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2022-10-26

第一篇: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呢?这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个人觉得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 健康的体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说服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健康的体魄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的身体保障,因为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要利用自己的身体达到教学的目的,所有良好的体魄是基础。第二 扎实的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必须刻苦学习,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动作技能。理论和动作技能都要过关。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修正理论。第三 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体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发事件非常的多而且往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任措手不及,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体育教师必须沉着冷静正确迅速的做出科学的处理,这就要求他们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第四 要掌握科学的急救知识和技术

在体育活动中受伤是很常见的且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老师及时采取急救,把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五 要有创新精神

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学生的体育课就是我们的舞台就是我们的创,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丰富的资源创造新的适合不同人群的健康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

第六 要有激情和活力

体育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活动,洋溢着青春和活力,充满了力量和挑战。我们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带领学生群众参与体育锻炼。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素质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去具体实施。因此,教师必须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教法,提高专业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第二篇:论体育解说员的基本素质

论文导读: 要做一个合格的体育解说员,在具备了一个专业记者的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一个现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体育解说是一门边缘性的综合艺术,融合了体育学、语言学、法学、文学、心理学、传播学、艺术学、美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精华,需要解说员具备丰富的体育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关键词:新闻记者,现场主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演讲

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变得异常的快捷和方便;这也给给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和精美的运动瞬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传播平台;各种体育节目的丰富也使得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及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体育节目主持人特别是现场赛事的解说员也是越来越挑剔。那么,怎么样体育节目主持人解说员才能的到观众的青睐呢?体育节目主持人解说员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呢?

一、体育解说员必须是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

电视是视听媒介,从信息传播角度看,电视的突出特点是视听结合。画面是电视的主要语言,运动着的画面是电视同其它大众传播媒介最主要的区别,但声音决非画面的从属物。电视体育直播的画面部分,主要是由导演组织、设计、指挥、切换的。而声音(国际声除外)则是由解说员结合转播画面,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主持”播讲的,体育解说员不同于一般读他人文章稿件的播音员,他说的是自己对这场比赛的观点、见解,可以没有稿子,即兴发挥,与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他是节目的代言人,是节目方针的前台体现者之一,同时也是这场转播节目的主要制作者之一,他具有身份真实、节目固定、主持交流、形象鲜明的特点。导演在幕后操纵画面,解说员在幕前主持报道,一般看来,体育播音员似乎是一个主持人,是一个按照导演要求进行解说的主持人;但是,作为电视体育节目的直播,体育解说员所从事的其实是结合赛事的进展画面把最新的赛事情况配合声音进行传播报道,是一个在现场进行报道记者的角色。

体育解说员的社会角色首先应该是一个记者,他不是导游,不是球迷,不是主持人;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当赛事的进展画面出来的似乎他必须结合画面配合声音将赛事的进展情况客观的进行传播报道。

当一个人以体育解说员的身份坐到解说席上的时候 ,他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其言行举止也不仅代表个人 ,而且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形象。离开解说席回到日常生活中他可以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友好的邻居、彬彬有礼的消费者,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狂热的球迷。而比赛现场、解说席、摄像机等则共同构成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搭建了个公共话语平台.规定了电视体育解说员的社会身份和行为,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中,电视体育解说员必须忘记其他社会身份.做一个合格的记者 。

体育解说员要做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就必须要有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的新闻素养,就必须遵循新闻工作的共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体育解说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能够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组织纪律观念,能够坚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正确的报道方向。比如对中国女排,在他们五连冠时我们体育解说员就要介绍她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事迹,提倡学习她们的女排精神。而面对中国足球队屡屡与世界杯无缘,我们也要头脑清醒,不要有过激言行,但我们需指出中国队在对抗训练、中场组织、临门一脚、应变能力方面的不足,希望中国队能在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努力。

第二,体育解说员也必须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和客观报道的精神。新闻敏感性是完成现场报道的灵魂新闻敏感性涉及新闻报道的多方面,主要是围绕播报、题材和受众。新闻敏感是任何一个记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体育解说员来说。一些可以预知的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体育解说员在事发之前有时空条件来构思选题、选材和报道的结构。

