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范文

2023-09-21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块链;扶贫审计;绩效评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更高的扶贫审计要求,即“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有效地推动脱贫攻坚。近年来审计署不断强调要加强扶贫审计,实施扶贫政策审计,重点检查扶贫工程和资金申领的管理状况。因此,为贯彻执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应强化扶贫审计。

审计署2018年第46号公告指出145个贫困县扶贫审计存在问题,脱贫攻坚工作的规划很难得到落实,在扶贫资金方面,整合统筹力度不够,或扶贫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或扶贫项目的绩效结果不太好,没有规范的管理以及脱贫工作不真实等问题。据此,审计署提出,扶贫审计工作是目前审计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要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工作有效地推进开展扶贫审计工作。而区块链是当下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其自身拥有去中心、无篡改可能性、全过程留痕、可追溯性、透明公开、集体维护等特点,可以通过搭建数据共享层、执行智能合约模块、设计公有节点、构建区块链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等方式来对扶贫审计存在问题进行改善,推进智慧化扶贫审计工作。

一、我国扶贫审计已取得的成效

我国一直将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战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党和国家根据国情、民情制定了相对应的扶贫政策,由东向西,政策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我国区域的发展不平衡,农村至今尚未拥有可以带动自身发展的内源动力,贫困地区并没有从根源上改善脱贫情况,部分贫困户可能会拒绝脱贫、拒绝就业,甚至部分贫困地区由于收入少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出现“福利陷阱”、“悬崖效应”等现象。另外,随着国家上调贫困线标准,脱贫指标不再仅仅指贫困户年收入,通常还包括贫困家庭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国家需要拨付大量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工作,而资金到了哪,审计就应该到哪,扶贫审计应对扶贫资金的申领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这样就拓展了扶贫工作范围,提升了扶贫审计工作的难度。综上所述,我国扶贫具有长期性、持续性、不平衡的区域发展、内容多等的特点。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扶贫审计工作,当时的扶贫审计对象是支农扶贫资金,这笔资金主要由财政部门划拨,其中包含了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贷款资金、帮扶资金等,并对这些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余进行重点审计,包括周期轮番审计资金使用单位、部分专款资金和定期报送审计主管部门。审计署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资金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2014),要求扶贫审计应紧跟扶贫建设项目,不仅仅跟踪审计资金,同时还要对效果及收益进行审计以及审计项目管理过程。

当今,扶贫审计紧跟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在完成基础审计工作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审计方向,精准对接审计与国家战略的结合,从而对下一步审计计划进行统筹规划。与传统财务审计相比较,扶贫审计大部分都是政策跟踪审计。扶贫审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扶贫资金、扶贫政策、扶贫制度、扶贫工作作风等多方面,涵盖了政策的宏观走向和微观实效。当然审计内容的拓展也给扶贫审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我国扶贫审计工作中的困境

近几年来,在扶贫工作方面,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强调扶贫审计的重要性,加大了扶贫审计工作力度,从而使得国家出台的扶贫政策可以得到很好地落实,扶贫资金可以得到有效地利用。但目前扶贫审计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扶贫资金申领环节复杂,审计监控难度大;扶贫文件多而杂,审计工作量大;扶贫资金管理透明度低,审计效果差;扶贫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审计成本高。

1.扶贫资金申领环节复杂,审计监控难度大。

扶贫资金通常用于扶贫项目或直接拨款给贫困户。对于扶贫项目而言,相关负责人首先应根据上级下达的分配资金文件制定扶贫项目计划书,明确项目管理和实施方案、项目效益检查方式。扶贫资金的流动速度较慢,其中涉及的环节以及层级较多,很难对扶贫资金进行及时控制,审计监控难度大,给审计工作带来挑战。而对于贫困户来说,首先需要自己申请、等待审核和公示,然后由财政等相关部门根据汇总的数据下拨扶贫资金到乡镇,乡镇再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同样也经历了多个环节。时间间距比较长,扶贫资金在流动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贪污腐败现象,审计监控难度大。

2.扶贫文件多而杂,审计工作量大。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扶贫文件数量极多,相关部门会针对扶贫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文件,杂乱繁多。扶贫审计机关很难根据需要及时跟踪定位到具体的扶贫政策文件。再加上扶贫文件往往涉及了很多条款项目,审计人员需要阅读大量的文件才能把握其精髓。再者,部分扶貧文件涵盖范围较广,可能有多个部门涉及在内,但因为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较差,扶贫审计机构在获取相关文件作为审计证据的标准时可能会有滞后性,给扶贫审计工作带来了不便。

3.扶贫资金管理透明度低,审计效果差。

通过对审计署和地方审计部门的公开网站进行查阅可以发现,很少发布与扶贫资金相关的信息,社会公众很难通过这些公开网站了解到国家扶贫资金的使用以及管理情况,因而难以监督扶贫资金的流动过程。扶贫资金管理透明度低,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扶贫资金的管理很可能会出现腐败、伪造资料等现象。审计人员在审计时需要去查阅大量的信息,加大了扶贫审计工作量,而且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审计效果会较差。

