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2023-03-20

第一篇: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邮政企业建设发展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时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的改革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它使全中国的改革都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而中国邮政作为一个既有竞争性服务又有公益性服务的大型中央企业,必须要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贯彻,促进改革和创新,使邮政企业能够转型升级,从而达到促进邮政企业建设发展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邮政企业;改革;转型

中图分类号: F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7-2

0 引言

对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一般能够支配其他企业和部门,处于支配地位;它不仅是我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国民经济的关键,所以国有企业的发展对全国来说都至关重要,必须保证国有企业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向所有国有企业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给国有企业的改革指明了发展道路。下面本文就对邮政企业创新改革及转型升级进行简单探讨,为促进邮政企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1 邮政企业的创新改革

对于国家来说,邮政业是比较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而邮政网络对于国家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公民通信权利的保障当中,邮政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邮政经过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等一系列的改革,不仅企业的发展活力得到了增强,生产力也得到了解放,使邮政企业生意盎然[1]。通过对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贯彻落实好社会责任,来实现邮政经济的不断增长,邮政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持续的增强,使邮政事业发展有了一个新的形势。

1.1 服务的深化改革

中国邮政企业自愿承担了普遍服务的义务,同时也对特殊服务的任务进行了比较认真的履行,对于那些没有邮政网点的乡镇,踊跃的促进局所补建工作,同时进行运营,保证能够进行机要通信,不对机要通信产生影响,落实好党报党刊的投递和发行,将政府和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各家各户。中国邮政在近几年来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依靠邮政服务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和邮政服务给社会公众。

1.2 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效果的提升

中国邮政多年来喊着服务“三农”和普惠金融口号,将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彻底落实,对服务“三农”的工作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以此来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在中国邮政中,有10.5万个村邮站,还有10万多个“三农”服务站,这些给民众提供服务的服务站开发了代缴水电气费、票务代理等五大类便民服务,使广大的农民都能够享受不仅快捷而且方便的服务。中国邮政还建成了12.5万个分销直营店和加盟店,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直销和加盟店批销的方式,来使农民能够在田间地头就收到所需要的农机服务和农资产品。还要将城市网点的作用进行完全的发挥,开展农产品进城服务。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当中还要开展新的涉农支付结算服务,例如惠农补贴、福农卡、新农保等,将农村的金融服务难题完全破解。

1.3 现代快递物流的新发展

中国邮政在电子商务繁荣发展的时候抓住了重要机会,将邮政整体的优势完全施展了出来,踊跃加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程。根据国内的电商寄送市场来给客户提供结合仓储包装、信息、配送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2]。中国邮政已给两百多家品牌制造企业和两百多家电商企业提供了一百二十万平方米的供应链服务。自从国内的小包业务开展后,一共供应了数亿件寄递服务给数万家中小企业,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网购需求,还满足了乡镇居民的网购需求。对于国际电商寄递市场,邮政企业还给跨境电商专门设置了处理运输网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一体化快递物流还制定了专门的解决方案,给一万多家电商企业供应了商品出口寄递服务。

2 邮政企业的转型升级

2.1 满足客户的需求

中国邮政对市场的需求和市场的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经济转型中,将项目开发视为比较关键的切入点。对于跨境电商项目进行了重点推进,还开通了俄国国际小包航空邮路和国际小包水陆路邮路,保证了在俄向电商小包寄递当中我国邮政企业的重要地位。踊跃加入社会流通服务体系,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的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和农业收入的增加[3]。同时在农村也进行了对电子商务的尝试,稳定促进了包裹快递业务的改革,及时适应了快递业务猛烈发展的形势,组织了统一的人员队伍和专业机构,建立了产品服务体系,为达到完全满足所有用户寄递需求的目标,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2.2 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对于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邮政企业也在逐步的推进,某一省建立了一万多处不同类型的综合站点,完全体现了能够最大程度贴近用户,将城乡覆盖范围最大化的网络优势,对于邮政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对于邮运网的调整和优化要进行贯彻落实,为邮件的处理时限和处理质量为保障,而邮件的全程时限达标率则要在95%以上。对于包裹快递业务改革的需求要尽快适应,开展投递网改革工作。对于信息技术也要能够灵活使用,对资源管理系统进行重点建设和健全,同时启动指挥调度系统和智能投递系统,保证邮政企业经营管理的转型升级。

