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2023-03-14

第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复习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借助讨论交流法、总结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师采用直观图示法和联系法让学生直观了解。 能过分析历史事件,使学生理解历史发展必然性。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目标的关系,教学方法多样化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教学手

在历史新授课中,要根据教材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加以不同的处理

把教材内容制成表格列出,然后再进行讲授。利用表格讲授,同时指明线索,学生便明白容易懂,收 效很好。

为便于学生记忆,将教材内容列成要点

双管齐下,即学生阅读和教师讲述都用。学生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带问题独立阅读教材;教 师讲,是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讲授。 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

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前提是要求历史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深层次学科能力的重要保证

明确“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不断增加和提高“一桶水”的容量和质量

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应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性,应采取多种方式,我们在教学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注重学生的思想活跃,态度积极,从而使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要加强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可参加函授或自学等形式不断提高。

端正教育思想,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即使历史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高深的理论修养,但如果没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就不可能履行其基本职责,更不可能完成素质教育。因此,敬业精神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可靠保证。

“身正为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像陶行知那样,作为一位留美归国的博士,拒绝高官厚禄,心系平民百姓,创办乡村师范,挽起裤腿与学生一起种田,甘做"蜡烛",甘做"人梯",引导青少年向未来前进。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同时升华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主体价值。

1.转变观念,打破常规 2.不断充实,丰富自己

3.掌握其它学科的基本的知识体系发展状况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不但要把自己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教师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高素质的人才,源于高素质的教育,而高质量的教育,则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史教师应具有的思想道德、科学化和教育技能素质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主要是掌握运用辩证的方法论,阶段论,功过论。

如评价毛泽东:毛泽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得以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毛泽东晚年也犯了错误,其错误并被反革命分子所利用,用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总体来说,功大于过。因而毛泽东依然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崇敬的。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对他们的评价也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和重点,但是学生总是把握不好,对历史任务的评价总是带有主观色彩。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呢?简单来说就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透过现象看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本质,即使伟人也有他不光彩的一面,一个小人物也有好的一面。下面我就具体的例子来说一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有两位历史人物一直饱受争议,一位是武则天,一位是杨贵妃。我来逐一说一下应该怎样分析,“有人说红颜祸水,唐朝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使其不理朝政”这个题换句话说,就是认为,唐朝的衰落主要原因是武则天。显然这个题带有主观色彩,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的去分析,杨贵妃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盛唐衰落的借口,唐玄宗堕落的替罪羊。其错误只在于她的兄弟姐妹也不太争气,加速了唐朝的灭亡。这些男人犯得错不能只转嫁到一个女人的身上,更不用说一个朝代的灭亡,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唐玄宗后期的腐败无能,乱用奸臣。

对于武则天,由于六年级下册的课本中只出现了武则天勤于政事,励精图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生在做评价武则天这个任务时,得分率不是很理想,对于武则天,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本,我认为武则天最大的贡献应该有:经济上:进了经济的发展,“劝农桑,薄赋役”。政治上: 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

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军事上:社稳定了边疆形势,特别是平定了突厥的叛乱,文化上: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制,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课本知识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以上都是武则天时期的积极贡献。

消极的:武则天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她拥有男嫔妃(称为“男宠”),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氏晚年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

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要一分为二的去评价,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论去分析,这样去做题在今后的考试中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要实现优质课堂的创建,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经验的获得,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理念。广大教师是这种理念的实践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从我做起,从课堂教学做起。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如果从优质的角度来评判,还要看是否不同程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是否时时启动着学生的思维触角,精妙的设疑,是否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恰到火候的点拨,是否时时牵动着学生思维的琴弦,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或讨论、或演练,各抒己见地将一个个难点、疑点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延伸知识、拓展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长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拓宽思维的训练,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质,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地给学生开辟思维途径,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贵在思考,知识在于运用。在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一串钥匙,让他们找出开锁之法,而不是为他们开锁。课堂教学是否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也是构成优质课堂教学的最有价值的一种取向。舍此取向,就等于舍弃了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核。