4.扶贫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审计成本高。

由于不具备健全的扶贫绩效评估机制,数据共享、去中心化的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缺失,审计人员无法建立事前审核机制,扶贫项目得不到事前的立项审核,扶贫资源的规划未得到合理的规划;在事中,对扶贫项目实施监督也无法得到保障,以及扶贫项目结束后的审核评估。《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7)指出,扶贫人员专业性不强,导致入户调查、审核及审批不够规范。农村对贫困户的帮扶并没有规范落实国家扶贫政策,扶贫审计的监督机制也不完善。因此,扶贫项目的审计难度较高,扶贫审计所耗费的成本较大。正是因为审计等监督不到位,“全村轮流吃低保金”或“全村均分低保”的现象屡屡出现。扶贫绩效评估机制的不健全,同时也导致了扶贫审计很难满足国家对其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要求。

三、区块链技术对扶贫审计的优化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步成熟与推广,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数据共享层、执行智能合约模块、设计公有节点、构建区块链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等措施来优化扶贫审计。

1.搭建数据共享层。

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数据共享层,可以将扶贫审计工作涉及的对象分为五类,即扶贫政策制定方、资金分配方、政策执行方、扶贫利益相关方和扶贫审计方,设置联盟节点,明确各方权责,保持相互独立。各方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及时上传相关数据资源,其他方则同时接收到这些数据信息,各方之间实现直接对接,从而将扶贫资金申领环节简单化,实现扶贫审计的有效监控。扶贫项目相关负责人在提交扶贫项目计划书后,数据共享层将数据直接同步发送给其余各方,可以加快手续审批复核的速度,从而加快扶贫资金的流动,降低审计的监控难度。

2.执行智能合约模块。

智能合约是指定义一套数字形式,由一组可执行的函数和表示状态的变量构成,每个事务都有对应的合约函数必需的输入参数。利用区块链技术在扶贫项目初期执行智能合约模块,就是将各类扶贫政策文件条约、扶贫项目计划书等根据相应的计算规则形成智能合约。注册智能合约后,扶贫审计人员便可以开展后续工作,减轻了审计工作量。由于智能合约具有时间戳特点,可以设置限制时间段,当扶贫资金的闲置时间超过这个限制时间段,区块链平台会发出预警信号,扶贫审计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关注了解这一情况的发生,因为这往往预示着可能是腐败事件的发生。

3.设计公有节点。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设计公有节点的方式来解决扶贫资金管理透明度低、审计效果差的问题。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设计公有节点,通过接口技术,将数据共享层的可供外部阅读的信息接入到公有节点,审计部门和社会公众可以在其浏览公开信息,确认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公平性、扶贫资金投入的及时性,并且从数量、经济效益、质量、满意度、时效等多维度了解到扶贫实际的投入、产出以及效果,从而实现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监控。正是由于社会监督的加入,增强了扶贫信息的可信度,利于开展扶贫审计工作,并使得扶贫审计的效果大大增强。

4.构建区块链预算绩效管理系统。

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做到针对性地编制预算,预算执行时跟踪,预算结束后评价反馈数据,再将反馈结果及时应用到系统中。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贫困户建立单独的贫困指数体系,如是否有房、粮食数量、劳动力强度、是否有小孩在上学等,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可以有效地扶贫到位;在事中做到对扶贫资金的流向和管控状况的实时跟踪扶贫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对扶贫资金进行高效地使用,尽快完成扶贫项目的实施,帮助更多的贫困户;事后以工作流的形式呈现扶贫项目的资金分布、实施进度等,全过程进行监督,作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促使扶贫工作人员更好地去推进脱贫攻坚进度。通过事前评估机制、事中实时监督以及事后评价激励来实现对扶贫审计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督,降低审计成本,减轻审计工作量。

在区块链技术下,扶贫审计的监控变得更加容易,扶贫审计的工作量得到减轻,扶贫审计成本得到降低,扶贫审计效果得到增強,实现扶贫审计持续性。但是区块链技术在审计行业的研究探索还不够成熟,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国家应通过扶贫政策,支持区块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并且鼓励科研技术人员继续研究相关方面,推动扶贫审计的信息数据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耿,李婷婷,韩志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扶贫审计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20,(21):119-123+133.

[2]杜永红.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研究[J].求实,2018,(2):87-96+112.

[3]付忠伟,陆小平,黄翠竹.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应着眼地方与国家战略的精准对接[J].审计研究,2015,(6):19-24.

[4]黄承伟.新中国扶贫70年:战略演变、伟大成就与基本经验[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8+156.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范文第2篇

一、探讨区块链技术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一) 区块链技术特征之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独有的特征, 也是区块链技术的精髓所在, 也可以说是区块链技术的“看家本领”。在传统数据传递过程中, 往往需要建立一个中心化设备,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固有模式, 其通过建立不同的序号结点进行数据传递, 在传递过程中是不存在中心化设备的。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传递的公平、透明, 打破了传统规则限制。

(二) 区块链技术特征之去信任化

以往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易, 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 都是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而一般这种信任都是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来实现的。例如:在供应链金融交易过程中, 就是需要通过第三方担保来完成交易过程的, 而在区块链技术下, 这个交易过程是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担保就可以实现并完成的。因此,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及应用, 打破了传统交易过程中的信任机制, 使得交易过程可以在完全去信任的环境下完成。

