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2023-05-16

第一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壶关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我局从5月下旬开始,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机构、人员、经费、基础设施、网络运营、统计服务等六个方面,对全县20个乡镇的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设臵统计机构,人员配备以兼职为主

这些兼职统计人员,除完成日常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负责乡镇驻村工作和其他中心工作,工作非常辛苦。

(二)乡镇统计管理体制不合理,县局难以有效管理

我县对乡镇统计员的管理是双重管理,即: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统计业务上受县级统计局领导。由于乡镇统计员的人事、工资、年终考核等都归乡上管理,县统计局无法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乡镇变动统计人员,根本不需要征求县统计局意见。此外,我县乡镇统计员中,行政编制占20 %,事业占编80%。乡镇事业编制统计员工资待遇比公务员低,且工作任务又相对较重。这次参公管理又末延伸到乡镇,意味着乡镇统计人员待遇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严重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和统计人员的低待遇,造成了乡镇统计人员业务不熟、统计资料管理不规范、报表等基础资料不完整、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三)乡镇统计基础建设薄弱,统计手段落后

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所需要的硬件条件比较差, 2008年以前,乡镇统计工作均没能用电脑。今年国家统计局给每个乡镇配备的一台乡镇统计专用电脑,由于我县属国定贫困县,乡镇电脑较少,且配臵较低,不能正常使用,只能占用国家统计局配备的电脑,使这台电脑无法专用,不能保证统计工作需要。目前,大部分乡镇仍使用计算器等计算工具,进行各种统计报表数据的汇总和计算,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极低,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效率。

(四)缺乏统计经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主要原因:我县乡镇不属一级财政预算,所有工作经费均由县上预算后划拨,全县各类工资支出远远高于本级财政收入,严重入不敷出,无法安排相关统计工作经费。

(五)乡镇统计资料管理不规范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乡镇农业统计类报表管理比较规范,有完整的原始资料。但乡镇畜牧统计由于长期以来自收自支,畜牧统计人员工作不确定等历史原因,致使畜牧统计基础资料不完整、管理混乱,难有完整的历史资料。

(六)乡镇统计服务工作滞后

目前,我县乡镇统计工作还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初级数据汇总整理上报阶段,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几乎一片空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乡镇统计人员少,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乡镇统计工作经费和设备不能满足日常的工作开展,统计调研和专题分析就更谈不上。

(七)乡镇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违规现象较为突出

我县对乡镇统计有规范的管理和考核办法,但乡镇统计制度建设不健全,乡镇对统计资料的收集、审核、分析、上报等必备程序大多末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上报的统计报表基础资料不完整,统计数据质量不高,迟报统计资料现象较为突出。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切实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确保乡镇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应该作为统计改革的重要任务。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加大乡镇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力度。建议加快改革统计方法制度,建立适应乡镇统计工作发展,满足乡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需要的统计方法体制。尽量减少乡镇统计报表种类,实现农业、畜牧、林业统计一套表制度,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2、加快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对乡镇统计实行垂管。建议体制改革后的《统计法》中明确乡镇必须建立统计机构,明确其职能、性质、编制。同时,管理体制上明确由县统计局实行垂管,即:乡镇统计机构的人、财、物由县统计局直接管理,理顺乡镇统计管理体制。

3、明确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一是将乡镇统计经费列入县级财政的预算,并根据工作进度按月拨付;二是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和落实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三是建立统

一、规范的乡镇统计联网直报体系,促使乡镇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2007年统计工作个人工作总结

从事统计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工作,我由不懂到懂,由肤浅到深入,由难到易,可以说这个过程是艰辛而美丽的。从工作中我所得到和领悟的也很多。这可以说对我以后的人生旅途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也算我人生的一次不小的转折点和跨越。所以自已也更珍惜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我想无论开始从事何种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磨练。做统计一年多以来在工作中不断的磨练了我的意志,同时增加了我对困难的征服欲,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想无论我做什么都会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去认真完成我的工作。一年中工作总结如下:

统计这份工作要求我。(首先)要敬业。要用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即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二是)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已做到一丝不苟。统计对我来说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它的要求很严格,它要求我必须认真、细致。要做到在刚统计时与磅房核对数字相符,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做表时要磅票与表格数字相符。无误的数据便于以后的查账,所以,必须要认真,仔细无差错。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其它工作时也是必须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工作。(三是)责任心.工作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责任.我们有义务尽心尽责的去完成,去负责.所以工作的好坏,也取决于你对工作的责任心.(四是)工作的高效率。对我来说提高工作的效率就是要多学习,从学习中汲取好的可以提高效率的知识,再就是,将问题细化,在短时间内决定,对任何事情都要当机立断,设定具体时间安排工作,给自已制定严格的最后期限(五是)保密性。我所从事的统计具有很大的保密性,保密性就是对数据的保密。在这我也体验了库管这份工作,能同时做两份工作,对我说是受益非浅。工作虽然很辛苦可是对我真是个学习的机会。从中我体验了工作的性质,学到了很多我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和知识。不足之处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货物入库时没有分类摆放、标记名称。环境卫生比较差、库容不整洁。新的一年又已来到。工作还在继续,但是新的一年自已要求自已要有一个全新的自我。理清自已的思路,把工作做的更细致化。

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喜欢,也许不是太可能,但是想做到百分百的喜欢,就在于我们怎样以好的心态去看待这份工作,也就是说,既然我已经选择了这份工作,我就应该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并体现自我的价值观,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并不是太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他们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敬业精神,他们每天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可想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好的回报的。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难免也出现一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也曾为工作的压力狭益过、郁闷过、焦虑过。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在逐步繁重与细化,工作压力大也是必然。因为在这个物竞天择的自然中强者生弱者亡的法则是不变的,如果自我消极、抱怨永远会成为弱者。不良情绪有时也曾影响过我的工作效率,只是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寻找平衡切入点才是真的有效。我想只要超越自身的狭益、焦虑等消极心态,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就可以了。我发现快乐的工作法宝就是以宽恕与感激的心态看待我们每天的工作。