2.3 完善企业体制机制

根据邮政企业的统一部署,有效的促进子改分工作,正式运行了总分体制,而邮政子改分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对于薪酬分配机制,也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施行收入增长差异化调控,对于管理人员的收入增长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生产一线人员的效益工资相比其他员工更有增长余地,使邮政企业的员工薪酬能够有比较合理的增长,将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将货币资金增量、用户欠费率等效益指标的考核力度进行最大程度的增加,同时根据各项效益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来兑现奖励和实行综合对标,让各级单位能够积极推动业务的发展。还要对人工成本预算管理进行创新,颁发人工集中预算管理等办法,对人工成本进行较强的集中管控。另外,对于财务对账管理和薪酬集中发放的审核也要加强力度,对各个单位人工成本预算配置的管理和跟踪指导进行强化。

2.4 加强企业运行的基础

对于全面预算标杆和利润管理要加强重视,并加大力度,对分析和监控进行强化,能够避免偏差的出现,保证能够实现资金和利润的管控目标。对于集中管理,也要进行不断的强化,集中统筹安排所有的资金收支,将全程的管控能力有效的提高。对相关程序要进行严格的履行,并且调整一些单位领导班子,将领导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有效的优化;保证管理人员相关优化配置的工作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而对于人员的配置不仅会比较科学合理,还会比较有效。

2.5 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

邮政企业对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同时使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三重一大”的决策制度和相关的其他制度进行健全完善之后,使领导干部的履职行为得到了规范[4]。而对“两个责任”的贯彻落实,则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深层次的加强,保证了廉洁风险防范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邮政作为中央管理企业,其发展情况会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邮政企业必须加强建设,保持稳定顺利的发展。而对于邮政企业建设发展的推进,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其次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促进企业建设的发展,同时,保证邮政企业建设发展的稳定顺利。

参 考 文 献

[1] 刘福义.加快邮政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6(01).

[2] 孙艳.“营改增”对中国邮政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06).

[3] 刘绍权.实践三个创新推动转型升级――谈中国邮政数字发行之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6(03).

[4] 张亚非.建设统一的邮政企业文化用文化的力量促进邮政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J].中国邮政,2014(12).

第二篇: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征文

爱岗、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为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做贡献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征程。作为菏泽医专的一名年轻辅导员,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逐渐找到了方向。那就是努力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为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尽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高校辅导员现状来看,很多人是迫不得已才选择辅导员工作。工作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稳定、待遇不优厚、突发事件频繁、思想压力大等特点,致使很少有人愿把辅导员作为自己长期要从事的职业。但是辅导员工作却一直是我的职业追求。从上大学开始,我就把当一名大学辅导员作为自己的理想目标。经过自己的努力,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成为菏泽医专的一名辅导员。还记得工作的第一天,我是那么的兴奋和激动不已。正是由于这份热爱,工作上我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团员推优、党员发展、奖助学金评定、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学生有关的每一件事,我都认真细致的解决。当每次和学生们在一起忙到很晚才下班,学生们亲自把我送到校门口,带着感激和嘱咐挥手向我道别,发自内心的说出“老师,路上慢点”的时候,当我在办公室忙到很晚顾不上吃饭,学生们亲手将饭菜为我买来送到我面前的时候,当我为了一次学生活动不顾寒风暴雨、周末休息前来观看、指导、鼓励、赞扬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我对他们的重视而紧紧将我簇拥的时候,当我在下班的时候车子出了问题一群学生前来帮助并着急地为我想办法的时候,当教师节来临之际一束束鲜花和贺卡送到我面前、一个个祝福的短信发到我手机的时候,当学生们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向我报喜的时候„„一股股温暖会时刻洋溢在我的身边,再苦再累也觉得幸福。若干年后,学生们一个个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很多老师都慢慢淡忘,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大学辅导员。因此辅导员是一份令人骄傲的工作,是一份值得去热爱、去追求、去为之奋斗的工作。我骄傲,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我热爱我的工作。

