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教学工作总结

2023-01-15

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自身的成长方向,一步步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儿科护理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儿科护理教学工作总结

儿科护理学教学总结

活泼、可爱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华名族的希望。儿童是稚嫩的小苗,只有精心呵护和用爱来浇灌才会茁壮成长。父母们希望孩子能健康聪明,但对于如何养育小儿、如何防治小儿疾病所知甚少。作为儿科护士,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本学期作科护理教师的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们去了解护理对象,掌握更多的儿科护理知识来帮助家长更好地护理小儿。

我所教的学生主要为中专生所以我将力求突出“三基五性”(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基本原则。本学期这门学科我主要采取的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方法,基于现实,并与学生为中心、是现阶段科学而行之有效的一套教育方式。它具有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特点。同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截然不同。

我本学期所讲授的这门课为五篇,分别是:①儿科护理学导论、②新生儿与新生疾病患儿的护理、③小儿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④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⑤全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其中,以第

一、

二、四篇(即儿科护理学导论、新生儿与新生疾病患儿的护理、各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为重点掌握内容。

根据我所教授学生的整体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划分为五大板块互动学习。分别是:

预习项目:结合我在医院工作的实际经验,为学生提供典型病例剖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

学习项目:以学习目标作为开端,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方面对本长知识尽心归类,便于学生把握重点。

实践项目:不同于传统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的问题,通过编排技能训练、综合性实训和角色体验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及参与的态度。

拓展项目:对前沿性知识进行补充,让学生在学习主要知识之余,培养猎取新知识的能力与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复习项目:一重点串联的形式,将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回顾,以便于学生更系统和明确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我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有所进步。总体来说,我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互动较好,是比较受学生欢迎和成功的。

第二篇:儿科护理理论教学大纲@南华

绪论及生长发育

1、教学内容:

(1)儿科护理学的内容和范围,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2)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体格生长与发育,认知发展。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各年龄阶段的划分,举例说明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和异常。

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内容和范围,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了解:认知发展顺序、生长发育的规律。

儿童保健与喂养

1、教学内容:

(1)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 (2)预防接种;

(3)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4)婴儿喂养。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接种的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方法,运用计划免疫的具体措施。

掌握;婴幼儿期的保健重点及具体措施,列举学龄前期、学龄期以及青春期常见的健康问题,

教育家长如何对待有特殊行为问题的儿童,应用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情况给小儿做营养和喂养指导,应用所学知识给小儿制作食品。

了解:新生儿家庭访视的时间、内容、并列举健康指导内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小儿对能量的五方面的需要,。

住院儿童的护理

1、教学内容

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住院小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小儿健康评估的特点、小儿用药特点及护理。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小儿药物的选择特点,应用小儿药物计算方法计算小儿药物剂量。 掌握:住院小儿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了解: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小儿健康评估的特点。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一)新生儿与早产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未成熟儿的标准及有关概念; (2)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 (3)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早产儿的特点及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掌握:新生儿、未成熟儿的标准及有关概念。

(二)新生儿呼吸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复苏及护理; (2)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新生儿肺炎和肺透明膜病的护理计划;

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复苏步骤,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3)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新生儿黄疸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四)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2)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4)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护理

(6)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发病机制; (7)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8)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护理,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掌握: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新生儿胃食道反流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发病机制,

营养不良及小儿肥胖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营养不良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 (3)小儿肥胖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小儿肥胖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对肥胖儿制定护理计划,应用护理程序对营养不良患儿制定护理计划。 掌握: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小儿肥胖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婴幼儿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特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维生素D来源和生理作用;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3)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手足抽搦症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急救措施,合理应用维生素D的制剂,并给家长作指导

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制定一份佝偻病的护理计划,手足抽搦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及生理作用。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一)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婴儿腹泻的护理计划。

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液体疗法;

(4)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液体疗法; (5)小儿液体疗法的护理特点。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脱水的程度(轻、中、重度)及性质(等渗、低渗、高渗),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的表现及程度,并能制定补液方案。 掌握:小儿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小儿肺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3)几种不同病因所致肺炎的特点;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肺炎常见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因、分类及几种不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血流动力学及其分型、临床表现; (3)临床常见的几型先天性心脏病; (4)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

(5)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6)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7)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8)心衰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心衰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

掌握:临床常见的几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区别。

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血流动力学及其分型、临床表现,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泌尿解剖生理特点;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了解:小儿泌尿解剖生理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和病理。

(二)肾病综合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肾病综合症及肾衰的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肾衰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3)其他几种常见贫血疾病的比较及护理。

(4)IT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5)ITP的护理。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ITP的护理。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IT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化脑的护理评价、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和护理措施; (3)病脑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病脑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5)小儿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化脑和病脑的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小儿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掌握:化脑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病脑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化脑的病因、发病机制,病脑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2)小儿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其他出诊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

