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3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抛锚式教学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抛锚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该模式的开展,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抛锚式教学化学教学论文 篇1: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摘 要: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在这种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要实现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只有以学生为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提出抛锚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活动;教学策略

学生乐于学、会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最为核心的内容。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多数采取的依然是抑制学生主动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难以提高,从而影响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抛锚式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抛锚”对整个教学内容和进程加以确定,从真实情景着手,从而有效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构建的作用。

一、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

1.抛锚式教学强调高中化学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抛锚式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鼓励者、导演者以及指点者的角色。首先,作为鼓励者,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充满意义,并令他们感觉到能够完全胜任这些学习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避免他们因灰心而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同时,当学生取得成绩上的进步时,作为化学教师,还应充分给予赞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不断进取。其次,作为导演者,需要教师有效设计并组织化学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化课本上的知识为具有探索性的课题,并如同一个导演一样,创建一个知识活动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经过自身的努力表演,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最后,作为指导者,传统的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应当通过质疑和点拨的方式,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发现学生探索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点拨,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2.抛锚式教学强调化学教学的中心应当是学生

抛锚式教学强调学习者主动意义的构建过程是学习,并且强调是否发生学习,主要是看学生学与否,而不是教师教与否。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抛锚式教学的中心应当是学生,而一旦认清这个中心,在教学时,便会以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将他们的首创精神进一步体现出来;同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中心,还能令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更多地具有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中心,还能令学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过程中,通过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加以实现。

二、化学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抛锚式教学模式

1.对抛锚式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选择与当前主体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当做学习的中心内容时,应当从真实情景中加以确定。其中所选择的问题或者事件便是“锚”,该环节所起的正是“抛锚”的作用。而整个教学进程及内容便由该类问题或者事件加以确定。所以,如何在教学策略设计中进行“抛锚”对抛锚式教学至关重要。例如,在进行“烃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烃类的发现史,将烃的种类及相关分子结构这一学习主题如画龙点睛般清楚地加以点拨,将“锚”抛下去,让学生认识到若要探究烃类结构,应当掌握什么知识和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等,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对当前所要探讨的若干问题加以确定,从而实现“抛锚”教学。

2.在抛锚式教学构建中要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

构建知识意义时,要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需要指出的是,抛锚式教学策略设计的核心关键是自主学习,而不是仅仅由教师将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直接向学生提出来。例如,在“烃类”的教学过程中,获取何种资料、如何获取相关资料、从相关专家中获取何种类似问题等,学习者在构建知识意义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协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应当更多地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学习以及协商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对有关烃类结构探究问题时,并非只是简单告诉学生怎么去解答这些问题,而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关探索问题的线索。

三、构建更加充实真切的教学情境,确保抛锚式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

通常情况下,学习应当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应当将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更多地在化学教学中加以应用,“抛锚”更多地选择建立在学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基础之上,让学生更加方便 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正在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同化,从而给新知识赋予某种更加深刻的意义。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当保证内容与形式均保持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与课堂教学互融,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在“烃类”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将烃类燃烧等现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指出甲烷、乙炔类等烃类气体的特性等。其次还应注重高中化学内容结构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时伴随计算机的逐渐普及,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等工具,能够更多地帮助学生去探究相关化学资料和专业知识等。

下面以解决化学问题为例详细分析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的价值: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真实的事件上或者问题上,将学生引入学习目标上的一个探究的过程。如: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备”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在实验室引导学生学习在初中学习过如何制取氧气、氢气及二氧化碳,在制取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化学装置。通过引导及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学生就会明白制取氧气的反应类型,即固体加固体进而得到气体;制取氢气及水二氧化碳的反应类型为固体加液体得到气体。为此,教师可问学生:“制取氯气需要哪些化学装置呢?大家都知道,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I(浓)=MnC12+C12+2H2O。”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氯气的反应类型为“固体加液体反应得到气体”,同时所需要的仪器有石棉网、分液漏斗及酒精灯。教师可继续问:“那通过上述装置所收集到的氯气是否纯净呢?还是掺杂有其他物质,若想得到纯净的氯气,该如何收集呢?”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于是,根据氯气反应原理、原料等画出装置图。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抛出“锚”,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充分认识到教师扮演的鼓励、导演以及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所扮演的教学中心角色等,以创设真实情境这个主题,利用“抛锚”有效开展多种学习方式,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构建更加充实真切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确保抛锚式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朝峰,李培.抛锚式教学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应用[J].河池学院学报,2010(S1).

[2]沈峥.化学抛锚式教学中的“锚”怎么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

[3]古丽娜·沙比提,王秀红,哈丽旦.“支架式”与“抛锚式”化学教学设计的比较研究:以“盐类的水解”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08(3).

[4]高先桂.浅述做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个有效环节[J].现代交际,2013(6).