比如在奥运会、世界杯上愈演愈烈的新闻大战中,各国新闻机构都是以秒为单位抢新闻、抢时效的。电视体育直播就是转播体育新闻,解说员是在新闻战前的前沿阵地进行现场报道的,这就要求体育解说员要嗅觉灵敏,眼睛要亮,头脑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意识。在悉尼奥运会上,前两天我国运动员在举重射击上先后失手,中国运动员何时能拿到第一枚金牌,一时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而杜丽在射击场的夺冠,解说员在电子记分牌还未打出个人成绩及名次顺序时第一个向全世界播报了这条喜讯,为中国记者采访团,也为中央电视台争得了荣誉。

但是,不可预测的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就要求体育解说员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对题材、素材及时作出必要的判断和选择。这就要用平时积累和掌握的准则和知识快速决断哪些内容可以播报、哪些内容不可以播报。处理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体育解说员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包括政治敏感、法制敏感、人性敏感等。体育解说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要保证报道尽可能趋于平衡。也就是说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告诉听众所发生的事件经过,反映专业人士分析和官方的评论。

当然,这些都要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的报道解说。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增其恶。要尊重事实,对双方一视同仁,不能因个人好恶而偏袒一方。对自己喜爱的球队誉美叫好之声不绝于耳,而对另一方则冷嘲热讽,俨然把自己当成一个偏激的“啦啦队员”。

第三,体育解说员要有娴熟的现场驾驭能力的同时还有能够抓住典型和捕捉细节。

一个赛事在报道解说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变数横生,这就要求一个体育解说员要有娴熟的现场驾驭能力,能够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突发情况。

同时,一个体育解说员还有能够在驾驭全局的情况下,能够抓住典型和捕捉细节。在现场报道中所谓抓住典型,就是要抓住能体现报道主题,反映新闻事件的典型场面、主要环节、重要人物。一般来说,这里很少有什么采访的方法和技巧可谈。全凭体育解说员对新闻现场的把握,对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的认识,体育解说员的洞察能力,临场反应和表达能力。应当说这是记者业务功底临场的集中表现,也是体育解说员业务功底临场的集中表现,谁的功底深,谁就能主动地掌握话筒,在纷乱繁杂的现场巧妙地抓到典型素材,真实地表达新闻事件,为深化报道主题服务。捕捉细节就是说体育解说员在播报赛事现场,既要一览无遗,迅速看清全貌,抓住典型,又能明察秋毫,捕捉到一些生动的细节。细节的独特和个性,能使现场报道具有吸引人的现场感,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体育解说员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现场主持人

要做一个合格的体育解说员,在具备了一个专业记者的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一个现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

首先,一个体育解说员必须具有像主持人那样的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电视体育解说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对各种理论和知识的理解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因此,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是解说成功的保障。

那么,怎样才算是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

第一,体育解说员要讲标准的普通话。作为电视大众媒介的组成部分,电视体育解说同样承担着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的社会责任,必须有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和规范的普通话用语。现在播音风格多样化,可以有比较多的说话方式,但唯一不能淡化的就是普通话语音,绝对不能像现在一些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腔调那样嗲声嗲气,装腔作势,甚至搞所谓的“美女体育解说员”等华而不实的现象(有些地方台出现这种现象),有损于体育精神内涵。科技论文。

第二,体育解说员要练就扎实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电视体育解说主要以口头语言为特色,辅以一些体育专业术语,解说员应力求语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用浅显易解的语言解释体育专业术语,就象在跟观众进行口头对话。没有扎实深厚的口语基本功,难以成为优秀的体育解说员。

增强体育解说员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炼就的,不仅要练发音吐字,还要练大量的绕口令,练现场无稿口播的速度,以适应快节奏的比赛。其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核心是学会使用既不同日常口头语言又不同与书面语言的谈话语言。掌握优美严密、形象、通俗的谈话体语言,是口才出众的基础。口语化的谈话体语言既吸收了书面语言的优点——讲究语法修辞、逻辑性强、准确鲜明,又吸收了日常生活口语的长处——自然朴实、通俗生动。总之谈话体实况解说,要求说起来自然上口,简洁明快,听起来清脆悦耳,顺畅生动。如:书面语言——“骁将郑智带球突破,连闯三关,只见他虚晃一枪,横传禁区,飞马杀到的李金羽,不待皮球落地,凌空头撞,直挂网角”。日常口语:“郑智真快,左一晃右一晃,硬是连过三人,嘿!,那下底传中落点有多好,李金羽那个球绝了,没等球落地,趴地一个鱼跃冲顶,人都差点进了大门。”谈话体语言:“郑智利用自己速度快,带球突破技术好的特点,连过了三名防守队员,突然急停,传中,李金羽飞身赶到,一个鱼跃头球,守门员措手不及,眼看着球飞进了大门”。