(4)小儿水痘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5)乙脑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小儿麻疹的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小儿水痘的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麻疹及其他出诊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小儿水痘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了解:传染并患儿的一般护理,小儿麻疹及其他出诊性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乙脑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二)结核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小儿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及预防和治疗原则; (2)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掌握:结核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了解:小儿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急症患儿的护理

1、教学内容:

(1)常见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常见中毒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3)小儿惊厥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小儿惊厥的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 (5)心跳呼吸骤停的评估、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6)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教学目的:

熟练掌握: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常见中毒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措施,小儿惊厥及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诊断、现场急救措施及复苏后的护理措施。

掌握:小儿惊厥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心跳呼吸骤停的评估、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了解:常见中毒的原因,

第三篇:11《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附件1: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 分 数:4 学 时 数:64 适用专业:护理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 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 学科。儿童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儿科护理学自始 至终贯穿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儿科护理学》是建立 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任务是 通过学习儿科疾病及其护理,从身体——心理——社 会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真正体现以人 为本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

贫血

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

的护理

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3.了解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

一、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第二节 儿童年龄分期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 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4.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相关理论

5.了解小儿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及其干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影响生长发育因素

第二节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二、出生至青春期前体格生长规律

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各系统发育

一、骨骼发育

二、牙齿发育

第三章 儿童保健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期及婴幼期小儿的保健要点

2.掌握预防接种的免疫方式、注意事项

3.熟悉常见生物制品(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麻

疹减毒活疫苗、百白破、 流脑、乙肝疫苗)的特点及 接种方法 4.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游戏的特点及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预防接种的免疫方式、注意事项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特点及保健

一、胎儿特点及保健

二、新生儿特点及保健

三、婴儿特点及保健

四、幼儿特点及保健

五、学龄前特点及保健

六、学龄期特点及保健

七、青春期特点及保健

第五节 计划免疫

一、免疫方式及常用制剂

二、免疫程序

三、预防接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四、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第四章 儿童营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对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2.掌握按照体重、热卡计算牛奶配方的方法并能指导 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

3.掌握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及方法

4.熟悉母乳喂养的优点并能指导母亲正确进行母乳 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按照体重、热卡计算牛奶配方的方法并能指导 母亲进行正确的人工喂养

2.掌握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及方法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能力与营养素的需要

一、能量的需要

二、营养素的需要

第二节 儿童喂养与膳食安排

一、婴儿喂养

二、幼儿膳食安排

三、学龄前儿童膳食安排

四、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膳食安排

第五章 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时期小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重点

2.熟悉小儿用药特点 3.熟悉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抗生素、退热药、镇静

止痉药、止咳平喘药、泻 药和止泻药、肾上腺皮质

激素)

4.了解药物剂量计算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各时期小儿对住院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重点 2.熟悉小儿用药特点

3.熟悉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抗生素、退热药、镇静

止痉药、止咳平喘药、泻 药和止泻药、肾上腺皮质激 素)

三、教学时数 1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三节 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各年龄阶段患儿对疾病的认识

二、患儿对住院的反应及护理

第八节 儿童用药特点及护理

一、儿童用药特点

二、儿童药物选择及护理

三、儿童药物剂量计算

四、儿童给药方法

第十节 儿科护理技术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方法及相关的概念、新生儿的几种

殊生理状态、早产儿护理重点(体温、呼吸、喂养、

感染)

2.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4.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5.熟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分度、治疗要

点及护理

6.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及护理

7.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治疗要点及护理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方法及相关的概念、新生儿的几种

特殊生理状态、早产儿护理重点(体温、呼吸、喂养、

感染)

2.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 3.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4.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

二、正常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

第六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第十节 新生儿黄疸 第十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

第十三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及护理措施

2.掌握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护理要点、急救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及护理措施

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护理要点、急救措施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二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营养性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腹泻的护理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3.了解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4.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5.学会液体疗法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腹泻的护理

2.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4.学会液体疗法的计算

三、教学时数 8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四节 婴幼儿腹泻

第九节 儿童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肺炎的护理

2.熟悉小儿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熟悉小儿肺炎的主要合并症的表现及处理 4.了解小儿肺炎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5.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肺炎的护理

2.熟悉小儿肺炎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 3.熟悉小儿肺炎的主要合并症的表现及处理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四节 肺炎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

2.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3.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 2.熟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治疗要点及护理

2.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 护理 3.了解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治疗要点及护理 2.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 护理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肾病综合症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2.熟悉两种营养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

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造血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

一、概述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三、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重点、

不同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 2.了解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重点、不

同脑膜炎脑脊液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6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

第十四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分类及散发性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护 理

2.掌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儿童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酮症酸中毒的监 护过程;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胰岛素 3.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分类及散发性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护