从中我也认识到。工作时,首先要以宽恕平和的心态看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目标,并进行必要的心态调整,努力培养乐观大度的良好性格,对待工薪应有: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得态度,提高自己的抗干挠能力,有效转移注意力,使个人的心态在工作中得到转移、释放、调整,消除紧张与疲劳。时刻保持求知向上的心,爱上工作,使工作变成生活的最大乐趣。

这一年自已也是以抱着感激的心情迎接工作的考验,我时常在想因为这份工作,我有了养家糊口的经济实力;因为这份工作,我体现了自我的价值;因为这份工作,我磨练了我的意志。当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会反思省悟,与诸多下岗失业者相比,感激自己有丰实的薪水;与年迈体弱者相比感激自己有青春与健康;与庸庸碌碌混世者相比感激自己每天充实的工作着。人们不能预测快乐,因为快乐是乞求不到的,寻找工作的快乐,达到忘我的程度,工作的满足感就会出现,因为这时我们已经忘记了时间,也就忘记了忧愁。快乐是因为你做了快乐的工作,当你把工作做好了,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你就会快乐。

在明年中,我想我会把工作做的更细致、工作效率再提高一下、业务方面在做的更专业些。

壶关县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构建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在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统计工作任务繁重而复杂,这就对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省统计局《关于开展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我县在认真组织各乡(镇)填报调查表的基础上,抽取了一个有代表性的乡进行了实地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了统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一、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基本现状

1、乡镇统计站已建立,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全县各乡(镇)均建立了乡镇统计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从统计基础建设上看,统计基础工作整体较好,但部分乡镇也存在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大部分村级组织、企业无专职统计员的现象。

2、任务繁重,工作越来越难做。乡镇基层统计员既担负着上级统计部门的12项经常性统计报表任务,涉及年报、月报、季报.又担负着农村住户调查、农产量抽样调查、人口抽样调查、安全感调查、工业企业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工业企业景气和调查队的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等多项调查任务。另外,还要不定期地承担国家大型普查和各种临时性调查任务。乡镇统计人员涉及的基层单位越来越多,村级组织、企业统计人员参差不齐,加上被调查单位体制的变化,配合程度较差,使得乡镇统计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

3、编制、经费、办公设施等问题制约着乡镇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通过多年努力,乡镇一级逐步建立了统计站,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从2006年乡镇机构改革后,统计编制按在岗人员算,乡镇统计编制20个专职人员。二是没有必要的工作经费。统计站成立以来,无论是平时的经常性的统计工作、临时性的调查还有大型的普查,都没有专门的统计经费,乡镇财政有能力就支付一部分,财力紧张的乡镇,统计员都是自己先贴钱办事,兜里一大把发票报销不了。三是没有较为先进的办公设施。近年来,乡镇各站所都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施,统计站在2008年底国家统计局才为各乡镇配齐了计算机。目前,乡镇统计人员承担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多,工作重心放不在统计工作上,由于存在编制、经费等各方面的因素,作为乡镇基层统计人员自身也难以定位自己的工作,再加上有的乡镇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所以乡镇统计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将统计工作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后,对统计工作就必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乡镇基层统计工作越来越重要,而在目前状况下,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条件缺乏,严重影响了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发展。

4、体制不畅,统计工作成为"搭头"。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首先,乡镇基层统计员的政治、经济待遇都依靠乡镇政府解决。在每年干部分工时,乡镇统计人员与其他干部一样要承担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统计工作自然就成了乡镇基层统计员的额外工作。平时投入统计业务的时间少,每到向县统计局报报表时就急得团团转,为了按时上报,有的只好凭经验在上年基础上进行适当估计调整。其次,乡镇基层统计员的提拔重用机会少,因此,挫伤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乡镇基础统计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数据准确性,否则的话,上误国策,下坑百姓。因此,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统计基础是当前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层统计基础工作问题已提上了统计工作的议事日程,现就乡镇基层统计事业的发展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理顺关系,切实解决机构、编制、经费等基础性问题

乡镇基层统计事业要发展,必须解决一些统计体制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议统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模式,提高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及抗干扰能力。二是落实统计业务经费,促进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稳定队伍,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目前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发展,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关键。建议上级部门:一是解决统计人员公务员或参公的待遇问题,二是加强统计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改进统计手段,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去年我们已为各乡镇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施,建议上级部门要加快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加强乡镇基层统计人员的电脑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实现乡镇基层统计数据网上直报。

壶关县乡镇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做好社会保险统计分析工作的几点建议: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保险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在整个社会保险工作中,如何搞好社会保险统计分析、为保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保险工作中,要抓好统计分析这个环节,认真开展统计分析,积极搞好监测评估,有效地提高了统计工作整体水平,为不断完善我们的保险政策提供技术、理论支持。但是,通过多年的保险工作实践,也发现社会保险统计工作也还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紧紧围绕保险工作中心,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保险统计分析

开展统计分析,首先要确定分析目标,紧紧抓住领导和大家关心的问题,抓住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抓住社会保险工作实践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和趋势性的问题,围绕社会保险中心工作,充分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政策措施和建议。在分析中,我们要力求将社会保险工作与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起来,从社会保险及相关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看其内在的联系,从统计的角度,以最快的速度、全新内容和权威的数字,对社会保险事业和基本状做出评价与判断,对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加以反映。同时,力求在“四新”上下功夫,即“把握新特点、判断新形势、预测新趋势、提出新建议”,提高对社会保险的准确判断和预测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社会保险业务工作特点,建立了社会保险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重点加强了六个方面的分析。(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分析。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登记人数,参保人数,建帐人数,实际缴费人数,计划扩面人数,实际扩面人数,计划完成程度,参保人数增长率,建帐率等分析指标;(2)基本养老保险负担程度分析。包括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离退休人数,离退休人员增长率,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离退休人员增长率,平均负担系数,平均替代率等;(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缴情况分析。包括月人均缴费基数,月人均缴费基数增长率,月人均缴费基数占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比重,应缴、实缴养老保险费,补缴养老保险费,历年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及增长率,收缴率等指标;(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情况分析。包括月人均养老金,养老金增长率,应支付、实支付养老金,补发养老金,养老金历史拖欠,支付率等;(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分析。包括本期收支结余,历年累计结余及增长率,历年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个人帐户实帐规模,空帐规模及可支付月数等;(6)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情况分析。企业退休人员数,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社会化管理服务率,纳入社区管理人数,社区管理率等等。