第三,解说要增强幽默感。体育比赛属于休闲娱乐范畴,比赛巾可能发生很多戏剧性场面,如果解说中适时采用幽默风趣的言,既能与场面相映成趣,又可以带给观众轻松和愉悦,这是目前很多解说员需要提高的。

第四,体育解说员要努力的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可以说,体育解说员的解说水平是高难度的口头语言艺术,是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边看、边想、边述,虽然电视是声画并茂,而解说员却是主要通过声音,凭借声音形象同观众交流的。科技论文。

体育解说语言是一种与电视画面相配合的生活化语言,单拿出可能是个四不像:句子短,节奏快,甚至语调惊人,意思表达不完整。但如果与电视画面结合起来听,它不仅是完整的,还是生动正确的,这也是体育解说员的谈话体语言,同主题节目的解说员在“坐而论道”时使用的谈话体语言的不同之处。

体育解说员在学习动用这种与电视画面相结合的,或追求与电视画面完美结合的谈话体语气时,要努力追求自己富有个性的声音形象,不能单纯模仿,齐白石讲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同,文化素质和自身气质也不同,如硬要去模仿谁,很可能弄巧成拙,失去自我的特点和长处,同时要保持自己声音形象的相对稳定性,以利于在观众中形成较稳定形象。

这就要求,体育解说员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并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声音形象表现出来,从而提高体育直播的语言水平。

其次,体育解说员要具备主持人的冷静敏捷的应变能力

电视体育解说是一门即兴发挥的艺术,对比赛的进程和结果无法做到“先知先觉” ,解说员必须全神贯注地注意场上的形势变化和电视转播画面中镜头的切换,迅速即时地将场上信息传达给观众,特别是比赛激烈紧张、节奏变化很快的时候,更需要解说员反应敏捷善于应变。对体育比赛中内容有所选择的解说对解说员至关重要。体育解说不同于有稿播音员或事先准备好内容的节目主持。解说者无法预料比赛过程的具体细节,也无法预料运动员会采用何种战术策略;有些比赛,解说员甚至连哪些运动员上场都不清楚。解说者不可能事先将解说细节设计好,只好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选择解说内容。

体育解说又是一种高度即兴的播讲形式,它要求播讲者思维敏捷,语言反应迅速。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向观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画面信息,也包括画面之外与比赛有联系的信息,还包括能引起观众共鸣和思考的各种认识和感情抒发。另外,解说员还应具有应对比赛中的突发事件。如比赛中因故中断了很长时间,要想方设法应对可能出现的“冷场”。还有,体育比赛结果在没有结束前,就处于千变万变之中,在没有确切结果时不好过早报道,在解说中可以阶段性地根据事态发展报道了场内情况。

等等这些,都要求体育解说员要具备像主持人那样冷静敏捷的应变能力。

三、体育解说员必须具备体育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体育解说是一门边缘性的综合艺术,融合了体育学、语言学、法学、文学、心理学、传播学、艺术学、美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精华,需要解说员具备丰富的体育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从人文的角度来讲,解说中需要对体育有透彻的理解。体育是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下从事的身体运动。体育中对人类行为本身的理解,对于存在于社会文化中的体育现象的理解,对于各种时代背景下体育精神的理解,都有不同意义。解说员必须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此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才能向观众阐释。

从体育学的角度看,体育比赛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结合非常密切的学科。体育比赛中又有不同的项目,在各个体育项目中又有各自不同的规则和技战术特点。体育解说需要专业化,就必须做到:(1)通晓竞赛规则及裁判法;(2)对技术、战术的术语表达准确;(3)熟知各种技术和战术的特点;(4)了解运用技术和战术训练的方法和过程;(5)具有即时分析、概括比赛的能力;(6)了解一些运动医学知识。要为一名合格的电视体育解说员最起码要懂得以上的体育知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解说员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向观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画面信息,也包括画面之外与比赛有联系的信息,还包括能引起观众共鸣和思考的各种认识和感情抒发。

另外,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掌握好解说的时机、音调的高低等,例如网球、台球在比赛进行时,此时就需有“无声胜有声”的境地,只是在每个球结束的间歇中进行有选择的解说、评论,而且音调较低;而在解说类似足球、篮球、拳击,在比赛过程中就需要解说员用较高的音调进行解说、评论,甚至引导、激发观众的观看热情。

