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范文

2023-09-20

抛锚式教学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基于抛锚式教学的理论,从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方面,以沪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5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为例,分析了抛锚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简介】徐文星,韩琳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目前,由于应试压力,初中英语老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和词汇能力,且通常把口语课的模式和语法、词汇课模式混为一谈,单纯讲解句型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而非引导学生开口练习,导致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日渐退化。基于抛锚式教学法下的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旨在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英语口语情境中,注意到问题情境的关键特征,并且能挖掘出新的角度来感知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在实际环境中培养口语交流的策略(David,1995)。

一、抛锚式教学的定义

抛锚式教学最早是由美国约翰· 布兰斯福德教授所领导的项目组(Cognition &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 CTCG)提出,是指在多样化的现实生活背景中运用情景化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式(刘洋 钟志贤,2005)。首先,学生被给予一个含有真实事件或者实际问题的情境,即给出一个“锚”,此环节我们通常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或音频材料等让学生感知一种社会现实或一段故事。其次,学生在感知具体意象之更容易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确定出一个目标问题,这就是“抛锚”。类似于船舶为了安全靠岸而采取这种稳固的措施,教学中的“抛锚”过程就像船舶安全靠岸,问题情境就像“锚”一样能奠定课堂的整体基调,学生也能依据此建构恰当的知识体系。

二、抛锚式教学的核心步骤

抛锚式教学主要有五个步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1.创设情境。良好的课前情景导入有助于营造英语口语课堂开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含有实际社会问题的真实情境,比如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影片和动画等,这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对于口语课的紧张情绪,还能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从而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确定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确定好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在此环节的身份应由控制者转变为指导者,指导学生归纳出上述情境所表达的主题,并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联想出与此主题密切相关的、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实际问题。

3.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寻找方法并尝试解决问题,此时教师也不能丢下“指导者”的身份,可为学生提供思路线索,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和图书报刊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通过科学的指导,将“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变“生硬学”为“兴趣学”,学生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能构建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

4.协作学习。学生需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各个组员可以把在自主学习中的研究成果或者是凭一己之力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最终通过合作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的目的是抛出真实情境,因此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霍立静 吕娜,2008)。所以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在各环节的表现,对学生的闪光点与弱点进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继续发扬优势,弥补不足,为今后参与各项课堂活动奠定基础。

三、抛锚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本文以沪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5 Save the Endangered Animals为例,来具体说明抛锚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保护野生动物的纪录片:“Let’s  enjoy a documentary《Giant Pandas》 to know a little about pandas. ”。影片叙述了中国千百年来为保护大熊猫族群所付出的努力,从而从视觉上唤起生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怀。同时教师可出示一些图片:“Now Look at some pictures about wildlife, the first is tusks and killed elephants, the second is the Amur tigers live in the bare forest.”,引导他们进入特定情境,鼓励他们进行自由发挥和想象,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根据真实情境确定问题。首先,教师可设置“free talk”环节,学生畅所欲言对于上述情境的感受。教师也可设置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What topic does the documentary want to express?”“what difficulties do the elephants or the tigers face? ”“Do you think that there are more animals having the same problems?”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归纳出当前主题是保护濒危野生物种,从而产生与此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

问题确定好以后,学生需在自主学习环节独立思考问题,此时教师也可利用“cue card”罗列关键要点为学生提供思路:(1).search for som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hree main questions: What are the endangered animals? Why they are in danger?  How to help them? (2).accumulate some vocabularies and collocations in some professional materials.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能对如何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动物这一话题有深入而清晰的认识,并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而且学生也能有充分的语言知识储备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在协作学习环节,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中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加深理解与运用能力。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可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Are the measures to protect different kinds of animals the same?”或“How can people take actions if they are at different ages or in different jobs?”此外,班级内可选取学生代表进行英文采访活动“How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或者学生排练小型英文话剧《If There Were No Animals in the World》进行成果展示。

最后,教師要对协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以按content、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stage performance等方面进行,先由学生进行组内自评打分,教师再逐一提出专业意见。此外,教师需记录好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节暴露的共性问题并进行解答,同时借助典型案例分析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促进共同进步。

四、结论

综上所述,抛锚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具有很大优势,它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灌输的传统口语课堂模式,而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学生既能在特定情境中锻炼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口语水平,又能在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有机结合中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多采用抛锚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David D.. Kumar. Intelligent Educational Systems for Anchored Instruction[J]. TechTrends,1995,35O.

[2]刘洋,钟志贤.论抛锚式教学法[J].江西教育科研,2005(2):9-11.