二、广泛征集,科学整理,认真分析统计资料

统计分析的突出特点,就是对问题的分析要从统计资料出发,从定量分析入手,进行剖析,完成对事物的判断。统计分析是建立在占有大量资料基础上的深加工,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问题,寻找矛盾,分析原因,研究规律,达到揭示问题的实质,实现从量到质的升华。社会保险是社会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性,这就需要我们统计人员注意搜集、整理与社会保险有关的各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统计数据,不仅要搜集劳动保障系统内部其他处室的相关资料,还要搜集劳动保障系统外部财政、统计、税务等部门的相关资料,加以运用到统计分析中去。如,要分析养老保险费收缴情况,就要搜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缴费工资总额,缴费费率,收缴率,月人均缴费基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分析养老保险费是否应缴尽缴,缴费单位有无虚报、瞒报、漏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情况。

在统计分析中,还要注意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等,比较的方法是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同计划比较,同前期比较(包括和上期比,和去年同期比),同有关联的指标比较,多角度去理解统计资料,分析资料,取舍资料,以达到研究的目的,进而引出自己的观点。

三、把握原则,统筹兼顾,树立正确的统计观

统计分析要取得预期效果和卓有成效,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统计分析,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按照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统计分析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来洞察问题,从现象和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来分析问题,不能凭想当然。(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搞好统计分析的基础。首先,情况要真实,数字要准确。准确是统计的生命线。其次,要尊重客观实际,防止主观臆断,切忌想当然和凭印象。再次,要讲真话,讲实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随波逐流。(3)坚持全局的观点。(4)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原则。做到数字和情况、论点和论据的有机结合。(5)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准绳。检查与监督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是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搞好统计分析,前提是必须要吃透、弄懂国家和省有关社会保险的政策法规。

四、充分利用,服务决策,努力提高统计能力和水平

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统计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统计报表资料、金保工程数据库及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等。通过统计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筛选、归类和加工,形成可为工作运用的大量信息资源。一方面,可直接运用于工作实践,运用统计信息资源,制定社会保险扩面计划、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做实个人帐户测算、制定省级统筹基金调剂计划等等;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保险预测,着眼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对社会保险的形势和发展做出判断。如进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能力分析,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能力分析,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预测预警分析系统,发挥预测预警作用。统计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反过来又要求提高统计汇总和分析的准确性,要求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从而使统计工作步入了“统计-分析-决策”的良性发展轨道。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为了全面关心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学习、心理、身体、道德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研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帮教工作,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我们于0九年四月份,组织各村从五月一日至三十日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不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总人数为52人,占初中、小学学生总人数的2.3%左右。这些留守儿童分布在边远山村。

一、现状及分析

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教育部门的努力,社会各界的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许多留守儿童有理想,有抱负,想考上理想的大学,想当画家,歌星,宇航员。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强,有孝心。但从调查的结果看,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感情上的缺失。

留守儿童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产生了失落感、自卑感,失去了安全感,缺乏必要的安慰和鼓励。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许多学生都写到:“希望爸爸妈妈常回家看我”“最大的愿望是团聚”。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叫高若天,父亲在兰州做生意,半年才回家一次和儿子见面,小若天平时想爸爸时,只能摸摸墙上挂的照片,照片没有体温一样的暖和,只有冰凉的感觉……。

2、心理上的障碍。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多数性格内向,眼神中经常流露出戒备和冷漠,同哪些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少了些活泼和开朗,长期下去,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及性格产生不良影响。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养成了任性、放纵的性格。郭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两位老人一味地溺爱放纵,造成该同学经常迟到、旷课,吸烟、喝酒、上网,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员来往,结伙打架,向同学索要钱物,后来发展到和其父亲对打对骂,性格粗野暴躁,总是以冷酷仇恨的目光看周围的一切。

3、学习上的困难。

中小学校都布臵有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提示、监督、辅导,而留守儿童家庭中的监护人,多数难以承担起帮助学生学习的任务。22个行政村有52名留守儿童,其中有47名儿童是跟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占监护人总数的90.4%;这些监护人中50—70岁之间的人数占用69.2%;这些监护人中文盲3人,占5.8%,小学程度40人,占76.9%,初中6人,占11.5%,高中以上3人,占5.8%。这些隔代的监护人一般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留守儿童一味的溺爱迁就,管养不管教,重物质满足,轻思想品德教育。

4、管理上的空档。

目前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比较薄弱,对留守儿童来说,更是一个空档。初中学生赵梦圆随外祖母生活,在学校经常愁眉苦脸,性格孤僻,她曾对老师说,一到双休日就心惊胆颤,认为自己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是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留守儿童回家后是否自觉学习,能否完成作业,甚至有没有到校学习都无人问津。有的留守儿童住在姨母家,新学期开学将近一个月,既没有到校学习,也没有在家里呆,学校打电话询问,家里没有人接听电话(原来这个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虚假号码),老师误认为这个学生转学走了,监护人只知道学生天天都上学去了,其实是去网吧打游戏去了。这个学生由于上网没钱,在路上抢劫其他学生的钱,被公安机关拘留,这时学校老师和监护人才怅然大悟,但为时已晚了。

5、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丑陋现象和不良行为每时每刻都在腐蚀着我们的年轻一代,尤其对那些疏于管理的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更是经不起诱惑。某学生高勇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他寄宿在姨家。他花钱大手大脚,在校园内偷着吸烟,在校外经常喝酒,多次参与社会上打群架。他上网入迷,结交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强制抢夺学生钱物,多次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和公安机关的处理。

二、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建议: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思想及家庭教育等情况调查摸底,将他们每周每月的活动情况纳入教师的视线,实行动态跟踪,分类管理,随时根据留守儿童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有的放矢地做好帮教工作。