2.掌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儿童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酮症酸中毒的监 护过程;指导患儿及家属正确使用胰岛素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症

第五节 儿童糖尿病

第十五章 免疫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对风湿热患儿的休息安排和健康教育;儿童类风

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要点

2.熟悉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

3.了解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 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4.了解小儿免疫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对风湿热患儿的休息安排和健康教育;儿童类风

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护理要点

2.熟悉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及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 现、治疗要点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四节 风湿热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

第七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

第十六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遗传的定义,遗传病的种类及各类特点

2.熟悉21-三体综合症、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的 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要点

3.了解21-三体综合症、糖原累积病、苯丙酮尿症的病 因与发病机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遗传的定义,遗传病的种类及各类特点

三、教学时数 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二节 21-三体综合症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第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与其它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要点、麻疹的护理要点

2.掌握典型水痘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护理 3.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标准及临床意义;常用

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

4.熟悉原发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护

理要点

5.了解麻疹、水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麻疹与其它出疹性疾病的鉴别 要点、麻疹的护理要点

2.掌握典型水痘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护理

3.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标准及临床意义;常用抗 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教学时数 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感染

一、麻疹

第三节 结核病

一、概述

二、原发型肺结核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崔炎.《儿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年11月

[2] 肖红玲.《儿科护理学》第二版.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

六、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采用期末集中闭卷考试。理论考试成绩为

70%, 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 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 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 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20%,包括儿 科护理技术(头皮静脉注射,喂药方法、用药计算)、 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 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撰写体检报告、学 习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

七、其他说明

1.本大纲教学内容除规定要掌握和熟悉外,其他内容要 学生了解。

2.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不一定都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 允许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教学顺序上也可以 进行适当的调动。但必须保持课程的基本体系。

大纲执笔人:赵莉娟

大纲审定人:

第四篇:浅谈“情商”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的运用

陈 清

(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浙江 永康 321300)

摘要:本文从情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教师应重塑教师形象,整合学科价值,创设课堂氛围,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强化临床见习等来激发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情商;中职护生;儿科护理教学

情商是情感智力商数的简称,是个人具有的对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识别与控制,并能利用此信息指导其思维和行动的一种社会智慧[1]。“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即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如何识别护生的情绪,敏感地感受到护生的需求与欲望,进而调控自己以更好激发护生的学习本学科的兴趣、激情。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重塑教师形象,整合学科价值,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通过模拟或创设情境,有效更新教学方法、手段促使护生提高学习儿科护理学的主观能动性。 1 重塑教师形象,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作为一线的中职护理教育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认识客体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习过程中的顾问[2]。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护生主体性,倾听并理解护生的观点,使自己和护生都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共同进行探讨,使自己成为护生的合作伙伴,从而与护生建立平等的课堂协作关系,使课堂成为师生知识共享、情感共鸣的场所。其次,要尊重护生的个体性,落实尊重理念,规范教育教学评价。对护生的评价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护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对护生现时阶段具体状况的价值判断,使护生明白他们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更能够促进护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更积极地参与和教师的互动活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中职教师还要时刻记住“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重构,以更好的适应护生;更要注意通过和护生的交往,广泛地从护生那里吸收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知识,使自己免于被时代淘汰。总之,教师要理解、包容和适应护生的文化,重塑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建构起新型的和谐的中职师生关系,从而促成中职护理教育目标的实现。 2 整合学科价值,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护生学习兴趣应该使护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医学,通过儿科护理学的学习,护生可以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疾病的防治以及保健知识。为此笔者十分注意儿科护理学绪论课的讲授,在备课时广泛收集资料,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讲课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联系实际,让护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从自己身上学习儿科护理学知识。(2)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引导护生理解小儿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并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发展前景。(3)此外,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便于护生对周围的朋友等宣传如何保障儿童健康的知识等,以促使护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护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动机。 3 创造课堂氛围,调动学习激情

轻松、乐观、愉快的情绪可使人心情平静、精力集中、思维敏捷。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创造直接影响到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引用俗语、顺口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中职护生的学习激情,使护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记忆。如,小儿的运动发育的内容非常烦琐,可引用“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顺口溜来概括小儿大运动的发育,既简单明了,也便于护生记忆。也可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不同的角色扮演,让护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来调动护生的激情。如“呕吐患儿护理”,由护生分别扮演患儿、患儿家属、护士,在适当的教具及环境下,对患儿的呕吐症状进行护理评估、护理操作、语言态度等进行表演,其他护生当观众,对角色扮演的效果给予评价,最后教师评价,对不足之处给予矫正,好的予以表扬、肯定。 4 更新教学方法、手段,使护生乐于学习

