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2023-03-14

第一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学习

一、设计有趣的教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入手。例如,教学《丰碑》时,我针对文中“将军见„老战士‟被冻死时”这一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并设计课本剧。这样,学生通过读,编,演,体会到了文中的感人场面和“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又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时,我针对文章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并围绕课文发挥想象编写一段“导游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导游实习竞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

二、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改革以往的那种“接受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应在课堂中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时做法如下。 1.科学合理地分组。

首先,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搭配,四人为一小组。

2.科学合理地分工。

让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除小组长外,还要选出一个记录员、一个汇报员、一个督促员,以组成一个“小学习团”。

3.加强对学习小组成员的培养。

培训小组成员时,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1)组织小组成员制订适合自己小组的学习制度;(2)教师对小组成员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如对小组长,应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学习活动,怎样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怎样去鼓励同学,培养他们“领头羊”的能力等;(3)以班级为单位,每周评一个优秀合作小组并授予“优秀合作小组”的荣誉等,以示鼓励。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多元化评价

鼓励性评价是培养人“自信”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运用鼓励性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等。鼓励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采取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

总之,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中语二班 丁小云

试谈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滩头中学

丁小云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现代以来国际上诸多心理学派和教育学派所共同认识并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它同时也对许多教学模式产生过巨大影响并成为其理论内核。在国内,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各种研究中,人们对其理论研究比较多,而对其与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还太少。如果我们不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论迁移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那么再先进的理念也只能是一种空话。因此,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操作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针对这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有:

一、重视自主行为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在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他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吸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吸向老师质疑、请教,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从这一点出发,我先从道理上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参与的过程”,更注重的是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多给与鼓励和肯定。给学生看的条件,给学生想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创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只要学生能够读懂的就不再去讲,只要学生能够领悟的就不再去分析,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根据提示确定了学习目标,并选择了每己喜欢的段落作重点学习、赏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畅所欲言,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效果比老师讲给他们要好许多倍。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注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例如,每节课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制度,利用课前五分钟,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提高学生的素养,设置了“海阔天空”“课文质疑”“开心一刻”“佳作赏析”“心灵寄语”等内容,学生轮流来讲。

二、开展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集体教学虽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小组活动作为一种补充,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具有显著的优势。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个人家庭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可以彼此取长补短。同时,小组交流与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等分成学习小组,每组四人。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程序为:首先是任务定向,教师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学生加以选择、接纳;其次是组内交往,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往,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宜过多: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通过竞争得到共同提高,分享成功快乐。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利用手中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结合提示、注释、练习展开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如有疑难问题,还可以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时,也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收集”桥“的资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分工合作,收集的资料大大增加了,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对于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还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辩论赛活动,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本能的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当他遇到困惑或矛盾的情况时,这种心理倾向会更强烈。少年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会本能的对一切新奇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贵的动力和心理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指导他们如何提问、如何收集资料、教给他们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形成善于听取各种不

同建议以及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

结合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和设想提出来。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意识,没有积极的思考,很难想象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自己去探究文章并提出问题还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到示范性,给学生以“方法的示范”“思维的示范”设问注意环环相扣,先后有序,体现教学环节。如教学《背影》一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文中几处写到背影?(2)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次?找出这一段,并体会其语言表达。(3)文中没提到背影的段落写了什么?(4)如果把

2、

3、4节去掉如何?这样,运用这些问题体现出了本文响教学环节,教师由一个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示范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自主式的创新学习时,也可以引寻学生对教材进行以下探索:欣赏课文的一个最佳处,提出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引入与此文写法相同(或相反)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文章中有哪些空白是可以展开想象的,此文所用材料可否增一个或减一个、换一个等等。我们还可以结合传统教法,自己设计一些问题和环节让学生多想、多说、多交流,这也是很好的探究。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为“我”买书的过程文中没有提及,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像空间。我让学生分组交流对买书过程的看法,并推荐学生表演"阿长买书"的过程。于是不识字的阿长在学生的想象中活了起来,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买书的艰辛过程,更加深了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当我们真正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语文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定会呈现出鲜活生动、扎实高效的喜人局面。

第三篇: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合作能力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与社会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培训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班集体与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关键词:职业培训;合作能力;综合素质

