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机制

2023-04-05

第一篇: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机制

“168”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实施“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要围绕社区工作中心,以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为核心,以促进党员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以创新活动方式为手段,建立“一套管理机制”,即党总支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机制;在推动科学发展中实行“六步工作法”,即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的“八个方面的作用”,即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工会妇代会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团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自觉践行先进性要求,模范履行岗位职责。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实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领导小组 2.党总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具体抓好支部“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开展和落实。

二、方法步骤

(一)实行“六步工作法”,发挥“八个方面作用” 1.征求意见。党总支在年初和重大事项决策前,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征求意见时,既征求党员的意见,又征求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通过召开党员议事会、居民代表会议等渠道进行征求;也可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进行征求或个别征求等途径;对征求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要进行梳理分类,作为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并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研究制度工作计划和措施。对群众反映强烈、能够落实的问题,及时纳入工作计划并加以解决。对一时无法落实,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列入中长期工作规划并分逐步落实。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群众做出解释说明。同时将收集到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全部吸收到社区工作任务中。

2.议事决策。对涉及社区建设的重要事项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进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要的决策要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方案进行讨论,并视情吸收有关方面的代表参加,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然后将工作初步方案涉及的重大事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议事决策一般与年终岁首谋划全年工作结合起来,对一些急需解决的重要事项,平时也可视情及时决策。

3.任务分解。党总支和居委会班子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人。对平时工作中新增加的重要任务也要进行及时分解,责任到人。任务分解要明确主要任务、具体项目、完成时限、责任人。

4.公开承诺。相关责任人承担的工作,向党总支、居委会和群众做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监督。要将承担的具体事项,从完成时间、质量、效果等方面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说到做到。 5.组织实施。党总支实行分工负责制,每个支委分别联系指导其他相关责任人,发动党员抓好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指导、协调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通过建立每月一次例会、每季一次汇报、半年一次工作点评(可以结合半年考核)、年终一次总结考评(可以结合考核)的“四个一”工作制度,及时掌握任务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向党总支汇报。

6.考评奖惩。根据考评办法,在年终总结会上向与会人员发放测评表,按照自评(占10分)、民评(占40分)、组织考评(占50分)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责任人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确定相关责任人综合考评等次,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群众评议不好、履行职责较差的党员,要在支部大会上作出解释和说明,支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

(二)党员设岗定责、亮岗履职

1.科学设岗。由党总支结合社区工作实际拟定岗位设置,并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岗位设置力求涵盖社区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党员干部都能充分有发挥自己的作用。各党支部可以依照党总支拟定的岗位设置,也可以根据本支部工作实际,另外创设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2.党支部定岗。党支部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后确定上岗人选。并将本支部“党员定岗情况登记表”上报党总支备案。

3、公示明岗。党支部把每个岗位的履岗人姓名、岗位名称和职责通过公开栏、社区网、召开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布,增强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

4.认真履岗。引导党员明确“亮岗履职”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要求,认真自觉地履行岗位职责。每个党员有一本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记录本、即时记录日常履职情况。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成效等。党支部书记要按月定期检查本支部党员履职情况。

5.考核评岗。年末采取个人述岗自评、群众民意测评、党总支综合评定相结合等方式,对党员履岗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评议;党总支结合个人述岗自评、民意测评结果、平时掌握的情况、取得的成效等,确定考核等次。

年终结合《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进行考评。考核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比例为≤30%,考核结果要进行公布,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作用发挥好、群众公认的党员可授予“党员先锋岗”的荣誉称号。对群众评议不好、履行职责较差的党员,要在支部大会上做出解释和说明,支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二篇:强化社区职能创新工作机制

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

记屯字镇街道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创建示范工作

今年以来,屯字镇社区以“抓典型建机制”活动为契机,以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核心,以构建流动人口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为要求,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做为提升社区计生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逐步健全协作机制,强化管理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构建管理一体化格局。我们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化社区创建活动,全力打造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平台。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网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年初以来,镇党委、政府把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屯字镇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化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协调派出所、工商所等镇直部门及时介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由分管领导总体负责,计生干部具体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计生干部全力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机制,落实人员。社区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办公室,配备专职流动人口计生专干,负责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采取“化块服务,分片管理”工作措施,确定了流动人口协管员6名,负责流动人口联系协管工作。全镇流入人口全部实行微机管理,在此基础上,新建了婚育节育情况事务公开栏,全面启用了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