[3]霍立静,吕娜.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72.

抛锚式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问题式教学法早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历史科教学中更是如此。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质是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学会质疑、学会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初中历史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是实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有效方法,是体现教育本质的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问题设计课堂提问初中学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李政道教授也说过:“学习,就是学习提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问题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殿堂的钥匙,问题是连接教师组织教学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问题式教学法的实质是一种现代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学会质疑、学会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性社会学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则直接影响学生历史素质的提高和思辨、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问题式教学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就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力的大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

1、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

2、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果问题不听清楚,将无法继续学习。

3、问题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掌握网络学习、文献检索等求知技能。

4、问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分析、概括、表达等诸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师,无疑应该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新颖、形象、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来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以生为本

课堂提问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尊重学生,以生为本。考虑到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多学生由于家长长期外出打工而子女又对他们缺乏理解的情况,在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中有关“人口流动”的内容时,可适时地设置以下问题:“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身边有没有人口流动现象?这些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这样既联系了现实,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对自己父母“打工”的好处有进一步的认识。

2、因材施问

农村初中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他们获取的信息量顯得不是那么丰富,各方面能力、素质也有较大差距,课堂提问也不应只定位于少数尖子生身上,应面向全体学生。如学习“洋务运动”这一主题时,可以依次这样设问:谁能说说洋务运动的时间和代表人物?认真看书可以找到答案,可以抽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回答。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需要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可以抽中等生回答。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对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可以抽优生回答。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注意到了问题设计的适度、梯度,因材施问,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情感渗透

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教师介绍城濮之战情况。展开讨论,学生讲述“退避三舍”的故事。提问:退避的目的是什么?(以退为进)提问:“退避三舍”的作用?(1.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2.避其锋芒,诱敌深入)。通过分析史实,学习古人诚信的态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4、授之以渔

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可以让出土的文物,书上的小字部分,《北京人追逐野兽》《北京人的生活》图,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者推测北京人的衣食住行,写一篇描述北京人的生活的小论文。

总之,问题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挑战,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提出并优化,才能使课堂轻松,高效。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抛锚式教学范文第3篇

一、我是怎样“放羊”和“养羊”的

每节课开始还是“立正、稍息、准备活动、发两个篮球 (或者同时发羽毛球、乒乓球) ”的“放羊”启动模式。然后, 对“羊”进行分组, 分组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到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组, 再根据每组情况再分1-2小组, 由小组长领取器材, 带领本组成员到指定地点组织安排练习。我在各组之间巡回观察, 指导、纠正动作, 提醒注意安全。事先我不讲动作要领和要求, 让学生自由发挥, 先用自己的方法和规则进行玩球。当然, 事先不讲不等于不讲!并且, 要准备好在这节课主要讲些什么!比如, 这节课我要讲羽毛球正确的握拍方式, 当我到羽毛球组观察发现多数同学的握拍方式不对时, 我并没有立即纠正, 而是在有学生觉得接反手球很不方便、发力很不顺畅的时候, 我再给他们做正确的示范, 讲解接反手球的相关技术应用。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和接受力是最好的, 效果自然就好。以前, 我是在学生接触羽毛球拍前就讲这些知识, 但是效果很不好。当我巡回到了篮球组, 我发现多数同学存在“两次运球”的情况, 他们也不知道这属于“违例”, 都默认其合法性。我也没有及时给以指出和纠正。试想, 这个时候我去要求他们熟练的运球, 甚至运球过人, 是多么不现实。并且在这个时候指出来, 我就破坏了他们自娱自乐的氛围。直到第三次课时, 我才告诉他们这是“违例”, 并告诉他们哪些情况属于和不属于“两次运球”。观察又发现, 他们玩篮球时你争我抢的有点象在玩橄榄球。我想, 抢吧, 在这过程中你们才能学会怎样保护球, 才能增加对抗能力。几天后 (时间不能过久, 否则容易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 我才给他们讲什么是“拉手”, 什么是“推人”, 什么情况下是合法的“争球”, 并临时给当当裁判。就这样, 三到四周后, 他们能熟练运球, 能运用左右晃动的假动作过人, 有的甚至无师自通的会“三大步上篮”。再回过头来想想以前是怎样进行篮球教学的:先原地运球, 左边300次, 右边300次,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一遍又一遍, 一周又一周的练习, 可是呢, 半学期下来, 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兴趣也提不起来, 还抹杀了他们对篮球的丰富想象力。