(三) 区块链技术特征之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行业, 将会显著提高会计行业的安全性, 众所周知, 会计风险一直是会计行业发展中的一个固有症结, 其严重地制约了会计领域的建设发展。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采用单项哈希算法, 从而使会计数据相连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形成一个不可逆的时间戳, 从而保障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及安全性。也真是因为如此, 当前四大会计事务所已经在逐步地着手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了, 相信随着理论及技术上的不断成熟, 其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期的。

(四) 区块链技术特征之分布记账

对会计行业来说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自身记账方式上的变革与创新, 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会计分布式记账。这种会计记账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全民记账, 可以说这是对会计记账方式上的一个颠覆性改变。而且, 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会计分布式记账可以有效地而降低成本, 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性, 这也有利于推动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探讨分析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具体影响

(一)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往往是通过会计信息真实性、安全性、准确性、完整性这几个方面来体现的。首先, 会计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会计的分布式记账, 有效降低会计信息造假、篡改的概率, 从而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安全。其次, 区块链技术中的复式借贷记账法可以有效降低人为性, 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还有利于审计机构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及查询, 从而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最后, 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全民记账, 这样有利于降低会计记账的错误, 从而降低会计风险, 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二)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会计业务效率

以往无论是在会计信息整理还是在会计审计当中, 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会计信息, 进行人工审核, 而且为了保证审核的准确性、公正性等, 需要反复多次来进行人工审核的操作, 这种会计业务方式会造成会计业务效率低下的弊端。而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运用, 可以自动完成对会计信息的确认、记录等, 有效地节约了人工审核时间, 不仅节省了成本, 还会提高工作效率。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就像是为会计工作装上了一台发动机, 使得会计工作变得更加的高效。

(三) 区块链技术降低了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也是影响会计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成本的有效降低, 自然会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从当前来看, 会计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交易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上的节约。例如, 在传统会计当中, 会计资产的登记与转移等都需要人工操作来完成, 这不仅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工成本费用, 还会产生一定的时间成本, 而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会计点对点的资产登记与转移, 降低了会计成本。

(四) 区块链技术对会计事务所及会计人员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 势必会带来会计事务所在工作方式等环节上的转变, 例如随着四大会计事务所对区块链技术的逐渐应用, 其他一些会计事务所, 为了跟上发展形势, 必然也会逐渐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因此, 区块链技术将带来我国会计事务所的又一次革新。而对会计从业人员来说,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对其的能力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转变思维, 做好区块链技术运用心理准备。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发挥出自身作用价值来。

三、结语

文章重点探讨分析了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以及其对会计行业的具体影响, 相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 其未来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以对中国会计行业发展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会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行业也在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创新。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 相信其被广泛地用于会计领域的日子会越来越近。本文将重点探讨, 当前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 以及会计行业该如何合理的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自身的进一步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会计行业,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会计模式浅探[J].新会计 (月刊) , 2017 (9) .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范文第3篇

管理会计的任务是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信息, 包含财务、运营等方面, 从而为公司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 管理会计的功能定位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的,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指出, 管理会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使用管理会计工具, 企业能够获得更科学的决策信息, 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经营要求的管理策略。同时, 管理会计也可提升公司管理效率, 帮助企业更快地发展。在此基础上, 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形成的多元化方案, 也是帮助企业决策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管理会计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根据企业的各种资料进行论证, 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以便适当调整方案。

管理会计预测和决策功能的实现需要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数据, 因此只有在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的前提下, 才能保障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实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建立了基于供应链的战略联盟。为了适应组织模式的变化, 管理会计从单一维度管理转向多维管理。然而, 在这种战略联盟中, 每个企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合作关系的不稳定性往往发生在战略联盟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以保证供应链联盟之间信息的公开和共享。

2 区块链技术与管理会计

随着比特币诞生, 区块链也逐渐被人们熟知。简单来讲, 它属于比特币的底层体系架构的重要构成。比特币最突出的创新是其在不需要中心节点的情况下, 可确保每一个节点簿记和块链的一致性, 这一创新有赖于区块链提供的技术支持。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中央会计制度, 即区块链类似于一个总分类账, 在它的数据库中记载了从比特币开始使用时的每笔交易, 这本账簿被同时存储在全球数以万计的不同数据节点上, 更让人惊喜的是, 它无法伪造模仿, 并且很难篡改销毁。

区块链由其系统节点自己维护, 其数据证明机制由计算机通过协议做出, 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的;加入区块链的每个节点都是分布式记录区块链数据, 这就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在区块链中每个节点的身份都是通过其发布的密钥哈希值表示的, 这种不公开身份的数据交换模式可有效地实现节点的隐私保护。区块链的技术包括哈希算法、数字签名、时间戳技术、工作量证明机制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对区块链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的情况下确保数据的源头、时间、涉及的主体的真实可靠性。区块链系统中各节点不需要掌握这些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细节, 只需要了解具体的系统操作规范, 既实现了网络对节点应用的公开性, 又能将信息安全技术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 是人类信用领域的伟大创举。

2.1 区块链的技术原理

区块链是一个分散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它由一系列加密的数据块组成, 这些块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数据链。在区块链技术中, 信息传递不依赖于中心机制, 而是由分散到点实现。其主要过程为:首先, 其中一方使用私钥签名创建事务;其次, 在网络上播放事务信息;再次, 区块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接收广播并验证各种记账节点;最后, 通过对交易记录信息的一致验证, 每个节点都包含在分类账中。