管理平台。目前,对流入我镇的45名流动人口全部实现了建档立卡管理,并能通过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GPL系统)进行协查和信息共享。三是健全机构,完善网络。为了全面发挥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能,我们成立了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及时对流动人口维权工作进行协调,确保流入我镇的人身权利得到全面保障。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随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心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本,寓管理与服务之中,不断强化优质服务,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人性化管理。一是明确属地化管理。我们对流入人口全面落实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邀请上级计生部门免费开展生殖健康检查、免费办理和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让广大的流入人口在异地也能充分享受到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市民化、人性化服务。一年来,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环、检26人次,环、检率达到了93℅,避孕药具免费发放40多人次,发放率达到了90℅以上。二是实行流入人口“六个清”。全面准确掌握流入人口的身份、家庭、户籍地、婚育状况、生育和节育情况。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所需,为其尽可能地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目前,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建档率达到100%,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100℅,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了85℅以上。三是做到流出人口“十个一”。我们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坚持做到在流出前做一次环孕情和妇科病检查,免费培训一次,免费办理一本《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发放一个个信封,签订一份计划生育合同,建立一份计划生育档案,约定一个联系方式,委托一个

联系人,留一个详细通信地址,每月寄一份环孕情服务单。目前,全镇外流人口90℅以上的都保持着固定的联系,外出后定期寄回一份环孕情检查证明,实现了流出人口的有效管理和一站式服务。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办证登记率达到了90℅以上。四是充分发挥计生协会职能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协会会员联系制度,要求有能力的会员每人联系一个留守家庭,定期组织人员走访返乡流动人口和流入人口家庭,给他们提供就业服务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解除了流出人口的后顾之忧。五是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我们落实了有奖举报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和举报电话,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生育、节育及权益侵害情况。一年来无群众来电、来函和投诉,无恶性案件发生。六是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强化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主要依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阵地(婚育学校)进行宣传,婚育学校配有电视、VCD、宣传品、图书等必要的宣传工具和资料,基本能满足流动人口了解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信息咨询、预防性病、艾滋病等需求,确保服务优质、管理规范。年内,发放《流动人口宣传资料》600多份,围裙、手提袋、门帘2000多个,举办大型宣传活动,才与人数达到1000多人。通过大力宣传,使大部分流动人口都能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能够积极配合支持计生工作。

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一是落实以房管人制度。年初以来,按照县计生局“以房管人”工作要求,社区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以行业为单位进行地毯式清理清查。我们协同公安、工商等部门,从街道个体门店入手,做到社区不漏小组、小组不漏住户、住户不漏房客,共清理验证40人,签

订以房管人合同38份,对未办证的下发催办通知书,验证率达到了100℅。二是充分发挥PADIS系统作用。我们狠抓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利用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在流出地和流入地管理服务互动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数据交换质量,做好即时监控管理工作。三是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工作制度。目前,全镇基本上实现了“实时采集、动态监测、综合分析、科学决策”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新机制。四是落实流动人口“月访视、季清查”制度。每月由计生专干对社区的流动人口进行一次入户核查摸底,对人员变更情况及时进行统计上报,对在入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同时协调派出所、出租户主进行集中解决。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基本上摸清了流动人口基数,掌握了流入和流出人口变动情况,也为外地计生部门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全面的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通过实践,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靠实人员责任,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强服务,才能有效的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只有不断地完善网络,拓展领域,才能夯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基础;只有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才能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更规范。

第三篇: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掌握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现状,探索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进科学发展能力的途径,更好地推进社区科学发展,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

近年来,社区适应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不断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泰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协调体系不断完善。区委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建立了由街道及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参与的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分会,明确了街道党工委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能,形成了“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享”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协调体系,加大了社区组织资源整合力度。

(二)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明确了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和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了由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党员议事会参与、居民代表听证、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策、社区居委会执行的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和以推进社区党务公开、居务公开、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为重点的社区民主监督机制,社区自治功能不断增强。理顺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其他组织的关系,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三)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机制初步形成。以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站为依托,协调各种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服务网络,从不同群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便民利民活动。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不断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机制;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以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矛盾调处5级网络建设,社区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四)社区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创新亮点纷呈。把载体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以创设新载体、选树新典型、打造新品牌为重点,广泛开展党建活动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先后创新设立了支部加协会、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特色支部建设、楼院先锋工程、芳邻节、邻里情俱乐部、村居共建、楼门文化等党建工作活动载体,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加大了在驻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实现了党的工作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以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和提高街道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大了对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以“奉献社区、服务群众”为主题,以社区党员服务站为依托,教育引导社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另外社区党建工作另外注意一下内容:

一是必须处理好“建党”与“党建”的关系。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建党”就是要建立组织体系,解决党员的归属问题,凡具备条件的地方就要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延伸党的工作触角,实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使党员有归属感; “党建”就是要解决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问题,社区要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党在居民中的领导力、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使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改革开放成果惠及于民的最好落实者。通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通过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个显性的具体实例,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春风化雨般地教育群众,在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起党的丰碑。

二是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党组织开展工作过程中,党组织是主导,党员是主体;在党员服务群众过程中,党员是主导,群众是主体。如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激发、调动党员和群众做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党建工作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将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的核心,以实现居民利益、服务居民需求为根本,推动科学发展。其中主体是根本,主导是关键,党组织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党员群众参与怀柔建设、促进和谐发展的活力。

三是必须处理好领导与保证的关系。党章规定,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要强化党在领导社区发展、领导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同时促进和保障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党建与社建要理顺关系、协调发展,目标同

一、工作同向、考核同步。把社区党建融入社区建设中,融合到搞好居民自治,加强社区管理的活动之中,渗透到繁荣社区文化、改善人居环境的实践之中,使党建与社区建设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需要破解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进入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四位一体”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对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怀柔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随着城市发展及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大量流动人口不断涌进,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增加并发展壮大,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撑点。社区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打造泰山经济强区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社区组织结构越来越多元化。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不断增多。同时,社区内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也大量涌现。社区内部组织正在由单纯的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二元组织结构向社区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多元组织结构并存转变。社区党组织如何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领导、协调、服务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3.社区利益群体与利益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职业和收入出现多样化的趋势,社会群体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收入差距,出现了较富裕的阶层、中间阶层和生活困难群体。不同的群体其利益需求与利益表达截然不同。这对社区党组织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做好理顺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4.社区群众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层次越来越复杂化。随着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社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越来越强,对生活质量和社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精神物质文化需求方面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根据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转变观念,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做好各阶层群众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5.基层民主发展趋势越来越显性化。随着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关心社区工作,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热情日益高涨。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既要不断完善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功能,推进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又要改革和创新领导方式,增强领导力和执政力,保证社区民主自治在党的领导下,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社区党组织在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还存着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党建工作者综合素质还较低,与社区党建工作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社区党建工作者来源渠道不同,因此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与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虽然今年社区党组织换届时已有所改善,但还需进一步加强,采取措施从选任、教育、培训等各个环节加以把握,并建立社区工作人才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协调机制落实不到位,与新时期大党建工作格局不相适应。虽然街道建立了社区党建协调工作委员会,但其协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调查,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一把手参会率不足20%、派代表替会参与率不足60%,“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缺少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动力,社区建设工作的“共驻共建共享”机制落实不到位。

三是社区党建工作投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街道社区工作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社区规范化建设、社区工作者管理都制定了明确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但鉴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有88%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党组织办公场地、活动场所不能满足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需要,软硬件建设没有与规范化社区建设同步进行,投入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落实。

四是“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落后于体制内党建工作,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相适应。党的工作覆盖面还需扩大,影响力还需加强。

三、创新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是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党建工作必须以社区建设为基础,同时促进和推动社区建设工作,使街道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步入成熟、稳定、良性的运行轨道,保证城市社会运行秩序,提高党对社会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这正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所在。遵循纲要,我们认为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提升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领导方式从封闭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向指导、协调、服务的方式转变;组织方式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向转变;活动方式从过去比较多的依靠街道、社区党组织自身力量,向更多地调动和依靠社区各类资源的方向转变。为此,应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着重在以下七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健全领导机制,进一步构建统筹协调的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构建大党建格局,成立社会领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将社区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化建设体系。社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要在工作上相协调、部署上相呼应、管理上相衔接、活动方式上相渗透、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确保社区党建工作部署到位、落实到位。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考评体系,作为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社会工委落实、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完善共驻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创新社区党委和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机构设置形式,提高其权威性和执行力。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考核考评体系,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群众评议与自我评价相统一的原则,由街道党工委、所在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群众对驻地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该单位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从而实现对驻地单位党组织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增强共建机制的驱动力。针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驻社区党员实行“双重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党员所在单位和所在社区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制度,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作为本人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在职党员提升职务,要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并在社区进行公示。