21世纪即将来临,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未来社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将变得更加重要。所以在对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职业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意义

(一)合作能力是人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职业教育的对象,基本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人,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合作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他们将来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努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合作能力,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社会大环境中。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总是乐于同别人交往,在与别人交往时充分表现出信任、友爱、尊重。对其所归属的正当集体总是关心爱护,有一种休戚与共的感情,必要时能放弃个人的某种愿望以谋求集体的幸福。相反,那些人际关系恶劣,不具备与人合作能力的人,或者与集体格格不入,厌倦与人交往,没有友情,喜欢孤独;或者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与短处,或者无端地猜疑、憎恨和欺侮别人,或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社会公德,经常侵犯他人和社会利益,或狂妄自大,目无法纪,一意孤行,甚至与社会规范相抵触,我行我素,这就削弱以至破坏了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严重的不健康心理,进而无法调节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和人际关系,甚至无法适应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给本人和他人造成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培养学生较强的合作能力,在适应社会的前提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主动与周围环境中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使自己在生活上、事业上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给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能力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社会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在育人方面要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与人合作,与自然协调。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有效服务,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适应现在,适应未来。可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刻不容缓。合作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自我,能尊重与关心别人。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骄傲与自卑、懦弱与蛮横、主观与盲从交错的复杂心理。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无法正常与人沟通,缺乏与人合作能力,处于被动无助的窘况之下。这对人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2.对人的意见、观点、做法能采取正确的态度。每个人在生活、工作、

学习成长的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关心,更需要与人合作,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因此在与人相处时,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听取采纳合理建议,即使他人的意见不够正确,也不应横加指责,应学会用委婉的语气加以说服,使人易于接受,这正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3.学会忍耐、宽容、谦虚、礼让,这是做人的美德,在合作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较强合作能力的人,能经常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加以赞赏;能了解他人的困难,并给予热情的帮助;能倾听他人的正确见解,并加以采纳;能做到襟怀坦白、大公无私;在关键时刻能表现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具有崇高理想与信念,这是增强人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人际关系上,不计较个人恩怨,不考虑个人得失,团结他人,乐于助人。使他人在这种精神感召下,真诚相待,将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加深和发展下去,所以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作能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国内外有关调查显示,一个人专业能力只占成功诸因素的15%~20%,其余80%~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大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合作能力的高低。合作能力较强的人,能自然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使之加深与发展。培养、锻炼合作能力,不必刻意创造条件,只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能力在事业成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把它作为一种在未来社会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本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研究、探索、实践,并在短时间内产生明显的效果。提高合作能力,搞好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每个团体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使每个正常人健康合理的心理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从而产生开朗、乐观的情绪,对生活更加热爱,充满信心,提高适应能力,增强竞争信念,也使整个杜会保持一种稳定、融洽的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其次,它能提高社会生活的效率。人们互相理解,协调一致,就能在一起工作时产生最佳配合,调节劳动态度,从而增进活动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个性。人们在交往中产生广泛的接触,就能捕捉筛选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有价值有意义的新信息,更新知识的贮存,改进思维方式,变革过时的陈旧观念,使自己的性格更加开放,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客观需求。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它不单是指导就业,更重要的是指导人生,因为它在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他人,充分认识自己,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增强合作能力,是职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合作能力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健康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培养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信息交流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活动除传授知识、反馈信息外,师生间积极的感情交流,可以提高知识的传递质量;师生关系也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和学习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诱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生

间相互尊重,情感融洽,心理相容,相互依赖,彼此真诚相待,就会在教育过程中起到强烈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行为上协调一致,就便于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与人合作的常识、建立人际关系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

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关系,对个人的社会能力、应变能力、信息的捕捉能力和收集能力、及时做出相应对策并付诸行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与人交往时,不仅是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高科技产品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对人的自身能力与修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职业培训必须抓住时机,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从一点一滴入手,使学生养成勤勉、敬业、守纪、公正等良好的素质和行为习惯,学会遵从集体,随和大度,会协调,善商量,培养乐于采纳别人的正确建议和适当纠正自己错误观点的能力,为在实践中锻炼合作能力奠定素质基础。