因此, 有些人从会计的角度分析, 区块链技术就像一个从分布式到逐步开放再到中心的大型网上会计账簿, 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相同的技术标准来添加或删减自己的相关信息。第一, 从区块链的形成过程来看, 区块链技术在传输中没有中央控制, 除了自身已经包含的区块链外, 再进一步通过分布式核算及存储, 令各节点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核查、传播和管理职能。因此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也是最基本的特征。第二, 区块链的开放性特征。区块链技术是开源的, 平时除了对用户私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外, 数据块链几乎全部打开, 它允许任何人通过公共接口查询数据和开发相关的应用, 所以总的来看系统的信息是高度流通透明的。第三, 独立。系统的运行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 整个系统不依赖于第三方的独特技术方案, 所有数据节点都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身份验证和交换, 没有任何人干预。第四, 安全。如果无法控制所有节点的51%及以上, 就无法操纵网络数据的修改, 这样区块链就变得相对安全, 避免了原始数据的变化。

2.2 区块链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管理会计的具体方法就是利用基本数据块链的分布式分类账。这种分布式的账簿是根据规则形成的技术, 由多个部分有机组成, 最重要的是它使用加密算法对账簿进行特殊管理, 然后通过节点协作维护数字分布式哈希账户的算法, 而且它可以容许处于不同位置的多个站点的用户同时共享商业事务、资产和其他数据库。因此, 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资料的透明与公开, 但不矛盾的是, 也同时保证了资产和财务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与安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和潜在的财务风险。除了直销企业外, 传统企业与客户很难直接接触, 这使得它们难以得到客户的第一手需求, 也难以根据客户的潜在需求变化, 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业务决策,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 将使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 区块链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3 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这个词比较抽象, 它第一次被人们认识是在哈佛大学波特教授的书中。该书认为, 任何一家企业的价值创造均是由一系列的相关活动构成。正是这一系列复杂多样但又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活动组成了价值创造的有序动态过程, 也就是价值链。价值链大体上可以分为垂直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和水平价值链3个部分。垂直价值链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供应链, 它扩展了管理会计的视野。每个数据节点都拥有独立的采购链, 销售及交易的数据信息, 每个交易信息将审查每个节点, 垂直价值链的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交易信息。内部价值链的主要任务是为客户创造商业价值和完成相关的辅助性活动。水平价值链管理则反映了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制造商中转移时的价值流通, 即水平价值链反映的是不同行业间的竞争潜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块链技术使每一个影响交易的元素相对透明化, 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进行价值链管理。

3 结语

近年来, 区块链技术迅速兴起, 应用领域已经不仅仅是财务、互联网等, 正扩展至其他行业, 管理会计在帮助企业预测与决策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区块链技术为管理会计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提供了途径, 也有助于建立分散化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但相比金融行业, 管理会计领域则更为复杂和特别, 因为管理会计的庞大数据量要求的存储空间非常大, 而且由于行业原因, 挑战现有的管理会计集中记录业务规则及区块链安全隐患等问题也导致了本文的一些不足, 因此, 需要进一步探索理论。然而, 笔者相信,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成熟, 这些问题将得到解决。

摘要:区块链是分布式信息处理的先导, 为多中心协调和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为完善管理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会计及其职能、区块链模型及其技术原理, 然后对两者进行结合, 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指出作为一种新技术, 区块链技术在管理会计应用实践中存在的价值以及前景。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管理会计,价值链

参考文献

[1] 吕娟.区块链技术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 (3) .

[2] 何蒲, 于戈, 张岩峰, 鲍玉斌.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前瞻综述[J].计算机科学, 2017 (4) .

[3] 张偲.区块链技术原理、应用及建议[J].软件, 2016 (11) .

[4] 沈鑫, 裴庆祺, 刘雪峰.区块链技术综述[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16 (11) .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范文第4篇

实现闲置资源的重利用, 实现交易成本的最小化是共享经济的本质。共享经济是通过共享平台来匹配供求双方, 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是一种基于计算思维、互联网技术的新思维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大众熟知的滴滴打车、摩拜单车等都是共享经济模式的具体实现, 成功运用。以现在的共享单车平台来看, 普遍采用的互信机制是押金和信用机制。共享平台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认证, 调取用户的个人信用积分并收取押金的方式来实现双方的互信。但是从2017年初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个共享单车平台, 到年末频繁爆出的共享平台倒闭, 押金难退等新闻来看, 这种信任机制极易被打破, 严重时还会造成共享平台的企业运营出现障碍。所以, 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互信机制成为共享平台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

一、区块链的技术特点

(一) 去中心化

这一点是由区块链运行的网络环境所决定的, P2P网络是一种在对等节点 (Peer) 之间分配任务和工作负载的分布式应用架构, 是对等计算模型在应用层形成的一种网络形式。P2P网络消除了中间商, 使得网络中的节点直接交互, 实现直接共享和交互。区块链的数据存储、传输和验证过程是基于分布式系统结构、网络不依赖于任何集中的硬件或管理机构, 实现了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