白河教育有一种历史的传统——苦教苦学,是白河“三苦”精神在教育战线上的一种体现,也是经济滞后、给教育带来和一种产物。这种精神,用于教育创业、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用于课堂教学,实在不可取之,也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势态和最终走向。我真诚地希望课堂教学从苦教、苦学中走出来,让课堂教学走向优化,使素质教育在白河教育的园圃里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学习心得

掐指算来踏上教师这条道路已经四年有余了,并且自己一直在探索怎样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些?学生能爱听、愿听我的课?怎样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等等吧!但是一直没有太大的长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快成为老柚子了,开始浑浑噩噩,按部就班,按照老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但是经过这十天的紧张学习,使我的思想和业务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认识如下:

一、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对于教学目标的认知是非常的浅薄的,只要领导不检查我就敷衍了事,但今天看了专家的讲课我有了很大的感触,原来教学目标有这么大的作用,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正如专家所说:从教学角度来讲,就是课程目标是学完这门课之后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则是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要实现的目标。也就是说在三维目标的制定上一定要精练、抓住重点。既要紧贴课本知识,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怎样能让学生实现有效的课: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成功,这节课才会有效。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学教并重”, 传统教学设计,即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其教育思想以教师为中心。而现在教育倡导的教学设计是:设计出来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程的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系统的传授,有利于教学法目标的完成,对于学生全面打好各学科知识基础是有利的。

三、正确的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新课改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讲或者少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发展思维的培养和智力的状态,当然,教师在课堂上也并不是一个装饰品,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为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终身受益。1:注意学生的书写规范

2:重视专心听课的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老师、家长认为,社会课上课听的懂或听不懂没有关系, 反正有书,下课也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不但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而且增加了下课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强调学生专心听课习惯的养成:

3:预习的习惯:

(1.) 重视预习,每节新课都要求预习。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2). 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书本,应该要求学生带着目的、问题,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掌握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学会圈点批注、摘抄、做卡片、编写阅读提纲或阅读提要。例如,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把历史上名人的典故做成卡片,则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以上所述就是我在这次研修学习中得几点收获,以后我将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教学中,肯定会受益匪浅。

第二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将“兴趣”转变成“爱好”

教过英语的老师一定感受过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内容的增加,有些学生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如何使学生保持最初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爱上学英语,这就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了。通过最近参加“国培”,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应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一是对学生提问,二是让学生“发问”。通过“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比如pair work 和group work,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难点,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构建英语知识体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从中得到思维的启迪。

最后,让学生乐于学习。

具体操作时,教师可先了解学生的一些兴趣和爱好,比如一些名人或体育明星,一些名胜古迹等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描述,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他们喜欢的东西,又学习了英语,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Teaching is not easy. 我们对学生用心,学生就会对学习用心。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下自觉、自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的心理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感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心理自由。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教学新课时,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太合理,认为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但这时,不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臵土石?’与‘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雯语气不同,一个关切的质疑,一个嘲讽的反问否定: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献疑‛;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书中的解释不合理,‚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不会盲从,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书本,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鼓励质疑,激发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一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应通过适当的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将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向知识的明处。如教《藤野先生》一文,可提出以下许多问题:(1)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开头却写‚清国留学生‛?(2)写清国留学生用‚标致‛一词应怎样理解?(3)作者写‚弃医从文‛跟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4)藤野先生听到‚我‛将不从医,为什么流露出悲哀的神情?(5)‚我‛既然‚太不用功‛,怎么会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也在讨论中明白: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物性格、文章选材及主题思想几个方面。此时教师可将这样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如果要你写自己的老师,你要怎样安排、组织材料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更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写作,形成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独立理解,从阅读中领悟到写作的奥妙。庸师把答案直接交给学生,名师则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寻求答案。

一篇文章有行文的核心,一篇课文有训练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依据学习的重点而质疑问难。例如:《孔乙己》一文,通过孔乙己这一特殊人物性格的展示,深刻的鞭挞了封建教育思想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深深的伤害。同学们依据此学习重点在小组讨论中作如下的自我提问:

1、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作者采取了什么方法使这位人物显得血肉丰满呼之欲出?

3、假如孔乙己中了举他将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后来学习《范进中举》一文时,由于本文所反映的主题和《孔乙己》十分类似,所以我启发同学们用对比于阅读的方法来感悟这篇文章。照例同学们通读全文提出如下问题:

1、范进和孔乙己很类似,但又觉得他们二人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在性格上的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范进中举了为什么会喜极发疯?