应使学生明白,人与人要合情合理地交往,每个人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欲望与行为限制在不妨碍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合理范围之内,在不断修正自身言行的过程中,从思想上、言行上完善自己,从学识上充实自己,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自己,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在与人相处中,就不会在他人的吹捧奉承面前忘乎所以,也不会因别人的贬低、歧视而自暴自弃,更不会因为别人的冷落拒绝而垂头丧气。尽可能使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趋近,就容易产生一种有利于双方关系积极发展的趋势。因此,应尽可能努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修养:

1.能经常发现他人的优点。“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真诚的称道,会给人带来愉悦,便于合作关系的建立。

2.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平息争论,促使对方同你一样公正宽大,甚至主动承认他或许错了,达成彼此谅解,保持继续合作。

3.能捕捉对方的不同态度。如果能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也许合作双方就更容易沟通和理解。所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身修养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

(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任务和计划,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感情、风纪仪表、处世态度、合作能力、交际方式等等对学生都具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教育意义。

职校学生年纪轻、阅历浅,对社会、人生的了解还不深刻,对许多社会常识、社会组织状况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都缺乏体验,因此,他们需要了解社会,熟悉生活,向社会学习并最终服务于社会,为促进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与引导。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用纯真的关爱浇灌学生的心田;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用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教育学生;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用诚恳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坦诚豁达的心胸包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在处理师生间、教师间、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各种关系时,应保持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友好的关系,使学生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举手投足间,从教学与管理的一点一滴处得到启发与收益,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师

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形成。

(四)创建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根本途径

人的智慧和才能只有在社会集体的生活和实践中才能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能力的增强、热情的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班集体能逐渐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通过经常开展课外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在组织和参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激发学生多方面兴趣和创造精神,在解决实际困难与复杂问题的实践中,体会集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激发与人合作的冲动与热情,使学生能主动通过与人合作,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个别教育外,还要通过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共同目标,挑选和培养班级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集体领导核心,带领全班学生积极向上,团结进取,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应加强学生组织管理工作能力的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是现代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在校园范围内让学生轮流担任学生干部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们增加了与人相处、谋求合作的机会。此举成功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工作愿望和热情,增强了学生间建立合作关系的积极性,增长了才干,增添了自信,积累了与同学间相互交往与合作的经验。也使全体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实现集体共同目标作出贡献。关键还在于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找到既符合大家期望,又让自己感到满意的位置,并在集体共同进步、相互促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另外,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增强自我意识和集体观念,在处理与他人与集体的冲突与矛盾中不断提高认识。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参加各种竞赛、游戏;还可组建板报小组、文学小组、科技小组、诗歌协会等等,使学生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心中有他人,在实践中懂得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帮助,这样既增强集体凝聚力,又增强了学生合作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创建团结奋进的班集体,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第四篇:篮球教学中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今大学生应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学篮球教学的特点,并设计了在教学实践中团队合作的培养方案,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篮球教学 大学生 团队合作 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王宝平(1963- ),男,天津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体育教学部,副教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与社会体育学。(天津 300222)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2-0189-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际化的社会中,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Stephen P.Robbim曾提到:“工作团队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产生积极协同的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水平之和。”卡曾巴赫和史密斯也说过:“工作群体的绩效主要依赖于成员的个人贡献,而团队的绩效则基于每个人的不同角色和能力大小而产生的乘数效应。”构成团队的要素包括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对这五个因素施加影响,可以促进团队合作的开展,目的是提升团队的绩效。

篮球的教学活动、比赛方式都与“团队合作”密切相关,篮球教学和比赛中的关键因素包括位置、分工、配合等,可见篮球教学应充分体现团队合作。与其他学科相比,篮球教学内容更能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切实可行的。而在大学篮球教学中实施的“合作式”教学就是依据团队合作的理念,通过篮球教学进行渗透式教育,使大学生学会运用团队的构成要素,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