在学生们一边熟悉球性的情况下, 我一边给他们渗透技战术。我直接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和每个学生“过过招”, 让他们在对我“高超技术”的赞叹情感中跟我学几招。在这过程中, 我给他们做好了技术动作的榜样, 做足了“魅力”的榜样。在我激发起他们 (哪怕只有一个学生) 有迫切的心情想学“我”的某一招术的时候, 我就适时地给他们细讲其中要领。这是先吊起“羊”的胃口, 再喂给“羊”想要吃的东西, “羊”自然吃得好。

当同学们玩高兴了, 也快下课了的时候, 我发现因为某某同学体力不支、某某同学身体欠灵活而让他 (她) 这队输了比赛时, 我就对他 (她) 说:你今天带领同学们去跑个800米、你带领他们去跑两趟折返跑。 (如果“羊儿们”确实已经很累了就不必再跑了) 。看着在“领头羊”的带领下撒欢的“羊儿们”, 我轻轻松松就把我的素质训练课完成了。

二、“放羊”和“养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健康、安全性的原则:

“放羊式”要强调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选择教材、组织教学, 使之适应于学生的体育基础、学习情趣。课前老师应考虑好场地、器材、特别是组织方式的安全可靠性。

2、掌握好“放”与“养”的尺度和结合点。

“放羊式”教学, 不是“放”到老师不备课, 不备学生, 不写教案。提倡民主, 不是不要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 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 随意运动。在教学中不要过多地强调运动技术的细节、不要为教技术而教技术, 淡化技术教学绝不等于放羊了不要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其实, “放羊式”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些。“羊”放出去了会出现什么状况是不可预测的, 你得随时准备拿出“施救”的措施, 哪只“羊”今天要吃什么东西事先也是不知道的, 你得准备好更多“喂”的东西。并且, 怎样“喂”、“喂”什么、“喂”多少还要因“羊”而异。也就是说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有弹性,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作出留有余地的设计。这种教学方案相对传统的教案设计来说虽然是粗线条的, 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可变换的弹性目标、时间和空间, 但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 才能使技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不断的生成和拓展, 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

3、打破传统的结构模式与时间的控制。

传统的"四部分"的结构模式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 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学生正在兴趣昂然的练习新的知识, 而因为计划时间到了而停止练习, 多可惜啊!还有, 学生在这节课的运动量已经达到了, 还生搬硬套地再加上课课练是否科学呢?是不是按固定的计划和传统的评价体系上完了教学内容就是好课呢?

4、激发学生自主地学, 放开学生当教师。

对于学得快, 动作掌握得好的学生, 鼓励他们去当教师, 用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出来的独道方法, 帮助和教会其他同学。学的学生没有压力和包袱, 学得快;教的学生有自豪感, 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机会, 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自觉锤炼内功, 提高创新能力。

要想“羊”长得膘肥体壮, 得随时随地给“羊”准备优质的“养料”。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自我加压, 不断充电, 锤炼内功, 结合自己的特长, 用全新的教学艺术, 高超的动作技能, 高品位的人格魅力, 调起和满足“羊”的胃口。

6、认真管理好羊:

抛锚式教学范文第4篇

刚到树人凤天小学时,何校长提出的“321”教学模式,凤天老师们示范课中的指导与引领,给我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冲击,如何使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与自己的教学结合呢?正在实践与困惑时,区里新一轮“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改革拉开序幕并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从而让我进一步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迫切的想去探寻了解:何为学本式教学?如何在自己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实施,怎样有机的与“321”教学模式结合呢?

认真查阅区有关“学本式课堂”的行动方案与有关文件,使我初步了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细细研读感觉是否这与我们树人凤天小学推行的“321”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与洋思学校提出的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异曲同工。从而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学本式”教学的模式被更多的专家、领导、学校认同推行,而作为一线的教师注定将是改革的弄潮儿。 如何实践,如何在课堂上操作?以前的教学彻底改变?还是合理改善有效利用?我一路实践着、困惑着。半学期来,从第一次观摩凤天老师的示范展示课和自己平时模仿实践,沿着“学生当堂自学---小组互学交流---全班汇报点评---教师归纳总结----课堂巩固检测”这样的模式教学,我看到了孩子在课堂上的自信与快乐,看到了部分孩子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然而课堂上的可变因素、时间的仓促、练习量的大量减少、练习课、复习课中的难以操作让我困惑、举步维艰。然而在一次学习中袁校长的一席话:课堂教学无论是先学后教、边学边教、先教后学,只要课堂上老师教的酣畅淋漓,学生学得小脸通红、小手高举、小嘴常开,这就是一堂好课。让我警醒:是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模式是否一层不变、是否堂堂都如此、课课都适合呢?这又使我进入了新的思考。

