游资源密切相关。杭州、云南等地大多数都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和天然的景色, 和那些人造的景点有着不同的温润之美, 因此成为了民宿分布的重要地区。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整理自绘)

五、结语

城市化的加速所呈现城市中心的发展向城市周边转移, 一方面因城市周边特有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能够满足现今游客的体验需求, 另一方面发展城市周边旅游能够缓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如果没有民宿的存在, 城市周边游的游客数量会减少三分之一及以上, 民宿也可以大大提升游客对于这个地方的依附感, 因为民宿的经营模式很重视民宿与游客的强链接, 这样的有效连接会很好的影响游客的行为意图,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民宿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民宿逐渐成为旅行目的地, 人们可能会因为向往这个民宿, 而来到这个地方, 进而体验周边的一切, 它的内涵逐渐超越了物质的满足, 更多的是精神的享受。

摘要:民宿给游客提供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民俗民风的机会, 满足游客求新求异分享的心理, 因此可将民宿作为城市周边旅游休闲度假的一种探索形式。本文通过对城市周边旅游与民宿的相关概念进行诠释以及对其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 期望游客能够更加积极的选择民宿, 深入的了解民宿。总之, 民宿是一种积极的、有意义的住宿业态, 值得读者共同倡导。

关键词:城市周边游,民宿,游客,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 原广司著:《空间—从功能到形态》[M]江苏凤凰科学出版社, 2017年版

[2] 林玉莲, 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年

[3] 唐文跃.地方感——旅游规划的新视角.[J]旅游学刊, 2008. (08) :11-12

[4] 余昌斌.《体验设计唤醒乡土中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5] 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6] 詹育雯.《Airbnb带你住进全世界人的家》[M]江苏凤凰科学出版社, 2017年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业银行员工培训的现状与改进策略探讨下一篇:宫腔镜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