编辑 杨兆东

作者:肖平兴

抛锚式教学化学教学论文 篇2:

“抛锚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抛锚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该模式的开展,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抛锚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法 有机化学 自主学习

“对应异构”一章在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建立分子的立体形象、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机制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有机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现状及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近年来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适用于有机化学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环境等要素,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在该理论指导下,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抛锚式教学模式”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意义的建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相互的呼应与信息交流,形成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谓之创设情境。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例如,“对应异构”这一章重点之一是要求学生建立“手性”这一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首先举出一些具有手性的宏观物体的例子:一只皮鞋、一本辞典、一扇门板等等,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境,然后通过对于Cabcd形分子的及其镜像模型与左右手的形象比较,师生共同分析,使学生对“手性”这一概念得到更多的感性知识。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当学生对“手性”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紧接着就提出:“当物质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时才具有手性呢”,“具有手性的有机化合物怎样表示和命名?”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在提出了问题之后,不是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介绍相应参考书(2~5本),充分运用球棍模型,认识分子的立体形象,提高空间想象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就是通过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讨论课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继续细心的加以指导。为了使讨论进行的热烈、生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准备阶段教师要多和学生在一起,听他们议论,给他们必要的启发,发现并指定中心发言人,切忌教师包办代替,也不要求完美无缺。

在讨论中,学生围绕讨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可相互提问、补充、争论,相互解答,教师也可以发言。讨论课的气氛、效果与班内学风,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有关,但总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该知识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结论。学生经过总结使知识在头脑中加深印象。

5.效果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效果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抛锚式教学法”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学生说:“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我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了上课听讲、下课完成作业了事的不良习惯”,“为解决一个问题,有时要反复看书、观察模型,自己费力,理解的深,记得也牢”,“讨论课准备时要写,发言时要说,对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都有好处”。

《对应异构》一章的教学采用以上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初步探索,还有待今后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邢其毅.有机化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2]谷亨杰.有机化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周志红

抛锚式教学化学教学论文 篇3:

关于中职化学教学中抛锚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作为中职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一直是中职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主动构建者的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立在建构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其在设计中着重强调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重新定位。文中从师生角色定位、情境创设以及抛锚式教学设计等对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策略设计原则做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 抛锚式教学策略

学生是否乐于学、会学,并且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等方面,是中等职业化学课堂教学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当前中职化学教学多数采取的依然是抑制学生主动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难以提高,从而影响了中职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抛锚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抛锚”对整个教学内容和进程加以确定,从真实情景着手,从而有效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构建的效果。

一、中职化学教学的抛锚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

1.抛锚式教学强调中职化学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在中职化学教学抛锚式教学中,教师通常扮演着鼓励者、导演者以及指点者的角色。首先,作为鼓励者,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活动充满意义,并使学生感觉自身能够胜任这些学习任务。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避免他们因灰心而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同时,当学生取得成绩上的进步时,教师也应给予赞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不断进取。其次,作为导演者,教师要有效设计并组织化学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化课本上的知识为具有探索性的课题,并如同导演一样,创建知识活动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经过自身的努力表演,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最后,作为指导者,传统的讲授已经不再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应当通过质疑和点拨的方式,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发现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点拨,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2.抛锚式教学强调化学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抛锚式教学强调学习者主动意义的构建过程,并且强调是否发生学习主要是看学生学与否,却不是教师教与否。所以,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抛锚式教学的中心应当是学生。一旦认清这个中心,在教学时,教师便会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将他们的首创精神进一步体现出来。同时,在中职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中心,还能令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更多地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此外,在中职化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还能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的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紧扣抛锚结构

1.对抛锚式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在选择与当前主体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当做学习的中心内容时,应当从真实情景中加以确定。其中所选择的问题或者事件便是“锚”,该环节所起的正是“抛锚”的作用。整个教学进程及内容便由该类问题或者事件加以确定。所以,如何在教学策略设计中进行“抛锚”对抛锚式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烃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烃类的发现史,将烃的种类及相关分子结构这一学习主题如画龙点睛般清楚地点拨,将“锚”抛下去,让学生认识到若要探究烃类结构,应当从中掌握什么知识以及需要了解到的相关内容等,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对当前所要探讨的若干问题加以确定,从而实现“抛锚”教学。

2.在抛锚式教学构建中要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构建知识意义时,要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需要指出的是,抛锚式教学策略设计的核心关键是自主学习,而非是仅仅由教师将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直接向学生提出来。例如,在“烃类”的教学过程中,获取何种资料、如何获取相关资料、从相关专家中获取何种类似问题等,学习者在构建知识意义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协作学习的作用。教学在中职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多地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学习以及协商相关的化学知识。在对有关烃类结构探究问题时,并非只是简单告诉学生怎么去解答这些问题,而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关探索问题的线索。

三、构建更加充实真切的教学情境,确保抛锚式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

通常情况下,学习应当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应当将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更多地在化学教学中加以引用,“抛锚”更多地选择建立在学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上,让学生更加方便地应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正在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同化,从而给新知识赋予某种更加深刻的意义。所以,在中职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当保证内容与形式均保持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日常生活情境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与课堂教学的互融,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在“烃类”的情景创设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将烃类燃烧等现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指出甲烷、乙炔等烃类气体的特性等。其次还应注重中职化学内容结构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专业知识内容的兴趣,同时伴随计算机的逐渐普及,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等工具,更好地帮助学生去探究相关化学资料和专业知识等。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充分认识到教师扮演的鼓励、导演以及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所扮演的教学中心角色等,以创设真实情境为主题,利用“抛锚”有效开展多种学习方式,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构建更加真切的教学情境,有效确保抛锚式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柳炜.论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抛锚式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6).

[2]宋晓丹.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宋晓丹.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

[4]郭福云.化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抛锚式教学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责编 赵建荣)

作者:蒋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绿色施工下建筑施工论文

热门文章

抛锚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