上周三,回到树人聆听刘洪斌校长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家长开放日一课,使我对学本式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刘校长课前把《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先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出课题,简单讲解介绍立体图形、面、棱、顶点概念后,放手让学生小组互学交流学案,然后在全班以小组形势汇报展示,自己板演完善板书。其余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补充完善,汇报交流中教师时时参与点拨。最后分层达标检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则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刘校长的亲自实践与引领让我们与“学本式”教学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开始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然而学生的组织与汇报、课前导学案的研究与编写,课后分层达标检测的拟定与打印。这一切对老师的自身知识、教学技能与技巧要求更高,备课所需的时间更多,而我们平时的每一节课真能做到这一点吗?教学改革是为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而增加老师的负荷为目的吗?是否有二者都兼顾的两全之策呢?从课堂中,我们也感受到,当课堂交给学生去互学交流汇报时,40分钟时间是短暂而仓促的,学生的练习是没有真正落实的。

或许每一次的改革都需要阵痛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辨与总结才会渐行渐远。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探索,让自己真正走进学本式教学!

特色:以学生为核心的“271高效课堂”

昌乐二中始终坚持“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以“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培养目标。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先进管理理念,将人本管理、文本管理、目标管理有机结合,提出“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明确了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学校教育服务质量。

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只有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素质教育才有意义。一直以来,昌乐二中在对课程、课标、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271高效课堂”,实现了课堂个性化、学科化突破,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 所谓“271高效课堂”,就是把课堂时间划分为“

2、

7、1”三个部分:大约20%的时间,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引领、激励、点拨学生学习;大约70%的时间,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大约10%的时间,总结反刍,当堂检测。“271高效课堂”的主旨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

抛锚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25503

1引言

在当前的教学中,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仍然发挥着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控制作用,学生为了考试而学,教师为了考试而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通过5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中学教学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实践中发现,当前中学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师是课堂的 “演员”,而学生仅仅是课堂的“观众”,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就像看戏一样“旁观”教学过程。教学的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素质教育,改变教育现状应当引起教育界的深思。“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创建高效课堂途径之一。

2“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2.1教学模式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定义有很多种,到目前为止对教学模式的定义存在多方面的认识。国外较有影响的教学模式定义就是乔伊斯和威尔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把教学模式定义为一种教学范型或计划。国内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定义也是多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杨开成和张晓英的观点,他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模式化了的教学程序,在解释学上是一个伪概念,在技术学意义上它既不是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工具,也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恰当中介”。因此,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者是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1]。

2.2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一种情景教学方式。他要求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通过创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自发地学习,构建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的“锚”,指的是为了满足教学情境而创设的真实问题,确定具体问题通过“抛锚”之后,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也就固定了。抛锚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本质区别与传统教学,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起源于美国,是基于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和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通过自学和师生互动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 “独裁者”,学生是“观众”,教师主宰着课堂的教学,学生像是观众参与度不高,被动的接受学习,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演”,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来完成知识的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2]。

2.4“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二者融合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提出一个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在解决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和内化。例如,在讲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王老师要在某新建小区买一小高层住房,该小区楼层越低价格越便宜,怎样在能保证采光的前提下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房子?这里就需要学生们在已有的资料帮助下,自主学习太阳高度角变化的知识,然后利用已学到的知识,解决王老师的问题。以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和直观的教学媒体,如图片、声音、视频等构建教学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进而从更深的层次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会觉得他所学习的高中地理知识不是遥远的空中楼阁,而是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这样构建教学情境也贯彻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符合素质教育和新形势下的教育趋势。

3“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

论基础3.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也叫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由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期出来的。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完善。儿童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顺应和同化两个阶段,顺应就是学习者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化就是学习者将外部信息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学习者通过顺应和同化,最终使自己的认知结构达到平衡[3]。众多的认知心理学家,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将建构主义发展成一个复杂的理论系统,但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此理论的核心内容:知识内化不是教师灌输来完成,而是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现,来完成知识的自助建构,完善自己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并且贯彻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教”,贯彻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认为,教师不应该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完成对知识的自助建构。教师教学组织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完成学习。设置问题情境的抛锚式教学,使学生进入对知识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自我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而翻转课堂式教学又为这种问题抛锚式教学程序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环境的交流平台,从而进一步验证和诠释了建构主义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理念的正确性。 3.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4]。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应该把人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看待,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又批评精神分析学派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研究正常心理的人的片面的研究方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人本主义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也要了解学生,以人为本,不能片面的“填鸭式”的灌输知识。通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从学习动机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人本主义课程观所提出的教学理念都可以作为 “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理论支撑,使笔者所述的这一教学模式被赋予了人性化和潜能开发的意义。