(三)健全完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保障社区党建工作正常运行。要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突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采取公开招录、选聘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热爱社区工作、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社会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全面推行社区党总支部和社区居委员会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继续坚持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和社区主任“一肩挑”。

(四)完善社区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巩固社区党组织的执政基础。一是还好位,做到位随职变。将社区承担的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法律援助、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从社区工作中分离出来,统一纳入社区服务站,其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办公设施都由区政府安排到位,切实减轻社区的工作负荷和经费负担。社区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实行有偿化,由政府部门根据工作任务的多少和工作量的大小,给予社区相应的补偿,保障社区经济利益,确保社区经费基本实现独立。

(五)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优化社区工作环境。一是加大社区阵地建设投入。二是加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投入。严格执行社区干部新工资标准,按市要求做好社区干部工资补发工作。三是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研究制定建立社区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措施和办法,实行优惠政策,让利于民,鼓励市内外区内外、各所有制领域、各行业的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基础建设,通过社会募集、个人捐资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财源通畅不竭。

(六)建立有效引导激励机制,扩大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一是进一步加大力度,着力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实现党组织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新成立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规模以下非公企业以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保证质量”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扩大“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提高组建率。二是进一步创新方式,着力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效。按照“灵活、务实、多样”的原则开展党的活动,结合“两新”组织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将党组织战斗力转化为“两新”组织发展的动力。三是进一步探索“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年终考评制度,实行“星”级评定和挂牌制度,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两新”组织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充分调动“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党的活动、接受党的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七)建立宣传引导机制,营造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的舆论环境。社区党建工作要注重营造舆论氛围,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社会建设的外部环境,要建立宣传工作机制,利用各种媒体和有形载体,宣传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介绍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经验及其产生的社会效益。通过广泛性、经常性的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使“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各类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心中,营造人人了解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的社会氛围。

拓宽渠道 公开选聘 在创新中探索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激励机制

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现状,大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积极探索公开选聘的方式方法,建立完善岗位考评机制,努力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立足实情,深入调研,找准问题的关键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社区职能与任务较以往的居委会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区党建工作日趋多样化,作为社区“领头雁”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既要应付长期性的中心工作和日常性事务,又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完成一系列的临时性任务,这就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业务素质、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对全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时,我们发现,尽管社区整合已有一段时间,但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社区党组织书记作用的发挥不够明显。

一是年龄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形势需要新思维、新思路。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精力不足,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是文化偏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全区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较低。虽然有的通过学习培训,理论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总体上看,整体素质不高、视野不宽、思路不畅,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不强,工作水平有限,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是待遇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社区工作条件艰苦,具体事务繁重,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不高,每月600元左右的微薄收入难以满足年轻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一些素质相对较高、工作能力相对较强的人才相继跳糟,待遇低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二、落实待遇,注重实绩,建立激励保障机制。

为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结构,稳定队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区委在加强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培训的同时,积极寻找有效途径,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进一步激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内动力,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上。

注重实绩,确保选聘公正。为确保选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选聘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出应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区委在制定选聘工作方案时,针对每批次选聘对象情况的变化,结合实际,注重工作实绩,使选聘结果达到预期目的。

三、乘势而上,激发活力,提升党建整体水平。

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巩固。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聘工作开展后,区委在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的同时,有意识地让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给予充分的权利,在人员、场所、经费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为其充分展示综合能力提供有效的平台。在区委的重视和扶持下,应聘上岗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领导核心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强化。

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 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一、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对社区矛盾较多的工作要具体帮助,每届党组织领导班子都要确定党组织委员联系党员和群众的分工,抓好党的建设工作。

二、支部委员要深入基层,按照支部分工联系点的安排,按照“五必访”制度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基层群众和党员中去,了解党建工作情况,听取党员和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党员和群众提出的问题,抓好党建工作、廉政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党员和其他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每一位支部委员定期在支委会上汇报联系党员的情况,互通情况、互相支持、互相监督。

四、支部要开展党员联系群众活动。要建立一个社区党员联系网络。社区党组织要掌握辖区内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分布和特长情况,摸查清楚,分门别类。在此基础上,在辖区内物色一批有能力、有热情、有党建工作经验的社区党员,建立有效的联系机制,形成社区党员联系网络。社区党组织通过社区党员联系网络,及时了解社区内发生的重大事情和居民的思想动态。