2、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使留守儿童全天24小时都臵于学校老师的监护之下,生活上有人管,学习上有人帮,安全有保证。在学生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直正感受到学校象家庭一样温暖。

3、努力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素质。充分利用各中小学的家长学校这个阵地,积极开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培训班,使他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职责,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4、加强交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外出打工的父母要经常与子女沟通交流,利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每月至少沟通1—2次,从而缩短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使留守儿童产生父母就在自己身边的感觉。学校要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要保障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联系的经常性、实效性。及时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共同研究教育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5、动员社会力量,优化育人环境。各级政府、共青团和关工委组织,充分发挥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认真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净化育人环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创办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体育、文艺娱乐活动,丰富农村儿童的精神生活。

6、加快地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的机会。农民就近务工,减少留守儿童;城市中小学要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降低门槛,创造条件,让农民工子女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使农民工有能力把子女带在身边,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近入学,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桥上乡统计工作站

统 计 分 析 说 明

第二篇:乡镇企业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学号;2011231847 班级:信息管理11-15 日期;2013-2-2

3沙雅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北靠天山,南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沙雅县经济完成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沙雅县调整种植结构,不断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棉花带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并确立了其在全国产棉第一大县的地位;并盛产小麦、玉米、茴香、蓖麻、尖椒等各种农作物,自古就有“塞外粮仓”之称。因此,沙雅县也巧妙的用这一优势建立了绿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以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带动了沙雅县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成倍增长,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带来的税收成为沙雅县财政收入的主来源,也使城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沙雅县的第二次飞跃。

前两次基本是以牺牲环境作为飞跃的代价:大面积开垦土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对植被的破坏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沙雅县沙漠化程度加剧,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原本脆弱的环境生态承载力下降。

217国道的延建和库车机场的迁建将使沙雅县结束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的格局,使其区位优势凸显;库车县作为新疆新兴重化工基地,其对沙雅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大库车经济圈内各县的分工协作更加密切。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西部大开发政策深入实施,国家对塔河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东部产业向西部的梯度转移等外部环境,为沙雅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沙雅县如何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对油气资源开发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形成集聚效应,由外推型经济向内生型经济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完成沙雅经济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基于以上背景,东西部(中国)经济研究院有幸受沙雅县委、县政府之托,与沙雅县党政领导一同组成项目研究小组。通过重点针对沙雅县资源状况和大库车经济圈构建对沙雅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了深入而详实的调查与分析,提出沙雅县作为“新疆生态经济示范县、新疆油气主产区、塔河上游宜居城市、大库车经济圈核心区的后花园”这一战略定位, 明确了“塔河明珠 生态沙雅”的形象定位。把“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绿色沙雅”作为沙雅县总体战略,提出了“以构建绿色沙雅为目标,以发展生态产业为核心,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动力,以棉花、野生生物资源、林果业、特色养殖等基地建设为基础,实施优势资源转换

战略,发展棉纺、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制药、粮油加工等生态工业;以217国道延建和机场改建为契机,加快生态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施区域融合战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产业的互补,提升沙雅县城市竞争力;实施“一业突破,多业培育”和“项目带动”战略,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生态意识,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稳定、和谐新沙雅的发展思路。并对沙雅县发展战略实现设计了路线图,并制定了实施策略。

绿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公司将本着“以人为本、绩效理念、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他们踏踏实实工作,真正为客户负责,为客户着想。依托战略国际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和营运经验。恪守职业道德,优质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确保客户的满意,增强市场的竞争实力。

该公司利用了几种植物。其中最重要的就要属甘草了。

甘草在无水浇条件的干旱、沙质盐碱荒地都可生长,利用雨季播种,出苗管理粗放,并且老株能发出新株,繁殖系数大,且投入少,加之发展畜牧业收入,经济效益更为可观。在植被破坏严重开始沙化的地区发展甘草,还有防风固沙的巨大生态效益。可以说,甘草是省钱(投入少)、省地(可利用沙荒和盐碱地)、省工(管理粗放)、效益高(供不应求)的“绿色银行”,发展甘草生产实在是大有可为。如大面积栽种甘草的地区还可深加工甘草膏、甘草酸及其它附产品等,以获取更大的效益。

为了保护甘草资源,合理采挖.利用,保证长期稳定地供应国外市场,沙雅县采取了养护和采挖并举的方针,实行每年有计划地轮流采挖的办法,使甘草资源得以长期充分地利用。2005年开始人工栽培,试种非常成功。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沙雅甘草资源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可提供甘草货源也将会日益增多。沙雅县甘草主要分布于220公里塔河两岸的胡杨林中,总面积达40万亩。据专家考察,沙雅县甘草主要品种有胀国甘草、黄甘草。

甘草不仅是一味用药量大的中药,还广泛适用于食品、饮料、烟草、日用化工及畜牧业等领域。甘草酸作为甜味剂比蔗糖甜200—300倍,并且低热值具保健功能,许多国家已经把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甘草中含有抗氧化剂,己被一些国家列为化妆、保健原料。甘草还可用来制作发泡剂、渗透剂。甘草渣可制做纤维

板等隔热隔音建筑材料,其茎叶还是牲畜的好饲料。由于其宝贵用途,甘草不仅大量出口东南亚,而且还大量出口欧洲及美国。

东风劲吹创强路,风正帆顺好远航,创强使沙雅经历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洗礼。不仅提高了沙雅总体发展水平的含金量,更使沙雅的企业品质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

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及前景分析——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形势下的从化地区为视角

发布时间:2009-07-29 10:45:55 阅读数:

[摘要]检察机关是维护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工作中心下移,设置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举措,是检察机制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目前乡镇检察室建设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职能定位不清晰、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乡镇检察室的发展,本文拟就从化检察室建设的现状分析,总结目前各地的实践作法,试图对乡镇检察室的设置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粗略探讨。

关键词:乡镇检察室 服务 新农村建设

一、乡镇检察室设置的必要性

检察机关担负着为农村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新任务,乡镇检察室作为基层检察院的派出机构,具有贴近农民群众、贴近农村基层的特点,在新形势下更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