(二) 数据不可篡改

从数据结构上来说, 区块链就是一个通过哈希指针构建起来的链表。区块体中存储交易详情的数据结构做Merkle树, 每一个Merkle树的叶子节点就是一笔交易的详细信息, 每一笔交易都会进行数字签名, 以确保每一笔交易都不可伪造且没有双重支付现象, 唯一Merkle根值并将其记入区块头。只要记住merkle树根的哈希值就可以通过哈希指针回溯到merkle树的任意位置, 用最少的代价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 其强有力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使得只有超过全网算力的51%才能可能做到篡改区块链信息。

二、区块链架构下共享经济的发展

(一) 机器信任机制

在区块链网络中, 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无需建立事先相互信任再进行数据交换, 只需在交易时使用数字签名技术进行验证即可确定对方身份, 所以就不需要现在存在于共享经济架构中的押金和个人信用积分查询等互信机制, 只要按照既定的系统规则进行数据交换, 网络节点之间就无法做到相互欺骗。也就是说, 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共享经济平台架设时, 就不用花费较高的成本用于交易双方信任的建立, 仅仅只需要通过技术来实现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 实现机器信任机制。

(二) 安全、可追溯的数据存储

区块链技术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可信, 数字摘要、数字签名、非对称加密等加密技术的运用, 保证了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安全的加密数据传输, 防止数据泄露。公钥和私钥体系更是让用户身份具有匿名性和隐秘性。用户可以生成任意多个公钥私钥对, 每一个公钥就代表了一个新的身份, 充分保护了用户的隐私权。从技术上杜绝了数据的篡改, 使数据能够永久保存。

(三) 创建共享新模式

共享经济可以令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区块链技术则能进一步放大共享经济模式的价值, 转变现如今由各个共享平台垄断的、混乱的共享经济模式, 使其发挥真正的价值, 做到真正的全民共享。

基于区块链的P2P网络, 共享服务的双方不再有界限, 只要拥有冗余资源, 就可以为网络上的其他节点提供共享服务, 从而真正实现了一个由交易双方供需关系决定的有效市场。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对共享物品的所有权进行公证, 保证了数据流通中的认证信息和授权信息。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共享资源使用者的评价信息也存入区块, 形成评价机制, 让优质的服务于收益挂钩, 激励共享资源提供方为使用方提供优质的服务。最重要的是, 区块链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经济降低搜索成本, 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特点。

三、结论

区块链技术作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技术, 其优点和发展前景是有目共睹的, 而且区块链技术能很好的适应共享经济制度, 解决其在实际运用场景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如信息不对称, 资源分配不平均等问题, 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共享平台的互信成本。所以共享经济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 必然会呈现出一种繁荣的共生关系, 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现如今的共享经济模式, 甚至是颠覆现有的共享经济形式, 实现共享经济的新格局。

摘要:共享单车的问世, 让共享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作为一种将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经济模式, 共享经济让分散的社会资源集中起来, 实现了资源的再分配,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让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实现不同形式的受益。区块链作为一个分布式记账系统, 不但是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创新, 而且解决了信任问题, 为共享经济的应用提供了天然平台和技术支撑,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完善和发展现如今的共享经济模式, 甚至是颠覆现有的共享经济形式, 实现共享经济的新格局。

关键词:区块链,共享经济,比特币,分布式记账系统,智能合约

参考文献

[1] 卢现祥.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J].社会科学战线, 2016 (9) :51-61.

[2] 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16, No.411 (3) :32-36.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范文第5篇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一定假设条件, 其研究方法是利用抽象化的数学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解析, 借助数据分析工具解决经济学论题比较普遍。西方经济学的应用范围比较广, 比如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供给、就业失业、资源利用、资源配置、生产理论、消费者行为等, 这些方面的经济学理论对社会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 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和特点

区块链技术也可以被叫作分布式的账本技术, 其实质是借助去信任、去中心化方式, 对可靠数据库进行集体维护的技术方案。这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1) 去中心化。通过建立点对点形式的自组织化网络, 区块链可以创造以密码学原理为基础的信任机制, 而不通过第三方机构, 没有中心化的管理机构或硬件, 所有节点都保存了区块链的全部数据, 并且全部节点间的义务与权利是同等的, 任何一个节点发生损坏都不会对系统运作造成影响, 从而实现彼此约束的目标。 (2) 透明性。区块链系统中的全部内容记录、运作规则都是透明化、公开化的, 并且无法逆向修改, 属于永久性质的。所以, 在系统指定范围、时间和规则中, 任何一个节点都无法隐瞒其他的节点, 修改或者是摧毁任何部分的节点也都是没有价值的。 (3) 匿名性。因信任机制的基础是密码学原理, 不会对第三方产生依赖, 节点之间不用公开身份, 所有参与的节点都能采取匿名形式, 以节省交易的时间与成本。 (4) 安全性。系统借助分布式网络形式, 确保所有参与节点都可以拷贝完整的数据库。而单个节点不会修改数据库, 也不会对其他节点数据的内容造成影响。有越多的参与节点, 计算能力就会更强, 而冗余性同样增加, 容错功能比较强, 可以在中心化管理、服务器都没有的情况, 对数据进行稳定、安全地传输。区块链技术的这些特征, 确保其应用到金融业中时, 具有较多优势, 能够对数据质量进行改善, 降低错误和成本, 实现透明化, 可以进行追踪, 流程得到简化, 可靠安全, 能对金融服务中的操作风险、欺诈、交易滞后、效率瓶颈等问题进行系统化解决。