3、胡屠户是一位陪衬人物,他对塑造范进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迅速展开讨论,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不仅理清了文路,更重要的是透过作品更透彻的认清了当时社会某个层面的本质。

经过好多次的实践,我认为小范围的讨论,更利于展示学生个性,学生往往在自己很熟悉的氛围中能放松自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更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过,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提出

‚怪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稳妥地处理,不能打击其质疑的积极性,熄灭其‚灵感‛的火花。

三、授人以渔,为学生自主学习传授方法。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要重视让学生关注大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综合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都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臵于重要位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我在设计语文与生活时,布臵学生做些与时代性联系紧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⑴力求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如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学习了《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一些人们常用的谚语; 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与生活课,给学生广阔的时空学语文、用语文。例如:在上完一课书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喜爱的活动来表现;如演一演,画一画,说一说等等,另外,从生活的角度提出一个小专题,让学生

进行‚课余调查‛。这样语文与生活课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确定的活动主题,自己探索实践途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去实践、探索,激活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适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留心观察,勤于积累

在写作文时,有的同学总觉得没东西写。这是对生活观察不仔细、积累不勤的缘故。要有东西可写,首先就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素材,建造好作文材料的‚小仓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备好写作的材料。

1、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首先要养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习惯。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诸如花鸟虫鱼、自然风光、人际关系、社会风貌等,还有你个人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以及在感受自然美的过程中思想上蹦出创新的火花,所有这些,都是入文的材料。只要我们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理解、提炼生活,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积累生活的最好办法是写日记。叶圣陶先生说:‚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自己种种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写作越来越强。‛因此,我除了让学生每学期写八篇作文外,还规定每人每周

至少写两篇日记。学生一开始感觉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无味,没什么可写。我就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日记记什么?通过热烈讨论,同学们发现原来日记可写的太多了:像老师、同学、路人、亲友……;像吃饭、做操、学习……;像思想总结、热点评析、社会实践……。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写进日记。于是,一篇篇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像谭蕾的《乳白色的泪滴》,刘思平的《父亲的那双手》等,都写得很精彩。能够在日记中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此,我定期选出优秀日记荟萃在我班办的手抄报‚丝丝心语‛栏目中,供大家阅览欣赏,激励学生养成经常写日记的好习惯。实践证明,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其次是从阅读中积累。广泛阅读能开阔眼界、充实思想、丰富学识。阅读要‚于切要处下心力‛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作家秦牧、刘白羽的作品能够旁征博引,用语经典,趣味横生,就得益于他们丰厚的学识积累。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散文或短篇小说,假期则要求读一些长篇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文学经典,还要求读一些关于科技方面的刊物,像《自然与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开学后,我没有急于学习新课文,而是把一定的时间给同学们,让他们广泛交流假期

读的书籍,这样不仅能尽快开拓知识视野,还能使大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积累语言,使作文言之有味。

为炊之‚米‛有了,如何将其做成香喷可口的米饭,也就是如何遣词造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则成了学生最头疼的事了,往往生动有趣的素材,在学生的笔下却显得索然无味,难以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做读书笔记。为此,我就如何做读书笔记分期作了几次专题讲座。对于书本中的典型字词、精彩语段及时摘录,并随即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悟。我定期对大家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督促。目前,同学们已经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不论从他们在课余聊天还是课堂上发言或者是他们的习作我很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有了很大的拔高,说话间嘴上的新词多了,思路明晰了;习作中引精用典的也准确到位了,很显然提高了习作的档次。班上就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就这样写到:‚当我因考试失败而意志消沉时,想起了拿破仑的话‘光荣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败屡战’,又重新点燃了我心中那簇将息的火苗;当我学习懈怠时,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又使我重新拿起了笔;当我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时,李的‘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又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自信。‛读完学生的习作我自然感到十分欣慰。