敬业奉献,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敬业是一种责任。忠诚于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有胸怀大局、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辅导员工作量大、事务繁杂,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界限,晚上、双休日、节假日照样加班加点,遇到突发事件即便是深更半夜、狂风暴雨也要及时赶往事发地进行处理。所有的这些,没有脚踏实地、没有尽职尽责、没有默默奉献又何以能完成?敬业奉献说的具体就是要尽岗位职责,把具体工作一点一滴的做好,把工作时间一分一秒的抓牢。作为辅导员,每次学生活动,都要精神饱满地组织、指导并参与其中,不论是课外活动时间、晚上或是周末。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特殊的节日里,只要学校不放假,就要放弃陪同家人,和学生们一起共度、、、、、、除此之外,学生找你谈心聊天,你绝不能以下班时间到了为由而中断,学生给你打电话你决不能以午休或深更半夜为由而拒接或批评学生,学生生病住院你要想家长一样陪护,学生学费凑不齐或遇到突发事件而急需用钱,你要慷慨解囊„„这就是敬业,这就是尽职。这些我做到了,因此也换得了可喜的成绩。自2009年第一次带班到现在,所带班级中有两个班被评为菏泽医专先进班集体,一个班级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先后有两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一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两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所负责的团总支也先后被评为菏泽市红旗团总支、山东省红旗团总支。

诚信友善,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诚信友善是社会基本公德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我是一名高校辅导员,同时我也是生活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一名普通中国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我会牢固树立诚信友善的理念,坚守社会基本公德,积极营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到恪守诚实守信的准则,谦敬礼让、互帮互助,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是各阶层各行业都应该积极倡导的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特点的价值观。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一普通分子,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是我的责任和义务,现实生活中我承诺做到善待亲友、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因为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并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发扬友善互助的精神,人间才能充满更多的真情,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这就是我能做的——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服务于我的学生,坦坦诚诚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除此之外,加强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本领。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为深化改革、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篇:以全面深化改革求发展促转型

16户国有企业完成股权重组,注册成立抚顺龙晟国有资本集团公司;抚顺热电厂依法破产、抚顺铝厂政策性破产基本完成;启动市直党政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在抚顺县、新宾县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专项清理民生领域证明材料,沈抚新城成立行政审批局,试点区直审批项目集中审批„„2015年抚顺市以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动作频发,各领域改革异彩纷呈。

简政放权不断深化,

市场环境持续改善

抚顺市坚持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为先手棋和当头炮,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服务效能大幅提高,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139项,公布了权责清单,保留职权1440项,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3601项。深入落实辽宁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指导意见,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间由275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以内。沈抚新城成立行政审批局,将各职能部门的部分审批权限及审批职能调整到行政审批局,试点区直审批项目集中审批。调整市直机构设置,市物价局并入发改委,市煤监局并入安监局,成立市不动产登记局。清理了民生领域证明材料,保留需要社区(村委会)开具的证明材料16项,取消60项。

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快,积极推进“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已办理“三证合一”登记业务5310件。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互联网+”工作已经起步,清原县成功晋升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县,沈抚新城电子商务示范区晋升为省级电子商务集聚示范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全面理顺,全口径取消收费46项,缓征收费8项,当年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9993万元。

国有企业改革破冰前行,

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

抚顺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改革重组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制定出台了《抚顺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应子方案,坚持“一企一策”,整合全市16户企业资产股权127亿元,注册成立抚顺龙晟国有资本集团公司。重点企业破产清算进程进一步加快,抚顺热电厂申报依法破产,抚顺铝厂政策性破产和厂办集体职工安置等工作已基本结束。开展驻抚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启动市直党政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完成42户工业企业分立改革。

推动设立了城市发展产业基金、创业投资产业基金、中小企业扶持基金三个产业投资基金,融资规模达9亿元。建立2亿元过桥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推进抚顺农信社转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做强做大抚顺沈抚农商行。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舆论引导能力大幅提升

抚顺市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市文化创造活力。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广电网络新媒体发展的实施方案》,以“辽东网”为试点,打造省内重点新闻网站,为新老媒体融合积累经验。加强手机APP建设,“生态清原”“即时新抚”“宜居顺城”等8个县、区的手机客户端上线,阳光政务、旅游景点等生活资讯受到网民的关注和肯定。开通了“雷锋频道”,为宣传雷锋、传承雷锋精神、建设雷锋城提供新的平台和保障。