当前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是农村建设、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农村流动人口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尚存在相当数量的严重暴力、黑恶势力、破坏农业生产和侵犯农民生命财产的犯罪,有些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拉大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土地政策调整、征占农村土地等引发一些显性的和潜在的社会矛盾和纠纷,这些都是农村社会发展建设中不稳定的因素和不和谐的音符,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法制环境差距甚远。

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决议精神,下发了《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对检察职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检察机关通过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可以为农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通过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可以为农村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关系的调节,可以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通过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可以为农村创造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由此,乡镇检察室的设立是大势所趋、工作所需、群众所盼。

(二)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需要

检察机关具有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目前乡镇基层政权中,已经普遍设立了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司法机构,部分乡镇工商、税务、土地等行政派出机构也一应俱全,各种司法、行政权力已经延伸到农村基层,唯独只有乡镇检察室的建设依然停滞不前。检察机关在乡镇基层信息不通,对“两所一庭”的司法活动,以及行政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活动,难以纳入法律监督的视野,一定程度上造成少数法制观念淡薄的乡镇基层干部无视群众利益,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通过在基层设置乡镇检察室,扩大检察工作在农村的覆盖面,加强与其他政法机关的沟通协调,使检察资源配置落实到农村,形成合力,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司法体系。此外,乡镇检察室与人民法庭、基层派出所、乡镇司法所共同组成完备的基层司法工作机制,能够一起发挥乡镇基层司法机构整体效能,进一步促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维护改革稳定大局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前提。近年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社会问题纷繁复杂,这一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检察机关积极为之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护,使农村经济沿着充满生机活力的方向发展,乡镇检察室通过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能够协助辖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发事件,通过分析辖区的犯罪特点和规律,协助案发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二、 乡镇检察室设置的模式及特征

乡镇检察室的建立源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地方的检察机关试点建设了一批乡镇检察室,延续至今的原检察室和各地逐步设立的检察室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职务犯罪侦查型检察室。职务犯罪侦查型是上个世纪80年代设立的检察室的基本形态,它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态势,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乡镇检察室为例,设立的初忠在于打击乡镇迅速发展中引起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这种模式存在的前提是有“案”可办,随着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乡镇企业的转制和乡镇权力的规范运行,这种单一的模式就面临着“无案可办、无所事事”的局面,在结构设置上,该检察室受派出院的直接领导并对其负责,其地位与院内设业务部门并列,职能的针对性决定了检察室在享有对贪污贿赂案件受理、立案、侦查的同时,又要接受院反贪局的业务指导、赃款赃物收缴等统一管理,但是这种犯罪侦查一体化的体制不利于乡镇检察室本身优势的发挥,而且存在职能片面的劣势。

(二)服务型检察室。服务型检察室是近年来各地设立检察室的一种主要模式,如从化的检察服务室、佛山的检察工作办公室,该种模式的职能定位是接待当事人的申诉、进行法律宣传、开展专项预防、息诉等并将阳光检务工作纳入其工作范围,以听取民生、民声、民诉,更多的是为检察机关的职能部门服务,对检察业务工作需要移交职能部门处理,服务型检察室承担“服务、协调”的作用,没有独立的编制,性质上属于“非典型的乡镇检察室”。实践中,乡镇检察室挂靠在乡镇一级政府,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检察院通过每月的座谈走访了解群众诉求、解决民生问题,这种“有案办案、无案服务”的模式很大程度上使检察室处于空置的状态。

(三)全能型检察室。全能型检察室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双重领导,检察室除了接受派出检察院的领导,还需要接受当地乡镇党委的领导,这种模式的优势比较明显,不仅容易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有利于各项检察工作的开展,而且职能比较齐全,更容易融入基层,服务群众,贴近一线。但是全能型检察室不符合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权力架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职能就要立足于检察职能,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并不符合权力层级划分规定。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乡镇检察室在双重领导体制下,非常容易被异化,成为当地乡镇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1[1]。2008年,海南省由省级检察院推动乡镇检察室构建,在规范运行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综上,目前各地试行的县镇检察室虽然职能不一,模式不同,但是这些检察室的设立为检察机关派出机构的设立提供了探索性的模式,在维护农村改革稳定大局、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 乡镇检察室设置的可行性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建设乡镇检察室的法理基础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省一级人民检察院和县一级人民检察院,根据上级工作需要,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域设置人民检察院,作为派出机构。”这是组织法关于人民检察院在特殊区域设立派出机构的规定,其中对“特殊区域”的范围作了不完全列举,从中可以寻得检察机关在农村设立派出机构的法律空间,而所谓“根据工作需要”我们认为应理解为根据党和国家以及本级检察机关所在地区的工作大局需要,当前形势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服务大局,所以重建乡镇检察室,是符合组织法立法本意的。《人民检察 1[1] 《重构乡镇检察室》,邵长生,人民检察,2009年第2期。 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第4条规定:“乡镇检察室根据乡镇地域、人口、经济状况和工作需要设置”,最高检的这一内部规定为乡镇检察室的设立提供了法理依据。

(二)乡镇检察室设置的理论基础

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在新形势下检察体制改革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有其坚实和科学的理论基础:一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践。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检察机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乡镇检察室,深入农村,惠及农民,认真倾听农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农民群众满意作为对检察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意识。此外,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举。通过乡镇检察室将法律监督延伸到广大农村,使检察工作内部机构改革能适应可持续发展。二是国家权利制衡理论和救济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在现代被称作是否合宪的一个普适性标准,现代检察制度也是以权利的分立和制衡的宪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检察权应该是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或政府所执行的国家权力,是行政权与司法分权制约的产物。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其监督职能应辐射到行政权存在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机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形成,保障社会主义法制在农村地区的实现。