五、党员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积极做群众工作,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良好的形象,帮助群众提高觉悟,坚定地走党所指引的道路;有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中办国办: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

居民自治制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带动社区居民民主。推广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全面推进社区党务公开,健全社区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引导党员参与民主实践,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带动和促进社区居民民主健康发展。

坚持和发展社区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民主选举程序,稳步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覆盖面。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将不参与选举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居民选举委员会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由居民推选产生的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依法被确定为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结果中依次递补。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各地要对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作出规定,引导居民把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热心为居民服务的人提名为候选人。探索社区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参加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的方式方法,保障其民主政治权利。

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广社区党员或党员代表议事制度,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极探索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有效形式,鼓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广泛参与,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日常工作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移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按照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服务设施效益最优化的要求,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场所管理,方便居民群众使用。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与驻区单位协商议事制度,推行分片包块、上门走访、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做法,密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等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财产、档案、公章管理,确保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有效运转。

第四篇:创新综治工作机制强化社区管理工作

为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综治工作创新,深化“平安XX”建设,促进XX街道社会治安良好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XX街道积极开展综治创新工作,创新理念,打造新模式。

XX街道位于XXX,辖区面积110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43个居民小组,家庭总户数4290户,总人口11553人,地处山区,无车站码头、无娱乐场所治安状况良好,治安主要以防盗和民事纠纷为主。以往XX街道治安防范主要以派出所为主,经过摸索研究,XX街道办事处整合多方力量,组建了一支由派出所民警、各社区民兵、治保信息员、护林防火员、城管执法队员、纠纷调解员、计生信息员以及综治、司法、信访、民政、社保等各部门人员组成的综治联合巡逻队,所有巡逻人员配有袖标、警棍、电筒等装备。组建联合巡逻队后,对XX街道治安格局重新进行定位。实行管理防范“点、线、块”新模式,实现立体交叉、全面覆盖。点:以户、自然村和重要路口、要害部位、校园门前等为防范内容,负责法制宣传教育、邻里守望、巡逻巡控、纠纷调解、平安创建等活动的开展。线:以村内道路、周边公路为防范对象,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每天沿线路巡逻、治安温馨提示、传递各种治安维稳信息等。块:将社区划分成9个责任

1板块,组建9支板块群防群治队伍。实行包保责任制,大力推进治安防范、法制宣传、社会帮教和民间纠纷调解、加强重点人口和高危人群管理等。

看住“两点”。一是看住重点人。注重做好特殊群体的重点防范工作,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加强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随时掌握刑释解教、两处(行政处罚、治安处罚)人员、有轻微犯罪倾向的青少年和“上访专业户”的动向,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及时化解。同时,通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防范,有效净化社区周边环境,努力形成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二是看住重点部位。对党政机关、企业、学校、文化娱乐场所、金融单位等重点部位,在强化自身管理的同时,社区警务室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发现治安隐患,适时开展重点整治。不断提高社区治安防范水平,整治社区及社区周边治安环境。

实施“两教”。一是狠抓普法教育。切实落实“六五”普法规划,要结合综治宣传月,利用社区宣传栏、科普画廊、标语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居民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落实帮教措施。将“刑释解教人员”和有轻微犯罪倾向的青少年、社会闲杂人员纳入帮教对象,

落实帮教措施,帮助两劳回归人员寻找就业问路,提供就业信息等。

巡逻队成立后,坚持做到复杂地段有人巡、重点部位有人查、社会面上有人管的格局。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期间,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巡逻队佩戴袖标,对辖区的重点地段、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期,社区采用定人定责定时进行控防,同时向广大居民宣传安全防范常识。既对违法犯罪份子和不稳定因素起到了震慑作用,又为社会的和谐营造了氛围。

第五篇:开县社区矫正联动工作机制成效显著

自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开县始终坚持“司法行政具体实施,公检法司共同推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公检法司联动机制,及时进行信息互通有无,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无脱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发生。

一是将每月新入矫人员报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处,从源头上避免矫正人员违规出境。对下落不明矫正人员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协助查找。

二是及时将矫正人员遵纪守法情况报检察院监督部门,定期联合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三是对未按时报到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及时通报法院,对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人员依法向法院提出撤销社区矫正建议,积极协助法院对社区服刑人员回访教育活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区干部四风自查材料下一篇:暑期集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