大力推动文艺院团改革,稳步推进市满族艺术剧院转企改制和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革。推动抚顺丰远热高乐园、抚顺金信园古玩艺术市场有限公司晋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与嘉?秤笆游幕?集团开展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倾力打造大型实景剧《印象抚顺》。

社会事业改革持续深化,

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抚顺市聚焦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以政府为引导,推动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寰球公司辽宁分公司的合作和其他单位参与的“1+3+X”科技孵化器建设,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及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已确定28项科技成果进行先期转化和孵化。实施项目牵动,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共申报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项目14类138个,选定市本级科技项目48项,安排财政科技资金2140万元。

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改革试点。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取消择校生,城区省示范性高中报名录取实行平行志愿,城区第一批、第二批省示范性高中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总结推广清原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验,在抚顺县、新宾县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7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社会办医由398家上升到523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农村实现全覆盖。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自然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抚顺是我省重要的水源地,肩负着保证辽宁人民饮水安全的重大责任。抚顺市委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大伙房水源一级保护区退耕实施方案》,推进完成一级保护区退耕工作,确保水源质量安全,制定出台了抚顺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意见。把环境质量和重点治污工程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区、各相关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发布。大力加强环保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建立了环保与公安部门合作执法的有效机制,实现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全面实施污染减排攻坚战,基本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考核指标,完成47项燃煤锅炉脱硫以及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污染治理工程,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冶炼、小水泥等企业40多家。全力推进蓝天、绿水工程,拆除213台1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开展了浑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了大伙房水库和浑河监测断面自动监测站,查处违法建设项目企业21家,查处违法排污企业52家,责令停止建设企业7家,责令停产企业12家,责令限期整改或限期治理企业9家。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重点突出,

核心作用显著增强

抚顺市通过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以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为抓手,全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截至2015年底,按照村阵地300平方米以上、社区阵地4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新建和改扩建村阵地530个、社区阵地253个,以“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活动经常”为原则,分别制定了农村、社区组织阵地管理使用办法,全力保障阵地使用常态化、规范化。

以农村“三向培养”工程为抓手,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大力开展“三向培养”工程,创新采用“招生入学,单体培养”的办法,保证有关资金和政策等“开放性”资源优先支持。目前,全市“三向培养”对象总数稳定在5000人左右。有697名“三向培养”对象进入村“两委”班子,占村干部总数的21.8%。

以选派第一书记为抓手,全面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先后从市、县、区、乡镇机关选派两批99名局级后备干部和处、科级领导干部到后进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定了考勤登记、跟踪考核、工作奖惩等制度,统一印发《第一书记工作手册》,逐个签订目标责任状。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到后进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使99个后进村全部实现了晋位升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以解决县乡干部“走读”问题为抓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县、区通过建设乡镇图书阅览室、改造干部宿舍、优先提拔重用等政策措施,为乡镇干部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加强制度约束,印发了《抚顺市规范县乡干部“走读”若干规定》《乡镇领导干部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认真执行和督查〈意见〉的通知》等制度规定,形成杜绝“走读”、服务基层与群众的长效机制。

以整合基层服务资源为抓手,创新服务群众党建载体。坚持把积极引导、创新思路、总结推广作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法,全市各个领域、各个系统、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新意、成果明显的服务群众载体品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清原县“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模式。

第四篇:深化改革转型发展调研报告xxx2014

“深化改革图振兴,转型发展创大业”大讨论

的调研报告

贮木场于海军

从今年4月1日开始,森工将停止商业性采伐,这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些重大战略举措,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必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着重思想观念上要有转变、在工作思路上有所转向、在产业形态上有所转型。

一、对照森工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深化改革图振兴转型发展创大业的新内涵

1、认清当前形势,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搞好贮木场工作。 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加速转型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树立大局意识,确立长远思想,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迎难而上抖擞精神,而不能抱着大木头不放手,不能面对停伐感到茫然无措。摒弃国家给钱过日子的“等靠要”思想,发扬贮木工人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大无畏精神,趟出一条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2、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不转不行刻不容缓。