从法学的角度看,解说员在介绍某个国家或运动员的背景资料时,要特别注意介绍的内容是否侵犯到其利益或权利,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解说员掌握必要的法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解说的具体表达中,还必须明确电视媒介的特点、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大众传播中的叙事风格、修辞风格等的形成和完善也需要解说员多方汲取营养。

四、体育解说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演讲功底

目前,我国现有10多亿电视观众,他们的文化层次不同,体育爱好也不同。在收看体育直播过程中,既有体育专家,又有热情的球迷,还有众多的普通观众。科技论文。从数量上讲,大多数观众是属于看“热闹”,他们希望主持人能为他们当好“导游”,引导他们会看比赛、看懂比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电视画面局限性的另一面,电视观众受到画面的制约,只能看到摄象机摄取的并经导演选样播出的画面。出全景时,人的图象小,观众看不清场上运动员是谁;出近景时,观众又看不到镜头以外的情况,如足球赛的无球跑动配合的情况,裁判及巡边员的执法手势,这就使得电视观众也就希望主持人能当好他们的“眼睛”,叙述并介绍他们没看到、没看清的比赛情况,也就是帮助观众看清比赛,看全比赛。上述电视转播的特点和多数观众的要求,就决定了我们的解说员必须具备一个演讲家的素质,具备一定的演讲功底,既要会说故事,又要能讲道理,也就是说在报道解说时要注意评述结合,评中有述,述中有评.

而什么是述呢?这就是叙述、介绍、解释和说明,需要重点叙述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比赛中精彩的场面,得分的高潮。如足球的射门得分、篮球的快攻扣篮,乒乓球的连续扣杀,排球的连续防反等。赛场气氛热烈,连观众也激动叫好,这时尽管观众已经看清,解说员也要热情地跟球叙述、介绍是谁传给谁,是谁怎么得的分,因为此时解说员已成为观众议论比赛、抒发情感的“喉舌”和代表,如果此时解说员冷言寡语,轻描淡写,就失去了电视这种家庭文化的交流感,失去观众的信任,观众会感到不对味、不解气、不提神、不高兴。

二、比赛中的盲点、疑点、难点及场上纠纷,如越位、三秒、边线、发球、风向等等,观众往往看不到裁判的手势,看不清运动员的动作,看不全运动员的位置,搞不清是怎么回事,这时解说员要想观众所想,急观众所急,成为观众的“耳目”,必须及时加以解释说明,否则会越看越糊涂,大失所望。

三、背景材料,如双方的身高、体重、年龄、特点、风格、成绩、球星教练的历史及裁判、场地,还有专家评价、趣闻轶事、赛前的心理战、舆论战等,叙述介绍这些好比是向观众发布“比赛指南”,现场与历史结合,深化新闻,增加趣味性,有助于观众理解比赛,看清看懂比赛,并可增加解说的深度和评论的可信度。

四、体育知识。解说员要结合比赛进程介绍比赛项目的历史演变,现行规则,风格流派,中国,亚洲和世界水平发展趋势,存在问题,项目对运动员各方面要求等等。要宣传好和普及好体育知识,提高观众的体育知识水平。在解说实践中背景材料和体育知识很难细分,运用时要注意“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的原则,要述中有味,饶之有趣,恰到好处,使述“立体化”。

所谓评,就是评论。对比赛的各个阶段,主要方面:或开局、或高潮、或相持、或低潮、或关键时刻、关键球、关键分,还有队员的发挥、场上换人、教练指挥、裁判热潮以及球队作风、赛场风气等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这种评不感而发,针对性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要杜绝空泛议论,罗嗦,评论员不是为了评而评,不是游离于叙述之外的评,而是紧密结合比赛进程的评论,评论要有叙述为基础,是为了深化解说,引导观众看懂比赛,看出“门道”,看出“趣味”,提高欣赏水平,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我们自己的解说水平。

现场体育转播是电视台的“拳头产品”,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但在解说员的实践中,仍存在不少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克服“个播化”影响,直播与录象播出的区别等等。述中有评,述评结合,两者兼顾作为体育解说员的工作方向,只要我们努力实践,注意总结,就一定能够得心应口,评述自如,至于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多述一点还是多评一点,多说一点还是少说一点,这要视不同项目而定,以达到评述得当、融会贯通、协调同一,恰到好处的境界。