3、 积累构思技巧,使作文言之有序。

构思要创新,我认为须先入格。课本中有许多构思方面的知识值得借鉴。就部局而言,有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等,就整篇文章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故乡》通过对比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背影》抓住父亲背影这一细节,通过父亲过月台的瞬间构思全文。积累这些构思方面的知识,写作中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适当变通,就能给自己的作文搭一个好架子。这里的‚变通‛,实际上是在常式中求变式,是在大量积累之上的构思。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从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和点滴做起,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改在摸索中前进,学校先后派教师到山东杜郎口、河南永威中学、邢台威县人才学校、山西新绛中学观摩学习,把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同我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到“学案课堂”的逐步渗透与融合中,全校教师努力遵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价值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效能低下;老师很卖力,学生不买账;方法陈旧,创新不够。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课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由于跟不上课,多数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说闲话,搞小动作。作业完不成,整天无所事事,毫无追求地在浪费着大好时光。

鉴于此,我校顺应新课改的浪潮,提倡课堂改革。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学生以后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它是学生自我发展规律的需要;再次,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须着重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营养。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我们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围坐一起,合作探究,并在教学时适当降低难度,因材施教,让课堂逐渐形成了或主动、或探究、或合作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具体做法

1. 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民主和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块“金子”都能在课堂上闪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

教学方法得当。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对策,让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挖掘教材,紧扣住学段目标。围绕阅读课、写作课、练习课、活动课等不同课型,探讨课堂生成的规律与对策,从而为构建和谐生动的课堂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方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养成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养成学会学习的习惯。

2. 确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

坚决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要求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在这过程中,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这样一来,就不是“你讲我听”、“你启我发”了,而是“互讲互听”,“互启互发”、“互相欣赏”了,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那种“老师讲得嘴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了。

指导方法,掌握规律。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学生学习起来更积极主动,更快速高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开学初制订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详细做到课内、课外,在校、在家的具体目标,并请同学家长和老师监督执行情况;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介绍;第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后复习,先回顾当天学习内容,问自己今天我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再下点工夫;第四,课后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学习体会,把我平时在报刊杂志上收集的学习方法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介绍给学生,启发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五,让学生写考试总结,要求学生分析考试成功与失败之处,重点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掌握程度如何,解题思路是否正确,答题时间是否安排合理等,通过反思,不断调整,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第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并在合作中逐渐培养克服困难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同伴互助,智慧共享。主要包括集体备课、上课、说课、参与式评课以及经验交流等。要善于向同行业的专家甚至是同事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其基本途径就是多观摩优秀教师的模范课。采用“滚动式集训”的活动方式,通过展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充分调动各位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借助公开课形式,使老师在实践中体验研究的价值;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通过专家报告形式,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课改中虽然也遇到一些问题,诸如“教学进度”与“考试范围”的矛盾,“难度降低”与“高考要求”之间的矛盾,有些老师也因此产生动摇;但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坚持“生本教育”的课改原则,潜心研究,力求把握课改实质,找到最佳切入点,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会借课程改革的东风,结合我校的校情,坚定不易地推行“自主学习”,做到教学与育人并重,知识与能力同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营造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的“和谐课堂”氛围,让课堂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放下拐杖,学会独立学习。在我们开始的摸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时间得到了保障,晚自习、周

六、周日都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但实际看来,有一大批学生,也包括一些好学生都有些茫然,拿着课本,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这需要老师引领,特别在刚开始的

阶段。

在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教师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现在我们的课堂里,教师已由原来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精讲精练。

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这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使自己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师不再满堂灌的课堂,必定有很多师生互动,如果教师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师生可以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放手了,但不能放任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现在规范了课时,规范了作息,规范了课堂,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但教学质量也得保证,因此,教师只有自我加压,努力提升自己,认真学习,精心备课,制定“导学案”,精讲精练,提高课堂质量。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预备提案。它的作用不可小觑,能引领学生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理清学习的思路,找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制定“导学案”,发挥好它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历练。如化学课堂上,没有了教师讲实验的影子,都是学生用实验桌上的药品,自己试验,自己得出结论;讨论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全身心投入到“争鸣”中;自修课上,教师或在答疑室,或在办公室,学生随时可以就自己的疑问找老师答疑。

欲速则不达,只要老师不断追求,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给学生成长的舞台,学生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案例下一篇:朋友圈外卖快餐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