3 金融业中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 金融发展也改变了世界范围中的传统金融业务模式, 而区块链技术也极大影响到社会金融系统发展[2]。如今转变传统经营方式是直销型银行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券商关注的重点, 而区块链技术和金融业的本质要求即信用有更加密切的关系。

3.1 数字货币

当前时期, 应用区块链技术最普遍也最成功的一个应用就是数字货币, 其主要代表是比特币。以比特币为基础, 衍生一系列的竞争币, 比如瑞波币、狗狗币、莱特币等。至今, 世界上已经出现过上千种数字货币, 现存的有大概七百多种。借助交易比较频繁、去中心化等特点, 数字化货币的交易和流通价值比较高, 且较为稳定。在全球性的区块链构成信息化体系后, 会在数字货币中有更为广泛的应用。美元在国际货币结算体系、传统支付中依然有绝对性优势, 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还不够。而借助数字货币, 人民币有可能达到国际化。

3.2 转账、支付与清算

目前, 商业贸易的清算、支付都以传统的银行体系为主要媒介, 在进行支付和清算工作时, 需要有多个参与组织, 包括开户银行、境外银行和清算机构等, 流程比较复杂、烦琐, 并且耗费时间较长, 成本偏高。商业贸易中若采用区块链技术, 双方可以直接付款, 免去复杂流程。同时, 用户也可以进行跨境支付, 任何币种都可以实时支付, 成本不高且极为便捷。在跨境支付领域中, 已经有支付体系开始应用, 比如Ripple, 这是世界首家国际性的网络支付公司, Ripple体系能以通用化基础架构为媒介, 连接各个孤立形式的网络, 银行在参与到Ripple体系中时, 以某种软件为连接, 通过分布式账本达到实时结算目标。另外, 各个银行进行交易的所有信息会使用加密算法加以隐藏, 要想追踪查询必须要使用银行内部系统, 交易更加具有安全性和私密性, 金融结算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3.3 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

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去中心化, 而金融行业传统形式的基础设施则是将中心化作为关键特征, 为此需要加以改变。 (1) 传统资产方式, 比如衍生品、债券和股票要在信息机构记录与储存。与此不同的是, 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记录、管理与存储, 主要是利用全新分布形式的账户, 能保证数据不会被篡改, 并显著提升市场信息可靠性与透明度[4]。 (2) 合约功能的智能化发展, 可以实现对货币的编程工作, 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能进行支付。譬如中央银行就发行有数字货币, 为确保数字货币的安全使用制定有配套政策, 只有达到一定条件之后才能使用这种数字货币进行支付。

3.4 应用到银行征信的管理中

当前时期, 商业银行办理信用主体的信贷业务时, 最为基础的考察是借款主体在金融方面的信用。商业银行在为借款主体办理所需的信贷业务时, 把主体信息都传到征信系统内, 在必要的时候得到客户的授权, 之后下载征信中心内客户的有关信息作为业务参考。这时, 必然会发生信息不够完整、数据不够准确、使用成本比较高等。不过借助区块链技术, 可以通过有关算法实现自动记录客户的信用信息, 把储存在区块链系统中。客户要向商业银行申请进行贷款时, 在经过借款客户的授权后, 商业银行就能将相应区块链中的信息直接调取出来, 征信工作能高效率完成。

4 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金融业中的建议

为了在金融业中更好地应用区块链技术, 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1) 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强化国际合作和交流, 尽早出台和区块链应用有关的政策。而区块链技术对整体金融业都有好处, 在应用中能不能和整个行业有机融合, 主要参考就是监管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我国监管金融的部门要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尽早参与到区块链技术的开发中, 对行业最新动态、市场需求加以了解, 并出台和区块链技术相关政策。 (2) 大型的金融机构要积极投入资金进行布局, 加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研发早期, 大型的金融机构就要积极参与到区块链的项目中, 通过和金融类科技公司加强合作, 将提升后台的运行效率作为主要目的, 将合适场景当作切入点, 推动金融业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主要选择是业务场景是应用技术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效果、交易关联比较简洁、有较大业务量。 (3) 中小型金融机构、互联网型金融企业要积极引进成熟的应用, 从而建立特色化的服务模式与产品, 找到业务的新增长点。

5 结语

区块链技术虽然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但其优势比较显著, 已经在金融行业的数字货币、支付清算转账、金融基础性设施和银行征信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发展空间比较大, 并促使金融行业不断重新, 会极大影响到未来的生活。

摘要: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难理解、抽象化, 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学科。西方经济学的其中一个内容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性、匿名性和安全性等特征, 在金融业不同场景中得到应用, 比如数字货币、支付、转账、清算、基础设施和管理征信等, 解决了金融业的不少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和特征, 分析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具体应用, 并探讨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金融业的建议。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金融业,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晓轩.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J].中国金融, 2016 (8) .

[2] 巴洁如.区块链技术的金融行业应用前景及挑战[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7 (4) .