二、篮球教学中实施“小组式合作”的培养方案

(一)准备阶段

1.合作小组的划分。(1)组内异质划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固定的合作伙伴,选择时应注意:首先,合作伙伴应与自己配合较默契且彼此能够较好地沟通;其次,为形成互补优势,应选择篮球基础水平和综合身体素质等方面都优于自己的;再次,为了取长补短,教师应调整那些整体水平相对较弱,或组员个性不合的小组。(2)组间同质划分。篮球教学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其最大的优点是将篮球基础水平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层次,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效率。在此前提下,再基于学生的意愿,将全班学生按照其个性、交流能力、课堂表现搭配分组,一般以6~8人为一组,并保证每组都有能力强的学生。这样可以确保每组的总体水平大体相同,便于开展公平的小组竞争,并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和整体控制。

2.小组队员角色选定与轮换。(1)组长角色选定。以自我推荐为主,组长应具有自信心、责任感、篮球基础水平中等并有一定的领导力和感染力,他的任务是保证小组顺利完成任务,对本小组工作进行监督、协调,组织小组成员商议制定本组计划、策略和实施步骤。(2)队员角色确定。组内队员各司其职,可采用由组内几个队员共同负责一项任务,而其他队员负责另一项任务的方式。例如,一个小组成员为6人,对于“双人传接球”这样的简单任务,需要由两个角色完成,可采用由三个队员担任“传接球”的角色A、角色B和独自角色C,另三位队员则为“记录员”,注意查找错误。而在“传切”这样的复杂任务中,组内队员分别为传球者、切入队员,其角色扮演各不一样,他们要在完成各自的子任务后再组合完成小组总任务。(3)角色的轮换。组长扮演两个角色,他负责整体控制小组的任务,同时扮演着普通角色,如传球员、记录员等,组长扮演的普通角色也应经常轮换。角色轮换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锻炼他们的换位思考和沟通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的舞台。

3.制定团队的规范。团队的规范应包括篮球课堂纪律,组长、组员职责和任务以及奖惩制度。在教学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在充分信任与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经各组讨论后,形成一整套团队的规范。

4.创造和谐的合作氛围。(1)教师的鼓励。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特点,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发言。如在教学环节,让小组中水平较差或者较内向的学生完成简单的练习任务,使学生体会成功完成任务的快感,增强学生的信心。(2)教师的表扬。教师对学生要以表扬为主,少批评或不批评,纠正错误的态度要和蔼。(3)学生间的相互帮助。组内能力强的学生要带动全体学生积极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教师也可以在活动中加入任意一组,扮演普通小组队员角色参与活动,并进行交流指导。

(二)实施阶段

1.小组合作目标、内容的确定。(1)确定合作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并突出合作性。例如,在进行“传切”配合教学时,教学目标可分为以下两个并列的子目标:第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传切配合概念(学术目标)。通过教师示范完整的战术要领,讲解配合行动要领,建立正确的传切配合概念。这部分是新单元导入练习,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内容。第二,学习掌握传切基础配合(合作能力培养目标)。这部分是通过学生的观察、练习、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包括倾听他人意见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角色扮演能力。(2)小组合作的内容。第一,建立正确的传切配合概念,再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小组学练,如无防守的传切配合、两人传切配合、三人空切配合等。第二,合作探究。小组成员通过观察和请教师示范,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共同讨论,改进练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方式的选择。小组合作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教学任务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水平来决定。以下是选择小组合作方式的三个实例:

例1,在原地持球突破超越技术教学中,可两人组成一组,一人防守,一人持球突破,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换。在“角色扮演”环节既可以继续两人一组(防守人变为持球突破者,持球突破者变为防守人),也可以让小组内更多成员参与(如3~4人),进行更生动的练习。

例2,以进攻基础配合教学的“传切”配合学习为例,这是一个合作性很强的任务,宜采用合作性冲突法进行。(1)明确“传切”任务,把小组分为进攻方与防守方,并且确定组内各自位置分工,如进攻队员、防守队员、记录员、总结员等,然后开始练习、研讨并做好记录。(2)练习、研讨结束由双方队员各自发表本方观点并做好记录。(3)双方交换角色,并进行练习、研讨、记录。(4)进攻方与防守方双方总结。