一直以来,贮木场是我局的钱袋子,木材是我局主财源。贮木场职工也已经习惯了围绕木材生活。面对全森工停止商业性采伐,我们不转不行,国有林区改革摆上重要日程,我

们不改不行。当务之急,认真学习森工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实施“四八四三”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在森工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贮木场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实现管理创新,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二、贮木场的问题不容忽视

1、整体水平较低。

贮木场一直以来都是靠为林业局贮存木材生存,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场内有一条国有铁路通过,但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场内土地内留有大量的树皮,土壤没有进行改良之前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场内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汛期在容易形成内涝。

2、职工群众对待转型发展认识不强。

多数的职工群众不愿放弃干了一辈子的工种,思想保守、单一固执。对待转型发展没有充分心理准备,还没有建立起自主就业自谋出路的观念,等待林业局、贮木场安置政策。

3、可持续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

转型发展不能过度依靠招商引资和租赁土地来拉动地方经济,要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长远眼光,不可目光短浅搞短期行为,损害百姓的利益、破坏生态环境,涸泽而渔、杀

鸡取卵。

三、转变观念推动贮木场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工作

1、广泛征集意见,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多种经营工作开展。

多向职工群众征集意见,走出办公室到生产一线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职工群众是推动转型发展的主体。转型发展取得了多大成效、是否真正实现既定目标,职工群众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推动转型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职工群众问计,查找转型发展中的问题听职工群众的意见,改进转型发展措施向职工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职工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职工群众来评判。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来推进转型发展。

2、抓好多种经营工作,加快贮木场转型发展进程。

贮木场探索开展多种经营较早,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面对林业局全面停止商业性木材采伐,贮木场也将进行彻底的经济转型,种植、养殖要由之前的次要位置提升到主要位置上来,要充分利用好贮木场现有的场地、国有铁路等资源。

第五篇: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黄淮学院)

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黄淮学院

黄淮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原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区域战略发展等重要机遇,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河南发展(成长)最“快的院校”、“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荣誉。2013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6月,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一、学校转型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升本之初,学校的基本状况是: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建设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同时,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面对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突出矛盾,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矛盾,高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不相适应的问题,高校转型势在必行。在这个特殊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深入研判并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强力推进了学校的战略转型。

(一)做好系统顶层设计,规划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

1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总体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前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国内知名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高职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驻马店,面向中原经济区,辐射全国,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力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定位——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瞄准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是进一步理清应用型高校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条主线,学校提出了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两大突破”,完成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从以师范教育为主向以应用技术教育为主、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三个转型”,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四个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形态匹配、高原见峰”的指导思想,“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职前职后贯通、校地同频共振、多元办学渠道、持续内涵提升”的办学策略以及“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校际错位、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战略转型的行动计划,推动了学校的加速转型、加速提升。

2

(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引领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围绕把“黄淮学院办成一个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怎样建设这所本科院校”,“培养什么样的黄淮学生,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等关键性问题,持续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大讨论活动,通过研讨突破了传统办学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开展系统理论研究。围绕应用转型主持了11项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100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其中以合作发展联盟建设为题的省级教改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通过系统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的认识,为学校的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请进走出、学习交流。先后邀请境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20多位知名专家来校专题指导,并派出人员到德国、英国、印度等国和台湾地区10多所大学进行考察培训,借鉴了国(境)外的应用型高校办学经验,促进了广大干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使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理念和定位成为师生推进学校战略转型的自觉行动。

(三)构建合作发展联盟,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将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改革,与国内外166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约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打造了多主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大平台。一是

3

创新合作理念。按照“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基本思路,大力加强校企、校市、校校、校会、校所等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学院系为主体,广泛开展与社会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实质性无缝对接。二是拓宽合作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展项目联合研发、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合作举办冠名班等,使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项目、信息等方面实现联结和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三是建立合作机制。实行联盟理事会制度,设立联盟秘书处和各专门委员会,通过制定合作发展联盟章程,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建立了联盟导向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长效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由自发分散状态转为自觉集中状态,形成团体优势,推动各方共赢发展。