[3] 王艳.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及其发展建议[J].海南金融, 2016 (12) .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范文第6篇

一、我国数据资源交易现状

我国数据交易起步较晚, 交易市场主要由各大数据资源交易平台组成。2015年后我国开始重视数据交易并在一年内迅速成立了5家大数据交易平台, 分别为华中大数据交易所、贵州大数据交易所、长江大数据交易所、东湖大数据交易所和西咸新区大数据交易所, 目前我国主流数据资源交易平台约有17家。预计到2020年, 我国数据交易规模将达到545亿元。

(一) 国内数据资源交易平台类型和产品类型

数据交易平台主要分为两种:第三方数据交易平台和数据服务平台。第三方数据交易平台主要负责为数据买卖双方搭建一个稳定可信的交易场所, 并提供数据出售、数据购买、数据查询、数据发布等服务。而数据服务平台则根据运营公司或机构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 可以为用户定制所需数据或为用户提供数据的加工分析服务。

目前数据交易市场中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政府及有关事业单位公开数据;二、企业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数据, 主要由各类服务数据组成;三、网络爬虫数据。

在产品类型方面, 不同的平台根据自己的定位、数据源和技术能力, 提供不同的数据产品。交易数据产品主要有API、数据包、解决方案、定制服务等。其中API和数据包都可以用于原始数据的交易流通。而解决方案和定制服务这类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为客户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 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原始数据的安全性, 能够从数据中挖掘出客户的价值或是为客户寻找合适的数据资源。

(二) 数据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1. 交易多主体问题

数据交易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在数据产生、获取、使用、交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主体参与。参与主体包含了以广大用户为代表的数据主体、以运营商为例的掌握大量数据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为数据交易提供中介服务的各大数据交易公司或交易平台、各方数据需求者和相关监管部门。而各参与主体的在整个数据交易体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也是相互交错的。

虽然绝大部分数据是由用户在服务商处的行为或信息留存产生的, 但是用户作为数据主体对这些数据的权利是少之又少的。各大服务商在提供服务前往往会让用户签署授权书, 在网络服务中, 网络服务商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获得用户数据的使用授权, 而用户对自身数据的后续处理则一无所知。个人用户往往在不经意间承受了数据泄露及数据滥用的风险。也更倾向于在使用服务的过程中减少数据信息的分享和留存。

以各大网络公司及垄断行业龙头公司为首的服务提供商手握大量最有价值的数据资源, 他们有最广的用户群和最全面的行业用户行为记录, 他们在整个数据流通产业链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数据是他们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来源。正因为这种垄断性和绝对的优势地位, 导致他们对于参与数据流通非常谨慎, 很容易产生数据孤岛。

同时市场中还有众多的数据交易公司或平台, 这些机构为数据交易提供服务, 但是因为平台间的竞争关系, 各大公司和平台往往对自有数据的保护十分严格, 也会使数据需求者在购买数据的过程中产生不便。

如何在市场主体多、数据资源分散、数据流通渠道混乱的困境下让数据交易体系更加完善和安全, 促进数据的交易和流通, 让数据的价值被充分体现, 成为了一个问题。

2. 交易过程难记录

数据交易不同于传统的货物交易, 数据拥有可见即可得的特性, 易被复制, 而复制后的数据和原始数据本质上并无不同, 因此数据被复制后价值会大幅度降低, 导致了数据交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没有较为成熟完善的标准能定义数据资源并对其归属进行说明, 导致数据在流通的过程中从形式上很难规范, 也很难得到保护。数据拥有者以较为强制的手段获取用户的授权后, 可以对数据行使所有权,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泄漏的风险, 会导致数据主体和数据拥有者的利益都受到损失。为了避免上述安全问题发生, 需要对数据交易过程进行完善的记录。

3. 交易结果难溯源

由于对于数据资产化的研究不够透彻, 现在的数据交易中依然很难对于数据本身及其相关权利的转移进行完善的证明, 会导致在交易后的数据资源在流通过程中无法跟踪, 一旦在数据流通的过程中出现数据泄漏、数据盗用等侵权行为, 无法通过溯源给出数据在交易过程中的所有权等其他权力变化, 也就无法给出侵权证据。如果不能准确通过溯源获取数据交易流程中的各种信息, 保障交易后的维权行为, 惩罚数据泄漏和数据盗用行为, 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混乱的数据交易市场, 这不利于原始数据和各类数据产品的交易, 也不利于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二、区块链技术概述

在2008年由中本聪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 区块链被首次提出。在论文中, 中本聪提出区块链是一种交易记录链条, 具体描述为通过随机散列将交易加上时间戳, 并将他们合并到一个不断衍生的基于随机散列工作量证明的链条, 除非重新完成全部工作量证明, 否则无法更改记录的内容。但是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发展, 区块链也有了自己的技术发展路线,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底层存储框架, 可以帮助金融、信息、供应和能源等行业进行技术变革。

区块链允许体系内有一个处理群体, 群体内部是相互监督的平等关系, 每个节点都拥有当前区块链存储内容的完整副本, 并且拥有修改自己的副本的权力。区块链数据存储采用的是链式结构, 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更新副本时, 该时段记账节点将上个区块生成时间点后到当前记录时间点前的所有需要存储的内容整合成为一个区块, 加以时间戳和密码学签名, 并将该区块连接到上一区块之后, 形成链式结构。区块链体系会通过不同的共识机制让所有的节点达成一致, 同步修改各自的副本, 共识机制保证了所有节点对自己副本的修改内容都是一致的。副本的任何变动都需要大量节点共同更新, 只有大于总数51%的节点更改副本内容, 才能改变区块链账本。由此可以总结出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点为:去中心化、难以篡改和群体信任。