4.1纵向联系教学 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纵向知识的联系,引导中职护生对新旧知识的迁移,使中职护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内容。如,在讲述新生儿护理时,可先布置护生课前复习解剖学中前囟、后囟形状、位置、闭合时间及结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易于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从而温故而知新,树立能学好儿科护理学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4.2横向比较教学 儿科护理学与其他专科护理学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比较学习,辨别异同,知识要点更加清楚,知识由难到易,既易于理解,又消除护生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小儿液体疗法是儿科护理学教学的难点,在本节内容介绍时.我布置护生与外科护理学中的液体疗法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共同点是补液的原则和补液方法,不同点是补液量的计算,补液效果的观察等。

4.3多媒体教学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模拟课件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直观的实践观摩,这对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如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脏的畸形,使用多媒体教学,护生直观地看到先天性心脏病病患儿心脏畸形、血流动力学变化,症状等的图像和动画,大量的信息,快速地画面切换,清晰生动的板书,吸引了护生眼球,静态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难懂的内容易于理解,听课的效果提高了,同时也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5 强化临床见习,激发主观能动性

培养护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可将实际案例与日常讨论相结合,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激发师生教与学的互动热情[3]。如开展PBL教学——“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护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将中职儿科护理见习作为PBL教学改革案例,反哺基础知识教学,能帮助不同层次的护生巩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又如开展模拟教学——由护生扮演“模拟病人”,或由少数志愿者充当“标准化病人”,护生则以“护士”角色出现,先由“护士”向“模拟病人”询问病史和体检,并提供相关的检查结果,然后模拟护士给出相关的诊断处理意见,由教师和护生指出不足。在临床见习中,以带教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和从病房选择病人采集病史相结合的方法,既解决了病种单一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效地实现了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Mc Gaghil1e We.Perspectives on Medical admission[J].Acad Med,1990,65:136~139.

[2]王会凯.教师在重塑大学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3):54~56. [3]田廷科.中职卫校强化临床实习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74~75.

第五篇: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级的两个护理专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班(80名)与对照班(75名),其中对照班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常规讲授法,而实验班则采取PBL教学法。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测评,对比分析考核与测评结果。结果:实验班学生所得理论知识成绩与综合能力评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更好,同时综合能力更强,值得借鉴。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教学;PBL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325-01

儿科护理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而临床见习属于医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旨在促使在校学生到医学观摩、学习及实践等,以此弥补他们在学校中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也能初步为学生培养临床思维[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作为主导,以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从而以问题为基础,围绕其展开相关学习与实践,包括查阅资料、思维、推理及讨论等。为了进一步分析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级的两个护理专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班(80名)与对照班(75名),其中对照班:男生15名、女生60名;年龄16~22岁,均值18.6±1.1岁。实验班:男生18名、女生62名;年龄16~22岁,均值18.9±1.2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班学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采取传统讲授法处理,而实验班学生则采取PBL教学法处理,具体方法如下:在每次授课之前,教师应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比如播放电视录像、去临床见习实际案例、提供典型病例等方式引出不同的疾病存有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预习,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与知识,同时准备好讨论发言稿等。在具体的授课环节,可将学生以8~10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将学生作为主体,加强授课内容的讨论与分析,直到找出问题答案。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给予引导,加强重难点的精讲与点拨等,最后对讨论、发言等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保障学生能获取准确的答案。

1.3 观察指标

两组学生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测评,对比分析考核与测评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行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实验班学生所得理论知识成绩与综合能力评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儿科护理学教学不仅要加强理论教学,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而当前教学中应将学生作为主体,而教师作为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他们临床实践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2个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班学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给予传统讲授法,而实验班学生在采取PBL教学法处理,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理论知识成绩与综合能力评分上皆明显高于对照班,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即使部分研究中理论知识成绩在传统讲授法与PBL教学法中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综合能力评价上两种教学方法差异性显著(P<0.05)。

总的来说,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如下一些优势:第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方法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教学中心,将以往的教学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与研讨为主,同时将以往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整个教学,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以及教学课堂内外的讨论与分析等,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加灵活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发散思维,主动学习及解决问题[2]。第二,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PBL教学法,并非学生单纯进行问题解答,也不是简单背诵书本知识与重复书本内容,而是要求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学习,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拓宽其知识面。比如他们要围绕问题查阅相关知识、回忆以往知识、独立思考教学内容,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演变等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作出护理诊断。第三,能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护理的对象是人,而儿科护理对象则比较特殊,这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语言与动作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患儿服务。PBL教学法中学生通过合作、发言、讨论等方式,使得自身语言与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提高了自信心,必然对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3]。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取得更高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更好,同时综合能力更强,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颖,贺加.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09(6):806-808.

[2] 梁文丽,陈垦,旷焱平等.混合式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105-107.

[3] 胡志辉.PBL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76-7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二年级下布置暑假作业下一篇:二十四节气秋分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