(三)实践中的探索 设置乡镇检察室,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体制,法律框架内的探索、创新和发展。从化市院2006年率先在两级院设立了第一个村级法律服务室——太平镇元洲岗村法律服务室。此后,相继在鳌头镇、良口镇、太平镇、吕田镇、温泉镇等5镇3街中都设立了检察室。我们从从化院的做法中或许能够生动地看到目前的实践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践三年来,我们一直依照“六个一”为依托开展工作。即是与各镇街政府达成一份协议后,悬挂一个检察室的牌子,开设一个箱子接受群众建议,组建一套领导班子后,布置一间房子,选定一个日子为群众排忧解难。具体是在每一个检察室都挂“一块检察服务室的牌子”;与当地党委(或政府)签订一份《关于共同建立检察法律服务联系点的协议》,阐明建立检察法律服务联系点的宗旨意义,并对联系点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作出明确规定;组建“一套班子”,每个检察法律服务室都由检察院和各镇(街)的有关人员联合组成工作领导小组,检察长和镇街党委书记亲任组长,由一名副检察长和一名镇街党委(政府)副职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指定一名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检察法律服务室的日常沟通和联系工作;悬挂“一个意见箱”,在镇(街)主要路口专门设立方便群众反应情况、举报犯罪、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检察长信箱;开设“一间房子”,在镇(街)设置专门的办公室,作为检察法律服务室工作人员办公和专门接待群众来访的工作场所;选定“一个日子”,根据各镇(街)的具体情况,每月固定一个日子(特别是农民群众比较集中的墟日),对一些涉检涉法信访实行开门接待或在集市墟场设置服务点,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举报申诉以及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帮教、社会调查等活动。同时,在检察法律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方面,制定了相关制度,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检察法律服务工作的决定》,制定了《关于本院业务部门轮流到驻镇(街)检察法律服务室开展检察法律服务工作的规定》,列出时间表,规定各个科室开展服务活动的对点镇街和具体时间,并设计了《检察法律服务情况登记表》,要求各个部门开展服务活动后都要填写登记表,建立档案,做到件件有登记,案案有落实。

从以上设置来看,我院的法律服务室尚属于“非典型的乡镇检察室”,但是它为乡镇检察室的设置提供了典型的示范,可供探索的模式。法律服务室建立以后,我院结合各镇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5镇3街新农村建设试点召开“预防职务犯罪、服务新农村建设”主题座谈会,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自行编印的一千余册法律宣传资料送到农村基层干部手中;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角度对农村宅基地房屋买卖纠纷案件提出法律意见,深入基层开展送法下乡、法律咨询活动等等。这项工作虽然尚处于试点阶段,工作内容和机制还有待完善,但从各镇街群众的反应来看,可以肯定这一举措是检察工作近距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 加强乡镇检察室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一)当前制约乡镇检察室发展的主要问题 实践中,乡镇检察室积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实践中乡镇检察室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法律地位不明确。乡镇检察室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加强检察机关内部改革,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的检察监督职能而确定设立的,其依据是最高检制定的《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相比而言,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和公安机关派出所的法律地位就非常明确,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地区、人口和案件情况可以设立若干人民法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规定;“为了加强社会治安,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财产,保障公民权利,市县公安局可以在辖区内设立公安派出所。”《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作为高检院颁布的内部文件,其效力不及法律,导致了目前的乡镇检察室建设是在探索中进行。

2、工作职能不全面。最高检制定的《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确定的任务是(1)受理辖区内公民的举报、控告和申诉,接受违法犯罪分子的自首;(2)对发生在本辖区内,属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立案前调查、立案后侦查;(3)对发生在辖区内缓刑、假释、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和监外执行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进行检察;对人民检察院决定免诉的人员进行帮助;(4)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法制宣传。上述任务只是《组织法》所规定的人民检察院任务的一部分。由于乡镇检察室的设置还没有像派出法庭和派出所那样配套,目前,乡镇检察室也只能履行《条例》规定的任务,而不能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人民检察院职责。

3、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法律依据不足,乡镇检察室的设置与否完全取决于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同程度和支持程度,就我院开展乡镇检察室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办公场所、基本建设和购置技术装备等费用基本就依赖于当地镇街政府的支持,经费不足、人员配备不够等问题都影响了乡镇检察室日常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乡镇检察室的发展扩大。

(二)明确乡镇检察室建设的原则

目前乡镇检察室建设还不可能做到像派出所一样全线铺开,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重点的设立原则。由于各个乡镇情况各异,人口数量、素质、地理环境、工商交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设立检察院派出机构必须坚持因其所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重点地设立。

2、慎重稳妥的原则。乡镇检察室的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比较强,涉及到单位、人、财、物,因此,要统筹兼顾,慎重稳妥,做到成熟一个,设立一个,搞好一个。

3、目标管理高效原则。乡镇检察室的工作效果效率,直接关系到乡镇的利益,关系到检察机关的声誉。因此,要加强对派出机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引入竞争机制,为乡镇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成绩。

(三)乡镇检察室的职能定位 检察事业的基础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发展希望也在基层,加强检察室建设是强化法制监督职能的大势所趋,乡镇检察室的建设要结合农村社会法制现状,依法履行好以下几方面的职责:

一是收集、发现农村职务犯罪线索。乡镇检察室要及时发现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土地征用、批租、征地补偿、政府专项资金拨付等管理环节出现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给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侵犯人权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案件,并积极配合反贪和反渎部门进行查处。

二是促进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乡镇检察室要加强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宣传,引导农民对民事行政诉讼环节中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案件,依法运用检察监督的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涉法信访。

三是协助解决农民信访。乡镇检察室要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大力协助处理农民信访问题,对属于自身管辖的,要耐心做好解释疏通处理工作,对属于公安、法院等部门行使管辖权的,可通过跟踪催办、协助监督等形式解决好信访问题。

四是加强对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派出机构执法活动的法律监督。乡镇检察室要对工作中发现的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执法不公正、不规范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

五是监督并配合社区矫正工作。在农村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由乡镇司法所负责,而对这项工作的监督是基层检察院的薄弱环节,检察机关要参与到各乡镇的社区矫正工作,深入社区矫正组织,通过督促对矫正对象的登记分类,教育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的落实,维护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

六是对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人员进行帮教。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检察院作不起诉处理的轻微刑事案件量有所上升。乡镇检察室要掌握本辖区内被不起诉人员的基本情况,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教,使他们彻底远离犯罪。