(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按照“突出应用、集群发展、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

一是紧跟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逐步取消师范专业,在对老专业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向特色化、应用性方向拓展,通过专业改造,目前所有的师范专业已经取消或转型,专业的应用型特征更加凸显。

二是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设新专业。重点发展与地方经济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新兴专业,目前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经占到专业总数的80%以上。三是构建专业集群,推进专业特色

4

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具有一定优势、关联度高的专业进行优化整合,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和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实现学校的专业链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集群对接。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建构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修订坚持“一个核心、三个统筹”: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全面带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三是积极开展“四创”教育。成立“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教研室,组建“四创”教育导师团,把“四创”教育融入人

5

才培养体系,渗透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六)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支撑学校战略转型

一是搭建校内“两园一街”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学校搭台、企业入驻、产教融合”的模式,按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科技文化一条街,让企业带着先进的设备、优质的项目以及经验丰富的导师入驻园区。目前,创新创业园已入驻企业42家,进驻项目72个,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工位1000个,让相关专业学生承接项目研发、产品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任务,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携手育人。

二是搭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为主共建项目多样化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由联盟企业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目前,学校与众多的河南地方企业如郑州富士康科技集团、中集华骏、天方药业、昊华骏化等以及省外的苏州国际科技园、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四川华迪有限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浙江河南商会等单位共建了128个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有三千名学生进入联盟单位实习实训和就业发展,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是打造互动创业就业服务大平台。合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投入资金50万元,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基金,立项支持孵化创业项目;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将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等,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载体,促进

6

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创业就业。

四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面向行业一线,学校依托重点学科,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协同创新,共享共建了44个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强化应用型科学研究,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近年来,合作开发项目50多项,为企业争取经费支持12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4千万元。

(七)打造双师素质团队,助力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实施“双聘人才引入计划”。积极推进“双聘”制度,从行业企业聘用120多位兼职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校企携手推进应用”。

二是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每年有计划地选派100名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顶岗实践,并对顶岗实践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

三是实施“创新创意教育种子师资培训计划”。选派业务骨干进行创新创意种子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

(八)深化国际合作办学,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按照“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发展思路,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门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系统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应

7

用技术大学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由外向内激活了学校的应用转型。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4个,已有700多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每年外籍教师来校任教80多人次,60多名教师出国交流、培训,国际合作办学对学校转型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九)加快软硬条件建设,保障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共建有各类实验室14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拥有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000台(套),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由2005年3600万增加到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全面改善硬件环境。2005年至2012年,学校用于新校区基 本建设的经费投入已经达到7.5亿元,新建设楼宇24栋,新增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占地45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投资6亿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学校加强了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工程建设,学校整体面貌文化氛围得到显著改观。

二、关于学校转型发展的体会

通过持续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黄淮学院应用型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招生就业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黄淮学院推进转型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对地方高校转型

8

发展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是学校目标的定位。学校发展的定位准确否,关乎学校转型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地方高校准确定位,既要立足自身条件和发展实际,又要面向社会,深入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不盲目攀比,不简单盲从,认准自身的角色,坚持自己的特色,不断发展优势。

第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困难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观念更新是地方高校推进转型发展的先导和前提。必须先打观念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学校转型发展的深层次思想桎梏,用转变观念开启学校转型的动力之门,这是必由之路。促进观念更新,一要搞调查,研究职工思想观念;二要抓领导,带动师生观念转变:三要学理论,启发师生转变观念;四要造舆论,引导师生观念更新:五要转机制,强化师生观念转变;六是树典型,推动师生观念转变。

第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把创新内部治理机制,作为激发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重点,大力推进战略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等,集聚体制机制优势,努力建立符合转型发展要求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机制。

第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根本的是干部队伍的保障。在转型发展中,要坚持把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完善干部选用、教

9

育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使之成为助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第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需要的是各级政府的支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不仅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更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足够支持。近年来,各级政府对黄淮学院的转型给予高度关注,并在人才队伍建设、平台搭建、资金投入、校地合作、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给予了倾斜和支持。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的成效充分证明,高校与政府在加强自我发展的同时,必须进行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互为依托、协同发展的新平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计划下一篇:企业拓展训练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