三、区块链在数据资源交易中的应用

为了改善数据交易中的诸多问题, 可以联合数据资源交易市场中的主导主体群体, 比如各大数据交易平台和拥有数据资源的大型公司, 在监管部门的支持和监督下, 成立数据资源交易联盟。并让联盟主导层成为区块链中的主要共识记账节点, 利用联盟链的准入特性和共治能力共同管理交易市场, 让区块链记录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内容, 并利用区块链的难篡改性质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完整。

(一) 利用去中心化和联盟链解决多主体交易问题

在数据交易的过程中, 由于涉及的主体众多, 导致市场中交易状况复杂, 这种多主体且分散的市场不利于数据的流通, 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将各方参与者联合起来, 参与数据市场规范化进程, 区块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利器。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质导致链中没有中心化的管理机构, 任何节点的权利和义务是均等的, 系统中的数据被所有节点共享并由有维护功能的节点进行维护, 任何节点的自身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 这种特性恰好可以帮助数据交易联盟的实现联盟化的交易市场建立。区块链通常被分为三种模式, 分别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联盟链通过授权允许新节点加入网络, 根据权限参与链上的活动, 通常被用于多个机构共通参与的区块链。

可以在联盟链的基础上设想一个理想的数据交易联盟, 该联盟由市场中各大交易平台和各拥有大量数据的公司为主体组成, 这些成员在联盟链中也承担共识职责, 联盟中心主体共同进行数据交易市场和联盟链的维护, 监管方也可以加入联盟链以迅速获知数据交易市场的情况, 通过资质审核的数据拥有者或需求者可以加入这个联盟。由于联盟和审核的存在, 内部各方机构之间存在基础信任, 加上区块链节点间互相监督, 共同维护的机制, 联盟和区块链互相加强信任, 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交易引导层和监管层, 便于数据交易的规范化进行。

(二) 利用难篡改性改善交易过程记录的问题

区块链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 在利用联盟链的天生组织特性将各大公司、平台、数据拥有者及需求者联合起来后, 可以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改善交易过程的记录问题。由于区块链中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份相同的副本, 并且副本的任何改变都要通过所有节点的共识, 通过广播实现全网副本更新, 这让修改区块链中记录的内容是非常难的。因此区块链可以帮助记录数据交易过程中的关键性数据或者证据。

数据交易通常发生在网络中, 为了保障交易的安全可信, 对交易者的身份认证也是不可少的。为了保障数据上链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为了便于侵权责任追踪, 利用区块链记录参与数据交易的用户信息是有必要的。数据交易的一大困难是数据的可复制、易泄漏特性, 这就意味着数据可能不唯一。在利用联盟链形成交易联盟以后, 可以利用一定的规范方式对每一份想交易的数据进行详细描述, 并将其描述和样本存储记录在数据权属链上, 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保障上链交易数据的唯一性。交易记录对交易过程中各类信息的记载, 包括交易的时间、参与者、交易物品、交易金额等详细信息, 是交易后统计、核计、维权等行为的重要依据。利用区块链存储数据交易记录可以帮助溯源数据在区块链上的流通生涯, 为溯源提供便利。

(三) 解决交易难溯源的问题

在数据交易的所有阶段都可能出现数据泄露和数据侵权现象, 利用技术手段辅助进行数据交易溯源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利用联盟链将市场整合起来的基础上, 数据资源在链上交易的完善信息记录帮助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数据唯一化, 以此为基础可以对数据进行跟踪。由于区块链是一串按照时间顺序排布的数据库, 链上存储的所有信息很难被篡改, 这种时间性也可以帮助解决数据交易溯源的问题。当用户对数据交易有疑问的时候, 便可通过区块链方便的查询某个用户、某个数据或某个时刻的交易记录。

四、结论

本文给出了利用区块链改善数据资源交易中存在问题的主要思路。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 网络中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共享相同的记录, 保障了记录的真实性和难篡改性。这些特性使得区块链可以帮助建立新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通过联盟链和实际数据交易联盟将数据交易市场整合起来, 也便于监管部门可以方便的加入其中。在交易过程中, 区块链可以帮助实现数据唯一性并准确记录数据在联盟链中的交易信息, 便于数据交易的规范化和数据的可溯源。

然而, 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仍可能出现性能不足, 与现有体系融合难等问题, 未来区块链如何实际在数据交易中发挥更大作用, 还需继续探索。

摘要:数据的流通和交易是实现浅析区块链技术在数据资源交易中的应用并扩大数据价值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数据的独特性质, 数据的交易市场并不如想象的繁荣。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库, 具有去中心化、难篡改等特性, 可以协助改善数据交易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数据交易中的重要痛点并介绍了区块链技术, 提出了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多主体交易、数据交易流程难记录、数据交易结果难溯源几大问题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数据交易,区块链,联盟化

参考文献

[1] Nakamoto S.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OL]. 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2009.

[2] 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 2016, 42 (4) :481-494.

[3] 蒋立乾.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交易体系[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8 (11) .

[4] 闫树, 卿苏德, 魏凯.区块链在数据流通中的应用[J].大数据, 2018 (1) .

上一篇:东方女人范文下一篇:近代建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