总的说来,电视体育解说是一种令人“遗憾的易碎品”,说它遗憾,是因为它像电影那样,只要播出了,就如泼出去的水,再也无法回收修改了。说它易碎,是因为它同任何新闻一样,稍纵即逝,播出即过,成为历史。虽然昙花一现,但它美丽芳香,虽然体育转播难出佳作,全国新闻评论奖从未有此一项,但它拥有十多亿观众。如今电视离不开体育,体育也离不开电视,体育直播和体育解说,前途光明,重任在肩。

参考文献: [1]林如鹏:《新闻采访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叶子:《电视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4]阎玉:《中国广播电视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版。 [5]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胡志平:《新闻写作和创新智慧》,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7]陈寅:《新闻策划大道》,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3年版。 [8]李岩:《广播电视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曹璐:《解读电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版。 [10]孟群:《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11]闻闸:《播音主持训练280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版。 [12]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版。 [13]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版。 [14]宋世雄:《宋世雄自述——我的体育世界和荧屏春秋》,作家出版社,1997版。 [15]李强:《专业型解说电视直播体育比赛的解说原则》,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版

第三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二)有崇高的师德修养。要做到:

1、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积极工作,无私奉献。

2、能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

3、能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观念。

4、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5、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团结合作。能与家长、社会密切合作,共同育人。

(三)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教师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把课讲得“引人入胜”,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引发学生的智力活动。

(四)较强的业务能力。要做到:

1、熟悉所教学科的全套教材,能掌握教材体系,理解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有独立的备课能力。

2、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

3、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4、要掌握各种教学技能。

5、要具有科研能力。

6、有组织班集体,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

(五)具有良好的身心审美素质

1、身体素质:有强健的体魄,具备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担负起繁重、艰巨的工作,按时完成任务。

2、心理素质: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勇于进取,勤奋向上;面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情绪稳定,善于自解;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焕钟诮涣鳎薪锨康氖视。

3、审美修养: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对文艺、体育有广泛的情趣,能在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感受体验中追求美、认识美、鉴别美、创造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看法)

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研究报告和改革措施来看,普遍认为21世纪初叶的教师应具备下列素质:

一、较高的学历水平

韩国认为,21世纪的教师无论在其训练背景、素质还是专门性等方面,与今天的情景、情形都不同。韩国今后将通过继续教育,使许多中小学教师获得硕士 和 博士学位。

美国有些州要求高中教师必须持有教育硕士学位,有的州则要求今后小学教师也须具有硕士学位。华盛顿州要求到1992年,中小学教师申请更新教师证书时,须同时具有双硕士学位,即除持有文学、理学或者人文科学硕士外,还须持有教育硕士学位。

法国从1990年秋季开始,在综合大学里设立了两年制的“教师培训学院”,使培训后的小学教师达到普通大学“硕士”学位获得者的水平,中学教师达到普通大学“大学高级研究文凭”获得者的水平。

日本早在70年代就成立了“教育研究生院大学”今后计划通过这种形式逐步使中小学教师达到硕士水平。

二、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

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等。科学文化素质的各项内容在新形势下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说,“基础知识”原来主要指“读、写、算”等各专业所必需的知识,而新科技的发展则使“基础知识”有了新的内容。美国发表的《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的报告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基础已不仅是读、写、算,还包括通信技术,高超的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素养„„这些新基础是所有学生都必需的。”美国等国普遍要求中小学教师除了掌握一般的文化基础知识外,还要接受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

英国规定,要成为中小学合格教师,“必须经过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育证书和教育学士学位,只有持有这种证书的人,才有可能在中小学任教。无证书者,不论其专业水平如何,都不能当教师。”日本也要求所有中小学教师必须获取一定的教育科目学分,而且从教年级越低,对教育科目所占学分的比例要求越高。德国则规定未受到高等师范教育的人一律不得被聘为中小学教师。

三、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

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美国认为,应着重培养未来教师探讨知识的能力、态度、风格和方法,而不是一味的传播知识。认为未来教师必须具备下列基本能力:具体感受的能力、思维观察的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积极实践的能力。前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教师必须具备六种能力:教学能力、创造能力、知学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日本认为教师应具备五种能力: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指导能力、对学生强有力的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的能力、教育管理的能力、独立的自修能力。英国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是比较注重教师的应用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

许多国家提出,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掌握信息的能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具有“扩展能力”。所谓“扩展能力”是指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主要指信息处理能力(即吸取、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