3.3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之后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实际上情境认知理论是一种在探究人类学习本质的一种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学习的内容与活动安排要与学习者的实践经验相联系,最好是在真实的情景中,以类似人类真实的实践方式组织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习者知识得到构建,同时使学习者能力得到发展。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影响着教学模式的设计,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新领域提供了理论支持。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批判传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重视实践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并对学习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可见,情境认知理论为“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情境的创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4“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4.1“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

“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和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学模式改革需求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此种教学模式具有多方面的目的。

第一,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地理学知识来解释网络段子“雾霾基本靠吹”,雾霾是学生们经常接触到的身边的大气现象,学生可以用冷锋的知识来解释,通过解释这种天气现象,学生们就学习了冷锋暖锋准静止的知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改变授课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学加教师的引导自助探究的。

第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学习效率。在“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创设问题的过程中来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知识的获取由教师灌输给转变为自己探索发现得到,知识获取的方式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都提高了。

第四,改变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师生互动更有效。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而在“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再是预设的,而是学生自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灵活性提高了,对学生学习帮助也大了。

第五,改变评价方式。在“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难点来设计评价问题;并且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一对一实施教学评价,针对性更强。

4.2“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通过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结出“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见表1。表1“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照

对比项“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传统教学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师教师是知识与课堂的绝对控制者学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灌输者课堂组织形式构建情境-自助学习-课上答疑教师讲解-课后练习知识获取方式通过自学与教师辅导自助构建教师单向灌输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网络构建学习平台运用较少,单一课堂活动方式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变现自己的舞台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师生互动较少时间分配以学生的自学,课堂活动为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评价方式利用构建的学习平台,多种评价方式纸质测试为主与生活的联系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理论脱离实践学生课业负担较小,以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为主,课业负担较小大量的做题,课业负担大教师教学组织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教学组织方法多样以讲授法为主,教学组织方式较为单一

通过表1的对比,发现“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在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课堂活动方式、时间分配、教学组织方法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对比两种教学模式不难发现,“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多方面的优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使教学更具有效率。当然通过对比也能发现“抛锚式翻转地理课堂”的所存在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5结语

抛锚式教学范文第6篇

本次国培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学习各省各地区的优秀课改经验,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精神的享受。

读了国培中的《山东:“体验式作文教学”》一文,我更感受益匪浅。针对目前作文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体验式作文”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开放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旨在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写作,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结合山东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经验,自己对体验式作文教学有以下思考,与大家共同分享。

中学生的作文应该是率性和朴实的,应该充满着灵性,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把他们的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要让他们觉得写作是一种乐趣,是一件愉快的事,成为他们一种表达的需要,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作文是困难的事。

一、开放生活,挖掘潜能。由书本和课堂向生活和课外开放。

写作要有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要写作文,首先要积累素材,积累素材,仅仅靠课本和课堂是不够的,课本和课堂虽然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也能提供一些学习的对象和范例,但课本和课堂能够提供的知识毕竟有限,作文必须向生活和课外开放,充分利用广阔的生活资源,把写作放到生活的大天地里去,把书本和课堂同社会生活和课外实践集合起来, 形成一个写作的整体观念,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让写作之“渠”永保清新和鲜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就是要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深入生活历来就是写作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课外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趣的人和事,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积累下来都是写作的素材,厚积才能博发,大量的积累是成功写作必不可少的。

喜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顺应孩子的这一心里特点,常常配合时令、节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开展演讲、朗诵、成语接龙等等活动,活动之后我会让学生谈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回忆一下活动的过程,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亲生经历的,因而说起来滔滔不绝,兴趣盎然,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自然水到渠成。

带领学生走出校外,贴近生活,贴近写作对象,参观访问,带学生游山看水,也能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避免无病呻吟,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认真观摩。还可以让学生跟踪观察,预先确定写作对象,比如养一盆花,养一些蚕,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作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开放,不是说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只纵不收,让学生随心所 欲,课堂上适当的讲解还是必要的。

开放的同时也要重视课堂上方法和思路的讲解,既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思路,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上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下一篇:设计心得体会范文