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学区块学3长2油藏水井酸化效果分析及探讨

2022-09-13

学3长2油藏为樊学区块重点开发的油藏之一, 该储层具有典型高孔低渗特征, 孔隙度平均为13.7%, 渗透率一般在1.0-15.0m D, 平均仅为4.23m D, 为典型低渗透油田。为高效开发该油田, 采用注水开发是唯一可行的方法。随着油田注水开发不断深入进行, 大量注水井都实施了多次作业, 部分井由于地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地层因素不同以及作业前后管理操作不当等原因影响, 导致酸化解堵效果差异性较大。

1酸化工艺简介

酸化是利用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 以及向地层挤酸时的水力作用, 溶蚀地层堵塞物和部分地层矿物, 扩大、延伸、沟通地层缝洞, 或在地层中造成具有较高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 以恢复和提高地层渗透性, 减少油气流入井底的阻力和提高注水井注入能力, 从而达到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目的而对地层所采取的各种酸处理措施。

2酸化选井选层原则

酸化选井选层是酸化措施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酸化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储层的渗透能力。低渗污染储层的酸化在短期内有效, 中高渗污染储层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无污染储层酸化效果差, 要大幅度提高需采用加砂压裂等其它措施。

酸化选井选层一般要考虑如下因素:

2.1目的层具有较为充足的能量和相当的压力梯度;

2.2目的层具有一定的渗流能力, 一般要求渗透率大于10m D, 但是随着酸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渗透率大于0.5m D的储层只要采取适宜的工作液体系和工艺措施, 也可望获得较好的增注效果;

2.3能够判断目的层受到污染, 具有一定的表皮系数, 确定损害带半径和损害带渗透率及损害程度;

2.4对目的层矿物成份及重复酸化资料进行分析, 确定酸化规模和用酸类型, 看是否与原设计方案有较大出入;

2.5固井质量要好, 以免酸化窜层:因重复酸化对固井质量有影响, 更应注意;

2.6油、气、水边界清楚, 以免造成油井过早见水。

3酸化措施效果差异性分析

2012年至今, 我区学3长2油藏共实施酸化增注措施11井次, 其中效果较为理想的4井次, 效果一般的3井次, 效果较差的4井次, 措施效果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地质因素的影响, 二是酸化前后的管理工作影响, 下面主要讨论这二个方面的问题。

3.1学76-85及学83-82注水井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76-85及学83-82注水井措施有效时间较短, 查看注水井井史资料得知2口注水井均属于频繁措施增注井, 增注平均有效期不超过半年。由油藏开采现状图可以看出这2口注水井位于油藏边部, 由于本身岩性物性较差, 渗透率低于5m D, 所辖油井产量低, 油水井连通性较差, 堵塞成因属于先天性地层低渗, 对酸化的技术要求较高, 未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3.2学75-83及学83-79注水井

学83-79注水井位于油藏边部, 但是该井与周边油井学83-80连通性较好, 从2008年投注到2013年6月注水情况一直较好, 吸水剖面显示吸水均匀, 该井于2013年10月注不够, 采取酸化措施后下桥式同心分注管串实施分注, 措施后该井注水状况改善不明显, 5个月后出现注不够现象, 8个月后开始注不进。学75-83注水井位于油藏中部, 与油井连通性好, 前期注水效果好, 但是措施效果却不佳。经核实, 学83-79注水井在酸化完成后因等分注工具关井2天, 而学75-83酸化完成后也没有立即开注。

笔者判断这2口注水井酸化效果不好的原因是酸化后停止注水, 没有立即开井注水排酸将反应物推向油层深处, 导致酸液大部在近井地带反应, 对次深区域解堵效果不明显。同时, 由于后期未进行洗井返排, 酸化过程中生成的沉淀物和腐蚀的铁锈等无法排出, 造成了二次污染。

4取得的认识

4.1我区水井酸化后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说明注水井主要受地层污染堵塞影响。

4.2对渗透率低于5m D且受污染堵塞注水井酸化技术的研究需要加强。

4.3油水井连通状况好, 酸化效果较好。

4.4对酸化的井层管理必须加强。酸前要进行放溢流和洗井, 以降低井底压力, 要尽量避免酸化过程不连续, 酸后关井等情况的发生, 且酸后要放大注水, 在3-5天后再洗井放溢流, 以避免注水井的二次污染。

4.5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导致地层堵塞的情况不可避免, 但是作业区仍应加强精细过滤设备运行管理和加药管理, 从而防止和减轻地层结垢伤害。

4.6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优化改造注水系统是提升注水见效期的必要手段。

摘要:本文根据我区学3长2油藏的实际情况, 通过资料的统计与对比, 对注水井酸化效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并对注水井的选井、选层以及措施前后的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为今后进一步搞好酸化工作、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关键词:酸化,学3长2差异性分析,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建平, 杨峰等.姬塬地区延安组延长组上部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低渗透油气田, 2004. (3) .

[2] 王小琳, 武平仓等.西峰油田长8层注水现状及投注措施效果分析.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喜与忧下一篇:农民增收视角下保定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