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区块特高含水期合理生产压差论文

2023-02-26

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后, 含水率较高、含水率缓慢上升, 开发效益逐渐降低。

油层与井底之间存在生产压差, 在油井生产、方案设计和油藏管理中, 生产压差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合理的生产压差能够促使低渗层得到动用, 使特高含水期开发效益提高, 如何界定合理的生产压差是油田开发的重要课题。

1基本情况

A区块, 发育3套油层, 6套油层组, 22套砂岩组, 104套沉积单元。水驱主要开发三类油层, 而三类油层以三角洲外前缘相沉积为主。水驱开发经历4套井网、6套层系, 各套井网射开对象、主要开采对象、层系组合、井网方式、注采井距等各不尽相同, 但油层数目多、单层厚度小, 层间矛盾严重。

2A区块特高含水期合理生产压差探究

2.1探究合理生产压差的目的

A区块发育的各套沉积单元之间沉积条件不同, 导致粒度、渗透率发育差异极大。

根据达西定律, 产液与地层条件及压力条件的关系:

根据渗流力学:实际生产中, 在每一口生产井或注水井井底附近, 基本都呈平面径向渗流, 油藏中每口井附近的渗流都可近似为平面径向流 (由于油井供液范围内尽管油层可能有一定高度差, 但是与油层深度相比可以忽略) , 因而上述公式转换为平面径向流的公式:

表明流量Q与压差 (pe-pw) 和油层的流动系数kh成正比。而供给半径:

流体渗流时必须有一个附加的压力梯度克服吸附层的阻力才能流动, 称为启动压力梯度, 所达到的压力称为启动压力, 对于平面径向流, 单层的启动压力:

由以上可以看出,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 普遍高渗层含水较高, 低渗层含水较低, 当生产压差逐步增大时, 更多的低渗层得到动用, 但高渗层产液量逐步增加。所以生产压差不能过大, 而使高渗层产液量过多;生产压差不能过小, 而使低渗层得不到动用, 因而要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 保证开发效益。

2.2 A区块特高含水期合理生产压差

统计A区块有104口采油井有连续试井资料, 选择2012年以来明显有某一开发效果较好的连续生产阶段并同时有试井资料的74口油井, 认为开发效果好是因为生产压差合理或趋于合理, 在每个油层形成适合的“压降漏斗”, 促使在高渗层产液不足以影响全井开发状况的情况下, 低渗层尽量得到动用。

2.3 A区块特高含水期合理生产压差验证

2.3.1井组1, 针对油井M的静态数据、测压数据进行计算, 得出M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在3.86MPa~5.48MPa。2013年之前M井生产压差一直在2.19 MPa~3.28MPa之间, 含水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日产油一直在5t以下, 2013年8月注水井K对M井提量, 对其加强供液, 使该井的地层压力由2013年下半年的5.46MPa上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7.46MPa, 达到合理生产压差4.83MPa, M井含水下降23.51个百分点, 日产油上升8t。

而在2014年7月, J井待大修关井, 之后M井地层压力下降到5.32MPa, 生产压差达到3.12MPa, 脱离开合理生产压差区间, 含水上升14.82个百分点, 日产油下降7t。

2.3.2井组2, 针对油井X的静态数据、测压数据进行计算, 得出X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在1.21MPa~3.28MPa。2014年之前, 生产压差保持在3.6MPa, 高于合理生产压差上限, X井含水在75%以上, 日产油在4t以下。2014年1月, 对X井实施调小参, 调小参后流压上升, 生产压差达到3.21MPa, 进入合理生产压差范围内, 调整后, X井含水下降8.39个百分点, 日产油上升2t, 开发形势持续向好。

2.3.3井组3, 针对油井B的静态数据、测压数据进行计算, 得出X井的合理生产压差在1.83MPa~4.18MPa。2015年之前, 生产压差保持在6.5MPa以上, 高于合理生产压差上限, B井含水在92%以上, 日产油在2t以下。分析认为, 生产压差保持较高的原因是表皮系数达到3.17, 导致B井不完善, 地层能量得不到释放。2015年1月, 对B井实施压裂, 压裂后地层能量释放, 流压上升, 生产压差达到3.43MPa, 进入合理生产压差范围内, 压裂后, X井含水下降4.05个百分点, 日产油上升4t。

3结语

3.1生产压差作为油井开发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过高会使高渗层产液量过多, 过低使低渗层得不到动用。

3.2合理的生产压差不但与油井静态数据有关, 还和油井近井地带污染情况有关。

3.3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不但要保证油井的参数调整及时有效, 而且要保证注入端的连续合理, 还需要及时实施措施改造近井地带。

摘要:特高含水期的油田开发效益变低, 为了研究特高含水期的合理生产压差, 本文以渗流力学内容为基础、以处于特高含水期的A区块中74口油井的试井数据及生产数据为论据, 结合比较不同发育状况下、不同生产压差情况下采出井的开发效果差异, 探究了在特高含水期如何界定合理的生产压差。

关键词:生产压差,渗透率,地层系数,表皮系数,启动压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国, 杜殿发, 侯健, 雷光伦, 吕爱民.油气层渗流力学, 2009.3:63-75.

[2] 朱维耀.致密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3:79-8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生产过程通性问题及对策论文下一篇: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