例3,对于“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的教学,采用的是将总目标任务分为几个子任务,再将子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最后,子任务完成后再组合完成任务。操作方法如下:(1)确定总目标,安排总任务。教师宣布每组总任务,包括脚步移动的掌握、正确选择防守位置、防有球队员的投篮和传球、堵截运球突破、防守无球队员的接球路线,能深刻理解半场人盯人防守内容,并进行扩展性的角色扮演。(2)分割总任务。教师将总任务分成4个子任务,即防守无球队员的接球路线学习;防有球队员的投篮、传球,堵截有球队员的运球突破的学习;结合进攻与防守转换,练习半场人盯人防守;与队员合作商讨角色扮演。(3)建立专家小组。各小组接受相同任务的队员要成立“专家小组”,相互交流与探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子任务。(4)组合子任务,完成总目标。此时撤销专家小组,回到原始组,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最后组合子任务,完成总任务。

(三)反馈阶段

团队合作的审核、评价更应注重促进学生改进掌握篮球知识技能的过程和合作方法。团队合作的评价方法包括:小组内队员的个人评价与小组内队员的互相评价、不同小组的队员互相评价、合作经验分享评价、合作意识评价、教师评价、优秀成果评价等。在团队合作反馈阶段,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正确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多给予学生鼓励、支持,使学生充分体会团队合作的成功,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三、团队合作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在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不同,并在每个阶段担任多重角色,这就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开始阶段,教师要设计培养方案和布置任务,科学地进行合作小组的划分与调整(小组队员角色定位与轮换),制定团队的规范,创建和谐的合作氛围等;在实施阶段,教师要监督、控制方案的实施过程,及时解答团队出现的疑难问题,指导、参与各个团队的教学活动;在反馈阶段,教师要收集信息并给予反馈和评价。因此,教师在团队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保证了团队合作学习的目标明确,领导学生发挥团队合作功能来学习篮球知识、技术技能。

(二)注重团队利益,尊重个人特点

篮球教学比赛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在准备阶段,一方面,由5名队员组成一个团队,以团队的整体利益为基础,每个队员在本队中负责前锋、中锋、后卫位置;另一方面,根据队员的特点,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如组织能力强的担任后卫,高大队员担任中锋,投篮能力强的担任前锋等。在实施阶段,第一要务是获得比赛的胜利,发挥团队的配合;在评价阶段,应根据个人表现与团队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评价,尤其是团队的合作应占较大比例,充分地调动小组队员团队合作的积极性。

(三)培养人际沟通能力

篮球教学选修课打破了年级、班级、男女生的界线,实行自主选课。篮球教学班的团队队员来自不同的学院、班级和专业,他们的个性、爱好不同。小组的划分、组长的选定、队员角色定位与轮换、方案的商讨都需要小组成员相互沟通。在这一过程中,互相尊重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团队利益,才能使团队队员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实现最佳的团队合作效率。

(四)保证充足的空间与实践,注重实效性

在篮球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在小组讨论中,更应该重视合作的意义,不应出现只求场面而不求实质的情况。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发现、解决问题,还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时间。

(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大学生责任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自我、他人、家庭、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日趋淡化。在篮球教学中强调团队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更要对团队的利益负责,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

(六)加强合作的过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完全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更应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在篮球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方式有个人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等,其中,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是最重要的,对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最有益。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要通过教育者正确的引导、学生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社会舆论的影响以及各方面的合作来实现。文章从篮球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团队合作能力的渗透式教育方式,我们还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引入更多的团队合作实践项目,丰富的校园团队合作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评议机制。总之,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和条件,使大学生在篮球课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并在愉快的团队氛围中陶冶情操,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念,李茵莱.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8(4).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第五篇: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课 题 研 究 计 划

李河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数学的力量;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

1、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探索新型的“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论基础。

2、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新版教材为载体,

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3、努力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研究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知数学,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潜能。

三、方法措施

1、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高认识。

2、认真落实新的教育方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实效。

4、落实计划,收集资料。

四、阶段性研究内容:

2007年

2、3月: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与方法结题报告。 2007年4月:小组讨论结果整理与编辑方式结题报告。 2007年5月:动手操作作品的展示方法结题报告。 2007年6月:小组合作中多种结果表现方式结题报告。 2007年

7、8月 :总结交流,汇编成书。 2007年

9、月:准备下一步科研任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跑业务刚开始要怎么跑下一篇:培训机构教师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