七是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犯罪预防。乡镇检察室要拓展职能,提高服务大局的意识,针对可能滋生犯罪的新经济领域,协助有关政府部门提高对法律政策的把握能力,规范干部的行政行为,协助基层组织从制度上遏制腐败,完善先进的农村管理经济模式。

(四)乡镇检察室的组织体制结构

从目前的检察实践来看,乡镇检察室的组织体制比较混乱,有的隶属于基层院的派驻机构,有的实行基层院与乡镇党委双重领导,人员编制、建设经费等都存在困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检察室的组织体制应该是“立体的二级结构”2[2]。横向上,检察室属于基层院的派出机构,受派出院的领导,同时要尊重乡镇党委的领导,争取基本的建设资金支持;纵向上,检察室统一纳入基层院的编制,为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对挂靠人员给与适当的补助与职位任职倾斜,挂靠人员可从控申、民行、预防等职能部门中抽调,明确责任分工与工作目标,使之定期与检察室进行业务联络,保证工作独立开展。

2[2] 《重构乡镇检察室》,邵长生,人民检察,2009年第2期。 乡镇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桥梁和坚实平台,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尽管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各级院正开始了乡镇检察室重建的热潮,这契合了当前的时代背景,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契合了检察机关的本质属性,契合了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和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下,在各地的试点经验总结中,乡镇检察室将会循着有序稳妥的目标普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发展乡镇检察室,服务新农村建设》,郑红,人民检察,2008年22期;

2、《重构乡镇检察室》,邵长生,人们检察,2009年第2期;

3、《中国检察体制改革论纲》,童建明、万春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

4、《法律监督向基层农村延伸》,李轩甫,检察日报,2008年11月23日;

5、《建议重建乡镇检察室—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的北京地区为视角》,刘宝君,中国检察官,2008年第4期。

6、《乡镇检察室设置的理论支撑与时代使命》,海南省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正义网,2009年2月17日。

第四篇: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

农业税全免后,乡镇工作从繁重的税收工作中解脱出来,加之计生工作方式由过去的惩罚为主向利益引导为主转变,乡镇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似乎乡镇干部的春天到了,有人开玩笑的说:农民不睡(税)了 ,现在该我们睡了 。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盲目无知的代表,反映了乡镇工作中的盲区,是没有充分认识新形势的表现,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笔者以管窥豹,从自身了解的情况,作如下思考:

一、当前乡镇工作现状和特点

一是乡镇富余人员增多,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乡镇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是:其一是存在一批无事可

干的人,表现在妇联、综治、团委、纪委副书记、统战委员和农机、畜牧、农税员等,按编制算约占40%。他们一时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不知从何干起,呈现出“清闲”的状态;其二是存在一批不得不干的办事员,表现在三大办公室、财政所和有直补项目的人员,按编制算约占40%。他们为业务所迫,自诩命苦,心态较不平衡;其三是乡镇副职干部,这是乡镇工作的主要力量。作为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所分管的工作积极主动;最后是风险最大的主要领导。他们带领这样参差不齐的队伍,许多人身心憔悴,只想找个路子进城了事。

二是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农业税全免后,乡镇不再向农民摊款收费,更加剧了乡镇财政收支矛盾,使乡镇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大部分乡财政实际就成了“吃饭财政”。机构运转相当困难,干部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乡镇为群众办实事也常常是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

三是工作任务依然艰巨。虽然税改后乡镇工作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乡镇干部从税收工作中得到解脱,但并不是说乡镇干部的“春天就到了”,乡镇干部就没事可干了,总体上来说当前农村工作仍然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形势,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比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几千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自然封闭的状态,农民长期固守田土,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要彻底打破这种传统格局,号召农民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参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潮,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发展过程,加之税改后,政府的职能已由单纯的行政指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这就使得许多乡镇在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另外,目前乡镇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并没有减少,乡镇安全稳定工作任务加大,这些新的形势对乡镇工作也增添了新的压力。

二、问题和困难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干部年龄结构老化,存在断层现象。30岁以下的乡镇干部不多,且这部分人中有80%已接近30岁;30-40岁的人,占40%左右;40-50岁以上的人,占50%左右。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参加党校函授学习后取得的大专、本科文凭,专业知识相对贫乏,此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后继乏人。

二是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县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突破口,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了传统农业格局。但是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产业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们许多乡镇干部这方面素质还不高,解决农民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结构调整不力的方法和能力欠缺,真正熟悉农村工作,懂业务、懂技术的只占

很少一部分。这些问题与当前的新形势极不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表现在干部管理方式单一。目前乡镇仍采用的是以干部包村和片线管理为主的岗位管理,都是因人定岗;干部考核方式不健全。乡镇虽然制订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乡镇年终考核评奖时只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

四是干部交流力度不够,干部进出口不畅。干部本地化和在同一地方长期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让一些干部工作惰性增大;纵观乡镇干部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80年代招聘了一大批干部,其二,90年代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从98年以后由于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乡镇人员编制的限

定,除了少数公招人员到乡镇工作外,乡镇进人渠道已被堵死,导致干部队伍结构不甚合理。在干部的出口上,目前除了到离、退休年龄和自然死亡外,其它渠道很少,这也是影响干部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 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职能。由行政命令指挥管理型向服务引导管理型转变,将新的职能定位为贯彻法律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五大职能。

二是调整干部考核内容,转变考核方式。考核由以人为主的干部岗位管理向以事为主的目标管理方式转变,即以税费征收和出勤考核为主向以发展产业和群众考核为主转变。围绕发展农民增收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解决群众具体困难、计划生育等工作任务,对干部实行分线分片定岗,由群众定期对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考核和民意测验,重点考评干部包抓项目

进展情况、走访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召开村民会学习政策及宣传科技知识、个人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表现,解决“天天上班一事无成评优秀,累死累活得罪众人惹人恨”的怪现象。

三是调整工作运行机制,转变工作作风。由分线、划片、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向统一调配、目标管理、专业服务转变。确定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公共事务管理和技术服务,使干部由政治型、指挥型向经济型、技能型转变,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密切干群关系。