四、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进入21世纪后,作为教师如果仅仅是某一学科的教学专家,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必须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全能型教师”和“完整型教师”。具体地说,“全能型教师”是指既会教学,又懂教育,也能进行科研的教师。至于什么是“完整型教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看法。前苏联认为“完整型教师”是指完整的、和谐发展的、有学问有教养的全面发展的教师。日本对“完整型教师”的要求侧重于职业道德方面,认为“完整型教师”应把工作看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对教师事业应具有献身精神。美国认为“完整型教师”既是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又是决策者。尽管各国对“完整型教师’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要求教师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全面发展则是共同的。

我国教师素质的状况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令人忧虑;实际工作能力也差,不能胜任和根本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占40%左右;教师的人员结构也不合理,老的、弱的、年轻的教师多,中年及男性教师少。此外,教师的师德水平普遍低下,一些教师对待学生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打、骂、罚。根据调查发现,在教学工作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师的学科知识不够,而是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马虎、教学技能不高,对学生缺乏感情,这说明教师的学术水平与他的教育教学并不完全成正比,教师的非学术性因素,已成为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这说明,教师素质如果单纯以某方面素质来衡量其整体素质是不科学、不实际的。教师素质应是知识、道德、个性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现实体现。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各方面素质状况与现代化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仍不小。教师应不断补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应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通才”;教师的师德、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素质必须提高,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一些地方学校的经验,提出几项具体工作建议,供参考。

(一)要切实提高领导者认识,把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工作作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

(二)地方和学校都应该结合教师的实际状况,制订提高教师素质的培养规划或实施方案。

(三)及时调整我国师范教育体系,改革各级师范教育的专业要求、课程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大力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培养适应未来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

(四)师资培养工作应适应在职教师的不同情况和发展需要,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进修活动。

(五)提高教师素质,经常的大量的活动是在学校通过教研、科研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进行的。学校校长在工作中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是对教师的使用、管理同培养提高都要重视,做到统筹兼顾。

二是对培养骨干教师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都要重视,做到相辅相成。

三是对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同培养中青年教师都要重视,做到互尊互爱、互帮互学。

四是对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都要重视,做到因人而宜,具体落实。

五是对师德教育同业务进修都要重视,做到有机结合。

六是对提高教师素质同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落实教师经济待遇都要重视,做到全面关心,相互促进。

(六)要重视落实教师的资格审定、职务聘任、业务考核、表彰奖励等项制度,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经济待遇的有关政策,吸引品学兼优的青年报考师范院校,调动广大在职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稳定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

关于教师素质的定义

(1)“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

(2)“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关于教师素质的结构

关于教师素质的结构,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

(1)“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

(2)“教师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智能、个性三方面的静态素质和协同性、系统性、事业性三方面的动态素质”。

(3)“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

(4)“教师素质结构体系是由思想品德、知识、智能(智力和能力)、身体四方面的素质组合而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5)教师的素质可分为三个结构层面:“一是生理素质结构层面,指体态、仪容等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生理条件。二是教师特有的气质与个性结构层面。三是教师特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由知识转化的多重能力结构,还包括思想、政治以及职业倾向等等”。

(6)“教师的素质结构是由动力系统─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系统─知识素质、能力系统─能力素质三个系统构成的结构模型”。

关于教师素质的内容

(一)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

具体内容可分以下三方面:

1、思想素质: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

2、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有政治理论的素养。

3、职业道德:

(1)对待教育事业:要把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品德。

(3)对待教师集体:要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和支持、顾全大局。

(4)对待自己:要学而不厌,勤于进取;为人师表,严于律已,严谨治学。

(二)教师的知识素质

1、教师的知识结构: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古今中外科学的思想理论,如系统论、进化论等。

(2)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专业前沿知识。

(3)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师知识结构的特点:

有人指出,教师的素质结构应围绕学科目标来建造。在数量上,要远远超过教科书的知识含量;在分布上,理论性、基础性的部分密度要大些;在排列上,有序度、系统性要大些。还有人指出,教师的知识一定要处于不断的发展和调整中,以适应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最好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

(三)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是由三个能力层次构成的有机组合系统。第一个层次是认知能力,第二个层次为应有能力,由自学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自我修养能力等构成;第三个层次是实践能力。

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有下面几种:

(1)教学能力:第一类是对教学对象(学生)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第二类是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第三类是教师自我调控的能力。

(2)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思想教育的能力:

(5)交往能力:

(6)教育科研能力:

(四)教师的心理素质(非认知因素方面)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有意志、兴趣、情感、性格、需要等方面。 (五)教师的身体素质

大家认为,教师的工作特点需要教师精力充沛、体质健壮、反应敏捷、身心健康。

(六)教师的外在素质

一般指教师的风度仪表,它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

(七)教师的技能素质

请参阅郭友主编的《教师教学技能》

(八)教师的群体素质

请参阅张承芬主编的《教师素质学》

关于教师素质的评价

目前的实际工作中,教师素质的评价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职称评定和教师考核中,它往往只占教师整体评价中很小的一部分,方法也不很科学。有人指出,现在的教师素质评价工作的现状是:重工作轻素质,重教学轻其它;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定性轻定量;重他评轻自评;重按传统教师观进行评价,轻按现代教师观进行评价。

许多人就教师素质评价的原则提出各自的意见。有人指出:教师评价应遵照行为和素质、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定性和定量、评价和测量、他评和自评、单项和综合六结合的原则。

评价的首要问题在于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在《教师评估手册》里已有详细的归纳。

关于评价的途径

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条:

(1)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效果,如学生的成绩等。

(2)根据专家、领导、同事和学生评定意见。

(3)教师自评。

(4)通过对教师的考试。

关于评价的技术手段

在吕文硕主编的《现代教师素质》一书中有介绍,包括信息收集法、确立评价标准法、定量分析技术等。

教师素质研究的一些新动向

从单纯的素质研究转向对教师素质与教师行为、工作成效的相关性的研究;从以对教师的智力因素的研究为主转向以对教师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为主;从对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素质的研究转向对现代教育模式下教师素质的研究;从对教师素质内容的研究转向以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和培养的研究。另外,有人还借鉴其它学科的理论来研究教师素质问题,如应用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来分析教师的角色意识、角色技能。

第四篇:论中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13生物行知班

李佳琪

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在中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是至关重要的中坚力量。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其身上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既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有关系到中学生知识水平及道德水平的双重发展。 社会不仅需要人掌握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智力和能力水平,需要人具备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而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个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阶段,他们不象小学生不具备自我思考能力模仿居多,也不象大学生能够充分独立进行思考,他们是处于二者混合状态的综合体,正处于二者过渡的重要阶段,思想独立能力开始萌发,自尊心的需求逐渐增强,其人格的发展完善还需要有来自教师正确的引导;中学生又处在一个知识水平大幅增长阶段,他们乐于广泛吸取知识、对生活有着极大的兴趣,知识框架与自身能力开始发展趋于成熟,他们了解的知识也许很多但难免理解不够深入,他们还需要有人辅助他们对已有知识进行一定的整理或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发现;中学生的思想正处于一个逐步稳定的阶段,他们对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开始关心,思考自身生存的意义与价值。总之,中学生是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他们稳定的素质也就在这个

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正是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对其教学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中学教师又需要在教学进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由此就产生了对中学教师素质的一些特殊要求。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而中学阶段主要为造就具有完美人格和创造未来能力的人才打基础。为了使中学教师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合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就必然会对未来中学教师的素质产生较为全面更为广泛的要求,也是中学教师应该达到的例如教师的人格、职业观价值观、发展意识等多个方面的素质要求。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高尚的人格素养是其必须具备的。教师的人格历来受到家长、学校、及社会的重视,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养成,这就需要中学教师们具备更高的人格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表现出真正的热爱,对学生人格的发展积极关注满怀热情,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影响其学生人格发展,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创造者,未来社会的支撑力量。因此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必须有积极进取的职业观。中学教师不但是一个需要有奉献精神的光荣的职业,而且更是一门充满了科学与艺术探究的职业。从古至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是充满尊重的。人们赋予教师充分的荣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这一职业也难免充满艰辛与奉献的。作为一名教师甘心做出牺牲的同时,更应该在内心充满职业自豪感,把教师当做一份令人激动自豪的事业。中学教师确实需要有奉献精神,但更需要科学精神与艺术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但对学

生知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而且在事业的追求中使自身的人格、知识和能力都不断得到升华。只有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社会,成功与失败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即便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难免出现众多预料之外的问题与挑战,难免受到挫折的影响,所以中学教师要有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在竞争中,我们都将会面临暂时失败的局面,比如,在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方法不能得到学生或学校的理解以及其它不尽如人意的事等等,遇到这些情况,自身的心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就。优秀的中学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能够较好地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教师能保持自己平和的心理和愉悦的心境,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才可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并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担负着为现今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对作为优秀的中学教师必须具有发展进步意识。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在中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对此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并把它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有发展意识的教师,必然能自觉地进行终生学习,使得自身的知识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始终保持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在观念上乐于学习和接受改革与变化,能认真地研究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尊重不同意