四是调整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转变培训方式。根据工作职能、任务来制定考核指标。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驻村干部双向选择、乡镇干部联片驻村工作责任制、乡镇干部竞争上岗和优秀、末位考评制,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奖惩分明。积极探索干部述职考核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向人大代表、农民代表述职,由农民代表根据他们的述职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打分考核。积极

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回避交流、异地交流制度。继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突破条条框框,大胆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担任领导职务。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打破领导干部身份终身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中长期培训班,对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同时要支持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成人脱产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五是开展乡镇改革试点,实事求是地探索农村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行政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新路。在全县按山区、中心镇两个类型进行试点,逐步完善和推广其经验,不宜在全县搞 “一刀切”改革。

六是开展形势教育,提升干部人气,让全县乡镇干部认识新形势,明确新任务,现在不是形势喜人,而是形势逼人。发展的大气候不允许乡镇干部懈怠,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允许乡

镇干部懈怠。

第五篇: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一、乡镇档案管理存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乡镇档案工作的非良性循环。镇乡领导思想认识的浅与深,直接关系到乡镇档案工作是否到位。一些镇乡领导将档案工作简单地曲解为把文件材料收集一下、装订一下,正因为如此,他们即使抓也只是应付一下,很少从档案工作的整体管理、长远规划和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去考虑问题。调查表明,在乡镇档

案事业建设上缺人员、缺经费、缺库房、缺设备是普遍现象。从统计情况看,富阳市乡镇专职档案员仅8人,而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乡镇甚至把档案工作岗位作为安排老弱病残人员的阵地。大多数镇乡档案人员都是兼职。由于档案工作量大、事细,大多数乡镇干部不愿意干。由于档案人员频繁变动,造成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顺利开展。调查中还得知:富阳市大多数乡镇没有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乡镇财预算,档案管理无法正常开展,致使档案工作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2、基础设施差,室藏档案贫乏,存在着严重的短期行为。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档案工作标准不高。从目前现状看,乡镇档案很少有专用的档案库房,更不用说有“六防”设施,保管条件差,多数已成为仓库。而且室藏档案相当贫乏,一些乡镇收集的仅是些红头文件、上级文件,缺乏本乡镇工作活动形成的文件:如党委会议记录、党员干部名册、土地房产档案、山林档案、婚姻档案等等,造成室藏档案贫乏、材料不齐全。也有的乡镇片面地为追求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忽视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开发,最终使档案室花了在钱却成了摆设。很少有乡镇从农业、农村工作的长远发展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档案工作。

3、体制不顺、组织不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档案工作缺乏有效机制。目前,富阳市部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紊乱,认为搞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而档案工作可有可无,部分乡镇分管领导没有落实,档案工作处于松驰状态。不少乡镇虽然建立了档案室,但档案工作流于形式,不规范、职责不明确、任务不落实、人员不到位,而且不少档案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有的乡镇虽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严,档案收集难、利用难、编研难等现象十分突出。我们曾调查了10个乡镇的综合档案室,结果发现有4个档案库房能真正成为保管档案的基地,其余6个档案室虽然建立了制度,但流于形式,档案利用、库房管理、档案检查等没有按制度落实,甚至有3个档案室成为堆放杂物的仓库,造成档案的保管不安全。大多数镇乡虽建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但执法力度不够,尚未开展有效的、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4、档案管理创建活动参与面不广,档案利用力度不足。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需要激发乡镇各部门和广大乡镇机关干部职工踊跃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但是有的乡镇只将档案工作当作“临时工程”来对待,没有充分认识到乡镇档案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一些乡镇领导疲于孤军作战,热衷于阶段性成果,一旦档案管理达到省级标准,就放松了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一些乡镇的档案工作只注意治表不治本,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之内,只搞突击性,虽然花了很大力气,但收获甚少。

二、加强我市乡镇档案事业建设的对策

(一)要着力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1、健全机构、落实职责、明确目标。乡镇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争工要明确,对档案工作思想上要有位置,切实解决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乡镇党政办应是乡镇档案管理的主要职责部门,各乡镇首先要加强综合档案的工作,并配备与档案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其次是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小组,配备兼职档案员,并将档案管理与目标管理责任制相结合。同时各乡镇要根据《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细则,使乡镇档案工作尽快走上制度化轨道。各乡镇可根据《浙江省乡镇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制订出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分阶段加以实施。

2、加强档案设施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影响乡镇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增加档案事业经费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是搞好乡镇档案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档案经费开支要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乡镇财政确实有困难的,可暂缓或想办法争取财政补助,以保障乡镇档案工作正常运转。同时,乡镇根据实际需要,对乡镇档案管理提出一个中长期规划,促使乡镇档案能真正服务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力争在近期内使全市乡镇档案管理达到省市级标准。

3、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档案事业组织网络。各乡镇要根据档案管理制度,力争做到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各职能科室配备兼职档案员。同时专(兼)职档案员要接受档案业务培训,而且各乡镇要按工作规范、岗位职责对专(兼)职档案人员加以督查和考核。乡镇档案事业应

打破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对特色档案的收集,以丰富乡镇档案的内涵;另一方面对名人(知名人士、企业家等)档案的建档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以争取企业和社会个人对档案事业的支持,逐步使档案事业走上一条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性循环之路。

4、开展多种载体的档案宣传工作,使档案意识深入人心。各镇乡要充分利用广播、有

线电视、街头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媒体,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提高档案法制观念。也可编写和发放《档案知识入户手册》、《档案利用效益汇编》等,努力使档案工作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使群众形成良好的档案意识,为各项农村工作的贯彻执行打好扎实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档案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经济秩序等活动,以促使乡镇档案的长效管理、增强群众对档案是重要历史凭证和法律依据的认识。

(二)要进一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乡镇档案事业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摆上议事日程。要认真组织全体乡镇干部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对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要适当加大对档案事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档案事业建设纳入乡镇社会发展目标来进行评价考核。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镇乡村振兴战略发言下一篇:乡镇宣传思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