见,使自己始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具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教师,才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才会由衷地欣赏学生的创造性,并在学科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教育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教师,今天的师范生们有一大批将成为未来教育中的骨干教师,但是正确的教育观念的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现在的我们就应该重视起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努力成为为未来的教育中优秀的师资力量,为祖国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论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作者:侯成清来源:上传时间:2013-11-28

幼儿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认为:幼儿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因为它是基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认清自己的社会作用、职责、劳动特点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同时还应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社会使命。衡量一个幼儿教师是否称职的标准,就是看其综合素质是否全面和过硬。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以德为现的模范

1.深化职业理解和认识,做合格的幼儿启蒙者

幼儿教师不仅要成为人类文化传播的奠基者,而且要做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启蒙者。教师的作用不仅要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教育孩子们,把他们打造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以幼儿为本的职业操守和师德为先的高尚品格,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进取态度。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作为启蒙教师,应该按照教育目标并结合幼儿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有步骤、有计划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经过精心选择、创造和加工,将它们变为教育因素,为幼儿的成长服务,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

2.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先立德后立业。没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就难以胜任幼儿教师的光荣使命。虽然幼教工作注定要全身心地奉献,而且会异常艰辛,但是,真正爱孩子的人会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并获得幸福和愉悦。

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提出了特别要求,并明确指出,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因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

迅速、可塑性大、同时易受伤害的幼儿。这就更要求从业者师德高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热爱本职工作是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献身幼教事业不是仅凭三分钟热度,而是要真正热爱幼儿,时时以幼儿为本,给予幼儿精心的呵护和教育培养。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师德的具体体现。

3.理解孩子、爱孩子是做好幼儿教师的前提

冰心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一名幼教工作者只有从心灵深处爱孩子,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只有把事业当作生命,我们才会去敬畏她的崇高,只有把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我们才会去用心呵护。爱孩子应是我们每个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美德,理解孩子则是爱的基石。幼儿园孩子年龄小,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孩子在一日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以及学习、游戏都要幼儿教师来照管,孩子的饥饱、冷暖、生病护理、行为习惯的培养,都需要幼儿教师饱含爱心地去做。幼儿园工作看起来很平凡和琐碎,但是每件事做好的确不容易,幼儿教师只有把爱心放在第一位,才能够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处处为孩子着想。幼儿教师只有怀着像母亲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热情和爱心,才能够更好地去关心、体贴、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性地做好幼教工作。树立幼儿为本的意识,切实提高业务能力

1.做幼儿健康安全的保护者

近些年来,小学和幼儿园伤害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桩桩事件让我们悲痛和愤慨!特别是发生在一些幼儿园的虐童事件,让我们心痛,但更多的是不理解: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怎么能下得了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天使般的高尚情操、母亲般的舔犊之情、卫士般的责任之心一样都不可或缺。怎样保护这些稚嫩和柔弱的孩子,成了每一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就是,进一步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这些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未来,还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成为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

者。在与幼儿的共同生活中,让他们感觉到父母般的慈爱,让他们始终处在放松和愉悦的氛围里,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幼儿身体的发展特点,力求做到保护幼儿身体不受损伤,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2.努力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积极做好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为幼儿创造优美的环境和温馨的成长氛围。科学合理地策划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遵循幼儿成长的规律,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组织幼儿进行合理锻炼,使他们具有健康的身体。用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方式给幼儿传播科学知识,寓教于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之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幼儿教师要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社会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传授给幼儿,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表现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尊敬师长、热爱劳动的美德。组织各种活动让幼儿用不同形式来表达生活中的美。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以自身的知识才能、品德和智慧,利用各个生活环节随机向幼儿进行教育,不断提高孩子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在他们心里埋下智慧的种子,开垦他们心里高尚道德情感的绿洲。

幼儿教师除了有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外,还应树立谦虚严谨和终身学习的态度,要学会沟通与合作,要多向老同志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学习,从他们积累的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学习也是一种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幼教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掌握国内外学前教育的改革经验和发展趋势。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认真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研究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逐步提高对幼儿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幼儿教师还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

文化素养,在探索中积累,在实践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豪情满怀地献身于培养祖国未来主人的光荣事业,用真挚的大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馆消防安全评估下一篇:通用大专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